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朱元璋杀人如麻,却对这两种人毕恭毕敬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7月22日 1点19分 PT
共 (1)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i
iijl
一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又充满争议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当过乞丐、做过和尚,从社会最底层一路摸爬滚打,最终登上皇位,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在位期间,手段强硬,为巩固统治,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对功臣元勋也多有猜忌诛杀 ,但令人意外的是,有两种人,他一生都不敢得罪,甚至还要求儿孙们也必须遵守。这究竟是怎样的两种人呢?
膳夫:生死攸关的关键人物
膳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厨子。在朱元璋心中,膳夫可是关乎性命的重要角色。朱元璋深知“民以食为天”,而掌管饮食的厨子,更是掌握着他的“生命线”。
当年朱元璋起义,徐兴祖便以厨子的身份跟随他,长达23年。徐兴祖为人低调,善于察言观色,总能在朱元璋最需要的时候,送上最可口的食物,让朱元璋在战乱年间也能吃饱吃好,为其决胜千里提供了有力支持。朱元璋对他恩宠有加,从未和他发过一次脾气。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将儿子们封王赐地,派往各地就藩。三儿子朱棡封为晋王,在去太原封地途中,因饭菜不合口味,拎着鞭子痛打了厨师。这个厨师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的贴身厨子徐兴祖。 朱元璋听说后,连奏折都顾不上批,亲手书写火急折子,指派八百里快马连夜送往太原教育儿子。他在信中郑重告诫朱棡:“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意思是,饮食关乎生命,厨子能做出美味佳肴,若是得罪了他们,万一在饭菜里下毒报复,那后果不堪设想 。
同年,秦王朱樉也侮辱、鞭挞了厨子,朱元璋同样大怒,亲自写信告诫秦王,还赦免了厨子的罪过。历史上,因为得罪厨子而发生血案的例子并不少见。北齐皇帝高欢死后,长子高澄在和亲信密谋继位大事时,因责骂厨子兰京并扬言要处死他,结果被兰京怀恨在心,拖着菜刀将其杀害 。这些前车之鉴,让朱元璋深刻认识到,绝不能得罪厨子。
栉工:天子近旁的“危险人物”
除了膳夫,栉工,也就是剃头匠,也是朱元璋不敢得罪的人。剃头匠看似平凡无奇,但他们手中的三寸利刃,却能在皇帝的脖颈间、喉咙处上下飞舞,这可是关乎性命的大事。在朱元璋看来,剃头匠是唯一敢在皇帝面前动刀子的人,若是得罪了他们,趁人不备划开喉咙,一条小命就没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朱元璋对栉工也是格外善待,经常给予丰厚赏赐。伺候朱元璋多年的厨子徐兴祖、井泉二人最后都当上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和洪尚观也都做到太常寺卿的高位,这些职务都是三品京官,属于天子近臣 。
背后深意:帝王的生存智慧与政治考量
朱元璋不敢得罪膳夫和栉工,表面上看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生存智慧与政治考量。他出身底层,深知民间疾苦,也明白“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的道理。越是平凡、不起眼的人物,有时越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从政治角度看,朱元璋通过对膳夫和栉工的厚待,向皇子们传递了一种信号:要懂得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可仗着身份地位肆意妄为。同时,这也是他对自身安全的一种极致保护,在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和政治环境中,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来源:左都御史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朱元璋在位期间,手段强硬,为巩固统治,对贪官污吏毫不留情,对功臣元勋也多有猜忌诛杀 ,但令人意外的是,有两种人,他一生都不敢得罪,甚至还要求儿孙们也必须遵守。这究竟是怎样的两种人呢?
膳夫:生死攸关的关键人物
膳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厨子。在朱元璋心中,膳夫可是关乎性命的重要角色。朱元璋深知“民以食为天”,而掌管饮食的厨子,更是掌握着他的“生命线”。
当年朱元璋起义,徐兴祖便以厨子的身份跟随他,长达23年。徐兴祖为人低调,善于察言观色,总能在朱元璋最需要的时候,送上最可口的食物,让朱元璋在战乱年间也能吃饱吃好,为其决胜千里提供了有力支持。朱元璋对他恩宠有加,从未和他发过一次脾气。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将儿子们封王赐地,派往各地就藩。三儿子朱棡封为晋王,在去太原封地途中,因饭菜不合口味,拎着鞭子痛打了厨师。这个厨师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的贴身厨子徐兴祖。 朱元璋听说后,连奏折都顾不上批,亲手书写火急折子,指派八百里快马连夜送往太原教育儿子。他在信中郑重告诫朱棡:“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意思是,饮食关乎生命,厨子能做出美味佳肴,若是得罪了他们,万一在饭菜里下毒报复,那后果不堪设想 。
同年,秦王朱樉也侮辱、鞭挞了厨子,朱元璋同样大怒,亲自写信告诫秦王,还赦免了厨子的罪过。历史上,因为得罪厨子而发生血案的例子并不少见。北齐皇帝高欢死后,长子高澄在和亲信密谋继位大事时,因责骂厨子兰京并扬言要处死他,结果被兰京怀恨在心,拖着菜刀将其杀害 。这些前车之鉴,让朱元璋深刻认识到,绝不能得罪厨子。
栉工:天子近旁的“危险人物”
除了膳夫,栉工,也就是剃头匠,也是朱元璋不敢得罪的人。剃头匠看似平凡无奇,但他们手中的三寸利刃,却能在皇帝的脖颈间、喉咙处上下飞舞,这可是关乎性命的大事。在朱元璋看来,剃头匠是唯一敢在皇帝面前动刀子的人,若是得罪了他们,趁人不备划开喉咙,一条小命就没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朱元璋对栉工也是格外善待,经常给予丰厚赏赐。伺候朱元璋多年的厨子徐兴祖、井泉二人最后都当上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和洪尚观也都做到太常寺卿的高位,这些职务都是三品京官,属于天子近臣 。
背后深意:帝王的生存智慧与政治考量
朱元璋不敢得罪膳夫和栉工,表面上看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生存智慧与政治考量。他出身底层,深知民间疾苦,也明白“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的道理。越是平凡、不起眼的人物,有时越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从政治角度看,朱元璋通过对膳夫和栉工的厚待,向皇子们传递了一种信号:要懂得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可仗着身份地位肆意妄为。同时,这也是他对自身安全的一种极致保护,在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和政治环境中,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来源:左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