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功课是去做到自洽,能自洽了也就平和了

老魏_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信仰是什么?信仰本质表现是信与不信, 信与不信,自己所有的挑战和论证其实只是为了说服自己,换句话说叫自洽。选择信与不信选择信什么,都是找到了自己的自洽点。
儒家教你拿的起,道家教你放得下,佛教教你想的通。 林语堂在论幽默里说“中国人得势时都信儒教,不遇时都信道教,各自优游林下,寄托山水,怡养性情去了”, 背后也是自洽,随境遇而找到自己的自洽点。
人生最终最需要追求的是平和,在宿命论下,找到自己的自洽就平和平静了。 著名的《尼布尔祷告》,也称为《宁静祷告》,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n
novak99
好贴 mark
小有_
可以讨论宗教了吗 😅 神义论。Theodicy,是一个哲学和神学的综合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果上帝是全能、全知、全善的,为什么世界上还存在苦难与邪恶
老魏_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0:26
可以讨论宗教了吗 😅 神义论。Theodicy,是一个哲学和神学的综合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果上帝是全能、全知、全善的,为什么世界上还存在苦难与邪恶

算不上宗教讨论, 看到隔壁有人开贴《周末随想一些关于人生/命运的困惑》,随便写几句
小有_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0:30
算不上宗教讨论, 看到隔壁有人开贴《周末随想一些关于人生/命运的困惑》,随便写几句

.............我默默地收起圣奥古斯丁神义论,,爱任纽神义论,,莱布尼茨神义论,,,
那就来随便讨论几句😄 苏轼的回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尼采的回复: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微信版的回复: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网友版的回复: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似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老魏_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0:51
.............我默默地收起圣奥古斯丁神义论,,爱任纽神义论,,莱布尼茨神义论,,,
那就来随便讨论几句😄 苏轼的回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尼采的回复: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微信版的回复: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网友版的回复: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似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人生智慧与信仰的区别是啥?
小有_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0:54
人生智慧与信仰的区别是啥?

人生智慧是观察,是总结,是妥协,是无奈。有时是捷径 -- 小有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 希伯来书11:1
H
Haneda
人生就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的过程:接受并臣服任何一切发生的事情,还要带着欢喜。
老魏_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1:06
人生智慧是观察,是总结,是妥协,是无奈。有时是捷径 -- 小有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 希伯来书11:1

人生智慧是关于如何过好人的一生看法和观点,换句话说可以叫生活的智慧。 如果人生智慧足够,今生过的挺好,有没有信仰是不是也不重要了。
信仰除了今生过好,寻求的东西会更多,
小有_
人生智慧是关于如何过好人的一生看法和观点,换句话说可以叫生活的智慧。 如果人生智慧足够,今生过的挺好,有没有信仰是不是也不重要了。
信仰除了今生过好,寻求的东西会更多,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1:19

这句不对:“如果人生智慧足够,今生过的挺好,有没有信仰是不是也不重要了” 假设不成立
圣奥古斯丁说,正是因为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才使信心变得必不可少
D
Dailv22
Mkm
老魏_
Haneda 发表于 2025-07-05 11:12
人生就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的过程:接受并臣服任何一切发生的事情,还要带着欢喜。

宿命论基本上就是主动接受了
老魏_
这句不对:“如果人生智慧足够,今生过的挺好,有没有信仰是不是也不重要了” 假设不成立
圣奥古斯丁说,正是因为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才使信心变得必不可少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1:24

尽管过的好的标准不同,但以今生能过的挺好作为判断标准, 如果对人类的智慧或者说生活的智慧,能做到知行合一,这些智慧已经足够,而且很多都是共通的。
过的好,标准是什么呢?无需信仰也能过的很好啊
l
liulangca
“人生最终最需要追求的是平和,在宿命论下,找到自己的自洽就平和平静了。” 可是怎样做到平和?若是一生无波无浪,那就可以追求平和。 可比如这失踪的23个孩子的父母,往后余生如何做到平和?
小有_
尽管过的好的标准不同,但以今生能过的挺好作为判断标准, 如果对人类的智慧或者说生活的智慧,能做到知行合一,这些智慧已经足够,而且很多都是共通的。
过的好,标准是什么呢?无需信仰也能过的很好啊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2:18

你说的对,很多没有信仰的人过的很好,而且可以是从各个意义上都很好 所以我相信不是人选择了神,是神拣选了人
老魏_
你说的对,很多没有信仰的人过的很好,而且可以是从各个意义上都很好 所以我相信不是人选择了神,是神拣选了人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2:25

这个听了没?
https://x.com/SSK2024/status/1940949251334316239

老魏_
liulangca 发表于 2025-07-05 12:25
“人生最终最需要追求的是平和,在宿命论下,找到自己的自洽就平和平静了。” 可是怎样做到平和?若是一生无波无浪,那就可以追求平和。 可比如这失踪的23个孩子的父母,往后余生如何做到平和?

也许宿命论,能够帮助人达到平和, 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要压倒一切,而是要不被一切压倒。。。
小有_
这个听了没?
https://x.com/SSK2024/status/1940949251334316239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2:35

......偶不在公共场所谈论信仰......偶也不在公共场所谈论政治......偶就是八卦八卦,炫富秀恩爱晒娃拍美照,,偶就是灌灌水,...sometimes qiu bao yang
c
cucumber88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0:51
.............我默默地收起圣奥古斯丁神义论,,爱任纽神义论,,莱布尼茨神义论,,,
那就来随便讨论几句😄 苏轼的回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尼采的回复: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微信版的回复: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网友版的回复: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似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喜欢
T
TravelSky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0:26
可以讨论宗教了吗 😅 神义论。Theodicy,是一个哲学和神学的综合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果上帝是全能、全知、全善的,为什么世界上还存在苦难与邪恶

因为上帝是公义的。所有的苦难都是因为人类出生就有罪!
T
TravelSky
这个贴不错。像一股清流。
扶苏
人性本善。我认为人生的功课是如何保持这份善心。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所谓好的,有所谓坏的。但是不管是好的坏的,都有可能让我们失去初心。比如,有的人赚钱了还不开心,觉得应该赚更多。赔钱了就更加不开心。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欲望,贪婪等七情六欲控制,愤愤不平,然后就迷失了,对别人没有善心了。被怨恨,委屈,愤怒,仇恨等情绪控制。做出许多伤害别人的事情。信仰就是守住底线的唯一方法。没有信仰,人会失去善恶,对错的标准,渐渐的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
我们修炼人会发现,这个过程是不断提高,不断升华的过程。回头一看,过去感觉还不错的时候,以现在的标准看,也不怎么样。所以,人不能总结经书,和法在讲什么。因为他们太过博大精深。不断的学,会带来不断的提高。
m
meeow
回复 1楼 老魏_ 的帖子
m
meeow
回复 23楼 meeow 的帖子
挺好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比佛教的境界低了许多。
扶苏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2:35
这个听了没?
https://x.com/SSK2024/status/1940949251334316239


其实,中国古代皇权天授也是一样的意思。这个权力不是我应得的,而是天授予我的。所以,皇帝也称为天子。大不过天。做的好,做的不好,除了得向臣民负责,更要对天有交代。
扶苏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2:36
也许宿命论,能够帮助人达到平和, 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要压倒一切,而是要不被一切压倒。。。

我认为,宿命论是真的。不只是一种理论。我理解的宿命论是说生命不是肉眼看到的那么简单,他生生不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得失心不需要太重,随其自然就好。得到该得的,得不到的也不过度追求。
m
meeow
回复 1楼 老魏_ 的帖子
你的标题里用的“自洽”,是心理治疗师常用的术语。我一直觉得现代的心理治疗师,承担的是古时主要由牧师们承担的职责。人生很苦,“自洽”了就不觉得苦了。
佛教说“空中无色”,明镜非台,菩提非树。色即是空,何苦之有?
小有_
扶苏 发表于 2025-07-05 14:28
其实,中国古代皇权天授也是一样的意思。这个权力不是我应得的,而是天授予我的。所以,皇帝也称为天子。大不过天。做的好,做的不好,除了得向臣民负责,更要对天有交代。

罗马书13章就这么说,要顺服掌权者: 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扶苏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4:34
罗马书13章就这么说,要顺服掌权者: 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我是这么看的,顺服掌权,不代表掌权最大。如果逆天而行,倒行逆施,就有了反对他的理由。这也是造反的理由。也就是说,天授于权力,如果逆天而行,天可以收回权力。所以,皇帝不能无法无天。
至于这个标准在哪里,那就看民意了。天怒人怨的时候,就是朝代更替的时候。
老魏_
我认为,宿命论是真的。不只是一种理论。我理解的宿命论是说生命不是肉眼看到的那么简单,他生生不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得失心不需要太重,随其自然就好。得到该得的,得不到的也不过度追求。
扶苏 发表于 2025-07-05 14:32

人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痛苦甚至是苦难,即便是衣食无忧最终还是要面临死亡的痛苦, 叔本华就说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而痛苦的根源是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 欲望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如钟摆,在无聊和痛苦中摆来摆去。
痛苦和苦难,是所有宗教需要完美解决的自洽问题。
佛教认为苦难源于人的无明人的贪嗔痴,于是有了八苦。认为苦难为人生常态,强调通过八正道,除无明断贪嗔痴,达到解脱。
基督教认为人类的苦难源于原罪,个人的苦难不但是承受人类原罪,也是如约伯那样来自神的考验。既然是原罪那苦难自然是人生常态,相信苦难有其目的,强调信靠顺服达到救赎。
而道教认为苦难源于人与道失衡,违背自然规律或过度执着于欲望。强调顺应自然,遵循无为原则。
各大宗教都承认苦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强调通过精神修行或信仰超越苦难,而苦难常被视为考验觉醒或救赎的契机。
都完美地自洽了人生要面临的痛苦和苦难,
扶苏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5:25
人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痛苦甚至是苦难,即便是衣食无忧最终还是要面临死亡的痛苦, 叔本华就说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而痛苦的根源是欲望。欲望不能满足就会痛苦, 欲望满足了就会无聊,人生如钟摆,在无聊和痛苦中摆来摆去。
痛苦和苦难,是所有宗教需要完美解决的自洽问题。
佛教认为苦难源于人的无明人的贪嗔痴,于是有了八苦。认为苦难为人生常态,强调通过八正道,除无明断贪嗔痴,达到解脱。
基督教认为人类的苦难源于原罪,个人的苦难不但是承受人类原罪,也是如约伯那样来自神的考验。既然是原罪那苦难自然是人生常态,相信苦难有其目的,强调信靠顺服达到救赎。
而道教认为苦难源于人与道失衡,违背自然规律或过度执着于欲望。强调顺应自然,遵循无为原则。
各大宗教都承认苦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强调通过精神修行或信仰超越苦难,而苦难常被视为考验觉醒或救赎的契机。
都完美地自洽了人生要面临的痛苦和苦难,

经历苦难,还能保持善心,了不起。有信仰的人,更能够做到这一点。
M
Mimi4
就像是剥洋葱一样,需要一层层剥开,才能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 能让自己自洽是第一层,觉察是个好的开始,然后后面慢慢剥。
老魏_
回复 1楼 老魏_ 的帖子
你的标题里用的“自洽”,是心理治疗师常用的术语。我一直觉得现代的心理治疗师,承担的是古时主要由牧师们承担的职责。人生很苦,“自洽”了就不觉得苦了。
佛教说“空中无色”,明镜非台,菩提非树。色即是空,何苦之有?
meeow 发表于 2025-07-05 14:33

空,是指一切现象无自性,依赖因缘而生,所以“色即是空”
既然一切现象(色)皆因缘生灭没有自性,那么放下对现象(色)的执着,无执着则无贪嗔痴,也就能无苦。
自洽的挺好的。。。
老魏_
扶苏 发表于 2025-07-05 15:32
经历苦难,还能保持善心,了不起。有信仰的人,更能够做到这一点。

无论那种信仰,都能让人在苦难和痛苦上达到心理上的自洽, 面对苦难和痛苦,能够自洽了,也就平静平和了。。。
老魏_
Mimi4 发表于 2025-07-05 15:34
就像是剥洋葱一样,需要一层层剥开,才能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 能让自己自洽是第一层,觉察是个好的开始,然后后面慢慢剥。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a
alama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0:08
信仰是什么?信仰本质表现是信与不信, 信与不信,自己所有的挑战和论证其实只是为了说服自己,换句话说叫自洽。选择信与不信选择信什么,都是找到了自己的自洽点。
儒家教你拿的起,道家教你放得下,佛教教你想的通。 林语堂在论幽默里说“中国人得势时都信儒教,不遇时都信道教,各自优游林下,寄托山水,怡养性情去了”, 背后也是自洽,随境遇而找到自己的自洽点。
人生最终最需要追求的是平和,在宿命论下,找到自己的自洽就平和平静了。 著名的《尼布尔祷告》,也称为《宁静祷告》,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您想多了,大多数人根本不会分析来分析去,没有信或不信的选择,信是主动的,对他们来说太高深了,被动接受才是常态
a
awen
meeow 发表于 2025-07-05 14:33
回复 1楼 老魏_ 的帖子
你的标题里用的“自洽”,是心理治疗师常用的术语。我一直觉得现代的心理治疗师,承担的是古时主要由牧师们承担的职责。人生很苦,“自洽”了就不觉得苦了。
佛教说“空中无色”,明镜非台,菩提非树。色即是空,何苦之有?

没错,人生就是一坨屎,还不得不吞下去。人类的痛苦源于知道屎很难吃!宗教帮助我们不光把屎吃下去,而且吃得开心。
儒教说,你不吃屎,对得起父母养育之恩吗?不吃屎如何光宗耀祖,符合社会的期待?
道教说,屎是天地的一部分,和我们自身并未差别,吃下去延年益寿
基督教说,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赐给你屎是为你好
佛教说,哪里有屎?都是幻想出来的
平明寻白羽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10:08
信仰是什么?信仰本质表现是信与不信, 信与不信,自己所有的挑战和论证其实只是为了说服自己,换句话说叫自洽。选择信与不信选择信什么,都是找到了自己的自洽点。
儒家教你拿的起,道家教你放得下,佛教教你想的通。 林语堂在论幽默里说“中国人得势时都信儒教,不遇时都信道教,各自优游林下,寄托山水,怡养性情去了”, 背后也是自洽,随境遇而找到自己的自洽点。
人生最终最需要追求的是平和,在宿命论下,找到自己的自洽就平和平静了。 著名的《尼布尔祷告》,也称为《宁静祷告》,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翻译:他拳头最大,怎么都对。

平明寻白羽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0:51
.............我默默地收起圣奥古斯丁神义论,,爱任纽神义论,,莱布尼茨神义论,,,
那就来随便讨论几句😄 苏轼的回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尼采的回复: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微信版的回复: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网友版的回复: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似纸薄应有不屈之心



瓦罐怎敢有不屈之心?
小有_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5-07-05 17:30
瓦罐怎敢有不屈之心?

我可不是瓦罐 🤣🤣
Who You Say I Am https://youtu.be/IcC1Bp13n_4?si=23Y9wGGF5JDDqTIC
Who am I that the highest King Would welcome me I was lost but He brought me in Oh His love for me Who the Son sets free Oh is free indeed I’m a child of God Yes I am
平明寻白羽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7:38
我可不是瓦罐 🤣🤣
Who You Say I Am https://youtu.be/IcC1Bp13n_4?si=23Y9wGGF5JDDqTIC
Who am I that the highest King Would welcome me I was lost but He brought me in Oh His love for me Who the Son sets free Oh is free indeed I’m a child of God Yes I am

旧约·以赛亚64:8:“耶和华啊,你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
小有_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5-07-05 17:43
旧约·以赛亚64:8:“耶和华啊,你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

旧约是以色列人的约,是神和亚伯拉罕的约,我们本来是没份儿的 是新约,让我们加入了
永远的小飞侠
束缚在见识,经历,文化的框框里,怎会容易
平明寻白羽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7:45
旧约是以色列人的约,是神和亚伯拉罕的约,我们本来是没份儿的 是新约,让我们加入了

新瓦罐
小有_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5-07-05 17:48
新瓦罐

你是不是老是在别的楼里说人家川粉的那个?没仔细看,,如果是,我不跟你说话的
平明寻白羽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7:51
你是不是老是在别的楼里说人家川粉的那个?没仔细看,,如果是,我不跟你说话的

随你,苏格拉底式追问会让舒适区变得不太舒适
所以他必须死
小有_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5-07-05 17:58
随你,苏格拉底式追问会让舒适区变得不太舒适
所以他必须死

死倒不必,拉黑算了
平明寻白羽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8:03
死倒不必,拉黑算了

呵呵,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自洽自洽。
小有_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5-07-05 18:10
呵呵,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自洽自洽。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夏天的马甲
为啥小红书上的弯曲人都无法自洽
平明寻白羽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8:14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非礼
皆可言
小有_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5-07-05 18:19
礼非礼
皆可言

我去吃好吃的晚饭了:食不言,寝不语 你要是以后再骂别人川粉,就别跟我说话
l
lelelele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10:26
可以讨论宗教了吗 😅 神义论。Theodicy,是一个哲学和神学的综合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如果上帝是全能、全知、全善的,为什么世界上还存在苦难与邪恶

允许苦难和邪恶存在,恰恰证明了造物主的全善,可以连邪恶都给予同样的爱。
可以说造物主充满了对自己全知全能的好奇心,想经历自己的各个方面。因为这个好奇心,造物主的一股能量,也就是我们时间矩阵的Creator God们,决定玩儿一个分离的游戏。就是抹除灵魂记忆,给人自由意志,看看最后人能成什么样子,还能不能凭着内在跟造物主的链接,找到回家的路。
推荐个脸书的帖子供参考。这个系列一共有13个部分,下面链接是第一个部分。其他都可以在脸书上找到。
𝓣𝓻𝓾𝓽𝓱 𝓽𝓸 𝓫𝓮 𝓻𝓮𝓬𝓸𝓰𝓷𝓲𝔃𝓮𝓭 𝓪𝓼 𝓯𝓪𝓼𝓽 𝓪𝓼 𝓹𝓸𝓼𝓼𝓲𝓫𝓵𝓮 𝓪𝓷𝓭 𝓶𝓸𝓿𝓮 𝓯𝓸𝓻𝔀𝓪𝓻𝓭 𝔀𝓲𝓽𝓱 𝓽𝓱𝓮 𝓹𝓻𝓸𝓬𝓮𝓼𝓼. (𝓟𝓪𝓻𝓽 1)
https://fb.watch/AFpm3wikaL/
Creation and living life on Earth was and still is a Grand Experiment.
The Past 22 years was the Grand Awakening for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nd Experiment and that comes with the comprehension of Who everyone is, where everyone comes from and who is with and why are here on this planet as an individual soul.
Part of the experiment was that the soul would go through which has been called by many names, but mostly known as the veil of forgetfulness, so that it would not remember its true nature.
It would simply associate itself with physicality, with a physical material experience. Part of the experiment is that there would be access to the teachings of Spirit. 


A
Ann161
自在怡然,一切看淡
老魏_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5-07-05 17:30
瓦罐怎敢有不屈之心?

瓦罐这个比喻其实挺形象的,人的脆弱,神的主权和塑造, 无论在旧约还是新约都提到无数次。。。
小有_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20:33
瓦罐这个比喻其实挺形象的,人的脆弱,神的主权和塑造, 无论在旧约还是新约都提到无数次。。。

啥子呀,是器皿,正确的说法是器皿 😑
老魏_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20:36
啥子呀,是器皿,正确的说法是器皿 😑

译本不同而已,老的和合本喜欢用器皿,很多现代译本用瓦罐比较多, 我倒是觉得瓦罐更好,表达人的脆弱性更形象
小有_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20:53
译本不同而已,老的和合本喜欢用器皿,很多现代译本用瓦罐比较多, 我倒是觉得瓦罐更好,表达人的脆弱性更形象

........居然真的有个 Chinese New Testament: Easy-to-Read Version (ERV-ZH) 😮😮 我经常看有个英文的New Living Translation (NLT)版本,也是易读版,,所以也不好说你们什么🤐
老魏_
........居然真的有个 Chinese New Testament: Easy-to-Read Version (ERV-ZH) 😮😮 我经常看有个英文的New Living Translation (NLT)版本,也是易读版,,所以也不好说你们什么🤐
小有_ 发表于 2025-07-05 21:02

英文版KJV是最好的版本,里面英文词更倾向于“瓦罐”的含义
小有_
老魏_ 发表于 2025-07-05 21:15
英文版KJV是最好的版本,里面英文词更倾向于“瓦罐”的含义

我准确引用的时候,用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ESV)
l
loyalqq
说好听是自洽了 不好听是不挣扎随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