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北美华人网)
【第一章】毛泽东的极端自私与邓小平和刘少奇的开明 统计学表明老毛为了与西方斗争,无顾中国人民的死活,准备死亡几亿,一半以上中国人生命为代价。以保护自己的权力,王位,红色江山!他赶走蒋介石,是为了腾出一个“全球革命的根据地”,不是为了“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他思维方式的核心是国际阶级斗争,而非国家治理或民众福祉。建设国家从来不是毛的兴趣点。他对农业生产、轻工业发展、民生稳定毫无耐心;他执政后最重视的是军事、核武器、重工业,以支撑其“世界革命领导权”; 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等灾难性政策,目的并非为了“改革中国”,而是为了实现对“旧中国旧思想旧制度”的完全摧毁,为输出革命铺平道路。今天的部分红二代,特别是上海帮延续了毛的精神遗产:他们不是真正想把中国变成富裕、自由、制度清明的现代国家;而是想借“中华民族复兴”的名义,挑战美国与西方秩序,主导全球;他们希望“重构世界话语权”“输出中国模式”“撼动西方主导权”,但绝不希望在国内真正实现民主法治,因为那将削弱他们的垄断地位。说白了,他们和毛一样,不是“国家建设型精英”,而是帝国争霸型寡头。他们只是穿着“发展中国家”的皮,做着“全球争霸”的梦与苏联,俄罗斯本质上相同。难道不是极端自私,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而不顾人民死活。特别是以曾庆红,贾庆林,张德江的上海帮的红二代为代表, “红二代”(如曾庆红、贾庆林、张德江等“上海帮”)被认为继承了毛泽东的“全球争霸”思维,借“中华民族复兴”名义挑战西方秩序,而非追求国内的民主法治。历史资料和分析(如《中国的崛起与话语权战略》,)支持这一观点:部分红二代和中共精英强调“国际话语权”和“中国模式输出”,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命运共同体”理念,寻求全球影响力。例如,曾庆红(前国家副主席)、贾庆林(前政协主席)、张德江(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被认为是“上海帮”核心人物,与江泽民关系密切。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巩固了权贵资本主义的模式,优先维护中共的垄断权力,而非推动民主或法治()。 然而,北京的红二代并非完全忽视国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刘少奇等等在文化大革命中通过深刻反思,并不热衷于“全球革命的根据地”,而是强调发展中国自己的经济,韬光养晦(1978-至今)大幅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和科技发展显著(如高铁、5G)。但这些成就更多归功于邓小平的务实改革,而非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遗产。红二代的“复兴”叙事常被批评为掩盖权力垄断的工具,民主法治被刻意压制以维护统治()。 上海的革命势力,一贯如此在文化大革命中上海的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帮一以贯之的极左。阶级斗争的先锋队,急先锋,临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可以说上海是中国政治极左势力,黑社会,祸国殃民的政治中心。 2. 红二代与上海帮的延续性上海帮的背景:“上海帮”(以曾庆红、贾庆林、张德江等人为代表)是江泽民时代(1989-2002)的重要政治派系,依托上海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崛起。江泽民从上海市委书记升任总书记,带出一批亲信,形成“上海帮”网络()。 四人帮时期: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把持上海,推动最极端的“群众斗群众”文革路线。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上海成为“阶级斗争试验田”和“革命表演舞台”。 今日“上海帮”则表现为:利用市场化表象,实则垄断权力资源(官商勾结、权贵资本主义);推动意识形态话语工程(如复兴话术、民族主义煽动);维护政治特权阶层的统治合法性,以“稳定”之名阻碍民主化进程。 红二代(如曾庆红,父亲曾山是革命元老)继承了文革时期的政治资本,利用改革开放的机会积累经济和政治权力。例如:曾庆红:通过国企改革和海外投资,家族积累巨额财富(他们没有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没有机会深刻反思,没有形成免疫与抗体)。贾庆林:涉及厦门远华走私案,显示权贵资本主义的腐败()。张德江:在香港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如2014年占中运动),被批评为压制自由()。四人帮意识形态的延续性:权力垄断:四人帮通过极左政策控制上海,红二代通过权贵资本主义控制经济和政治资源。两者都以“革命”或“复兴”名义掩盖权力垄断()。压制异见:四人帮通过红卫兵和批斗会压制知识分子,红二代通过网络审查和维稳机制(如防火长城,)压制公民社会。意识形态包装:四人帮用“社会主义”包装极左暴力,红二代用“中华民族复兴”包装全球争霸和国内威权()。 【第二章】邓小平与刘少奇的反思与转向文革反思:邓小平:作为文革的直接受害者(被批斗、下放,儿子被致残),邓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全球革命”和“继续革命”理论的灾难性后果(如大跃进的1500万-5500万死亡,文革的30万-50万死亡,)。他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1978年起)实现现代化,强调“韬光养晦”以避免与西方的直接对抗()。刘少奇:作为文革初期的最大受害者(1969年被迫害致死),刘少奇在1960年代初已试图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如“三自一包”政策),主张经济务实主义,但被毛泽东批判为“走资派”()。他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改革开放的成就:经济腾飞:1978-2025年,中国GDP增长超100倍,8亿人脱贫()。基础设施:高铁网络(4.5万公里,占全球70%)、5G覆盖率超90%()。科技进步:北斗导航、量子通信等领先全球()。这些成就归功于邓小平的务实改革,而非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遗产。红二代虽参与其中,但更多是执行者而非原创者。结论:邓小平、刘少奇的反思摒弃了毛泽东的极左路线,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部分红二代在这一框架下推动了国家建设,但他们的权力垄断倾向限制了民主法治的发展。毛、上海帮红二代,就是“意识形态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而邓、刘,则是病毒的受害者和试图建立“免疫系统与抗体”的人。 本来薄熙来,习仲勋,习近平一家,彭真,陈云,杨尚昆,薄一波,彭真,邓颖超,李先念,王震都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受害者,但是他们受到的迫害与冲击没有邓小平,刘少奇一家那么惨烈与深刻,免疫系统与抗体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文革就结束了)成为文革受害者的“半吊子免疫”与权力诱惑中的徘徊者,一旦恢复权力马上就“好了疮疤忘了痛”。仍然被自己拥有的“特权,红色江山的利益的巨大诱惑。在政治中忽左忽右,摇摆不定。他们看中“体制内纠偏”而非“结构性变革”、“改良型反思”取代“制度性否定”。陈云、李先念等人虽支持改革,但始终强调“党的一元领导”,不愿引入司法独立或权力分立。他们从未真正反思“毛式体制为何滋生浩劫”,而只是觉得“毛过头了”。所以,2012年习近平接班的时候,外界对他仍然抱有很大希望,可惜事实上,在很早以前贾庆林与上海帮已经为习近平布局了。习近平没有继承父亲的正直,敢言,实事求是的风格。反而,为了保卫红色江山,担当了政权腐败堕落的“加速师”,重蹈毛革命的覆辙,成上海帮的极左意识形态冲锋陷阵的“男儿”和时代“牺牲品”。 【第三章】习近平为何没走“习仲勋”之路,而是成了“毛主义加速师,烂尾工程的设计者”?外界曾对习近平寄予厚望,认为他可能继承父亲的“务实改革派”立场。但现实证明,这只是外部观察的误判,原因如下:1. 家族创伤的“逆反性继承”:习近平在文革中长期被“审查”“下放”,曾在梁家河被边缘化。他反而从中得出了“没有权力就没有尊严”的人生结论。不是要“纠正体制”,而是要“掌控体制”。2. 贾庆林、曾庆红早已为其“红色化”布局,2000年代,上海帮内部已将习近平当作“可以控制但具红色血统”的人选。他在福建、浙江、上海的履历,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调教”。3. “反腐”不是制度重建,而是权力整合;虽然外界初期将“打虎”解读为清洗贪腐,但实际上是消灭异己、集权于一身。红色国家机器没有“瘦身”,反而更加垄断、集中、军警化。习近平本质上不是毛的继承者,而是毛模式下权力工具的“复兴者”。他是时代的“牺牲品”还是体制的“选择产物”?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习近平真的个人独断吗?还是结构性产物?答案可能是两者兼有:✔️ 他是“体制性回潮”的必然代表:当中共发展出一套“权贵资本+民族主义”的统治逻辑后,必须有一个既能镇压内外反对,又能激发群众热情的人——习近平正好符合:出身红色、有基层受苦经历、外表朴素、对权力极度执着。✔️ 他也是“上海帮政治资本”的兑现工具 上海帮在江泽民时代积累了巨大资源和人脉,习近平上台后,这些资源并未被清除,而是重新整编、借“复兴”名义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