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论语》十二颜渊10颜惑说

东方圣人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新解《论语》十二颜渊10颜惑说2019-04-20_19点场 视频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OfCKls7GA&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41&t=849s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OkOfCKls7GA


相关文案: 主话题:(十)、颜惑说 解析:《论语》第十二篇:颜渊之—— (十)、颜惑说——子张(同学)问(问教)崇(高;重视;尊敬)德(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心意;恩惠)辨(辨别;分辨)惑(疑惑;迷惑;使迷惑)。子曰:“主(主宰;主张;从自身出发;以之为主,作主)忠(忠诚)信(确实;信用;相信;信奉;听凭,随意,放任;凭据),徙(迁移;离开本位)义(正义;合乎正义或公益),崇德也。爱(喜欢)之(的)欲(欲望)其(贪占,贪婪)生(滋长;膨胀;满足),恶(厌恶,恶心)之欲其(排泄,清除)死(舒爽,解脱,通泰)。既(不仅)欲其生,又(还)欲其死,是(这,这样;如此)惑也。‘诚(诚心;实在;的确)不以(在,于;因;依)富(资源、财产多;丰富,多),亦(也,也是)祗(恭敬)以异(有分别,不相同;奇异,特别;惊奇,奇怪;另外的,别的;分开;这里指刺激和诱惑)。’”

即张同学问教有关道德之疑惑,而作为道德,一贯被文贼文痞们用以粉饰其臣子之道、小人之道、奴才之道,把下对上之感恩敬奉之忠心、孝心、悌心,定位于衡量道德之标准;其闭口不提上对下之效法以及客观公义大道;那么由奴才之心所引发,势必导致不自主,私欲肉欲泛滥,自我矛盾与迷惑乃必然结果;试问:主子连自己都管不了而如何去管奴才?奴才连自己都管不了又如何能孝忠主子? 先生讲:但凡主张以忠孝悌为信奉者,全都把公义大道与客观法理弃之一旁,其头上只有主子,还哪里有天理及神佛道主之位?这便是被推崇之道德,其所谓“德”,即好奴才之品质!其错误在于不长脑子,凭感性欲望去行事,而对于欲望来说,无非两方面:一、爱欲之贪占,以求膨胀之满足;二、恶欲之排泄,以求解脱之舒爽。那么问题来了,既要欲仙之饱胀却又要欲死之空爽,其迷惑便在这里了。 《诗经》三百首,全文通篇皆下对上而不长脑子,其中有那么一句:本不奢求太多,也是恭敬刺激与诱惑。
清明节乃感恩日,到底是上对下还是下对上? 道,乃上对下之效法,无道哪有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