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师:家里太乱真的会得精神病

p
puffte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一团糟=压力大”不是段子,而是科学。研究发现,杂乱环境真的会损害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师凯蒂·巴奇博士对《每日邮报》直言:居室整洁,心境明亮,这句老话有科学依据。 对女性、心理健康敏感人群,以及多动症患者来说影响尤其明显。
她解释,这其实是个恶性循环: 焦虑让家里更乱 → 家乱让人更焦虑。
我们的脑子把杂物当“视觉噪音”,专注力、放松感统统被打断,还会带来“决策疲劳”。比如盯着那堆衣服,你不是在想“下一步干嘛”,而是一直在想“要不要收拾它们”,精神被无限消耗。
为什么杂物会让人窒息?
家像“私人博物馆”:旅行纪念品、过季衣服、抽屉里塞满的零碎小物。

留着它们,多半不是因为有用,而是怀旧、愧疚,或者“以后可能会用”
UCLA 2009 年的研究还发现:居住环境越乱,体内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越高,尤其是女性。
如果长期失控,可能发展成“囤积症”:几十年堆下来的杂物、腐烂破损的东西,把家变得无法居住。
巴奇博士说,这往往和依恋需求有关。童年缺少关爱的人,容易把贺卡、旧课本之类的小物件当作情感寄托。“其实我们想要的爱,不在这些东西里。”
那该怎么办?
从小空间开始,比如清理一个抽屉,不要盯着整间屋子。 放下过时的衣物、旧书和装饰品,它们只会把你困在过去。 意识到:整理不仅是为了干净的家,更是为了平静的心。
播客主持人英格丽德·詹森也强调:“活在杂乱中,你每天都要做上百个小决定,东西在哪?要不要丢?这就是为什么总觉得累。”
像美国的《囤积者》、BBC 的《英国最大囤积者》,动辄几十年没清理的“垃圾屋”震惊了数百万观众。专家说,这类节目之所以火,是因为大多数人只面对“乱抽屉”或“满衣柜”,看到别人被杂物吞没,既骇人又让人暗自庆幸。
它们也揭示了:杂乱不只是物理空间的问题,更是情感挣扎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