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bright 发表于 2025-06-20 09:02回复 3楼 老魏_ 的帖子 普通人控制不了基础设施。咱聊点实用的行吗?
回复 7楼 老魏_ 的帖子 MCP, Agent, LLM, Ops这些都要有人做吧 我说的是工作方面应该学些什么,提高自我 bigbright 发表于 2025-06-20 09:07
老魏_ 发表于 2025-06-20 08:58 AI分五层,顶层应用毫无护城河,基本等死。 你以为做个App、收个订阅费,就能吃到AI红利? 对不起,这一套在AI里根本不灵。 来,我们把AI产业结构,拆开看看。 第一层,是电力、土地和数据中心。 最底层的底板,是算力的地基。 第二层,才是芯片战争的战场。 台积电、ASML、三星、英特尔,晶圆厂和巨头们的博弈; 再往上,是NVIDIA、AMD,还有训练模型的OpenAI、Anthropic这些玩家。 但往上走到顶,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公司: 什么Cursor、Windsurf,还有各种角色AI。 他们努力复制互联网时代的打法,搞个界面,做点订阅,用增长曲线讲故事。 但真正懂的都知道,这种模式,在AI里注定走不远。 为什么?看清一件事: AI不是Web。Web世界里,一台服务器可以服务一万人。 Gmail能几十年不变,因为没人对“更好的邮件”有需求。 升级?对大多数人毫无意义。 AI完全不同。 你永远会想要更快的推理速度,更大的模型,更强的理解力。 1000个token每秒?不够。你想要的是极限性能。 而这代价极高。 你根本无法靠“一台服务器跑一万人”来撑这套产品。 所以这些App公司,其实根本没有成本结构的优势。 结果就是,价值汇聚不在最上层。 而是在中间,那些能控制芯片、控制模型的玩家身上: 当然是OpenAI、Anthropic,不是那些套壳拼UI的应用商。 早年Web时代,Zynga也风光过 最后呢?全被Facebook吞了。 Google、Meta自己做平台,把上面所有的价值都吃光了。 现在AI也会重演这场游戏: OpenAI直接推出产品或者收购你,不会让你长成独立生态。 顶层应用毫无护城河,基本等死。 更别提,这里每点一次“运行”按钮,叫的是四个GPU节点。 显卡不是你的,成本都砸在基础层。 用户月付$200,模型服务成本远超那几美金。 这不是Web,这里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以,别妄想做AI领域的Zynga。 真正的价值,只属于能控制基础设施的人。
redpill 发表于 2025-06-20 10:13 普通人参与建议(投资+认知布局) ✅1. 投资方向:只投“控制力”而非“流量” 芯片龙头:$NVDA、$TSMC、$ASML 高性能数据中心:Equinix (EQIX)、Digital Realty Trust (DLR) AI能源基础设施:NextEra Energy ($NEE)、Tesla Megapack相关布局 如果有灰度机会,关注模型企业IPO前轮融资的二级市场交易 ✅2. 参与方向:别做App,做“节约GPU的钱” 写App的人在“烧钱”,写中间件的人在“省钱”。 你做的每一个工具,要能回答一句话:“我能为某个团队,省下几千个token的推理成本吗?” AI领域未来的独角兽是:提高效率 or 降低推理成本的infra工具。 ✅3. 学习方向:别学prompt,学“约束与资源管理” Prompt engineering = 热门但低壁垒 真正有用的,是学会: 如何用少量token高效推理 如何搭建LoRA/QLoRA微调管道 如何部署模型到本地/边缘设备 如何让一个4bit模型跑在消费级硬件上 ✅4. 思维方向:训练“AI时代的中层思维” 普通人别幻想控制芯片,别幻想收购公司,但可以做: 连接基础层与应用层的“桥” 帮公司/团队构建私有模型或行业垂类微调模型 懂业务逻辑 + 懂推理成本的人,未来薪资会远超全栈工程师 ✅5. 认清现实:这个游戏是大宗战争,不是小而美创业天堂 “Build in public”的独立开发者热潮会像Zynga那样被迅速吞并 小模型跑在边缘设备上有前景,但除非你能打价格战或绑定专属语料,否则注定被抄 AI未来的自由人=能跑自己的推理堆栈 + 有独特领域knowhow 的人
AI分五层,顶层应用毫无护城河,基本等死。 你以为做个App、收个订阅费,就能吃到AI红利? 对不起,这一套在AI里根本不灵。 来,我们把AI产业结构,拆开看看。 第一层,是电力、土地和数据中心。 最底层的底板,是算力的地基。 第二层,才是芯片战争的战场。 台积电、ASML、三星、英特尔,晶圆厂和巨头们的博弈; 再往上,是NVIDIA、AMD,还有训练模型的OpenAI、Anthropic这些玩家。 但往上走到顶,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公司: 什么Cursor、Windsurf,还有各种角色AI。 他们努力复制互联网时代的打法,搞个界面,做点订阅,用增长曲线讲故事。 但真正懂的都知道,这种模式,在AI里注定走不远。 为什么?看清一件事: AI不是Web。Web世界里,一台服务器可以服务一万人。 Gmail能几十年不变,因为没人对“更好的邮件”有需求。 升级?对大多数人毫无意义。 AI完全不同。 你永远会想要更快的推理速度,更大的模型,更强的理解力。 1000个token每秒?不够。你想要的是极限性能。 而这代价极高。 你根本无法靠“一台服务器跑一万人”来撑这套产品。 所以这些App公司,其实根本没有成本结构的优势。 结果就是,价值汇聚不在最上层。 而是在中间,那些能控制芯片、控制模型的玩家身上: 当然是OpenAI、Anthropic,不是那些套壳拼UI的应用商。 早年Web时代,Zynga也风光过 最后呢?全被Facebook吞了。 Google、Meta自己做平台,把上面所有的价值都吃光了。 现在AI也会重演这场游戏: OpenAI直接推出产品或者收购你,不会让你长成独立生态。 顶层应用毫无护城河,基本等死。 更别提,这里每点一次“运行”按钮,叫的是四个GPU节点。 显卡不是你的,成本都砸在基础层。 用户月付$200,模型服务成本远超那几美金。 这不是Web,这里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以,别妄想做AI领域的Zynga。 真正的价值,只属于能控制基础设施的人。 老魏_ 发表于 2025-06-20 08:58
一个用户 发表于 2025-06-21 07:27 真棒! 下面有人看不懂,问普通人应该做什么。我贡献一下想法。 普通人应该做的: 1 投资基础设施,就是产业链底端,比如美国的核能,oklo之类的,目前看上去还是概念股,但是长期必然拿到政府大单。 2 投资第二层的龙头,女大,台积电。这个层次,不要企图买黑马,没有黑马。投入过大,需要政府支持,最后只会有几个公司能活下来,而且全球现在只有中美两个大玩家。国内的企业不熟,美股就这两个最值得。 3 主动学习prompt engineering,不论是自己工作,还是转行业,这个都绕不过去。自己网上搜就好了,教程多的是。如果没有其它技能,光做这个也有年薪十万以上可拿。这个需要每周学习,与时共进,因为每个新版本出来,反应会不完全一样。小小的技巧,能结果天差地别。 4 如果有特殊技能,比如医药背景,装修+编程,可以考虑做风口上的猪,自己创业,利用市场空白,早期需要投钱买llm大量token,不论是科研发论文,还是创建网站用AI技术,现在还有许多空白。做这个,不要对公司有感情,捞一把就走,小公司最后都是死翘翘的。比如你做个用AI帮中餐馆顾客推荐点餐的app,给美国美甲店AI生成图片,前期需要一个米买token,有客户群了,有人花几个米买就赶紧出手。 5 跳槽去AI会获利的公司,比如meta,google之流。如果发现公司管理层对AI还没有大的计划,同事都不愿意学,要考虑公司前途是否还在。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6 孩子选专业,首选AI相关,次选有护城河的不大容易被AI取代的。目前来看,现在高三的孩子选CS毕业就失业的风险较大。公司senior交代junior干活,如果让AI跑20分钟效果好。
老魏_ 发表于 2025-06-20 09:15 AI是知识扩展探索器,用过一段时间现在AI的就会有体会, 人类运用AI最难的是会提问题,最起码目前LLM模型是这样
说的非常好,还有一个维度就是AI和domain的结合,但这里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快速做个产品,卖给专业领域大公司套现,也是死路一条,因为专业大公司内部很快能实现更好的落地,不如自己先混进专业领域还有点戏。还有一个方向是各种机器人,但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快速套现的。基本能看出,除了AI偏向底层的专业人士,和其它专业领域AI用的好的,普通人基本是用户,创业上施展拳脚的空间不大。 custom 发表于 2025-06-21 09:39
bigbright 发表于 2025-06-20 08:53 DS大概火了十年左右,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 下一波就是AI了,是挑战也是机遇。最近特别焦虑,总想赶上这一波机遇,可又无从下手。 大家懂行的说说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学些什么才能赶上这波潮流? LLM?貌似只有大厂才有资源做深入 LLMOps?貌似大部人都是直接调用openai之类的API MCP?Agent? 另外,现在vibe coding真的很火,之前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的东西,现在很快就能落地。比如这个找探亲或旅游同行的feiyou点online,只花了几十块钱一个周就上线了。我预计接下来是产品爆发的时代,难的是如何推广。这样看来是不是市场营销类的公司股票会大涨?meta, google?广告这块还有大的公司吗?
真正的价值,只属于能控制基础设施的人。 看看马斯克在干什么。超级集群。。。 ==================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3116466 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xAI 目前正在训练 Grok 3.5,“专注于推理能力”。 此外,马斯克还以去年搭建训练超级集群的例子,展示了xAI标志性的“第一性原理”思维和极致的执行能力。当时,供应商预估完成一个10万块H100 GPU集群需要18-24个月,但xAI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 据 ZeroHedge 报道,xAI 正在寻求 43 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这将与 50 亿美元的债务融资相结合,涵盖 xAI 和社交媒体平台 X。 硬件竞赛:从零到 100,000 个 GPU 的工程奇迹。 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解决了AI训练中的硬件难题。当供应商告诉他们,完成10万块H100 GPU的训练超级集群需要18到24个月时,马斯克的团队将其压缩到6个月。 他们租下了位于孟菲斯的一家废弃的伊莱克斯工厂,并通过租赁发电机解决了150兆瓦的电力需求,租用了全美四分之一的移动制冷设备,并使用特斯拉Mega Packs来平滑训练过程中的电力波动。马斯克甚至亲自参与了布线工作,“睡在数据中心里”。 目前,训练中心拥有 150,000 台 H1、50,000 台 H200 和 30,000 台 GB200,第二个数据中心即将上线,拥有 110,000 台 GB200。 多重未来愿景:机器人军团、星际文明。 老魏_ 发表于 2025-06-20 09:00
wueda 发表于 2025-06-21 08:03 你说的6,“专业,首选AI相关”,但是又说“CS毕业就失业” 请问,什么专业是与AI相关,又不是CS?
gooog 发表于 2025-06-21 09:58 为什么没人建议学习以下的东西呢。以下这些才是在当今虚伪AI下最核心的要学习的东西。 a) 1)在本领域成为顶尖人物 2)将自己在本领域的知识冠名AI 3)成立一家AI公司,兜售自己的本领域知识。 b) 1) 成立一家数据中心公司 2)人工分析和整理数据 3)将人工分析和整理后的数据,冠名为AI 4)同时,卖给其他AI公司 以上两点的核心:人为的知识是狗肉,前台挂上AI这个羊头。
mylifetouch 发表于 2025-06-21 11:22 底层infrastructure 不可能是最赚钱的。就跟电一样,是不可缺少的utility, 但绝不是增长点。 任何时代,最有增长潜力最吸引资本的,都是能够直接面向用户,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另外,现在vibe coding真的很火,之前花很长时间才能做出来的东西,现在很快就能落地。比如这个找探亲或旅游同行的feiyou点online,只花了几十块钱一个周就上线了。我预计接下来是产品爆发的时代,难的是如何推广。这样看来是不是市场营销类的公司股票会大涨?meta, google?广告这块还有大的公司吗?
你以为做个App、收个订阅费,就能吃到AI红利? 对不起,这一套在AI里根本不灵。 来,我们把AI产业结构,拆开看看。
第一层,是电力、土地和数据中心。 最底层的底板,是算力的地基。
第二层,才是芯片战争的战场。 台积电、ASML、三星、英特尔,晶圆厂和巨头们的博弈; 再往上,是NVIDIA、AMD,还有训练模型的OpenAI、Anthropic这些玩家。
但往上走到顶,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公司: 什么Cursor、Windsurf,还有各种角色AI。 他们努力复制互联网时代的打法,搞个界面,做点订阅,用增长曲线讲故事。 但真正懂的都知道,这种模式,在AI里注定走不远。
为什么?看清一件事: AI不是Web。Web世界里,一台服务器可以服务一万人。 Gmail能几十年不变,因为没人对“更好的邮件”有需求。 升级?对大多数人毫无意义。
AI完全不同。 你永远会想要更快的推理速度,更大的模型,更强的理解力。 1000个token每秒?不够。你想要的是极限性能。
而这代价极高。 你根本无法靠“一台服务器跑一万人”来撑这套产品。 所以这些App公司,其实根本没有成本结构的优势。
结果就是,价值汇聚不在最上层。 而是在中间,那些能控制芯片、控制模型的玩家身上: 当然是OpenAI、Anthropic,不是那些套壳拼UI的应用商。
早年Web时代,Zynga也风光过 最后呢?全被Facebook吞了。 Google、Meta自己做平台,把上面所有的价值都吃光了。
现在AI也会重演这场游戏: OpenAI直接推出产品或者收购你,不会让你长成独立生态。 顶层应用毫无护城河,基本等死。
更别提,这里每点一次“运行”按钮,叫的是四个GPU节点。 显卡不是你的,成本都砸在基础层。 用户月付$200,模型服务成本远超那几美金。
这不是Web,这里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以,别妄想做AI领域的Zynga。
真正的价值,只属于能控制基础设施的人。
看看马斯克在干什么。超级集群。。。
==================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3116466
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xAI 目前正在训练 Grok 3.5,“专注于推理能力”。
此外,马斯克还以去年搭建训练超级集群的例子,展示了xAI标志性的“第一性原理”思维和极致的执行能力。当时,供应商预估完成一个10万块H100 GPU集群需要18-24个月,但xAI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
据 ZeroHedge 报道,xAI 正在寻求 43 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这将与 50 亿美元的债务融资相结合,涵盖 xAI 和社交媒体平台 X。 硬件竞赛:从零到 100,000 个 GPU 的工程奇迹。
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解决了AI训练中的硬件难题。当供应商告诉他们,完成10万块H100 GPU的训练超级集群需要18到24个月时,马斯克的团队将其压缩到6个月。
他们租下了位于孟菲斯的一家废弃的伊莱克斯工厂,并通过租赁发电机解决了150兆瓦的电力需求,租用了全美四分之一的移动制冷设备,并使用特斯拉Mega Packs来平滑训练过程中的电力波动。马斯克甚至亲自参与了布线工作,“睡在数据中心里”。 目前,训练中心拥有 150,000 台 H1、50,000 台 H200 和 30,000 台 GB200,第二个数据中心即将上线,拥有 110,000 台 GB200。 多重未来愿景:机器人军团、星际文明。
普通人控制不了基础设施。咱聊点实用的行吗?
没有做广告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举个例子。
普通人吃不到啥红利,把AI当作工具,能够学会很好的利用它就已经很不错了。
MCP, Agent, LLM, Ops这些都要有人做吧 我说的是工作方面应该学些什么,提高自我
AI是知识扩展探索器,用过一段时间现在AI的就会有体会, 人类运用AI最难的是会提问题,最起码目前LLM模型是这样
感觉你还是没明白我的问题,算了
分析的太好了 我们普通人咋办
普通人参与建议(投资+认知布局)
✅1. 投资方向:只投“控制力”而非“流量”
芯片龙头:$NVDA、$TSMC、$ASML 高性能数据中心:Equinix (EQIX)、Digital Realty Trust (DLR) AI能源基础设施:NextEra Energy ($NEE)、Tesla Megapack相关布局 如果有灰度机会,关注模型企业IPO前轮融资的二级市场交易
✅2. 参与方向:别做App,做“节约GPU的钱”
写App的人在“烧钱”,写中间件的人在“省钱”。 你做的每一个工具,要能回答一句话:“我能为某个团队,省下几千个token的推理成本吗?” AI领域未来的独角兽是:提高效率 or 降低推理成本的infra工具。
✅3. 学习方向:别学prompt,学“约束与资源管理”
Prompt engineering = 热门但低壁垒 真正有用的,是学会: 如何用少量token高效推理 如何搭建LoRA/QLoRA微调管道 如何部署模型到本地/边缘设备 如何让一个4bit模型跑在消费级硬件上
✅4. 思维方向:训练“AI时代的中层思维”
普通人别幻想控制芯片,别幻想收购公司,但可以做:
连接基础层与应用层的“桥” 帮公司/团队构建私有模型或行业垂类微调模型 懂业务逻辑 + 懂推理成本的人,未来薪资会远超全栈工程师
✅5. 认清现实:这个游戏是大宗战争,不是小而美创业天堂
“Build in public”的独立开发者热潮会像Zynga那样被迅速吞并 小模型跑在边缘设备上有前景,但除非你能打价格战或绑定专属语料,否则注定被抄 AI未来的自由人=能跑自己的推理堆栈 + 有独特领域knowhow 的人
厉害的人可以做ai startup 做一些你niche market的应用 不要做面向所有人的应用 比如fireflies.ai 指的也是meeting note taking 但是专攻印度人口音
Mark!!
Mark !!!
mark 人工智能时代的投资
很精辟总结,赞👍
真棒!
下面有人看不懂,问普通人应该做什么。我贡献一下想法。
普通人应该做的: 1 投资基础设施,就是产业链底端,比如美国的核能,oklo之类的,目前看上去还是概念股,但是长期必然拿到政府大单。 2 投资第二层的龙头,女大,台积电。这个层次,不要企图买黑马,没有黑马。投入过大,需要政府支持,最后只会有几个公司能活下来,而且全球现在只有中美两个大玩家。国内的企业不熟,美股就这两个最值得。 3 主动学习prompt engineering,不论是自己工作,还是转行业,这个都绕不过去。自己网上搜就好了,教程多的是。如果没有其它技能,光做这个也有年薪十万以上可拿。这个需要每周学习,与时共进,因为每个新版本出来,反应会不完全一样。小小的技巧,能结果天差地别。 4 如果有特殊技能,比如医药背景,装修+编程,可以考虑做风口上的猪,自己创业,利用市场空白,早期需要投钱买llm大量token,不论是科研发论文,还是创建网站用AI技术,现在还有许多空白。做这个,不要对公司有感情,捞一把就走,小公司最后都是死翘翘的。比如你做个用AI帮中餐馆顾客推荐点餐的app,给美国美甲店AI生成图片,前期需要一个米买token,有客户群了,有人花几个米买就赶紧出手。 5 跳槽去AI会获利的公司,比如meta,google之流。如果发现公司管理层对AI还没有大的计划,同事都不愿意学,要考虑公司前途是否还在。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6 孩子选专业,首选AI相关,次选有护城河的不大容易被AI取代的。目前来看,现在高三的孩子选CS毕业就失业的风险较大。公司senior交代junior干活,如果让AI跑20分钟效果好。
ai应该很好学
你说的6,“专业,首选AI相关”,但是又说“CS毕业就失业”
请问,什么专业是与AI相关,又不是CS?
有点东西
Prompt engineering只是第一步
写的不错,手动点赞
手动点赞,
说的非常好,还有一个维度就是AI和domain的结合,但这里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想快速做个产品,卖给专业领域大公司套现,也是死路一条,因为专业大公司内部很快能实现更好的落地,不如自己先混进专业领域还有点戏。还有一个方向是各种机器人,但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快速套现的。基本能看出,除了AI偏向底层的专业人士,和其它专业领域AI用的好的,普通人基本是用户,创业上施展拳脚的空间不大。
我认真看看
手动点赞!!
所以我说普通人,
-在投资上关注AI的各层 -在心态上做好与AI共存,迎接新时代,别摆出人类那种看不起AI的姿态,现在很多人还在处于这个阶段 -在个人技能上,多去了解,去慢慢地学会好好用这个工具。第一步,会向AI提问题其实就很难
为什么没人建议学习以下的东西呢。以下这些才是在当今虚伪AI下最核心的要学习的东西。
a) 1)在本领域成为顶尖人物 2)将自己在本领域的知识冠名AI 3)成立一家AI公司,兜售自己的本领域知识。
b) 1) 成立一家数据中心公司 2)人工分析和整理数据 3)将人工分析和整理后的数据,冠名为AI 4)同时,卖给其他AI公司
以上两点的核心:人为的知识是狗肉,前台挂上AI这个羊头。
底层infrastructure 不可能是最赚钱的。就跟电一样,是不可缺少的utility, 但绝不是增长点。
任何时代,最有增长潜力最吸引资本的,都是能够直接面向用户,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选cs里面的AI呗,我又不是说学CS的都找不到工作。而且其它专业也可以辅修AI的课。
难道你能有更好的主意吗?现在神仙也不可能知道20年后还有哪些工作能剩下,你指望华人网友给你指出一条明路?
第一步是成为billionaire 然后呢,直接躺平 2 - 4都不需要了
AI公司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组建?
Alexandr Wang: 你报我全名!
所以投资还是电力,数据中心和芯片?
赞同这个,电力算力一旦够用,就没什么增长了。以后需要的是用ai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