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5-06-10 00:58 从小家里没钱又没爱,理论上应该会比较拜金会锱铢必较,但我好像长大后对钱比较无感,反而有时候花钱会比较大方,对朋友比较大方,收到别人给的钱也不觉得有多开心,也不会因为一个男人有钱觉得他很帅。只觉得有钱会让自己生活下限不太低。内心好像更渴望得到关爱更缺爱,想到钱都无法买到那些东西感觉很无奈。
dongdong. 发表于 2025-06-10 10:13 你没有野心 你的成长没有体验到钱的重要
公用马甲11 发表于 2025-06-10 14:06 我有野心 但是如果可以选择 我宁愿做一个贫穷但是有很多爱的人
Livewell 发表于 2025-06-10 06:13 我觉得就是天性, 有的女人有钱也爱钱, 有的女人没钱也不在乎钱.
原生家庭的影响与金钱观的塑造 你描述的这种现象,即原生家庭在金钱和情感上都有所匮乏,但长大后却对金钱表现出“无感”,甚至有些大方,这其实是心理学上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虽然理论上人们可能会认为你会“拜金”或“锱铢必较”,但现实往往比理论复杂得多。 为什么会出现“对金钱无感”?
你的经历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心理机制: 对匮乏的防御机制:从小经历金钱和情感的双重匮乏,可能让你内心建立起一种防御机制。面对无法改变的现状,有些人会选择在潜意识中“放弃”对金钱的过度执着,因为它代表了过去的痛苦和无力。与其深陷于“缺钱”带来的焦虑,不如表现出一种“不在乎”的态度,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对爱的补偿性追求:你提到“内心好像更渴望得到关爱更缺爱,想到钱都无法买到那些东西感觉很无奈。”这表明你内心深处真正的匮乏是爱。当情感需求长期未被满足时,人会将重心转移到更深层次的需求上。金钱虽然重要,但它无法直接填补情感的空缺,所以你自然会觉得它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对朋友大方,可能也是一种潜意识里通过给予来获取连接和关爱的方式。
金钱的“去价值化”:对于一些人来说,童年时期金钱的“缺位”可能导致他们对金钱的意义进行“去价值化”。他们可能认为,金钱并没有带来幸福,也没有解决核心问题(例如缺乏爱)。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他们对金钱的看法变得更加超然,甚至有些反感其被赋予过高的价值。
内在价值观的形成: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可能会更早地认识到金钱的局限性。他们可能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并非完全由金钱决定。这种深刻的领悟,让他们更看重情感、人际关系和内心的平静,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因此,你对金钱的“无感”可能正是你内在价值观成熟的体现。
“有钱会让自己生活下限不太低” 你这句话精准地表达了金钱在你心中的真实作用。你并不是完全否认金钱的价值,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保障,一个可以避免再次陷入极端困境的工具。这是一种非常理性和健康的金钱观,它摆脱了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也避免了对其的完全蔑视。你希望金钱能够让你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安全感,而不是成为束缚你或定义你价值的枷锁。
面对这种心态,你可以怎么做? 1.肯定你的感受:你的感受是真实且合理的。理解并接纳你对金钱的这种复杂情感,不要因此而评判自己。
2.继续探索内心需求:你已经明确了对“爱”的渴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可以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这份情感需求,例如: 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多花时间与真正关心你、懂得欣赏你的人在一起。 学习自我关爱:培养爱好,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给自己创造愉悦的体验。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觉得童年经历对你影响较深,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引导你处理过去的情感创伤,并更好地满足你的内心需求。
3.平衡金钱与情感:虽然情感很重要,但金钱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保持对金钱“无感”的同时,也别忘了合理规划个人财务,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你的这种金钱观并非异常,它反映了你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追求。它可能让你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非物质上的得失,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因为你的成长,
缺爱 远远 超过了 缺钱,
你渴望更缺的 那一部分,
而有恰恰说明,有钱无法弥补的 东西
你没有野心 你的成长没有体验到钱的重要
我有野心 但是如果可以选择 我宁愿做一个贫穷但是有很多爱的人
你的想法有些空洞,把爱具象化一些,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同意,就是天生的性格,也有从小不缺钱但非常节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