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倒觉的妈没大问题。这是她活了几十年从小到大的环境对她的塑造,她不管怎么样也没妨碍别人。 但是这个所谓带妈旅行的‘女子’,就是活脱脱一个控制狂,就是那种“我觉的你应该这样那样,你就应该这样那样”,否则你就不对的bitch。 她妈明明不适应在这个体验,她还非得把她妈扔到这个非常陌生的体验里,让她不知所措。 这就是个bitch,自己就算了,非得让别人过的不舒服,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非得按照她说的来做。将来结婚有小孩也会这样变本加厉控制小孩。 这种人也是智商底下的东西。她们从来不会考虑一个终极问题:这样真的好吗?Their fucking chicken brain can not comprehend this. 她们的意识里,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就是,我感觉很好,我看起来很好,在我的脑子里,亲戚朋友都会赞美我,所以你必须要这么做。她们从来就是’我‘,没有’你‘,’她‘。本质就是自私的东西。 I can not believe she even cited economist 管窥效用。OMG!What the fuck!! This daughter''s brain is so hardened, so pre-occupied that she believed she found a perfect theory for her mother''s behavior. I can not believe it. What the fuck.
回复 49楼 alcra 的帖子 不要动不动就给人安上一个’吃苦‘,’精神穷人’的标签。不要给人按标签,ok。 承认一件事,This is them,this is what they like. Even though I don't like it, I don't feel good, I feel bad, but they like it,so let them be。很难吗?
结果吃饭的时候,妈妈却总是特别扫兴:这也舍不得吃,那也舍不得吃。 一碗牛肉面好好地都没动,女儿吐槽:“都能吃饭,就你不能吃。”
妈妈才不情愿地拿起勺子象征性地喝了几口汤,气得女儿旅游的好心情全无:
“回家吧,赶紧回家,啥都不舍吃,再呆几天得饿晕。” 评论区里都是过来人,一针见血地分析出妈妈这样做的原因:
“就是把自己放到劣势位置,让她自己内心更坚定地觉得,你乱花钱,她节约。 然后好站在她的角度批评教育你。”
你会发现,很多老一辈都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 你想带他们一起享受美好生活,但最后除了扫兴受罪,什么都得不到。 比如,有人带妈妈出去旅游,妈妈非得带上十几个蛋,大热天都坏了还硬要吃。
吃午饭的时候又在那说不饿,到服务区偷偷买东西吃,再假装若无其事地回来。
就这样作到了第三天,每次都是大家都在吃饭的时候,她硬是不吃不喝就在角落里坐着。
等晚上回酒店的时候,才一个人偷偷吃泡面。
觉得女儿菜点贵了,还要在那哭,搞得全家人饭都吃不下去。
比如,有人带家人去三亚旅游,每天都在上演人在囧途。
住酒店加钱加床,结果姥姥却在桌子上睡了一夜;
酒店明明含早餐,结果长辈们却躲在房间里吃千里迢迢从家里背过来的烧饼,说不吃马上就要干了。
再比如,有人晒出自家的长辈,明明家里有个房间开了空调,她硬要自己躲在外面的过道里凉快;
这种现象的根源,其实是由于我们这代人的父母长辈,很多都是在物质不富裕的环境中长大的。 长期贫穷中培养出的习惯,在他们身上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让他们觉得享福是一种“羞耻”,唯有吃苦才能安心。 节俭确实是美德,但没苦硬吃、无用的节俭,带来的往往是得不偿失的困扰和危害。
哈佛经济学家在《稀缺》一书中,一语道破“精神穷人”们没苦硬吃的本质: 长期的资源匮乏,使人容易陷入一种“管窥效应”: 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只能看到管子里狭窄的视野,看不到管外真正广阔的世界。 只聚焦于当下“立即省钱”的狭隘视角,却看不见因为省钱而日渐消耗的健康、分崩离析的亲情与大幅下降的生命质量。 时代在改变,也许是时候破除陈旧的观念,放弃无用的节俭,正确地用金钱来提升幸福感。
🔥 最新回帖
而且国内旅行鞭长莫及,这边旅行我们都能带着吃好吃的。我们海外这些年也不需要支持,自己上班带娃供房。老人在国内非要这么穷游何苦。。
你家老人好处掌控欲不强。我家没苦硬吃看到年轻人外食还会不高兴念叨我们。十几年如一日。然后老人去旅行时候因为饮食肉类蛋白不够抵抗力不强生病了,旅行回来调养了好久。所以我很不能理解为啥那么多钱要这样省着。房子也有两套,这把年纪不可能有贷款,每个月退休工资准点的,也不缺钱。。
🛋️ 沙发板凳
嫌弃吃苦一辈子的父母是“精神穷人”,有些“高等人”好可憎 就不能给父母辈多一点包容么
小时候我脾气很好逆来顺受,长大了自己养了小孩儿她在我家孩子身上也玩儿这手PUA我孩子,被我直接硬拍回去了。
这是一种毛病,很多人身上有都而且不自知
感觉是受教育程度在起作用。我父母八十多奔九十了,年轻时赶上过三年自然灾害。但八十年代中期我妈就拿粮票换新米了。粮店的沉米都被她直接换成各种新鲜的食材。我还记得她说怀孕还有做月子的时候都是把手里的粮票全拿到附近郊区的农民家里去换鸡蛋。
好奇,你怎么“拍回去”她对你孩子的“PUA”
就是没情商,以自己的感受想法发泄情绪,一把年纪的人,仍然不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当面扔了?这要引发大麻烦啊
真的,我父母是每年过年除夕必吵。我都默默多干活,希望父母开心,别吵了。现在自己有孩子,必须让孩子好好过节,不吵闹。
是的,她们不爱自己,连同所有女人都不配得。
偶尔他也会生闷气。但是我叫我女儿跑过去跟他说:阿公我爱你!他就立马酥了,啥气都没了😂😂😂
这样的父母不错,能与时俱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今年回国给父母换了新空调,特意买了出风柔和适合老人的,和他们说现在夏天太热了,他们年纪也很大了,热的时候所有房间的空调都开着,免得进进出出温差大容易生病。他们刚开始说没有必要,后来想想也能接受了。对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很不容易了。😂
那可真不一定。美国白人那些不讲究行为,比如坐地板,比如买二手货,都是讲究人眼里的eye sore。只有那些从来没讲究过的人才奉白人为神明吧。你这个批评的角度,应该是没有讲究过的。
你可拉倒吧,美国那种寅吃卯粮然后paycheck to paycheck的文化是另外一种奇葩
是的。而且很多人不在意花钱,只喜欢有支配钱的感觉。如果真要孝敬,给钱就完了,连礼物都不用买,买了也是矛盾。 当然子女也享受支配钱的感觉,自己挣得钱当然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花出去,结果带父母旅游,父母不领情。 这种隔代之间矛盾就是这样。版上不也有不少人嫌上大学的孩子乱花钱。最好的方法是要么不管,要管的话,就给钱随便她们怎么花,或者不花。
不过同样收入,华人家庭比白人家庭节省是普遍现象吧。节省然后把钱拿去投资肯定是好事,但这个度在哪里各人有各人的标准。不需要觉得自己的标准是最好的。
同等收入的白人会不会像华人一样,不爱打理房子院子?华人对省钱在乎程度远大于体面,看看华人聚集区的精致体面程度就知道了。
我大学时候穷,我连室友的聚餐都据了,深有体会
不吃他人苦, 莫谈他人傻
你说的情况是有。估计这类人家里就有主楼里提到的父母。只是他们没有总结出父母的毛病在他们身上体现在哪里了。
另外,还是那句话:并不是所有华人家庭都不打理草坪的呀。我家老公负责割草,并且还管四季去杂草虫子。我让他把草地包出去,他不愿意,说他观察到周围让工人来割草的人家都被传染了很多螃蟹草和各种杂草。他现在宁可自己割也不想让草地坏掉。等老的割不动也就眼不见心不烦了。
我现在就是给钱了。费心费力买的礼物,安排的旅游,也未必是老人喜欢的。
哎 没实操过,是我想当然了吗🤦♀️
我保证你把钱给她,她也不会舍得买自己原来不舍得买的东西😂
分析的对。有些父母这样闹别扭,可悲又可怜,平时所谓节俭惯了过的抠抠索索,心里是苦的并不开心。他们没有开心的能力了。所以看到你们舍得花钱吃吃喝喝,一对比自己这么舍不得,凭啥你们能花钱?心里就不平衡别扭了,就闹脾气,要搞得大家不愉快。还有一点就是控制欲,我觉得太贵太浪费,你们不听我的,那么我就闹。有些人过的苦过的不好,是自己的心理问题。
支持! 一分一厘的节约!
我小时候就是,人家孩子过年可开心了,我家除夕夜都是吵架中度过的,其实也就平常事,打扫卫生烧菜这些,多年后我明白了,因为要过年了,不幸福的人心情很惆怅找发泄,从没想过这个时候让孩子开开心心过个年.
I can not believe she even cited economist 管窥效用。OMG!What the fuck!! This daughter''s brain is so hardened, so pre-occupied that she believed she found a perfect theory for her mother''s behavior. I can not believe it. What the fuck.
怎么可能会买一点自己不太舍得买的东西,一看就是没经历过固执老人的人说的话。 你塞点小钱,就直接收起来,继续过穷日子。
不要动不动就给人安上一个’吃苦‘,’精神穷人’的标签。不要给人按标签,ok。 承认一件事,This is them,this is what they like. Even though I don't like it, I don't feel good, I feel bad, but they like it,so let them be。很难吗?
同意对舍不得花钱的老人,买东西和带她消费,肯定比只给钱好。我爸妈不是抠抠索索的人,我妈有时花钱比我还想得通,但我外婆是不太舍得给自己花钱的人(给我们孙辈花钱是舍得的),我妈和舅舅姨妈们,当年平时就是现金给的少(逢年过节还是给的),但愿意多花钱让她吃好喝好穿好住舒服了。我外婆也不算那种扫兴的老人,虽然口里每次也会推脱,怕儿女们在她身上花太多钱,但旁人夸一句儿女孝顺,外婆都会一个劲点头称是,说自己后半辈子是享福的,很开心,穿了新衣服新鞋子,也会和左邻右舍显摆是儿女给买的,哈哈。能领情的老人,两代人都高兴,不是很好么。
想的简单。她吃苦卖惨,你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你自己过得不错,怎么能看你妈惨成这样?哈哈,反正你怎么做都不对就是了。
什么情商不够,嫌你花他们儿子的钱,觉得你不勤俭持家,故意拿脸给你看呢
这是不是你赚的钱不够多吧,公婆觉得多花她们儿子的钱了。你爸妈来感觉就不一样了。
没错,是关于钱如何支配的power struggle 子女带父母出去玩,自己支配自己的钱,把有支配欲的父母气得不行
给钱就是给出去钱的支配权。 收钱的人决定怎么花
估计人家把吃饭的钱换算成了能买多少他们生活种的东西,觉得太奢侈了。估计也有点心理不平衡
许多子女不愿意给钱愿意直接给老人花钱,一是怕老人拿到钱也不花,都攒起来,而是怕老人拿自己的钱去扶贫,那更不能忍。
这肯定啊。不信查一下同小区的家庭收入,白人家庭比华人家庭要高更多才负担得起同一居住条件。华人各方面太能省了。两者中和一下就完美了。
我给我妈买的衣服鞋子她就是不穿,给她寄的吃的,放坏了。
RE 你说的很对。很多时候,子女想要的不是父母想要的。只是中国人好面子,父母不好意思开口说自己真正要什么。总希望别人能体察出来。别人体会不到,他们心里不舒服,就闹情绪。却更让子女不耐烦。
不会。越高档的小区白人越舍得在院子家俱上花钱。我家的园丁只管草坪剪枝修理树mulch收叶子清理,我自己每年两次换花坛里的花。好多邻居一年四季院子里的专门设计的花汇不同形状常开常换,一年easter,万圣节,秋天,圣诞,院子里都是不同装饰,好多都是找人外包的。我是国人里挺能花钱的了,都不舍得这么烧钱,讲真还是很有些peer pressure 的。住国人多的小区还是有好处的,自己院子怎么样完全没有peer pressure,都随心所欲,大家彼此彼此,😂
可父母包容你吗?铺张浪费不可取,可一般旅游吃饭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吗。既然如此,不出去玩更省钱,旅行费不比一碗面贵多了,那还出去干啥,出去了还要扣扣搜搜搞得大家不愉快,何苦
我不觉得肯带没钱父母旅游的平时不给钱,应该是给钱也不花,所以换个方式。别从这揣测别人了,逻辑还是错的
是的。很多人都抓不住问题核心,加上慷他人之慨,觉得自己没碰上就不存在。也有的人自己就有这种毛病,才会代入做作的人。 有的人性格就是很轴,芝麻大小的事也要找别扭,臆想自己是苦情戏主角,莫名其妙就能吵翻天。和这样的人一起出行,精神消耗巨大。
你要是处过花自己子女的钱大手大脚跟免费的似的那种爹妈,你就能对比出来你家这种老人的好了。
那代女人苦日子过得太多了,一辈子都被男尊女卑文化pua,活得最苦吃得最差,有些还有被男人打、被男人气出癌症,所以也不愿意女儿过得舒坦。当然如果是儿子就是另一回事了,云锦给儿子擦屁股都值得。 没办法,这样的母亲旅游最好别带,反正她们也不享受不了快乐。
看到最后,你女儿好懂事 嘴巴也甜,一定是个特招人喜欢的小可爱
然后道德绑架,我们所有人都欠她的,她用她的青春,和一生,为我们付出,哪也不去,哪都舍不得花钱,我们到头来竟然看不起她,不给她养老。。。
各位感同身受一下吧
怎么跟我父母一样? 每年春节,我爸妈就吵架,摔门,然后我妈闹离家出走,她自己去她娘家过年,我和我爸两人。一般除夕我爸就去上班,白天把我带着,晚上去海鲜餐馆吃大餐。别桌都是热热闹闹一大家子人庆祝,只有我跟我爸两人冷冷清清。 我妈一直到年初三才回家。我记得他们每次闹,我就很紧张,完全没有安全感。我小时候就非常羡慕那些关系好的家庭。
对、绝对是自我感动,还以此要挟,真是为儿女考虑的才不会整这些闹剧
持续扫兴的人,很难包容,哪怕是父母公婆。
re 我婆婆就是这种左右都不行的扫兴的那种
会的。我婆婆就是持续别扭、别扭一生。我觉得她真的是天生的那种个性特别特别特别差的那种。其实她自己也很痛苦,但是无法治愈,她现在70多岁了,依然还是别扭想不开,当然比她年轻时候还是稍微好那么一丢丢,年轻时候她压根不觉得自己有问题,现在是知道自己有问题、但是改不了,也或者不想改,不过我现在更倾向于是改不了,所以她依旧别扭,十分痛苦。
就是有病。不管是天生的病,还是后天环境造成的病。
不知道雪花膏是什么的也不会理解这种心理。
你妈也够狠心,回娘家也把你带一起啊.
他们一定觉得你花的是他儿子的钱。“这样大手大脚还得了,我们在的时候得好好管管,等我们走了她也收敛些。”
无非两点 控制权: 子女怎么花钱要听我的 潜台词: 子女花钱买这些我不需要的,不如把钱给我呢
花钱点的菜不吃,是节俭吗?是摆态度,做规矩
那如果月入两万退休金。有房有车的退休老年人。依然过得勤俭节约到底是为啥要没苦硬吃。超市只买打折菜,国内去旅行出门不舍得吃肉菜。。反正无法理解
一看就是没碰上这类父母的,我父母经济上非常宽裕,我和我哥对父母给钱也一直很大方,你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都存起来,照样大伏天,满头大汗扇扇子不开空调,几天的菜来回热不舍得扔,给他们买上千元的家电都是发票直接撕烂扔掉,或去掉两个零骗他们,但我妈还特别猎奇上网查,知道后破口大骂天翻地覆我们大逆不道的孽种一样… 我一直以为自己摊上奇葩父母直到看到这个帖子……全家人能一起出去旅游吃饭比登天还难,回来了骂一遍为什么要花这些冤枉钱,旅馆没有家舒服,饭店没有家里做的可口….说多了都是泪
我妈还有一个问题是小孩吃才是重要的 其他大人就不需要考虑 这样的一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