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言都要消失了吗? 感叹吴侬软语的渐渐消失

o
oqo
pwwq 发表于 2025-08-04 06:46
我们自己的 ABC后代,基本上中文都不可能再继续的,我们这边 20 多家中国人,我们朋友圈子,最大的孩子已经在上大学,有了男女朋友,最小的,都是小学的低年级娃,我跟我老婆在家里还说,那个谁谁家的娃,和咱家的谁谁 以后在一起还不错,就是偶尔胡扯这类话题吧,
这些ABC在一起玩,没有一个人在说中文,越大越这样,看他们和家长的沟通,基本都是英文,夹杂中文字,
家里老大上大学的,一个女孩子,找的男朋友是 那种 广东移民家里出来的,会一点点粤语,仅此,另外两个男孩子,目前在学校的女朋友 都是白人女孩,而且是 女方主动追的,女孩看了照片,都是那种甜甜的白人女孩,各方条件都不错,都是男孩子的同学,我老婆说,这些白女孩,都精得跟猴似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啥是 优良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ABC双语的很多 孩子说不说中文是家长的选择和坚持 暑假在国内玩无缝衔接 吃完海底捞焰请 喝着你们鄙视的蜜雪冰城柠檬水 看着长安的荔枝
p
page394
你这还是方言。我去内蒙玩,农村的人还说蒙语,大城市的青年只会打招呼。我的导游是蒙族,说她外婆只说蒙语,她妈妈两个都说,她基本就是汉语了。蒙语会几个句子几个词。我说能理解,和ABC 差不多。
p
page394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5-08-04 11:30
香港学校一旦像大陆一样要求在学校只能用普通话交流,很快就会沦陷。我老家那边外来人口很少,但就是因为学校要求全部普通话,孩子回家也不说广东话了,孩子们之间更加是只用普通话沟通,我真是大为震惊。

但是应该这么要求,不然学校粤语出来,中文不行英文也不行啊,其实影响就业。
q
qqlxl
我长在闽南话客家话粤语三语的家庭,外婆家说粤语,爷爷客家话,中学搬到闽南语环境,我的下一代连中文都说不好,现在目标就是推他们中文,方言已经不可能了
b
bioyoyo
我家也有地方剧的,江浙一带以前因为交通的原因导致发展的多样化。但是人类总在进化,科技总在进步,家里有喜欢科幻电影和玩游戏的娃就知道,将来的某些时刻,我们现在说的英语中文最终也会简化成Yoda说的星际通用语
y
yanle
这个是历史进程,没办法。不要说苏州那些大些城市了,就是我家乡小城镇,以前回去,亲戚朋友都是方言;现在大家基本普通话,老一辈的彩色普通话因为要跟小辈沟通,小朋友的都是普通话,能听懂方言,但不说方言。我回去一口方言,还被问你还会方言啊。
h
hearter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3:42
我回国,除了和父母家人,老一辈,说苏州话,我同辈的人,下一辈的人,外面店员啊,银行人员啊,出租车司机啊,路上行人啊,全是普通话,很多新苏州人,不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小孩,都不会说苏州话,我姨肯定地说,苏州话很快就消失了,学校老师也不说,除了年纪大的,大家都不说了。
眼看着自己家的方言就这样消失,很不是滋味,我妈一个亲戚住上海,他俩地道的上海话,我表哥还行,可他的孙子和孙女,只和他说普通话,他快八十岁了,心情很沉重,觉得那么好听的方言后继无人啦。
我以前并不觉得苏州话多好,现在年纪大了,真的觉得苏州话,上海话,都是好听温柔的儒雅的方言,眼睁睁的看着消失,真的难过。
而且很多新苏州人,对苏帮菜不感冒,所以大街上好多火锅烤肉川菜东北菜山东菜馆贵州菜,很多我都不知道是什么菜馆,正宗苏帮菜馆也少了,大家都不喜欢甜味。此次去了松鹤楼,也没啥食客。火锅烧烤都是人山人海,各种烤冷面烤钵钵鸡重庆小面。我小时候吃过北疆饭店,是新疆菜,那时候大家觉得新鲜吧,觉得很好玩。而现在,遍地都是了。
去山塘街听了一次评弹,演员很卖力表演,观众极少,真的很心酸。
目前流行的在旅游景点平江路山塘街观前街,旗袍店,扇子店,甜品店,手链店,女生都穿古装拍照,喝冰雪蜜城,这玩意我喝一口一股子工业味道,但是极受欢迎。还有奶茶店,店员几乎忙疯了。
我不仅很多路不认识,很多味道也变了,我和堂妹说是我老了舌头变味了,我堂妹说压根不是,就是苏州是移民城市了,你老底子的苏州不存在了,时代抛弃了你。
好吧。我就是难过,我家乡的方言逐渐消失了,这件事真的很难消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口移动,小一点的语种消失应该是必然的 很多在国外的华人,连自己的下一代中文都不会说了,却要求别人的小孩会说故乡的方言,很像很多人自己过着现代的生活,却要求少数民族保持他们的生活方式,最好还是刀耕火种 方言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的小孩能说好中文应该是艰难的任务,要求他们掌握我的方言怎么可能呢,何况我太太那边的方言呢也不能厚此薄彼吧,要么一起掌握要么一起放弃
回复 61楼 小红马甲 的帖子
粤语起码在大马不会消失,大马的华文教育模式相当成功,大马华人4语很常见,国语粤语英语当地语几乎是标配,有的还会多一种,比如潮汕话,客家话
b
bbmaomao
transient 发表于 2025-08-04 06:14
没啥用吧。吴语区起码我知道的苏州和上海都有专门的方言电视节目号称推广和弘扬方言,但日常方言使用很难靠政策来维持。

学校里还有专门的沪语课 :-D
竹叶青
zyy813 发表于 2025-08-04 06:02
人家叫蜜雪冰城好吗。。。还有没了解过不要乱评价人家说是化学品,每次看到你们胡说八道都很无语,国内的人如果看到都觉得你们是哪里来的土鳖

我也正想说,先把人名字说对了再评论
s
suqin
我这代人在家和父母讲方言,外出都是普通话. 我外甥这一辈,在家都是讲普通话,通常是父母,爷爷奶奶方言,小辈用方言回答,非常丝滑,也就是说能听懂,但不太会说了。 再往下,估计听都听不懂了。
不过听说上海的小学已经有沪语课了,每星期上一两次的样子。
竹叶青
我是下午去的,就我们家六个人。还喝了茶,给了演员小费,他们又出来唱了一曲,小孩不爱听,但是我真的觉得好美的音调啊。小时候我奶奶天天听,我都烦死。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5:49

纯好奇一下,现在接受小费啦?以前总看报道“谢绝”
f
flower63
我小时候觉得这些地方戏曲很土,现在年纪大了觉得好美啊,唉。
f
ft2019
回复 110楼 竹叶青 的帖子
她去的是纯商业化的私人驻唱场所。你若是去正规的书场(一般是2个小时,有固定门票与曲目预告), 就不会有小费问题。不过话说回来,老上海时代,传闻是蒋大师有次在台上演出,观众席里好几位太太互相别苗头把金戒指往台上扔。。。
M
MegMegMeg
南方的各地方言都在逐渐流失,因为现在幼儿园起老师都是说普通话的,我回国发现亲戚家夫妻双方都是本地人,怎么跟小孩儿说普通话呢。说是学校要考朗诵课,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也是要扣语文成绩。这是何必?我觉得我从小到大除了小学语文老师,老师没一个能说普通话的,啥也不耽误啊。方言是文化传承。
竹叶青
ft2019 发表于 2025-08-04 12:32
回复 110楼 竹叶青 的帖子
她去的是纯商业化的私人驻唱场所。你若是去正规的书场(一般是2个小时,有固定门票与曲目预告), 就不会有小费问题。不过话说回来,老上海时代,传闻是蒋大师有次在台上演出,观众席里好几位太太互相别苗头把金戒指往台上扔。。。

谢谢回复 另外探讨一下,都说“入乡随俗”,这种到了国内约定俗成非小费的地界,硬给小费是什么心理
h
heyykitty0
聚 发表于 2025-08-04 12:11
回复 61楼 小红马甲 的帖子
粤语起码在大马不会消失,大马的华文教育模式相当成功,大马华人4语很常见,国语粤语英语当地语几乎是标配,有的还会多一种,比如潮汕话,客家话

不太信。大马华文教学现在用的是简体字普通话。新加坡也一样。
h
heyykitty0
回复 82楼 的帖子
你这不是移民心态,是旅游者或占领者心态。
t
transient
bbmaomao 发表于 2025-08-04 12:13
学校里还有专门的沪语课 :-D

这个好玩,可以在中学和大学都开这种课,哪怕选修的也行
公马101
本帖讨论的是苏州方言, 结果楼歪到蜜雪冰城. 说实话苏州话消失, 要全怪苏锡常人民, 没能整和了苏南腔.当年是有可能占领上海摊的. 可惜了现在的大苏州, 还没当年的小苏州影响力大!
D
D944
transient 发表于 2025-08-04 12:50
这个好玩,可以在中学和大学都开这种课,哪怕选修的也行

方言学专业扩展扩招,同时国家,各省地方言片区,开始建方言文化馆
明月沉西海
小一辈很多会听但不会讲,这样下去真的会消失,那就太可惜
h
heyykitty0
公马101 发表于 2025-08-04 12:51
本帖讨论的是苏州方言, 结果楼歪到蜜雪冰城. 说实话苏州话消失, 要全怪苏锡常人民, 没能整和了苏南腔.当年是有可能占领上海摊的. 可惜了现在的大苏州, 还没当年的小苏州影响力大!

不需要统一吧,多接触下互相听懂没问题。
肥猫poulet
粤语也是一样,只有香港人会说了
m
mt.everest
可是苏州要是真的像绍兴一样 完全不发展 你也会不高兴的 对吧 绍兴人现在都还能说绍兴话的 你光想想苏州发展带来的红利(除了没有机场)就应该发现城市发展 人口爆炸 就是会失去一些东西
l
lambofgod168
page394 发表于 2025-08-04 11:54
但是应该这么要求,不然学校粤语出来,中文不行英文也不行啊,其实影响就业。

我们小时候学校都是广东话教学,哪里就英文不行中文不行影响就业了?
c
cable
回复 1楼 清晨花瓣 的帖子
在广东,粤语也差不多是这样,我觉得这不是地域优越感,原来我也觉得研究历史,艺术史,音乐史,语言好无聊,后来发现这些事还是需要一两个人做,至少知道过去的生活习俗是什么样子的。
m
mt.everest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6:43
我同辈亲戚的小孩们,不仅不说苏州话,也不喜欢苏州菜,不喜欢苏州园林小桥流水,对寒山寺拙政园沧浪亭都不了解,他们喜欢玩密室脱逃啊,电子游戏啊,抖音啊。虎丘宝带桥北寺塔,同里周庄甪直木渎几乎都说很丑没意思。苏州现在很多商圈,里面都是全国各地的美食店,美容店,按摩店,健身馆,电玩之类的,这是他们常去的地方。我小时候常常去的天平山灵岩山西园留园五峰园,他们都说老古董有啥看头。我说苏州的古城小桥流水才是历史才是真正的瑰宝啊,他们说那里都是贫民窟,谁去看啊,我心都凉了,我小时候就住在靠近山塘街,我奶奶靠近北寺塔,我伯父住双塔,所有的这些,都被年轻人当成贫民窟了,只有园区大裤衩那里他们觉得可以和纽约媲美才说得过去。可是啊可是,唉,不说了,反正就是人老了,只怀念过去,世界属于年轻人。 还有我小时候最爱去的苏州乐园,居然被拆了被拆了啊,今年我带孩子去新的苏州乐园,心凉了半截。

我小的时候特别讨厌上海戏曲频道 一天到晚的 月朦胧鸟朦胧 为你打开一扇窗 金陵塔塔金陵 我是滑稽王小毛啊王小毛
我还讨厌所有的名胜(上海也不多就是了)喜欢锦江乐园 还有一个水上乐园叫啥来着 还有卡丁车公园
老了就开始怀念了 喜欢戏曲了 喜欢人文了(上海啥都是宝贝 元代水闸和水泥一样的破塔都是宝贝)这就是年纪到了 不到四十岁我看不进历史书 到了就津津有味的看
乖囡囡
mt.everest 发表于 2025-08-04 13:22
我小的时候特别讨厌上海戏曲频道 一天到晚的 月朦胧鸟朦胧 为你打开一扇窗 金陵塔塔金陵 我是滑稽王小毛啊王小毛
我还讨厌所有的名胜(上海也不多就是了)喜欢锦江乐园 还有一个水上乐园叫啥来着 还有卡丁车公园
老了就开始怀念了 喜欢戏曲了 喜欢人文了(上海啥都是宝贝 元代水闸和水泥一样的破塔都是宝贝)这就是年纪到了 不到四十岁我看不进历史书 到了就津津有味的看

怎么还有讨厌王小毛的?哈哈 独角戏在我听来比相声好笑多了,就是各地文化影响不同啊。还有苏州评弹里面三笑也是笑到肚皮痛。
小红马甲
聚 发表于 2025-08-04 12:11
回复 61楼 小红马甲 的帖子
粤语起码在大马不会消失,大马的华文教育模式相当成功,大马华人4语很常见,国语粤语英语当地语几乎是标配,有的还会多一种,比如潮汕话,客家话

我正想说这个,新马华人基本都是三语以上,我的新加坡同学跟自己的奶奶说广东话,跟哥哥说英文,跟爸爸妈妈说华语,跟中国同学说华语。还有个马来西亚来的印度同学,他会中文,不只是会说,还能跟我讨论朱自清的《背影》,连马来西亚长大的印度裔同学都能做到的事情,在美国广大华人说自己的孩子做不到。大马华人基本都是中英文广东话和马来语四种语言。马来西亚系统性的压制华人华语,华人要把孩子送去独立中学才能学华语,之后就不能考马来西亚国立大学,要送到新加坡台湾澳洲欧美等地读大学。要去国立大学就要去马来文的国中,就这样国立马来亚大学的华人(从小在学校学马来文,用马来文学其他学科)还能在世界华语辩论大赛里面战胜中国队夺得冠军,人家怎么学华语的。
l
la90039
我一回老家立马满口唐山话。不知道,叫知不道(2声),闻味道叫听听,小时候觉得土,出去读书之后立马一口标准普通话,现在觉得唐山话是多么美好和幽默的语言啊。
大嘴得不得
语言的最根本功能是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有效交流。随着时代发展,曾经互相远离的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近距离接触,方言就越来越成为有效交流的屏障了。自然的,方言和它承载的局部文化蕴含也会随着老一代的逐渐凋零而逐渐消失了。怀旧是历史渐渐远离触发的正常情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
crazyHat
回复 1楼 清晨花瓣 的帖子
很多老黄皮确实该收队了。。。
m
mt.everest
乖囡囡 发表于 2025-08-04 13:46
怎么还有讨厌王小毛的?哈哈 独角戏在我听来比相声好笑多了,就是各地文化影响不同啊。还有苏州评弹里面三笑也是笑到肚皮痛。

王小毛哪有恐龙特急克塞号好看 也不如变形金刚太空堡垒
而且我奶不听王小毛 我就可以听刑警803
l
longbows
如今方言还存在的意义是啥?功能上基本都可以被官方语言替代,除了情怀,基本就这样了
c
crazyHat
回复 133楼 longbows 的帖子
还可以体现一种自以为是的‘高贵’
f
feemy
crazyHat 发表于 2025-08-04 14:04
回复 133楼 longbows 的帖子
还可以体现一种自以为是的‘高贵’

可悲呀,一无是处,也就靠籍贯找点优越感了,关键他们家乡的发展也是靠洋人,没了洋人,啥也不是。
l
lmmdaisy
回复 1楼 清晨花瓣 的帖子
同感慨:粤语也是! 会讲粤语的就是老人们。
粤菜也是! 广州现在要找出来正宗的、食材新鲜讲究的粤菜馆、宵夜大排档也是不容易。天河区,满大街都是烤串、火锅,所谓的川菜,还有各种网红店。味道不怎么样 ,食材更是差👎。网红店就讲究个摆盘
粤式早茶也在消亡。举例:以前的虾饺里都有笋尖,牛肉丸里有姜马蹄冰水,现在在广州很难吃到了,连天河那边的广州酒家的出品都没有。
t
transient
feemy 发表于 2025-08-04 14:21
可悲呀,一无是处,也就靠籍贯找点优越感了,关键他们家乡的发展也是靠洋人,没了洋人,啥也不是。

不能同意你呀,层主。苏州怎么着也不能称为“啥也不是”吧。。。
g
guitu
时代变迁是改变不了的,就像你也不会写大篆小篆一样,时移世易
s
sakura_wind
lmmdaisy 发表于 2025-08-04 14:25
回复 1楼 清晨花瓣 的帖子
同感慨:粤语也是! 会讲粤语的就是老人们。
粤菜也是! 广州现在要找出来正宗的、食材新鲜讲究的粤菜馆、宵夜大排档也是不容易。天河区,满大街都是烤串、火锅,所谓的川菜,还有各种网红店。味道不怎么样 ,食材更是差👎。网红店就讲究个摆盘
粤式早茶也在消亡。举例:以前的虾饺里都有笋尖,牛肉丸里有姜马蹄冰水,现在在广州很难吃到了,连天河那边的广州酒家的出品都没有。

是的,广东的去方言化早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课堂教学不许用方言,广东话节目越来越少。
N
Namama

是的,
1. 大批移民,地区方言开始消失,年轻一代不学这个,用处不大,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怎么方便怎么来,这和在美国推ABC说中文费劲类似的道理
2. 一些地方传统曲艺,现在走 自媒体社交媒体 的形式,结合现代进行改良,有这些才艺的群体,在社交媒体上 开频道,接受 大赏,新时代的一种改良吧,有年轻一代 的 喜欢这些传统曲艺,但是 都是改良版本
3. ”古文化街” 形式的 地区的 文化传统步行购物节,基本上都是 一个 同质化,一个就是为了 赚钱/骗钱为目的的,全国都是这样
4. 冰雪迷城、那些都是 化学品,少喝那些东西,这个板上有回国 喝那个 喝出 优越感的,我一直觉得 不可思议,也不好每一次 都给指出来。

pwwq 发表于 2025-08-04 05:58


蜜雪冰城现在是全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柠檬采购商,每年采购12万吨柠檬。。。 他自家在南方多个地方搞大规模柠檬种植基地。。
说实话,这比美国绝大多数的饮料商都硬核多了。。 美国饮料里乌泱泱的都是玉米糖浆,那个才是纯工业品
N
Namama
transient 发表于 2025-08-04 05:45
我COVID前有一年回国在平江路听了一次评弹,人很多啊,座无虚席。是不是现在旅游消费降级,大家都削减了旅游中的不必要项目?

能听懂的人太少,而且曲目老旧。。 有点类似于京剧,都在逐渐走向死亡。。
N
Namama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6:24
我还好奇那个酸奶,我妈天天喝一种叫安慕希的酸奶,的确比欧洲的酸奶味道更顺滑流畅奶味很浓厚,我怕是有添加剂之类的,而且京东上价格相差很大,30多一箱的,70多一箱的,我只给她买70多一箱的,她喝很多,我尝了的确好,但是还是担心添加了什么,只是没有证据,只好随她一直喝。

安慕希就是改良版的 greek yogurt
N
Namama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6:43
我同辈亲戚的小孩们,不仅不说苏州话,也不喜欢苏州菜,不喜欢苏州园林小桥流水,对寒山寺拙政园沧浪亭都不了解,他们喜欢玩密室脱逃啊,电子游戏啊,抖音啊。虎丘宝带桥北寺塔,同里周庄甪直木渎几乎都说很丑没意思。苏州现在很多商圈,里面都是全国各地的美食店,美容店,按摩店,健身馆,电玩之类的,这是他们常去的地方。我小时候常常去的天平山灵岩山西园留园五峰园,他们都说老古董有啥看头。我说苏州的古城小桥流水才是历史才是真正的瑰宝啊,他们说那里都是贫民窟,谁去看啊,我心都凉了,我小时候就住在靠近山塘街,我奶奶靠近北寺塔,我伯父住双塔,所有的这些,都被年轻人当成贫民窟了,只有园区大裤衩那里他们觉得可以和纽约媲美才说得过去。可是啊可是,唉,不说了,反正就是人老了,只怀念过去,世界属于年轻人。 还有我小时候最爱去的苏州乐园,居然被拆了被拆了啊,今年我带孩子去新的苏州乐园,心凉了半截。


苏州园林,传统建筑和文化,一般都是中年以后才会逐渐欣赏。。 小孩子不敢兴趣,其实蛮正常的。。
小时候我也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N
Namama
feemy 发表于 2025-08-04 14:21
可悲呀,一无是处,也就靠籍贯找点优越感了,关键他们家乡的发展也是靠洋人,没了洋人,啥也不是。


如果整个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所谓的一无是处,那中国其他地区算啥??

k
kate0000
发展的好的地方都这样啊,苏州一千多万人又不是苏州人生出来的😂
k
ktan
Namama 发表于 2025-08-04 15:09

如果整个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所谓的一无是处,那中国其他地区算啥??


算软饭硬吃states
笨小囡
有一说一,很多苏州菜实在是太甜了。还是少吃为好。
笨小囡
mt.everest 发表于 2025-08-04 13:58
王小毛哪有恐龙特急克塞号好看 也不如变形金刚太空堡垒
而且我奶不听王小毛 我就可以听刑警803

滑稽王小毛还是蛮好笑的,我也很喜欢刑警803,还有单田芳的评书……
n
noideaforname
longbows 发表于 2025-08-04 14:03
如今方言还存在的意义是啥?功能上基本都可以被官方语言替代,除了情怀,基本就这样了

一种方言也代表一种sub culture,比如评弹就是苏州特有,方言也代表一种饮食习惯,比如苏州南京无锡很近但是食物甜度和用的调料就很不一样
h
hive
苏州还是很不错的,公众号老给我推苏州的中式别墅,或者是湖滨别墅,有的真想买,很有那种苏州园林的意境
N
Namama
mt.everest 发表于 2025-08-04 13:13
可是苏州要是真的像绍兴一样 完全不发展 你也会不高兴的 对吧 绍兴人现在都还能说绍兴话的 你光想想苏州发展带来的红利(除了没有机场)就应该发现城市发展 人口爆炸 就是会失去一些东西

这其实也并不仅仅是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 因为城市化过程里,绝大多数城市人口其实都是周边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现在长三角的城市人口,其实原本也是吴语区的居民,也讲吴语。。
类似于在解放前吴语区的第一波城市化浪潮中,虽然出现了几百万人大城市上海,但上海话依然保持了吴语特色,而没成为北方官话
珠三角除了深圳以外,其他城市情况应该也类似。。
现在的方言消失,相当部分是政府主动推动和媒体市场全国化的结果。。
N
Namama
公马101 发表于 2025-08-04 12:51
本帖讨论的是苏州方言, 结果楼歪到蜜雪冰城. 说实话苏州话消失, 要全怪苏锡常人民, 没能整和了苏南腔.当年是有可能占领上海摊的. 可惜了现在的大苏州, 还没当年的小苏州影响力大!

苏锡常当初尝试了,但宁波人的势力也很大。。
所以导致上海话最终成了苏州话和宁波话的中和版。。
H
HyperComsense
现在国内小孩一个个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即便是本地长大会说方言的也少,尤其是父母在家说普通话的
c
cr2069
方言逐渐会消失,这个趋势抵挡不住。当然中国还会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国内下一代,尤其大城市里,基本上已经不说方言,都说普通话了。看看美国,以前英语还有新英格兰口音,南方口音,德州口音等等,现在就已经少了很多,尤其大城市里长大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啥口音了。
M
MT00
感觉是年轻一代很少讲,老一代比较喜欢讲方言
T
Tinoy03
sakura_wind 发表于 2025-08-04 14:45
是的,广东的去方言化早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课堂教学不许用方言,广东话节目越来越少。

20多年前,广东一私立学校就是要求只能说英语和普通话,说广东话会被点名批评。学生大都是广东和香港人。
钱不够花
没办法,就像很多消失的古老文明与文化,慢慢消散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下
我家国内的00后们说蜜雪冰城火主要是便宜,三四线城市起家的。现在是变成流行新标了吗
x
xiaoww22
tinystar01 发表于 2025-08-04 07:52
楼主就是老了, 年轻的时候和他们一样厌倦家乡, 最后自己都成外国人,生的 娃也说英语, 还希望家乡人一成不变的就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点乡愁。

高赞。 统一语言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沟通和发展经济。 楼主到了美国没觉得乡愁,孩子缺乏中华文化教育没有乡愁,看到老家的人不说方言就乡愁了? 双标哟。
N
Namama
钱不够花 发表于 2025-08-04 17:04
没办法,就像很多消失的古老文明与文化,慢慢消散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下
我家国内的00后们说蜜雪冰城火主要是便宜,三四线城市起家的。现在是变成流行新标了吗

蜜雪冰城依然是低档货。。
但好歹他们家出名的就是自建的全体系工业链和垂直整合。。 好歹他们家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柠檬采购商,每年采购12万吨柠檬,自建了多个大型种植基地。。
所以看到有人上来就说蜜雪是啥化学品, 特别是在美国,这个玉米糖浆不要命一样拼命添加在几乎所有饮料里的地方,比较搞笑。。。
E
Evagreen911
我觉得移民海外的人真的没立场讲这种话了,自己的小孩都未必说得清楚普通话,更不要说方言了 看过上百年前的一些旧影像资料,即使没有什么人口流动的年代,口音和语法,文字表述各方面和我们小时候也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语言本来就是一直一直在改变的,现在那么多网络用语进入了日常词汇,不也是一个道理 我在小城市的大院里长大,身边的人都是五湖四海的,我小时候会说一点本地的方言,离开家上大学后也就再也不会了 没什么可惜的,我也怀念我小时候的大院生活,但是那种三线建设时期的机关大院乌托邦,也是排除了广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小范围的幸福生活 不能说你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了,其他底层穷人就不配迁移到城市里去过更好的生活了
a
awesome010
我小的时候特别讨厌上海戏曲频道 一天到晚的 月朦胧鸟朦胧 为你打开一扇窗 金陵塔塔金陵 我是滑稽王小毛啊王小毛
我还讨厌所有的名胜(上海也不多就是了)喜欢锦江乐园 还有一个水上乐园叫啥来着 还有卡丁车公园
老了就开始怀念了 喜欢戏曲了 喜欢人文了(上海啥都是宝贝 元代水闸和水泥一样的破塔都是宝贝)这就是年纪到了 不到四十岁我看不进历史书 到了就津津有味的看
mt.everest 发表于 2025-08-04 13:22

是的呐
回去去了好多小镇,评弹啊 还有吃手工糕点,临水坐在竹凳子上,和小时候一样。 拿出平板再看看前沿技术的报告 随时看看美股啥的。特别割裂。 做了一辈子两边搭的事。越来越觉得很悲伤很累心。
s
shaohuacrystal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6:43
我同辈亲戚的小孩们,不仅不说苏州话,也不喜欢苏州菜,不喜欢苏州园林小桥流水,对寒山寺拙政园沧浪亭都不了解,他们喜欢玩密室脱逃啊,电子游戏啊,抖音啊。虎丘宝带桥北寺塔,同里周庄甪直木渎几乎都说很丑没意思。苏州现在很多商圈,里面都是全国各地的美食店,美容店,按摩店,健身馆,电玩之类的,这是他们常去的地方。我小时候常常去的天平山灵岩山西园留园五峰园,他们都说老古董有啥看头。我说苏州的古城小桥流水才是历史才是真正的瑰宝啊,他们说那里都是贫民窟,谁去看啊,我心都凉了,我小时候就住在靠近山塘街,我奶奶靠近北寺塔,我伯父住双塔,所有的这些,都被年轻人当成贫民窟了,只有园区大裤衩那里他们觉得可以和纽约媲美才说得过去。可是啊可是,唉,不说了,反正就是人老了,只怀念过去,世界属于年轻人。 还有我小时候最爱去的苏州乐园,居然被拆了被拆了啊,今年我带孩子去新的苏州乐园,心凉了半截。

你年轻时不也烦这些东西吗?
公马101
Namama 发表于 2025-08-04 16:49
苏锡常当初尝试了,但宁波人的势力也很大。。
所以导致上海话最终成了苏州话和宁波话的中和版。。

主要是没能结党环太湖的嘉兴湖洲人. 至于杭州则完全越人调了.
s
shaohuacrystal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7:14
独门独户建造好了是不错的,但是从桃花坞大街走到桃坞中学,走到阊门西街那一些,还有文山寺你记得吗,那一片,我家亲戚小孩都说那片是贫民窟,其实我看了完全不是,我去了文山寺,那种青石板路的小巷,白墙黑瓦的弄堂房子,每条小巷都能走到西中市,一路走到雷允上和沐泰山,虽然的确斑驳了,停满了电动车和人家自己搭建的水池啊,晾衣服的杆子啊,但是整体看过去,古色古香,有姑苏特色。文山寺后面的小河,还有以前的青苔石阶,只是很少看见有人在石阶上洗东西了。

用河水洗衣服不干净啊
N
Namama
公马101 发表于 2025-08-04 18:06
主要是没能结党环太湖的嘉兴湖洲人. 至于杭州则完全越人调了.

上海本来就是作为整个长三角吴语区的核心城市崛起的。 所以上海话也肯定是整个吴语区各地方言的混合中和版。。
虽然苏州离开上海最近,但在口音上想产生压倒性影响,彻底压制吴语区其他口音,比如说宁波口音啥的,也蛮难的。。
公马101
transient 发表于 2025-08-04 05:40
吴语区是中国方言传承的重灾区,快十年前有一份研究,吴语区的孩子会说方言的比例是个位数(而且是很小的个位数),远低于其他地区,当然多数其他地区这个比例也不高。

吴语区因为有常熟吴江这样的小城市,所以还很distinct越语区像杭州发展成大都会, 才真正会死掉, 因为没有真正与众不同的杭州话!
n
nalili88
lambofgod168 发表于 2025-08-04 08:07
现在就连广东小镇的孩子都是说普通话了,简直令我震惊,感觉粤语很快就要消失了。

粤语是不会消失的,粤语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连Cantonese都是单独列出来的语言了
s
shaohuacrystal
hearter 发表于 2025-08-04 12:10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口移动,小一点的语种消失应该是必然的 很多在国外的华人,连自己的下一代中文都不会说了,却要求别人的小孩会说故乡的方言,很像很多人自己过着现代的生活,却要求少数民族保持他们的生活方式,最好还是刀耕火种 方言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的小孩能说好中文应该是艰难的任务,要求他们掌握我的方言怎么可能呢,何况我太太那边的方言呢也不能厚此薄彼吧,要么一起掌握要么一起放弃

说得好,我觉得楼主妹妹有隐形的优越感。结合她以前的帖子,不是每个江苏浙江的女生都拎得清冰雪聪明的。
a
angelamela
有啥好难消化的,全国各地都有方言,又不是只有苏州有,大家都一样。
d
dodgers
文化流失,这些都是旅游业值钱卖的东西,消失了。主要原因是大一统,上面强迫。
y
yemao
Terabithia 发表于 2025-08-04 10:51
方言消失是很可惜 推广普通话就是第二次的书同文运动,但后果比书同文更复杂 中国的中古音韵,现在大多数依赖南方方言才能保存一些遗迹,比如普通话中消失的声母“Ng”,比如入声。 中国现在民族主义高涨,特别是大汉族主义。但很可惜,现在的普通话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多次入侵之后形成的,特别是蒙元和满清。 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和中国传统语言差距极大,被它们污染过后的汉语,从构词到发音,都失去了逻辑性 现在很多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不再押韵、出律的唐诗宋词,用南方方言(特别是闽南语、客家话、粤语)读起来就是合律的 方言不光可以承继历史,而且可以培养人对于乡土的感情。失去了方言,很多乡土观念也就淡泊了。

语言的发展, 就是一步步简化, 即使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也会是这样。
汉语从八个音调, 一步步简化成现在的四声, 从中古时期200多个韵母, 到现在几十个韵母, 都是在简化。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当然, 交通便利, 学校普及, 加速了这个进程。
s
shaohuacrystal
yemao 发表于 2025-08-04 19:00
语言的发展, 就是一步步简化, 即使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也会是这样。
汉语从八个音调, 一步步简化成现在的四声, 从中古时期200多个韵母, 到现在几十个韵母, 都是在简化。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当然, 交通便利, 学校普及, 加速了这个进程。

同意,英语的发音在过去的一百年也有很大变化。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吧!
l
lvxiutianxiang
无所谓,消失就消失吧,省得人为用语言制造分裂,这个区那个区的。
W
Watermelon98
想起我工作医院的出现多次中国老人只会讲方言请了翻译人家翻译不了… 所以事情都有两面性。
m
mailbox777
谁知道800年前的吴侬软语是什么味儿吗?大概率跟你小时候听到的,说着的,也不一样。就是人老了,对变迁的接受度下降。 有些地方(比如广东人捍卫粤语反普通话)可能还有些别的不好宣之于口的心思。
X
Xiamikl
我老家的方言也逐渐消失了,我们下一辈的孩子基本都不会说。这是可惜但不争的事实。
一个公用大衣
各地方言都差不多的,小孩子在学校里讲普通话,家人也跟他们讲普通话,就都不会讲了
m
mtwash
mailbox777 发表于 2025-08-04 20:01
谁知道800年前的吴侬软语是什么味儿吗?大概率跟你小时候听到的,说着的,也不一样。就是人老了,对变迁的接受度下降。 有些地方(比如广东人捍卫粤语反普通话)可能还有些别的不好宣之于口的心思。

别的心思有啥不妥吗?消灭中国南方方言本就是一种自我文化灭绝。
普通话才是外族语言,反而被当成汉族的统一交流语言,这样说得过去吗?
改错成本太大而不改回去了,并不代表错的东西是对的。

保存粤语、闽语和吴语等方言是有民意基础的,只不过有一二十年中国在那里搞官方灭绝罢了。但现在官方已经不这样做了,南方到处都是本地语言自豪感。今天我还看到一个美国白人网红在TikTok发她去中国旅行参加上海Haling(哈灵)的地方政府活动。广东就更用说了,自豪讲粤语是挡不住的。
x
xiaoyaoguai777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6:43
我同辈亲戚的小孩们,不仅不说苏州话,也不喜欢苏州菜,不喜欢苏州园林小桥流水,对寒山寺拙政园沧浪亭都不了解,他们喜欢玩密室脱逃啊,电子游戏啊,抖音啊。虎丘宝带桥北寺塔,同里周庄甪直木渎几乎都说很丑没意思。苏州现在很多商圈,里面都是全国各地的美食店,美容店,按摩店,健身馆,电玩之类的,这是他们常去的地方。我小时候常常去的天平山灵岩山西园留园五峰园,他们都说老古董有啥看头。我说苏州的古城小桥流水才是历史才是真正的瑰宝啊,他们说那里都是贫民窟,谁去看啊,我心都凉了,我小时候就住在靠近山塘街,我奶奶靠近北寺塔,我伯父住双塔,所有的这些,都被年轻人当成贫民窟了,只有园区大裤衩那里他们觉得可以和纽约媲美才说得过去。可是啊可是,唉,不说了,反正就是人老了,只怀念过去,世界属于年轻人。 还有我小时候最爱去的苏州乐园,居然被拆了被拆了啊,今年我带孩子去新的苏州乐园,心凉了半截。

如果是平江沧浪金阊的老房子,按照现在的标准,基本上和贫民窟也差不多吧。没有上下水。80年代的老公房,也算。 这是无奈的事实。老房子不改造,无任何可居性。 想想小时候的天井,“黑弄堂”,只是记忆让它美化了。 2000年之前,全苏州才几个中学?每一个年级才几个班?看看现在?多少个高中?苏高中都一级10几个班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人口涨了10倍。学校里肯定都是普通话,所以下一代必然不讲方言了。现实是,连老同学吃饭说话,也夹杂着普通话---只有我有意识的只讲苏州话。 吴语区,基本上都是这样。方言的传承,只能在城外的乡镇了。式微,但应该不会消失。
想起来很多年前遇到的一个东欧移民,住在芝加哥,他感叹说,最正宗的家乡话保存在了芝加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识音,笑问客从何处来。 古今中外,无不如斯
x
xiaoyaoguai777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7:14
独门独户建造好了是不错的,但是从桃花坞大街走到桃坞中学,走到阊门西街那一些,还有文山寺你记得吗,那一片,我家亲戚小孩都说那片是贫民窟,其实我看了完全不是,我去了文山寺,那种青石板路的小巷,白墙黑瓦的弄堂房子,每条小巷都能走到西中市,一路走到雷允上和沐泰山,虽然的确斑驳了,停满了电动车和人家自己搭建的水池啊,晾衣服的杆子啊,但是整体看过去,古色古香,有姑苏特色。文山寺后面的小河,还有以前的青苔石阶,只是很少看见有人在石阶上洗东西了。

做为游客,看着好,住着肯定不舒服。现在的天,热啊。冷还好。夏天难过啊 西中市桃坞那边改都改造了?只记得在桃坞电影院看原版超人电影--字幕打在两边银幕外。还有玄妙观三清殿后的电影院。都没有了吧?
回不到的过去。。。。
x
xiaoyaoguai777
transient 发表于 2025-08-04 10:53
多数人其实也就是情怀一下。我外公评弹发烧友,常去大公园听书,但我小时候说对评弹没有兴趣,最多喜欢听听钱笃笤求雨。现在的确是老了有乡愁而已。


小时候,夏日的午后的巷子里,评弹是背景声。 深恶痛绝 那时候想,都是“老人”听的,等我老了,会听(的懂)评弹吗? 现在,不那么反感了。 老了
x
xiaoyaoguai777
hjgz312 发表于 2025-08-04 11:26
要让下一代保持苏州话,非要父母双方都是苏州本地人,还最好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一起住,小孩要是发现说普通话或者英语也能被理解、得到回应,基本上就不会努力说了。我是早就放弃了~~~

没用的。我外甥是这样的环境。可是学校,同学只讲普通话。 上学后,就再 也不讲了。 以前人,搬过来,都会学苏州话上海话。现在,不用啦。
公马101
清晨花瓣 发表于 2025-08-04 06:17
苏州有李刚评话,但是都是老人看,年轻一代中年一代都不看,更别说小孩了。我记得以前还有苏阿姨说家常的,那个苏州话真是嗲而糯,因为家里有人认识她,还和她吃过饭,她总是感叹,苏州话可惜了,传统丢了,即使目前年轻人在说的,也不是那个原汁原味了。

xhs梦白讲得苏州闲话,还是邪气道地的.估计人家从前学过评弹的.
m
mailbox777
别的心思有啥不妥吗?消灭中国南方方言本就是一种自我文化灭绝。
普通话才是外族语言,反而被当成汉族的统一交流语言,这样说得过去吗?
改错成本太大而不改回去了,并不代表错的东西是对的。

保存粤语、闽语和吴语等方言是有民意基础的,只不过有一二十年中国在那里搞官方灭绝罢了。但现在官方已经不这样做了,南方到处都是本地语言自豪感。今天我还看到一个美国白人网红在TikTok发她去中国旅行参加上海Haling(哈灵)的地方政府活动。广东就更用说了,自豪讲粤语是挡不住的。
mtwash 发表于 2025-08-04 20:38

有啥不妥你说呢?别只想到“古汉语”这一个视角啊,太狭窄了。任何地方的方言都能跟古汉语扯点近亲远亲的关系,要说保护,都得扯着喉咙保护,那么这个话题就没有了意思。广东离哪儿近?周边的广西湖南江西也有很多方言,咋没听人家带着情绪反普通话普及?这种明目张胆和普通话划清界限的态度,能排除经济优越感被政治意图利用的极大可能性吗? 历上恐怕更接近古汉语的方言早已经灭绝了只是没有记载,你没办法为它痛心疾首。就跟某种动物的延续和灭绝一样。
x
xiaoyaoguai777
公马101 发表于 2025-08-04 12:51
本帖讨论的是苏州方言, 结果楼歪到蜜雪冰城. 说实话苏州话消失, 要全怪苏锡常人民, 没能整和了苏南腔.当年是有可能占领上海摊的. 可惜了现在的大苏州, 还没当年的小苏州影响力大!

苏锡常,城里城外,每个乡镇,基本上都不同音。 吴语区基本上都是这样 估计是以前都是中原逃难过来的。一批一批,化石了当时的音调。 苏州话电影经典是 小小得月楼。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m1qoLglnF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