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杨氏大宗奇233 发表的:中保研就不合理,明显大众这么厚实安全的车不可能出任何问题,应该就是顶级安全
引用 @五氧化二磷 发表的:没看明白LZ想表达什么。黄色泥头车够重了吧?撞过去什么车都是一样被撞成饼。这种测试有什么区分度呢?至于个别主机厂的问题嘛……开卷考试上个专科的水平,你跟我说考闭卷就能上清华?我是不太信的。
引用 @GNTe0000 发表的:你撞满载卡车,撞电线杆,撞高速围栏。 和你撞一辆其他汽车, 哪个更危险?
引用 @秋日漫漫 发表的:中保研测试方式和标准几乎照搬美国IIHS。 至于IIHS合理不合理,我觉得非常合理。 LZ你觉得呢?
引用 @老伯被赶走 发表的:会举例举多点。
引用 @demtdh 发表的:很多时候不是你想撞这些就能撞上的,很多发生时你没得选择。
引用 @十亿光年外射门 发表的:把死刑犯塞车里互撞,连续撞赢30场次改成无期,再赢30场改成有期20年,再赢30场改成5年,再赢10场直接释放,每赢一次奖励信用点,然后可以花信用点买车,100万碰撞g级的车,70万碰撞a级的车,30万碰撞m级的车,碰撞p级的车不仅不要信用点,撞了不死赢了还奖励信用点,下次可以换好车。你看这样好不?
引用 @demtdh 发表的:有没有做车和车碰撞测试的这种?找二个车,对着来碰,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更贴近真实碰撞?
引用 @博爱不滥情 发表的:大众不屑于应试,高分低能🐶
引用 @08914 发表的:铁皮装甲车成绩差就是不合理🐕
引用 @不识昨日花 发表的: 四星神车某夫⚠️一次
引用 @吾爱冰红茶 发表的:看碰撞角度和速度,现实中途观L又不是没和大车撞过,没见有中保研那么严重,只能说现实中碰撞可能性太多了,测试不能涵盖一切。
引用 @我爱蓝军485 发表的:中保研做的就是模拟碰撞质量无限大的物体,中保研成绩好了,现实中没有理由成绩会差。另外,美国的碰撞测试做了多少年了,不要质疑人家专业机构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别搞什么测试垃圾,实战牛逼的搞笑洗地言论
引用 @只为领券 发表的: 所以你要说明什么?反正我不会撞、撞了也不会撞到硬的,所以不用这么严苛是吗?
引用 @demtdh 发表的:说明现有的碰撞实验跟现实中的发生车祸的结果是有区别的还是没区别的,如果一个全部测试是顶级的和全部测试非顶级的撞在一起,是顶级的胜,还是车重的胜。
引用 @夜月缭绕 发表的: 同级的车重个100斤,轻个100斤,不会影响最终结果,只有跨级的重量差距才会影响结果。
引用 @demtdh 发表的:所以只有在同级上比才有意义?但现在很多车不是分级别的在路上走,意思是大型SUV肯定要比轿车耐撞。
引用 @高尔夫车主 发表的:怎么测试合理?首先把测试速度改成120KM ,64KM只是保险公司为自己定损做参考的,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还把这种测试当做买车标准了,真的搞笑,64KM的碰撞哪个车消费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还有人调侃高尔夫4星,一边嘴里说不信c-ncap,一边又用4星调侃高尔夫,连c-ncap怎么测试,评分的都不懂,还有脸BB,不懂装懂,丰田凯美瑞,中保研全G,到C-NCAp(丰田车均为主动申请)反而很一般,什么原因?
引用 @玖一月 发表的:64KM的碰撞哪个车消费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请亲身证明你的观点好吗?你自己坐在途观L上,64KM的25%小重叠面碰撞测试来一下,看看你会不会出问题,你要是毫发无损,我就相信你。。。
引用 @夜月缭绕 发表的: 碰撞测试要想得到一个权威的对比结果,那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测试方法,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试。你前面说的两车对撞,不同级别的车辆对撞,无法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相对来说同级的SUV确实比轿车安全,最关键的是车身高度比轿车高,第二才是重量。
引用 @高尔夫车主 发表的:你送我一辆途观L,撞成啥样车最后归我,可以?
引用 @vontomas 发表的:你这是为了个车连命都不要了?你看不上丰田,反正给我个全G的沃尔沃我都不敢说这种话。
引用 @demtdh 发表的:就是路上这些车,如果碰在一起了,是车重的安全还是车轻的安全,毕竟车在路上走,最多还是车和车碰在一起吧。 比来一辆优秀的轿车和一辆一般的SUV撞一起了,谁的安全性会好一点
引用 @高尔夫车主 发表的:64公里能要我命算我倒霉
引用 @demtdh 发表的:我觉得可以用统一质量会动的模型来进行测试也是可行的,最起码都是动的,效果应该会偏实际一点,如果静止的方式,那怕差个100斤,产生的碰撞能量应该是相差的较远的。
引用 @vontomas 发表的:差100公斤,产生的能量差别并不大,对于1.5t的车来说,影响大概是1/15,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速度。你这种测试方法其实更无法准确的测试车辆的安全性,把情况复杂化了。
引用 @去买个表 发表的:自己知道就行, 碰撞成绩好当然是好事, 车子大小也很重要。 很多货车碰撞成绩都不行,不妨碍人家成为马路霸主。
引用 @海很蓝我却喜欢浪 发表的: 那是低速市区,八十以上高速追尾人直接就没了
引用 @高冷煤气罐 发表的:中保研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是全部,例如日产车就喜欢加一些专为测试准备的部件,天籁是一款好车,前后铝合金防撞梁都很实在,但是左右两侧都加装了一小块防撞部件,专为应对25%撞击测试的,所以出来的数据要比实际效果要好,可以参考他们拆车的就可以看出日系车在应对安全测试上也下足了功夫
引用 @静鹜八极 发表的:原来应付测试这么容易啊,那些拿P的车厂真是蠢到家了,加个模块就可以搏一个好分数的事都不知道干,搞得现在一提安全性就惹一身骚
引用 @demtdh 发表的:看来还是要以现实数据的大数据来分析车的耐撞性才行,保险事故处理进行联网!
引用 @vontomas 发表的:问题是大数据未必能找出耐撞性和车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和你撞一辆其他汽车,
哪个更危险?
狗头帮你补上
四星神车某夫⚠️一次
黄色泥头车够重了吧?撞过去什么车都是一样被撞成饼。这种测试有什么区分度呢?
至于个别主机厂的问题嘛……开卷考试上个专科的水平,你跟我说考闭卷就能上清华?我是不太信的。
又黑我德国坦克车
就是路上这些车,如果碰在一起了,是车重的安全还是车轻的安全,毕竟车在路上走,最多还是车和车碰在一起吧。
比来一辆优秀的轿车和一辆一般的SUV撞一起了,谁的安全性会好一点
看碰撞角度和速度,现实中途观L又不是没和大车撞过,没见有中保研那么严重,只能说现实中碰撞可能性太多了,测试不能涵盖一切。
大众不屑于应试,高分低能🐶
至于IIHS合理不合理,我觉得非常合理。
LZ你觉得呢?
你看这样好不?
会举例举多点。
应该是在现有成本的控制下,没有更合理的吧,至于有没有更合理的方式,应该还是有吧,只是成本更高而已。其实可能通过大数据来统计车祸,分析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很多时候不是你想撞这些就能撞上的,很多发生时你没得选择。
所以你要说明什么?反正我不会撞、撞了也不会撞到硬的,所以不用这么严苛是吗?
顺道把华为手机测了。
车对车的碰撞还没有中保研的严格
其实大众也有一款应试车,PQ46平台的美版帕萨特,主驾驶位G,副驾驶位M,然后安全性完锤国内MQB的迈腾
你这狗是什么打的?
还不一样?
@高尔夫车主 出来对线
可是现实中途观L撞比它低一级的缤智,途观L差点灭团啊
无语了 Golf本来就是老款,没有按照新法规开发…
迪粉说自重大动量大,碰撞质量无限大物体比脆皮车吃亏,实战未输过
说明现有的碰撞实验跟现实中的发生车祸的结果是有区别的还是没区别的,如果一个全部测试是顶级的和全部测试非顶级的撞在一起,是顶级的胜,还是车重的胜。
要说明的正是这个碰撞严不严谨,是不是碰撞好的,实际发生车祸时生还的机率更高,还是只是在同质量的对碰中你才能胜出,如果质量超出,就算你测试的碰撞更好,实际的效果也还会更差。
同级的车重个100斤,轻个100斤,不会影响最终结果,只有跨级的重量差距才会影响结果。
所以只有在同级上比才有意义?但现在很多车不是分级别的在路上走,意思是大型SUV肯定要比轿车耐撞。
犹记得早两年有次车展 门可罗雀的大众展台 特意放了一副狗夫的车架来宣传安全性
碰撞测试要想得到一个权威的对比结果,那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测试方法,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试。
你前面说的两车对撞,不同级别的车辆对撞,无法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
相对来说同级的SUV确实比轿车安全,最关键的是车身高度比轿车高,第二才是重量。
64KM的碰撞哪个车消费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请亲身证明你的观点好吗?
你自己坐在途观L上,64KM的25%小重叠面碰撞测试来一下,看看你会不会出问题,你要是毫发无损,我就相信你。。。
你送我一辆途观L,撞成啥样车最后归我,可以?
自己知道就行, 碰撞成绩好当然是好事, 车子大小也很重要。
很多货车碰撞成绩都不行,不妨碍人家成为马路霸主。
我觉得可以用统一质量会动的模型来进行测试也是可行的,最起码都是动的,效果应该会偏实际一点,如果静止的方式,那怕差个100斤,产生的碰撞能量应该是相差的较远的。
你这是为了个车连命都不要了?你看不上丰田,反正给我个全G的沃尔沃我都不敢说这种话。
64公里能要我命算我倒霉
我发现这么多人回帖,但很少有人正儿八经回答你的问题。我想讨论下:
1. 现在汽车的碰撞都是碰静止的物体,这样的碰撞是不是和现实中的碰撞会有差别呢?
---确实有差别,但实际碰撞千差万别,碰撞测试只能控制变量,模拟最考验车辆安全性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碰撞方式。
2.比如不同车重的碰向静止的物体,是不是车重的产生碰撞能量更大,显示的损坏力更大。
---必然如此。E = mV2
3.现实中车重的和车轻的发生碰撞,是不是车轻的会更吃亏一些,就像胖子和瘦子想碰在一起,瘦子肯定更吃亏。
---非常正确。但25%偏置模拟的是车和无限重的物体对撞。
目前很多车这种情况下基本就挂了,希望测试倒闭安全改进。
不加🐶一律打死
这样吧,你可以模拟下,不用64公里,你开个电瓶车就20公里的时速找个墙对撞下,就知道啥威力了。假设电瓶车重量是汽车的1/4,根据E = M*V*V,你这个碰撞能量顶多有普通小车的1/40,就这点能量,你碰完不住院算我输,当然我实际不建议有人冒这种无所谓的生命危险。只是为了让你对汽车碰撞的强度有个概念。
差100公斤,产生的能量差别并不大,对于1.5t的车来说,影响大概是1/15,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速度。你这种测试方法其实更无法准确的测试车辆的安全性,把情况复杂化了。
看来还是要以现实数据的大数据来分析车的耐撞性才行,保险事故处理进行联网!
那是低速市区,八十以上高速追尾人直接就没了
那是因为货车跟车近, 一般与前车距,还没自己车长,还连着好几辆。。 前面急刹,后面死一串。
中保研可以作为参考,但也不是全部,例如日产车就喜欢加一些专为测试准备的部件,天籁是一款好车,前后铝合金防撞梁都很实在,但是左右两侧都加装了一小块防撞部件,专为应对25%撞击测试的,所以出来的数据要比实际效果要好,可以参考他们拆车的就可以看出日系车在应对安全测试上也下足了功夫
强如沃尔沃,其防撞前梁也是跟日系一样的设计。大众偷鸡就在于把强度最高的钢材只用在前后防撞梁和门板上,车身结构用的低强度钢材,这样低速碰撞显得很吊,营造一种安全的假想,到了高速实战对撞途观连缤智都撞不过
原来应付测试这么容易啊,那些拿P的车厂真是蠢到家了,加个模块就可以搏一个好分数的事都不知道干,搞得现在一提安全性就惹一身骚
收起他厂商钱了呗(
我没说容易,只是日系车有这个特点,你不用杠,去看看拆车的视频就知道日系车有么有专为测试设计的部件了,当然并不是说日系车不安全,只是不如测试出来的安全,还有就是再安全的性能也不能在高速下保证你的性命,目前好像最高记录是64公里,也就是说超过这个速度这些都是鸡肋
这个测试就是为保险公司服务的
测试时没放假人,也就是根本不考虑车内人员在低速碰撞下的安全性
低速碰撞能不能触发安全带的约束系统也没有测
大众在美国一定是靠作弊全G,在国内真实值得表扬
问题是大数据未必能找出耐撞性和车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最起码那种车型的致伤致死率是可以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