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 发表于 2025-08-07 22:32之前看到一个帖子说二三十年前,中国比较穷,留学生素质高,因为必须成绩好才能拿到奖学金,才能拿到签证,没有奖学金的被拒签的概率大。后来中国人越来越富裕,自己家就能负担学费,现在出国留学的,虽然还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但也有很多就是来混个毕业证,甚至是逃避中国高考的,来的人多了,含金量自然降低
扶云 发表于 2025-08-07 21:53 既然说中文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就该用中文或者双语上课。这没毛病啊。就像在中国的那些国际学校,或者大学的留学生部用英文或双语上课一样。 英文不比中文高贵,哪种语言用得人多,就该用哪种语言。
更有评论指出,有人直接复制 ChatGPT 生成的内容上台念稿,连提示语都没删除;有人不会用英文交流,只能微笑回应;更夸张的是,有人干脆在课堂上对教授讲中文。
这条帖文犹如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引发大量共鸣。一时间,诸如“留学生只为拿文凭,不参与课程”的指责甚嚣尘上。而事件背后,确实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中国留学生正陷入“语言逃避”的困境。
据相关调查,近半数中国留学生在参与小组作业时,会优先选择与同胞组队,以降低沟通压力。
墨尔本大学就曾爆出类似争议。一位名叫 Harry 的澳洲学生在一门经济学课程中发现,全班近九成都是中国留学生,连助教都是中国人。他表示,课堂讨论几乎全程中文进行,他“像个局外人”,最终选择退课。这一事件虽属个例,却折射出澳洲部分热门专业“中文教学常态化”的现实。
更有传言称,一些课程为了照顾中国留学生,已悄然默认中文为主导语言,英文沦为“装饰”。“在英语国家,课堂语言竟变成中文”,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引发了不少本地学生和教育者的忧虑。
而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接触不到外国学生业界出不到外国教授,也出现了出国留学只是换了个“国家”上课的尴尬局面。
澳洲知名移民政策顾问 Abul Rizvi 曾指出:“高校对国际学生学费依赖过重,语言门槛早已形同虚设。” 为了招收更多留学生,部分高校对语言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入学容易,课程压力有限,甚至默许学生使用中文完成任务。
越多中国学生把留学当作“海外应试”,当课堂变成“国内延伸”,我们是否该问一句:你花几十万留学,到底在学什么?
归根结底,语言不是最大的问题,态度才是。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英文差”,而是“我们是否愿意去说,去练,去犯错,去坚持”。
就是这样的
虽然不一定对,但是国内人听说是小刘,基本上就认定学习不太好,考国内985211无望的一群人
这个意见最大的不是学校,学校几倍学费都收了管你用什么语言。意见最大的是中国留学生,以为出国了结果还是国内一样,英语都没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