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公的问题呀,你自己教小孩过母亲节吧,然后千万别弄父亲节 LifeMatters 发表于 2025-05-14 11:24
azurepiggy~2代 发表于 2025-05-14 11:21 多大的孩子?学校都组织活动的啊。
回复 11楼 bellamia 的帖子 其实我真的生气的是我老公,小孩子忘记了或者需要提醒,这个是当老公的需要做的。我也觉得什么比赛啥的都比不上教一下怎么好好做人。 candyaioyo 发表于 2025-05-14 11:35
candyaioyo 发表于 2025-05-14 11:35回复 11楼 bellamia 的帖子 其实我真的生气的是我老公,小孩子忘记了或者需要提醒,这个是当老公的需要做的。我也觉得什么比赛啥的都比不上教一下怎么好好做人。
candyaioyo 发表于 2025-05-14 11:36回复 13楼 心跳的希望 的帖子 平时生日什么的都过的, 去年母亲节也是有送礼物啥的, 今年就是啥也没有
dududou 发表于 2025-05-14 11:33自己给自己庆祝,买花,全家出去吃brunch
candyaioyo 发表于 2025-05-14 11:20 母亲节,我们家从我老公到两娃都没人提这事情。想想大家都忙着做事情,老大有比赛,老二也有课,所以就是一个normal weekend。 但是刷刷朋友圈,觉得为啥别人家的娃都能想着给妈妈过节,给妈妈做早餐,送妈妈礼物,我们家两娃根本不知道呢。老公也没提这事,我还得给他们做早饭。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很失败,尽心尽力的养娃,工作很忙,但是一直是以家庭为重。结果换来的就是这个。
朋友圈晒出来的背后有各种暗示提醒代劳也难讲啊🤣
不是说是你的责任,但是你家之前的每个Mother''''s day或者其他节日都是怎么过的,有没有认真的庆祝?真的,孩子对节日的态度是和父母一致的,而且Mother''''s day贵老公没有任何表示这对孩子就是bad influence,如果你从来没有明确说出来,他们就假装觉得你不需要,有的人是不配暗示的,要明示,不要subtle,要bold,做妈妈不要太善解人意了太low maintenance了,什么比赛什么课都不如人生这一课重要,孩子要学会爱妈妈,爱就要表达,这一课才是他们受益终身的。
别生气了,快乐也不在这一天,每天都爱自己,包括不开心就说出来,这个周末补过。
男女之别吧,好多做父亲的不想过节,都是商人推销东西的噱头。母亲节是过的。
现在开始培养也来的急啊
如果自己重视,那就早点跟孩子说这天活动都取消了,想让孩子在家陪陪你
我觉得心情不好就得说。我说过一次,忘了啥事了,我告诉我女儿她的做法让我很寒心,说了她就知道了。也不用憋着。
我也想这么问呢?我家小娃的礼物全是在学校准备的。
其实我真的生气的是我老公,小孩子忘记了或者需要提醒,这个是当老公的需要做的。我也觉得什么比赛啥的都比不上教一下怎么好好做人。
平时生日什么的都过的, 去年母亲节也是有送礼物啥的, 今年就是啥也没有
发小红书大妈母情节礼物有的是自己买的吧。有的估计都没有孩子,但是要上网搞人设 就像相声天津大叔没钓到鱼,到市场买5斤秀给街坊看。
第一年忘了给你过节吗? 那你就该好好跟老公去谈,也许他也只是忙忘了, 也许他有别的想法,夫妻之间还是沟通更重要,比上网吐槽实用多了
我觉得我生病了也没人问
老二四年级,他们学校做了礼物的,他放在书包里面,早就忘记了
你老公平时表现怎么样,对你怎么样?只是某个节日疏忽了,和平时也自私冷漠,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你的感受非常真实,也完全值得被重视——这不是矫情,而是一个关于「付出与反馈」的合理期待。但请先放下「失败」的自我评价,让我们更立体地看待这件事:
---
### **1. 朋友圈的「节日滤镜」陷阱** 朋友圈展示的往往是「瞬间的高光时刻」,就像婚礼照片不会展示筹备时的争吵一样。那些孩子送早餐的照片背后,可能有这些隐藏剧本: - 是爸爸提前一周提醒孩子准备的 - 妈妈暗示了很多次「母亲节快到了哦」 - 孩子其实把厨房搞得一团糟,妈妈最后自己重做 你看到的「完美仪式感」,未必是自发行为,更不应该是衡量爱的标准。
---
### **2. 你家庭的「爱的语言」可能不同** 心理学家Gary Chapman提出人们表达爱的5种方式: - **肯定的言语**(如"妈妈我爱你") - **服务的行动**(如帮你做家务) - **收到礼物** - **优质时间**(如一起看电影) - **身体接触**(如拥抱) 你的家人可能更习惯用「服务的行动」或「优质时间」表达爱: ▸ 老大比赛可能觉得「认真打球让妈妈骄傲」就是爱 ▸ 老公默默承担了其他家务(比如周末让你多睡会儿) ▸ 全家人一起忙碌的日常,本身就是一种共同体的联结
试着回忆:他们是否用其他方式让你感受过被爱?
---
### **3. 文化惯性下的性别角色** 很遗憾,我们的文化默认「纪念性节日」该由女性来维系(比如记得长辈生日、准备节日礼物)。男性(包括男孩)往往缺乏这种意识训练。 你老公的「沉默」更可能是无意识的系统性问题,而非对你个人的忽视。同样,孩子没有主动意识,是因为没人引导他们关注这种「情感表达课程」。
---
### **4. 行动建议:把失望转化为建设性沟通** #### (1) **直接表达需求,而非测试默契** 用非攻击性语言沟通: 「其实我知道你们爱我,但母亲节看到朋友圈的庆祝,我还是有点小难过。如果明年能收到一张手写卡片,我会特别开心。」 (注意:重点不是指责,而是给具体可执行的建议)
#### (2) **创造家庭仪式感** ▸ 在日历标记重要节日,全家一起讨论怎么过 ▸ 平时鼓励孩子观察你的需求(如「妈妈今天好累,谁能帮我倒杯水?」)
#### (3) **给自己「可见的奖励」** 既然家人还没学会主动表达,你可以: ▸ 当天给自己买一束花 ▸ 要求全家一起做顿早餐(哪怕事后要收拾) ▸ 把母亲节变成「妈妈休息日」(明确今天不洗碗)
---
### **5. 重新定义「成功」的养育** 你描述的「尽心尽力工作却以家庭为重」的孩子,其实已经说明: - 他们专注自己的成长(比赛、上课)——这恰是你培养的责任感体现 - 家庭氛围稳定到让他们觉得「每天都是母亲节」 真正的失败不是缺少节日祝福,而是孩子冷漠自私或依赖成性——而你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
---
**最后想对你说:** 母亲节的本意是让社会看见母亲的付出,而不是用「完美感恩模板」绑架母亲。你感到失落,恰恰证明你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母亲,而不是「无私奉献」的符号。 下次这种情绪来袭时,不妨把朋友圈关掉,问问自己:「如果完全不受他人影响,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答案可能只是一句真诚的「妈妈辛苦了」,而这件事,其实今天就可以教会他们表达。
那倒没有,平时也是还好,倒没有到嘘寒问暖但是还是比较关心的
那偶尔一次两次的没必要这么生气吧。不高兴是应该的,当天当面说就好了。没必要过了这么久还气到觉得人生都没意义了
可不是嘛
嗯,人到中年,完全可以自己爱自己,自己给自己仪式感。一过节或其他楼主觉得对自己重要的日子,就自己咋开心咋来,家里啥事都不干,时间长了,家人不就习惯了么,也会有肌肉记忆了。
Deepseek把 我看哭了
我当时真的想买张机票回国找我爸妈去了
你要主动问: 我的礼物呢
既然在乎就发个飙做规矩
我家娃小学时学校都会教他们做卡片做小礼物,到初中就靠我提醒。现在他们会主动表示的。这种仪式感确实需要家庭培养的。你表示在乎,他们就明白了。
其实谁也不在乎这一束花,一顿饭,只是为了让孩子有这种意识,养成这个习惯
真矫情
孩子可以教育的,你要跟他们说 妈妈的感受很重要,不然没人给你们做这个做那个。母亲节你应该去外面住一天自己爽一下,他们不主动给你过节,那么他们deserve a day without you.
今年上中学了?daycare,小学都是老师带着做的,不算啊:)这些事情是不能靠学校的
你需要调教老公和孩子。我家孩子们也没有给妈妈买什么,但是offer给妈妈按摩,两个孩子一起做的,就算他们两个给的礼物了。这样的礼物一点也不麻烦。
爱吗,又来啦。以后爱自己多一点
你不费力教男人和教孩子,就只能承受啥都没有的后果
成年人了,不要总是期待别人是你肚里的蛔虫,能猜你喜欢,你想要什么,直截了当说出来,除非男人根本不想跟你过日子或者孩子压根就不想理你,否则正常的配偶和孩子都会满足你的需求,满足的程度怎样不好说,但不太可能完全对你视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