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ngerthing25 发表于 2025-05-13 19:15 相当于2011年开元盛世 2025年安史之乱
Strangerthing25 发表于 2025-05-13 19:14 从极盛到大乱就短短十几年 原来一个帝国可以那么快垮掉 如果出生成长在开元年间 成年时不幸遇上安史之乱 那是多么悲哀啊
可口可耐 发表于 2025-05-13 20:50 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明君到了晚年就晚节不保了
JamesPark 发表于 2025-05-13 21:15回复 10楼 qiminxin 的帖子 真的读过历史的知道,安史之乱,本质不是民族之争,而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唐朝河北不乱才是不正常的。 河北是唐朝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长期未获得与关中相同的政治资源。自唐太宗时期起,河北被刻意“苦役河北”,如窦建德被杀后河北士族产生“兔死狗烹”感,导致离心离德。 税收与军事负担过重 河北承担了唐朝近三分之一的绢帛和二分之一的粮食储备,但军事力量薄弱且长期未获重兵部署,形成“重用边疆、轻视河北”的政策导向。
big 胆
2011 指什么?
开元最后一年是741年 安史之乱发生在755 年 相隔才14年 今年2025年 14年前不是2011年么 14年足够让一个极盛的帝国垮掉了
哎,这就是断崖式下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就写了这段兴衰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所以从唐之后,中国开始严守华夷之防,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后来看,确实如此。
不是说,即便天纵英明如李二凤,也幸亏死得够早。
真的读过历史的知道,安史之乱,本质不是民族之争,而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唐朝河北不乱才是不正常的。 河北是唐朝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长期未获得与关中相同的政治资源。自唐太宗时期起,河北被刻意“苦役河北”,如窦建德被杀后河北士族产生“兔死狗烹”感,导致离心离德。 税收与军事负担过重 河北承担了唐朝近三分之一的绢帛和二分之一的粮食储备,但军事力量薄弱且长期未获重兵部署,形成“重用边疆、轻视河北”的政策导向。
这种机械的阶级斗争理论,完全忽视了民族这个共同体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苏联的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无比幼稚,最终也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 后来的中国胡乱邦也依葫芦画瓢,搞两少一宽,在2010年代之后中央被迫花了巨大的力量来纠正。
苏联红军去东欧的时候,波兰和德国的工人阶级与本国资本家一起捍卫国家主权,根本不会跟你苏联红军搞三搞四。说到底,波兰德国工人的退休金和社保,是由本国政府发放,而不是苏联政府。
唐朝安史之乱 755年发生 唐朝结束907年 长达150年 这期间的唐朝任然非常强大 所谓 “衰” 只是相对贞观之治而言 唐朝的版图西达贝尔加湖 东达西北利亚 而安史之乱的唐朝 离崩溃相差十万八千里 根本就不能说开元之后就是崩溃! 而整个南宋 可以说是 “崩溃” 的朝代
杜甫大人就是个典型例子啊。
他曾在《忆昔》中描绘开元盛况: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安史之乱他的三吏三别,还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好似相机,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的苦难。
盛衰转换速度如此之快:开元盛世(713-741)到安史之乱(755)仅间隔14年; 文人要经历双重痛苦:既要承受战乱之苦,又要面对精神世界(盛唐气象)的崩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盛衰的转变也促使唐诗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催生了"诗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