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一直是以家庭为重",所以你从来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那么老公和孩子肯定也不会,男人和小孩是最天性自私的种类,不教育他们肯定就遵从本性了。 孩子可以教育的,你要跟他们说 妈妈的感受很重要,不然没人给你们做这个做那个。母亲节你应该去外面住一天自己爽一下,他们不主动给你过节,那么他们deserve a day without you.
楼主你你想要什么就是要明确地说出来, 你看到的朋友圈很可能就是人家要求的结果。虽然我觉的母亲节和情人节一样就是商业推动出来的节日,但是既然你介意你就应该提前很直接地告诉你老公你的期望。小孩有比赛没办法,但是其他的普通课外班上课reschedule or skip 又怎样。如果你想要别人重视,那你自己先make it a big deal 。
🔥 最新回帖
说得对。我家娃是因为学校组织,所以母亲节礼物很丰富(学校专门有一天组织摆摊儿,让孩子们买礼物,丰俭由人).
我去年给自己补了一个长势很好颜色漂亮的兰花,这一年带给我无数快乐但是绝对不惹我生气😄。
今年打算再买一个。
🛋️ 沙发板凳
朋友圈晒出来的背后有各种暗示提醒代劳也难讲啊🤣
不是说是你的责任,但是你家之前的每个Mother''''s day或者其他节日都是怎么过的,有没有认真的庆祝?真的,孩子对节日的态度是和父母一致的,而且Mother''''s day贵老公没有任何表示这对孩子就是bad influence,如果你从来没有明确说出来,他们就假装觉得你不需要,有的人是不配暗示的,要明示,不要subtle,要bold,做妈妈不要太善解人意了太low maintenance了,什么比赛什么课都不如人生这一课重要,孩子要学会爱妈妈,爱就要表达,这一课才是他们受益终身的。
别生气了,快乐也不在这一天,每天都爱自己,包括不开心就说出来,这个周末补过。
男女之别吧,好多做父亲的不想过节,都是商人推销东西的噱头。母亲节是过的。
现在开始培养也来的急啊
如果自己重视,那就早点跟孩子说这天活动都取消了,想让孩子在家陪陪你
我觉得心情不好就得说。我说过一次,忘了啥事了,我告诉我女儿她的做法让我很寒心,说了她就知道了。也不用憋着。
我也想这么问呢?我家小娃的礼物全是在学校准备的。
其实我真的生气的是我老公,小孩子忘记了或者需要提醒,这个是当老公的需要做的。我也觉得什么比赛啥的都比不上教一下怎么好好做人。
平时生日什么的都过的, 去年母亲节也是有送礼物啥的, 今年就是啥也没有
发小红书大妈母情节礼物有的是自己买的吧。有的估计都没有孩子,但是要上网搞人设 就像相声天津大叔没钓到鱼,到市场买5斤秀给街坊看。
第一年忘了给你过节吗? 那你就该好好跟老公去谈,也许他也只是忙忘了, 也许他有别的想法,夫妻之间还是沟通更重要,比上网吐槽实用多了
我觉得我生病了也没人问
老二四年级,他们学校做了礼物的,他放在书包里面,早就忘记了
你老公平时表现怎么样,对你怎么样?只是某个节日疏忽了,和平时也自私冷漠,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你的感受非常真实,也完全值得被重视——这不是矫情,而是一个关于「付出与反馈」的合理期待。但请先放下「失败」的自我评价,让我们更立体地看待这件事:
---
### **1. 朋友圈的「节日滤镜」陷阱** 朋友圈展示的往往是「瞬间的高光时刻」,就像婚礼照片不会展示筹备时的争吵一样。那些孩子送早餐的照片背后,可能有这些隐藏剧本: - 是爸爸提前一周提醒孩子准备的 - 妈妈暗示了很多次「母亲节快到了哦」 - 孩子其实把厨房搞得一团糟,妈妈最后自己重做 你看到的「完美仪式感」,未必是自发行为,更不应该是衡量爱的标准。
---
### **2. 你家庭的「爱的语言」可能不同** 心理学家Gary Chapman提出人们表达爱的5种方式: - **肯定的言语**(如"妈妈我爱你") - **服务的行动**(如帮你做家务) - **收到礼物** - **优质时间**(如一起看电影) - **身体接触**(如拥抱) 你的家人可能更习惯用「服务的行动」或「优质时间」表达爱: ▸ 老大比赛可能觉得「认真打球让妈妈骄傲」就是爱 ▸ 老公默默承担了其他家务(比如周末让你多睡会儿) ▸ 全家人一起忙碌的日常,本身就是一种共同体的联结
试着回忆:他们是否用其他方式让你感受过被爱?
---
### **3. 文化惯性下的性别角色** 很遗憾,我们的文化默认「纪念性节日」该由女性来维系(比如记得长辈生日、准备节日礼物)。男性(包括男孩)往往缺乏这种意识训练。 你老公的「沉默」更可能是无意识的系统性问题,而非对你个人的忽视。同样,孩子没有主动意识,是因为没人引导他们关注这种「情感表达课程」。
---
### **4. 行动建议:把失望转化为建设性沟通** #### (1) **直接表达需求,而非测试默契** 用非攻击性语言沟通: 「其实我知道你们爱我,但母亲节看到朋友圈的庆祝,我还是有点小难过。如果明年能收到一张手写卡片,我会特别开心。」 (注意:重点不是指责,而是给具体可执行的建议)
#### (2) **创造家庭仪式感** ▸ 在日历标记重要节日,全家一起讨论怎么过 ▸ 平时鼓励孩子观察你的需求(如「妈妈今天好累,谁能帮我倒杯水?」)
#### (3) **给自己「可见的奖励」** 既然家人还没学会主动表达,你可以: ▸ 当天给自己买一束花 ▸ 要求全家一起做顿早餐(哪怕事后要收拾) ▸ 把母亲节变成「妈妈休息日」(明确今天不洗碗)
---
### **5. 重新定义「成功」的养育** 你描述的「尽心尽力工作却以家庭为重」的孩子,其实已经说明: - 他们专注自己的成长(比赛、上课)——这恰是你培养的责任感体现 - 家庭氛围稳定到让他们觉得「每天都是母亲节」 真正的失败不是缺少节日祝福,而是孩子冷漠自私或依赖成性——而你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
---
**最后想对你说:** 母亲节的本意是让社会看见母亲的付出,而不是用「完美感恩模板」绑架母亲。你感到失落,恰恰证明你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母亲,而不是「无私奉献」的符号。 下次这种情绪来袭时,不妨把朋友圈关掉,问问自己:「如果完全不受他人影响,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答案可能只是一句真诚的「妈妈辛苦了」,而这件事,其实今天就可以教会他们表达。
那倒没有,平时也是还好,倒没有到嘘寒问暖但是还是比较关心的
那偶尔一次两次的没必要这么生气吧。不高兴是应该的,当天当面说就好了。没必要过了这么久还气到觉得人生都没意义了
可不是嘛
嗯,人到中年,完全可以自己爱自己,自己给自己仪式感。一过节或其他楼主觉得对自己重要的日子,就自己咋开心咋来,家里啥事都不干,时间长了,家人不就习惯了么,也会有肌肉记忆了。
Deepseek把 我看哭了
我当时真的想买张机票回国找我爸妈去了
你要主动问: 我的礼物呢
既然在乎就发个飙做规矩
我家娃小学时学校都会教他们做卡片做小礼物,到初中就靠我提醒。现在他们会主动表示的。这种仪式感确实需要家庭培养的。你表示在乎,他们就明白了。
其实谁也不在乎这一束花,一顿饭,只是为了让孩子有这种意识,养成这个习惯
真矫情
孩子可以教育的,你要跟他们说 妈妈的感受很重要,不然没人给你们做这个做那个。母亲节你应该去外面住一天自己爽一下,他们不主动给你过节,那么他们deserve a day without you.
今年上中学了?daycare,小学都是老师带着做的,不算啊:)这些事情是不能靠学校的
你需要调教老公和孩子。我家孩子们也没有给妈妈买什么,但是offer给妈妈按摩,两个孩子一起做的,就算他们两个给的礼物了。这样的礼物一点也不麻烦。
爱吗,又来啦。以后爱自己多一点
你不费力教男人和教孩子,就只能承受啥都没有的后果
成年人了,不要总是期待别人是你肚里的蛔虫,能猜你喜欢,你想要什么,直截了当说出来,除非男人根本不想跟你过日子或者孩子压根就不想理你,否则正常的配偶和孩子都会满足你的需求,满足的程度怎样不好说,但不太可能完全对你视若罔闻
爱你却连个表示都没有,你还能自我安慰。只能说每个人对爱的expectation真不一样
他们不提,你不会自己提啊?
以微知著,这样的孩子大概率是不会在妈妈生病时候嘘寒问暖的。
人生苦短 何必期待他人?
楼主看这位层主的回复,你老公是不是会和他的回答差不多?
这人的回答就是让你产生自我怀疑的初期,也是pua的起点。让你觉得你的付出都是应该的。你的要求都是多余的。
因为过了母亲节,就要过父亲节,就要给家里众多人口过生日。比如我父母与我同住,但是他们对美国的小费文化深恶痛绝,倒是他们“宁死不屈”,就是不出去吃饭,所以呢,每次各种各样的庆祝日子就强迫我在家做一大堆菜。所以我非常怕过,不想过母亲节,他们给我勾一个母亲节,那么接下来个5个生日,6个节日,就全得我张罗着给他们过。搜易我不是装清高,装矫情,我是真的不想过任何节日
我想大多时候你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快乐,他人也慢慢地忽视了。比如我在孩子小学开始就说每周日是妈妈自己的时间,安排任何活动要考虑到妈妈的计划。非常重要的,我会配合,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人要自己先快乐起来,才会给周围人带来快乐。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他们都没忘记我每个重要的节日和我喜欢的东西。尤其是我的老大,现在说的只有感恩妈妈的付出,和为妈妈骄傲。楼主肯定比我用心,出色多了,别灰心。
也许就是这次?以前有庆祝过母亲节?如果有过就很好,那么自己也可以要求家人来庆祝。Bless。
我觉得除了娃学校有手工项目给母亲节之外,娃对这个节日也无感。不过我本来也没兴趣过这个节,每天忙得要死,好好睡个美美的午觉不要来烦我就是美好的母亲节。
你看重自己了,周围人自然会把你当一回事情 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允许的 所以呢,嚷嚷没有用的呀
我没有觉得上面这个层主的话儿有啥错 为啥一定要什么什么节才能慰劳自己 随时滴 只要你想,你提要求 看谁不做,就给谁点color看看呀 犯得着心灰意冷
你老公的问题!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人的性格差异太大。 如果楼主有华人网友的个性,也不至于有今天的局面。
我觉得确实可以忽视母亲节这种节日,但前提是家庭的其他成员在平时就已经给足了情绪价值。
如果楼主本身就已经被家庭成员忽视,那么要求母亲节有所表示也合情合理。
觉察出问题所在,然后开始寻找根源,再去根据自己的性格找解决办法。网友只能给出基于自己性格的办法,不一定适合楼主。楼主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式。
去年我的娃母亲节做了卡片给我婆婆,没给我。朋友圈我照样写”祝大家母亲节快乐。最大的礼物就是可爱宝宝们健康长大”。
所以说,别太把朋友圈当真啦。
最后我同意,要啥,就教。
还不开心,就自己出去吃点好的。让老公教育娃去
这是肯定的呀😂 我承认我是明示的。我就跟孩子说,所有的节日我都期待小礼物,否则他的生日和重大节日就没有我的礼物。母亲节之前一周我就开始提醒了,而且也提醒了我老公,希望他能帮忙。果然,那天早上还是有点小惊喜的,鲜花卡片和早餐。不贵也不多,但是我很满意了。 父亲节我也是会带着孩子给老公做些事情的,一般主打是和朋友一起的bbq的party,其实烧烤还是男人们动手🤣
明年找个小鲜肉过母亲节
人生的意义原来就是养娃 然后让全家和娃感恩戴德
WK, 神逻辑!你觉得楼主发这个贴是得到爱了还是缺爱了?
爱就是行动,在得到和给予的行动中流动。这些节日的仪式感就是给了我们流动爱的机会。当我们老的时候,肯定记不住很多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和家人做了些什么,但是有可能记住得到爱和满足的各种高光时刻,比如旅游度假各种节日。这些感受爱的高光时候其实很大部分是我们用行动创造出来的。
有些人能量高希望这些爱的互动多一些,有些人无所谓其实也正常。没必要互相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