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海拔6000米的雪山修罗场,挤满了想爬藤的国内学生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6月27日 13点32分 PT
共 (7)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l
llwwy
6 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帖:
登珠峰刷简历?这届学生卷麻了。
前几天,朋友发给我一个留学申请背景提升项目——高中生叙利亚难民营教学项目,全程专业安保团队随行,三周仅需60万人民币。
我一看,乐了:留学已经卷到魔怔了吗?不光费钱,还要玩命。
记得十年前,申请海外大学的学生,只需要展示些校内外的活动:学生会、社区服务、模联、校报等等,都是普通高中生生活日常。
这几年,不光标化卷到几乎满分,就连课外活动,都要标新立异。
一批批中国学生,在非洲建厕所、在乌克兰做义工、在东南亚拯救濒危动物、在越南排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高中生们做不到的。
就在前不久,北京八十中国际部的李浩榕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消息传开,直接把「背景提升」的含金量拉爆。
铺天盖地的宣传里,无不在强调“全球第一登顶中国中学生”。事实上呢?早在2020年,16岁的少女丁禹琪已经登顶过珠峰。
李浩榕新闻刷屏之时,也有记者去联系采访了丁同学。跟李同学引发的舆论风波相比,丁同学低调许多,她的登山证书至今锁在抽屉里,她也没有用证书申请,加分。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没有被媒体广泛报道时,她沉默片刻,“因为我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潜台词是,北京名校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因此掌握更多的媒体关注。
不是首位登顶的未成年人,并不能否认李同学确实很厉害,登顶珠峰是一项极限运动(尤其是北坡登顶难度更高)。
经常登珠峰的朋友都知道,这不仅需要长期的体能训练,更要有丰厚的财富支撑。即便如此,8000米海拔之上,雪崩、高反、极端天气等,任何一个意外都会要人性命。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记录了人类商业攀登珠峰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山难,这场山难发生在1996年,造成了8人死亡,其中2位是资深向导。
2023年,李浩榕首次完成高海拔登山,征服5025米的四姑娘山大峰,此后陆续拿下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8201米的卓奥友峰。
虽然攀登时间不长,但他的攀登经验非常丰富,背后的财力支撑也必然雄厚。
很快,眼尖的网友发现:就读于国际部,有财力登珠峰,这是妥妥为申请海外名校做铺垫啊。
网友预测,李同学目标可能是斯坦福大学,申请季可以拭目以待
加上宣传海报上醒目的某某登山(国内某游学机构)队几个字,以及该公司创始人和李浩榕的父子关系,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这不就是「一箭双雕」的策略吗?!一方面可以给留学申请加分,另一方面还能舆论造势,把登雪山这项背景提升活动带起来,给自家公司做宣传。
该公司背景提升产品里琳琅满目的登山项目
我才知道,原来未成年人登雪山确实不是新鲜事了。朋友甚至戏言说:「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上,挤满充满爬藤野心的中国学生」
我好奇去该机构的公众号翻了一圈,发现针对未成年的登山产品可以说是玲琅满目。从5000米海拔的入门,到6000米的进阶。其中乞力马扎罗的费用超过6万,算上交通费用,8万起跳。
那么,李同学的登顶真的值得留学家庭效仿吗?且不说需要付出大量财力和精力。有专业登山人士就此表示,未成年人参与高海拔运动,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如果只是为了升学,那代价也太大了。
无独有偶,有家长爆料去参加了一家留学机构的讲座,其负责人组织了一个去柬埔寨义工扫雷的活动!
讲座当天赶上了给这些高中生的颁奖仪式,负责人宣称:这样的活动有含金量,切合时代命题,写文书可以拉开格局。
面对家长的质疑,负责人不以为然,“我们只是去柬埔寨而已,有孩子的同班同学直接去了乌克兰。”
先不说一堆人拿着同样的“奇葩”活动,招生官是否会有审美疲劳。
排雷需专业军事训练,没有资质的人根本无法进入雷场,并且还很有可能会触犯当地的法律。这种包装很容易就会被识破其真实性,被扣上材料造假,别说申请名校了,可能最后入境都有问题。
MIT的招生官克里斯·彼得森曾经说有一年的申请者中,有一位学生在自己家造出了一座核子反应炉,但是MIT也并没有录取他。
他给的建议也很简单:不要为了申请特意制造热点。好好上学,做个好人,追求热忱。
c
cicip66
6 天
2 楼
啥?去排雷?哈哈哈
f
fannysunny
5 天
3 楼
哎,这一不小心能挂了呀!
S
SAT
5 天
4 楼
不成藤,则成仁。Birdffly过来看看人家的决心。
t
transient
5 天
5 楼
Google了下丁禹琪,发现这孩子在加州读的中学啊,为什么说她来自河北?现在这孩子在哪里读大学?
m
mtwash
5 天
6 楼
这边爬藤也类似,有本质区别吗?
M
MayH
5 天
7 楼
这个照片感觉可以换成任何人的名字,反正都看不出来是谁。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登珠峰刷简历?这届学生卷麻了。
前几天,朋友发给我一个留学申请背景提升项目——高中生叙利亚难民营教学项目,全程专业安保团队随行,三周仅需60万人民币。
我一看,乐了:留学已经卷到魔怔了吗?不光费钱,还要玩命。
记得十年前,申请海外大学的学生,只需要展示些校内外的活动:学生会、社区服务、模联、校报等等,都是普通高中生生活日常。
这几年,不光标化卷到几乎满分,就连课外活动,都要标新立异。
一批批中国学生,在非洲建厕所、在乌克兰做义工、在东南亚拯救濒危动物、在越南排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高中生们做不到的。
就在前不久,北京八十中国际部的李浩榕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消息传开,直接把「背景提升」的含金量拉爆。
铺天盖地的宣传里,无不在强调“全球第一登顶中国中学生”。事实上呢?早在2020年,16岁的少女丁禹琪已经登顶过珠峰。
李浩榕新闻刷屏之时,也有记者去联系采访了丁同学。跟李同学引发的舆论风波相比,丁同学低调许多,她的登山证书至今锁在抽屉里,她也没有用证书申请,加分。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没有被媒体广泛报道时,她沉默片刻,“因为我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潜台词是,北京名校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因此掌握更多的媒体关注。
不是首位登顶的未成年人,并不能否认李同学确实很厉害,登顶珠峰是一项极限运动(尤其是北坡登顶难度更高)。
经常登珠峰的朋友都知道,这不仅需要长期的体能训练,更要有丰厚的财富支撑。即便如此,8000米海拔之上,雪崩、高反、极端天气等,任何一个意外都会要人性命。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记录了人类商业攀登珠峰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山难,这场山难发生在1996年,造成了8人死亡,其中2位是资深向导。
2023年,李浩榕首次完成高海拔登山,征服5025米的四姑娘山大峰,此后陆续拿下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6178米的青海玉珠峰;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8201米的卓奥友峰。
虽然攀登时间不长,但他的攀登经验非常丰富,背后的财力支撑也必然雄厚。
很快,眼尖的网友发现:就读于国际部,有财力登珠峰,这是妥妥为申请海外名校做铺垫啊。
加上宣传海报上醒目的某某登山(国内某游学机构)队几个字,以及该公司创始人和李浩榕的父子关系,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这不就是「一箭双雕」的策略吗?!一方面可以给留学申请加分,另一方面还能舆论造势,把登雪山这项背景提升活动带起来,给自家公司做宣传。
我才知道,原来未成年人登雪山确实不是新鲜事了。朋友甚至戏言说:「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上,挤满充满爬藤野心的中国学生」
我好奇去该机构的公众号翻了一圈,发现针对未成年的登山产品可以说是玲琅满目。从5000米海拔的入门,到6000米的进阶。其中乞力马扎罗的费用超过6万,算上交通费用,8万起跳。
那么,李同学的登顶真的值得留学家庭效仿吗?且不说需要付出大量财力和精力。有专业登山人士就此表示,未成年人参与高海拔运动,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如果只是为了升学,那代价也太大了。
无独有偶,有家长爆料去参加了一家留学机构的讲座,其负责人组织了一个去柬埔寨义工扫雷的活动!
讲座当天赶上了给这些高中生的颁奖仪式,负责人宣称:这样的活动有含金量,切合时代命题,写文书可以拉开格局。
面对家长的质疑,负责人不以为然,“我们只是去柬埔寨而已,有孩子的同班同学直接去了乌克兰。”
先不说一堆人拿着同样的“奇葩”活动,招生官是否会有审美疲劳。
排雷需专业军事训练,没有资质的人根本无法进入雷场,并且还很有可能会触犯当地的法律。这种包装很容易就会被识破其真实性,被扣上材料造假,别说申请名校了,可能最后入境都有问题。
MIT的招生官克里斯·彼得森曾经说有一年的申请者中,有一位学生在自己家造出了一座核子反应炉,但是MIT也并没有录取他。
他给的建议也很简单:不要为了申请特意制造热点。好好上学,做个好人,追求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