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gj 发表于 2025-07-15 11:09回复 1楼 河边垂钓 的帖子 “下班回家路上,瞥见天空仅剩的一抹晚霞,但已经没有欣赏它的心情了,埋头接着回消息” 经常晚上出门看见稍微好看一点的晚霞 我女儿都要拿出手机来拍。 我一直对此 嗤之以鼻
云一兰 发表于 2025-07-15 12:08 养个宠物吧,会很享受生活里的小确幸。。避免做手机僵尸。。
pistachio717 发表于 2025-07-15 12:28 果然是楼主! 谢谢分享,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值得重视
m口罩sk 发表于 2025-07-16 06:56 就是现在说的心力不足吧。 这里第一个原因刷手机,很可能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正是因为对生活没有心力了,用刷手机来回避现实,或者因为心力不足到只能用这种低能量的easy方式来放松。
Bunnylop 发表于 2025-07-16 08:38 谢谢分享。 文章说的就是我现在的生活状态。上班杂七杂八的事情做也做不完,早就burn out了,下班还得照顾孩子,每天给他们洗澡穿衣哄睡做饭收拾玩具,生活于我而言变成了机械式重复,早已没有乐趣可言,我就像西西弗斯不断推着巨石,没有时间喘息,没有时间停留在高兴、遗憾、难过、悲伤、任何情绪上,已然变得麻木。为数不多的可以让我心情稍好的只有美食和刷手机,可叹美食让我发胖,刷手机有如饮鸩止渴。想起读书时代得知的一本书名,我是怎样毁掉了我的一生,现在明白了,就是前述那般,从活着,到微死,到心死,到身死。
Bunnylop 发表于 2025-07-16 09:03回复 19楼 河边垂钓 的帖子 谢谢,你的帖子总是充满了正能量,看到你的ID我就会点进来看看~ 我正盼着孩儿们长大呢~上个留言好像全是负能量了,想到两个稍微正能量点的分享:因为长期在电脑前工作、躺床上刷手机,我的肩颈越来越僵硬了。最近每天跟着小红书上一个视频做十分钟肩颈操,只一周而已,肩颈已经感觉轻松不少。你推荐的瑜伽大休息术我也试试。另外上周开始吃奇亚籽,就是一点抹茶粉拌奇亚籽,再加点蜂蜜,冲凉白开泡发二十分钟,起初只是完成任务,想着家里有一大包得吃完,没曾想吃了以后上厕所格外通畅😂 话说回来,这些小的改变其实蛮容易有惊喜的,就看我有没有行动力了。
它描述了一种大家普遍共鸣的生活状态:空虚、麻木,仿佛自己的「生命力」在缓慢地流失。
下班回家路上,瞥见天空仅剩的一抹晚霞,但已经没有欣赏它的心情了,埋头接着回消息;
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瘫在沙发上,一坐下就不想动,刷刷手机,一眨眼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
周末有时明明才睡醒,却累得连饭都不想做,打开冰箱看到上周买的蔬菜还躺在那里,还是点个外卖应付一下吧……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炸飞全世界!
其实,「活人微死」不是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而是从无意识的生活习惯或状态中产生的、日积月累的精神磨损。
今天的文章,就帮大家抓出了 6 个「偷走生命力」的日常行为,一起来看吧!
01 无意识地重复刷手机
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每人每日屏幕使用时间已经飙升至6小时40分钟[1]。
很多人会把玩手机视作一种放松的方式,但其实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大脑一直在接受着高强度的刺激信息,很难让我们的精神完全放松下来。
长期碎片化信息的摄入,还会让我们在无形之中丢失保持专注的能力,同时面临精力、自控力、记忆力、决策力衰退的风险[2]。
更糟糕的是,当我们长时间活跃于网络上时,也会让我们丧失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朋友聚餐时各自刷手机、风景前只顾着找拍照角度......真是应了那句:
「刷手机是用别人的人生度过自己的时间」。
事实上,手机之外的世界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生活。心理学家史蒂芬·卡普兰认为,如果你想找回自己丢失的「专注」,可以考虑每天安排一段远离电子产品的时间。
比如:
去公园里、林荫大道上散步; 尝试冥想十分钟; 做些简单的家务、打扫房间。
一项研究就发现,刷视频的时候只能刺激大脑释放出少量、单一的神经递质,但去公园时,我们的大脑得以释放多重的神经递质,比如血清素、催产素、四氢大麻酚等等,让我们体验到更多的愉悦感[3]。
02 习惯过一种「临时」的生活
所谓「临时」,描述的是人拖延决策时的心理状态:
「等买房子之后再好好布置吧,现在的出租屋没必要布置」; 「等忙完这段时间再旅行吧,现在没空出去玩」; 「等开始健身之后再买衣服吧,现在买衣服以后也穿不了」......
拖着拖着,就把日子拖成了「临时」的生活。
在这种心态下,人会活在「未来」而非「现在」。「临时」行为会给人一种「生活难以被掌控,还是先混过这几天吧」的心态。
研究发现,当人持续处于无计划状态时,大脑中负责规划的前额叶皮层活跃度会显著下降,导致决策能力变差,更容易焦虑[4]。
图片来源:《海边的曼彻斯特》
而摆脱「临时」心态最容易上手的办法,就是从今天起着手一件「确定」的小事。
例如,布置家里的一个角落、养一盆好养的多肉......这种小范围的投入更能帮助我们打破临时感,增强「生命力」。
此外,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马特尔的研究还发现,即使觉得没有意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behavioral engagement)也能激发正向情绪反馈,从而感到活力满满[5]。所以,只要能让你感受好的事,再小也值得去试试。
03 经常无意识地忽略对身体的感知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长期压力和电子媒介的依赖下,我们的感知力正在逐渐钝化——世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整个人越来越低敏:
出门都戴着耳机听歌,却忽视了身边的很多声音; 吃饭时要一心二用,甚至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饱了。
这种「身心失联」的状态,也是一种感官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常常感受不到身体的需求和信号,也无法与感官建立联系,更不用提对于生活「细节」的捕捉与关注了[6] [7]。
图片来源:《超脱》
如何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感知?认知行为疗法里提到了一种方法,叫作「54321 感官着陆法」[8],可以通过以下 5 个步骤,逐渐唤醒我们的感官:
观察 5 个平时不会被察觉的时刻; 触摸 4 种物品,感受它们的触感; 聆听 3 种平时不会容易注意到的环境音; 感受 2 种常常会忽视的气味; 品味 1 种嘴里尝到的味道。
在你平常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始这个练习。觉察我们的五感,也是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回归当下的一种方式。
04 用「走流程」式的心态应付生活
之前有句话是说,感觉自己活成了这个世界的 NPC。
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就跟走流程似的,同样的时间起床、出门、上下班、玩手机、睡觉。年纪轻轻,就过上了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 当我们每天的行为固定、机械化时,大脑会进入「节能模式」,依赖习惯而非主动思考。长期没有新颖的体验,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步骤会削弱自我对生活的掌控感,并进一步丧失对生活的好奇心[9]。
建议尝试给生活制造一些「不实用」、新鲜的瞬间,去刻意打破常规:
尝试一些新的爱好、活动; 下班后走一条不常走的路回家; 周末去探索城市里之前从没有去过的地方; 甚至可以周末和朋友一起去住酒店,谈天说地聊八卦。
不把生活当作「流程」的我们,也自然能够沉浸其中,享受过程活在当下。 05 用消费式的快感抵抗生活的虚无
人累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寻找即刻的补偿、奖励,我们称之为消费式的快感,来抵抗忙了一天的疲惫:大吃一顿、商场里一通买买买、一口气刷完一整部剧、通宵打游戏......
当下固然是爽的,但结束之后我们很有可能跌入更深的虚无感。这是因为,我们在做这些事情时一直处在被动输入和接受信息的状态,获得的满足感并不能给我们的精神提供长期支撑[10]。
更可持续的做法,是去进行一些有创造力、有挑战性的活动,典型的代表就是社媒上常被讨论的「输出型爱好」,比如:学习一门语言、玩拼图、做烘焙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活心流体验。当我们能够沉浸、专注地投入有挑战且能激发兴趣的活动时,大脑会产生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从而让人获得满足和充盈感[11]。 当然,消费式的快感和「输出型爱好」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你或许可以尝试:
看完一部剧之后尝试根据这部剧的主题写一部剧评,输出自己的观点; 收集奶茶包装上的小人物和场景,做成艺术拼贴图,输出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细胞; 将尝过的「宝藏餐馆」整理成「美食地图」分享在社交平台,输出自己生活态度。
这样既能让我们享受当下的快感,也能获得长期的满足。
06 不允许自己有「虚度」的时间
在最近播出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里,张骏说自己很难享受纯粹的快乐,让人狠狠共鸣了。 就如同那句谚语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对东亚小孩们来说,时间是不能够被「浪费」的,如果一段时间没有做什么事情的话,我们常常会特别懊悔自己挥霍了大把的时间。
但其实,拥有一些可以「浪费」的时间是很重要的,「虚度光阴」并不是件坏事,相反它能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从而提高我们的专注力、记忆力与社交感知力[12]。
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提出了「深度无聊」的概念,描述的就是通过「虚度光阴」得到满足的状态,他将其称之为一种「只有停留在沉思之中,才能进入悠长、从容的状态」。
如果你也想体验「浪费时间」的乐趣,不妨试试看:
看着窗外的景色发呆; 在街边散步、乘凉; 坐在草地上晒太阳。
放轻松,时间就是时间,去大胆「挥霍」它吧。 写在最后
项飚曾经在采访中提到,「累」与「竭」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累」是一种身体上的疲倦,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恢复的。而「竭」则是一种对生命力的消耗,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就像一块坏掉的电池,一直在放电但很难再蓄电。
如果你常常感到「力竭」,可以自查一下,是否有着上面这些无意识「偷走生命力」的习惯。
觉察到自己在负能循环中徘徊,本身就是一种觉醒,也往往正是找回「活人感」的开始。
无意识地重复刷手 机
中枪!我赶紧退出了
“下班回家路上,瞥见天空仅剩的一抹晚霞,但已经没有欣赏它的心情了,埋头接着回消息”
经常晚上出门看见稍微好看一点的晚霞 我女儿都要拿出手机来拍。 我一直对此 嗤之以鼻
😂
孩子喜欢晚霞挺好的,不要嗤之以鼻打击她。
对的,宠物很好,有心流的爱好很好,练习当下觉知的瑜伽冥想八段锦都特别好
谢谢鼓励,一起探讨🌹
Thanks
是的,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本来就能量不够。我好些年前也有这个问题,补充维他命D,做瑜伽,开始只能一周一节课,慢慢加到一周两节课,后来天天都做了😂还开始写感恩日记,做义工,也开始冥想,哑铃操,HIIT,都特别喜欢。现在在自己练习假声。。
文章说的就是我现在的生活状态。上班杂七杂八的事情做也做不完,早就burn out了,下班还得照顾孩子,每天给他们洗澡穿衣哄睡做饭收拾玩具,生活于我而言变成了机械式重复,早已没有乐趣可言,我就像西西弗斯不断推着巨石,没有时间喘息,没有时间停留在高兴、遗憾、难过、悲伤、任何情绪上,已然变得麻木。为数不多的可以让我心情稍好的只有美食和刷手机,可叹美食让我发胖,刷手机有如饮鸩止渴。想起读书时代得知的一本书名,我是怎样毁掉了我的一生,现在明白了,就是前述那般,从活着,到微死,到心死,到身死。
辛苦了,孩子总会慢慢长大,多让他们自理,也搞一下家庭分工吧。我很累的时候就做瑜伽大休息术,躺着就可以做,油管上yue yoga,马四月都很好,很增加能量,小红书上也有马四月
谢谢,你的帖子总是充满了正能量,看到你的ID我就会点进来看看~
我正盼着孩儿们长大呢~上个留言好像全是负能量了,想到两个稍微正能量点的分享:因为长期在电脑前工作、躺床上刷手机,我的肩颈越来越僵硬了。最近每天跟着小红书上一个视频做十分钟肩颈操,只一周而已,肩颈已经感觉轻松不少。你推荐的瑜伽大休息术我也试试。另外上周开始吃奇亚籽,就是一点抹茶粉拌奇亚籽,再加点蜂蜜,冲凉白开泡发二十分钟,起初只是完成任务,想着家里有一大包得吃完,没曾想吃了以后上厕所格外通畅😂
话说回来,这些小的改变其实蛮容易有惊喜的,就看我有没有行动力了。
这么忙也记得照顾自己,真棒👍 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