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为什么不要跟抑郁症患者讲道理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5年4月27日 13点14分 PT
共 (13)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g
gigivivi
大约 12 小时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最近版上抑郁症的帖子很多,话题很热。我也跟着说两句。
为什么不要跟抑郁症患者讲道理,因为一个人患有抑郁症的时候神经元的功能是不正常的,患者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大大下降。举个例子,患者可能觉得自己是亲人的拖累,没有自己亲人可能更幸福之类的。正常人看来这个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但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确会这么想。
质疑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不能有理性的判断和表达,就像质疑瘫痪的人为什么不能起床锻炼一样——他们不是不想,而是真的做不到。
这并不是说抑郁症患者因此就该被特殊对待或者高人一等,而是因为我们明白了他们的能力受限,所以不应该从道德角度去指责他们的逻辑错误,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医学帮助。
我以前写过一篇抑郁科普,主要是从病理和药理方面阐述的。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987302
那个帖子结尾有几段我的个人思考,搬过来:
“
1 抑郁了,什么时候寻求专业帮助?
从抑郁情绪到抑郁症是一个连续的谱线,到了什么程度就得寻求专业帮助呢?首先,情绪低落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自己做一下网上的免费测试,比如我前面提到的PHQ-9,通过做自我测试,对自己的抑郁状态有一个量化的认识。 https://www.apa.org/depression-guideline/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pdf
另外一个抑郁症患者普遍都有的症状,是一天之中情绪变化是有规律的,往往在早上醒来的时候最绝望,觉得没有办法面对接下来一天的责任。再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判断, 就是阻碍了自己维持基本的生活状态的能力。如果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进行,这时候一定要考虑一下寻求专业帮助。
2 医生的诊断会不会过于轻率?可靠吗?
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有一个常见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医生(psychiatrist)和我交谈了不长的时间就能确诊抑郁症呢?也没有验血什么的,会不会太轻率?
目前抑郁症确实是没有简单直接的血液化验或者其它生理化验可以做的,不知道以后科技更发达了能不能找到抑郁症的生理标志物(biomarker)来化验。 抑郁症的诊断是由Psychiatrist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精神健康状况综合评估的结果,包括患者口述的症状、个人历史以及行为举止。Psychiastrists 都是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对抑郁症的症状已经非常熟悉了。有的时候抑郁症患者的症状非常明显,所以只用交谈比较短的时间就能做出判断。如果患者对诊断有疑虑,应该与自己的医生坦诚地讨论,并考虑寻求另一个医生的意见。
3 确诊以后是用心理疗法还是药物疗法?还是同时?
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认为同时进行效果最好。心理疗法是通过谈话找出引起抑郁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药物疗法是通过药物调节大脑里神经递质的功能,从生理上提供改善情绪的工具。一个经常的困惑是,如果心理疗法是治本的,那就只用心理疗法好了,为什么还需要吃药呢? 问题是一个人患有抑郁症的时候神经元的功能是不正常的,患者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大大下降。比如说,患者可能觉得自己是亲人的拖累,没有自己亲人可能更幸福之类的。正常人看来这个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但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确会这么想。所以,通过吃药改变神经递质的功能,帮助患者恢复逻辑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决策能力,这时候再进行心理疗法往往会事半功倍。
抗抑郁药的功效是有严格的数据支持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一种疾病,能有对症的药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想一想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不治之症,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缓解的。正常人可能很难理解抑郁症患者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煎熬,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黑洞,积极治疗就是给了患者一盏灯,一线希望。
4 使用抗抑郁药以后,病人的情绪是好转了,可是,“我”还是”我“吗?
这个问题最难回答。我经常想,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一旦停止病情就会恶化,这也是依赖性,可是没有人质疑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一辈子服药,没有人质疑服药了的患者是否失去了自我。从根本上说,对精神类疾病的恐惧,对抗抑郁药物的恐惧,大概是来自于对精神世界和思维能力的推崇和膜拜。这里不同世界观的人会有很不相同的看法,我也无意推广自己的世界观。我个人认为,别把精神疾病和其它生理疾病区别得太开,用一样的态度去积极治疗,患者的日子会好过得多。”
y
yyyyzhang
大约 12 小时
2 楼
楼主是psychiatrist? 我今年有很多更年期症状,不抑郁,但是焦虑失眠。吃了Zoloft50,才感觉到SSRI是真有效啊。每天心情都可以称得上快乐。国人有个共性,就是以吃药为shame,各个要求自然疗法。其实这些药物是真管用,比老祖宗的自然,herbal medicine那不是一个层次的疗效啊。
g
gigivivi
大约 12 小时
3 楼
回复 2楼 yyyyzhang 的帖子
在科普贴里已经说过了,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主要是从概念机理方面介绍一下对这种病的认识。
s
swimmy
大约 12 小时
4 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很诚恳也很有见地👍。请教一下,有抑郁症的人是不是不太愿意承认自己有抑郁症?或者说如果意识到自己有抑郁症的话,会更抑郁?
g
gigivivi
大约 11 小时
5 楼
回复 4楼 swimmy 的帖子
我没法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只能说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 “是” 的话,我觉得是源自社会上对抑郁者患者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所以才有抑郁症患者不能接受自己病情的情况。
w
westlake
大约 11 小时
6 楼
LZ这个科普非常专业,感谢!
g
gigivivi
大约 11 小时
7 楼
回复 6楼 的帖子
谢谢支持。那篇科普最后的问答部分也引用了您的发言。
p
pwwq
大约 11 小时
8 楼
因为如果 讲道理 能讲明白, 她们就不是抑郁症, 就像是 老年痴呆患者,他自己并不认为 自己是老年痴呆 所以,很难搞
q
qgp
大约 11 小时
9 楼
对啊,我就非常受不了那种,人家都要自杀了,你跟人家说你这是对不起父母,对孩子老婆不负责任。就很无语。。。。这是要加重他们的stress给自杀路推上一把吗?
L
Lantianbihai
大约 10 小时
10 楼
同感。家有抑郁症孩子的父母亲人自己也会有很大几率有轻度抑郁或强烈的抑郁情绪,一味地说教指责他们,可能会造成很不好的结果。
楼主说得很make sense,抑郁患者的思维方式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 那些大道理,也想自救),而是做不到。 Physically 做不到。
d
dapingguo1234
大约 9 小时
11 楼
赞楼主科普
简
简单
大约 4 小时
12 楼
回复 21楼 小金猪 的帖子
我不觉得青少年的抑郁是快乐教育或者内卷引起。我宁可假设是因为过分依赖电子产品,减少了人与人的交往,减少了无目的的室外活动。我个人觉得运动是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方式,尤其是室外运动。我自认为不是e人,但也不得不承认social是预防抑郁最有效的。
g
gigivivi
大约 4 小时
13 楼
回复 31楼 简单 的帖子
同意,有研究表明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是这一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上升的原因之一。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为什么不要跟抑郁症患者讲道理,因为一个人患有抑郁症的时候神经元的功能是不正常的,患者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大大下降。举个例子,患者可能觉得自己是亲人的拖累,没有自己亲人可能更幸福之类的。正常人看来这个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但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确会这么想。
质疑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不能有理性的判断和表达,就像质疑瘫痪的人为什么不能起床锻炼一样——他们不是不想,而是真的做不到。
这并不是说抑郁症患者因此就该被特殊对待或者高人一等,而是因为我们明白了他们的能力受限,所以不应该从道德角度去指责他们的逻辑错误,而是应该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医学帮助。
我以前写过一篇抑郁科普,主要是从病理和药理方面阐述的。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987302
那个帖子结尾有几段我的个人思考,搬过来:
“1 抑郁了,什么时候寻求专业帮助? 从抑郁情绪到抑郁症是一个连续的谱线,到了什么程度就得寻求专业帮助呢?首先,情绪低落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自己做一下网上的免费测试,比如我前面提到的PHQ-9,通过做自我测试,对自己的抑郁状态有一个量化的认识。 https://www.apa.org/depression-guideline/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pdf
另外一个抑郁症患者普遍都有的症状,是一天之中情绪变化是有规律的,往往在早上醒来的时候最绝望,觉得没有办法面对接下来一天的责任。再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判断, 就是阻碍了自己维持基本的生活状态的能力。如果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进行,这时候一定要考虑一下寻求专业帮助。
2 医生的诊断会不会过于轻率?可靠吗? 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有一个常见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医生(psychiatrist)和我交谈了不长的时间就能确诊抑郁症呢?也没有验血什么的,会不会太轻率?
目前抑郁症确实是没有简单直接的血液化验或者其它生理化验可以做的,不知道以后科技更发达了能不能找到抑郁症的生理标志物(biomarker)来化验。 抑郁症的诊断是由Psychiatrist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精神健康状况综合评估的结果,包括患者口述的症状、个人历史以及行为举止。Psychiastrists 都是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对抑郁症的症状已经非常熟悉了。有的时候抑郁症患者的症状非常明显,所以只用交谈比较短的时间就能做出判断。如果患者对诊断有疑虑,应该与自己的医生坦诚地讨论,并考虑寻求另一个医生的意见。
3 确诊以后是用心理疗法还是药物疗法?还是同时? 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认为同时进行效果最好。心理疗法是通过谈话找出引起抑郁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药物疗法是通过药物调节大脑里神经递质的功能,从生理上提供改善情绪的工具。一个经常的困惑是,如果心理疗法是治本的,那就只用心理疗法好了,为什么还需要吃药呢? 问题是一个人患有抑郁症的时候神经元的功能是不正常的,患者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大大下降。比如说,患者可能觉得自己是亲人的拖累,没有自己亲人可能更幸福之类的。正常人看来这个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但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确会这么想。所以,通过吃药改变神经递质的功能,帮助患者恢复逻辑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决策能力,这时候再进行心理疗法往往会事半功倍。
抗抑郁药的功效是有严格的数据支持的。从另一个角度说,一种疾病,能有对症的药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想一想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不治之症,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缓解的。正常人可能很难理解抑郁症患者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煎熬,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黑洞,积极治疗就是给了患者一盏灯,一线希望。
4 使用抗抑郁药以后,病人的情绪是好转了,可是,“我”还是”我“吗? 这个问题最难回答。我经常想,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一旦停止病情就会恶化,这也是依赖性,可是没有人质疑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一辈子服药,没有人质疑服药了的患者是否失去了自我。从根本上说,对精神类疾病的恐惧,对抗抑郁药物的恐惧,大概是来自于对精神世界和思维能力的推崇和膜拜。这里不同世界观的人会有很不相同的看法,我也无意推广自己的世界观。我个人认为,别把精神疾病和其它生理疾病区别得太开,用一样的态度去积极治疗,患者的日子会好过得多。”
在科普贴里已经说过了,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主要是从概念机理方面介绍一下对这种病的认识。
我没法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只能说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 “是” 的话,我觉得是源自社会上对抑郁者患者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所以才有抑郁症患者不能接受自己病情的情况。
谢谢支持。那篇科普最后的问答部分也引用了您的发言。
楼主说得很make sense,抑郁患者的思维方式和正常人是不一样的,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 那些大道理,也想自救),而是做不到。 Physically 做不到。
我不觉得青少年的抑郁是快乐教育或者内卷引起。我宁可假设是因为过分依赖电子产品,减少了人与人的交往,减少了无目的的室外活动。我个人觉得运动是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方式,尤其是室外运动。我自认为不是e人,但也不得不承认social是预防抑郁最有效的。
同意,有研究表明网络社交媒体的使用是这一代青少年抑郁症发病上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