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通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middle income trap跟产能大于需求。 GDP推上去以后,收入并没有办法再进一步。因为国家介入管制汇率,物价等。主要的原因是TG怕汇率拉的太高的话,生产失去竞争力。丢失世界工厂的效应。 但在宏观上的调控之外,同时也抑止物价的增长。因为TG怕物价拉太高,会产生民怨。但这让很多民生基础的产业都很难赚到钱。是。绝对有人可以赚到钱,但整体市场还是低迷的。譬如做吃的来说,在一家成功的餐厅后面,有几十上百家被搞倒的餐厅。 但从历史案例来看,跨过middle income trap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教育搞好,让很多带有附加价值的产业,如设计这类Art取向的行业发展起来。放开对市场的控制,让价格浮动,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因为人有闲钱了,才会去花在这些艺术面的东西。 另外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时,应该介入去做调整以及管控。但中国当初是设想成为世界工厂。把全部的专注花在能够更大提升产能(达成经济效益)的情况下。现在很多先进国家(也就是那些真的有钱的)都在缩减进口。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多出来的产能就是问题了。因为中国市场还不够有钱来消化这些多馀出来的产能。那大家就是死命的杀价。 但中国政府有自己内部的考量。所以这两个问题都不会得到解决。无解。
近两三年,通胀离谱的除了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土耳其、阿根廷、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这种中等收入国家,也还有越南、泰国等等等这样的一大群中低收入国家。
对于中国通缩,每个人每个金融机构每个知名媒体,都有各自解读,见得最多的理由大约是:国内经济危机、房价下跌、出口受阻于是国内倾销、内卷恶意竞争,等等等,都说烂了,没新意,甚至有些明显说错了。
但我说几个另外新角度,就是:劳动生产率提升,对欧美的中高科技的生产资料和元器件的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规模效应,原材料折扣价。
1,自动化普及,劳动生产率提升:例如,某个物件,原来需要100美元成本,现在只要85-90美元,于是零售价下降。
2,进口替代:例如,原来100万美元买德国西门子某款机床设备生产汽车轮毂,现在这个机床设备国产替代只需要40万美元,技术能力实践指标能做到德国货的95%以上,因此,轮毂零售价下降20%。
3,产业升级或换赛道:例如,原来是燃油汽车,变速箱买德国采埃孚和日本爱信,现在混合动力车和纯电车,自研成本低很多。
4,更大规模效应的综合成本下降:上个月本版有讨论过,一只烤鸭为什么每只28元人民币还不亏钱,就是因为,鸭毛做羽毛球、鸭绒做羽绒服、鸭脖鸭胗鸭掌做零食、鸭肠鸭血涮火锅、鸭肝蘸面包(法式鹅肝的全球平替),如此,剩下的鸭肉,只要3-5元人民币就回本了。于是,烤鸭可以卖28,不亏钱。这在其他没有这么多门类产业的经济体(联盟或国家),无论大小,都是没法做到如此高效应用的。而且,中国的各产业规模,即使有各种贸易摩擦下,依然在逐年扩大全球优势,预计2030年,能达到全世界的45%。(美国在1950年,制造业产值,就超过了全世界的50%)
5,众所周知,俄罗斯在打仗被制裁,以六折价格,向中国出售油气和木材和农产品等其他资源产品。(没错,比印度吹嘘的采购价,还要便宜至少15%)
另外,中国大陆的全社会综合赋税(含央企国企利润上缴,以及地方土地拍卖收入),占比GDP的比例,是低于美国,远低于欧盟的,却提供了远胜于欧美的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而且,在高效优质可负担价格方面,也是远胜欧美的。因此,中国中层底层的名义收入,虽然没有欧美那么高,但实际获得的公共利益,并不逊于欧美国家的中层底层。
(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任何文明都不会完美,中国美国欧盟都有各自恶心的地方,这里,只是谈一些利弊对比,可预测的趋势,以及对未知的直觉)
命运中的任何礼物,都被上帝暗中标注了价格。
任何悬崖深坑,在暴雷之前,都是被包装被赞颂甚至被信仰成希望和荣耀的。
高铁实际票价涨了。不过,汽车价格倒是在跌。
微观细分层面,可以展开分门别类的探讨,本人只是给个思路。
我觉的人工也在涨,钟点阿姨的工资好象是涨了。
这是好事啊,整个社会底层的人工费,在缓慢增长,就是一个非常正常也积极的现象。
这也太糟糕了,怎么可以呢
我觉的以后人工是会慢慢涨上去的。
不知道今年国内的CPI怎么计算,今年国内国补的力度很大,我在京东上买了大约3万的东西(空调洗衣机等),实际只出了2万5的钱。
个人觉得,在中国的制造产值,低于全世界50%之前,原则上,少考虑所谓产能过剩的问题。 想要考虑,也等,5年或10年之后吧。
1950年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就超过全球的50%;197x年代,还大约有30%;现在大约只有15%了。
1950年代-1960年代,美国才在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上赶超了欧洲,在高等教育的品牌口碑上追平欧洲。
在近15年里,全球萌生到爆发的原创科技细分行业里,几乎一半的top1玩家,都是中国的。不要只看存量,要看增量。
产能过剩,消费需求没暴涨,引发通缩
这种理由,早就不鲜见,本LZ在主贴也提到了啊, 没新鲜感 换个新的来!
你说的那5条就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一些因素,你自己没看出来?
个人觉得,在中国的制造产值,低于全世界50%之前,原则上,少考虑所谓产能过剩的问题。 何况,中国产能的出口率占比,远低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等等等其他国家。 如果谈产能过剩,当今的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更严重。 想要考虑,也等过10年之后吧。
1950年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就超过全球的50%;197x年代的末期,还大约有30%左右;现在大约只有15%-18%了。
1950年代-1960年代,美国才在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上赶超了欧洲,在高等教育的品牌口碑上追平欧洲。(爱因斯坦的大成果都是在欧洲时作出的,来到美国后,就没新的中等成果,更不用说没重大成果了)
在近15年里,全球萌生到爆发的原创科技细分行业里,几乎一半的top1玩家,都是中国的。不要只看存量,要看增量。
才知道车载嵌入式也是拿来主义。可能是买硬件配套带的,这个硬件弄出来应该很快就会有自己的。
话说回来,Linux几乎是全世界人在做。自己弄有很长的路要走
鸿蒙基本上是自己开发的。当然,操作系统的开发也都是相互借鉴。
在PC上鸿蒙对Intel冲击不小,以前华为用的是Intel的芯片,12%的中国市场啊,就这么折腾掉了。
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不但国内消费需求强劲,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重建还有日本等,国内国外需求旺盛,所以没产生什么产能过剩带来的通缩。 产能过剩需求下降带来的通缩最好的例子,那就是日本,泡沫后通缩了20年。
美国那时候的产能过剩,没带来通缩,有个明显和当今中国的不同。
当时的高科技占优势的欧洲,并没有明显的在劳动生产率上,低于美国;甚至,德国具有更高劳动生产率和更丰富创新力。美国占优,是占了二战的便宜,战乱的欧洲没法大规模地有效组织和持续扩张制造业。
日本的国民性,也显然不同于中国。虽然都是儒家文化圈,明显的,日本、韩国、越南,都不完全同于中国。 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超级文明,同时是,唯一经过较彻底社会阶层改造和砸碎古代糟粕的社会。
现象类似,不代表本质类似。
通缩的形成本质就是供需失衡,那个时候美国产能高,但需求旺盛,所以没事。
中国现在不同,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包括你说的5点都在促进这个),进而削减投资和工资增长,抑制消费需求。 这种需求不足进一步加剧供过于求,形成恶性循环,推动通缩持续化。
美国的需求更旺盛是假命题啊
早就有很多大V说过,美国的消费数值,大部分是服务类,大部分是“痛苦消费”。
扣除这些中低级服务业和“痛苦消费”,拧干了,远不如中国的消费数字。
你刚才不是说50年代的美国的产能高(全球50%)吗?我说那个时候美国国内国外需求旺盛,所以不会有通缩问题。
现在美国制造业只有世界的18%,哪有什么产能过剩的问题,还琢磨着制造业回归那。 前些日子美财长采访时候还在说,最好是中国多消费一点,美国多制造一点,
GDP推上去以后,收入并没有办法再进一步。因为国家介入管制汇率,物价等。主要的原因是TG怕汇率拉的太高的话,生产失去竞争力。丢失世界工厂的效应。 但在宏观上的调控之外,同时也抑止物价的增长。因为TG怕物价拉太高,会产生民怨。但这让很多民生基础的产业都很难赚到钱。是。绝对有人可以赚到钱,但整体市场还是低迷的。譬如做吃的来说,在一家成功的餐厅后面,有几十上百家被搞倒的餐厅。
但从历史案例来看,跨过middle income trap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教育搞好,让很多带有附加价值的产业,如设计这类Art取向的行业发展起来。放开对市场的控制,让价格浮动,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因为人有闲钱了,才会去花在这些艺术面的东西。
另外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时,应该介入去做调整以及管控。但中国当初是设想成为世界工厂。把全部的专注花在能够更大提升产能(达成经济效益)的情况下。现在很多先进国家(也就是那些真的有钱的)都在缩减进口。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多出来的产能就是问题了。因为中国市场还不够有钱来消化这些多馀出来的产能。那大家就是死命的杀价。
但中国政府有自己内部的考量。所以这两个问题都不会得到解决。无解。
没说,美国是不是愿意,应该让制造业回归啊,你别偷换话题。
只是,这个MAGA愿望 和美国财长的言论,能不能有效实现,哪怕60%实现,就都不好说了。这完全,是另一个话题,你自己开个主题帖,邀请大家参加讨论吧,我要是觉得有趣,也会过去捧场的。
但,本主题贴,就是:另类新角度,看中国通缩的各种原因本质。
旧的,讨论烂了的,那些所谓可能原因,就不要浪费笔墨了。
这个可能原因,本人在主题帖里已经提到了,本版也有很多次讨论,
完全没新意,打你屁股,回去重写新内容。
本质就是供需失调啊,你说的那5点也是促进了供需失调,也支持了我方观点。。 你慢慢体会大家说的吧,我觉得挺清晰,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方向,包括你提供的论据,LOL
五条,都不是供需失调啊。
哪一条,和供需失调有关,你仔细展开说说,大家切磋
你那5条就是说劳动生产率提升,成本下降,这些都是促进了高产能因素,从而造成产能过剩, 所以我说你给我们提供了论据
你这逻辑错误啊。
单品的生产成本低,不代表一定导致 产量过剩啊,也不一定是产能过剩带来的,这完全是两回事两个维度。
举个例子,假设,你平均每天最多只能吃20克的盐,也必须平均吃最少20克的盐,就是个大致刚性的数值。
那么盐的生产工艺提升后,单位成本下降,和产销产能,完全无关。 在消费端,你不会因为盐便宜了,就明显多吃;也不会因为贵了,就明显不吃。 在供应生产端,不会因为 盐便宜了,就明显少生产;也不会因为贵了,就明显多生产。
一般如此啊,你如果抬杠,那么你赢。
这个可能原因,本人在主题帖里已经提到了,本版也有很多次讨论,
早就不鲜见,完全没新意,打你屁股,退稿回去,重写新内容,不能是谈烂了的那几点旧思路,命题范围必须是:另类新原因。
你所说的全部支持我方观点,结案。
高铁票涨价是因为不涨价高铁入不敷出更加要倒闭
但是国内失业比以前严重多了,以前哪有失业啊
没新意,扣钱!
没新意,这项目都谈烂了,打你屁股,赶紧回去换一个再来。
你这表现,很接近印度人。你该查一查自己的DNA,看看印度血统的占比。
没创造性,缺乏新意,炒剩饭,扣工钱!
分析的有新意,赞同+1
还真有,加拿大平均房价已经跌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多伦多房价跌回到大概在2017年到2019年这个水平。
成本下降应该会让企业利润增加,进而可以增加劳动者工资和企业分红,而这并没有发生,为什么呢?
这种恶性竞争是一种囚徒困境。原因是缺乏互信和信心。
通缩的原因是国民对前途失去信心。丧失信心导致人口外迁和生育率下降,而新生人口的下降又进一步侵蚀了投资者对经济恢复的信心。
美国的实物消费远不如中国。这是客观事实。
汽车,2024年美国销量1500万辆,中国3100万辆
手机,2024年美国1.57亿台,中国3.14亿台
几乎所有食品消费,中国总额都是美国3倍左右。中国的人均鸡蛋,海鲜,蔬菜,水果消费量都大幅超过美国
美国所谓“最大市场”,基本就是汇率魔术。美国社会零售总额6.3万亿,中国社会零售总额6.2万亿。但是美国6.3万亿买到的物质财富,只有中国6.2万亿的1/3。
美国真正远超过中国的全是痛苦消费。医疗保险教育。我给国内的朋友解释伞险这个概念,他们都表示闻所未闻,美国人在这方面的想象力太牛逼了。
interesting。谁能展开说说痛苦消费的利弊。 老美的消费是可循环的,国内的消费大多数是一次性的。
这种说法是自欺欺人。重要的不是市场,而是有钱可赚的市场。
资本是逐利的,没有适度利润或者甚至赔钱,资本便离开了。
问题在于中国是中共的家产,让奴才或者外国人在自己家产上捞钱让人很不爽。所有好赚的产业都要抓在自己手上,从自己口袋里发钱给民众也是肉痛,所以才有了中国今日之困境。
两国人口数差4倍
这样的高度太抽象了,能否详细说说?
google本人的超级预测贴: “留个见证:未来10年,我们都应该大幅修正期望值:做好危机预案和寒冬储备,别想有啥好日子过。中美都一样!其他国家地区的更惨”
是的。美国最大的危机是美元,下面的基础太虚了,现在发起的全球贸易战又猛补了一刀。
我记得一个拉美国家领导人,在去年说过的话,大意是:“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全球化,是西方编造的乌托邦谎言,对于非发达国家而言,都是灾难,但除了中国以外”。
慢品这句话,就会明白很多道理。
日本南韩台湾新加坡都在这个所谓乌托邦谎言中走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东欧经互会各国也通过这个体系成为了发达国家。
拉美国家经济的失败有多种原因,归因于自由贸易还不如归因于拉美的文化。
日本南韩台湾 的崛起,显然不是因为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你学没学过这几个地区的近代经济史和近代政治史?
新加坡,弹丸小国,200年前占据了全球最重要的地理节点之一,不宜作为 普适 的 case study。
东欧的那些“新欧洲”各国,就只是西欧发达国家的富士康,几乎完全没有自有的升级产业,而且内部社会极其不均衡,物价还不便宜,社会治理明显黑社会化,各种贪腐分赃。
全球的真正全球化,有个公认的起始时间,就是1995,即WTO成立时。(冷知识:印度是WTO的创始国之一,也是,每隔5年10年,就会被欧美媒体吹嘘成未来宇宙制造业中心的唯一主角)
题外话,就像全球民族国家的划分断代,国际常识,有两个最重要的时间点和规则体系,作为基准:1,拿破仑当皇帝的1805年左右;2,二战结束后的联合国体系。
你可以挑各种理由来辩解,但你否认不了许多国家通过加入西方主导的贸易体系富裕了。正如邓小平所言,跟美国友好做生意的都富了。
中国也是通过和美国友好做生意富裕起来的。贬低西方主导的贸易体系叫作乌托邦谎言,如果北京的老大也持此观点,中国人有福了
你有阅读障碍吗?看不懂 “... ... 但除了中国以外 ” ,这几个字?
我已经列了十几个国家在西方主导的贸易体系下成为发达国家,你的观点只不过是个losing position.
其实西方也根本在乎你继续鼓吹你的观点。Never interrupt your enemy when he is making a mistake
我都懒得继续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