为什么女博士非得找男博士,而男博士可以兼容女本科?

梦回2013
我女朋友就是博士,而我只是硕士,而且她现在收入还比我高很多。就她的博士闺蜜圈来看,有一半对象是博士,但另一半并不是。

天下第4帅
引用 @杜小帅断剑重铸恤洗nba 发表的:
性别歧视啊这是

这是个锤子的性别歧视

纳爱斯1992
引用 @沙区洛马琴科 发表的:
女博士也未必很聪明……
很多人都喜欢神话学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博士都不是同一辈中最聪明的,而是智商中等偏上+耐得住寂寞下的了苦功夫的人。
研究工作里有很多步骤,说白了就是高级打杂,可能要没完没了地看文献做摘要,没完没了地重复实验记录数据。这个过程中,耐性和勤奋比聪明知性更重要。
所以除了顶级名校的博士,大部分的博士,我不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光环,无非就是选择了研究工作而已。

我觉得能耐得住寂寞,本身就是一种天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也不是说只有哈佛剑桥的优秀毕业生才是人才,你的天赋就是破天了,不努力也是白搭,而只要足够努力,你的学历和生活超过半数普通人是轻轻松松的。总之,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天赋,而博士是把这种天赋转化成了学历

t
tangyh888
不一定哦

此楼主小学毕业
反正我觉得男性不是很在意另一半的知识文化水平,女性要是达到一个高度可能觉得和能力比自己差的老公说话都费劲吧。

y
yar33
引用 @xiaoxushengwade 发表的:
你这定论从哪来的,我就见过很多女博士的老公是普通学历

都叫啥,名字提供一下

花花女神哦
引用 @2011老JRRR 发表的:
有能力就不觉得自己青春宝贵?你问问女博士用学历换回10岁青春看她们愿不愿意

干脆女人都别提升自己了,早点找个好男人嫁了

历史第三SG哈登
引用 @sini 发表的:
这就是看圈子了 一帮top10本硕自然不觉得博士有多牛 除非是名校博士

这个分学科

虎扑用户238066
因为男人就是比女人强呗

虎扑用户657341
我觉得有很多男的应该不是不想 而是不敢🐶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女博士也不一定非得找男博士的,也有一些女博士喜欢马云,贝克汉姆一类的人。

火车驶向云外l梦安魂于九霄
引用 @铭记仇恨的老科密 发表的:
成功的女人喜欢成功的男人,而成功的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年轻漂亮的女人。

成功不成功都喜欢年前漂亮。

树德彪
引用 @佳人常入梦 发表的:
那一成喜欢成熟漂亮的女人

那就改成天下所有男人都喜欢漂亮的🐶

T
T胡锟腾T
引用 @铭记仇恨的老科密 发表的:
没办法男权社会,歧视无处不在

大热天的看到我手脚冰凉

虎扑用户916654
引用 @白色沸腾 发表的:
成功男人找年轻小姑娘没人会觉得很奇怪,成功女人找小鲜肉会被人说养小白脸。

主要吃软饭,磨钢丝球的水平肯定会被广大男性嘲讽的
2
2011老JRRR
引用 @花花女神哦 发表的:
干脆女人都别提升自己了,早点找个好男人嫁了

需要提升啊,同样是年轻漂亮的,其中一个工作能力强学历高不就更吃香。

花气袭人知昼暖
引用 @白色沸腾 发表的:
成功男人找年轻小姑娘没人会觉得很奇怪,成功女人找小鲜肉会被人说养小白脸。

因为称得上成功女人的比成功男人少太多了吧

波士顿居民
引用 @江南有北风 发表的:
我去,虎扑JR真的是藏龙卧虎,董明珠在你眼里只是不咋地,佩服佩服

你希望董明珠这种为人的人做你母亲还是做你妻子?

滴滴丶man
引用 @铭记仇恨的老科密 发表的:
成功的女人喜欢成功的男人,而成功的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年轻漂亮的女人。

东哥:你放屁,我没有!

虎扑用户213560
不会啊,我大专对象硕士

人类学杰青
引用 @sini 发表的:
这就是看圈子了 一帮top10本硕自然不觉得博士有多牛 除非是名校博士

巧了,我恰好是top10的本硕博加top10(守门员)的老师。

这样说吧,同等学历下,例如都是top10的博士生,那么其中的本硕top10瞧不上本硕非top10的,很常见。

但不同学历下的比较,例如top10的本硕(假定复交这档次的),面对非top10的博士(例如厦大这档次的),绝对不可能瞧不起。
上述是现象,下面是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也很简单:top10的本硕,为什么没读到博士呢?还不是对自己做学术的生涯不自信,就算自信能考上,未必自信能毕业,就算自信能毕业,未必自信能在学术界立足。
因此,top10的本硕,并没有什么在博士面前骄傲的资本。
还有人说:top10的本硕,可能志不在学术,并不是能力不行。那我就要问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睿智同样难自弃,一个足够聪明,家世又足够好的本硕,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种快乐的强度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他为什么不选择读博士做学术?道理很简单,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 此帖被人类学杰青在2020-01-17 21:00修改 ]
梅老五拿六金球
引用 @沙区洛马琴科 发表的:
女博士也未必很聪明……
很多人都喜欢神话学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博士都不是同一辈中最聪明的,而是智商中等偏上+耐得住寂寞下的了苦功夫的人。
研究工作里有很多步骤,说白了就是高级打杂,可能要没完没了地看文献做摘要,没完没了地重复实验记录数据。这个过程中,耐性和勤奋比聪明知性更重要。
所以除了顶级名校的博士,大部分的博士,我不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光环,无非就是选择了研究工作而已。

智商我只认本科清北,博士真不一定很聪明,虽然一定学习习惯很好。

人类学杰青
引用 @梅老五拿六金球 发表的:
智商我只认本科清北,博士真不一定很聪明,虽然一定学习习惯很好。

清北本科是最好的,但过分神话没有必要。

道理很简单,清北的教授,大量的来自本科非清北(没有数据,但应该不止50%),这些非清北出身的教授的平均水平难道会比清北本科的平均水平差?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梅老五拿六金球
引用 @浮山所古天乐 发表的:
我亲学姐,top2物理本,国外的博士,我感觉还挺好看的。嫁给自己同学了

虽然在路人了一般,但是在博士里算天仙了吧

浮山所古天乐
引用 @梅老五拿六金球 发表的:
虽然在路人了一般,但是在博士里算天仙了吧

pku物理学院三届里的院花了…虽然每届只有二十个女生

l
liver25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巧了,我恰好是top10的本硕博加top10(守门员)的老师。

这样说吧,同等学历下,例如都是top10的博士生,那么其中的本硕top10瞧不上本硕非top10的,很常见。

但不同学历下的比较,例如top10的本硕(假定复交这档次的),面对非top10的博士(例如厦大这档次的),绝对不可能瞧不起。
上述是现象,下面是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也很简单:top10的本硕,为什么没读到博士呢?还不是对自己做学术的生涯不自信,就算自信能考上,未必自信能毕业,就算自信能毕业,未必自信能在学术界立足。
因此,top10的本硕,并没有什么在博士面前骄傲的资本。
还有人说:top10的本硕,可能志不在学术,并不是能力不行。那我就要问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睿智同样难自弃,一个足够聪明,家世又足够好的本硕,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种快乐的强度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他为什么不选择读博士做学术?道理很简单,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虽然我现在也在为着能读上博士努力,但你说的也并不必然如此。
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人是追求终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在没有禀赋的条件下,人在踏入社会选择工作的那一刻考量的就是哪个可选择的工作能给他带来最大的终生收入。在很多情况下,教职或研究工作都不会是那个可选集里收入最高的选择吧。
身边有位老师就经常慨叹当年入错行。他本科清华,去了美国念phd,肯定算是智商高的了,也整天说他当年选择直接去搞金融的同学现在全都发了,难受。

l
liver25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清北本科是最好的,但过分神话没有必要。

道理很简单,清北的教授,大量的来自本科非清北(没有数据,但应该不止50%),这些非清北出身的教授的平均水平难道会比清北本科的平均水平差?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emmm…以前和一个在海外任教的老师聊过,他说清北的老师可能不会是最好的,但本科生肯定是最好的。至少在经管这个领域。
为什么老师不一定是最好的也能带最好的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真的不紧密。

人类学杰青
引用 @liver25 发表的:
虽然我现在也在为着能读上博士努力,但你说的也并不必然如此。
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人是追求终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在没有禀赋的条件下,人在踏入社会选择工作的那一刻考量的就是哪个可选择的工作能给他带来最大的终生收入。在很多情况下,教职或研究工作都不会是那个可选集里收入最高的选择吧。
身边有位老师就经常慨叹当年入错行。他本科清华,去了美国念phd,肯定算是智商高的了,也整天说他当年选择直接去搞金融的同学现在全都发了,难受。

1 理性人的假设本身是错误的,人生很多选择不过是一腔热血,是非理性的,计算过程也是非线性的。

2 即便人是追求终身效用最大化,这种“效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绝大多数程度上,也不会是金钱收入。这一点学了马克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就很清楚了,人最高的需求还是自我实现。而金融这个行业恰好是最不能提供这一点的。

3 如果一个学者在数理行业做到顶尖,他能从中享受到的乐趣,绝不是去搞金融能比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西蒙斯。西蒙斯的基金是金融界收入最高的基金了。但他放弃了数学选择了金融,他的老师陈省身就非常不以为然。陈省身有句话对西蒙斯刺激非常大:随他去吧,也没什么,毕竟他不是希尔伯特。

可见,如果能做希尔伯特,谁都不会去选择做西蒙斯的。

4 上述一切论述都有与之不符的反例和个案,但我们讲的是统计和基本原理。
人类学杰青
引用 @liver25 发表的:
emmm…以前和一个在海外任教的老师聊过,他说清北的老师可能不会是最好的,但本科生肯定是最好的。至少在经管这个领域。
为什么老师不一定是最好的也能带最好的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真的不紧密。

统计学需要加强。你老师说的问题,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样本区间都不一样。

你老师说清北本科生是最好的,这是拿所有清北本科生和所有非清北本科生比。
我说清北非清北出身教授比清北本科生好,这是拿非清北最顶尖的少数学生和清北平均水平比。

所以,你老师没错,我也没错。
l
liver25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1 理性人的假设本身是错误的,人生很多选择不过是一腔热血,是非理性的,计算过程也是非线性的。

2 即便人是追求终身效用最大化,这种“效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绝大多数程度上,也不会是金钱收入。这一点学了马克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就很清楚了,人最高的需求还是自我实现。而金融这个行业恰好是最不能提供这一点的。

3 如果一个学者在数理行业做到顶尖,他能从中享受到的乐趣,绝不是去搞金融能比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西蒙斯。西蒙斯的基金是金融界收入最高的基金了。但他放弃了数学选择了金融,他的老师陈省身就非常不以为然。陈省身有句话对西蒙斯刺激非常大:随他去吧,也没什么,毕竟他不是希尔伯特。

可见,如果能做希尔伯特,谁都不会去选择做西蒙斯的。

4 上述一切论述都有与之不符的反例和个案,但我们讲的是统计和基本原理。

1.不否认,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行为经济学的原因。但理性人假设在帮助我们简化地解释一些现象时还是有用的。似乎现在在刻画群体时,还是更多地采用这一基本假设(可能是我读的文献还不够)。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否正确,在心理学上似乎也是有争议的。现在的心理学家好像跟多地把它视作非现代心理学。心理因素自然也是需要考虑的,这也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但是还是和第一点类似,这种非理性是否是群体性的呢?我不知道啦,但是假设不存在群体非理性总是更方便推导的。
3.这点确实如此!虽然很痛苦,但是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确实让人兴奋。对于我的这位老师来说,他抱怨肯定也有他自己不太得志的原因。他是做理论的,每天就是和枯燥的公式打交道,但文章却异常难发,正反馈太少了。我想可能每个人的学习效用曲线都是边际递减的。对于天才来说,递减可能并不明显,所以他们是希尔伯特。但平均而言,那根渐近线可能不会太高。这样,既然不能从知识中得到效用,就得找替代性产品了。

l
liver25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统计学需要加强。你老师说的问题,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样本区间都不一样。

你老师说清北本科生是最好的,这是拿所有清北本科生和所有非清北本科生比。
我说清北非清北出身教授比清北本科生好,这是拿非清北最顶尖的少数学生和清北平均水平比。

所以,你老师没错,我也没错。

你说的没错!是我没看仔细。

虎扑用户519256
这什么软件啊?怎么send个message啊
成都刘二
没这个说法,我老婆博士毕业,我本科毕业。

虎扑用户546179
男女择偶标准差异导致吧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巧了,我恰好是top10的本硕博加top10(守门员)的老师。

这样说吧,同等学历下,例如都是top10的博士生,那么其中的本硕top10瞧不上本硕非top10的,很常见。

但不同学历下的比较,例如top10的本硕(假定复交这档次的),面对非top10的博士(例如厦大这档次的),绝对不可能瞧不起。
上述是现象,下面是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也很简单:top10的本硕,为什么没读到博士呢?还不是对自己做学术的生涯不自信,就算自信能考上,未必自信能毕业,就算自信能毕业,未必自信能在学术界立足。
因此,top10的本硕,并没有什么在博士面前骄傲的资本。
还有人说:top10的本硕,可能志不在学术,并不是能力不行。那我就要问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睿智同样难自弃,一个足够聪明,家世又足够好的本硕,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种快乐的强度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他为什么不选择读博士做学术?道理很简单,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别扯淡了好么,“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叫什么话?和着你默认学术带给你的效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大的?
都博士毕业了就这水平?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巧了,我恰好是top10的本硕博加top10(守门员)的老师。

这样说吧,同等学历下,例如都是top10的博士生,那么其中的本硕top10瞧不上本硕非top10的,很常见。

但不同学历下的比较,例如top10的本硕(假定复交这档次的),面对非top10的博士(例如厦大这档次的),绝对不可能瞧不起。
上述是现象,下面是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也很简单:top10的本硕,为什么没读到博士呢?还不是对自己做学术的生涯不自信,就算自信能考上,未必自信能毕业,就算自信能毕业,未必自信能在学术界立足。
因此,top10的本硕,并没有什么在博士面前骄傲的资本。
还有人说:top10的本硕,可能志不在学术,并不是能力不行。那我就要问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睿智同样难自弃,一个足够聪明,家世又足够好的本硕,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种快乐的强度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他为什么不选择读博士做学术?道理很简单,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读硕士就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而已!对绝大部份人都是这样,还有不用复旦本硕,光旦本都足够瞧不起厦大博士了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巧了,我恰好是top10的本硕博加top10(守门员)的老师。

这样说吧,同等学历下,例如都是top10的博士生,那么其中的本硕top10瞧不上本硕非top10的,很常见。

但不同学历下的比较,例如top10的本硕(假定复交这档次的),面对非top10的博士(例如厦大这档次的),绝对不可能瞧不起。
上述是现象,下面是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也很简单:top10的本硕,为什么没读到博士呢?还不是对自己做学术的生涯不自信,就算自信能考上,未必自信能毕业,就算自信能毕业,未必自信能在学术界立足。
因此,top10的本硕,并没有什么在博士面前骄傲的资本。
还有人说:top10的本硕,可能志不在学术,并不是能力不行。那我就要问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睿智同样难自弃,一个足够聪明,家世又足够好的本硕,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种快乐的强度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他为什么不选择读博士做学术?道理很简单,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哈哈哈我是真的笑了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1 理性人的假设本身是错误的,人生很多选择不过是一腔热血,是非理性的,计算过程也是非线性的。

2 即便人是追求终身效用最大化,这种“效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绝大多数程度上,也不会是金钱收入。这一点学了马克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就很清楚了,人最高的需求还是自我实现。而金融这个行业恰好是最不能提供这一点的。

3 如果一个学者在数理行业做到顶尖,他能从中享受到的乐趣,绝不是去搞金融能比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西蒙斯。西蒙斯的基金是金融界收入最高的基金了。但他放弃了数学选择了金融,他的老师陈省身就非常不以为然。陈省身有句话对西蒙斯刺激非常大:随他去吧,也没什么,毕竟他不是希尔伯特。

可见,如果能做希尔伯特,谁都不会去选择做西蒙斯的。

4 上述一切论述都有与之不符的反例和个案,但我们讲的是统计和基本原理。

1经济学里严格的理性人假设确实适用范围很小但是广义上的“理性人”假设一点问题都没有,人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来做决定,一腔热血做决定因为“一腔热血”能给他带来效用最大化

2这种“效用”很大程度是上就是金钱收入,因为第四层次的尊重需求也和金钱收入相关性极大,在追求第五层次的人才是极其少数的,而你说在绝大多数程度上也不会是金钱收入,这明显是在扯淡。至少前四部分都和金钱十分挂钩

3一个学者在数理行业做到顶尖第一人数太少了,整个中国也挑不出来几个,你举个例有什么意义呢?再说了,我也说过了好数理研究,对于你来说可能是效用最大化,但不代表对所有人都是比如对我就不是。

4你自己明明学过统计学,或者至少了解过,那你为什么还要去举个例呢,搞笑。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你要说“未必”,那确实是“未必”,蠢博士和天才退学生的个案比比皆是,但你如果要统计,博士就是同一辈人中总体来看最聪明的,有疑问?

中世纪的僧侣,古代中国的进士,今天学术界的博士,就是他们时代最聪明的人,不需要辩驳了。从整体看,政治家,商人,智商都比前者低。

嘿那您又是怎么统计的呢?真的有趣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你要说“未必”,那确实是“未必”,蠢博士和天才退学生的个案比比皆是,但你如果要统计,博士就是同一辈人中总体来看最聪明的,有疑问?

中世纪的僧侣,古代中国的进士,今天学术界的博士,就是他们时代最聪明的人,不需要辩驳了。从整体看,政治家,商人,智商都比前者低。

顶级聪明的除了对科研有热爱以为还真没人去做科研,因为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做科研并不是最优解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巧了,我恰好是top10的本硕博加top10(守门员)的老师。

这样说吧,同等学历下,例如都是top10的博士生,那么其中的本硕top10瞧不上本硕非top10的,很常见。

但不同学历下的比较,例如top10的本硕(假定复交这档次的),面对非top10的博士(例如厦大这档次的),绝对不可能瞧不起。
上述是现象,下面是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也很简单:top10的本硕,为什么没读到博士呢?还不是对自己做学术的生涯不自信,就算自信能考上,未必自信能毕业,就算自信能毕业,未必自信能在学术界立足。
因此,top10的本硕,并没有什么在博士面前骄傲的资本。
还有人说:top10的本硕,可能志不在学术,并不是能力不行。那我就要问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睿智同样难自弃,一个足够聪明,家世又足够好的本硕,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种快乐的强度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他为什么不选择读博士做学术?道理很简单,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这种快乐的强度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合着你又知道了?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你要说“未必”,那确实是“未必”,蠢博士和天才退学生的个案比比皆是,但你如果要统计,博士就是同一辈人中总体来看最聪明的,有疑问?

中世纪的僧侣,古代中国的进士,今天学术界的博士,就是他们时代最聪明的人,不需要辩驳了。从整体看,政治家,商人,智商都比前者低。

最顶级的学生还真的是以赚钱为主,你说他们四十多岁财务自由了觉得金钱给他们带来的效用很低所以就能推出他们刚毕业的时候也这么觉得?
合着人家清北全员转金融,状元都去北大光华清华经管是假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巧了,我恰好是top10的本硕博加top10(守门员)的老师。

这样说吧,同等学历下,例如都是top10的博士生,那么其中的本硕top10瞧不上本硕非top10的,很常见。

但不同学历下的比较,例如top10的本硕(假定复交这档次的),面对非top10的博士(例如厦大这档次的),绝对不可能瞧不起。
上述是现象,下面是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
道理也很简单:top10的本硕,为什么没读到博士呢?还不是对自己做学术的生涯不自信,就算自信能考上,未必自信能毕业,就算自信能毕业,未必自信能在学术界立足。
因此,top10的本硕,并没有什么在博士面前骄傲的资本。
还有人说:top10的本硕,可能志不在学术,并不是能力不行。那我就要问了: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生睿智同样难自弃,一个足够聪明,家世又足够好的本硕,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种快乐的强度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他为什么不选择读博士做学术?道理很简单,还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

实话实话你这博士水平真的不太行,而看你本科top10高考时多半成绩也没我好,我不读博仅仅是因为没有兴趣而已,不代表我对我的学术水平不自信,至少我觉得最差也不会比你差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清北本科是最好的,但过分神话没有必要。

道理很简单,清北的教授,大量的来自本科非清北(没有数据,但应该不止50%),这些非清北出身的教授的平均水平难道会比清北本科的平均水平差?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不可能呢?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清北本科是最好的,但过分神话没有必要。

道理很简单,清北的教授,大量的来自本科非清北(没有数据,但应该不止50%),这些非清北出身的教授的平均水平难道会比清北本科的平均水平差?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非清北本的教授人家兴趣和天赋点刚好都在科研上而已,但智商不如清北的难度不是肯定的吗?如果不是那高考为啥去不了清北呢?智商和科研水平本来就只是正相关而已你拿着这个当论据说明清北的智商不一定更高?
考上清北和智商高是充要的,科研水平高可完全推不出智商高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统计学需要加强。你老师说的问题,和我们讨论的问题,样本区间都不一样。

你老师说清北本科生是最好的,这是拿所有清北本科生和所有非清北本科生比。
我说清北非清北出身教授比清北本科生好,这是拿非清北最顶尖的少数学生和清北平均水平比。

所以,你老师没错,我也没错。

然而科研水平高能推出来智商高么?你前提都搞不清楚结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你要说“未必”,那确实是“未必”,蠢博士和天才退学生的个案比比皆是,但你如果要统计,博士就是同一辈人中总体来看最聪明的,有疑问?

中世纪的僧侣,古代中国的进士,今天学术界的博士,就是他们时代最聪明的人,不需要辩驳了。从整体看,政治家,商人,智商都比前者低。

你第二段话明显有问题,古代进士和现在的博士可完全不能直接推,在古代大家都去当进士是因为那是改变/提升阶级的最优解,既是最快是也是最稳的;但是现在去当博士可完全不是最优解,金融类和cs才是最优解,无论是清北还是hypms都是如此,数据的话太好查了我就懒得放了。

所以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你要说“未必”,那确实是“未必”,蠢博士和天才退学生的个案比比皆是,但你如果要统计,博士就是同一辈人中总体来看最聪明的,有疑问?

中世纪的僧侣,古代中国的进士,今天学术界的博士,就是他们时代最聪明的人,不需要辩驳了。从整体看,政治家,商人,智商都比前者低。

所以你说的很有问题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1 理性人的假设本身是错误的,人生很多选择不过是一腔热血,是非理性的,计算过程也是非线性的。

2 即便人是追求终身效用最大化,这种“效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绝大多数程度上,也不会是金钱收入。这一点学了马克斯洛五层次需求理论就很清楚了,人最高的需求还是自我实现。而金融这个行业恰好是最不能提供这一点的。

3 如果一个学者在数理行业做到顶尖,他能从中享受到的乐趣,绝不是去搞金融能比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西蒙斯。西蒙斯的基金是金融界收入最高的基金了。但他放弃了数学选择了金融,他的老师陈省身就非常不以为然。陈省身有句话对西蒙斯刺激非常大:随他去吧,也没什么,毕竟他不是希尔伯特。

可见,如果能做希尔伯特,谁都不会去选择做西蒙斯的。

4 上述一切论述都有与之不符的反例和个案,但我们讲的是统计和基本原理。

你举顶级数学家的个例真的不具有代表性,我们说的是普通一点(普通985、211)的博士,他们真的在同辈之中(本科所在的985、211)中不是最顶级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敢叫日月换新天 发表的:
他可能是被女博士以本科学历为由拒了

我觉得更多的因为是本科学校档次不行,不是学历太低,普通985本博的都知道自己高考时和清北,甚至华五的距离有多大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逆火龙骑士 发表的:
🐶屁,女博士聪明又知性,简直不要太好。

我觉得选择读博的相对来说并不是更聪明又知性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木犀香里花落雨 发表的:
这个是真的,我读研的那批同学里(同一学院),最后差不多是中等水平的那群人读了博,优秀的差不多都直接出来了,当然这个只代表一部分情况。

上至清北下至211都是这个情况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纳爱斯1992 发表的:
我觉得能耐得住寂寞,本身就是一种天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也不是说只有哈佛剑桥的优秀毕业生才是人才,你的天赋就是破天了,不努力也是白搭,而只要足够努力,你的学历和生活超过半数普通人是轻轻松松的。总之,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天赋,而博士是把这种天赋转化成了学历

同样本科学校的选择工作或者读研加强就业竞争力的女生我觉得并不比选择读博的女生不努力,甚至很多读博的女生反而是因为在逃避工作所以选择读博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就算失守始终要守 发表的:
第一次看见有人说本科和博士差不多的。。。

以我了解的而言(上至清北下至211)事实上选择读博的反而不是水平最高的,是中上到次高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阿森纳永远第四 发表的:
博士不比本科强人家读博干什么?

另外一条职业道路嘛这有什么,就我们经管类而言保研的水平可比直博的要强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阿森纳永远第四 发表的:
你这逻辑不对啊,本科比博士待遇都好那混文凭干嘛啊

为了加强自己就业竞争力/想做学术/想在高校工作/想做的工作必须要求博士学历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阿森纳永远第四 发表的:
那那些岗位为什么不要本科呀

因为需要更精/深的专业知识水平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大湿Ryan 发表的:
brainy is sexy。作为男博士的我觉得大家如果能理解这句话再来嫌弃女博士也不迟(虽然我也觉得大部分女博士低价给我我也不要)

这句话我觉得更应该说的是学校层次好的而不是学历高的,北大本的女生和比211博的女生比一目了然

t
thomasyoungsh
引用 @沙区洛马琴科 发表的:
女博士也未必很聪明……
很多人都喜欢神话学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博士都不是同一辈中最聪明的,而是智商中等偏上+耐得住寂寞下的了苦功夫的人。
研究工作里有很多步骤,说白了就是高级打杂,可能要没完没了地看文献做摘要,没完没了地重复实验记录数据。这个过程中,耐性和勤奋比聪明知性更重要。
所以除了顶级名校的博士,大部分的博士,我不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光环,无非就是选择了研究工作而已。

智商中等偏上+耐得住寂寞下的了苦功的人就已经是极品变态牛逼的人了 世上最怕认真二字了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别扯淡了好么,“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叫什么话?和着你默认学术带给你的效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大的?
都博士毕业了就这水平?

这就是你不读书导致的语文能力低下。

从“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句话中如何能推导出我默认“”学术带给你的效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大的?“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以我了解的而言(上至清北下至211)事实上选择读博的反而不是水平最高的,是中上到次高

你这纯属搞笑,没有任何严谨统计的数据,开口闭口还是我身边,我朋友那套。

我楼上已经说过了,从总体上看,选择读博士的就是水平最高的。不然水平最高的还能选择什么呢?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这就是你不读书导致的语文能力低下。

从“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句话中如何能推导出我默认“”学术带给你的效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大的?“

你知道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需要多高的智商吗?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这就是你不读书导致的语文能力低下。

从“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句话中如何能推导出我默认“”学术带给你的效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大的?“

至少厦大这个级别的不会有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这就是你不读书导致的语文能力低下。

从“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句话中如何能推导出我默认“”学术带给你的效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大的?“

我只是闲着无聊了看看虎扑而已并没有认真看,再说了我认真起来多半是比你要强一点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这就是你不读书导致的语文能力低下。

从“如果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这句话中如何能推导出我默认“”学术带给你的效用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大的?“

想认真一点的话我来陪你玩玩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这句话我觉得更应该说的是学校层次好的而不是学历高的,北大本的女生和比211博的女生比一目了然

一目了然? 我楼上已经很清楚地批驳了你这种观点。

你这种神话北大本女生的观点,只不过因为你接触的较少而已。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你知道聪明到足够从学术工作中获取快乐的话需要多高的智商吗?

我当然知道啊,我要不知道,我如何评估我的学生的水平,然后选择是否劝她们读博?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一目了然? 我楼上已经很清楚地批驳了你这种观点。

你这种神话北大本女生的观点,只不过因为你接触的较少而已。

我也很清楚的说明你的观点是错了的啊,还有接触的少指多少算少?你先给标准要不没法说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我当然知道啊,我要不知道,我如何评估我的学生的水平,然后选择是否劝她们读博?

可惜你并不具有啊。。。。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我当然知道啊,我要不知道,我如何评估我的学生的水平,然后选择是否劝她们读博?

读博从来都不是第一选择,身边(985)从来都是中上到次顶级才会选择读博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你这纯属搞笑,没有任何严谨统计的数据,开口闭口还是我身边,我朋友那套。

我楼上已经说过了,从总体上看,选择读博士的就是水平最高的。不然水平最高的还能选择什么呢?

还能选择什么我已经给你说明了,选择更容易阶级跨越的职业,可惜读博从来都不是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可惜你并不具有啊。。。。

我怎么不具有?你怎么证明?你在这里不讲道理玩话术,这就没有意思了。

不如我教你怎么来驳倒我,按照你的思路,你应该质问我:假如一个人足够聪明,既能从学术中获得乐趣,也能从其他世俗事业中获得乐趣,则他可以选择做学术或者从事其他工作,而如果他选择从事其他工作,他并不需要读博士。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读博从来都不是第一选择,身边(985)从来都是中上到次顶级才会选择读博

那我倒要问问你:985最顶级的学生都选择了什么发展方向?

注:这里要申明,出国读博也是读博。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我怎么不具有?你怎么证明?你在这里不讲道理玩话术,这就没有意思了。

不如我教你怎么来驳倒我,按照你的思路,你应该质问我:假如一个人足够聪明,既能从学术中获得乐趣,也能从其他世俗事业中获得乐趣,则他可以选择做学术或者从事其他工作,而如果他选择从事其他工作,他并不需要读博士。

我觉得你不具有,因为你要是具有的话不会只是在一个top10读本科,更不会在本校读博,这个就完全足够了啊,你要是读个美国top20的博那还有的说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我怎么不具有?你怎么证明?你在这里不讲道理玩话术,这就没有意思了。

不如我教你怎么来驳倒我,按照你的思路,你应该质问我:假如一个人足够聪明,既能从学术中获得乐趣,也能从其他世俗事业中获得乐趣,则他可以选择做学术或者从事其他工作,而如果他选择从事其他工作,他并不需要读博士。

在国内尤其是本校读博大概率智商并不够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读博从来都不是第一选择,身边(985)从来都是中上到次顶级才会选择读博

看了一下你的回复,原来你是经管专业的,难怪你会得出这样的观点。

那我不好意思告诉你:最聪明的学生,经管专业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你得到数学物理专业中去观察。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看了一下你的回复,原来你是经管专业的,难怪你会得出这样的观点。

那我不好意思告诉你:最聪明的学生,经管专业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你得到数学物理专业中去观察。

哈哈哈哈合着清华经管北大光华是摆设?你要是给你的博士生一个去光华的机会你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会选择留在你这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那我倒要问问你:985最顶级的学生都选择了什么发展方向?

注:这里要申明,出国读博也是读博。

这个当然得看专业,如果专业还行的理工科确实会考虑直博(如果有兴趣的话)但是转cs和金融才是大流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我觉得你不具有,因为你要是具有的话不会只是在一个top10读本科,更不会在本校读博,这个就完全足够了啊,你要是读个美国top20的博那还有的说

晕,从你这分析就看出你有太多的自以为是了,从我的描述中,根本推不出我在本校读博这个结论啊。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看了一下你的回复,原来你是经管专业的,难怪你会得出这样的观点。

那我不好意思告诉你:最聪明的学生,经管专业从来都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你得到数学物理专业中去观察。

抱歉了,cs和经管从来都是第一选择,你给你自己学生一个直接转cs或者金融的机会你猜猜会有多少还选择继续跟你干?当然除了那些真正顶级的大佬(不过你带的应该不存在这种水平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晕,从你这分析就看出你有太多的自以为是了,从我的描述中,根本推不出我在本校读博这个结论啊。

不说北大数院,就算如果你是复旦中科的多半也不会说自己是top10的,反正我是没见过有人这么说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晕,从你这分析就看出你有太多的自以为是了,从我的描述中,根本推不出我在本校读博这个结论啊。

看了你的回复我其实明白一点你的意思,最顶级最顶级的学生基本上都会选择读博这个没问题,不过事实上国内读博的绝大部分都是中上到次顶级的水平,而并不是最顶级的同学,所以对于你说那些不读博的是因为对自己学术能力不自信这种观点我是非常非常不赞同的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不说北大数院,就算如果你是复旦中科的多半也不会说自己是top10的,反正我是没见过有人这么说

清北出来在top10守门员或者普通985教书的多的是。我只是教书在top10末尾,我读书可是在本专业top1的,不算什么很辉煌的学历,但对清北复交的情况还是非常熟悉,足够尊重,但不需要仰视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晕,从你这分析就看出你有太多的自以为是了,从我的描述中,根本推不出我在本校读博这个结论啊。

我身边有不少cmo/cpho金牌,甚至还有个国家队的,实话实说去了top2能转基本都转专业了(光华、经院、贵系、大数据都有,国家队那个直接去了清华经管)如果你觉得他们不算你定义里最聪明的学生的话,那我确实无话可说了。。。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清北出来在top10守门员或者普通985教书的多的是。我只是教书在top10末尾,我读书可是在本专业top1的,不算什么很辉煌的学历,但对清北复交的情况还是非常熟悉,足够尊重,但不需要仰视的。

你第一句话这个我也是了解的,你既然不说自己学校那我也懒得问,可能确实没你熟悉但是我好歹也是知道不少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清北出来在top10守门员或者普通985教书的多的是。我只是教书在top10末尾,我读书可是在本专业top1的,不算什么很辉煌的学历,但对清北复交的情况还是非常熟悉,足够尊重,但不需要仰视的。

北大数院真正聪明的确实会选择读博,没问题,但是中等985(例如厦大)这个级别第一选择基本都是转行cs/金融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你这纯属搞笑,没有任何严谨统计的数据,开口闭口还是我身边,我朋友那套。

我楼上已经说过了,从总体上看,选择读博士的就是水平最高的。不然水平最高的还能选择什么呢?

那我请问您有数据吗?你不也是我身边我朋友那一套吗?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北大数院真正聪明的确实会选择读博,没问题,但是中等985(例如厦大)这个级别第一选择基本都是转行cs/金融

看来不同的环境决定了我们观察样本差异很大。

首选转CS,金融的孩子也许确实很多,但我可能根本不会认识他们。我自己最聪明的学生去了清北后,倒是哭着喊着要转历史系或者中古史中心,怎么拉都拉不住。 [ 此帖被人类学杰青在2020-01-18 04:59修改 ]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看来不同的环境决定了我们观察样本差异很大。

首选转CS,金融的孩子也许确实很多,但我可能根本不会认识他们。我自己最聪明的学生去了清北后,倒是哭着喊着要转历史系或者中古史中心,怎么拉都拉不住。

哦?容我题外话问一下为什么你的学生要转历史呢?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看来不同的环境决定了我们观察样本差异很大。

首选转CS,金融的孩子也许确实很多,但我可能根本不会认识他们。我自己最聪明的学生去了清北后,倒是哭着喊着要转历史系或者中古史中心,怎么拉都拉不住。

本来大家都没有任何数据啊,不都是在所谓的“印象流”吗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哦?容我题外话问一下为什么你的学生要转历史呢?

因为觉得本专业没学问,历史系学问高啊。我是法学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因为觉得本专业没学问,历史系学问高啊。我是法学的。

法学?有自信说专业top1也就法大、人大、北大之一了吧,不过。。。。额,你真的对数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足够了解吗?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因为觉得本专业没学问,历史系学问高啊。我是法学的。

我觉得一个经管的一个法学的讨论数理专业毕业生去向有一点违和。。。

人类学杰青
引用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发表的:
法学?有自信说专业top1也就法大、人大、北大之一了吧,不过。。。。额,你真的对数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足够了解吗?

法大什么时候敢自称top1了 。忘记告诉你,我还有EE的工程学位和历史学的博士后经历。所以数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我们法学院每年接受大量来自理工科的法硕,他们的动态我们也不是一无所知。

我自己就是IT专业出身转行的,所以对“”转CS”这种事情,还是很有亲身体会的。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法大什么时候敢自称top1了 。忘记告诉你,我还有EE的工程学位和历史学的博士后经历。所以数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我们法学院每年接受大量来自理工科的法硕,他们的动态我们也不是一无所知。

我自己就是IT专业出身转行的,所以对“”转CS”这种事情,还是很有亲身体会的。

好像学科评估和人大并列第一,我印象里我在法大读什么法学重点班的同学说过,那你多半就是人大的了
那你这履历着实可以,我的话一开始方向就比较明确虽然少了不少试错成本不过人生也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法大什么时候敢自称top1了 。忘记告诉你,我还有EE的工程学位和历史学的博士后经历。所以数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我们法学院每年接受大量来自理工科的法硕,他们的动态我们也不是一无所知。

我自己就是IT专业出身转行的,所以对“”转CS”这种事情,还是很有亲身体会的。

再向你请教个事情,非法本法硕一直以来听说就业很一般的啊,很多岗位只要法学本硕?

臭弟弟我是你哥哥
引用 @人类学杰青 发表的:
法大什么时候敢自称top1了 。忘记告诉你,我还有EE的工程学位和历史学的博士后经历。所以数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我们法学院每年接受大量来自理工科的法硕,他们的动态我们也不是一无所知。

我自己就是IT专业出身转行的,所以对“”转CS”这种事情,还是很有亲身体会的。

还有个问题:你这ee本法学博对你来说会有什么利弊吗?我听我学法的同学说法学其实非常非常考验逻辑能力

写论文逛步行街
引用 @沙区洛马琴科 发表的:
女博士也未必很聪明……
很多人都喜欢神话学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博士都不是同一辈中最聪明的,而是智商中等偏上+耐得住寂寞下的了苦功夫的人。
研究工作里有很多步骤,说白了就是高级打杂,可能要没完没了地看文献做摘要,没完没了地重复实验记录数据。这个过程中,耐性和勤奋比聪明知性更重要。
所以除了顶级名校的博士,大部分的博士,我不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光环,无非就是选择了研究工作而已。

放到街上还是聪明的,看跟谁比,这楼里一大半人估计日常生活中都没接触过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