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andoah1 发表于 2025-05-15 12:38 这听起来不对啊,电能从哪来?
minqidev 发表于 2025-05-15 12:39回复 5楼 shenandoah1 的帖子 太阳能发电啊,
cloudy 发表于 2025-05-15 12:46 现在天上飞的卫星电能都从哪来的?
shenandoah1 发表于 2025-05-15 12:50 可是超算中心的能耗是以兆瓦为单位来表达的,哈哈。
chen_xin_ming 发表于 2025-05-15 13:21 太空里散热没法做强,因为没有airflow只能靠热辐射散出去。因此功率也上不去。看上去就是尬吹的概念。
minqidev 发表于 2025-05-15 13:39 为什么太空不能散热? 长时间保持在地球背面不就可以了吗? 然后通过中继卫星通信就可以了。
cloudy 发表于 2025-05-15 12:33没人注意这则消息 其实这个太空算力会在战争中发挥意想不到的强大作用 祖国一日千里!
算力上天:单颗卫星算力达744TOPS(相当于每秒744万亿次运算),12颗组网后总算力飙升至5POPS,相当于全球最强超算“天河三号”的太空版!
激光互联:星间激光通信速度高达100Gbps,比传统卫星快100倍,数据秒传全球! 智能在轨:卫星能自主分析遥感图像、监测气象灾害,甚至帮科学家捕捉宇宙瞬变信号(比如伽马射线暴),发现即识别,准确率99%!
有什么用?颠覆性改变来了!
天地协同计算:以前数据要传回地面算,现在太空直接处理,效率提升百倍!比如灾害监测,从“事后分析”变“实时预警”。
行业赋能:应急救援、低空经济、自动驾驶……卫星三维建模数据秒达,助力产业升级。
科研突破:搭载的X射线偏振探测器,用AI秒判宇宙信号,助力黑洞、暗物质研究。
战略布局:作为“星算”计划第一步,未来要发2800颗卫星,构建覆盖全球的“太空计算网”,抢占6G、空天智能新赛道!
当卫星不再只是“传话筒”,而是“太空程序员”,人类探索宇宙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
太阳能发电啊,
现在天上飞的卫星电能都从哪来的?
可是超算中心的能耗是以兆瓦为单位来表达的,哈哈。
查了一下,天宫的太阳能电板功率也才18KW, 不够用来维持超算
你肯定是文科生吧,上面也有计算次数阿,你把类似的机器拿出来比照一下就可以了 H100是4nm4000+ TOPS FP8, 700瓦。
这里的运算能力是744, 也就是说,耗费的功率大概是 200-300瓦。
为什么太空不能散热? 长时间保持在地球背面不就可以了吗? 然后通过中继卫星通信就可以了。
长时间地球背面就没法用太阳能电池了。难道核动力?
只要电力够用,散热应该不是瓶颈,因为背景是宇宙,我大致算了一下,所以即便常温下(293K),辐射走的热量折算一下,和温差30度的空气对流换热系数一个等级,只是无法像地面那样通过加快空气流速强化,但也是能通过增大散热端面积来提升。 虽然这些代价和实现难度都不一定低,但我觉得瓶颈还是电力是否够用
嘘... 这本来应该是个秘密 :)
扯这么多,就是没法回答为啥需要在最难维护、最昂贵的地方去进行大规模计算。啥低延迟,根本是瞎忽悠。延迟是定义在信号检测端到物理反应端(基于信号做出某种action的地方)之间所花的时间,中间会有信号处理和计算(包括可以用AI做计算)的环节。但是如果信号检测端在卫星上,但是所有的应用中的物理反应端都在地面(比如文字里说的啥应急救援低空经济啥的),那凭啥要把信号处理和计算搬到最贵的卫星上去啊,把检测到的信号传到地面计算完再给物理反应端整个链路的延迟几乎一样但所有工程成本低得多的多。
看看列出来的啥“AI辅助宇宙信号分析可加速黑洞、暗物质研究,吸引学术界和航天机构投资”就知道又是一个忽悠项目,分析黑洞暗物质研究的竟然会在乎早知道这个计算结果一毫秒?为啥不能在地面完成同样计算,就因为这个方案太便宜了骗不了投资人的钱?
所以我说散热没法“做强”而不是没法做 :)现在datacenter里随便一个rack就是三四十kw往上,按你的计算就要50平方米散热面积,那我发到地面上算不是更经济?除非网速受限。但文中又说了会配套激光通信,那就更没有理由非要在卫星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