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几年,我是真的累了。 不是身体上的“忙”,是那种深到骨子里的“孤独撑着”。 朋友圈里看起来岁月静好: 风景照、娃的成长记录、感恩节火鸡大餐…… 但只有真的在这边生活过,才知道—— 多少个夜晚,是在焦虑、无助、沉默中熬过来的。 表面是自由,背后是硬撑。 在美国生活久了,你会发现: 一、自由的代价,是“全靠自己” 灯泡坏了,水管堵了,锅炉罢工了? YouTube 上查教程,自己上。 请不起人,也等不起人。 孩子生病了,诊所约不上,只能自己请假带着扛。 下雪天铲雪、换季修车、处理保险…… 没有人可以依靠,全是你自己顶上。 “靠自己”这件事,一开始是骄傲,后来是疲惫。 二、在美国,生病是一件奢侈的事 这边的医疗,不是“不方便”,是让人“有病都不敢看”。 前阵子我发烧咳嗽,硬是扛了两周不敢去看医生, 不是不痛苦,是怕那账单。 最后咳嗽到呕吐去了急诊, 不到五分钟的问诊,开了点药,保险后还是100多刀。 是的,保险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是肉疼。 健康,在这边,得靠硬扛。 三、带娃,就是一场体力与心力的马拉松 美国的育儿生活,真的全靠爸妈亲力亲为。 早上7:30送去学校,下午5点接,回家做饭、辅导作业、洗澡、讲故事,一刻不能停。 老人来帮不上,最多待半年,水土不服不说,签证也受限。 周末不是休息,而是“活动任务日”: 图书馆、博物馆、playdate、中文班…… 尤其是两个娃的家庭,那是真的像打仗。 最怕学校放假: daycare难找、没人帮忙,工作还得照常继续。 那种被撕裂的感觉,只有我们懂。 四、职场压力:格外努力,却常常最被忽略 英语不是母语,开会前要打好腹稿, 怕语法错了、怕语气不对、怕同事误会。 该积极发言,却总怕自己说得不native; 该建立关系,却不知怎么聊“天气、家庭、选举”。 我们总是最规矩、最努力的那群人, 但升职加薪、职场话语权,常常不在我们手里。 五、孤独,是说不出口的常态 节假日朋友圈热闹非凡,我们却往往靠一通视频电话撑着。 生病没人送药,想哭没人能来楼下抱你一抱。 日子越久,表达欲越低,朋友圈越来越沉默。 不是没故事,而是太累,讲不出来。 不是说美国不好。这里也有好的方面,也有机会和成长。 又累在没有依靠,必须靠自己强大; 但我还在这儿。哪怕累,哪怕孤独,我还是没办法认输。 因为我知道,走了这么远,已经不能白走了。 adsffdbhg 发表于 2025-07-21 22:49
adsffdbhg 发表于 2025-07-21 22:49 说实话,这几年,我是真的累了。 不是身体上的“忙”,是那种深到骨子里的“孤独撑着”。 朋友圈里看起来岁月静好: 风景照、娃的成长记录、感恩节火鸡大餐…… 但只有真的在这边生活过,才知道—— 多少个夜晚,是在焦虑、无助、沉默中熬过来的。 表面是自由,背后是硬撑。 在美国生活久了,你会发现: 一、自由的代价,是“全靠自己” 灯泡坏了,水管堵了,锅炉罢工了? YouTube 上查教程,自己上。 请不起人,也等不起人。 孩子生病了,诊所约不上,只能自己请假带着扛。 下雪天铲雪、换季修车、处理保险…… 没有人可以依靠,全是你自己顶上。 “靠自己”这件事,一开始是骄傲,后来是疲惫。 二、在美国,生病是一件奢侈的事 这边的医疗,不是“不方便”,是让人“有病都不敢看”。 前阵子我发烧咳嗽,硬是扛了两周不敢去看医生, 不是不痛苦,是怕那账单。 最后咳嗽到呕吐去了急诊, 不到五分钟的问诊,开了点药,保险后还是100多刀。 是的,保险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是肉疼。 健康,在这边,得靠硬扛。 三、带娃,就是一场体力与心力的马拉松 美国的育儿生活,真的全靠爸妈亲力亲为。 早上7:30送去学校,下午5点接,回家做饭、辅导作业、洗澡、讲故事,一刻不能停。 老人来帮不上,最多待半年,水土不服不说,签证也受限。 周末不是休息,而是“活动任务日”: 图书馆、博物馆、playdate、中文班…… 尤其是两个娃的家庭,那是真的像打仗。 最怕学校放假: daycare难找、没人帮忙,工作还得照常继续。 那种被撕裂的感觉,只有我们懂。 四、职场压力:格外努力,却常常最被忽略 英语不是母语,开会前要打好腹稿, 怕语法错了、怕语气不对、怕同事误会。 该积极发言,却总怕自己说得不native; 该建立关系,却不知怎么聊“天气、家庭、选举”。 我们总是最规矩、最努力的那群人, 但升职加薪、职场话语权,常常不在我们手里。 五、孤独,是说不出口的常态 节假日朋友圈热闹非凡,我们却往往靠一通视频电话撑着。 生病没人送药,想哭没人能来楼下抱你一抱。 日子越久,表达欲越低,朋友圈越来越沉默。 不是没故事,而是太累,讲不出来。 不是说美国不好。这里也有好的方面,也有机会和成长。 又累在没有依靠,必须靠自己强大; 但我还在这儿。哪怕累,哪怕孤独,我还是没办法认输。 因为我知道,走了这么远,已经不能白走了。
smiling85ww 发表于 2025-07-21 23:08回复 1楼 adsffdbhg 的帖子 性格决定命运 跟美国不美国没啥关系 你这性格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回国说不定更累 你回国唯一的指望就是说不定可以啃老,以及国内低端劳动力可能便宜点 但该有的焦虑,早晚还是会有
Suess123 发表于 2025-07-21 22:52 才五年。。。这么累赶快回国吧 再拖就更回不去了
yimiyangguang 发表于 2025-07-21 23:00 灯泡坏了能找别人换吗,水管堵了,锅炉罢工能自己上? 孩子生病了,下雪天铲雪、换季修车、处理保险…… 这些在哪都得自己上吧。 楼主你说的这些不是在美国的烦恼,是成年人的围城。
fmtx1234 发表于 2025-07-22 07:40 第一,你以国人的心态在美国生存。 第二,你一个人,还带孩子,在中国也累,甚至更累。 第三,才来5年,又是孩子,又是离婚的。你也够作死的。 我估计是大外宣,专门挖坑黑美国的
vwot 发表于 2025-07-22 10:57 张口就说为什么不回国的人真是冷血无情,也许命好拿着高薪,也许昧着良心花着父母贪污受贿来的钱,楼主说的是事实,你们不需要经历也犯不着恶毒地指责楼主不能说在美国的不容易
朋友圈里看起来岁月静好: 风景照、娃的成长记录、感恩节火鸡大餐…… 但只有真的在这边生活过,才知道—— 多少个夜晚,是在焦虑、无助、沉默中熬过来的。
表面是自由,背后是硬撑。 在美国生活久了,你会发现:
一、自由的代价,是“全靠自己” 灯泡坏了,水管堵了,锅炉罢工了? YouTube 上查教程,自己上。 请不起人,也等不起人。
孩子生病了,诊所约不上,只能自己请假带着扛。 下雪天铲雪、换季修车、处理保险…… 没有人可以依靠,全是你自己顶上。
“靠自己”这件事,一开始是骄傲,后来是疲惫。
二、在美国,生病是一件奢侈的事 这边的医疗,不是“不方便”,是让人“有病都不敢看”。 前阵子我发烧咳嗽,硬是扛了两周不敢去看医生, 不是不痛苦,是怕那账单。
最后咳嗽到呕吐去了急诊, 不到五分钟的问诊,开了点药,保险后还是100多刀。 是的,保险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是肉疼。
健康,在这边,得靠硬扛。
三、带娃,就是一场体力与心力的马拉松 美国的育儿生活,真的全靠爸妈亲力亲为。
早上7:30送去学校,下午5点接,回家做饭、辅导作业、洗澡、讲故事,一刻不能停。 老人来帮不上,最多待半年,水土不服不说,签证也受限。
周末不是休息,而是“活动任务日”: 图书馆、博物馆、playdate、中文班…… 尤其是两个娃的家庭,那是真的像打仗。
最怕学校放假: daycare难找、没人帮忙,工作还得照常继续。 那种被撕裂的感觉,只有我们懂。
四、职场压力:格外努力,却常常最被忽略 英语不是母语,开会前要打好腹稿, 怕语法错了、怕语气不对、怕同事误会。
该积极发言,却总怕自己说得不native; 该建立关系,却不知怎么聊“天气、家庭、选举”。
我们总是最规矩、最努力的那群人, 但升职加薪、职场话语权,常常不在我们手里。
五、孤独,是说不出口的常态 节假日朋友圈热闹非凡,我们却往往靠一通视频电话撑着。 生病没人送药,想哭没人能来楼下抱你一抱。
日子越久,表达欲越低,朋友圈越来越沉默。 不是没故事,而是太累,讲不出来。 不是说美国不好。这里也有好的方面,也有机会和成长。 又累在没有依靠,必须靠自己强大; 但我还在这儿。哪怕累,哪怕孤独,我还是没办法认输。 因为我知道,走了这么远,已经不能白走了。
你看版上自己生病的,孩子抑郁的,婆媳矛盾的,老公出轨的,工作不顺的,投资失败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起那些,累点苦点都不算什么了。平安健康最要紧。
成年人的生活, 在哪里都累
孩子生病了,下雪天铲雪、换季修车、处理保险…… 这些在哪都得自己上吧。
楼主你说的这些不是在美国的烦恼,是成年人的围城。
非常非常理解你。我一直过着这样的日子,已经想死很久了。 不过死了以后还会有人骂我不负责任没有经责就死了。 如果你刚来5年,可能还有退路,可以考虑回去,及早止损,别和我一样。
性格决定命运 跟美国不美国没啥关系 你这性格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回国说不定更累 你回国唯一的指望就是说不定可以啃老,以及国内低端劳动力可能便宜点 但该有的焦虑,早晚还是会有
生病这事没办法。我就没时间看医生。又得带老的看医生,还得带小的,轮不上我自己。实在是没空。
送课后班也就是一二年级,三年级停了一多半,四年级连童军也drop了,俺娃没天赋,省事了。平时也不怎么上课后班,夏令营上一下就行。
孤独就是中年人的常态。这个真的没办法。我家里老的小的都不能真正聊天。我也非常盼望能有真正的adult connection。不过我也不觉得回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能力太差了。 还是回国吧。 国内职场虽然更卷, 但是好歹有家人帮你看孩子做家务。
自由有代价的。 如何疲民,弱民,愚民,中美政府各有各的招。
国内更加上学卷上班也卷。楼主如果在国内,怕是吐槽的单子更长。
来美国没工作,没医保,确实苦了点。 回国吧。
也不能这么说, 有人擅长活动关系, 不擅长动手亲自做事。 适合回国发展。 家务带娃有人帮做了, 主要负责出去吃饭应酬外联, 可能就是舒适区。 也有人就是擅长家务带娃, 不擅长活动关系,适合在美国发展。
lz离开了会舍不得猴父子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3122578
帶娃是這樣的
及时止损 应该换个国家 或者回流啊
多少个夜晚,是在焦虑、无助、沉默中熬过来的。 长久这样不好吧 实在不行就回国。 其他人在美国肯定不会这样“硬撑”
铲雪请人产啊,修车。。。送修车店啊,处理保险,其实也就是付个钱而已。。。
楼主离婚了?那怪不得 没人依靠 不容易啊 找个人嫁了吧 自己没生存能力就不要硬撑
该积极发言,却总怕自己说得不native; 该建立关系,却不知怎么聊“天气、家庭、选举”。
我们总是最规矩、最努力的那群人, 但升职加薪、职场话语权,常常不在我们手里。”
楼主调整心态,神经大条一点,很多时候同一环境因为心态不同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心理影响。比如跟同事打交道,为什么想那么多呢,别人还没给你添堵,自己先给自己添堵真是得不偿生呀。我有个印度同事,她特别能聊,我会注意和学习她是怎么跟同事找话题的,其中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跟她聊天的几个同事提到过的一些事情她都记得,比如谁的膝盖受伤,谁家妈妈生病,谁家车坏了,她下一次就主动问问最近怎么样了,事情解决了没有,话闸子一下就打开了。有时候明明是大家一起聊天,她记得那个细节,我就忘了,所以要向她学习
手动点赞
有些感受比如英语非母语、干啥都要预约和请假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特有的,但是回国又会有其它的压力和不爽。除非这个点是你完全无法接受的,不然就别瞻前顾后、自怨自艾,享受当下吧。
那是华人的标准恢复。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