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这可能是我看过最好的小丑解析(含剧透)

虎扑用户407039
楼主 (虎扑)
此楼转自豆瓣影评,解析的是💉💧🐮,万字解析,严重剧透 小丑初次登场 影片开始于亚瑟怀揣着单口喜剧人的丰满梦想,但现实却是亚瑟在简陋的集体扮演小丑的化妆间,准备街头卖艺赚取微薄的收入。 广播中放着民风淳朴的哥谭市,正处在混乱的边缘,人们无心工作。 在化妆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小丑,把自己的悲伤掩盖在白色粉末小丑妆背后。 相比于其他人,亚瑟此时面容更为憔悴,他用手强行扯开自己的嘴巴,狰狞的让自己强行欢笑,此时亚瑟一滴眼泪交织着眼妆流了下来。 在街头,亚瑟扮演着小丑,为一个快倒闭的琴行拉生意,结果却被一群未成年的小混混戏弄殴打。 亚瑟有病,他正在接受着心理咨询治疗,还吃着7种混合药剂,来稳定着自己的情绪。 甚至他还得了一种不自觉的颠笑症,随时随地就能放声大笑,在公车上,亚瑟逗笑一个小孩,却被小孩母亲排挤,结果颠笑症发作,即使小孩母亲通过小卡片知道亚瑟病情,却依然像看到怪胎一样避之不及。 在家中,亚瑟还有一个精神状态同样病态的母亲潘妮要照顾。 这就是亚瑟所处的现状,让我们回到影片一开始的疑问,亚瑟在梳妆台为何哭泣,为何看起来心力憔悴,或许在影片开始之前,亚瑟遭遇了类似小混混的殴打遭遇吗,可能这些遭遇对于亚瑟来说,已经都是家常便饭了。 又或许,亚瑟正在遭受着精神的折磨,但影片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电影开始之前,亚瑟怎么了。 咱们先说结论好了,《小丑》的解读空间和角度有很多也很广,影片充斥着幻觉和现实,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交错,这些就像电影开始亚瑟的眼泪一样,我们找不到答案,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所以在这里,我选择相信影片所比喻的,是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丑,这个小丑代表着压抑,无序,暴力,傲慢,混乱,癫狂,仇恨等等所有人性的负面和恶。 而亚瑟的精神状况和周遭的经历,正在让亚瑟心中的小丑慢慢苏醒。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小丑》最早的第一支根本不算预告的先行片段吗,只有短短几十秒,亚瑟站在黑暗中,期间一层层光影飘过,光影中是小丑的投影,最后亚瑟变成了小丑。 这似乎也在暗示着亚瑟是一位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而分裂出来的,正是小丑,当然,这里探讨的人格分裂是隐形的,就像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鹅》中的角色,白天鹅与黑天鹅互相纠缠和成就。 在《小丑》中,亚瑟和内心的小丑也有着对抗,共生,分裂的关系。 影片开始的亚瑟,还算正常,他极力想争取社会的认同,想制造欢乐去换取别人的微笑。这时候的亚瑟一直相信母亲潘妮的一句话:“要始终摆出一张笑脸,你有一个使命,让世界充满欢笑。” 而亚瑟心中渐渐被唤醒的小丑,却每天都在试着争夺亚瑟的精神控制权,这让亚瑟倍感煎熬。 影片一开始亚瑟的那滴泪,就是亚瑟强压心中小丑所流下的痛苦之泪,所以当亚瑟把双手放进嘴巴,扯出夸张狰狞的笑脸,也是亚瑟在和内心小丑互相拉扯的外露表现。 我们也能看到,亚瑟不仅精神受到折磨,他身体也在受着小丑的摧残,亚瑟瘦成僵尸一般的身体,在平时走路时,都像吃力的背着一个人,而背着那个假想的人,正是小丑。 但让亚瑟精神舒缓和轻松的,就是当亚瑟看莫瑞的喜剧脱口秀时。 甚至亚瑟还幻想他和莫瑞有着亲密的互动和交流,影片也正是这样呈现的,在亚瑟看着莫瑞的节目时,亚瑟陷入了幻想,亚瑟幻想自己去做了莫瑞节目的嘉宾并被翻牌,莫瑞邀请他上舞台,并鼓励和支持亚瑟,两人拥抱,形同父子。 之所以说这是亚瑟的幻想,是后来亚瑟和莫瑞真正见面时,莫瑞表现出并没有见过亚瑟,而且亚瑟幻想被莫瑞点名时,亚瑟提起和自己母亲住在一起,结果莫瑞说他曾经也和母亲住一起,有过一段艰难日子。 两人如此相似的经历联结,都印证了这些只是亚瑟对莫瑞美好形象的塑造。从小缺少父爱的亚瑟,也同时把莫瑞当成自己的父亲一般,亚瑟幻想着莫瑞从精神和行动上,都在支持和鼓励着自己成为喜剧人的梦想。 但这种幻想并没能成为亚瑟走向光明人生的灯塔,在现实中亚瑟因为琴行的广告牌被杂碎,而被老板不近人情扣了工资。 之后亚瑟为了发泄,在街角的垃圾堆一顿狂踢,可能他踢的是垃圾,也可能踢的是一只野猫或老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这是亚瑟第一次展现了暴力,亚瑟心中的小丑逐渐被唤醒了。 就如亚瑟在被老板数落时,亚瑟露出令人发寒的诡异笑容,这个笑容或许就是亚瑟心中的小丑所表现出来的。 而此时一直和亚瑟称兄道弟的蓝道,给了一把枪亚瑟来护身。 晚上在家时,亚瑟就把玩起了枪,不小心还走火打穿了墙壁。 值得注意的是,亚瑟此时开枪用的手,是左手,而亚瑟抽烟化妆写字,用的都是右手,一个右撇子用左手开枪,显然是不正常的,这也象征着左手代表了小丑,右手代表了亚瑟。 之后影片只要亚瑟用到枪时,用的都是左手,当然你可以理解为亚瑟两手共用,但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有一段是亚瑟在写着日记,这一段的影射非常明显了,代表亚瑟的右手,写了一段话:“患上精神疾病最糟糕的是...” 这时亚瑟突然换成了代表小丑的左手,歪歪扭扭写下:“人们莫过于想让你表现得像个正常人。” 而且在英文字母O上,还有一个小丑的笑脸符号,暗示人格分裂小丑在找存在感。 那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意思是如果不幸患上精神疾病,那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要表现得像正常人,而不能完全释放自己精神疾病的自由。 亚瑟用代表小丑的左手写下:“人们莫过于想让你表现得像个正常人”。正是小丑苏醒和挣扎的信号,因为小丑不需要表现得像个正常人,要不然他怎么会叫小丑呢。 让我们再深入一点,影片开始亚瑟和心理咨询师聊的时候,心理咨询师看到亚瑟的日记中,有重复印记粗体写到:“我的死能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从字体来看,是亚瑟用右手写的,这是亚瑟一种悲观的宿命论,写给自己,也是写给心中的小丑。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亚瑟可以通过死来解脱,解脱对于亚瑟来说就是有价值的。 第二层意思是小丑可以通过死,来获得重生,从而实现小丑自己的价值。 这句话可以说贯穿整部电影,到最后亚瑟和小丑之间,通过这句话做出,了了结,别着急,后面会继续聊到这句话更深的含义。 亚瑟有了枪后,结果在一次去做儿童医院小丑表演时,不小心把枪露出,一直和亚瑟称兄道弟的蓝道,在关键时刻摆了亚瑟一刀,蓝道向老板告密,亚瑟被炒了鱿鱼。 这个举动又把亚瑟往小丑的深渊往前推了一大步。 而正式让亚瑟内心的小丑初次登场的,则是亚瑟在地铁上,遇到了三个金融烂人,此时亚瑟的颠笑病再次不合时宜的发作,三个金融男唱着格莱尼斯.琼斯的《小丑入场》send in the clowns,缓缓靠近亚瑟。 《小丑入场》这首歌的选用,也明显暗示了亚瑟内心小丑的初次登场。 于是,亚瑟终于拔枪,快速干掉了这三个人,此时亚瑟开枪的是代表小丑的左手,这也暗示了此时开枪的人,是亚瑟心中的小丑。 当亚瑟跑到厕所时,跳起了一段极为艺术的舞蹈,在舞蹈的过程中,亚瑟极为镇定和从容,或者说,此时厕所的亚瑟,是内心的小丑,小丑在完成一个杀人后的仪式。最后亚瑟(小丑)对着镜子,展开双手,完成了小丑的初次登场仪式。 这时影片镜头巧妙对着镜子中的亚瑟,暗示着小丑虽然初次登场,但还只是镜子里的小丑,还没有完成对现实亚瑟的全面吞噬。 小丑的吞噬 亚瑟的第一次杀人,让亚瑟更有自信,从而让亚瑟有勇气跑去亲吻暗恋已久的同楼道邻居苏菲。 是的,亚瑟和苏菲的相识到相恋,同样也是亚瑟彻头彻尾意淫出来的谎言与幻想。 如果说亚瑟对莫瑞的幻想是对理想和父爱的渴望,那么亚瑟对苏菲的幻想,则是亚瑟渴望被正常人认可的需求。 苏菲作为正常人,在银行上班,有着年幼的女儿,但在母女俩的生活中,都缺少一位叫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此时暗恋苏菲已久的亚瑟,正好用他自己的幻想,填补了苏菲母女俩丈夫和父亲的缺席,而自己也从中得到了极大的认可满足感。 影片第一次呈现亚瑟和苏菲在电梯见面,亚瑟看到苏菲带着女儿进电梯,电梯途中中断,这正是亚瑟对苏菲产生幻觉的开始。 苏菲因为电梯中断而抱怨,然后和亚瑟互动,苏菲用手比作枪自杀,其实这一切根本没有发生,这些都是亚瑟自己幻想出来的。 因为后来亚瑟进入苏菲家中时,亚瑟做了同样用枪自杀的手势,苏菲惊恐万分,这说明这个动作根本不是亚瑟从苏菲身上学来的。 再者,不要忘了亚瑟日记本的那句座右铭:“我的死能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这句话的本身,就有自杀的意味。 之后亚瑟还幻想了苏菲去俱乐部支持他的脱口秀,苏菲陪他逛街,两人在甜甜圈欢快聊天,苏菲在医院陪伴亚瑟中风的母亲等等。 这些都暗示了亚瑟在陪伴和感情上,想要被正常人认可的极度渴望。 在苏菲幻想谎言的包裹下,亚瑟短暂的出现了对生活充满希望时刻,影片中有一段是亚瑟约会回来后,和母亲在客厅飘飘舞蹈,电视中莫瑞节目放着片尾曲,是弗兰克.西纳特拉的《这就是人生》(that's life)。 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表达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其中歌词有一段大概翻译是:“五月份被击落,但我知道我会改变这种音调,当我回到最顶端时,那会是六月。” 这首歌要表达的是困难只是暂时的,人生就是会起起伏伏跌跌撞撞,这就是人生。 但反过来,亚瑟多次对苏菲的幻想,也是精神分裂严重化的表现,这也预示了小丑正在慢慢吞噬着亚瑟,因为当苏菲幻想谎言被捅破时,对亚瑟的打击是巨大的。 而且,亚瑟不光对苏菲产生了幻想,在俱乐部的脱口秀表演中,亚瑟一上台颠笑症就发作,显然这是已经失败的表演,却随着一首背景音乐《Smile》(微笑)响起,亚瑟的表演起死回生,引得观众阵阵欢笑。 当《smile》歌声响起时,也正是亚瑟的幻觉启动了,按照现实情况,亚瑟上台颠笑症发作,再加上他本身并不好笑的段子,必定这场表演是以失败收场,而亚瑟这时则选择了自我蒙蔽,幻想除了苏菲的到场支持外,还幻想了自己演出的成功。 《Smile》这首歌,出自卓别林《摩登时代》,歌词的第一句是:“当你的心在疼,但还是要微笑”。 可以看出,这首歌非常应景此时亚瑟在俱乐部的成功演出,只是一场自我安慰的假象。 关于亚瑟想象出来的幻觉,我一度怀疑亚瑟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亚瑟的假想对象。 首先我们来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代表着积极和正面的心态,是亚瑟内心渴望倾诉的出口,这样的出口在什么时候被关闭了? 是在小丑初次登场,也就是亚瑟杀了三个金融男后。 亚瑟第二次去找心理咨询师,结果心理咨询师告知亚瑟,由于预算削减,心理咨询会被中断。 而亚瑟也第一次和心理咨询师摊牌,说他现在脑子里全是负面情绪,这也比喻了小丑正不断吞噬亚瑟仅存的正面积极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亚瑟咨询时,办公室挂在墙上的钟,显示的时间是11点10分。 当心理咨询师问亚瑟待在哪比较好时,亚瑟说在精神医院比较好,这时画面转到精神病院,出现了亚瑟撞击病房的门,此时病房墙上也挂着一个钟,时间也是11点10分。 而亚瑟的穿着,正好和结尾亚瑟在医院时是一致的。这样时间的巧合,暗示着心理咨询师的场景是假的。 更重要的是,亚瑟第一次和心理咨询师会面时,亚瑟颠笑症发作狂笑,心理咨询师虽然面露难色,但可以看出她清楚亚瑟的病情。 但在结尾亚瑟和心理咨询师见面时,亚瑟由于颠笑症发作狂笑,心理咨询师居然问,有什么事情那么好笑,似乎心理咨询师和亚瑟,是第一次见面。 所以很多疑点都能感觉到,心理咨询师是亚瑟幻想积极面的镜子,但当亚瑟内心小丑不断壮大时,这面镜子就破碎了,于是就成了影片中呈现的,亚瑟被中断了咨询辅导和停药。 以上说的这些,是亚瑟内心的小丑对亚瑟的内部精神进行吞噬,而现实部分的冲击,则从外部把亚瑟压垮。 亚瑟母亲潘妮年轻时,是托马斯韦恩的佣人,如今母子俩落魄,潘妮想通过写信来获得托马斯韦恩的救助。 而其中的一封,被亚瑟拆开偷看,亚瑟得知一个惊天秘密,蝙蝠侠的父亲,哥谭市最富有,最有权力的男人托马斯韦恩,居然是亚瑟的父亲,亚瑟居然是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一开始亚瑟对此事信以为真。 这个秘密对于亚瑟来说是复杂的,一方面亚瑟兴奋终于知道了亲生父亲,另一方面他又对托马斯韦恩并没有好感。 光是托马斯韦恩对他们母子的求助不闻不问,就让亚瑟不爽,再加上之前亚瑟地铁枪杀的三个金融男,全民把小丑当成英雄,市民仇富心态高涨,导致哥谭市陷落。 而此时正在竞选市长的托马斯韦恩,发表小丑是懦夫和混乱的祸端言论,这些都让亚瑟对托马斯韦恩的无知和傲慢嗤之以鼻,同时亚瑟也有诸多疑问需要和韦恩对峙。 于是亚瑟去到韦恩豪宅,亚瑟也终于和布鲁斯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可以看到,亚瑟见到布鲁斯后,给布鲁斯变魔术,表现都还算正常,但之后亚瑟把可爱的布鲁斯扯出一张笑脸。 因为此时亚瑟已经假定自己是韦恩家族成员,他对生活和未来又似乎燃起了些许希望,当亚瑟看到自己”同父异母“的布鲁斯时,自然用变魔术扮小丑表达了善意,就像在公车上,亚瑟给前排小孩扮鬼脸一样。 而亚瑟把布鲁斯嘴巴扯成笑脸,是因为他认为有着同样血亲的弟弟布鲁斯,应该要了解自己的遭遇,亚瑟他自己就是经常扯出笑脸的痛苦人,所以他觉得布鲁斯应该要感受到哥哥的痛苦。 此时阿福管家前来阻止亚瑟,而且阿福居然知道潘妮这个人,但阿福告诉亚瑟他母亲患有精神妄想症,托马斯韦恩和潘妮并没有热恋,也并没生下亚瑟,这些都是潘妮自己幻想出来的,在亚瑟小时候,潘妮还被送往过阿卡姆精神疗养院。 这一打击对原本找到火种的亚瑟,再次被无情的现实重重反扑。 而此时亚瑟的母亲因中风住院,在医院里的电视中,莫瑞节目还拿此前亚瑟在俱乐部出糗的脱口秀嘲讽,亚瑟内心的莫瑞父亲形象,也就此坍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院时,有两位警探调查到了亚瑟,最后警探质疑亚瑟的颠笑症,是真的还是装的,亚瑟回答,你觉得呢。 亚瑟的回答看起来不耐烦,但其实很意味深长和有解读空间,前面我们说了亚瑟内心一直有小丑,而且在不断试着吞噬和控制亚瑟。 我们都知道DC小丑的标志性特征,除了嘴上的笑脸,还有就是小丑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而亚瑟的颠笑症,同样听了让人十分不安。 来让我们复盘一下亚瑟出现颠笑症的时刻,都正好是在亚瑟想要得到社会和人们认可的时候。 比如在公车上,亚瑟给小孩扮鬼脸,当亚瑟正试着和小孩母亲解释时,颠笑症发作,这可以理解为亚瑟内心的小丑,想让公车所有人都反感亚瑟。 比如在心理咨询的时候,亚瑟颠笑症发作,仿佛内心的小丑在阻止亚瑟治疗。 比如在地铁里,亚瑟突然颠笑症发作,招惹了三个金融男,这也可以理解为小丑在试着挑事,从而突破亚瑟的忍耐,激发亚瑟的愤怒,从而枪杀了三个金融男。 再比如后来亚瑟和托马斯韦恩见面,正当亚瑟试着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告诉托马斯的时候,颠笑症发作了,亚瑟内心的小丑想要阻止亚瑟和托马斯两人的交流。 亚瑟这些种种的颠笑症表现,都一一对应了是亚瑟内心小丑所为,所以,亚瑟是装的吗?或许不是。但颠笑症是一种单纯物理性疾病吗,或许也不是。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亚瑟的这个颠笑症的寓意,正是亚瑟内心小丑发出的笑声。 潘妮的中风,让亚瑟再次试着找到托马斯韦恩,而正好托马斯在自家的韦恩大厦,举行了一次慈善晚宴,里面都是权贵和上流人士。 讽刺的是,晚宴的外场,是一群带着小丑面具的市民,在抗争着富人对哥谭市的不作为,对贫穷和疾苦的无视。 亚瑟穿过其中的人群,也跟着挥舞自己的双手,但我们能看到,亚瑟对这些充满浓厚政治的活动,根本提不起兴趣,只是觉得好玩和有趣,毕竟这整件事情是由他而起。(亚瑟和小丑信徒之间的关系,后面会详聊) 之后亚瑟换上侍从的衣服混进内场,外场有讽刺,内场的讽刺更深,一群上流人士不顾外场的市民的呼声,在内场看起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是1936年喜剧大师卓别林主演的一部默片电影,也是卓别林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讲述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卓别林饰演的工人查理不停歇的干活,最后做到发疯进了精神病院,在这过程中,又阴差阳错成了好多社会大事件的主角。 当年影片上映后颇受争议,其实一直到今天,《摩登时代》依然有很高的前瞻性,大家在现今也依然对《摩登时代》里的讽刺和寓意众说风云。 在《小丑》里不光配乐用了《摩登时代》的smile,在慈善晚宴这场戏更是选用这部电影。 《摩登时代》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对底层工人的同情,还有对资本所有者形象的丑化,而这部默片此时正在被哥谭市一群资本家观看着,笑着。 这样荒诞和讽刺的场面,传递了《摩登时代》和《小丑》两者想要共同探讨的议题,那就是救助者(富人)对求助者(底层人)的要求,采取了直接的无视和冷漠。 这些上流之人,无视着外场底层人们的痛苦,而且还冷漠看着同样是有着底层人悲剧的《摩登时代》,甚至这群上流之人,似乎真的把《摩登时代》当成一部纯喜剧在看。 亚瑟在电影中有句台词是:“我原本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但其实它是一出喜剧”。这句话无形中对应了《摩登时代》故事核心是一出悲剧,却被这群上流之人看成了喜剧。 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从中影响着亚瑟对于内心小丑的投靠,因为从人设来说,失败者亚瑟一无是处,而小丑则万人膜拜,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人设呢。 亚瑟之后在厕所找到了托马斯韦恩,托马斯说要签名可以就直说我可以给。呵呵,我相信只有自大自负自恋的人才能说出这句话吧。 从这句话我们也能感受到,影片一改之前漫画和影视作品中托马斯正直善良人设,加入了更多阴暗和更多想象的空间。 而最后亚瑟非但没有证实托马斯是他父亲,反而从托马斯口中得知亚瑟居然是被潘妮领养的。 这一晴天霹雳的消息让亚瑟内心的小丑近乎完全笼罩了亚瑟,亚瑟回到家后,有一个奇怪的举动,就是把冰箱所有东西搬出来,自己躲进了冰箱。 这个行为艺术我理解为是亚瑟要把自己冰封起来,又或者,是亚瑟内心的小丑正在结茧孵化,等待蜕变的寓意,那个白色冰冷的冰箱,正是小丑结的茧。 亚瑟为了找到真相,他去到阿卡姆精神疗养院,查询当年母亲潘妮的精神病历史,经过一番抢夺,亚瑟终于看到了当年的病例。 原来潘妮确实患有妄想症,还有虐待倾向,并且是看着自己的男友虐待小时候的亚瑟,而资料也显示,亚瑟确实是领养的。 当然基于影片解读的多角度,这份资料的真实程度我们先放一边,就当这是真实的亚瑟被领养的证据。 这证据直接让亚瑟对人生仅存的一点点星火,都灰飞烟灭了,此时的亚瑟颠笑症再次发作,但这次亚瑟却在医院楼梯口放声大笑,没有制止自己。 就像我前面分析的,颠笑症是小丑出现的象征,这次小丑的再次显现,代表着小丑完全吞噬掉了亚瑟的精神。 小丑诞生 自从亚瑟从阿卡姆得知自己真正身世之后,亚瑟的心智和行为,也正式以小丑人格为主导,也正因为如此,亚瑟的言行举止更为夸张,说话方式更加自信和怪异。 而相比较于亚瑟一开始如同行尸走肉的移动身体,此时亚瑟的行动变得更为轻盈,尤其是亚瑟化完小丑妆,在每天行走的城市楼梯狂舞那段,感觉亚瑟(小丑)就是天生的舞蹈家。 不过虽然疯癫小丑的人格取得了亚瑟身体的控制权,但小丑的诞生,还需要完成最后几件事情,才能真正毁掉亚瑟。 为此亚瑟(小丑)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亚瑟杀了自己的母亲潘妮。 很多人都惊讶于亚瑟的举动,但是如果大家一路按着我对亚瑟精神问题的分析,就会知道此时的亚瑟,已经不是原来为母亲处处着想的亚瑟了,更不是潘妮口中的那个happy。 如果说亚瑟可以承受世间所有对他的冷漠和不公,对他的谎言和排斥,那么压死亚瑟最后一根稻草的,则是亚瑟母亲潘妮的谎言,原来亚瑟一生都活在潘妮编织的谎言中,亚瑟的童年并不快乐还受尽虐待,而托马斯韦恩,也根本不是自己的父亲。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研究个体心理创伤中指出:“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亚瑟的不幸童年,他同样试着用一生去治愈,但亚瑟最后选择的治愈,是彻底疯癫和复仇。 亚瑟在弑母前说道:“我原本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但其实它是一出喜剧”。 这句话除了前面说的那个含义,更重要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在解释亚瑟最后选择的治愈童年的方式,就是用绝望永不原谅的方式,结束掉母亲的生命,从而让自己的悲剧人生,变成一出小丑式的荒诞喜剧。 著名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灵格也提到过一个论点:“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这句话怎么理解,潘妮的一生一直包裹在自己编织的美好幻象中,潘妮幻想着托马斯韦恩和她爱的死去活来,还生下亚瑟。 而一直包裹在身世谎言下的亚瑟,也幻想着冷漠的哥谭市和某些人,对他报以好感,比如邻居苏菲,蓝道,莫瑞等等。 但其实母子两人都是现实生活中被践踏得体无完肤的失败者。 所以当亚瑟结束掉潘妮的生命时,他也不需要对世界报以任何的幻想和希望,亚瑟内心的小丑需要断掉和母亲的关系(弑母),才能更完全的释放小丑本身。 第二,亚瑟杀了苏菲 这里在影片中没有明说,但当亚瑟去到苏菲家中时,显然苏菲被吓得不轻。 而亚瑟回到家中时,外面明显有救护车的声音,而且救护车的急救灯还照进了亚瑟的家,这些暗示都在表明,亚瑟从苏菲家中出来时,苏菲凶多吉少。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亚瑟离开苏菲家,受惊的苏菲八成会选择报警,而警察也会因为私闯民宅的罪名逮捕亚瑟,而这些都没有发生,原因就是有可能亚瑟杀了苏菲。 第三,亚瑟杀了蓝道 这是亚瑟暴力的宣泄,对背叛的处决,这也是全片我觉得最血腥的一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亚瑟为何放走侏儒盖瑞的原因,因为在哥谭弱肉强食的社会,盖瑞因为身体缺陷(侏儒),天生就是社会的失败者。 而侏儒用自己矮小身体特征来演小丑,制造一些喜剧效果,其实内核依然是悲剧的。 对应我这句话的,是影片中盖瑞在逃离亚瑟家时,结果逃到门口却被比自己身高更高的门连锁阻挡了,这一幕我所看的影院很多观众都笑了,包括我,因为这场戏确实这有一种让人唏嘘的喜剧效果。 这一段戏同样也表达了亚瑟说的:“我原本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但其实它是一出喜剧”。 所以在亚瑟眼里,盖瑞和亚瑟都是社会终究被淘汰的人,盖瑞是天生失败者,而亚瑟则是天然的失败者,天生和天然,此时就像一对难兄难弟,亚瑟自然就会放盖瑞一条生路。 第四,亚瑟自杀 亚瑟在被邀请莫瑞节目前,在家中反复练习登场,亚瑟想要在节目上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生命,表面上是吸引眼球,实则是想要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 很多人会质疑,亚瑟自杀,那么内心的邪恶小丑不也不复存在了么。 在这大家首先要确立一个大前提,我前面一直强调亚瑟日记中写的:”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这句话,是亚瑟和小丑两个模糊的人格定义出来的人生目标。 所以亚瑟想用自杀去获得生命的释放,而小丑则想用自杀来获得绝对的自由。 不管是亚瑟和小丑,两人对于死亡的理解都是疯癫和崇拜的,所以亚瑟(小丑)想要在莫瑞节目中自杀的念头,也是符合小丑诞生的条件的。 只不过在最后,亚瑟(小丑)在节目上改变了主意,把目光转移到了莫瑞身上。 第五,亚瑟杀了莫瑞 所以,亚瑟在上莫瑞的节目时,对着直播的摄像机,控诉了这个无情无法救药的哥谭市,控诉着在场的每一个冷漠排斥他的人,控诉莫瑞邀请他上节目,只是为了再次嘲讽他。 最后,亚瑟把他心中的理想的丰碑莫瑞给枪杀了,如果亚瑟一直把莫瑞当成是父亲一样的角色,那么此次亚瑟就是弑父。 弑母和弑父亚瑟(小丑)都做了,那亚瑟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呢,此时的亚瑟还能有什么世间的道德规则秩序感呢。 这就像亚瑟在莫瑞的节目中说的,大概意思是,笑话的定义都是由你们这群人来定义,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今天就要我来做主,我才是喜剧。 这句话就在表明亚瑟(小丑)已经无视文明世界的运转规则,同时也在破坏或推翻这种规则和秩序,亚瑟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那就是没有秩序,混乱不堪。 所以亚瑟(小丑)把众人都认同的喜剧之王莫瑞杀掉,他用这种方式来向众人强行证明,自己才是喜剧之王。 亚瑟彻底疯了,疯成了无恶不作的小丑。 亚瑟之后被警方押送,在途中遭遇了车祸,受伤严重昏迷的亚瑟,被两位小丑信徒抬出,这个场景和画面如梦如幻,亚瑟在小丑信徒的欢呼声中,渐渐醒来,亚瑟站到车顶上,手舞足蹈,并用自己嘴上的血迹,在脸上画出一张笑脸,这也意味着小丑正式登场了。 亚瑟(小丑)在车顶上跳的舞,和之前杀了三个金融男后,亚瑟逃到厕所跳的舞风格很相似,甚至可以说就是同一支舞蹈体系里的,所以这也可以理解为,当时在厕所初次登场的小丑(亚瑟),是在预演和排练着正式登场的舞蹈。 当时亚瑟(小丑)杀金融男后还无人欢呼,而如今亚瑟(小丑)干掉莫瑞,则演变成全哥谭在燃烧,万人膜拜。 在这场车祸中,以前那位懦弱,有着童年悲惨遭遇,背负着人生悲剧的亚瑟,已经在车祸中死了,此时站在车顶的亚瑟,重生成了完全癫狂残忍混乱的小丑。 更意味深长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布鲁斯韦恩一家从戏院逃出来,布鲁斯的父母在阴暗的小巷被扮演成小丑的无名人士杀害,一位悲情超级英雄正在小丑的对岸冉冉升起。 小丑真相 不管是漫画还是影视作品,包括如今探讨的这部《小丑》,都指出小丑是混乱的根源,或者说小丑就是混乱本身。 但事实真的如表面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吗。 影片最后亚瑟杀了莫瑞被警方带走后,哥谭市陷入混乱,亚瑟(小丑)在警车放声大笑,此时的亚瑟或许颠笑症发作,或许是发自内心的颠笑,但到底是哪一种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此时亚瑟就是小丑,小丑就是亚瑟。 当时警察有愤怒回应亚瑟的颠笑,警察说整座城市的混乱,都是因为亚瑟你引起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亚瑟(小丑)是混乱的祸根,可真相并非如此,影片一开始描绘哥谭市的背景,是垃圾工人不工作,整座城市就连富人区都是垃圾臭气冲天,鼠患严重,底层的民众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影片镜头下的哥谭市,不管是在街道上,还是在地铁,没有看到哥谭市的一丝干净,到处都是涂鸦和萧条,人们过度自我保护渐渐变成互相冷漠,过度冷漠形成互相排斥,排斥的极端则是无止境的暴力和混乱。 我前面研究亚瑟的人格心理的剧情分析,一直没怎么提到亚瑟和哥谭市之间的关系。 其实在哥谭市这样的环境下看来,亚瑟是真的混乱根源吗,亚瑟其实也只是一个受害者而已。 如果当初亚瑟扮小丑没有被抢广告牌,就算被抢了广告牌后也有路人相助。 如果公车上小孩妈妈对亚瑟能友好些。 如果心理咨询师再能和亚瑟交流再深入些,次数再多一些。 如果邻居苏菲真的能和亚瑟做朋友。 如果蓝道不出卖亚瑟。 如果莫瑞不去嘲讽亚瑟。 如果托马斯韦恩能对亚瑟再耐心一些,甚至还能资助亚瑟,甚至托马斯代表的城市管理者,对哥谭市的管理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选择无视和无知。 如果亚瑟母亲潘妮能早些和亚瑟坦诚他的身世。 太多如果了,这又让我再次想起那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或许哥谭市的贫富差距,民众的仇富心态,富人阶级的歧视和剥削,管理者的视而不见和冷漠,才是混乱真正的根源。 亚瑟一开始是混乱的受害者,后来变成了混乱的帮凶,再到最后亚瑟成为制造混乱的元凶,但至始至终,亚瑟都没有也不会是混乱的根源。 亚瑟在最后精神病院里,年老的心理咨询师再次出现,从最后亚瑟从病房出来时的血脚印看出,心理咨询师估计也被亚瑟杀害了。 这时候亚瑟成了混乱的化身,撒旦的象征,可能这个时候,亚瑟对于哥谭市的未来,才是混乱的根源。 此外,影片还要一个真相值得我们讨论,那就是亚瑟的母亲潘妮,她的精神幻想症是真的吗,托马斯韦恩真的没有碰过潘妮吗?亚瑟真的不是潘妮和托马斯的亲生儿子吗? 在影片中有一段是亚瑟在化小丑妆准备去莫瑞节目,他拿起潘妮年轻时一张照片,照片后面写着托马斯韦恩署名的情话。 这真的是托马斯写的吗?还是潘妮自己意淫写在上去的?影片对此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给了一个极为开放的结局。 如果这句情话真的是托马斯所为,那整部电影的方向将会更加暗黑。 因为那就证明了潘妮当初没有说谎,托马斯和潘妮确实有一腿,而亚瑟可能真的就是他们的儿子,托马斯为了保持自己的名声,把潘妮逼成了精神病,也就是说,亚瑟从精神病院看到的资料证据,都是托马斯只手遮天伪造的。 当然,影片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让大家去猜想,并不是真的真相,其实《小丑》很多场景,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也并不十分明确什么场景是在幻觉中,什么场景是真实发生过的。 或许,这一切,都是小丑在精神病院幻想出来的。 这就像影片中的很多角色,充满了虚伪和谎言,而最后亚瑟,则变成了影片所有消极和负面的产物。 小丑警示 最后我们再探讨电影之外的话题,《小丑》这部电影是真的负面到极致的电影吗,影片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非常具有煽动性吗。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我解析到现在,我才第一次提到“煽动性”三个字。 我觉得影片并没有带给社会煽动性,因为真正的现实,会比《小丑》要复杂得多,真正的社会正面和负面的能量,都不是一部电影能承载和解释的。 相反我觉得《小丑》的警示作用很强,影片甚至能看成是一个寓言性的实验方向,让人们去展开讨论和研究,这也是《小丑》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影片虽然有不少充满极端暴力和血腥的画面,但正如昆汀的暴力美学逻辑一样,当我们直面暴力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暴力,因为影片暴力的背后,是让人们看到真正的残忍和反感。 而且影片并没有把社会描绘成万恶的地狱,也没有让亚瑟和观众有共情或共鸣联结,亚瑟虽然遭遇很惨,但他本身也疯得让人可恨。 亚瑟每次杀人时,他自己都是极度痛苦和扭曲的,这就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亚瑟的疯癫无序狂妄,而不是亚瑟复仇的快感。 影片这样的表现目的,就是让观众清楚影片的价值目的态度:不是煽动,而是中立。 《小丑》一直都试着保持克制冷静的价值态度,影片并没有偏袒任何正面和负面,而是静默观望。 或许吧,这样的没有态度也是一种态度,但我解读到更多的,是影片用压抑负面的暴力情绪,去让观众体会到现今文明社会的来之不易,绝对的自由就像影片中燃烧的哥谭市,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文明大厦有时候是很脆弱的,在文化沙漠中建起一座文明大厦可能需要几百年上千年,但是想要毁灭它,可能只需要一瞬间。 我们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住着一个小丑,这个小丑代表着暴力,无序,混乱,嫉妒,贪婪等等负面价值,但我们自己,同样可以选择去感化他,认可他,同情他,改变他。而不是像电影中被小丑控制了自己。 人性这个东西,就是人在神和魔鬼之间签下的契约。这或许正是《小丑》对于我们的警示。
翠西麦格雷迪
解析的很透彻,哥谭市的每一个人都是亚瑟成为小丑的帮凶,而这个城市里很可能还藏着更多的亚瑟。

陈皮水鸭煲
小丑这部电影不止一次的提醒我们,恶的不仅仅是小丑,而是哥谭的每一个人,整个哥谭都是罪恶的温床。

饮水机传奇球员
that's life.

溜了溜了溜了溜了溜了
导演说了,亚瑟没有杀女邻居
扮演托马斯韦恩的演员采访说了,厕所里的场景,导演要求是往私生子那个方向演的
这个影评是个对精神病不了解的人写的,如果真的和精神病人生活过,比如说我……有些情节就不会像评论这样理解亚瑟,也会看得出亚瑟母亲的症状和精神病不一样。
设定里,亚瑟从一开始就是个疯子,是靠吃药和自己精神调节控制病情的。电影里凤凰有很多细节,表演的真的很像个精神分裂。1 是轻微发抖,2 是“抛媚眼”,这2个动作是精神分裂患者经常做的。 亚瑟对布鲁斯韦恩做的事情,如果你用正常人的视角,就会和这个影评人一样,觉得亚瑟是在发泄,如果现实中对精神分裂的人有一定了解,你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你会知道,他可能是在表达爱。
再说几句。如果亚瑟母亲真的是臆想症的精神病人,可不是会一直说 托马斯韦恩是个好人。她是会一下子猛说托马斯韦恩是个坏人,我要离开哥谭; 一会儿会出现幻想的爱情记忆,苦苦挽留托马斯。她也会分不清亚瑟是否真的是他的孩子还是其他人。在政府断了药物后,她会比电影里表现地更疯狂。 所以我一看就觉得亚瑟母亲不是精神病人,她身上毫无精神病人症状。
很少有和我一样,和精神病人有共同生活过的经历,所以很多我说出来,正常人没这个经历不会理解。



不懂的不百度
引用 @藤皇 发表的:
小丑这部电影不止一次的提醒我们,恶的不仅仅是小丑,而是哥谭的每一个人,整个哥谭都是罪恶的温床。

民风淳朴gts

指染
很棒

小渣科24


溜了溜了溜了溜了溜了
很多人都觉得《joker》这个电影是如何把一个人逼成疯子的故事。
我看了觉得,这个电影是个 让一个争扎在疯与不疯边缘的精神病患者,主动放弃正常人状态的故事。 亚瑟作为精神病人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他承认和理解自己具有精神病,并对自己的症状表示羞耻。 很多精神病人,想让他们吃药都得在医院强迫着吃的。大部分精神病人出了医院,在没有正常监护人的情况下,都不会去找药品,而亚瑟能主动去找心里辅导,主动去开药,真的是控制力非常强了
虎扑用户133707
先马🐴

穿
穿披风的蜘蛛侠
引用 @翠西麦格雷迪 发表的:
解析的很透彻,哥谭市的每一个人都是亚瑟成为小丑的帮凶,而这个城市里很可能还藏着更多的亚瑟。

不是可能,是肯定存在很多亚瑟,不然的话小丑不会一呼百应。。

遥远的不可及
引用 @溜了溜了溜了溜了溜了 发表的:
导演说了,亚瑟没有杀女邻居
扮演托马斯韦恩的演员采访说了,厕所里的场景,导演要求是往私生子那个方向演的
这个影评是个对精神病不了解的人写的,如果真的和精神病人生活过,比如说我……有些情节就不会像评论这样理解亚瑟,也会看得出亚瑟母亲的症状和精神病不一样。
设定里,亚瑟从一开始就是个疯子,是靠吃药和自己精神调节控制病情的。电影里凤凰有很多细节,表演的真的很像个精神分裂。1 是轻微发抖,2 是“抛媚眼”,这2个动作是精神分裂患者经常做的。 亚瑟对布鲁斯韦恩做的事情,如果你用正常人的视角,就会和这个影评人一样,觉得亚瑟是在发泄,如果现实中对精神分裂的人有一定了解,你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你会知道,他可能是在表达爱。
再说几句。如果亚瑟母亲真的是臆想症的精神病人,可不是会一直说 托马斯韦恩是个好人。她是会一下子猛说托马斯韦恩是个坏人,我要离开哥谭; 一会儿会出现幻想的爱情记忆,苦苦挽留托马斯。她也会分不清亚瑟是否真的是他的孩子还是其他人。在政府断了药物后,她会比电影里表现地更疯狂。 所以我一看就觉得亚瑟母亲不是精神病人,她身上毫无精神病人症状。
很少有和我一样,和精神病人有共同生活过的经历,所以很多我说出来,正常人没这个经历不会理解。


就是极度缺爱的表现啊,那个厕所里的一段表演。

虎扑用户782596
嗯哼

一辈子只爱你
根本没有小丑,或者人人都是小丑

M
Minako_Aino
引用 @溜了溜了溜了溜了溜了 发表的:
导演说了,亚瑟没有杀女邻居
扮演托马斯韦恩的演员采访说了,厕所里的场景,导演要求是往私生子那个方向演的
这个影评是个对精神病不了解的人写的,如果真的和精神病人生活过,比如说我……有些情节就不会像评论这样理解亚瑟,也会看得出亚瑟母亲的症状和精神病不一样。
设定里,亚瑟从一开始就是个疯子,是靠吃药和自己精神调节控制病情的。电影里凤凰有很多细节,表演的真的很像个精神分裂。1 是轻微发抖,2 是“抛媚眼”,这2个动作是精神分裂患者经常做的。 亚瑟对布鲁斯韦恩做的事情,如果你用正常人的视角,就会和这个影评人一样,觉得亚瑟是在发泄,如果现实中对精神分裂的人有一定了解,你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你会知道,他可能是在表达爱。
再说几句。如果亚瑟母亲真的是臆想症的精神病人,可不是会一直说 托马斯韦恩是个好人。她是会一下子猛说托马斯韦恩是个坏人,我要离开哥谭; 一会儿会出现幻想的爱情记忆,苦苦挽留托马斯。她也会分不清亚瑟是否真的是他的孩子还是其他人。在政府断了药物后,她会比电影里表现地更疯狂。 所以我一看就觉得亚瑟母亲不是精神病人,她身上毫无精神病人症状。
很少有和我一样,和精神病人有共同生活过的经历,所以很多我说出来,正常人没这个经历不会理解。


想问一下如果佩妮不是精神病说的都是真的,那托马斯这么无情,要求保守秘密还不管她和亚瑟,为什么佩妮还说托马斯是个好人

短袖毛衣
影评看不完了 好看但是越看越困

枫林阁战神
剧情又不复杂。。。

队友要球拔起投
引用 @溜了溜了溜了溜了溜了 发表的:
导演说了,亚瑟没有杀女邻居
扮演托马斯韦恩的演员采访说了,厕所里的场景,导演要求是往私生子那个方向演的
这个影评是个对精神病不了解的人写的,如果真的和精神病人生活过,比如说我……有些情节就不会像评论这样理解亚瑟,也会看得出亚瑟母亲的症状和精神病不一样。
设定里,亚瑟从一开始就是个疯子,是靠吃药和自己精神调节控制病情的。电影里凤凰有很多细节,表演的真的很像个精神分裂。1 是轻微发抖,2 是“抛媚眼”,这2个动作是精神分裂患者经常做的。 亚瑟对布鲁斯韦恩做的事情,如果你用正常人的视角,就会和这个影评人一样,觉得亚瑟是在发泄,如果现实中对精神分裂的人有一定了解,你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你会知道,他可能是在表达爱。
再说几句。如果亚瑟母亲真的是臆想症的精神病人,可不是会一直说 托马斯韦恩是个好人。她是会一下子猛说托马斯韦恩是个坏人,我要离开哥谭; 一会儿会出现幻想的爱情记忆,苦苦挽留托马斯。她也会分不清亚瑟是否真的是他的孩子还是其他人。在政府断了药物后,她会比电影里表现地更疯狂。 所以我一看就觉得亚瑟母亲不是精神病人,她身上毫无精神病人症状。
很少有和我一样,和精神病人有共同生活过的经历,所以很多我说出来,正常人没这个经历不会理解。


对啊,他不是被逼疯,只是不断被刺激恶化。一开始就交待他原本在精神病院,有用头撞墙的镜头,情绪失控就会笑,越笑就越容易被误解和歧视。选择性失忆,还会精神分裂,日常行为举止怀疑,心里比较抑郁和阴暗。
其实列车杀人那段,我觉得还是很顺理成章。他是个精神病人,我想很多人都忽视他的经济状况了。本来有个地方收留他很不错了,自己家里还要照顾老母亲(假母),还要买药品维持,突然工作没了,自己又有病社会不包容。

溜了溜了溜了溜了溜了
引用 @Minako美奈子 发表的:
想问一下如果佩妮不是精神病说的都是真的,那托马斯这么无情,要求保守秘密还不管她和亚瑟,为什么佩妮还说托马斯是个好人

首先,臆想症是精神分裂的一种,属于精神分裂。
20多年药史的人,断药后幻视幻听会非常恐怖,根本做不到电影里这么正常。简单点说就是佩妮会疯的比亚瑟前期要厉害的多,连不乱说话都做不到,衣服也不会正常穿。
精神分裂是必须有监护人的,整个电影看完亚瑟家一个亲戚都没有,这不正常。
电影有很多种解释,我根据我自身生活经历得出的理解是佩妮没有精神病。
为啥说托马斯是个好人,我的理解是,他们真的有过,而且佩妮受过托马斯半强迫下的长期照顾。
今天的我不想废话了
引用 @队友要球拔起投 发表的:
对啊,他不是被逼疯,只是不断被刺激恶化。一开始就交待他原本在精神病院,有用头撞墙的镜头,情绪失控就会笑,越笑就越容易被误解和歧视。选择性失忆,还会精神分裂,日常行为举止怀疑,心里比较抑郁和阴暗。
其实列车杀人那段,我觉得还是很顺理成章。他是个精神病人,我想很多人都忽视他的经济状况了。本来有个地方收留他很不错了,自己家里还要照顾老母亲(假母),还要买药品维持,突然工作没了,自己又有病社会不包容。

对。所以很多人对电影的理解就错了,试图用正常人的视角理解。
吃药是因为得了病需要控制病情,只要是吃药状态说明已经确诊精神病了。亚瑟一开始就是个疯子。
用户1760968654
转豆瓣不写出处?

交通协警李梁斌
引用 @交通协警李梁斌 发表的:
转豆瓣不写出处?

不好意思,没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