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海淀牛娃:10年后的北大学子,成了普通人

j
jjh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帖:
在北京海淀区,“六小强”是每个母亲心中最理想的学校。
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几乎是每年的“门槛”,如果能进入这几所学校读书,考上名牌大学的希望更大。

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霸,常常是社会竞争的中坚力量,成为家长心中最理想的“成功典范”。
然而,成功难道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或者一张入学通知书就能轻松定义的吗?
前两年,一部名为《真实生长》的纪录片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六小强”之一的十一学校的三位学生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们从青涩到成年的蜕变的全过程。
这三位孩子,背景、性格、梦想和选择的道路截然不同。那么,十年后,他们都在经历怎样的人生呢?
纪录片中,周子其是高中时最耀眼的学霸。
镜头下的他,意气风发,满怀理想,通过努力后,最终如愿考入了北大的历史系。
然而,现实对周子其来说却充满了挑战。
曾经他一度自信满满,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聪明才智,前途定会一片光明。
但步入大学后他很快发现,历史系所研究的内容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甚至让他逐渐感到无聊。
于是,他开始修双学位,学习经济学,尝试拓宽自己的视野。

然而,尽管他努力追寻新的方向,却始终无法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和兴趣。
社会的变动和那几年的特殊性,也让他的职业生涯陷入了困境。
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期望和理想,在现实面前却化为了泡影,虽然曾是学霸,曾考入北大,可是对未来他深感迷茫。
与周子其的困惑不同,陈楚乔的成长道路显得更加自由和宽广。
她成长在一个不太焦虑的家庭,父亲没有给她太大的压力,反而经常鼓励她,勇敢选择自己的想要的人生。
不过,陈楚乔并没有选择轻松的“兜底”机会,而是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十一学校。
在这里,她度过了一段自我探索的岁月。
她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突出的,就在她迷茫时,发现自己适合创作,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后来陈楚乔转入了出国办,一边为留学做准备,一边和同学们搞创作,拍摄电影等等。
最终,陈楚乔选择赴美留学。

在纽约,她所做学的一切,都是来自内心的渴望,尽管艺术生的路注定不平坦,但她已经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所以说,陈楚乔的路注定会越来越明朗。
记录片中还有一个叫李文婷的女孩,来自山西普通家庭的她,和陈楚乔、周子其有很大的不同。
出身小地方的她,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

所以李文婷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是她必须走的路。
为了学习,李文婷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沉迷于各种社团和活动中,而是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的期望也没有那么高,但她深知,只有通过知识和努力,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经过努力后,陈文婷的成绩不断提升,最终成功考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大学毕业后,她顺利地进入银行工作,过上了稳定而幸福的生活。
这三位孩子的人生轨迹看似各自不同,却都展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那就是:成功并不只有一种标准,努力并不一定等于顺利,选择和机会常常比努力本身更为关键。
周子其的才华、陈楚乔的勇气和李文婷的踏实,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和潜力。
z
zkyqs2020
我的一个有限的data point。工作的大学,接触过( 本科)两位南大的,三位清华的,一位西交大,好几位北大的,一位兰大,一位东南大学的,一位天大的,只有两位最终做了faculty,其余的都是一份普通工作,有改行的,有继续做research scientist 的,还有回国找位置的。

t
transient
zkyqs2020 发表于 2025-05-13 21:21
我的一个有限的data point。工作的大学,接触过( 本科)两位南大的,三位清华的,一位西交大,好几位北大的,一位兰大,一位东南大学的,一位天大的,只有两位最终做了faculty,其余的都是一份普通工作,有改行的,有继续做research scientist 的,还有回国找位置的。


faculty难道不是一份普通工作?
l
llwwy
很多人都会有落差的
z
zkyqs2020
回复 3楼 transient 的帖子
在美国大学做faculty 不容易。 当然,所有工作都是一份普通职业/ 工作,和改行的,一直做博士后的相对来说,做faculty,困难要大很多。
t
transient
zkyqs2020 发表于 2025-05-13 22:25
回复 3楼 transient 的帖子
在美国大学做faculty 不容易。 当然,所有工作都是一份普通职业/ 工作,和改行的,一直做博士后的相对来说,做faculty,困难要大很多。

我就是发考题,但我真心觉得做啥都不容易😅
s
shinesee
人一辈子能否富贵靠的是投胎, 不是能否考上清北. 老中买房总是热衷学区房, 学区房, 不能输在起跑线...周末这个补习班, 那个补习班的, 无非就是卖课的人贩卖焦虑. 房地产经纪人卖房子的时候也强调学区房, 101010,999...who cares.
t
thatisnotright
回复 1楼 jjhn 的帖子
What the hell did they expect?任何感到不可理解或奇怪为什么牛蛙长大了不牛了的人,都属于蠢人。
y
yimiyangguang
第一位最大的问题是读了文科
C
CloudY7764
不矛盾。全靠同行衬托。都要当院士才满意吗?全国十三亿也没几个。 现在年轻人能在大城市站住脚有个体面的工作就已经很成功了。
司芬克斯
在中国,成功的标准很简单,发大财或者当大官。如果二者兼得,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咳嗽一声,也是人生箴言,奥妙无穷。得到良好的教育只是老百姓为了成功而选择的道路,如果最终不能发财或当官,那么所学的知识就没用,算是走错路了。所以说普通人和成功人士之间可能只差一次拆迁或者一场婚姻。上过什么中学,考过第几名,根本无关紧要。而且这种认知不局限于中国,大概算是普世价值的一部分吧。
h
hualihu
第一位不差啊
第二个说不定已经流落街头 在美国,搞艺术的华人不饿死很难
t
tomjust
rabbit66 发表于 2025-05-14 10:34
我爸妈同学的孩子中就一个高考状元, 进了北大cs, 出国,成了普通码工. 主要还是没有野心...

野心需要强大的自信来支持,强大的自信来源于强大的内驱力。
从小刷题的一直靠的是外在驱力,研究的是怎么得高分怎么进好学校,而不是“我喜欢什么,我要干什么,为了什么我可以奉献所有精力才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