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他右眼失明,画了一辈子《红楼梦》,却说:越画越怕!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8月17日 9点59分 PT
共 (1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c
chriss
大约 19 小时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上海,凌晨三点半。 一间逼仄的画室里:墙面斑驳,书画堆叠,没有空调,冬天冷得发抖,夏天热得闷汗。 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位年近九旬的白发老翁,坐在画案前,执笔如故。
图片来源:《人物·故事》
白发之下,右目已盲,耳朵也听不清。
可就是这一位老人,却以一支画笔,滋养了几代中国人。
每次出手,都是爆款!
画室隅,图源:中国之声 他叫戴敦邦。 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的作品。
98版《水浒传》,片尾徐徐展现的梁山好汉画卷,均出自戴敦邦之手
,这部剧的选角、服装设计、化妆设计也都参考戴敦邦的创作。
告别连环画画坛的《长恨歌》,历时4年,41幅画,幅幅都是大手笔,
宛如一部绚丽的史诗
。
2011年,戴敦邦用百幅画作再现辛亥革命史诗,
每一笔都是历史的惊心动魄
。15个月的不眠不休,加上创作中数次动情流泪,
作品完成,长期充血的右眼,却完全失明
。
从西周战国到唐宋元明清,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 从神话传说到帝王将相,从诗情画意到世相百态···
他用中国笔墨讲述中国故事,每一幅画都堪称视觉盛宴。
戴敦邦 《西游记》
戴敦邦 《过秦楼》
而《红楼梦》,是戴敦邦艺术生涯中zui为钟爱也艰难的创作之一
。 在中国人的文化版图上,《红楼梦》不止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座
“活着的古典博物馆”
,其中藏着千姿百态的人情、风物、命运与审美。
戴敦邦,则
是这座博物馆里,默默修复、描摹、引路的守馆人
。 “我画了一辈子《红楼梦》,画稿已超过1000张,但是仍未画完。” 他几乎穷尽一个甲子,以东方之笔,绘红楼梦境。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40多年的时间,戴敦邦绘制过不同版本的《红楼梦》。 而从1998年开始,
他耗费3年心血绘制的240幅大场景水墨画,无疑是其集大成之作,精品中的精品。
那时戴敦邦刚刚退休,无论体力、视力、对原著的理解,还是画功的精进,都是他创作生涯中蕞好的时期。 没有出版社的商业邀请,没有任务指标,
只是一个老人“想把心中的红楼,画出来
”。
2022年推出《戴敦邦画说红楼》众筹项目,
开售1分钟即达成众筹目标
。随后10万,50万,100万···足见读者的认同和喜爱。
半生画红楼,一画抵千言
1977年,戴敦邦为英文版《红楼梦》绘制插图,就此与红楼结缘。 虽然书看了很多遍,但对于贫苦出生的戴敦邦来说,那些衣物细节、内室场景、仪态妆容、文具器皿究竟是什么样的,他实在想象不出。
为了让《红楼梦》像《红楼梦》,戴敦邦开始一一拜访当时优秀的红学专家和画坛前辈。 当时戴敦邦在画坛,并不出名。
“我贸贸然跑去,但回应我的,全是赤诚热情。”
他前往医院拜谒“研究红学资格zui老”的
阿英(钱杏邨)
,当时已经病重在床的老先生撑着病躯,对戴敦邦的困惑迷茫一一点拨; 红学家
吴恩裕
,在困顿之中,依旧对学问有一丝不苟的坚持; 于四方杂处中,依然温润如玉有着处世的风范;
左起:蓝翎、李希凡、冯其庸、周汝昌、俞平伯、吴世昌、吴恩裕 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的
周汝昌
,也是戴敦邦在探索《红楼梦》时的引路人。 著名红学家
启功
对他的指导,甚至细节到
一个壶如何倒水
,
摘下帽子如何摆放
,
体面丫头的穿着如何华丽又不能失了身份
···
启功 戴敦邦还
专门去考察了紫禁城、恭王府等建筑格局与居室细部,向故宫专家请教清代官宦人家的礼仪以及老北京的岁时风俗
。
1978年,36幅《红楼梦》插图问世,立刻火爆全国。 戴敦邦也因此声名大噪,在美术界甚至有
“一想到画《红楼梦》,就找戴敦邦”
的说法。
1978年戴敦邦绘《红楼梦》插图 80年代,戴敦邦绘制《红楼梦故事》连环画;90年,他开启了中国第一部全景式国画《红楼梦》的绘制;2014年,为中国邮政创作《红楼梦》特种邮票。
如今,戴敦邦已被视为诠释《红楼梦》的一扇窗口,但他却愈加谦卑:
“越画越怕”。
从最初简单地对书中人物好奇,到将书中内容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去看,再到如今捧读《红楼梦》体会其中官场生态、人心百态、无常命运。
“曹雪芹把《红楼梦》写得太伟大了,看了那么多年、那么多遍,总觉得不够,仍怕自己一知半解。”
图片来源:《人物·故事》 戴敦邦的画室简陋逼仄,始终没有安装空调。他始终记得周汝昌先生的嘱咐:
太舒服的地方,画不好画。
在舒服的环境里,是
难以体会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境
的。
C
Cassis
大约 19 小时
2 楼
小时候有本红楼梦小人书,特别喜欢书里的画风,照着临摹了好多好多,成了我的国风绘画启蒙。今天才知道作者大人,非常佩服👍
a
apical
大约 19 小时
3 楼
很喜欢老头子的画 打算买给孩子
一
一来二去
大约 18 小时
4 楼
小时候富春江画报和红楼梦,还有各种小人书,都是极其好看精致栩栩如生的。向这些老艺术家致敬
t
transient
大约 18 小时
5 楼
小时候家里有红楼梦的连环画。经典。第一次见到老先生的照片呢
玫
玫瑰的故事
大约 18 小时
6 楼
我有一套红楼梦邮票:)
k
kikidelivery
大约 17 小时
7 楼
原来水浒红楼都是他画的呀,有张一丈青和矮脚虎的画给我印象特别深。
彼
彼岸天涯
大约 17 小时
8 楼
小时候那些小人书连环画现在看都是精品。
柚
柚子honey
大约 16 小时
9 楼
不疯魔 不成活 一辈子做自己热爱且有天赋的事 太幸福了
w
wonaiwangerxiao
大约 16 小时
10 楼
向抱着科学精神追根究底、一丝不苟做事写字画画说话的人,致敬!
T
Terabithia
大约 5 小时
11 楼
戴敦邦被吹过头了 人文社四大名著80年代的插图本,他只画了《水浒》 后来央视的《水浒》的人物造型也是他做的 这都是他的功劳 但他老了之后飘了,什么古典题材都画,《红楼梦》、《长恨歌》......而且被捧成天上有地下无 这三十年又没有什么画风都进步 其实戴敦邦画人物笔触过于粗糙,越是晚年越粗糙。他晚年画的同样的《水浒传》场景,比80年代的明显粗糙,退步了。 至于《红楼梦》,画得好的是给人文社画插图的刘旦宅,比戴敦邦明显更符合原著那种精美、沉静的笔调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40多年的时间,戴敦邦绘制过不同版本的《红楼梦》。 而从1998年开始,他耗费3年心血绘制的240幅大场景水墨画,无疑是其集大成之作,精品中的精品。
为了让《红楼梦》像《红楼梦》,戴敦邦开始一一拜访当时优秀的红学专家和画坛前辈。 当时戴敦邦在画坛,并不出名。 “我贸贸然跑去,但回应我的,全是赤诚热情。” 他前往医院拜谒“研究红学资格zui老”的阿英(钱杏邨),当时已经病重在床的老先生撑着病躯,对戴敦邦的困惑迷茫一一点拨; 红学家吴恩裕,在困顿之中,依旧对学问有一丝不苟的坚持; 于四方杂处中,依然温润如玉有着处世的风范;
如今,戴敦邦已被视为诠释《红楼梦》的一扇窗口,但他却愈加谦卑:“越画越怕”。 从最初简单地对书中人物好奇,到将书中内容作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去看,再到如今捧读《红楼梦》体会其中官场生态、人心百态、无常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