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熬夜刷剧,26岁小伙突然昏迷......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8月14日 1点7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A
Adalalala
大约 20 小时
楼主 (北美华人网)
7 月1日凌晨1点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楼前,急救车呼啸而至,一名年轻男子躺在担架上被送进急诊抢救室。
患者是26岁的张先生(化姓),跟车前来的妻子哭着告诉急诊医生:“老公躺在床上刷剧,突然说头好痛,接着就开始呕吐,呕吐发生不到半小时,他就昏迷了!”
张先生被送到急诊抢救室时已是深度昏迷状态,急诊医生立即为其进行检查,张先生急诊CT结果令人揪心: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系统积血、急性脑积水。
经头颅CT诊断为脑血管病引起的出血,导致急性脑积水、颅内压骤升、脑组织受损,进而出现昏迷;同时,昏迷状态下因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继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形成“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昏迷-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连锁病情。
术前CT
病情十分危重!由于患者呼吸功能出现了障碍,在完善相关的血管评估之前,先紧急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为解除张先生颅内高压,7月1日凌晨3点,神经外科副主任医生廖萍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了 “脑室Ommaya囊植入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手术顺利引流出脑脊液,成功降低颅内压,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
引流管
待张先生生命体征平稳后,7月2日通过全脑血管造影(DSA)明确张先生病因——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存在一大小约2.8mm×3.0mm的动脉瘤,其破裂正是出血的源头。
“这相当于颅内埋了颗定时炸弹。”神经外科副主任马骏介绍,“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发病死亡率就高达30%,二次出血死亡率更是超过60%。”因同时合并吸入性肺炎和呼吸衰竭,这使得张先生的病情更加危重复杂,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明确病因后,马骏带着刘振副主任医生和崔斯童医生全麻下为张先生实施 “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中以弹簧圈对动脉瘤实现致密填塞,形成“金属网”阻止血液进入。术后造影复查显示,动脉瘤已完全闭塞,载瘤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流通畅,成功拆除了这颗颅内 “炸弹”。
术后,张先生顺利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持续监护治疗,并积极处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心诊疗与护理下,张先生病情逐步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经过17天的精心治疗,张先生从深昏迷转为清醒,出院时已能独立行走。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爆血管”?
马骏介绍,近年来,脑血管破裂年轻化趋势明显,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7月份已收治5例因脑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其中有3名是年轻人。以刚刚经历生死劫的张先生为例,他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高血压未控制:患者有3年高血压病史,但从未规律服药。长期高压会使血管壁变薄、膨出形成动脉瘤。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出血风险增加54%。
吸烟加速血管老化:每天2包烟的习惯,让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持续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斑块形成。吸烟者动脉瘤破裂风险是普通人的2.5倍。
忽视早期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是“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常伴呕吐、意识模糊。张先生发病前曾间断头痛3天,但他误以为是工作劳累,不以为然,未及时就医。
预防脑血管破裂的“黄金法则”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有高血压、吸烟史或家族动脉瘤病史者,建议40岁起每年做一次脑血管CTA或MRA检查。
控制“三高”+戒烟: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吸烟者应立即戒烟。研究证实,戒烟5年后动脉瘤破裂风险可降低40%。
警惕“雷击样头痛”:突发剧烈头痛(类似头部被重击)、颈部僵硬、视力模糊时,必须立即拨打120.每延误1小时,致残率增加10%。
来源: 南京市第一医院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患者是26岁的张先生(化姓),跟车前来的妻子哭着告诉急诊医生:“老公躺在床上刷剧,突然说头好痛,接着就开始呕吐,呕吐发生不到半小时,他就昏迷了!”
张先生被送到急诊抢救室时已是深度昏迷状态,急诊医生立即为其进行检查,张先生急诊CT结果令人揪心: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系统积血、急性脑积水。
经头颅CT诊断为脑血管病引起的出血,导致急性脑积水、颅内压骤升、脑组织受损,进而出现昏迷;同时,昏迷状态下因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继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形成“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昏迷-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连锁病情。
病情十分危重!由于患者呼吸功能出现了障碍,在完善相关的血管评估之前,先紧急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为解除张先生颅内高压,7月1日凌晨3点,神经外科副主任医生廖萍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了 “脑室Ommaya囊植入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手术顺利引流出脑脊液,成功降低颅内压,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
待张先生生命体征平稳后,7月2日通过全脑血管造影(DSA)明确张先生病因——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存在一大小约2.8mm×3.0mm的动脉瘤,其破裂正是出血的源头。
“这相当于颅内埋了颗定时炸弹。”神经外科副主任马骏介绍,“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发病死亡率就高达30%,二次出血死亡率更是超过60%。”因同时合并吸入性肺炎和呼吸衰竭,这使得张先生的病情更加危重复杂,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明确病因后,马骏带着刘振副主任医生和崔斯童医生全麻下为张先生实施 “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中以弹簧圈对动脉瘤实现致密填塞,形成“金属网”阻止血液进入。术后造影复查显示,动脉瘤已完全闭塞,载瘤动脉及远端分支血流通畅,成功拆除了这颗颅内 “炸弹”。
术后,张先生顺利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持续监护治疗,并积极处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心诊疗与护理下,张先生病情逐步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经过17天的精心治疗,张先生从深昏迷转为清醒,出院时已能独立行走。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爆血管”?
马骏介绍,近年来,脑血管破裂年轻化趋势明显,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7月份已收治5例因脑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其中有3名是年轻人。以刚刚经历生死劫的张先生为例,他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高血压未控制:患者有3年高血压病史,但从未规律服药。长期高压会使血管壁变薄、膨出形成动脉瘤。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出血风险增加54%。
吸烟加速血管老化:每天2包烟的习惯,让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持续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斑块形成。吸烟者动脉瘤破裂风险是普通人的2.5倍。
忽视早期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是“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常伴呕吐、意识模糊。张先生发病前曾间断头痛3天,但他误以为是工作劳累,不以为然,未及时就医。
预防脑血管破裂的“黄金法则”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有高血压、吸烟史或家族动脉瘤病史者,建议40岁起每年做一次脑血管CTA或MRA检查。
控制“三高”+戒烟: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吸烟者应立即戒烟。研究证实,戒烟5年后动脉瘤破裂风险可降低40%。
警惕“雷击样头痛”:突发剧烈头痛(类似头部被重击)、颈部僵硬、视力模糊时,必须立即拨打120.每延误1小时,致残率增加10%。
来源: 南京市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