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让我选一个死法,我选让猫弄死我

c
comefor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王朔最新小说《起初》系列便携本上市了,借此机会,编辑部访问了王朔老师。在5月的午后小雨与一盏明黄色小吊灯的陪伴下,王朔聊《起初》,聊文学,聊往事,聊养猫、做饭、打扫卫生、刷短视频。
这是2007年以来,王朔首度接受视频访谈。阔别18年,故人风采依旧,真诚之外,更多了一份冲淡平和。


聊天的话题自然而然地从王朔花费15年心血写成的长篇力作《起初》开始。2022年,《起初·纪年》面世,立即引发轰动,连续登顶新书榜TOP1,成为近年来中文世界最受瞩目的文学事件之一。
和王朔过去作品的一大区别是,《起初》的故事背景不再发生在当代的北京,而是从炎黄之战绵延到西汉王朝。关于为何选择这样的框架,王朔笑称:
“我的生活没什么必要再写了,但又有些话想说,就是干脆搁别人身上说。写起来太过瘾了。我彻底过了改稿这一关,觉得越改越好。尤其是《起初·竹书》,是我写得最愉快的书。”
然而王朔的古代故事并不走寻常路,在《起初》之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刘彻、司马迁、张骞、陈阿娇、炎黄二帝等,纷纷褪下历史人物高高在上的外壳,操着一口京片子亲切如邻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这种颠覆传统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王朔解释道:
“我觉得正经普通话是规范的语言,不是文学的语言,太枯燥了,枯燥到你都不想往下写,但方言会特别生动,特别有意思,写那些的过程都是很快乐的过程。
一直有两种说法在争论,历史到底是帝王将相创造的还是人民创造的。我们小时候一直说的是人民创造历史,但人民有一个问题,就是留下的材料太少,没法写。但我是这么想通这个事情的,帝王将相本质上就是老百姓,没有那么伟大,脑袋也没那么够使,我其实就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来写。”


《起初》故事中的帝王将相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司马迁。
历史上的司马迁一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之一,追求的是留名千古、立德立言。但在很多人眼中,王朔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文人。他的小说《空中小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过把瘾就死》等,打破了固有的文学套路,将市井人物的故事置于聚光灯下,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商业写作的第一人。
王朔还是最早投身影视剧领域的作家之一,他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阳光灿烂的日子》《甲方乙方》等,不仅为一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也为他获得了远超出小说的收益。谈及写作与钱的关系,王朔毫不讳言:
“我年轻的时候也想过写作挣钱,我觉得那是正常的。你要是为了挣钱写作,它就是一门手艺,手艺是熟能生巧的。那类书不用你把自己放进去写,我觉得是可以通过学习技巧写的。但写作是一个多重性的东西,你会慢慢过渡到为自己而写,会觉得心里有话想倾诉。人活到最后只能为自己,是吧?”
在王朔看来,《起初》就是这样一部为自己而写的书。不过,王朔的“为自己而写作”也并不是和司马迁一样抱有留名千古的念想。
“我觉得那是一个妄想。而且留名千古我觉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千古之后看的人也没那么多。
我的话多,想把话说出去,小说就是为这个而写的。这些东西写出来,心里就会平静一点。”
就像王朔曾经说过的那样:
“多年来,我一直盼着哪天把这本小说(《起初》)写出来,我就踏实了,可以放心去过自己的日子。”


而当《起初》真正面世后,王朔“自己的日子”却并没有发生什么戏剧性的变化,或许这才是他“自己的日子”:
“差不多五六点钟就睡觉了,夜里十二点起床,慎一会儿,喂喂猫,两三点钟再睡,最晚四点钟起床。”
虽然过着非常宅的生活,但和一般的宅男不同——王朔不常点外卖。
“外卖叫过来的菜太油了,我只能偶尔叫点日本生鱼片之类的,或者西式的沙拉,打包过来不会变味。”
而且大多数时候,他还是自己做饭。
“我其实一天就做一顿饭,就是上午起来做一个菜,做一点米饭,或者烙点饼。肯定做不砸的就是肉末炒一切。其实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重口味的那种食堂菜,烧得烂烂的,带汤儿的。我很长时间都纳闷为什么我炒菜不出汤呢?后来我想半天才明白,大锅菜下去炒,它菜多,就会出汤儿,小炒要想出汤就成熬了。但我现在血脂高,三高很严重,都是吃蒸菜了,蒸出来倒点酱油,唉,特别寡。
我现在想,我还有三年七十岁,七十岁以后首先不吃哺乳动物,我慢慢要过渡到吃蛋奶素去。小时候我因为好奇乱吃东西,现在觉得非常罪恶。我这岁数,没吃过的东西,不吃了;没认识的人,不用认识了。”
除了饭,家务也是一个人做,凡事亲力亲为。
“我坚持生活在细节里。打扫卫生什么的,都是我自己干。写作中的生活细节是编造不出来的,编造的能看出来。自己做过饭和听说的、看别人做的,写出来是不一样的。写累了脑子不转的时候,做饭、擦地、吸尘,脑子会特别放松,这个时候想我脑子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往往是能想得通的。”
家务之外,王朔的时间大部分都被短视频霸占了。
“一天刷十个小时,刷疯了,我觉得新换的晶状体都有点视力下降了。我现在准备戒。”
至于喜欢看的内容,一年前和编辑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还是:
“看人干活,种树、装修房子什么的......”
现在则是——
“历史的,军事的,历史上的军事的(笑)。还有就是美食,教人做菜的。猫也是一大类。”“刷到我自己的时候我会赶紧划走,我不敢停,我怕一停它就会再给你推,我看自己觉得恶心肉麻。”

说到猫,这大概是王朔最喜欢的话题,猫也大量出现在《起初》系列小说中,比如《起初·鱼甜》里的八步和哆哆,便是他养过的两只猫。王朔的猫与其说是养,倒不如说是自由的同居共生。院子里有猫粮和水,周围十里八乡的猫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狗太热情了,那个热情是要让你付出代价的。猫非常自立、独立,完全自己照顾自己。”
王朔的第一只猫是二十多年前养的,本来是帮别人带,结果带着带着把自己带成了猫奴。
“小时候猫见得也不多,那会儿人对猫也很残酷,好多人还逮猫吃,我对猫也没什么印象。后来猫一来我家,我没想到猫那么好看。眼睛实在是太漂亮了,人没有那样漂亮的眼睛。”
然而在猫的事情上,上天似乎在和王朔开玩笑:他不仅对猫过敏,还有点哮喘。不过这阻碍不了一位真正的猫奴:
“人说,那你把猫扔了吧。我想,X,这我太做不到了,把猫扔了太卑鄙了。让我选一个死法,我就让猫弄死我吧。”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王朔和猫的故事还真的和生死有关。很多养宠物的人无法面对宠物的死亡,而他的看法却截然相反。
“我是学过医的,养猫我是采取最低干涉,不能什么都管。生养死葬就完了。我怕的是这猫养着养着就没了,你都不知道它哪儿去了,这是我觉得最难受的,而看到它死的时候我反而会松一口气,因为我知道它的下落了。我这院子里埋了十几只猫,不全是我养的,很多是死了埋我这儿。
我的多多乳腺癌手术失败后扩散了,压迫肠道,一身屎,我之前当卫生员的那股劲就上来了,不怕脏,我觉得我特对得起它。医生让安乐死,我说不行,就要了强力镇痛的药,其实就是安乐死的药,我给它打了。我觉得挺好,比别人给它安乐踏实。咱们学医的人要理性对待生命。生命,就这么回事儿吧。我对它的一生负了责了。
我有时候会想,我要是得绝症了,我要把它们都弄死我再死,哈哈哈哈哈哈。当然我不会那么做的,只是因为我觉得别人不会像我对它们那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