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pping 发表于 2025-05-02 10:03 美国的消费市场总是在这啊,有关税也不会萎缩太多,就看中间商怎么想办法挣了。
lovewriting123 发表于 2025-05-02 10:16 中间商太黑
Jennyw2017 发表于 2025-05-02 10:20 老川真挺好的。帮中国人民一个大忙. 不要再被PUA了,美元挣来啥也买不到,成了美国国债成了白条。 自己賺一点点辛苦钱,还被骂rip off America. 早早转向早幸福。
bunnybear 发表于 2025-05-02 10:30 这么看,其实并不影响最后的售价太多啊。东西才50人刀,关税之前37%,现在145%,多了个8美元的样子。但是大头都在中间环节啊。如果中间什么运费, 设计,推广不变,原来30刀的东西卖38刀。
这只是生产和运输成本而已。 难道产品会无端地出来?设计成本呢?品牌推广成本呢? yanhren 发表于 2025-05-02 10:32
yanhren 发表于 2025-05-02 10:32 这只是生产和运输成本而已。 难道产品会无端地出来?设计成本呢?品牌推广成本呢?
lhg 发表于 2025-05-02 10:45 关税又不影响设计成本品牌推广成本。
C999 发表于 2025-05-02 10:42 中国销量大,设计费摊薄的单价就很低了。 记得,所有的外国写书作者,无论文艺作品、音乐影碟,还是专业书籍,到中国的,版权费单价金额都比较低,或者版权比例也比在欧美国家低一些,成品书码洋和光碟零售价也比欧美低了大约一半,但因为销量巨大,实际大部分作品的版权费收入,并不低。
C999 发表于 2025-05-02 10:26 倒也不太黑,是各种成本太高 那么美国客户真那么赚钱吗?其实也没那么多啦!首先开发费用都要摊进去,美国的设计师都是工资几十万美金的。还有推广费用,毛利50%的话,15%以上的推广预算还是要的。我以前经常被老外催货,是因为到了季节,他们花钱推广了,包括各种电视或网络媒体,达人推广啥的,如果货晚到了,他们推广钱就白烧了。晚到一天要我赔1%这样子,有时候不惜代价空运也是这个道理。 开发费用大约10%,推广15%,剩下的支付人工、房租、杂费、税,最后净利润差不多也是10%上下浮动。 还有,东/西/南,各个海岸区域的海运费物流费等等等,不仅贵,还相差特别大。
yanhren 发表于 2025-05-02 11:20 我也没说关税影响这些呀! 我只是说产品的最终售价不仅仅包含生产和运输以及中间商的成本而已
helloterran4 发表于 2025-05-02 13:05 美国的消费市场全部都是被自己的低效率物流内耗给撑起来的假数字 美国人实际消费的实体产品,大概只有中国人的1/3。
换一个思路,“低效率”物流是不是创造了一堆岗位,养活了很多老百姓。“低效率”是不是也代表着有时间享受生活带动第三产业。不然,钱怎么转起来呢? fxiyz 发表于 2025-05-02 13:57
yanhren 发表于 2025-05-02 11:24 这是品牌不相关的商品的计算方式 比如nike的鞋子比其他无品牌的贵一些,贵的核心其实不是设计费、材料费,中心是品牌的推广费用很高。 这个例子里只说了实际的生产、运输成本和中间环节成本。没说品牌的推广,请一个明星代言,或者是某些活动的赞助费,其实这些可能才是大头。 home depot的很多东西也许影响更大一些。
来自他的两条微博 https://weibo.com/6169408204/PoyRmazTf 和 https://weibo.com/6169408204/PoT9888FF
本人分析结论: 中国线下零售价15美元/线上优惠售价11-12美元(出厂价7-7.5美元)的货物,和美国零售价30多美元甚至50美元的,虽然价差大约三倍或更高,但实际是完全同样或同品质的产品。中国便宜,是因为全社会系统都是高效优质且低价的,并不是所谓的剥削劳工。不否认,未来确实有全面涨价空间可能,或人民币升值,用于改善各环节的名义收入数值。自营中高端品牌的消费品与工业中间品与生产力工具,以及产业标准,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中国制造的主要努力方向。
======================================================
@风中的厂长 25-4-23 10:22 传统外贸,一双出厂价50元人民币的鞋子,为什么到了美国的商场货架变成了30美金?夸张的时候50美金!翻了那么多倍!我给大家简单捋一下。顺便了解为什么会有退税。
按照一个整柜(约5000双鞋)来算,首先50元人民币是开票价,工厂要缴纳13%的增值税(实际不用缴那么多,可以用原材料和电费发票抵扣很大一部分),出口企业从工厂采购过来卖给老外,或者工厂自行出口卖给老外。
在国内的费用,包括集装箱拖车,港口、报关各种文件杂费,加起来大约4000块钱。通常我们通过FOB的贸易方式,我们只负责内陆的费用,上船以后费用由美国客户支付。美国客户需要支付1500美金-4500美金的海运费(美国国土大,东西南海岸运费差异非常大),商品处理清关换单卸货杂费大约1000美金。另外可选的还有货值千分之几的保险费。
如果走CIF的贸易模式,这部分费用也由我们出。如果FOB模式就是老外承担。不论如何,总的费用平摊下来,按照上限来算,大约是4000(国内费用)+(3800+1000)x7.2汇率=38560。平摊到每双鞋就是7.7元人民币。50+7.7=57.7元。
这样一双鞋子总的成本换算成美金大约8元,好像也还可以嘛。为什么要翻几倍卖呢!这时候大头来了,关税。贸易战之前,中国鞋子出口到美国税率大约11%-37.5%,我们按上限,关税约为3美金。这样总成本变成了11美金。贸易战之后,我另外文章写。
那为什么到了商场要变成30美金?我以前经常去美国商场找产品,梅西百货经常能看到我厂做的鞋,差不多出厂价至少要翻7-8倍。奥特莱斯也差不多3-4倍呢?
一方面是商场抽成大约15-20%,还有上架的一些费用,综合下来要30%。这样一来就是15美金了,这样下来卖30美金,他们还有50%的毛利呢!这个就是一个最基础的,大众平民品牌的毛利。
那么美国客户真那么赚钱吗?其实也没那么多啦!首先开发费用都要摊进去,美国的设计师都是工资几十万美金的。还有推广费用,毛利50%的话,15%以上的推广预算还是要的。我以前经常被老外催货,是因为到了季节,他们花钱推广了,包括各种电视或网络媒体,达人推广啥的,如果货晚到了,他们推广钱就白烧了。晚到一天要我赔1%这样子,有时候不惜代价空运也是这个道理。
开发费用大约10%,推广15%,剩下的支付人工、房租、杂费、税,最后净利润差不多也是10%上下浮动。
传统外贸讲到这里,不知道我这样写法,大家是否理解。不论表面多么夸张,商业终究是有一个平衡的。然而跨境电商的崛起,特别是temu、速卖通、shein等中国便宜跨境电商的崛起,把这个传统价格体系的平衡打破了。那么跨境电商的价格构成和利润是怎么分配的呢,你们想听吗,想听的话我等下写。
至于国内为什么要退税,首先这部分增值税税是工厂交的,退给出口的外贸公司,这是国家行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扶持某些行业。避免双重征税增加成本,其实很多国家都有退税政策。很多人喊着要取消,其实我们小老百姓没法考虑这种复杂问题的,要我说我也说不清楚。
---------------------------
@风中的厂长 25-4-25 14:01
我这几天分别分析了传统外贸,以及跨境电商的成本和利润。我们发现许多日用消费品,50块人民币成本的产品,不论你是通过传统贸易方式还是跨境电商,到了美国往往要卖到30-50美金甚至更多。不论传统还是跨境,中间的差价大头,都被美国当地各个环节拿走了。
那么有网友评论:“博主这么写,那就是说,中方每年4000多亿美元的对美出口,可以带动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内的生意,带动无数美国人的就业,这是大好事,美国人玩啥呢?”对于这位网友的评论,大家怎么看?如果不从中国进口,改成本土生产,或者从其他国家进口生产,结果会是怎样,欢迎讨论[作揖]
---------------------------
其他人的跟帖评论:
深海捞鲤鱼: 亚马逊为例:20元的产品在亚马逊卖20美金。产品成本3美金,头程国内和海运物流大概1.5美金,亚马逊派送费5.5美金,佣金15% 就是3美金,广告费15%又3美金,最后赚4美金。实际上还有要有5-10%的折扣秒杀成本,仓储费成本,实际情况大概就是3美金利润,也就是大概卖1个赚一个,这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深圳湾一号美少女业主: 不论表面多么夸张,商业终究是有一个平衡的。 跨境电商的利润🟰售价➖成本(出口税补贴)➖头程➖尾程➖五个点的推广➖15个点的平台佣金➖退换货成本,然后链接出的多利润跟着涨,一条爆款,我之前公司最夸张的就是黑五一晚上,两个亿(美国市场的消费力,真的不开玩笑)
倚斜阳531: 作为普通消费者,很想知道一双出厂价50元人民币的鞋子,在国内卖价大概多少?这中间的各种费用又是怎么分配的? --风中的厂长: 商场大约一百多两百不到,看品牌,电商大约100左右,厂长帮选大约65-70
VeraLin987: 我以甲视角来说下,我司是著名的低端零售店(想象下百元店吧)我负责hard玩具(之前)和电子(现在)两者都属于高强度依赖中国。我们要要不要launch一个新品其中之一就看工厂的fob价格*3或者*4后是否符合我们客户定位。所以最的确最低毛利润300%或者400%。但是我们公司净利润还是不高。
今日方知我是我我我: 自信点,全世界所有增值税国家都退税,比如欧盟东南亚,这是wto对增值税国家的规定,比如你在欧洲但凡买超过50欧的东西就可以在离境时全部退还增值税,但是没人喷欧洲补贴洋人,没人喷欧洲出口行业就靠这个活着
今日方知我是我我我: 退税是wto的通行性安排,为的是保证所有的货物都是零税赋状态以避免税赋上显性的不公。因为比如美国不征收增值税只征收消费税,所以出口的时候他们的货物就是零税赋状态,所以为了弥合这种差距wto要求所有增值税国家退还征收的增值税,所以欧洲东南亚都是足额退税的,并不是中国补贴了什么外国人
靴子谦111: 还有库存没折算进去[doge]
当今内阁文渊阁大学士,毕业于哈尔滨佛学院的首席著名经济学家,懂王的狗头军师, RON VARA, 肯定是没有看懂的。
中间商太黑
倒也不太黑,是各种成本太高
那么美国客户真那么赚钱吗?其实也没那么多啦!首先开发费用都要摊进去,美国的设计师都是工资几十万美金的。还有推广费用,毛利50%的话,15%以上的推广预算还是要的。我以前经常被老外催货,是因为到了季节,他们花钱推广了,包括各种电视或网络媒体,达人推广啥的,如果货晚到了,他们推广钱就白烧了。晚到一天要我赔1%这样子,有时候不惜代价空运也是这个道理。
开发费用大约10%,推广15%,剩下的支付人工、房租、杂费、税,最后净利润差不多也是10%上下浮动。
还有,东/西/南,各个海岸区域的海运费物流费等等等,不仅贵,还相差特别大。
就是,又双赢一次,自己没想到的,川普都帮忙想到了,多好的事情呢!
这样看确实不是太糟。川皇应该允许amazon明码标tarrif的。
中国销量大,设计费摊薄的单价就很低了。
记得,所有的外国写书作者,无论文艺作品、音乐影碟,还是专业书籍,到中国的,版权费单价金额都比较低,或者版权比例也比在欧美国家低一些,成品书码洋和光碟零售价也比欧美低了大约一半,但因为销量巨大,实际大部分作品的版权费收入,并不低。
关税又不影响设计成本品牌推广成本。
我也没说关税影响这些呀!
我只是说产品的最终售价不仅仅包含生产和运输以及中间商的成本而已
这是品牌不相关的商品的计算方式
比如nike的鞋子比其他无品牌的贵一些,贵的核心其实不是设计费、材料费,中心是品牌的推广费用很高。
这个例子里只说了实际的生产、运输成本和中间环节成本。没说品牌的推广,请一个明星代言,或者是某些活动的赞助费,其实这些可能才是大头。
home depot的很多东西也许影响更大一些。
他这是针对他的中高端品牌说的,walmart,target之类的大卖场很多日常产品哪来的这么多什么推广费,设计费,商场抽成之类的?
你是没读原文吗?人家不是写了吗?
那么美国客户真那么赚钱吗?其实也没那么多啦!首先开发费用都要摊进去,美国的设计师都是工资几十万美金的。还有推广费用,毛利50%的话,15%以上的推广预算还是要的。我以前经常被老外催货,是因为到了季节,他们花钱推广了,包括各种电视或网络媒体,达人推广啥的,如果货晚到了,他们推广钱就白烧了。晚到一天要我赔1%这样子,有时候不惜代价空运也是这个道理。
推广成本都给Google和YouTube赚了,设计成本,有的产品美国销售商甚至直接找中国供货商要小样,然后从里面挑一个改改就完了,可能衣服鞋子这种要求更多本地化的更需要本地设计师吧
美国零售端的涨价,确实比关税涨幅要低。。。
但现在问题是
1)零售端涨价25%,美国消费者依然不愿意接受
2)很多零售商认为涨价后卖不出去,所以就不下单了,双方贸易中止。。 哪怕少数人愿意用38刀买几个月前才卖30刀的商品,也买不到货。。
美国的消费市场全部都是被自己的低效率物流内耗给撑起来的假数字
美国人实际消费的实体产品,大概只有中国人的1/3。
也不能这么说,传统商业品类,利润才10%,市场下调个百分之几就影响很大了,对相关产业的所有公司和就业人员都会波及。
是啊,起码让别的国家分担一些,以后就不会那么卷了,别让坏处全让中国占了
换一个思路,“低效率”物流是不是创造了一堆岗位,养活了很多老百姓。“低效率”是不是也代表着有时间享受生活带动第三产业。不然,钱怎么转起来呢?
实际上,美国一年的的商品消费额,以靠港价格来计算,还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不到东盟的一半,不到欧洲的75%,甚至没有非洲大陆多。
全球贸易体系去美化,基本已经实现了
事实是并没有。美国人实际的生活水平远低于纸面数字
美国以中国6倍的人均gdp,人均的冰箱空调手机电脑销量全都比中国低
美国街头汽车的平均车龄已经超过14年了。中国的这个数字是6.5年。 与此同时中国每年的汽车销量是美国2倍。
天天骂中国快递工人待遇低,你知道ups卡车司机在弯曲只能睡街头帐篷么?
你妹认真看全文啊,谈到了推广费,还有 死库存会被计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