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激动,计算中心的能耗不是你这么计算的。你没这个背景的话不要强行推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113-z But large hyperscale data centres, which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have power demands of 100 MW or more…
别激动,计算中心的能耗不是你这么计算的。你没这个背景的话不要强行推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113-z But large hyperscale data centres, which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have power demands of 100 MW or more…
shenandoah1 发表于 2025-05-15 16:53
744 TOPS,你能想成 large hyperscale data centres. 这只是一个能处理比较多数据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实时的,在上空的。你打游戏的话,这个算力就相当于一张3090的显卡,如果你不懂什么是3090,你就不要瞎搜东西,你不会搜。
算力上天:单颗卫星算力达744TOPS(相当于每秒744万亿次运算),12颗组网后总算力飙升至5POPS,相当于全球最强超算“天河三号”的太空版!
激光互联:星间激光通信速度高达100Gbps,比传统卫星快100倍,数据秒传全球! 智能在轨:卫星能自主分析遥感图像、监测气象灾害,甚至帮科学家捕捉宇宙瞬变信号(比如伽马射线暴),发现即识别,准确率99%!
有什么用?颠覆性改变来了!
天地协同计算:以前数据要传回地面算,现在太空直接处理,效率提升百倍!比如灾害监测,从“事后分析”变“实时预警”。
行业赋能:应急救援、低空经济、自动驾驶……卫星三维建模数据秒达,助力产业升级。
科研突破:搭载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用AI秒判宇宙信号,助力黑洞、暗物质研究。
战略布局:作为“星算”计划第一步,未来要发2800颗卫星,构建覆盖全球的“太空计算网”,抢占6G、空天智能新赛道!
当卫星不再只是“传话筒”,而是“太空程序员”,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
太阳能发电啊,
现在天上飞的卫星电能都从哪来的?
可是超算中心的能耗是以兆瓦为单位来表达的,哈哈。
查了一下,天宫的太阳能电板功率也才18KW, 不够用来维持超算
你肯定是文科生吧,上面也有计算次数阿,你把类似的机器拿出来比照一下就可以了 H100是4nm4000+ TOPS FP8, 700瓦。
这里的运算能力是744, 也就是说,耗费的功率大概是 200-300瓦。
为什么太空不能散热? 长时间保持在地球背面不就可以了吗? 然后通过中继卫星通信就可以了。
长时间地球背面就没法用太阳能电池了。难道核动力?
只要电力够用,散热应该不是瓶颈,因为背景是宇宙,我大致算了一下,所以即便常温下(293K),辐射走的热量折算一下,和温差30度的空气对流换热系数一个等级,只是无法像地面那样通过加快空气流速强化,但也是能通过增大散热端面积来提升。 虽然这些代价和实现难度都不一定低,但我觉得瓶颈还是电力是否够用
嘘... 这本来应该是个秘密 :)
扯这么多,就是没法回答为啥需要在最难维护、最昂贵的地方去进行大规模计算。啥低延迟,根本是瞎忽悠。延迟是定义在信号检测端到物理反应端(基于信号做出某种action的地方)之间所花的时间,中间会有信号处理和计算(包括可以用AI做计算)的环节。但是如果信号检测端在卫星上,但是所有的应用中的物理反应端都在地面(比如文字里说的啥应急救援低空经济啥的),那凭啥要把信号处理和计算搬到最贵的卫星上去啊,把检测到的信号传到地面计算完再给物理反应端整个链路的延迟几乎一样但所有工程成本低得多的多。
看看列出来的啥“AI辅助宇宙信号分析可加速黑洞、暗物质研究,吸引学术界和航天机构投资”就知道又是一个忽悠项目,分析黑洞暗物质研究的竟然会在乎早知道这个计算结果一毫秒?为啥不能在地面完成同样计算,就因为这个方案太便宜了骗不了投资人的钱?
看终结者电影几十年了 没想到最后这该死的画面感来自于兔子家
终结者里面的“天网”啊 !画面感是不是有了?
和电影不同的是, 终结者宇宙里面, 主脑在科罗拉多, 反抗军用腿就能靠近。 我们的宇宙, 天网在太空…… 而且还是分散式的, 除非把所有卫星全打掉, 不然主脑死不了
我勒个去
所以我说散热没法“做强”而不是没法做 :)现在datacenter里随便一个rack就是三四十kw往上,按你的计算就要50平方米散热面积,那我发到地面上算不是更经济?除非网速受限。但文中又说了会配套激光通信,那就更没有理由非要在卫星上计算。
你家data center 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273度?还用地面data center热辐射做参考…….我勒个去
太空散热居然会是个问题? 我估计这些卫星内部非但散热绰绰有余, 反而需要局部加热供暖维持运营
电力是会有上限的, 你要喷 不如喷电力和维护, 喷散热实在外行
这个你好像误解他意思了。他的意思是空间散热端只能以辐射为主,而地面手段就多了(强制对流,水冷都行)。
把覆盖全球的多频谱卫星数据下载到地面,肯定需要大量时间。在太空做数据的预处理,应该可以大幅降低天地之间的数据传输量和延时。从而获得近似实时的地表数据。
辐射散热可不弱, 因为太空温度-273
怪不得国内除了知乎对美国禁止华为芯片一片哀号,其他地方都平静得很。原来在这等着大美丽呢。
还行吧,取决于你的工作温度,毕竟4次方关系。前面帖子我提过,常温下(20C),在空间散热能力和普通空气对流在30度温差下的散热能力量级相当。但再怎么强化,确实很难和水冷相比,除非能较大的提供工作温度
前面也有提到卫星是要用电的, 电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要在太空中展开太阳能板, 完全可以把太阳能板向阳面设计成发电, 背面设计成热辐射面散热
卫星能量来源总和都是太阳能, 我就不信同样大的面积 散热居然还能被同样面积太阳能板发电的能量比下去? 电力限制远远比散热问题来的大
那些喷散热的大概思维卡在卫星有虚空无限电能的假设?
所以要看算什么了, 如果只是算天上卫星的各种原始数据, 精华化后方便传输, 问题不大
前面有人装不懂意义, 在铁矿旁边建炼铁厂有意义吧? 运生铁块, 可比运铁矿石方便多了
你怎么这么激动,计算机能耗不是你这么算的。
https://m.sohu.com/a/767228378_121880839/
有限的风冷冷却功耗:根据《冷绿色数据中心创新实践--冷板液冷系统设计参考书》,采用风冷技术通常可以解决 12kW 以内的机柜制冷,但随着服务器单位功耗增大,原先尺寸的普通服务器机柜可容纳的服务器功率往往超过 15kW,相对于现有的风冷数据中心,这已经到了空气对流散热能力的天花板,以英伟达 H100 服务器为例,单台服务器的系统功耗最高达 10.2KW,风冷却难以承载更多的服务器散热需求,而液冷数据中心单机柜可支持 30kW 以上的散热能力,液冷方案从“可选”升级成“必选”。
一个744 TOPS算例的计算机,他们的功耗就是百瓦级别的,你就不要犟了。 还有你说的H100服务器,是单芯片组,还是几个芯片组,?你去了解过吗?你根据算力,就知道是怎么。
我举例子就是说 如果是单 H100芯片组服务器,算力是 4000 TOPS,功耗了700瓦 而卫星的我已经说了, 算力是 744TOPS.
二、单台 H100 服务器的总功耗(10.2kW) 这个是指 整台服务器,包括: 多块 H100(通常 8 块) CPU(2 颗高性能 AMD 或 Intel) 主板、内存、大量风扇、水冷泵等 存储与电源模块 我都能推出来,你说的 10Kw是怎么算的
例如: 700W × 8 张 H100 = 5600W + 2× 400W CPU = 800W + 内存/主板/风冷/网络等 ≈ 2000W + 电源损耗、风扇、水冷泵等 ≈ 1000-2000W → 合计 ≈ 10,200W(10.2kW)
这个卫星的芯片功耗也要考虑工艺。比如H100是4nm, 就比同等算力的28nm的功耗高。 现在华为的7nm都可以做了, 所以功耗是比少得, 即使用40nm, 也不会高太多, 744 TOPS就是个高端显卡的水平。 毕竟 4000 TOPS 才700多。这个卫星计算机大概推算的功耗只有200瓦
前段时间小马星链给国防部示范星链卫星间激光通讯,卫星联网高速数据传输是关键。 卫星地面激光通讯又是另一个难关,好像DARPA还在公关中。星际激光通讯组件厂家是间德国公司,叫Trumpf
别激动,计算中心的能耗不是你这么计算的。你没这个背景的话不要强行推算。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113-z
But large hyperscale data centres, which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have power demands of 100 MW or more…
你要说在卫星上做一部分信号处理加压缩,那很合理。但把compute heavy和interconnect heavy的AI搞进去,还要分布式的组成一个大network,因为有些数据在一个星上而有些数据在另一个星上要合并起来计算,那何不都传到地面合并呢?其实看列出来的卖点文字就基本知道这就是个忽悠政府funding的项目,和当年的量子通信一个德性。
744 TOPS,你能想成 large hyperscale data centres. 这只是一个能处理比较多数据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实时的,在上空的。你打游戏的话,这个算力就相当于一张3090的显卡,如果你不懂什么是3090,你就不要瞎搜东西,你不会搜。
如果是我设计系统,肯定希望地面实时获得重点object的坐标,延时几秒获得object的图像,再延几分钟获得整个区域的变化。。。。 其实你联网打游戏也不可能把屏幕图像发给服务器,肯定是一些objects的坐标。军用更需要实时关键数据。
中国最早发明了火药 结果用它来做烟花
算了,你别激动,你是被小编哄了。
这个没什么好争的。小编太吹,说什么这是太空中的天河三号。天河三号是exascale超算机,exascale = 1,000,000 terascale.
作个通俗的比较,现在高端智能手机的算力大约是40 TOPS,744 TOPS相当于18个手机的算力。
如果是ppt,还可以争够不够,已经发上天了,就是实践,觉得划得来就换种方式供电,如果散热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散热, 如果什么都不做?
哪里会出现射程超过200的霹雳15打下阵风
同祝祖国一日千里
卫星周围都是高能粒子。比如极光 普通的芯片没办法生存吧
除了那种疑似来自Gamma射线暴的超高能量粒子,绝大多数辐射用基本防护就可以对付。
想祝祖国一日千里 但这个怎么看 怎么像忽悠呀
几十年前NASA为了确保旅行者飞船安全到达目的地,搭载芯片是做在蓝宝石基座上。
怎么做到“长时间保持在地球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