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ia 发表于 2025-08-13 07:48 别的不敢说,睡眠好,主要是基因吧
lightstarr 发表于 2025-08-13 08:54 很多非常自私的人睡的挺好,还有NPD 他们从来都是可以做自己,而且经常让别人做不了自己
lintian2003 发表于 2025-08-13 14:10 宁静的秘诀是:没有期待,特别是对别人,任何人,特别是关系重要的人。
01 先把情绪说出口,别把情绪摔别人脸上 《一句顶一万句》里,杨百顺憋了一肚子委屈,最后抡起刀砍向假和尚。 刀落下前,他要是能吼一句“我难受”,悲剧也许就拐弯了。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里写:“你听到任何言语,先让它在心里转一圈,再决定放不放它出门。” 他每天要面对叛乱、瘟疫、亲儿子造反,可他把怒气写成日记,没烧掉半个罗马城。
再看现实。歌手李玟生前最后一次采访,笑着说“我没事”,却把痛嚼碎咽进肚子。 她要是能像王菲那样,在演唱会上当众哽咽:“我今天状态不好,但歌还是要唱”,观众反而掌声雷动。 情绪像洪水,开口是泄洪,闭口是决堤。 所以,表达情绪,是给心灵开窗户;情绪化表达,是拿窗户砸人。 说“我疼”,比摔杯子管用;说“我怕”,比拉黑省力。
02 先认下自己的好,再管别人打几分 《我不是潘金莲》里,李雪莲为了一句“你是潘金莲”,申诉十年。 她拼命要别人改口,结果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她把评价权交到别人手里,就像把方向盘递给醉汉。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完诗先念给老太太听。 老太太听不懂,他改到听懂为止。 可最后署名还是“白居易”,不是“老太太”。 他认自己的标准,也认别人的耳朵,但版权页上,作者永远是自己。 再看今天。演员张颂文走红前,跑了十年龙套。 别人说他“长得不主角”,他回出租屋对着镜子练:“我认我的演技,你们认你们的偏见。” 后来高启强一出来,偏见碎了一地。 认可自己,是心里先竖起一根定海神针。 别人夸,是风;别人骂,是浪。风来了不飘,浪来了不沉,针在,船就在。
03 让别人做别人,省得自己累成狗 《一句顶一万句》里,牛爱国非要老婆按他的方式爱他,老婆跑了;他非要朋友按他的义气活,朋友散了。 他想当编剧,结果把人生改得稀碎。 苏格拉底在集市上逛,看完摊位感叹:“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 他允许别人卖奢侈品,也允许自己只买“真理”。于是,他省下了钱,更省下了心。 镜头拉回当下。导演李安让儿子学电影,儿子转身去搞音乐。 李安没哭没闹,只在采访里笑:“我拍我的戏,他唱他的歌,票房和音符互不打扰。” 后来儿子拿金曲奖,他拿奥斯卡,父子俩隔着太平洋干杯。 接纳他人,是把别人的剧本还给人家。 你非要抢戏,舞台就塌;你安心当观众,反而能看到好戏。
结尾 说到底,允许自己做自己,是给自己松绑;允许别人做别人,是给别人让路。 松了绑,夜里才能睡;让了路,心里才不堵。 下次焦虑敲门,先问问自己:“我憋着的这句话,说了会死吗?” 再问:“别人的嘴,能替我活吗?” 最后想想:“舞台那么大,我非得挤在别人的灯光下吗?” 把情绪说出口,把评价权收回,把剧本还回去。
难得的好文
但是我家里,我父母的睡眠挺好的,而我的睡眠就不好。
很多人处在正常范围的焦虑
不是老中特有的那种 过分的焦虑
就是基因,我从小就睡不好,在学会内耗前。有的人头沾枕头就能睡着!
不能同意更多。
说的太对了,完全同意👍
基因决定论就是把主动权交给父母 这种心态,遇事多是逃避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