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论语》十一先进16进贤说

东方圣人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新解《论语》十一先进16进贤说2019-04-05_19点场 视频讲座: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hOFpK_X_DLo


相关文案: 主话题:(十六)、进贤说 解析:《论语》第十一篇:先进之—— (十六)、 进贤说——子贡(同学)问(问教):“师(老师)与(和)商(商人)也孰(哪个)贤(德行才能之品质)?”子(先生)曰:“师也过(胜过,超越),商也不及(达到,赶上)。”(贡同学)曰:“然(既然如此)则(那么)师愈(较好;胜过)与(同“欤”:语气助词)?”子(先生)曰:“过犹(如同;还,尚且)不及。”

即贡同学问教于先生:作为同类伦比老师与商人之间具备许多共性:例如传播传递性,价值有偿性,功能使用性,授受机缘性,推广普及性,口碑信誉性,层级传承性,宗派分支性等;那么从德能贤品上讲,二者哪一个更胜一筹呢? 先生回应:师者,所效之法也,乃效其法而非效其人也;法在上而人在下,则为师;法在下而人在上,则为商;法在上而人在下,商亦师也;法在下而人在上,师亦商也;故你所言之其为师者超过德能贤品,而为商者达不到贤之高度。 贡同学没太听懂,又问:既然如此,自然是为师者品质更高,而为商者赶不上了? 先生答:其实我意在于超过者与不及者,乃相同之意义。 事实上,先生所言,乃供求关系当中人之品质;首先作为商人,其以买卖为媒介而以盈利为目的,迎合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之同时也把钱赚了;然而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便会诱惑并刺激人们去消费,利用人欲望之劣根性去扩大其需求;强人所需者,是为奸也;其奸于投机者,即奸为人商也;而其所谓奸者,又如何能比及德能贤品呢?人,头上之效法乃贤品;脚下之约法为奸品;奸人自作法,如何能及天之法? 其次,为人师者,其以学与教为媒介、收益为基础而更主要以功名为目的;传道授业解惑乃推行公义大道,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祛除愚昧迷信,增强生存技能及理论知识,陶冶情操以使文明开明;同时获取人们之尊敬与自我价值体现之荣耀,而德能贤品亦在于此,正所谓贵为人师也;然而,如果是好为人师者,则不会去考虑现实之局限以及人们之需求,其不以人自身之自我反省为前提,像驯化牲口一样硬性推行说教,则是文贼文痞之愚弄奴化之行为。
人若无悔改之愿望所需者,师之乃过也。 人若无自主之愿望所需者,师之乃过也。 师之而不主之者,师之贤也。 盖贤者皆自谦其不配于师,而凡自负为师以驯人者,过也。 师道在上,人不可超而过之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