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有奸情,就有人命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8月7日 1点13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i
iijl
4 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清朝顺治年间,山东淄川,有个叫做胡成的村民。 胡成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要说有,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 一壶天地小,万事酒杯休。 喝酒,不算毛病,小酌怡情嘛。 那我们知道,这酒啊,一个人喝,没劲,至少是俩人喝,边喝边聊,那才有意思,所谓以酒会友,就是这个道理。 胡成有个叫做冯安的朋友,这人就是他的酒友,俩人时常聚在一起,每次都喝得烂醉。 我们知道,这人一喝多了,嘴就没六,好张狂,爱吹嘘,有一次胡成和冯安俩人酒过三巡,冯安就感叹,说现在这世道啊,难,挣点钱是真不容易,三两五两,都能要了我的老命。 胡成听完,他是哈哈一乐,拍了拍冯安的肩膀,说兄弟啊,不是世道难,是你人不行啊,你看我,几百两银子,那都手到擒来。 冯安说你就吹吧,你还几百两,把你卖了你也不值几百两啊。 胡成说你别不信,昨天晚上我在路上走路,碰到一个外地来的商人,他赶着一辆马车,那马车上装的全是金银财宝,我偷偷跟在他身后,走到一个四下无人的角落里,手起刀落,直接就把他给宰了,尸体往城外的枯井里一扔,金银财宝可就全归我了。
胡成说的有模有样,但是您都不用说冯安了,就是您,您信他酒后说的这些胡话吗?
那肯定不信啊对不对哦。 咱们不信,冯安也不信,冯安说你看,天上为什么那么黑。 胡成说为什么?冯安说因为有牛在天上飞。 胡成说为什么牛在天上飞?冯安说因为你老胡在地上吹。 被冯安这么一说,胡成有点恼了,他是连拉带拽,把冯安拽到了自己家里,然后从床下掏出了一个大箱子,一打开,真是满满一箱子的白银。 这白银的光芒,一瞬间照的冯安都睁不开眼,这回是由不得他不信了。 冯安说我服了,这回我真服了,你老大哥竟然敢干这样的买卖,你可真是了不起。 冯安一边恭维,一边找了个理由,说家里有事,自己得走了。 胡成呢,也懒的留他,便任冯安自去。
冯安呢,当然是没回家,他心下已经认定了胡成是杀人劫财,他直接就跑到衙门去报官了。
衙门里的县令,叫做费祎祉。 费祎祉,字支峤,浙江人,顺治十五年的时候,在山东淄川做县令。 费祎祉一听,杀人劫财,这是大案啊,这必须得重视起来,立刻派衙役就把胡成给捉过来审问。 胡成,他酒还没醒,被捉过来的时候他更是一脸蒙圈,他说大人啊,我刚才和冯安开玩笑呢,小的从来都是清白做人,安分守己,怎么可能会杀人呢? 费祎祉说,既然你没杀人,你家里那几百两的白银又是从何而来?
胡成说嗨,大人明鉴,小的不是爱吹牛么,这钱啊,是我家的姐夫,叫做郑伦,是他给我的,让我帮他在县里买些土地,其实这不是我的钱,我只是装作是自己的,拿来吹嘘炫耀罢了。
事实证明,胡成没说谎——费祎祉当即把郑伦也叫来问话,郑伦作证,这钱的确是他的,是他拿给小舅子让他帮自己办事用的。 实际上案件审理到这个程度,那完全是虚惊一场,就该把胡成给放了,可以断定,胡成是个酒蒙子,吹牛真把冯安给唬住了。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费祎祉就没放人,而是又派了俩衙役,到城外的枯井中看了一眼。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吓一跳,两个衙役下到井中,还真的在井里捞出一具新死不久的无头男尸来。 这回,这回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胡成也纳闷了,自己明明是顺口胡诌,怎么一切都成真了呢?难道自己有言出法随的本领?
胡成说此事与我无关,我最近一个星期就没出过门,怎么可能到城外杀人抛尸呢? 可是,县令费祎祉是不管那个,惊堂木一拍,说好啊你个胡成,赃银已经有了,现在尸体也被找到了,说明你杀人害命无疑,你还敢抵赖,还不从实招来! 费祎祉一边训斥胡成,一边还追问,说你杀人还不算,你还毁坏尸体,你现在赶紧把尸体的头颅交出来,也免得你再受皮肉之苦。 这个时候的胡成,他已经被吓傻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当然就现在这个情况,他再解释什么也显得多余,费祎祉索性把他关入大牢,再行审讯,但是这个时候费祎祉又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命令,那就是派衙役守住城外的枯井,先别把尸体弄上来,同时也不许其他人,主要是好事的百姓们接近,等于说是直接把现场给封锁了。 尸体既然无头,古代又没有DNA技术,那么就难以辨别身份,于是衙门很快贴出布告,说现在城外发现男尸一具,让百姓们看看家里最近有没有人口失踪,有失踪的,赶紧来认领尸体。
布告贴出不到一上午,立刻有一个妇人来认尸,根据她叙述,说枯井中的尸体,是自己做生意的丈夫何甲。 丈夫是行商,几天前出门经商,至今未归,没想到竟被胡成给害死了。 妇人一边说,一边痛哭流涕,伤心不已。 费祎祉看着妇人,难免生出一分恻隐之心,夫妻恩爱,丈夫却横死城外,这放在谁的身上,谁也受不了,但是恻隐之余,费祎祉也有点好奇,他就问妇人,说这尸体啊,现在还没捞出来,也没人见过什么样,何况还没有头,你怎么能这么确定,这就是你的丈夫呢? 这的确很奇怪,但是妇人一口咬定,说没跑,尸体就是自己的丈夫何甲。 费祎祉说那好吧,现在赃物也有了,尸体也有了,尸体的身份也确定了,你现在就回家等消息吧,衙门一旦找到你丈夫何甲的头颅就能结案,一定叫杀害你丈夫的胡成偿命。 要找头颅,那肯定是要提审胡成,但是吧,这胡成进了大牢之后,除了喊冤之外,他是什么也不肯交代,没办法,衙门只能再贴布告,说寻找男尸头颅一枚,为的是结案正法,谁能找到人头,不仅是大功一件,还重重有赏。 巧了,这张布告贴出来,也是一上午时间不到,就有人拎着人头来讨赏了。 来人叫做王五,拎来的正是何甲的人头。 王五说自己也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大清早出城砍柴,正好叫自己把何甲的人头给找到了。 费祎祉还很讲信用,不仅口头表扬,说王五支持衙门工作,还自掏腰包,赏给了王五一千枚铜钱。 案子到这一步,把胡成斩首示众,也就能结案了。
但是,好像这费祎祉还很有人文关怀,他找到妇人的家里人,说何甲已死,她一个妇人,难以操持生计,应该让她改嫁,让她忘记悲伤,拥抱新生活。
其实,费祎祉这么说,不太符合古代的纲常礼法,要改嫁可以,可是没有这么快的,怎么能今天丈夫死,明天就嫁人呢?至少你得给亡夫守节吧?
你作为县令,你代表的就是官府,你怎么能在礼教制度这一块搞破坏呢? 妇人的家人当然强烈反对,但是反对无效,费祎祉凭着官威,直接就给妇人做主了,不仅做主,费祎祉还主动给妇人打起了征婚广告——他让衙役再贴一份告示,说谁愿意娶妇人为妻,尽管来衙门找我。
这回都没用一上午,半个时辰之后,就有人揭下告示来衙门找费祎祉,说大人我愿意娶这个妇人。 来人是谁呢?正是此前送头颅到王五。 妇人能再嫁,王五娶媳妇,感觉好像是好事儿,可是王五一到,费祎祉立刻就变了脸,直接让衙役们一哄而上,将妇人和王五是双双拿下。 妇人叫屈,王五说大人这是何故?费祎祉嘿嘿一乐,为什么?因为你们就是杀害何甲的真凶。 费祎祉说,枯井里到尸体,除了俩衙役见过,连本官都未曾得见,你妇人怎么敢一口咬定就是你丈夫何甲?这说明你一早就知道井中的尸体就是何甲。 你说你丈夫何甲是商人,我找到你家人了解情况,你家一年到头流水的现银十两都不到,你丈夫既然经商,何至于困顿如此,又怎会有几百两的银子? 再说你王五,我上午发布告,下午你就把何甲的头颅给送来了,天底下哪儿有这么巧的事情?城外方圆数十里我都已经派人搜过,掘地三尺都找不见人头,怎么你到城外打个柴,就能寻得人头?还不是人头本就是你藏起来的? 费祎祉的推论,都是纸面上的假设,但是您别说,一点都没推论错。
这妇人啊,不守妇道,红杏出墙,和王五私通有实,两人合谋,害死何甲,砍下头颅由王五藏匿,尸体则丢弃在了城外的枯井之中。 两人杀人弃尸的当天,正是胡成和冯安喝酒吹牛的那天,胡成吹牛吓唬冯安,冯安当了真,跑到衙门去检举胡成,衙门抓了胡成,到城外枯井里一搜,还真搜到了尸体,吹牛成了真,这对奸夫淫妇的黑锅,倒叫胡成给背上了,他们干脆顺水推舟,按照胡成的说法,在衙门里演戏,顺势把杀害何甲的罪行都推到了胡成的身上,没成想,这一切早被费祎祉识破了。
胡成从此后,不再饮酒了。
这个故事,出自何处呢?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那有读者可能说了,《聊斋》都是编故事,你这故事也不是真的吧? 请允许作者再讲一个故事: 顺治十五年,山东淄川县,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参加科举考试,县试,府试,道试均为第一名,因为成绩出众,一骑绝尘,他受到了时任县令费祎祉的极力赞扬,希望他继续努力,来日一定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多年之后,年轻人已经垂垂老矣,七十多岁却仍旧只是个贡生。 回首这半生蹉跎,人生遭遇,不仅悲从中来,他感叹自己没能实现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辜负了费祎祉的期望,于是提笔在文章中写下了一篇纪念费祎祉的文章,而此人,正是蒲松龄。
来源: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那肯定不信啊对不对哦。 咱们不信,冯安也不信,冯安说你看,天上为什么那么黑。 胡成说为什么?冯安说因为有牛在天上飞。 胡成说为什么牛在天上飞?冯安说因为你老胡在地上吹。 被冯安这么一说,胡成有点恼了,他是连拉带拽,把冯安拽到了自己家里,然后从床下掏出了一个大箱子,一打开,真是满满一箱子的白银。 这白银的光芒,一瞬间照的冯安都睁不开眼,这回是由不得他不信了。 冯安说我服了,这回我真服了,你老大哥竟然敢干这样的买卖,你可真是了不起。 冯安一边恭维,一边找了个理由,说家里有事,自己得走了。 胡成呢,也懒的留他,便任冯安自去。 冯安呢,当然是没回家,他心下已经认定了胡成是杀人劫财,他直接就跑到衙门去报官了。 衙门里的县令,叫做费祎祉。 费祎祉,字支峤,浙江人,顺治十五年的时候,在山东淄川做县令。 费祎祉一听,杀人劫财,这是大案啊,这必须得重视起来,立刻派衙役就把胡成给捉过来审问。 胡成,他酒还没醒,被捉过来的时候他更是一脸蒙圈,他说大人啊,我刚才和冯安开玩笑呢,小的从来都是清白做人,安分守己,怎么可能会杀人呢? 费祎祉说,既然你没杀人,你家里那几百两的白银又是从何而来?
胡成说嗨,大人明鉴,小的不是爱吹牛么,这钱啊,是我家的姐夫,叫做郑伦,是他给我的,让我帮他在县里买些土地,其实这不是我的钱,我只是装作是自己的,拿来吹嘘炫耀罢了。
事实证明,胡成没说谎——费祎祉当即把郑伦也叫来问话,郑伦作证,这钱的确是他的,是他拿给小舅子让他帮自己办事用的。 实际上案件审理到这个程度,那完全是虚惊一场,就该把胡成给放了,可以断定,胡成是个酒蒙子,吹牛真把冯安给唬住了。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费祎祉就没放人,而是又派了俩衙役,到城外的枯井中看了一眼。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吓一跳,两个衙役下到井中,还真的在井里捞出一具新死不久的无头男尸来。 这回,这回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胡成也纳闷了,自己明明是顺口胡诌,怎么一切都成真了呢?难道自己有言出法随的本领? 胡成说此事与我无关,我最近一个星期就没出过门,怎么可能到城外杀人抛尸呢? 可是,县令费祎祉是不管那个,惊堂木一拍,说好啊你个胡成,赃银已经有了,现在尸体也被找到了,说明你杀人害命无疑,你还敢抵赖,还不从实招来! 费祎祉一边训斥胡成,一边还追问,说你杀人还不算,你还毁坏尸体,你现在赶紧把尸体的头颅交出来,也免得你再受皮肉之苦。 这个时候的胡成,他已经被吓傻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当然就现在这个情况,他再解释什么也显得多余,费祎祉索性把他关入大牢,再行审讯,但是这个时候费祎祉又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命令,那就是派衙役守住城外的枯井,先别把尸体弄上来,同时也不许其他人,主要是好事的百姓们接近,等于说是直接把现场给封锁了。 尸体既然无头,古代又没有DNA技术,那么就难以辨别身份,于是衙门很快贴出布告,说现在城外发现男尸一具,让百姓们看看家里最近有没有人口失踪,有失踪的,赶紧来认领尸体。
布告贴出不到一上午,立刻有一个妇人来认尸,根据她叙述,说枯井中的尸体,是自己做生意的丈夫何甲。 丈夫是行商,几天前出门经商,至今未归,没想到竟被胡成给害死了。 妇人一边说,一边痛哭流涕,伤心不已。 费祎祉看着妇人,难免生出一分恻隐之心,夫妻恩爱,丈夫却横死城外,这放在谁的身上,谁也受不了,但是恻隐之余,费祎祉也有点好奇,他就问妇人,说这尸体啊,现在还没捞出来,也没人见过什么样,何况还没有头,你怎么能这么确定,这就是你的丈夫呢? 这的确很奇怪,但是妇人一口咬定,说没跑,尸体就是自己的丈夫何甲。 费祎祉说那好吧,现在赃物也有了,尸体也有了,尸体的身份也确定了,你现在就回家等消息吧,衙门一旦找到你丈夫何甲的头颅就能结案,一定叫杀害你丈夫的胡成偿命。 要找头颅,那肯定是要提审胡成,但是吧,这胡成进了大牢之后,除了喊冤之外,他是什么也不肯交代,没办法,衙门只能再贴布告,说寻找男尸头颅一枚,为的是结案正法,谁能找到人头,不仅是大功一件,还重重有赏。 巧了,这张布告贴出来,也是一上午时间不到,就有人拎着人头来讨赏了。 来人叫做王五,拎来的正是何甲的人头。 王五说自己也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大清早出城砍柴,正好叫自己把何甲的人头给找到了。 费祎祉还很讲信用,不仅口头表扬,说王五支持衙门工作,还自掏腰包,赏给了王五一千枚铜钱。 案子到这一步,把胡成斩首示众,也就能结案了。 但是,好像这费祎祉还很有人文关怀,他找到妇人的家里人,说何甲已死,她一个妇人,难以操持生计,应该让她改嫁,让她忘记悲伤,拥抱新生活。 其实,费祎祉这么说,不太符合古代的纲常礼法,要改嫁可以,可是没有这么快的,怎么能今天丈夫死,明天就嫁人呢?至少你得给亡夫守节吧?
你作为县令,你代表的就是官府,你怎么能在礼教制度这一块搞破坏呢? 妇人的家人当然强烈反对,但是反对无效,费祎祉凭着官威,直接就给妇人做主了,不仅做主,费祎祉还主动给妇人打起了征婚广告——他让衙役再贴一份告示,说谁愿意娶妇人为妻,尽管来衙门找我。
这回都没用一上午,半个时辰之后,就有人揭下告示来衙门找费祎祉,说大人我愿意娶这个妇人。 来人是谁呢?正是此前送头颅到王五。 妇人能再嫁,王五娶媳妇,感觉好像是好事儿,可是王五一到,费祎祉立刻就变了脸,直接让衙役们一哄而上,将妇人和王五是双双拿下。 妇人叫屈,王五说大人这是何故?费祎祉嘿嘿一乐,为什么?因为你们就是杀害何甲的真凶。 费祎祉说,枯井里到尸体,除了俩衙役见过,连本官都未曾得见,你妇人怎么敢一口咬定就是你丈夫何甲?这说明你一早就知道井中的尸体就是何甲。 你说你丈夫何甲是商人,我找到你家人了解情况,你家一年到头流水的现银十两都不到,你丈夫既然经商,何至于困顿如此,又怎会有几百两的银子? 再说你王五,我上午发布告,下午你就把何甲的头颅给送来了,天底下哪儿有这么巧的事情?城外方圆数十里我都已经派人搜过,掘地三尺都找不见人头,怎么你到城外打个柴,就能寻得人头?还不是人头本就是你藏起来的? 费祎祉的推论,都是纸面上的假设,但是您别说,一点都没推论错。
这妇人啊,不守妇道,红杏出墙,和王五私通有实,两人合谋,害死何甲,砍下头颅由王五藏匿,尸体则丢弃在了城外的枯井之中。 两人杀人弃尸的当天,正是胡成和冯安喝酒吹牛的那天,胡成吹牛吓唬冯安,冯安当了真,跑到衙门去检举胡成,衙门抓了胡成,到城外枯井里一搜,还真搜到了尸体,吹牛成了真,这对奸夫淫妇的黑锅,倒叫胡成给背上了,他们干脆顺水推舟,按照胡成的说法,在衙门里演戏,顺势把杀害何甲的罪行都推到了胡成的身上,没成想,这一切早被费祎祉识破了。 胡成从此后,不再饮酒了。 这个故事,出自何处呢?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那有读者可能说了,《聊斋》都是编故事,你这故事也不是真的吧? 请允许作者再讲一个故事: 顺治十五年,山东淄川县,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参加科举考试,县试,府试,道试均为第一名,因为成绩出众,一骑绝尘,他受到了时任县令费祎祉的极力赞扬,希望他继续努力,来日一定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多年之后,年轻人已经垂垂老矣,七十多岁却仍旧只是个贡生。 回首这半生蹉跎,人生遭遇,不仅悲从中来,他感叹自己没能实现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辜负了费祎祉的期望,于是提笔在文章中写下了一篇纪念费祎祉的文章,而此人,正是蒲松龄。
来源: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