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washer 门应该不应该关上,而是幼年有毒原生家庭导致内心深处 pathological 级别的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要用一种 command and control 的方式,用大声 yelling 的音量,来 test 安全感和存在感。 应对策略我上面说了,也就是保证该 test 结果永远是 neither probable nor refutable
Ok. This is useful. I will go ask him . On the other hand , priority 不同,怎么办呢?! 一起生活难道不需要彼此迁就下彼此TOP priority 吗?他也不是不知道这对我很重要啊。 不过话题扯远了。 还有这和可以区分inner drive vs. Peer pressure 有什么关联吗? 没看懂
Ok. This is useful. I will go ask him . On the other hand , priority 不同,怎么办呢?! 一起生活难道不需要彼此迁就下彼此TOP priority 吗?他也不是不知道这对我很重要啊。 不过话题扯远了。 还有这和可以区分inner drive vs. Peer pressure 有什么关联吗? 没看懂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5-06-01 15:36
Ok. This is useful. I will go ask him . On the other hand , priority 不同,怎么办呢?! 一起生活难道不需要彼此迁就下彼此TOP priority 吗?他也不是不知道这对我很重要啊。 不过话题扯远了。 还有这和可以区分inner drive vs. Peer pressure 有什么关联吗? 没看懂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5-06-01 15:36
Ok. This is useful. I will go ask him . On the other hand , priority 不同,怎么办呢?! 一起生活难道不需要彼此迁就下彼此TOP priority 吗?他也不是不知道这对我很重要啊。 不过话题扯远了。 还有这和可以区分inner drive vs. Peer pressure 有什么关联吗? 没看懂 半个马和甲 发表于 2025-06-01 15:36
女的跟着男的来的男生的国家,男的研究生毕业找了工作,女的也在各种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孩子也在第一年结婚就出生了。两个人在孩子四岁的时候买了新房子。一切都那么完美。两个人上班的地方只有十分钟的路程,两个人早上一起上班,下午一起回来…..
哎呀,工作,孩子,家务,两个人渐渐被日常琐事消磨了。女的想周末全家出门吃喝玩乐,男的不爱社交,只想在家宅着,休息。为了挽回,请了个清洁工,外包家务,也没有见效。分开睡了两年后,离婚了。
孩子每周轮流在父母家住。
女的一有假期就回自己的国家。三年后从她自己的国家搬运了一个大学同学。火速生了一个孩子。
男的重新过了几年单身生活,约会了几个,最后也定下来一个。
孩子和妈妈爸爸之间算是还亲密吧。
普通人的生活吧。离婚率36% 的今天,太多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这就是
然后呢,现在每天都被娃,生活磨的心累身累,时不时彼此就可以为了鸡毛大的事情闹不开心(刚刚早上他竟然为了让他把washer 用完开一条缝的提醒搞的彼此不开心。-是真的鸡毛般的矛盾)。然后,天天如此,有时候也开始真的的会觉得这婚是越过越没意思。
唯一不同的就是我还是很爱很爱先生的。 上次大病他不离不弃储存下了一大笔的感情基金。但这所有的感情也在每天的鸡飞狗跳,长期休息不好不断的被消耗也是真的 (连这周先生在结婚纪念日时定了那么浪漫的饭店我竟然心情毫无波澜。晚上完全没有想法).
哎,人生是真的长。是真的羡慕能长长久久热爱对方的婚姻。哎 (搞笑的是我的第一篇华人帖子其实是带着暖暖的幸福感BSO老公才写下来的。呵呵,人生是真的幽默)
"刚刚早上他竟然为了让他把washer 用完开一条缝的提醒搞的彼此不开心"
换作我也会不开心的。。。
生活中的琐事,真的太消磨感情了。
大家一直住在从小熟悉的环境,不用再改来改去。
washer 用完了一定要,坚决要,死了也要开条缝!
说是鸡毛蒜皮,其实对你来说就是生死存亡,做不到就说,然后就骂就吵,吵上十年一辈子也一定要纠正你的这个严重罪行!
这样的,要不还是离了吧,你们两都太有精力,太不怕累了
其实washer用完打开后,门不关上,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这个是中式文化,中式电视剧里都是这样,好比国家级有毒原生家庭,认为 raise voice 和 yelling 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其实应对方法很简单,娃大了我摸索出来的,就是 unconditional 24hr emotional detachment (or space out)。
但注意的是,第一个重点是 unconditional,就是任何 emotional play 都不能 undo(否则对方会用 emotional play),只有时间,only time,才能 reset 这种状态。
第二个重点,是仅仅 emotional detachment,也就是马照跑舞照跳,其他任何 tasks 以及 productivity 不受影响(可能 switch tasks,以及 inhibit 某些不必要的 reaction)。这点很重要,是保证这个 policy 可以2不受限制反复使用。
这个不一定离婚,如果有合适应对策略。
对,这是不可违背的天条,谁做不到就要下地狱的,值得时时刻刻,日日月月年年来提醒,斥责,痛骂,争吵纠正 - 不用嫌我烦,不要摆脸色,乖乖听我的,这是为你好!
不是 washer 门应该不应该关上,而是幼年有毒原生家庭导致内心深处 pathological 级别的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所以要用一种 command and control 的方式,用大声 yelling 的音量,来 test 安全感和存在感。
应对策略我上面说了,也就是保证该 test 结果永远是 neither probable nor refutable
Pathological command-and-control
除了原生家庭和存在感安全感,另外部分原因也是缺少 joint attention 的 skillset ,无法用其他的方式 influence 周围的世界。
上班不受影响因为上班本质上是 formulated command and control
人都是从 feedback 来微调自身。
但有些原生家庭抑制了以上这种通常的模式。
大多数原生家庭是做得不好的,即使原生家庭并不差,由于父母与孩子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即使爱孩子,也无法给出正确的反馈。
现在的人们不像父辈,考虑更多的是家庭,孩子和责任。虽然我也是离异群体的一员,但对于生活,我们应当依然满怀热情😆
按照最新的 alterniave evolutionary survival strategy 的理论,这些所说的有毒家庭,其实不算精神疾病,更多的是人类进化里的另一种进化生存方式。类比在 lawless 的环境下,竞争远远多于合作的生存方式。
从某个角度说,用 yelling 大喊大叫来驱动对方,看具体的对方,对于一小部分确实没有 motivation 也没有很强 peer pressure 的真正躺平男,其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也可能就是原生家庭的一种方式。
所以某种现象,就是有毒原生家庭的 BPD 女,找配偶通常找到的都是有毒 NPD 男,无他,有毒 NPD 男虽然有毒,但是有毒原生家庭培养的 BPD 女最能够 handle 的人群。
但问题是出在不总是那么运气好遇上有毒 NPD 男结婚,而遇上正常人群,这反而造成了问题。
所以有我上面的解决办法,这个解决办法的核心是,正常人群有着更高的 neuroplasticity 大脑可塑性,(primary evolutionary survival strategy),所以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人群,不能达到最优解但也能有可行解,当然前提是能对自己过去没有经历过的少数人群正确建模,理解自身的 motivation 和 inner drive 为什么受到 yelling 大喊大叫(在正常人群里是 now or never 事件的发生),从而正确 selective 的应对,而不至于 productivity 被错误严重降低。
(虽然对方的本意可能是要提高 productivity,但用了有毒原生家庭的方式,并且此生有可能不会用普通人群的方式,这个可能是 alternative evoluionary survival strategy 只能成为 alternative 而不能成为 primay,因为缺少灵活性,不能适应某些环境改变)
说的有点乱,不过网上发帖只能这样。
没搞懂? 这事情不能提醒吗? 我又没有YELL AT HIM 。 他就很敷衍,还回应的时候very not nice . 让我感到是我做错事了。 这能开心的起来吗? 可这件事情也真的是小。 但不妨碍它产生的感情存储消耗一点不小
难道真的是我controlling ?! What ? !
我猜测 yelling 和 raise voice 的人,当时未必意识到自己在 yelling 或者 raise voice。
而在事后,人的大脑可能修改自己的记忆,认为自己没有 yelling 或者 raise voice。
但我觉得有一个相对可靠一些的衡量,就是看自己是不是 emotional。(当然也不总是可靠)。
其实一个很简单的测试,如果你觉得洗衣机开一条缝比较重要,那你为啥不在洗衣机门旁边贴一张暗红色的 post-it?
(Post-it 容易掉下来,但可以用一小段 scotch tape)
你是不是连这个一闪之念都不会有?
也就是说,存在一种可能,你无法 cognitively aware 在你心中的 priority list,跟其他人心中的 priority list 的个体差异。
还有一种可能,你甚至可能无法 cognitively aware 人两个基本驱动力,peer pressure 和 inner drive 的差异?
当然网上片言只语无法判断啥东西,所以只是 brainstorming 一问而已,不下断言。
Ok. This is useful. I will go ask him .
On the other hand , priority 不同,怎么办呢?! 一起生活难道不需要彼此迁就下彼此TOP priority 吗?他也不是不知道这对我很重要啊。 不过话题扯远了。
还有这和可以区分inner drive vs. Peer pressure 有什么关联吗? 没看懂
关于 inner drive vs peer pressure,这个我观察了很多年,我可以师从里根总统的名言:
如果你因为邻居们把草坪剪得花好桃好,而仿佛自得其乐地在前院剪草,你很有可能并不是 inner drive,而是 peer pressure 还不自知。
但如果你的邻居草坪都像狗啃的一样,但你却自得其乐地在后院剪草并且锦衣夜行,嘿,哥们你还真有可能是 inner drive。
对于 priority list 的不同,存在一种可能,他有可能知道这个对你的 priority 很重要,但他执行的非常不好,或者犯错。
也就是存在一种可能,他是执行(execution)问题,你是认知(cognitive)问题。当然只是猜测,网上片言只语无法确认任何东东。
通常 execution 问题的容易找到折中的办法,但一般 cognitive 问题的没得治也就别浪费药了俗称轻度人格障碍(不是临床的严重程度)
话有点糙,见谅。
另外我还提供一个我认为的数据点,当然不一定符合具体的情况,以及网上片言只语无法定论。
我这个理论,来自于对人类性高潮的后续感情绑定的效应,4 小时、24 小时、72 小时的观察。这个跟大脑 oxytocin 内分泌的有关,有研究。
(满意的性高潮,女生可能需要 20 分钟也就是 10 个东,刘强东的东)
这里的类比是,人类性高潮催生 “对人不对事” 的大脑 oxytocin 内分泌,促进感情绑定。
而这里就有感情绑定的,4 小时的“绝对效应”,24 小时的 “保持效应”,以及 72 小时最后效应消失的过程。
当然,这里不是人类性高潮,而是轻度(不是临床严重程度)边缘型人格障碍 BPD 的大喊大叫。也产生人类大脑某种 “对人不对事” 的大脑内分泌过程。
当然,这也不一定需要大喊大叫 20 分钟 十个东,刘强东的东 … … … 一个东也可能够了,如果是明尼苏达。
如果类比与人类性高潮的引发的感情绑定,那么对于通常人群(不是有毒原生家庭里逆来顺受的 enabler),那么借鉴一下就是反向感情绑定,也就是感情脱离 “space-out“)。
那么根据此类比,4 小时时感情脱离的绝对期,进入看一眼就是 fight or flight 的 fear driven 状态,整个相关的 priority list 在这四小时内全部暂时重写。
插上一句,这里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应对策略就是保持 productivity,也就是只有直接相关的 priority list 被重写(这个不可避免),但不直接相关的 priority list 要保持,甚至反向加强来增加其他方面的 priority(毕竟有了多余时间)。
其他的不多说,但整个效应消散,可能是 72 小时。
这里引起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很多的心理类药物,只有 50% 的有效率,取决于个体。
这里的思考可能是,正常人群也存在焦虑。
确实存在某些人群,认知没有问题,但焦虑是问题。所以这类药物对这类人群有用。
但有可能存在另一些人群,其实焦虑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认知。
在这个问题上,通常的人群,为啥焦虑发生的时候,不容易像轻度 BPD 边缘人格障碍,那样大喊大叫?
很有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潜意识认知这个 4 小时、24 小时、72 小时的 "对人不对事“ 的反向感情绑定,也就是对特定的人的感情脱离的过程,所以 cognitively fear 这种情况的发生,虽然并不一定能有语言精确表述。
说白了还是什么锅要配什么盖。
是也不是。
匹配度也是存在差别的。
首先是工业标准,标准锅盖就容易找到匹配,非标就比较难。当然非标通常不觉得自己的非标,denial 的一种。
其实是灵活性,比如有人的锅盖是一个 set,从小到大,还有 SAE 和 metric 的都有,外加密封圈 gasket。
我其实还有一个观察,我觉得经常用大喊大叫的来解决问题的人群,可能小时候的家庭里,大家没法一定程度相互 detach,部分可能是因为边界不清楚。
所以这样就容易造成,试图用另一个大喊大叫,来 undo 之前的大喊大叫,说不定还是原生家庭里最有效的方式。
这一招在离开原生家庭,进入新的小家庭之后,对于开始时,其实是有效的。因为对方不知道发生了啥让人进入 fight and flight 大喊大叫 now or never 的模式。
但问题是对方一旦理解,以及多次重复后,就不一定有效。这种情况下,另一个大喊大叫不仅不会 undo 之前的大喊大叫,反而是 reset 那个 4 小时、24 小时、72 小时的 timer。
而且因为那个 timer 并不是 passive aggressive 冷暴力的目的,甚至都不是为了 penality 的目的,而是为了保护 productivity 可持续解决问题,而设置的暂时的 emotional detachment / space-out,也符合大脑激素平衡的生理自然,所以没有使用方面的 limitation 以及 ethical 伦理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