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读书,不读书就像没吃饭一样会饥饿。很久以前发帖问过读书的意义。我最近又在思考,人为什么想变得更智慧?社会上的人大部分都没那么智慧,人家也生活的很好,甚至更开心。必经智慧的人是少数,是社会的outlier,少数就面临着被这个群体接受的情况,会多很多麻烦。反而和大多数一样的人在社会中融入更好,生活更容易一些。 very confused
你这个例子里主要是科学技术层面的,how things work, 按照你这个思路给娃发展,会了物理数学管理等等这些,你仍然无法明白为啥有些人各种技能拉满,但是结果并不很好,或者发展不好,或者身体不好早逝 智慧觉得应该高一层,是how things and people work in the settings, 所谓天地人,人在这个大环境里如何自处,如何定义我是谁?我生活有啥意义?
very confused
但大部分人的大脑不饿啊
智慧的人痛苦少
子曰四十不惑,并不是四十就啥都懂了,而是有了一定阅历,发现有些问题无解,有些问题书上的答案也就那样,还是得自己去经历去思索。这个年纪就不再不断问为什么了
喜欢多读书并不等同与 更智慧啊。
好多书的内容也不咋地。。鸡汤而已。。
什么? 太麻烦了? 那只能找机器了。于是开始了,人类对于世界法则的探索。。于是我们有了滑轮,有了🔥,有了蒸汽,有了电! 有了电脑!
而在电脑前的你,为了少干活,多让电脑干活。 你学习了编程,学习了电路,
恭喜你
一顿操作下来,你头发少了,
但你也变智慧了啊🤔
这个智慧的峰值, 就是智商 而懂得根据实际场合驾驭和调整这个智慧以获取最优结局的能力, 叫情商
智慧应该让你更少纠结会不会被群体接受和融入大多数的问题。
Overthinking, intellectualizing are signs of trauma.
头脑需要不需要锻炼?像锻炼身体一样
所以你读的是猎奇和娱乐方面的书?有没有什么让人开心的书推荐?我这种常年抑郁的人需要
楼上有人也是这个原因读书。我看了回复,想了一下,我倒不是这个原因。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有的人想了解世界,我想了解世界,但更想了解我自己。太多困惑了。
阿,我什么书都读,世界名著,穿越小说,网络小说,犯罪推理,人物传记,很多历史书,游记。。。主要集中在小说和历史,不看工具书不看人生指导,小说么不喜欢现实魔幻主义
麻烦单独开帖说下你温柔稳定positive的老公让我等羡慕一下。 真心的。
你这个例子里主要是科学技术层面的,how things work, 按照你这个思路给娃发展,会了物理数学管理等等这些,你仍然无法明白为啥有些人各种技能拉满,但是结果并不很好,或者发展不好,或者身体不好早逝 智慧觉得应该高一层,是how things and people work in the settings, 所谓天地人,人在这个大环境里如何自处,如何定义我是谁?我生活有啥意义?
越智慧,过得就越自由啊。理解了物理世界人类社会自我心理里的各种硬边界条件软边界条件,干啥都觉着那么顺其自然,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嘛
你这个读书完更加困惑,是不是就是学而不思则罔的现实写照? 变得更智慧跟读多少书其实关系不大,从个人来说更智慧才能找到心灵的宁静,我是谁?我想怎么样生活?每个人都答案都不一样,所以走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是很孤独的,这种思考没有人可以帮你,所谓人生的修行只能自己完成,当然有人一辈子浑浑噩噩,从没有想过自己的痛苦是没想清楚很多事,也没有机缘跳出来做一些思考,有些人经历一些劫难,于是想找人生答案,于是开始思考,或者开始信教,或者大量读书,或者跟朋友交谈,或者开始信命,读书只是千万种方式之一,有些人通过这些探索了解了自己,找到心灵的宁静,有些人找了一大圈也没找明白,于是更困惑
1,再见,旧时光 by 胡狼拜月 ( 笔名挺奇葩,实际是位很可爱的女生)
简评几句:
感谢作者,带我们再见了童年的旧时光。
内容不是很长,三个多小时基本就能看完,就如那句“世事短如春梦”一般,阅读的过程真的就像做了一场梦,梦到自己回到了孩提时代。
作者从吃、喝、玩、乐、人、事等很多个方面,把自己童年的记忆诉诸笔端,也许每个人的童年可能不甚相同,但毕竟每个人都有童年,总有某些方面是可以做到全国统一的,而正是这些统一的地方,才更加触动我的心弦。
很喜欢作者写在每一小节末尾的文字,有好几句,都与我“心有戚戚焉”。
2,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修修补补 by 张勇
尤金·奥尼尔曾言:“人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文学评论书。
想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挑选了十五项诺贝尔文学奖来解读,我觉得算是能成一家之言。
书中十五项诺贝尔奖分为五个单元课程来讲解,主题分别为疫情、技术、消费、性别、未来,每个单元三讲,逻辑结构清晰,讲解到位。
特别是第一单元,第一讲《鼠疫》,第二讲《失明症漫记》,第三讲《霍乱时期的爱情》,都特别喜欢,总是能引起共情。
另外一点就是,特别佩服作者的阅读量。五个主题三个单元,共十五讲。每次解读起来,作者总能时不时地恰到好处地引用其他名著名句,来帮忙推进其逻辑分析和讲解,看起来是真的很过瘾。
附:本书作者的阅读书单
📖《鼠疫》 📖《失明症漫记》 📖《复明症漫记》 📖《霍乱时期的爱情》 📖《西西弗神话》 📖《利维坦》 📖《诗学》 📖《神曲》 📖《论语》 📖《极端的年代》 📖《资本论》 📖《瘟疫年纪事》 📖《十日谈》 📖《鲁滨逊漂流记》 📖《魔山》 📖《变形记》 📖《战争与和平》 📖《情感教育》 📖《红玫瑰与白玫瑰》 📖《简爱》 📖《魔山》 📖《广岛札记》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最后的见证者》 📖《宗教与科学》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科学与近代世界》 📖《复活》 📖《煤气灯效应》 📖《知识分子论》 📖《个人的体验》 📖《我是猫》 📖《锌皮娃娃兵》 📖《旧制度与大革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消费社会》 📖《时尚的哲学》 📖《骂观众》 📖《了不起的盖茨比》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拉维尔斯坦》 📖《赫索格》 📖《老人与海》 📖《娱乐至死》 📖《1984》 📖《美丽新世界》 📖《大众的反叛》 📖《性政治》 📖《玩偶之家》 📖《钢琴教师》 📖《阁楼上的疯女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倾城之恋》 📖《情欲》 📖《第二性》 📖《社会心理学》 📖《性心理学》 📖《幸存者回忆录》 📖《野草在歌唱》 📖《金色笔记》 📖《天黑前的夏天》 📖《百年孤独》 📖《呼啸山庄》 📖《安娜·卡列尼娜》 📖《桃花源记》 📖《乌托邦》 📖《克拉拉与太阳》 📖《别让我走》 📖《怪诞故事集》 📖《未来简史》 📖《灵知派与神秘主义》 📖《远山淡影》 📖《浮世画家》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3,人间多值得 by 周公子 ( 不是那位翻车的意公子啊)
简评:特别有趣的一本书。诗词都是非常熟悉的名著名作,对作者生平的介绍非常之生动幽默。
4, 鳗鱼的旅行
很多人都推荐这本书,估计您已经读过了。
5,这个哲学家救了我:斯多葛人生答案之书
斯多葛哲学是实用/ 实践的哲学。强烈推荐您读这本。斯多葛哲学能帮助现代人建立强大的精神免疫系统,让我们更好地抵抗焦虑和抑郁。
谢谢分享,我慢慢读,先在你的书单里选读让我快乐的书读。
加缪的书不会让人快乐吧,我读局外人读了几章就更抑郁了
谢谢分享心得,我想智慧的人可能能做到保持内心善良并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不被欺负且有能力保护周围的人)。
太有同感了
是的,深度思考智慧气质往往都是苦难换来的,而且极其喜欢独处恢复能量,我本人就在这个阶段!
你真的读了魔山?怎么看进去的,我看了三分一差点要焦虑发作,一会发烧一会心跳一会困乏得不行,一个大男人整的跟豌豆公主似的,烦s我了
没错。读书多不等于有智慧。智慧需要累世的积累,需要不停地同一个地方跌倒再爬起来。有的灵魂会在同一个关卡上轮回几千次才能领悟。
智慧需要实践,光靠读书是没有用的。这也是为什么灵魂需要投胎,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学习领悟。
您误读了我写的:)
那个书单是 张勇 提供的(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缝缝补补的作者 ),也是他在那本文学评论里提到的名著。
我推荐的是张勇的那本书,即使没读过他的书单上的作品,也一样会喜欢他的书评。
类似那本书评的文学评论的书,还有魏小河的读书的人和不止读书。
麦家的读书就是回家系列,也可读。
老俞 ( 俞敏洪)的采访系列也不错。
路文彬的所有灯火,都是为了不让夜晚失传。
刺猬的优雅,就是结尾有些惨,但小说构思和文笔都不错。( 改编成了电影 )。
哦哦,我说呢,刺猬的优雅也在我的书单上。我推荐略萨的书,比较新的还有亚历山大三部曲可以看看,国内的清明上河图密码,太好看了!嗯,现在又二刷冰与火之歌了,看一次精彩一次,嘻嘻
灵魂是上帝造的 回归上帝是上帝给预定好的 有的要经历几十辈子 几百辈子 甚至更多
我记得你信佛的?怎么一会信佛一会信上帝啊?
所以那本书是一本书单书么?我很喜欢书单书,如果有,也可以推荐
光是理解不够吧,中间还需要加个过程
所有都是对自身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