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黑白双煞在2007-11-8 3:36:00的发言: 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他们根本谈不上自私WS,就是一群普通的学生,想当然地做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I agree. I don't care what An Lee's political opinion, if he has some in the movie. Almost all of the wars, essentially, are survival competition. You have to become cruel and inhumane in this competition. Wang Jiazhi was the only person who showed some humanity in the competition, that is why she lost. Politically it is stupid, and also emotionally respectful. I think that is Ann Lee's real "political standing."
以下是引用manoe在2007-11-8 11:15:00的发言: I agree. I don't care what An Lee's political opinion, if he has some in the movie. Almost all of the wars, essentially, are survival competition. You have to become cruel and inhumane in this competition. Wang Jiazhi was the only person who showed some humanity in the competition, that is why she lost. Politically it is stupid, and also emotionally respectful. I think that is Ann Lee's real "political standing." perhaps he just has no "political standing", or he didn't even care about it..:)
because that is her story, that is how it is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you can argue all you want, not everyone will like this kind of story obviously. But how is this story 做作?This is obviously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 you may not agree, but it is not pretentious or hypocritical to the least. On the contrary, it is pretty out there, she didn't make everyone look all perfect, the world was "grey" to her. No one is completely a good person, everyone seems a little bit money, power or even survival driven. So what? That is how she viewed the world at that time. And this is how the director showed it, in respect to the story.
she didn't make everyone look all perfect, the world was "grey" to her. No one is completely a good person, everyone seems a little bit money, power or even survival driven.
以下是引用anzi在2007-11-8 14:26:00的发言: perhaps he just has no "political standing", or he didn't even care about it..:) 从他坚持要“色戒”以台湾电影来参加影展,并且之前在威尼斯因为主办方把出产地写成“中国”出面抗议改成“台湾”,我不觉得他是个没有政治立场,不关心政治的人。
He is good at telling stories, I like it and admit it. A good story teller may not tell the right life, just like those writers like ZHANG Ai-ling,they seem to be a good artist and they are pretending to be having a deep view of life. But few of them know how to live a good life, especially most of them are just losers of life and love.
以下是引用anzi在2007-11-8 20:28:00的发言: 这跟他拍的电影有什么关系啊?把你自己放在他的situation里,你会怎么做?就算你再不关心政治,人家说你是台湾人你不是的话你是不是也得纠正啊??你不满么?他本来就是台湾人,你让他怎么办,非说自己不是么? Give me a break! Artists are human being too, you should admit that they couldn't help having their own view and their own feelings when they create their films and character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0:30:52编辑过]
其实吧,对历史公正是可能比较难做到,但至少对影片里各个CHARACTER能够公正就差不多了,不要通过抑这个来抬高那个,那是三流创作手法。 举例子吧,如果他拍断臂山的时候,也是这样用刻画两位男主角的妻子或自私,或WS,或无知虚荣,或不守妇道,以此来JUSTIFY两个男人的爱情之纯洁纯真,以达到被观众接受的目的的话,那BBM就是个大烂片。 我觉得他是现在根本没能力把握复杂的剧情。 色戒整个电影感觉好像就俩人在演,这个支线拍的是真丰满,其他的情节却都太单薄了。
again,现在就是个乏善可陈的年代,有点才气的要么招安了,要么俗掉了, 要么被打压掉了。 华语片这些年很少有惊喜。 别说惊喜,就算能让人看着不那么embarassed的都少。 色戒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儿,反正我挺这片,说白了也是因为实在没别的可挺
我觉得李安大大的美化了王佳之,也许拍的是他心里很喜欢的一种女的。看完我马上有这种感觉,虽然没读原著。后来读了原著果然如此。但是我并不觉得他故意丑化了其他人来衬托这个女孩,起码他没有做到夸张过原著。其实除了后来的那个老地下工作者和王力红,其他人并不让我觉得多可恶。反而有几个人有很多喜剧效果。显得他们比较傻也比较可爱。我挺想看看是不是今年李安也可以入围奥斯卡。 李安的lp可是和王佳之截然相反的类型. 要是他心里其实很喜欢王佳之这样的女的, 那问题就大了,
我觉得李安大大的美化了王佳之,也许拍的是他心里很喜欢的一种女的。看完我马上有这种感觉,虽然没读原著。后来读了原著果然如此。但是我并不觉得他故意丑化了其他人来衬托这个女孩,起码他没有做到夸张过原著。其实除了后来的那个老地下工作者和王力红,其他人并不让我觉得多可恶。反而有几个人有很多喜剧效果。显得他们比较傻也比较可爱。我挺想看看是不是今年李安也可以入围奥斯卡。 没入围
没入围 :| 是没参加还是。。。入不入围现在已经知道了吗?
你们讨论这么多,都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 what's your questio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1:56:30编辑过]
:| 是没参加还是。。。入不入围现在已经知道了吗? 好像是因为代表哪个地区的问题? 忘记了~
what's your question?
我想问一个问题,看看大家体会的和梁朝伟的回答差多少。 1。易先生有没有怀疑过王佳之? 2。如果有,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他为什么没揭穿她?
我想问一个问题,看看大家体会的和梁朝伟的回答差多少。 1。易先生有没有怀疑过王佳之? 2。如果有,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他为什么没揭穿她? 1. 他怀疑过很多次吧,一直不让她知道他的行踪,来去无影的感觉。后来好像王给他唱那支歌,他就减少怀疑了。 2。一开始就怀疑。 3。揭穿就不好玩了。开始他不是不敢跟她进家吗。开始他也不确定只是怀疑,没必要去揭穿,后来他对她很信任了,就更不揭穿了。 梁朝伟说什么?
这是编剧编的??那后来王死了易还哭什么,而且为什么最后他逃跑的时候那么惊慌,他就不怕那个女的一狠心不知什么时候把他给杀了,毒死之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2:24:25编辑过]
这是编剧编的??那后来王死了易还哭什么,而且为什么最后他逃跑的时候那么惊慌,他就不怕那个女的一狠心不知什么时候把他给杀了,毒死之类的。。。
用梁的话说,王死了以后,他才觉得他是爱王的
用梁的话说,王死了以后,他才觉得他是爱王的 LOL.....这个,为什么梁这么说,是他自己理解的还是编剧就这么编的?
LOL.....这个,为什么梁这么说,是他自己理解的还是编剧就这么编的? 这些都是他的亲自回答,我相信是他当初演戏的理解
这些都是他的亲自回答,我相信是他当初演戏的理解 哦。你在什么地方读的吗,还是你interview他?kaka...不过我听说第一次强暴戏也是他自己理解的,导演说你自己看着办,他上来就给汤唯一嘴巴。
3,昨天被你一说,确有想到莫不是反间计?不过影片在这方面给的暗示太少了,几乎没有,不过如果这么一说,可见易已经掌握了老吴的行动,珠宝店一场,是邝和王的擅自行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2:36:37编辑过]
那滴汗真没注意到,不过给公寓一幕确是给了一个两人的脸部特写
3,昨天被你一说,确有想到莫不是反间计?不过影片在这方面给的暗示太少了,几乎没有,不过如果这么一说,可见易已经掌握了老吴的行动,珠宝店一场,是邝和王的擅自行动。
有可能是后来导演剪接的问题。只是这样一来,王真的是太可悲了,什么大钻石,只不过是想利用你罢了
有可能是后来导演剪接的问题。只是这样一来,王真的是太可悲了,什么大钻石,只不过是想利用你罢了 政治与情色,两不分家,历史上的例子比比皆是,红佛夜奔、陈圆圆恸哭三军的故事,这么被人津津乐道,原因也出于此,而其中的女人,注定沦为牺牲品。
我觉得第3条完全说不通。。。。。至少他没演出来,或者导演没导出来,或者那部分被剪掉了重新安排情节了。最后选定的结局,其实是幕后有人操纵,拿易做诱饵来捉老吴罢了。导演排的时候也许排了很多场景,不同结局,但最后只选定一个结局。其实演员排戏的时候,并不知道最后成片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伟仔演的时候,事实上并不比现在看到电影面目的观众更明白前后情节,他只能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按照自己对导演意图的理解来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3:27:40编辑过]
当别人要奴役和残害你和你的同胞,而你甘愿为之当犬马走狗, 这首先就不叫不得以. 要体会不得以,体会战争造成的人和人之间无情地残杀,不如去看鬼子来了. 前几天又重温了一遍,觉得姜文着实有才, 只是那个影片商业性差了一些,没什么可抄做的噱头. 而李安比较善于把文艺片和商业性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首先声明,这是从探讨人性的角度谈的,不要说我为汉奸开脱,我可没有这个意思。当汉奸的,也许是贪慕虚荣也许贪生怕死,但不会是天生喜欢杀人,至少绝大部分人不是为了迫害同胞去当汉奸的。这就是他的不得已。如果要否认,只能说明你没有把他当人看待。 再次表明本人立场,背叛国家民族,汉奸罪不可恕。
首先声明,这是从探讨人性的角度谈的,不要说我为汉奸开脱,我可没有这个意思。当汉奸的,也许是贪慕虚荣也许贪生怕死,但不会是天生喜欢杀人,至少绝大部分人不是为了迫害同胞去当汉奸的。这就是他的不得已。如果要否认,只能说明你没有把他当人看待。 再次表明本人立场,背叛国家民族,汉奸罪不可恕。
我是从很多同情老易的人强调他的"不得以"说开去的,问题是,这部电影就压根没有着墨来讲述老易选择当汉奸有什么不得以. 那么有些观众做出结论来说从这个电影感受出来的男主角什么什么地值得同情什么什么的有他的不得以都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这就好比我硬要为邝欲民来刷金,所以也说他有他的不得以,他的不得以造成他自私WS地决定利用和牺牲王家之这样的一个年轻姑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你一定要问我,邝有什么不得以啊?这都是哪儿看出来的啊??? 结论就是,这故事本身就是有硬伤,怎么说也说不圆,无法让人同情和信服. 我前边是拿鬼子来了来做对比的,那个故事中的"不得以",渺小个人不可抗拒的命运,就讲的很巧. 抗日军队连面都没露,就露了一只手抢, 但是对主人公命运的改变,比老吴小邝在那里跳来跳去都更能另观众信服.
我觉得第3条完全说不通。。。。。至少他没演出来,或者导演没导出来,或者那部分被剪掉了重新安排情节了。最后选定的结局,其实是幕后有人操纵,拿易做诱饵来捉老吴罢了。导演排的时候也许排了很多场景,不同结局,但最后只选定一个结局。其实演员排戏的时候,并不知道最后成片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伟仔演的时候,事实上并不比现在看到电影面目的观众更明白前后情节,他只能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按照自己对导演意图的理解来演。
我承认演员在拍戏的时候并不一定清楚最后电影呈现的。但是作为伟仔,他肯定会很清楚地把握老易这个角色。他肯定会把自己放进去,去揣测角色。他也确实读了很多资料,来了解背景,去把握在当时环境下,老易为什么这么做。所以他才能设计出第一场的床戏。 况且他现在已经看过《色戒》不下3遍了,我想他应该很清楚情节,当然可能与他当初演的有出入。
我承认演员在拍戏的时候并不一定清楚最后电影呈现的。但是作为伟仔,他肯定会很清楚地把握老易这个角色。他肯定会把自己放进去,去揣测角色。他也确实读了很多资料,来了解背景,去把握在当时环境下,老易为什么这么做。所以他才能设计出第一场的床戏。 况且他现在已经看过《色戒》不下3遍了,我想他应该很清楚情节,当然可能与他当初演的有出入。 第一场床戏那么拍,听说是因为好久不见,世道变了,那个女孩也变了,变得不像以前那么纯了,而且对这个世道也生气就上去打她。这完全是梁自己yy出来的,导演让他自由发挥。我实在是看不出来最后梁知道汤的底细。如果是的话,梁岂不是老奸巨猾到极点,这种人到最后还能哭出来,难道还能爱上一个人?
我是从很多同情老易的人强调他的"不得以"说开去的,问题是,这部电影就压根没有着墨来讲述老易选择当汉奸有什么不得以. 那么有些观众做出结论来说从这个电影感受出来的男主角什么什么地值得同情什么什么的有他的不得以都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这就好比我硬要为邝欲民来刷金,所以也说他有他的不得以,他的不得以造成他自私WS地决定利用和牺牲王家之这样的一个年轻姑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你一定要问我,邝有什么不得以啊?这都是哪儿看出来的啊??? 结论就是,这故事本身就是有硬伤,怎么说也说不圆,无法让人同情和信服. 我前边是拿鬼子来了来做对比的,那个故事中的"不得以",渺小个人不可抗拒的命运,就讲的很巧. 抗日军队连面都没露,就露了一只手抢, 但是对主人公命运的改变,比老吴小邝在那里跳来跳去都更能另观众信服. 姜文的新篇你也看了吗?据说好多人都看不懂。
姜文的新篇你也看了吗?据说好多人都看不懂。 没看呢. 拍过一部好片子,不等于部部都好.
强烈同意情节有硬伤。有些地方太牵强。估计导演太多注重整个片子的意境和演员的表演了。对于主角之外的东西关注得少。
我是从很多同情老易的人强调他的"不得以"说开去的,问题是,这部电影就压根没有着墨来讲述老易选择当汉奸有什么不得以. 那么有些观众做出结论来说从这个电影感受出来的男主角什么什么地值得同情什么什么的有他的不得以都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这就好比我硬要为邝欲民来刷金,所以也说他有他的不得以,他的不得以造成他自私WS地决定利用和牺牲王家之这样的一个年轻姑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你一定要问我,邝有什么不得以啊?这都是哪儿看出来的啊??? 结论就是,这故事本身就是有硬伤,怎么说也说不圆,无法让人同情和信服. 我前边是拿鬼子来了来做对比的,那个故事中的"不得以",渺小个人不可抗拒的命运,就讲的很巧. 抗日军队连面都没露,就露了一只手抢, 但是对主人公命运的改变,比老吴小邝在那里跳来跳去都更能另观众信服. 那么激动干嘛,我怎么没看到有谁同情易先生了。邝的所作所想跟他的年龄相符,少不经事又冲动鲁莽、头脑简单,这注定了他们行动的失败,郑苹如的妹妹也是这么看这些爱国学生的。我不想扯郑苹如进来,我提她妹,因为她亲历过那个年代的类似事件。
邝的所作所想跟他的年龄相符,少不经事又冲动鲁莽、头脑简单。 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他们根本谈不上自私WS,就是一群普通的学生,想当然地做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他们根本谈不上自私WS,就是一群普通的学生,想当然地做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意见一致就是“恰如其分”?呵呵~~~就算真的是这样,但是这么多人不止一个两个都觉得那些学生被拍得自私WS了,就算不是导演的初衷,至少他的表现手法多少有点问题吧。难不成这么多人都同时不“恰如其分”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1:31:50编辑过]
这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他们根本谈不上自私WS,就是一群普通的学生,想当然地做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I agree. I don't care what An Lee's political opinion, if he has some in the movie. Almost all of the wars, essentially, are survival competition. You have to become cruel and inhumane in this competition. Wang Jiazhi was the only person who showed some humanity in the competition, that is why she lost. Politically it is stupid, and also emotionally respectful. I think that is Ann Lee's real "political standing."
抗日就是人性阿,当初抗日的人本身就是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种族的人啊,是超越了政治国家民族种族的出于道义的行为。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等级:管理员+上将 威望:98 文章:51894 现金:63254 魅力:62811 金币:0 门派:花痴派 注册:2004年7月29日 第 600 楼
其实吧,对历史公正是可能比较难做到,但至少对影片里各个CHARACTER能够公正就差不多了,不要通过抑这个来抬高那个,那是三流创作手法。
举例子吧,如果他拍断臂山的时候,也是这样用刻画两位男主角的妻子或自私,或WS,或无知虚荣,或不守妇道,以此来JUSTIFY两个男人的爱情之纯洁纯真,以达到被观众接受的目的的话,那BBM就是个大烂片。
暗香MM,我爱死你了!
你真是跟我想到了一块儿去了,hoh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1:32:44编辑过]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对李安的期望太高,之前网上传他要拍《东晋七贤》,当然是谣传了,但可见中国观众们对他的认可和期望。2007年中国大导演们纷纷倒下后,只剩这么一个外来的和尚看似纯正的儒家做派,难怪大家把华语电影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色戒》好不好?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还可以,惊喜并不多,但都是硬通货,没有什么欺瞒拐骗的行当。演员也都敬业,虽然,对我个人而言,惊喜也还是不多。 但电影讲的这个故事很操蛋,原谅我用了个脏词。故事本身倒不见得怎样,问题出在情节细节上,就象前面的筒子说的,一个灰和黑的故事,为了烘托灰和黑,把白也搞得脏兮兮的。这样拍,真的太小家子气了,让人觉得不应该是出自一个儒雅大家的男导演之手。 电影人物的层面塑造不够丰富,本来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非常动荡的历史变更民族存亡时刻,是人性展现的最好舞台。但李安明显力不从心,或是故意为之,除了两个主角照顾到外 (其实女主角也还是有很多跳跃不合情理的地方),剩下的人是扁平的,是丑角或是笑角。 不要怪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丰满的配角,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导演是李安,二是在经历了样板戏的虚假表现和当代惟利是图的浮躁虚无后,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有血有肉能让我们共鸣的爱国青年荧幕形象。 正话正说,真的就这么难吗? 可惜李安没有做到,他根本就没想做到。所以最后一幕,年轻人们临刑,带给普通大多数观众的感动不过就是怜香惜玉女主角为爱而亡,而不会被那些理想主义者的殒命而震撼。 反映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生命的残酷,《辛德勒名单》,《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钢琴师》,太多太多。作为有切肤之痛的民族,中国电影里却还是看不到。 李安选了这样一个除奸抗日的题材,把视角局限在所谓的男女乱世情和非常牵强的个人命运无法掌控的历史虚无感 (这一点,电影表现的非常肤浅,因为王佳芝两次行动都是主动选择,而且不是非选不可的选择)。 这样的视角既不新鲜也不开阔,但为了去圆这样一个狭隘的主题,李安把配角们塑造成无能弱智粗暴的单一形象,把本来就有硬伤的原著搞得更加伤痕累累。 李安,他浪费了一个好的素材,浪费了一个有意义的历史背景。张爱玲说仿佛那场战争倾城只不过是为了成全一段爱情,那是张师太自嘲式的自做多情。可是李安也跟着发昏,实在是要不得。 mm写的很棒!
I agree. I don't care what An Lee's political opinion, if he has some in the movie. Almost all of the wars, essentially, are survival competition. You have to become cruel and inhumane in this competition. Wang Jiazhi was the only person who showed some humanity in the competition, that is why she lost. Politically it is stupid, and also emotionally respectful. I think that is Ann Lee's real "political standing." perhaps he just has no "political standing", or he didn't even care about it..:)
不是说写政论的才叫谈政治,她的文章很明显是她思想立场的反应。
张爱玲自己是清朝遗老家庭的,愿意做汉奸2奶,转正后还愿意跟别的女人共侍一夫。
她笔下的王加之是虚荣的,抗日的是ws的,行动是没有意义的,跟汉奸一起才是唯一人性的。
李安为了把一个做作的故事搬上银幕,说圆了,让观众相信接受同情女猪脚就更不厌其烦的向我们灌输这个女的怎么从小缺爱,亲戚是冷漠无情的,抗日组织是冷漠利用的,男同学是ws懦弱的,女同学是嫉妒的,就只有汉奸gg对她温暖。
hoho,为什么这么没有信心自然的呈现一个灰色的故事,非要把王加之身边一切的人,除了汉奸外都刻画成冷漠无人性对待她的负面?
这种刻画手法实在比样板戏还样板戏
很多张爱玲的粉丝也喜欢故作天真的说张爱玲是个小女人,不关心政治,bulabula的
不是说写政论的才叫谈政治,她的文章很明显是她思想立场的反应。
张爱玲自己是清朝遗老家庭的,愿意做汉奸2奶,转正后还愿意跟别的女人共侍一夫。
她笔下的王加之是虚荣的,抗日的是ws的,行动是没有意义的,跟汉奸一起才是唯一人性的。
李安为了把一个做作的故事搬上银幕,说圆了,让观众相信接受同情女猪脚就更不厌其烦的向我们灌输这个女的怎么从小缺爱,亲戚是冷漠无情的,抗日组织是冷漠利用的,男同学是ws懦弱的,女同学是嫉妒的,就只有汉奸gg对她温暖。
hoho,为什么这么没有信心自然的呈现一个灰色的故事,非要把王加之身边一切的人,除了汉奸外都刻画成冷漠无人性对待她的负面?
这种刻画手法实在比样板戏还样板戏
because that is her story, that is how it is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you can argue all you want, not everyone will like this kind of story obviously. But how is this story 做作?This is obviously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 you may not agree, but it is not pretentious or hypocritical to the least. On the contrary, it is pretty out there, she didn't make everyone look all perfect, the world was "grey" to her. No one is completely a good person, everyone seems a little bit money, power or even survival driven. So what? That is how she viewed the world at that time. And this is how the director showed it, in respect to the story.
didn't make everyone look all perfect, the world was "grey" to her. No
one is completely a good person, everyone seems a little bit money,
power or even survival driven.
非常同意,但是她的所谓灰色建立在对白色的嘲弄和诬蔑侮辱上,是把白色抹黑。
就比如有人觉得自己不会去抗日,觉得抗日很无聊,就去恶意揣测那些抗日的就是别有用心,不可告人的,要么是为野心家当棋子被利用的傻瓜,要么就是自己有不可告人的丑恶目的。
说句不厚道的,张爱玲这种怨妇,把笔下所有男人都描绘的如此ws,正实在是对她自己反省不够啊,没好男人爱她,未必就不是因为她自己太讨人厌阿
我不讨厌防范心理重的人,但我很讨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认为别人都做不到的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4:56:36编辑过]
对于床戏,我的看法是确实是必要的,但是是不是一定要用这么大的尺度来表达 个人感觉前半部分的篇幅有点长 我无聊地重新看这个贴一开始到底是讨论啥的(早就忘了), 恩,发现你这句话了, 还是很赞同的. 床戏很必要, 但是尺度其实不是全都必要. 比如第一场,双方露屁股的那个镜头其实完全完全没必要, 那场戏不露PG, 也可以完整无误地表达现在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而且会让观众觉得拍的更有水平更精绝, 结果非要让俩人露难看的PG, 本来他俩那个PG吧,长的也不是很好看......第2场露的也过多. 李安可能就是闷搔型,生活中他不敢做的, 希望通过他镜头下的人物做出来. 所以他其实很喜欢拍暴露镜头. 比如喜宴里金素梅露胸前两点,那个镜头完全没必要. 他想表现金下意识在赵面前表现女性魅力以吸引其注意, 其实可以把镜头架在金背后, 越过金的肩膀,特写一下赵故做镇定又充满矛盾挣扎的表情. 相比之下,ENNIS洗澡的模糊背景和特写JACK颤动的喉结就拍的更好. 然而BBM里也有没必要的露,就是那俩女配角的胸部, 非要展览出来, 真没必要.
我无聊地重新看这个贴一开始到底是讨论啥的(早就忘了), 恩,发现你这句话了, 还是很赞同的. 床戏很必要, 但是尺度其实不是全都必要. 比如第一场,双方露屁股的那个镜头其实完全完全没必要, 那场戏不露PG, 也可以完整无误地表达现在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而且会让观众觉得拍的更有水平更精绝, 结果非要让俩人露难看的PG, 本来他俩那个PG吧,长的也不是很好看......第2场露的也过多. 李安可能就是闷搔型,生活中他不敢做的, 希望通过他镜头下的人物做出来. 所以他其实很喜欢拍暴露镜头. 比如喜宴里金素梅露胸前两点,那个镜头完全没必要. 他想表现金下意识在赵面前表现女性魅力以吸引其注意, 其实可以把镜头架在金背后, 越过金的肩膀,特写一下赵故做镇定又充满矛盾挣扎的表情. 相比之下,ENNIS洗澡的模糊背景和特写JACK颤动的喉结就拍的更好. 然而BBM里也有没必要的露,就是那俩女配角的胸部, 非要展览出来, 真没必要. 我觉得是这样子的,他长得看起来就有点ws,跟陈凯歌有点像 难怪陈凯歌拍出了充满馒头人性的无极,他拍出了sex , ring的色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5:17:05编辑过]
主要是不够MAN吧
传说中的细腻著称的女性思维的宅男阿
拍不出大气阳刚的东西
张爱玲实在是我最讨厌的女性形象集大成的一个代表,装B的文青女的典范。
李安还好,只要不老出来哭啼啼的,把擅长讲故事的细腻特长发挥好了,我就还会看他的电影。
看一个有点缺陷,细节用力过度,角色塑造不够到位的故事,总比没得故事看好
一个导演能拍好一类片子也就够了,不能强求他是全能王子啊. 象PETER JACKSON就擅长那么一种片子,大气阳刚得很,也不能说因为他不够女性细腻就说他不是好导演. 我对李安这次有点失望一是选择了一个烂故事,二是创作手法上也是在退步而不是进步.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既然李安CARE华语观众的意见,那我也负责任地表达一下就OK了,也不想真的说服谁. 既然说到进步退步,我也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从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到色,戒,李安第一次在他的华语片摒弃刻意的东方主义的元素(无论是有意识的迎合西方口味,还是潜意识的自我猎奇),这是一大进步[
我无聊地重新看这个贴一开始到底是讨论啥的(早就忘了), 恩,发现你这句话了, 还是很赞同的. 床戏很必要, 但是尺度其实不是全都必要. 比如第一场,双方露屁股的那个镜头其实完全完全没必要, 那场戏不露PG, 也可以完整无误地表达现在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而且会让观众觉得拍的更有水平更精绝, 结果非要让俩人露难看的PG, 本来他俩那个PG吧,长的也不是很好看......第2场露的也过多. 李安可能就是闷搔型,生活中他不敢做的, 希望通过他镜头下的人物做出来. 所以他其实很喜欢拍暴露镜头. 比如喜宴里金素梅露胸前两点,那个镜头完全没必要. 他想表现金下意识在赵面前表现女性魅力以吸引其注意, 其实可以把镜头架在金背后, 越过金的肩膀,特写一下赵故做镇定又充满矛盾挣扎的表情. 相比之下,ENNIS洗澡的模糊背景和特写JACK颤动的喉结就拍的更好. 然而BBM里也有没必要的露,就是那俩女配角的胸部, 非要展览出来, 真没必要. haha.. pg 还好吧。我觉得这是一种视觉震撼,目的也不是要达到唯美程度。看到那的时候我shock了一下,后来的心情就更不一样了,我觉得他想表达男女之间最近的接触来表达主题。而且总共色情镜头仅仅10分钟不到,完全没占电影多少成分。
既然说到进步退步,我也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从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到色,戒,李安第一次在他的华语片摒弃刻意的东方主义的元素(无论是有意识的迎合西方口味,还是潜意识的自我猎奇),这是一大进步[ 我一直觉得李安拍的片很西方口味。从最开始的台湾制作就觉得了。到卧虎藏龙的时候,简直就是好莱坞那一套的拍中国古装。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东方特点,细腻柔和,所以很和我口味。最主要是我觉得他真诚,不把观众当傻子,也不把自己搞得像个大艺术家,拍出来的东西最好大家都看不懂那类人。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28115/
子夜变歌:从《今生今世》看《色·戒》 欢从何处来,
端然有忧色。
——《子夜歌》
是周二的下午场,冬季的脚步近了,天光永远半闭着眼,不打算睁开。雨丝飘落,带着雪的冷冽。这样的场次应该是冷清的,跟屋外的天气一样。可是不然,人三三两两地来,不一会,竟也坐了个半满。这是上映一个多月后,北美一家普通艺术院线《色·戒》的上座情况。
几天前赶过一次周末场,几乎全满,影院老旧,前座的脑袋总挡住一角视线。散场时,心口堵着,怀揣一团意料之中却又莫可名状的纠结愁绪走出来,当即决定还要再看。
张爱玲曾说没有任何感觉或意态形致,是她不能描写的。这果真不是她的自夸,鄙守自珍半生的一篇《色·戒》,惜墨如金到字字珠玑的地步,还不潦潦几笔,乱世中沉浮的欲念百态便跃然纸上。
我没有张爱玲的本事,又不甘心这纠结积郁心头没个疏导处,回去不免上网一通疯查,然而,没有一篇文字松了我的绑,只好翻出胡兰成的《今生今
世》(虽说这本书曾被许多人奉为“最优美的文字”,其沾沾自喜、轻薄地开脱,仍屡屡阻隔阅读所需绵延的心气。属于张爱玲的“民国女子”一节之后,其余皆是
草草翻过,片字不能沾身一般。唯一确定的收获大概是:它使我明白无耻无赖也有“信、达、雅”的高妙表现,所谓文人无行,纵使风流下作至斯,也总能自圆其
说、粉饰太平。),耐着性子读下去,不觉间暮色四合,苍凉顿生,一股无名的悲意在心中萦绕低徊。与胡兰成温州一别,张爱玲写道:“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
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
今生的色前世的情全都成戒。亘古的死寂下,为何仍有不甘的火星一明一灭。
王佳芝、易先生的一场色与戒的遇合惊变,在纸上是张爱玲的,大银幕上是李安的,黑暗中是每个观众各自的。李安毕竟深谙世情之无常人心之叵测又
不失温厚,他忠实地保留张爱玲文字搭建起来的框架,留白处也应循着文字暗藏的机锋走向,却又极端周全地用每一个细节的考究来丰满故事,给人物慢慢灌注“李
氏”骨血,故事的脉络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换了视角,他不是要被动地重现,他是要主动地追溯:为什么会这样,怎样一步步就走到了头?
李安说:“色,是我们的野心,我们的情感,一切着色相;戒,是怎样能够适可而止,怎样能做好,不过分,不走到毁灭的地步。”
显然,剧中人个个着“色”:邝裕民的爱国热情、同学们的天真响应、太太们麻将桌上的提防攀比、易先生的色欲、恐惧和绝望,还有王佳芝贪恋的舞台光华……
他们都没能“戒”,事情因此一发不可收拾,走到了绝处。
香港部分的计划仍象是在演剧,“再不放枪就要开学了”,连破身都在臆想的舞台上演,变得甘愿。老曹的死冗长写实,那样血腥,一改片头麻将桌上
干脆利落快速地切换,因为,每一刀,在李安看来都是必要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帮演过一部成功的爱国戏就跃跃欲试,自以为能为国家做件大事的热血青
年终于受到了必要教育——上了现实血淋淋、没有回头路的一课。
然而,一切就这样了么?年轻是不服输的,并且不接受教训,总被千钧一发的欲念击得溃不成军,还自以为胸中有着百万兵。邝裕民不让王佳芝受伤害的许诺大抵是真诚的,回到上海后的他仿佛“专业”了许多,找到了组织,实际仍是香港时期的青涩、盲目、自不量力。
王佳芝呢,家国离乱,身心都是满目疮痍,失去舞台的她如一具行尸走肉。邝裕民的重新出现如一道光线,将暗淡的生活和脸庞同时照亮。香港部分排
练时,一束追光打在邝裕民脸上,王佳芝在幕布后面痴迷地望着,那镜头真象一个谶寓:她就是贪恋舞台上的刹那风华。邝裕民安慰首次登台的她说:“别慌,幕布
一拉开,就好了。”他不知道,王佳芝自己也不知道,她是天生的演员,入戏到人戏不分的程度,所以她不想别的,她就是麦太太,和易太太易先生周旋时候的沉着
镇定,不是天份,全凭本能。相比之下,扮演麦先生的男同学多么慌张,连句话都说不完整,戏一开锣,峥嵘初现,其实尘埃早定:从此,就只她一人,在这舞台上
顾盼流连、舍生忘死、爱恨痴缠、真假难辨。
电影院黑暗中泪流满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散场的舞台惟有她不舍地打量。“王佳芝,上来!”——这一声召唤,今生成为了,前世。
汤唯的眼神里有种空茫的憨直,表现混沌初开的沉醉再适合不过。李安舍章子仪是明智的,章的眼神太凌厉,媚中藏狠,怎样也抹不去算计的痕迹。王佳芝哪有一分算计,她是懵里懵懂就把自己和同志推到了南郊黑潭边的死亡深渊,连瞑目也不必。
借电影《色·戒》的热乎气儿,沉封历史档案多年的郑苹如刺杀丁默邨案也还了魂似的,被众多评《色·戒》的文章拿来说事。郑是富家淑女,追求者
众,不折不扣的“名媛佳丽”:有严格的家教约束,有宽厚的亲人理解,有英挺的飞行大队长未婚夫挂念,有一腔高天云阔的爱国热情要张扬,有一半日本人血统的
便利作掩护……又干又色的鼠相中年男人又怎会乱了她的方寸。她的心思和行事无须任何顾忌,过于丰盛的人生或许就缺一场一意孤行的死,好成全惊心动魄的佳人
传奇。看《三联生活周刊》里登载她的照片,才真叫“天然妙目,正大仙容”(此句正是胡兰成对张爱玲面目的形容,不能不说故事与故事之间、有着某种幽微牵
连,几尽宿命)。王佳芝的无依无靠,救命稻草般先抓住一个任务,后抓住老易眼中闪过的一丝温柔怜惜,其间种种的思虑挣扎、意念辗转,倒的的确确是张爱玲自
己的心路历程。
与胡兰成一场“未遂”的死生契阔,是她心底永远的痛。反复删改,竭尽简洁之能事,惘然仍从几乎不带感情色彩的白描中丝丝屡屡泄露出来,“隔了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一边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一边借易先生的视角给心底那个永不结痂的伤痛这样定义:“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
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口不对心,或者说,心被蛇一样钻了进来的男人占据,噬咬的疼痛渐渐克服,幻生快乐并最终成瘾,哪怕张爱玲用绝
决的方式了断,她一早知道“我将只是萎谢了。”
儒雅内敛的李安一反常态,宁愿影片被定级为18A以至于只能在少数院线放映将大大影响全球票房,也坚持要保留那三场出格的“床戏”,完整看过
之后,才明白为什么:那不是一张床,分明是一叶诺亚方舟,一对绝望的男女用竭尽全力的交欢暂时逃避紧紧包裹住他们、无所不在、各自的虚无,彼此取暖,感到
那么一丁点儿、气若游丝,珍贵异常的活气。谁是蛇,谁往谁的心里钻,谁是虎谁是伥,谁是谁的鬼,都不重要了。被天才的网友们冠名“回形针”的高难度体位,
在我看来,恰似洪荒以降人世之初,婴儿回到母体的形状。
王佳芝究竟爱不爱易先生?这是许多文章孜孜不倦考据的主题,可张爱玲白纸黑字写得明白:“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无法斩钉截铁
地说不是,因为没恋爱过,不知道怎么样就算是爱上了。”而胡兰成干脆把他和张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欢”,实在是非常贴切的:欢,男欢女悦的“欢”,一晌贪欢
的“欢”。
身体之爱和灵魂之爱如何确认?怎样合一?会否分裂?从来是爱情疆域中晦昧难辨的边缘地带。王佳芝生命里的灵魂之爱电光火石般只是一闪,接下来
便是梁闰生从娼妓那里得来的一点可怜启蒙仓促笨拙的再启蒙,王佳芝的灵欲,从那一刻起即走上分裂的不归路,潜意识里希望一切都在作戏,一切就有了充足的理
由,他日幕布垂下,一切仿佛还都能还原。于是她放逐自己的身体,任由他鞭打蹂躏,就此拉开她和易先生之间充满SM意味关系的序幕。衣衫凌乱泪痕未干,一个
大特写,我们分明看到王佳芝嘴角胜利的一笑:是的,好戏开场了,她足足等了三年,鱼终于食了饵(她的身体)、上了勾。
真的能掌控么——别人的身体自己的心?第二场床戏仍是剑拔弩张,却分明有了尖锐的交流,身体的唤醒冲垮心灵的堤岸,拙劣开垦的痕迹被狂风暴雨
的践踏抹得一干二净,从中却奇迹般生出一股体恤之情,因着这践踏也是忘我、毫无保留乃至绝望的,没有比绝望更能抚慰绝望的了。孤独站在舞台上的王佳芝,初
识易先生时眼里没有恐惧,三年后也未必有,可她到底变了,同样的任务不复单纯,她要逃离什么寻找什么证明什么成就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焦虑由此而生。几番
拉锯数度积郁,绝望先是一点,继而洇出一块,不知不觉蔓延开去。相互试探的游戏一旦开始就由不得自己,本以为目标明确,掌舵的其实还是易先生这样的老江
湖。她回过头来,遵从欲念的本能想看清楚压在自己身上、此刻无比亲近的男人,被易先生蛮横地扳过去,一次又一次。他从来都是恐惧的,刚开始的周旋试探他便
毫不隐晦。他怕电影院的黑暗,更怕黑暗中泻进哪怕一屡光线,眼前这个女人就是这样一道危险的光线,他怕自己的贪恋压断一直紧绷的弦……
第三场床戏有着一锤定音的力道,水落石出的同时也山穷水尽。两个人都全然释放了自己——无论身体还是那颗深深隐藏、原以为早已死去的真心。王
佳芝高高在上的主动是胜利也是丧钟,床头挂着的那把枪始终在两人的视线里虚实,终于,她用枕头蒙住了他的眼睛,而他没有反抗,和第一次的残暴提防形成鲜明
对比:他们终于俘获了对方也成为对方的俘虏。他们终于彼此为虎为伥。沉重的肉身终于填满了无边的虚无。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可以说,李安镜头下躯体,是迄今为止我在银幕中看到最“坦荡”的裸露,可它丝毫也不色情,剧烈抽动后如释重负的拥抱,无端让我想起四个字:相濡以沫。
所有这一切,可以称之为“爱”么?想到同样绝望的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在纵欲中讲述爱。《色·戒》的情形却不那么澄明,“属于凯撒的归凯
撒,属于上帝的归上帝”,这张床是他们的舞台,舞台之外,还有真实的世界要应付。王佳芝是另一个程蝶衣,人戏不分,欲罢不能,终至玉石俱焚。她错就错在以
为这场戏会无限制演下去,易先生也有这种错觉,否则他不会面对阴暗审讯室的血腥,眼前却浮现出和王佳芝的躯体交缠、欲仙欲死;不会以那样体恤的方式送出一
枚价值不菲的钻戒。很久都不相信什么了,现在他想相信点什么,也许真有“患难之交恩爱深”,所以他说:“我和你在一起。”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爱吗?不过是爱的错觉。王佳芝的戏剧人生,走到了头。象被舞台强光迷了眼,说错词。然而这不是舞台,邝裕民一早警告过的,这次不是排练,错了
可以重来。一切均不可逆转,所谓害人害己。易先生惊魂未定依旧毫不犹豫心思慎密地行动了,快速封锁的街头,同党们被一网打尽。踟躇街头,好不容易拦到一辆
黄包车的王佳芝,下意识报出的,却是易先生公寓的地址。缝在衣领里的毒药终究没吃,或许,或许心里还有隐约的希望……
小资们歌咏的“真爱”外表,实在有着不堪的里子。国破家亡的覆巢下虽无完卵,可也不能一句“都是战争受害者”就抹杀了是非对错,总有一条底
线,是绝对不能逾越的。连胡兰成都知道这个道理,他写道:“天下人不死于殉恶,而死于殉善,怎样善的东西若是带上巫魇禁忌,它便不好了。”王佳芝一瞬间意
乱神迷的“善”,因着底线的丧失而带上巫魇禁忌,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同学们。说到底易先生不光是钻进王佳芝身心去的一条蛇,他还是76号魔窟里残暴的打手
头子,日本人豢养的一条警犬;是各方势力博弈中战战兢兢心怀鬼胎的一粒棋子。
结尾易先生的震怒明是对张秘书暗是对自己,几个学生摆的阵自己竟然钻了进去,这马失前蹄的一惊非同小可,他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怎样撇清自己,和重庆方面并无联系。被张秘书扔在桌面上的钻戒晃动不止,王佳芝这个女人就在楼下,但,已如前尘。
他的麻烦一大堆,影片开头就出现,中间借老吴之口强调过:美国援助重庆方面的一批军火被易先生截下了,奇怪的是,日本方面也在找。不言而喻,
易先生在给自己留后路,他这样在时局变迁中曲意承欢的“老娼妓”,只对自己忠诚。而他在日本酒馆里,无限伤感对王佳芝说,美国人一参战,时局就见底了。
真的见底了,张秘书来家里抄走王佳芝的东西,还带走了书房里易先生的一批文件。易太太知道些什么不重要,她明白乱世生存的基本法则:缄口不问、及时行乐。墙上的挂钟不徐不疾敲了整十下,易先生回头一望,床单折痕犹新,曾经那般鲜活的存在,灰飞烟灭。
我总记得香港部分杯筹交错的那场闲谈,其后想来别具深意:
王佳芝:“我们女人说的,全是芝麻小事。”
易先生:“留心的话,没有事是小事。”
话音刚落,镜头一转,酒杯沿留下王佳芝的口红印,那粗枝大叶的一抹红,泄露了精心演绎麦太太的优雅下,毫无心机的天真。也许,正是这天真打动了易先生。
影片开头和结尾、倒叙的两头,心神不定等待最后时刻到来的王佳芝,也是这般在杯子上留下一抹口红印。再好的演员,也有本色的一面,王佳芝,到底仍是天真的——这该死的、断送了她的天真。
反观易先生,回到家中的他,头一件事便是借脱帽更衣的当口,在走廊的镜前伫足,仔细端详自己,客厅的谈笑声隐约传来,又远又近。李安的影片中
没有闲笔,更何况同样的镜头反复出现。他就是这样一个多疑而警醒的人,象一个战斗经验丰富的猎手,他需要稍顿片刻,观察环境、镇定精神、整理思绪、审时度
势。很显然,此等“小事”已成为易先生每日的“必修课”。
两个如此不同的人,偏在对峙中结成绝望的同盟,这知己俨然兵气森森、血不溅刃。易先生能攻心则反侧自消吗,王佳芝不省势即宽严皆误吗,说什么都是枉然了。
不是没有过好时光,但那已是回光反照。日本酒馆里的袒露,第一次无涉肉体。易先生的一席话,分明是胡兰成说给张爱玲的,《今生今世》里记述
道:“夏天一个傍晚,两人在阳台眺望红尘霭霭的上海,西边天上余辉未尽,有一道云隙处清森遥远。我与她说时局要翻,来日大难,她听了很震动。汉乐府有:来
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可欢从何处来呢,端然有忧色。欲念交缠的子夜过后,一切皆变……
[补注一]据说国内小资们听到“中国不能亡”的口号声笑场,我不禁留心观察这边的情形:两个场次,都有不下一半的华人面孔,演至“中国不能亡”时,全场肃静。
[补注二]郑苹如刺杀丁默邨案的插手人之一——汪伪政府政治警卫总署警卫大队长吴世宝的老婆佘爱珍,后在日本和胡兰成走到了一起。《今生今
世》最后一节“良时燕婉”,即是写她。彼时张爱玲还给胡寄过一张明信片,商借胡的两部旧著以作参考。胡兰成名士风流病又犯,去信撩拨,张冷淡平正地回复
后,不再有讯。这其间,胡的笔下有诸多这位辣手辣脚的佘爱珍的言行反映。想及大洋那边张爱玲案头始终放着的《色·戒》一文,不能不感念世事之浩渺难测,瞑
瞑中自有定数。
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点委屈受不得。她却又非常顺从,顺从在她是心甘情愿的喜悦。且她对世人有不胜
其多的抱歉,时时觉得做错了似的,后悔不迭,她的悔是如同对着大地春阳,燕子的软语商量不定。”
人格上讨厌的女人,哪里配得上好男人真心好意的爱?
不厚道的,我还要说一声“活该阿,活该”
世界上被男人抛弃辜负的女人,和被女人抛弃辜负的男人,都很多。
但张爱玲这种灭绝师太,真是deserve得上活该二字
再看看下边胡兰成写的张爱玲,简直就是个不世出的极品变态wsnv啊
我因听别人常说学生时代最幸福,也问问爱玲,爱玲却很不喜学校生活。我又以为童年必要怀恋,她亦不怀恋,在我认是应当的感情,在她都没有这样的应
当。她而且理直气壮地对我说,她不喜她的父母,她一人住在外面,她有一个弟弟偶来看她,她亦一概无情。这与我的做人大反对。但中国文明原是人行于五伦五
常,并不是人属于五伦五常,而伦常之所以几千年来不被革命革掉,是因为二十四孝同时也可以有桃花女与樊梨花。
民间看戏,爱看与公公斗法的桃花女。也喜欢樊梨花,樊梨花杀夫弑父,但大唐世界还是要她这样美貌有本领的人。还有哪吒,哪吒是个小小孩童,翻江
搅海闯了大祸,他父亲怕连累,挟生身之恩要责罚他,哪吒一怒,刳肉还母,剔骨还父,后来是观世音菩萨用荷叶与藕做成他的肢体,张爱玲便亦是这样的莲花身。
爱玲是她的人新,像穿的新衣服对于不洁特别触目,有一点点雾数或秽亵她即刻就觉得。《聊斋》里的香玉,那男人对着绛雪道:“香玉吾爱妻,绛雪吾
腻友也。”爱玲很不喜。又我与爱玲闲话所识的几个文化人,爱玲一照眼就看出那人又不干净,又不聪明。我每听她说,不禁将人比己,多少要心惊,但亦无从检点
起。
我称赞爱玲的房间,她却说这还是她母亲出国前布置的,若她自己来布置,她爱刺激的颜色。赵匡胤形容旭日:“欲出不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
爱玲说的刺激是像这样辣挞的光辉颜色。她看《金瓶梅》,宋蕙莲的衣裙她都留心到,我问她看到秽亵的地方是否觉得刺激,她却竟没有。她爱看小报,许多恶浊装
腔的句子她一边笑骂,一边还是看,亦有妙语,小报上的妙语往往亦是可怜语,一点不得爱玲的同情,但她转述给我听时,她亦是这样的开心好笑。无论她在看什
么,她仍只是她自己,不致与书中人同哀乐,清洁到好像不染红尘。
连对于好的东西,爱玲亦不沾身。她写的文章,许多新派女子读了,刻意想要学她笔下的人物都及不得,但爱玲自己其实并不喜爱这样的人物。爱玲可以
与《金瓶梅》里的潘金莲、李瓶儿也知心,但是绝不同情她们,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薛宝钗、凤姐晴雯袭人,乃至赵姨娘等亦知心,但是绝不想要拿她们中的
谁来比自己。她对书中的或现时的男人亦如此。她是陌上游春赏花,亦不落情缘的一个人。
我自己以为能平视王侯,但仍有太多的感激,爱玲则一次亦没有这样,即使对方是日神,她亦能在小地方把他看得清清楚楚。常人之情,连我在内,往往
姑息君子,不姑息小人,对东西亦如此,可是从来的悲剧都由好人作成,而许多好东西亦只见其纷纷的毁灭,因为那样的好原来有限,是带疾的,其实不可原谅的还
是不应当原谅。爱玲对好人好东西非常苛刻,而对小人与普通东西,亦不过是这点严格,她这真是平等。
爱玲好像小孩,所以她不喜小孩,小狗小猫她都不近,连对小天使她亦没有好感。一次她搬印书的白报纸回来,到了公寓门口要付车夫小账,她觉得非常
可耻又害怕,宁可多些,把钱往那车夫手里一塞,赶忙逃上楼来,连不敢看那车夫的脸。中国民间又说小孩的眼睛最净,睡梦里会微笑,是菩萨在教他,而有时无端
惊恐,则是他见了不祥不洁了。
我在人情上银钱上,总是人欠欠人,爱玲却是两讫,凡事像刀截的分明,总不拖泥带水。她与她姑姑分房同居,两人锱铢必较。她却也自己知道,还好意思对我
说:“我姑姑说我财迷。”说着笑起来,很开心。她与炎樱难得一同上街去咖啡店吃点心,亦必先言明谁付账。炎樱是个印度女子,非常俏皮,她有本领说得那咖啡
店主犹太人亦软了心肠,少算她的钱,爱玲向我说起又很开心。
胡兰成虽说是个汉奸,但是终究是个正常男人,这种变态女人,俄滴神阿,要多大勇气才能跟她一起生活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7:21:53编辑过]
我一直觉得李安拍的片很西方口味。从最开始的台湾制作就觉得了。到卧虎藏龙的时候,简直就是好莱坞那一套的拍中国古装。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东方特点,细腻柔和, 对,我觉得李安的电影很注意商业效应,他是华人导演里面在商业道路上走得最好的一个。现在在细腻的方向上不断提升,这是他擅长的东西。
既然说到进步退步,我也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从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到色,戒,李安第一次在他的华语片摒弃刻意的东方主义的元素(无论是有意识的迎合西方口味,还是潜意识的自我猎奇),这是一大进步[ 李安肯定不同意你把他个人的美学追求称作“东方主义的自我猎奇”,说实话,对于一个真诚的创作者,这是一个侮辱(不管他拍的是作者电影还是类型片)。东方主义在美学批评上的误用或者是滥用,已经达到令人生厌的程度。当年王彬彬(用这一套)他们批评张艺谋的早期作品,很多人应和“是啊是啊,他就是拍我们愚昧落后的那一套讨好外国评委”,可是现在看来,那些作品不管是形式美感还是内涵深度,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能概括的。用东方主义批评张艺谋的近作,还靠谱一点。 文艺批评,尤其是对具体某个作品的批评,应该考虑到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自己的评论体系和价值标准,和拿一个理论框架往上硬套,区别还是很大的。 色戒相对于李安以前的作品,进步在主题的和人物构架的复杂性。这个故事比他以往的任何故事都复杂、敏感,并且黑暗,以他的温和个性,选择这个题材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和进步,并且他完成得还很不错。个人认为他如果删掉对邝裕民对王佳芝表白以及王佳芝对老吴爆发那两场戏(这是这个电影失败的两场补白),这个电影就很完美了,胜过《理智与情感》和《饮食男女》。可惜他太照顾观众的观感,当然也是出于他本人的人道主义本性,他给这个故事加上了多余的暖色,无伤大局,但是显得多余,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李安基本功扎实,可惜太心软,艺术上还不够彻底。
perhaps he just has no "political standing", or he didn't even care about it..:) 从他坚持要“色戒”以台湾电影来参加影展,并且之前在威尼斯因为主办方把出产地写成“中国”出面抗议改成“台湾”,我不觉得他是个没有政治立场,不关心政治的人。
对,我觉得李安的电影很注意商业效应,他是华人导演里面在商业道路上走得最好的一个。现在在细腻的方向上不断提升,这是他擅长的东西。 与其说他很“西方口味”,注重“商业效应”,还不如说他受到的戏剧训练很传统。他所有的剧情长片都是melodrama,就是类型片之一,中国早期电影的优秀之作很多都是这个类型(那个时候的电影人肯定不注重“西方口味”),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马路天使》,这些都是当时叫好也叫座的片子,拿到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大陆导演自谢晋以后在这个类型上就没有接班人了,那是因为导演的训练方式改变了,从片场学徒转变成学院系统训练。这些学院派出身的毛头小子一心想拍作者电影,影史留名,但是没几个成才的。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和实际拍片经验,他们多数在眼界和技术上都很幼稚,那些“注重艺术”的作者电影,废品率比精品率高多了。 把类型片拍好,是很不容易的事。说老实话,很多大陆导演基本功太差,只好拿艺术性来说事。艺术是个美丽的外衣,不是点石成金棒,披上这件外衣的草包还是个草包,不可能变成金子的。 威尼斯金狮奖的评委团全是导演,他们没有把大奖给才华横溢、自命不凡的姜文,而是给了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李安,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他坚持要“色戒”以台湾电影来参加影展,并且之前在威尼斯因为主办方把出产地写成“中国”出面抗议改成“台湾”,我不觉得他是个没有政治立场,不关心政治的人。 还好他生在台湾。
美国人难道就能认可他塑造的角色和价值观?
为了塑造一个王加之,让她的故事能说圆,就必须通过塑造成一个身世可怜,除了汉奸gg给了点温暖外,身边所有人包括亲戚同学和组织全都冷漠ws的可怜虫?
简直是血泪大控诉阿
搞笑
东方主义在美学批评上的误用或者是滥用,已经达到令人生厌的程度。当年王彬彬(用这一套)他们批评张艺谋的早期作品,很多人应和“是啊是啊,他就是拍我们愚昧落后的那一套讨好外国评委”,可是现在看来,那些作品不管是形式美感还是内涵深度,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能概括的。用东方主义批评张艺谋的近作,还靠谱一点。 色戒相对于李安以前的作品,进步在主题的和人物构架的复杂性。这个故事比他以往的任何故事都复杂、敏感,并且黑暗 说得对,当初的那些论调,与其说是理论概括,不如说是自卑心理作祟。现在真的卖特色了,反而没那么多人说了。 李安呢,卧虎藏龙有一点那个意思,其他的电影确实没太觉得有这个问题。 黑暗这个词好。
与其说他很“西方口味”,注重“商业效应”,还不如说他受到的戏剧训练很传统。他所有的剧情长片都是melodrama,就是类型片之一,中国早期电影的优秀之作很多都是这个类型(那个时候的电影人肯定不注重“西方口味”),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马路天使》,这些都是当时叫好也叫座的片子,拿到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大陆导演自谢晋以后在这个类型上就没有接班人了。 我还真没怎么从这方面想过。不如仔细说说,melodrama和商业效应的片子区别在哪里?我感觉他的电影跟你提到的这几个不是很一样。
说得对,当初的那些论调,与其说是理论概括,不如说是自卑心理作祟。现在真的卖特色了,反而没那么多人说了。 李安呢,卧虎藏龙有一点那个意思,其他的电影确实没太觉得有这个问题。 黑暗这个词好。 然也。现在卖特色没人说,因为卖的是美景美人、金碧辉煌那一套,不丢面子。其实不管老外老中,只要是普通百姓,都喜欢看美丽虚饰的故事,不在乎真实不真实的。太真实的故事常常让人不安,比如色戒。说老实话,色戒在大陆,要不是删了床戏,媒体一顿热炒,票房不会这么好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 卧虎藏龙是重现了传统中国的那一套,很多中国人也喜欢吧,在美国的成功,基本上是歪打正着了。自己的传统,自己不能欣赏,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李安肯定不同意你把他个人的美学追求称作“东方主义的自我猎奇”,说实话,对于一个真诚的创作者,这是一个侮辱(不管他拍的是作者电影还是类型片)。东方主义在美学批评上的误用或者是滥用,已经达到令人生厌的程度。当年王彬彬(用这一套)他们批评张艺谋的早期作品,很多人应和“是啊是啊,他就是拍我们愚昧落后的那一套讨好外国评委”,可是现在看来,那些作品不管是形式美感还是内涵深度,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能概括的。用东方主义批评张艺谋的近作,还靠谱一点。 文艺批评,尤其是对具体某个作品的批评,应该考虑到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自己的评论体系和价值标准,和拿一个理论框架往上硬套,区别还是很大的。 色戒相对于李安以前的作品,进步在主题的和人物构架的复杂性。这个故事比他以往的任何故事都复杂、敏感,并且黑暗,以他的温和个性,选择这个题材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和进步,并且他完成得还很不错。个人认为他如果删掉对邝裕民对王佳芝表白以及王佳芝对老吴爆发那两场戏(这是这个电影失败的两场补白),这个电影就很完美了,胜过《理智与情感》和《饮食男女》。可惜他太照顾观众的观感,当然也是出于他本人的人道主义本性,他给这个故事加上了多余的暖色,无伤大局,但是显得多余,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李安基本功扎实,可惜太心软,艺术上还不够彻底。 haha, 完全同意!你把我想说得都说了,我也觉得李安就是心太软,多么照顾观众啊!所以我就支持他,至少现在中国导演里面能为别人着想的人太少了。个个都想卖弄中国历史和文化来骗观众!!
与其说他很“西方口味”,注重“商业效应”,还不如说他受到的戏剧训练很传统。他所有的剧情长片都是melodrama,就是类型片之一,中国早期电影的优秀之作很多都是这个类型(那个时候的电影人肯定不注重“西方口味”),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马路天使》,这些都是当时叫好也叫座的片子,拿到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大陆导演自谢晋以后在这个类型上就没有接班人了,那是因为导演的训练方式改变了,从片场学徒转变成学院系统训练。这些学院派出身的毛头小子一心想拍作者电影,影史留名,但是没几个成才的。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和实际拍片经验,他们多数在眼界和技术上都很幼稚,那些“注重艺术”的作者电影,废品率比精品率高多了。 把类型片拍好,是很不容易的事。说老实话,很多大陆导演基本功太差,只好拿艺术性来说事。艺术是个美丽的外衣,不是点石成金棒,披上这件外衣的草包还是个草包,不可能变成金子的。 威尼斯金狮奖的评委团全是导演,他们没有把大奖给才华横溢、自命不凡的姜文,而是给了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李安,不是没有道理的。 真是这样的,喜欢李安电影的原因之一就是故事性强,加之娓娓道来叙述流畅。跟“色戒”同时的那个“太阳照样升起”,不知道怎么说,挺简单的一个故事,非要故弄玄虚,我真是看不下去。
我还真没怎么从这方面想过。不如仔细说说,melodrama和商业效应的片子区别在哪里?我感觉他的电影跟你提到的这几个不是很一样。 《饮食男女》和几个老片子的风骨很像,都是以家庭伦理为主,很多巧妙组合的戏剧桥段,戏剧冲突靠人物性格推动。 所谓“商业效应的片子”指什么?在主流影院上映的影片,商业票房不都是目的之一么?作者电影也不是不想赚钱啊,不然谁给你投下一部啊。按类型片和作者电影分类,似乎指代更明确(有时候两者也可以重合),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并没有太多可比性,就想《色戒》和《太阳照样升起》很难分个高下。不过在各自的领域里面,优劣还是可以区分一下的。
然也。现在卖特色没人说,因为卖的是美景美人、金碧辉煌那一套,不丢面子。其实不管老外老中,只要是普通百姓,都喜欢看美丽虚饰的故事,不在乎真实不真实的。太真实的故事常常让人不安,比如色戒。说老实话,色戒在大陆,要不是删了床戏,媒体一顿热炒,票房不会这么好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 卧虎藏龙是重现了传统中国的那一套,很多中国人也喜欢吧,在美国的成功,基本上是歪打正着了。自己的传统,自己不能欣赏,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卧虎藏龙的武打设计我很喜欢,给武打动作赋予内容,这很少见,层次和节奏都相当好。江湖的意境从视觉上感觉不错,但里面的这几个人物我觉得有点别扭,除了杨紫琼以外,其他人味儿不太正。
卧虎藏龙的武打设计我很喜欢,给武打动作赋予内容,这很少见,层次和节奏都相当好。江湖的意境从视觉上感觉不错,但里面的这几个人物我觉得有点别扭,除了杨紫琼以外,其他人味儿不太正。 演员挑得不是很贴,故事也挤了一点,每个人物的性格发展都不够完整。以原著的内容,拍个三部曲,绝对没问题。
从他坚持要“色戒”以台湾电影来参加影展,并且之前在威尼斯因为主办方把出产地写成“中国”出面抗议改成“台湾”,我不觉得他是个没有政治立场,不关心政治的人。 这跟他拍的电影有什么关系啊?把你自己放在他的situation里,你会怎么做?就算你再不关心政治,人家说你是台湾人你不是的话你是不是也得纠正啊??你不满么?他本来就是台湾人,你让他怎么办,非说自己不是么?
这跟他拍的电影有什么关系啊?把你自己放在他的situation里,你会怎么做?就算你再不关心政治,人家说你是台湾人你不是的话你是不是也得纠正啊??你不满么?他本来就是台湾人,你让他怎么办,非说自己不是么? Give me a break! Artists are human being too, you should admit that they couldn't help having their own view and their own feelings when they create their films and character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0:30:52编辑过]
与其说他很“西方口味”,注重“商业效应”,还不如说他受到的戏剧训练很传统。他所有的剧情长片都是melodrama,就是类型片之一,中国早期电影的优秀之作很多都是这个类型(那个时候的电影人肯定不注重“西方口味”),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马路天使》,这些都是当时叫好也叫座的片子,拿到现在来看也不过时。大陆导演自谢晋以后在这个类型上就没有接班人了,那是因为导演的训练方式改变了,从片场学徒转变成学院系统训练。这些学院派出身的毛头小子一心想拍作者电影,影史留名,但是没几个成才的。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和实际拍片经验,他们多数在眼界和技术上都很幼稚,那些“注重艺术”的作者电影,废品率比精品率高多了。 把类型片拍好,是很不容易的事。说老实话,很多大陆导演基本功太差,只好拿艺术性来说事。艺术是个美丽的外衣,不是点石成金棒,披上这件外衣的草包还是个草包,不可能变成金子的。 威尼斯金狮奖的评委团全是导演,他们没有把大奖给才华横溢、自命不凡的姜文,而是给了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李安,不是没有道理的。 说得好,从李安的电影里看到一些“西方口味”确实是因为他在这边上的学,学的那些genre也是欧洲到美国式的。我在学校里面take过的film可也是这样,所以很容易就感觉出来了。完全不是因为他commercialize!!
《饮食男女》和几个老片子的风骨很像,都是以家庭伦理为主,很多巧妙组合的戏剧桥段,戏剧冲突靠人物性格推动。 所谓“商业效应的片子”指什么?在主流影院上映的影片,商业票房不都是目的之一么?作者电影也不是不想赚钱啊,不然谁给你投下一部啊。按类型片和作者电影分类,似乎指代更明确(有时候两者也可以重合),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并没有太多可比性,就想《色戒》和《太阳照样升起》很难分个高下。不过在各自的领域里面,优劣还是可以区分一下的。 这个说得对。 商业效应就是使用一些惯常的情景去达到某种效果,就好像机器做的面条和手擀面在创作上的差别。饮食男女加上之前的这几部,我觉得都还是很朴实的。最近的断背山和色戒,我觉得都有一些这种东西。
然也。现在卖特色没人说,因为卖的是美景美人、金碧辉煌那一套,不丢面子。其实不管老外老中,只要是普通百姓,都喜欢看美丽虚饰的故事,不在乎真实不真实的。太真实的故事常常让人不安,比如色戒。说老实话,色戒在大陆,要不是删了床戏,媒体一顿热炒,票房不会这么好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 卧虎藏龙是重现了传统中国的那一套,很多中国人也喜欢吧,在美国的成功,基本上是歪打正着了。自己的传统,自己不能欣赏,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这么一个漏洞不断,有硬伤的故事,叫做“真实”? 明明为了圆一个失败女人LUST的故事,故意扭曲她周围的一切,甚至这个女人的行为本身的行为从一开就设计的莫名其妙,只是为了过程中的那种“人性”,叫做“真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0:42:35编辑过]
艺术家的所谓生活极少有跟real life一样的
否则,他们热衷吹捧的所谓目光深邃深刻的张爱玲女士怎么会过上不比王加之幸福多少的可怜怨妇生活呢
黑的夜给了文学艺术家们黑的眼睛,他们眼里从来没有光明
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也未必不会讲一个糟糕的故事,让人失望
这个色戒就让我很失望
这么一个漏洞不断,有硬伤的故事,叫做“真实”? 明明为了圆一个失败女人LUST的故事,故意扭曲她周围的一切,甚至这个女人的行为本身的行为从一开就设计的莫名其妙,只是为了过程中的那种“人性”,叫做“真实”? Lust 不真实吗?你不否认你也有Lust吧?我觉得人人都有,而且人人还犯错误呢。就算像你口中所说的失败,失败就不能上荧屏吗?难道只能完美的人才可以啊。
李安肯定不同意你把他个人的美学追求称作“东方主义的自我猎奇”,说实话,对于一个真诚的创作者,这是一个侮辱(不管他拍的是作者电影还是类型片)。东方主义在美学批评上的误用或者是滥用,已经达到令人生厌的程度。当年王彬彬(用这一套)他们批评张艺谋的早期作品,很多人应和“是啊是啊,他就是拍我们愚昧落后的那一套讨好外国评委”,可是现在看来,那些作品不管是形式美感还是内涵深度,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能概括的。用东方主义批评张艺谋的近作,还靠谱一点。 文艺批评,尤其是对具体某个作品的批评,应该考虑到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自己的评论体系和价值标准,和拿一个理论框架往上硬套,区别还是很大的。 色戒相对于李安以前的作品,进步在主题的和人物构架的复杂性。这个故事比他以往的任何故事都复杂、敏感,并且黑暗,以他的温和个性,选择这个题材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和进步,并且他完成得还很不错。个人认为他如果删掉对邝裕民对王佳芝表白以及王佳芝对老吴爆发那两场戏(这是这个电影失败的两场补白),这个电影就很完美了,胜过《理智与情感》和《饮食男女》。可惜他太照顾观众的观感,当然也是出于他本人的人道主义本性,他给这个故事加上了多余的暖色,无伤大局,但是显得多余,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 李安基本功扎实,可惜太心软,艺术上还不够彻底。 “东方主义”作为一个中性词,在此处没有褒贬之意,当然批评界的滥用另外一说,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李安电影的一个方面。不可否认,李安以前的片子确实有非常凸现的东方元素,无意怀疑李安创作的真诚,或者说他创作的局限,同样,虽然不是导演的初衷,但这些东方元素客观上确是吸引外国人的看点,张艺谋早期影片的成功,不可排除有西方人猎奇心的因素。
在色戒这样一个以中国为背景的片子,没有强调东方元素,让人看到李安导西片时那种外来者的冷峻和疏离,这是他在艺术上的进步。
从故事复杂性和人物架构的角度讲,我觉得饮食男女是相对于推手、喜宴,的一次提高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0:58:34编辑过]
Lust 不真实吗?你不否认你也有Lust吧?我觉得人人都有,而且人人还犯错误呢。就算像你口中所说的失败,失败就不能上荧屏吗?难道只能完美的人才可以啊。 我也觉得这片子最中心讲的仍然是LUST,CAUTION, 但是观众看完了人为地硬抻出很多人性啊,国家兴亡啊什么的高度来。王家之是用什么感受“爱情”(如果有),自身的价值,被关怀感,和老易的所谓“人性”的(如果有)?是用完美的性爱和那颗大钻石感受到的; 老易最后抚摸的恰按驳ァ保皇橇┤嘶ハ嗨偷氖裁炊ㄇ椤笆峙痢保昂砂保驳ゴ砩叮砝弦鬃钪栈衬畹娜匀皇撬┲渫昝赖男园?LUST,CAUTION,对她,对他,都是。 小邝比老易差在哪里呢? 是小邝爱的不真诚而老易真诚么? 是小邝对王怀有利用之心,有目的所图而老易没利用没目的? 根本差别是性爱和钻石. 小邝一没给她性爱, 二给不起钻石. 如果小邝当初跟她上了床,床上表现的足够出色, 然后又有钱买钻石别树表现一下他的人性,爱心和感激之情, 老易他算哪棵葱啊?考虑都不用考虑了. 王在老吴小邝面前痛苦地剖白已经都说明白了,身卖出去以后,心也收不回来了,全搭进去了,LUST的力量太强大了, 就这么回事嘛. 其实人性在这里边,算是哪棵葱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1:00:38编辑过]
卧片有些地方拍的太做作了,感觉可能武侠电影还是不是他擅长的题材,所以用他平常拍文艺片的手法去塑造武侠人物,出来的人物就比较滑稽,印象最深的是周润发那一脸的道貌岸然,身子扭来扭去的耍剑;瘦骨伶丁的小章缩在肥大的衣服里,跳来跳去的舞剑,一边还操着瘪脚的台词念唐诗,舞完一套还摆了个POSE,眼神牛哄哄的,。。。。。。杨紫琼,张震和碧眼狐狸还不错。 还是《饮食男女》这类型拍的顺手啊。
用文艺片的手法拍武侠电影,倒是合王度庐的小说原著,卧虎藏龙之所以令很多人觉得做作,也许是因为它的调调不同于我们以往看的武侠片吧。
为了突出王加之和老易之间的一点温暖的lust
就制造出了身世孤零,亲戚冷漠无情,男同学夺去贞操冷漠自私ws,女同学嫉妒算计,老吴冷漠粗暴把她当工具,全都没人性。
简直就是extreme啊
这就叫做真实?反映历史?反映生活?
而且故事完后,没有啥真正深刻的主题,也没有公平的给大家都有真正的悲天悯人人文关怀,只是显露一个极端缺少温暖的女人,怎么毁灭自己。
这么无聊的故事,跟无极里边为了个馒头就变态的那种深刻人性有多大的质上边的区别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0:53:34编辑过]
有人发动做一个恶搞版的色戒娱乐一下,我准备报名了。
hoho
Lust 不真实吗?你不否认你也有Lust吧?我觉得人人都有,而且人人还犯错误呢。就算像你口中所说的失败,失败就不能上荧屏吗?难道只能完美的人才可以啊。 Lust是不是真实在于lust的原因和结果是不是真实.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脱离因和果独立存在. 如果影片描述的起因和结果让人觉得一堆漏洞, 被人质问这个 lust不真实是很正常的. BTW, 一个片子是否失败, 只有上了荧屏才知道, 色戒这个片子, 如果是张艺谋, 陈凯歌拍成这样, 早就骂声一片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1:00:09编辑过]
我也觉得这片子最中心讲的仍然是LUST,CAUTION, 但是观众看完了人为地硬抻出很多人性啊,国家兴亡啊什么的高度来。王家之是用什么感受“爱情”(如果有),自身的价值,被关怀感,和老易的所谓“人性”的(如果有)?是用完美的性爱和那颗大钻石感受到的; 老易最后抚摸的恰按驳ァ保皇橇┤嘶ハ嗨偷氖裁炊ㄇ椤笆峙痢保昂砂保驳ゴ砩叮砝弦鬃钪栈衬畹娜匀皇撬┲渫昝赖男园?LUST,CAUTION,对她,对他,都是。 小邝比老易差在哪里呢? 是小邝爱的不真诚而老易真诚么? 是小邝对王怀有利用之心,有目的所图而老易没利用没目的? 根本差别是性爱和钻石. 小邝一没给她性爱, 二给不起钻石. 如果小邝当初跟她上了床,床上表现的足够出色, 然后又有钱买钻石别树表现一下他的人性,爱心和感激之情, 老易他算哪棵葱啊?考虑都不用考虑了. 王在老吴小邝面前痛苦地剖白已经都说明白了,身卖出去以后,心也收不回来了,全搭进去了,LUST的力量太强大了, 就这么回事嘛. 其实人性在这里边,算是哪棵葱啊?
OK, 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你所说得是不是人性?而且如果你是个没有经验,没经历过什么事的小女孩。人性算哪根葱?我不太明白,你所谓的人性应该什么样?伟大?就算你觉得所有都是金钱所诱惑,lust所诱惑,你能说这些不是真正人性么?一个没有经历过什么事的年轻人,她有多少毅力可以抵抗诱惑呢? 为什么我感觉很多人都很bitter, 你想看到的又是什么?
Lust是不是真实在于lust的原因和结果是不是真实.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脱离因和果独立存在. 如果影片描述的起因和结果让人觉得一堆漏洞, 被人质问这个 lust不真实是很正常的. BTW, 一个片子是否失败, 只有上了荧屏才知道, 色戒这个片子, 如果是张艺谋, 陈凯歌拍成这样, 早就骂声一片了
哈哈,那还怎么不真实啊?我想问问,看来你不同意李安是个很好的story teller了,要不然你怎么看不到因果呢。我觉得没什么漏洞,时间地点历史背景都在那了,还有的就是你的一点想象力和理解力。
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个故事本身就很生硬
看到活着和霸王别姬的时候,我何尝不是觉得张艺谋和陈凯歌是很好的story teller呢?
可到了无极和十面埋伏,怎么样?
李安,难道每次都是很好的story teller永远不会失败?
哈哈,那还怎么不真实啊?我想问问,看来你不同意李安是个很好的story teller了,要不然你怎么看不到因果呢。我觉得没什么漏洞,时间地点历史背景都在那了,还有的就是你的一点想象力和理解力。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不同意李安是个好的story teller, 我以上的post也没有丝毫涉及到关于李安本人是否是个好的story teller. 我的post很明显的是仅就色戒这个片子而言. mm能引申扩大化到我不同意李安是个很好的story teller, 我只能说, 我的确是没有你那点想象力, BTW, 我很喜欢他的饮食男女, 喜宴. 但是色戒我实在是欣赏不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21:16:18编辑过]
OK, 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你所说得是不是人性?而且如果你是个没有经验,没经历过什么事的小女孩。人性算哪根葱?我不太明白,你所谓的人性应该什么样?伟大?就算你觉得所有都是金钱所诱惑,lust所诱惑,你能说这些不是真正人性么?一个没有经历过什么事的年轻人,她有多少毅力可以抵抗诱惑呢? 为什么我感觉很多人都很bitter, 你想看到的又是什么? 如果这个可以叫人性, 也可以啊, 叫什么都行.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个故事表现出的人性:女人的糊涂虚荣和软弱嘛, 好多人都总结过了. 所以回到最初某某页上鄙人的观点: 一个赚了不少同情眼泪的庸俗无聊的故事,一块被刷了金的拙劣的布料. 可能我看心版看多了, 这故事跟心版的怨妇贴换汤不换药.
用文艺片的手法拍武侠电影,倒是合王度庐的小说原著,卧虎藏龙之所以令很多人觉得做作,也许是因为它的调调不同于我们以往看的武侠片吧。 不仅如此,是因为人心已经变了,文艺腔不流行了,换作朦胧诗盛行的80年代,觉得“做作”的人会少得多。琼瑶式的“诗意”和正经的文艺腔,区别其实挺大的,但是大陆很多少年对“文艺”的认识,是从琼瑶开始的。到了“恶搞”盛行的网络时代,唉,就更别提了。
“东方主义”作为一个中性词,在此处没有褒贬之意,当然批评界的滥用另外一说,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李安电影的一个方面。不可否认,李安以前的片子确实有非常凸现的东方元素,无意怀疑李安创作的真诚,或者说他创作的局限,同样,虽然不是导演的初衷,但这些东方元素客观上确是吸引外国人的看点,张艺谋早期影片的成功,不可排除有西方人猎奇心的因素。
谏湔庋桓鲆灾泄尘暗钠樱挥星康鞫皆兀萌丝吹嚼畎驳嘉髌蹦侵滞饫凑叩睦渚褪枥耄馐撬谝帐跎系慕健?lt;br/>
从故事复杂性和人物架构的角度讲,我觉得饮食男女是相对于推手、喜宴,的一次提高进步
东方主义在文化批评中,绝对是有贬义的,据说连“oriental”"far east"这两个词也是“政治不正确”的,把所有有一点民族特征性的展示统称为“东方主义”,太过粗疏了。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不同意李安是个好的story teller, 我以上的post也没有丝毫涉及到关于李安本人是否是个好的story teller. 我的post很明显的是仅就色戒这个片子而言. mm能引申扩大化到我不同意李安是个很好的story teller, 我只能说, 我的确是没有你那点想象力, BTW, 我很喜欢他的饮食男女, 喜宴. 但是色戒我实在是欣赏不来.
不奇怪,这不是一个可以让人comfortable的故事。色戒不是心灵鸡汤,这是一个进步。
不奇怪,这不是一个可以让人comfortable的故事。色戒不是心灵鸡汤,这是一个进步。 不欣赏色戒不是因为它不让人comfortable, 而是它本身漏洞太多, 尤其和李安的其他片子而言. 就这点而言它的确是个"进步"
不欣赏色戒不是因为它不让人comfortable, 而是它本身漏洞太多, 尤其和李安的其他片子而言. 就这点而言它的确是个"进步" 说到漏洞,我能想到的就是为什么易先生没有查她的底细,特别是在香港的时候,应该是不难的事情。 其他的还有什么?
东方主义在文化批评中,绝对是有贬义的,据说连“oriental”"far east"这两个词也是“政治不正确”的,把所有有一点民族特征性的展示统称为“东方主义”,太过粗疏了。 可能个人感觉比较敏感吧,喜宴里闹洞房的歇斯底里,饮食男女里对饮食文化的表现,我觉得有点表现得过了点
说到漏洞,我能想到的就是为什么易先生没有查她的底细,特别是在香港的时候,应该是不难的事情。 其他的还有什么? 在香港易自己也是逃难之躯,人生地不熟,何从查起
他后来是因为汪伪政府要成立,他被授予官职,才回了上海
在香港易自己也是逃难之躯,人生地不熟,何从查起
他后来是因为汪伪政府要成立,他被授予官职,才回了上海
他手下还是有人的,派个人跟踪一下,总是可以的吧?比如他们后来杀的曹就知道他们住哪儿,早点来踩一下就能发现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