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 上最近的文章:她今年7岁。她的父母正在攒钱,等她30岁的时候养活她。

a
apple44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最近华尔街日报有个文章说,现在的新潮流是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攒钱,好在子女成年之后继续每月给他们钱。 其中有一个人问亲友:如果可以选择,他们是愿意上私立学校,还是愿意无限期地每月领取一笔钱?每个人都选择了钱。  所以我也想问问大家,如果可以选择,你们是愿意: A。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每月存2000美元,到娃18岁之后,就可以每月给她3000美元;还是 B。这2000美元用于私校,或者好学区的房子,或者上高级课后班,夏令营等。

WSJ 上最近的文章:她今年7岁。她的父母正在攒钱,等她30岁的时候养活她。 新的财务建议,在经济上帮助成年子女是可以的,而且你最好尽早开始储蓄
2025年8月25日上午5:30(美国东部时间)
Leza 和 Anthony Dieli 每月要为他们 7 岁的女儿 Zoey 存大约 1000 美元。这笔钱不是用来支付大学学费、夏令营费用或医疗费用的,而是为了在她成年后能够独立生活。
有一种新颖的理财建议认为,抚养成年子女并非羞耻之举。这或许是必要的,有时甚至是可取的。迪埃利斯一家决定早点开始储蓄。莱莎在2007-09年经济衰退期间大学毕业,做过一系列不愉快的工作,信用卡债务也积累了巨额债务。她不希望佐伊也遭遇同样的命运。
“我希望她能感觉到她有选择,”莱扎说。 
无论是否为此做好计划,很多父母都可能面临同样的困境。皮尤研究中心202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约60%的18岁至34岁子女的父母表示,他们在过去一年里为孩子提供了经济援助。父母们发现,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期间不断上涨的开支,如今已经延伸到他们成年后。 根据Bankrate去年的一项调查,他们通常会分担住房、偿还债务以及购买食品杂货等日常开支。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 4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年轻千禧一代购房者得到了朋友或家人的首付帮助。
对一些人来说,负担甚至更长。孙辈的日托费。更换屋顶。度假。一位财务顾问描述了一位40岁女性仍在使用父母的手机套餐的情况。 
给孩子们额外支付现金是许多美国人负担不起的奢侈。即使对那些有能力的人来说,这也不总是个好主意。它可能引发争吵或尴尬。它可能阻碍未成年子女的成长,或打乱精心制定的退休计划。即使是那些目前为成年子女支付费用的人也表示,这种援助应该有限制,以免永远持续下去或不断增加。 但对于那些已经解决了更紧迫的财务需求、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的家长来说,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听天由命。不断上涨的房租、飞涨的大学费用以及近期入门级工作的匮乏,使得年轻一代尤其难以找到经济上的立足点。 
“现在家长们更加宽容,也更愿意提供资金,但我认为需求也更大了,”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胜利独立规划公司的老板帕特里克·休伊说道。“我认为家长们看到了这一点,会说‘我有能力帮忙’。” 经通胀调整后,美国人的收入比1980年(婴儿潮最后一批人即将步入成年)高出18%。自那时起,住房成本飙升逾400%,医疗费用上涨近700%,学费和儿童保育费用上涨逾10倍。 丹佛的财务顾问罗伯特·佩尔西奇特 (Robert Persichitte)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帮助孩子们克服这些障碍,摆脱人们对他们的偏见。 他26岁之前一直和祖母住在一起,不用付房租。他还清了学生贷款,攒了3万美元,并在30岁生日之前买了一套房子。他说,即使在今天,他的朋友中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如今,他38岁了,他建议客户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帮助他们的孩子也做到这一点。
他说:“我认为你要么需要接受孩子们的挣扎,要么现在就需要留出一些钱。”
当佩尔希特帮莱莎·迪埃利计算她和丈夫每月需要存多少钱才能支付女儿一生的“零花钱”时,38岁的莱莎说,结果“比我们预想的少得可怜” 。 他们估算,现在每月存大约2000美元,到佐伊大学毕业后,就能攒下一笔钱,每月可以支付3000美元左右,直到她余生。 迪埃利斯一家住在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附近,佐伊五岁时,他们每月的存款只有几百美元。随着收入的增长,他们计划将目前每月约1000美元的储蓄增加。莱扎补充说,他们还为大学学费另设了储蓄,并努力降低生活成本,积极储蓄。 莱扎说,在考虑这个计划时,她咨询了几个自己的家人。她问他们,如果可以选择,他们是愿意上私立学校(这对夫妇也在考虑这笔开支),还是愿意无限期地每月领取一笔钱?每个人都选择了钱。 
有些家庭认为父母赡养费颠覆了传统的遗产继承概念。婴儿潮一代的老人去世后,数十万亿美元的财富将传给他们。但为什么要等到去世后才把这些钱分给他们呢?   凯拉·霍尔科姆说,她和丈夫并不特别在意身后留下多少钱。但他们为三个孩子每人都存了几千美元的经纪账户。他们还计划从其他一些投资账户中提取资金,用于婚礼、购房或其他人生大事。这对住在丹佛地区的夫妇还在529计划中存了一些钱,足以支付四年州内大学的费用。
霍尔科姆的想法是:“当我还在身边时,当他们还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更需要帮助时,我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后悔当初没有为孩子提供额外的支持。孩子刚开始独立生活的那几年,父母通常会重新关注自己的优先事项,比如补缴401(k)退休金账户,为退休储蓄。 梅琳达·凯尔斯是克利夫兰附近的一所高中老师,她负责24岁的女儿佩廷的住房、车费和学费。虽然她想资助佩廷在附近的社区大学完成学业,但梅琳达表示,额外的费用给她自己的预算带来了压力。她推迟了假期,最近还将每月的退休储蓄减少了一半。
佩廷说,她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高中毕业,成年后的过渡期比预想的要坎坷。她的母亲说,她目睹了自己工作的学校里许多其他毕业生都为上大学或找工作而苦苦挣扎。  梅琳达逐渐接受了这个想法: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应该设立一个额外的储蓄账户,以帮助年轻人。她说,在人生的前18年储蓄,但之后却切断支持,“就像为度假存钱,却说只为酒店住宿存钱一样。”
A
Abigail9981
当父母可真不容易。以前不知道哪里来的谣言,美国父母18岁就不管娃了?!
b
bhtbht
应该有个选项,两者都给。 大多数人都是,现在也给钱,将来也给钱
落地无声
啥新潮流,trust fund都那么久的历史
落地无声
其实一个人最重要的是20多岁出了校门后有钱,这时才有精力吃喝玩乐享受人生。
s
sunnyfly
当父母可真不容易。以前不知道哪里来的谣言,美国父母18岁就不管娃了?!
Abigail9981 发表于 2025-08-27 15:24

不算谣言,很多都是,16岁都可以赶出去。但不妨碍也有的父母全款给子女买房子
灌水不要认真
卷不动啊卷不动 哎
公用马甲6
孩子未成年前,被告知过了18岁就可以不管了(一般是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孩子快大学毕业了,又来这一出,唉~ 生孩子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一点没错!!
5
5littlemonkeys
这一段居然是真的原文里面就有的
In inflation-adjusted terms, Americans are earning 18% more than they did in 1980, when the last of the baby boomers were entering adulthood. The costs of housing have soared more than 400% since then, medical care has climbed nearly 700% and tuition and child care costs have increased more than 10-fold.
a
anotherhome0713
有钱就给,没钱就不给。反正基本原则是不能苦了自己。 先对自己好了,吃好喝好玩好自己过得舒服;有多余的钱再给孩子上私立或者存钱,没有就看他们自己造化了。 做不到自己省吃俭用勒紧裤带,把钱都给孩子。(最讨厌那种家长说我吃苦耐劳省吃俭用节衣缩食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自己也不做那种爹妈)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人生在世,自己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仔考虑要不要给孩子钱和私校,实在没钱就不生了。
半个马和甲
B。 不解释。解释很多次了
丫梨儿
不奇怪,大多数人都会选a
5
5littlemonkeys
不奇怪,大多数人都会选a
丫梨儿 发表于 2025-08-27 16:00

现实就是贫富差距如此之大
现在能做到B的可能将来也能做到A 现在做不到B的,将来能做到A也会很困难。
没啥人需要在两者之间选择
只有haves 和have nots
m
mfc
1and2 都要做啊 只是一年十万上私校读个liberal art 那我供不起
马蹄莲
其实私校本来就是为不差钱ab都有的都提供的 如果资产不够选了b就没有a了 除非娃是天才不然多大岁数人来说选a更合算
抹茶咖啡
我们家就是这样,娃公校,私校省下的钱用来投资,娃成家立业生子后,到时候一人一个小金库。
a
anotherhome0713
抹茶咖啡 发表于 2025-08-27 16:11
我们家就是这样,娃公校,私校省下的钱用来投资,娃成家立业生子后,到时候一人一个小金库。


哈哈,我觉得我们家如果不上私校
钱肯定拿来享受了。。。买更好的房子和车子,出去玩坐更好的舱和宾馆,吃香喝辣
呃,存着不享受给子女感觉是我自己爹妈那辈人的价值观。子女成家立业关我啥事😂自己不努力不让他们啃老。他们没钱没本事自己都养不活其实可以不用结婚生娃,绝对不会逼他们。


q
qgp
当父母开始养育子女,并且不以此为耻的时候,离这个社会的衰败就不远了。然鹅,管它什么社会呢,大家自己爽最重要
S
Swinging
前两天那个年入6万的帖子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父母给托底提供经济保障, 娃只要不赌博不沾毒品, 有个差不多的工作就可以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