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女亲述就医:北美折腾仨月不成 回国一周解决!

L
Lilyqiao
楼主 (北美华人网)
ZT:最近回国探亲时, 顺便拜访了不久前刚从加拿大回国定居的老友Lily,听她详细讲述了近期在中加两地的就医经历,感觉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事情要从今年年初说起。因为肺部感染,Lily 的家庭医生给她开了抗生素。服药后,Lily的咳嗽明显减轻,随后的X光复查结果也显示炎症消失。虽然看医生很麻烦,整个过程足足折腾了一个多月,但毕竟病已经痊愈,Lily感觉一块石头落了地。

没成想才过了两个多星期,咳嗽又卷土重来,而且开始出现胃反酸。Lily再次联系家庭医生时,诊所秘书说最早的预约要等一个月。无奈,她只得去了一家无需预约的Walk in 诊所。医生检查了她的喉咙,说扁条体发炎了,然后又给她开了抗生素。Lily本想提醒他,自己有胃病,最近吃过抗生素,已经有胃反酸迹象,再吃抗生素是否需要同时服用抗胃酸药物?可惜,她刚一开口说自己这几天胃不舒服,医生就不耐烦地打断了她,说病人每次来看诊只能看一个症状,胃的问题下次再来看吧。医生一边说,一边站起来打开房门,Lily只好起身离开。
事实证明,Lily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次服药后,胃痛和胃反酸明显加重,而且喉咙奇痒难忍,咳到夜不能寐。她只得又回到Walk in 诊所,这一次,医生倒是给她开了抗胃酸的药物,让和抗生素搭配着吃。
冬去春来,Lily的症状不仅没有痊愈,反而添了新毛病:鼻涕倒流。虽都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却也折磨得她苦不堪言。咳嗽加剧,夜里只能半坐着睡觉,体重也下降了近十磅。去过一次医院急诊室,医生转介她去看耳鼻喉和肠胃科专家。Lily打电话一问,像她这种 “非紧急” 的病情,要两个月后才能见到肠胃科医生,耳鼻喉科更夸张,需要三个多月。恰巧她已经预定了回国的机票,与其在这里干等,倒不如直接回国内医院就诊。
回国前,Lily的家人已经帮她在一家三甲医院做了网上预约。按照规定的时间到了医院大厅,导诊护士马上走过来将她领到相应的科室。医生听她讲了这几个月的身体症状,很快就开出了一系列的检验单:验血、胸部CT、呼吸测试和过敏测试。
领完结果回诊室见医生,医生告诉Lily,她的肺部依然有感染,但面积不大,不用太担心。按照医生的说法,肺感染、胃酸反流、过敏性鼻炎引发的鼻涕倒流,这几个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才导致久咳不愈,需要多管齐下才能彻底治愈。医生不仅给她开了抗生素和止咳糖浆,还要求同时服用抗过敏和胃动力的药物。由于她的白血球很低,医生还特意提醒她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营养,提高自体免疫力。 
服药才一周,Lily的胃反酸和过敏性鼻炎就明显缓解,咳嗽也逐渐减少。身体的好转带来了食欲的改善,按照医生的要求,她一日三餐保质保量,力求把前几个月失去的营养补回来,结果才半个多月,体重就长了好几斤。我见到她时,距离她回国才刚满一个月,她的白血球已经恢复正常,咳嗽也基本痊愈了。
自从孩子大学毕业,作为独生女的 Lily就一直在犹豫:到底是该回国陪伴年过七旬的父母,还是帮老人移民到加拿大?这次的就医经历让她对加拿大的医疗很失望,担心年迈的父母万一患病,在这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于是决定长期留在国内照顾老人。
听了Lily的讲述,我真心为她的康复而开心,也尊重她的人生选择。回想她的整个就医过程,有几个疑问仍是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同样的病,在中国只需一个上午,看病、做检查、看结果、取药的过程就全部完成。而在加拿大,不仅每次预约看医生要等待很长时间,还要另外跑几趟分别去不同的地方验血、做X光等检查。更不要说结果出来后,还要等很多天才能复诊和拿到处方药。这种效率低下的就诊程序到底有什么意义?
第二,我们加拿大人常常为公费医疗而自豪,怎奈僧多粥少,很多该做的检查却很难排上队。像这次Lily前前后后咳了几个月,也曾要求做个肺部CT检查和过敏测试,却都未能如愿。在中国就医,她虽然是自费,但各项检查非常及时,而且价格合理。所以,对于危急重症以外的普通病症,完全免费的医疗真的有必要吗?如果像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那样,适当的收一点费,是不是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滥用,也让那些真正 有需要的病人能及早得到治疗呢?

第三,很多人都对加拿大的医生不满,但在我看来,更需改进的是医疗体制。就好比这次,Lily被Walk in诊所医生告知 “每次就诊只能看一个病症” ,我相信作为受过多年训练的医生,他不会真的只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但是,如果医疗制度规定是按病人的就诊次数来给医生付费呢?假如你是医生,花十五分钟给病人解决三个问题,和花五分钟只给病人解决一个问题收到的报酬都一样,你会做出哪个选择?
我觉得加拿大并不真的缺医生,也不缺其他医疗资源,只是没有合理利用。可不可以把现有资源整合起来,建立一种类似于中国基层社区医院的机构,专门医治危急重症之外的普通病症?机构里有数位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就诊、验血、影像检查等都放在一起,病人只来一两次就能解决基本就医需求。可以适当收一点挂号费,或者百分之几比例的检查费,哪怕每次看病只收10元,也可以将一部分滥用医疗资源的人挡在门外。
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会在加拿大出现吗?虽然希望渺茫,但我仍翘首以待。
m
mailshuxin
这个行文,太规范了,真不知道真假。中国的医疗是流水生产线式,有好有坏。 加拿大是公费,效率低是正常,不这么差,就像walk in,不清楚这个是什么意思,在美国,Urgent Care也有X光,去ER肯定是X光,验血全一套了,医觉得有必要肯定上CT的,怎么可能ER转到医生那呢。 如果加拿大的医疗不行,那让老美怎么活? 中国的效率是真高,常规手术和一般疾病,护士,非常厉害,缺点是现在的集采药质量太差了。
大河奔流
加拿大医疗就是一个笑话,这两年左眼开右眼、左腿截右腿、拒接孕妇把孩子生在回家路上等等医疗事故层出不穷,没有一家医疗机构及医生被问责,甚至新闻连名字都不敢报!
j
jeso1
大河奔流 发表于 2025-07-12 22:43
加拿大医疗就是一个笑话,这两年左眼开右眼、左腿截右腿、拒接孕妇把孩子生在回家路上等等医疗事故层出不穷,没有一家医疗机构及医生被问责,甚至新闻连名字都不敢报!

加拿大人均寿命82岁,加拿大是笑话,人均寿命78岁77岁美国中国更是笑话
j
jeso1
大河奔流 发表于 2025-07-12 22:43
加拿大医疗就是一个笑话,这两年左眼开右眼、左腿截右腿、拒接孕妇把孩子生在回家路上等等医疗事故层出不穷,没有一家医疗机构及医生被问责,甚至新闻连名字都不敢报!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非正常死亡统计显示,中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800万,其中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
S
Sweetbitter
明知道walk in 那个医生不行, 还一直去那怪谁呢?病人真的需要有一点自己的判断能力,也不是医生说啥就啥的。这种其实不需要见专科医生的,能等2,3个月可以见的话,其实真的不算久了。
F
FairCorrect
跟我在这边的一次经历差不多啊
我读书时有段时间胃酸逆流,导致上呼吸道烧灼,然后引起胸闷咳嗽。校医院看了2次,后来给我弄到外面呼吸科专家(看的还是个肺科的医学院教授),前前后后搞了2个月,X光照了2次,CT做了一次,呼吸测试搞了2次,血验了N次,一会儿把我当哮喘了,一会儿还把我当肺结核了,怎么弄都不好,最后那教授都一筹莫展搞不清到底什么原因
然后到暑假了到上海去看了次医生,很快确诊胃酸逆流,吃点药,让我睡觉枕头垫高点,然后就解决了。 我感觉这边的医生经验跟国内比差着十万八千里
m
momo099
我觉得加拿大的医疗至少我觉得没啥问题。孩子和老公都有做过住院手术和眼部激光,我生过孩子。都得到规范有效的treatment. 如果因为时间的问题,回国可以处理一些体检,或者慢性病之类的问题。但是无需对加拿大过于诟病。甘蔗没有两头甜。 那华人回国体检已经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back up option了呀。 真的有什么大的毛病,要化疗之类的,你看看会留在哪里治疗。不就行了。
D
Dadaobz
FairCorrect 发表于 2025-07-12 23:05
跟我在这边的一次经历差不多啊
我读书时有段时间胃酸逆流,导致上呼吸道烧灼,然后引起胸闷咳嗽。校医院看了2次,后来给我弄到外面呼吸科专家(看的还是个肺科的医学院教授),前前后后搞了2个月,X光照了2次,CT做了一次,呼吸测试搞了2次,血验了N次,一会儿把我当哮喘了,一会儿还把我当肺结核了,怎么弄都不好,最后那教授都一筹莫展搞不清到底什么原因
然后到暑假了到上海去看了次医生,很快确诊胃酸逆流,吃点药,让我睡觉枕头垫高点,然后就解决了。 我感觉这边的医生经验跟国内比差着十万八千里

我要是有你这种情况自己都会试着垫高枕头,吃了东西以后起码直身1个小时不马上睡。然后会到CVS搞点像tums over the counter medicine. 这网上查查就可以了。
j
jeso1
这个莉莉感觉是臆病,需要精神科医生治疗
j
jeso1
第一,同样的病,在中国只需一个上午,看病、做检查、看结果、取药的过程就全部完成。而在加拿大,不仅每次预约看医生要等待很长时间,还要另外跑几趟分别去不同的地方验血、做X光等检查。更不要说结果出来后,还要等很多天才能复诊和拿到处方药。这种效率低下的就诊程序到底有什么意义? 加拿大有些诊所在医疗大楼内,可以直接验血X光。有些家庭医生独立诊所,要去有设施地方査血象。大多伦多有72家LifeLabs,70家Dynacare可以做血尿实验室检查X光B超,downtown就有18个lab, 不是中国医生开业必须在一栋医疗大楼里。 测试结果需要核对,第二天能在网上看到,如果检查有问题,诊所会给你打电话,和中国自己解读不一样。

第二,我们加拿大人常常为公费医疗而自豪,怎奈僧多粥少,很多该做的检查却很难排上队。像这次Lily前前后后咳了几个月,也曾要求做个肺部CT检查和过敏测试,却都未能如愿。在中国就医,她虽然是自费,但各项检查非常及时,而且价格合理。所以,对于危急重症以外的普通病症,完全免费的医疗真的有必要吗?如果像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那样,适当的收一点费,是不是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滥用,也让那些真正 有需要的病人能及早得到治疗呢? 简单肺部感染X光能解决为什么需要CT,是嫌自己癌症来的不够快?CT过度诊断,一次CT胸部平扫相当于400次X光。加拿大医院又没拿CT当产业,送去病人越多分成越多。 为什么不付费,因为付费治疗会造成有钱人用钱买命。像这个丽丽没啥病就是个神经官能症癔病疑神疑鬼,但是如果她有钱就能用钱买命,抢占更需要穷人资源。

第三,很多人都对加拿大的医生不满,但在我看来,更需改进的是医疗体制。就好比这次,Lily被Walk in诊所医生告知 “每次就诊只能看一个病症” ,我相信作为受过多年训练的医生,他不会真的只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但是,如果医疗制度规定是按病人的就诊次数来给医生付费呢?假如你是医生,花十五分钟给病人解决三个问题,和花五分钟只给病人解决一个问题收到的报酬都一样,你会做出哪个选择? 首先安大略公费医疗规定,一天不能同一个病看两次。 不同病她完全可以再见个医生。 其次一般医生不介意你再快速问一两个问题。 但是你看完肺部,然后看鼻炎,再看食道反酸,从胸内看到消化再看到五官科,花一个小时就是在侵犯别人利益 大家都是预约的,你本来该20分钟结束,却死缠烂打要医生给你花1小时看3个风马牛不相及问题,是对其他人不公平。这种喜欢占便宜自私的病人需要有医生说‘不’。
S
Silverwing
这个行文,太规范了,真不知道真假。中国的医疗是流水生产线式,有好有坏。 加拿大是公费,效率低是正常,不这么差,就像walk in,不清楚这个是什么意思,在美国,Urgent Care也有X光,去ER肯定是X光,验血全一套了,医觉得有必要肯定上CT的,怎么可能ER转到医生那呢。 如果加拿大的医疗不行,那让老美怎么活? 中国的效率是真高,常规手术和一般疾病,护士,非常厉害,缺点是现在的集采药质量太差了。
mailshuxin 发表于 2025-07-12 21:36

喷点是行文规范不知真假?
按你的逻辑,不符合踩中narratives 的帖子在你眼里都归为fake news. 真是深得大统领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