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yanlee 发表于 2025-04-26 06:14回复 1楼 majiamao 的帖子 国内的三甲医院都有自己的公众号,挂号缴费都可以在上面完成。取药还是要排队,这点美国更方便。去过的一,二线三甲没有看到众多病人挤在医生旁边状况,大家都自觉在医生诊室门外等待观望。如果注重隐私可以关门。
popcorn616 发表于 2025-04-26 07:29 言语中高高再上的样子,真是让人厌烦。 有些海华都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 在美国都跟孙子似的,受点服务就受宠若惊要给小费了。 你挑人家,给了多少小费没?
琴瑟琵琶 发表于 2025-04-26 07:56 抽烟这个事情我是悟出来了,与其像美国现在这种到处吸大麻的鬼样子,不如放开让这些无聊的人类吸烟吧,毕竟后果到中老年才会出现,甚至有些人吸烟一辈子也没事。吸大麻的就没这么轻松了。Gateway drug不是那么容易“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的。 咱们美华家长担心下一代吸毒的比担心下一代吸烟的不知糟心多少倍呢。没得比。
majiamao 发表于 2025-04-26 01:04 最近回去主要陪家里老人化疗,🈶不少感触: 医院里人山人海,觉得国内的一大问题是病人,老人多,每个病人去医院至少得两个人跟着,一个负责跑各种挂号缴费,一个陪病人看着各种信息提示:虽然有叫号,可很多人还说挤在医生桌子边上。哎,病人多,医生少,没办法啊。觉得医生病人家属都不容易。 然后觉得身体健康真是人的最大财富,多少钱都不如平安,健康,内心平静。 其它觉得国内服务态度很好,虽然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已经显出发达资本主义的松弛感,比去年差了。比如我们在旅馆前台存3件行李,后来送到房间只有两件,找到大堂还好没丢,门童看上去一个小年轻,也没啥表示,任由我们把行李拿走了。后来晚上浴缸不能用,临时换房,上来一个像夜间领班的,二话不说,胡乱拖着我们的两个拉杆箱到新房,差点把杆拉坏。觉得国内很多地方还是流于表面,里子还是没跟上。 再有就是还是很多人在公共场合抽烟,不光是中老年人,还有很年轻的小孩当街抽。火车站台上广播里播着不要抽烟的通告,那些人就在那里旁若无人的抽。漂亮的酒店走廊里,电梯里,居然没有明显的禁烟标志,一股陈年的烟味,很是扫兴。哎,什么时候国人才能意识到抽烟导致各种病,影响生活质量呢。想起在肿瘤医院里那么多病人和家属,只能叹气。 有时觉得中国人真是很不容易,这么多人这么幸苦的活着,照顾老人,照顾小孩,照顾病人,然后自己变成老人,病人,被别人照顾。 还是那句话,享受当下吧。
shenandoah1 发表于 2025-04-26 07:33回复 2楼 junyanlee 的帖子 可能是去的地方不一样。国内现在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混合体,有的地方比美国更好,有的地方还是不如美国。
国内抽烟的 普遍程度 远远远 高于美国抽大麻的覆盖程度, 你最好 别老是天天坐在家里 在那里吾, 走到社会里去 看一看 你这类🆔真是 啥概念都没有,就是天天蹲在网上 胡扯淡,真是服了 pwwq 发表于 2025-04-26 08:01
mylifetouch 发表于 2025-04-26 09:24 回国就是这样。第一次很惊艳,第二次就祛魅了。
回复 1楼 majiamao 的帖子 挂号网上预约就可以啦,到医院直接到分诊站(或者机器),分诊台输入预约号登记号,坐着等叫号就行了。 医生诊断之后会有一个诊断单子,单子上面有一个二维码,直接微信或者支付宝扫二维码就行,上面都有自费还是医保付款的选择。这两个压根就不用排队。 需要排队的是取药,也是去药站机器上扫码登记,这个扫码登记其实就是排队,先扫的先拿药,后扫的等叫到名字,去拿药,可排队也可不排队。 剩下的检查,都是先诊台先机器上扫码登记(扫码登记其实就是排队),然后自己找座位等着叫名字就行了。 包括检查完,检查报告出来以后,再次拿着诊断单子到分诊台或者机器上扫码,等叫到名字就可以进去复诊了。 小城市医院有没有升级到这种程度,我不清楚,大城市应该基本都是这样子了。 很多人去医院的观念停留还是停留在排队上,这个不仅华人,国内很多中老年人看病也是以为要站着排队,只不过是去医院少,不了解流程,另外对这种数字化流程压根没有概念。在医院时可以找前台问问,他们会教你们怎么操作。 了解流程的话,看病其实不那么花时间,在预约时间范围内达到医院,等待几十分钟就可以看医生,剩下的检查也是很快的,大部分报告一个小时内就出来,报告出来复诊就完事了。 ja123 发表于 2025-04-26 07:22
ReachMoon 发表于 2025-04-26 08:23 烂人,你不会好好说话吗?
焱焱 发表于 2025-04-26 08:26 最后一段"有时觉得中国人真是很不容易,这么多人这么幸苦的活着,照顾老人,照顾小孩,照顾病人,然后自己变成老人,病人,被别人照顾。" 什么劳什子感慨啊? 美国人不照顾老人? 不照顾小孩? 不照顾病人? 美国不变成老人,病人,被别人照顾?
pwwq 发表于 2025-04-26 08:01 国内抽烟的 普遍程度 远远远 高于美国抽大麻的覆盖程度, 你最好 别老是天天坐在家里 在那里吾, 走到社会里去 看一看 你这类🆔真是 啥概念都没有,就是天天蹲在网上 胡扯淡,真是服了
izz.ling 发表于 2025-04-26 13:56 “放开让这些无聊的人类吸烟吧,毕竟后果到中老年才会出现,甚至有些人吸烟一辈子也没事。” 能学点基础医学常识再结论“没事”吗😓
feicui 发表于 2025-04-26 09:27楼主去过欧洲吗? 欧洲街上到处是烟味儿,感觉他们身材瘦是不是和抽烟有关
哪一句高高在上?just curious. applesauce 发表于 2025-04-26 07:45
applesauce 发表于 2025-04-26 07:45 哪一句高高在上?just curious.
然后觉得身体健康真是人的最大财富,多少钱都不如平安,健康,内心平静。
其它觉得国内服务态度很好,虽然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已经显出发达资本主义的松弛感,比去年差了。比如我们在旅馆前台存3件行李,后来送到房间只有两件,找到大堂还好没丢,门童看上去一个小年轻,也没啥表示,任由我们把行李拿走了。后来晚上浴缸不能用,临时换房,上来一个像夜间领班的,二话不说,胡乱拖着我们的两个拉杆箱到新房,差点把杆拉坏。觉得国内很多地方还是流于表面,里子还是没跟上。
再有就是还是很多人在公共场合抽烟,不光是中老年人,还有很年轻的小孩当街抽。火车站台上广播里播着不要抽烟的通告,那些人就在那里旁若无人的抽。漂亮的酒店走廊里,电梯里,居然没有明显的禁烟标志,一股陈年的烟味,很是扫兴。哎,什么时候国人才能意识到抽烟导致各种病,影响生活质量呢。想起在肿瘤医院里那么多病人和家属,只能叹气。
有时觉得中国人真是很不容易,这么多人这么幸苦的活着,照顾老人,照顾小孩,照顾病人,然后自己变成老人,病人,被别人照顾。
还是那句话,享受当下吧。
国内的三甲医院都有自己的公众号,挂号缴费都可以在上面完成。取药还是要排队,这点美国更方便。去过的一,二线三甲没有看到众多病人挤在医生旁边状况,大家都自觉在医生诊室门外等待观望。如果注重隐私可以关门。
挂号网上预约就可以啦,到医院直接到分诊站(或者机器),分诊台输入预约号登记号,坐着等叫号就行了。 医生诊断之后会有一个诊断单子,单子上面有一个二维码,直接微信或者支付宝扫二维码就行,上面都有自费还是医保付款的选择。这两个压根就不用排队。
需要排队的是取药,也是去药站机器上扫码登记,这个扫码登记其实就是排队,先扫的先拿药,后扫的等叫到名字,去拿药,可排队也可不排队。
剩下的检查,都是先诊台先机器上扫码登记(扫码登记其实就是排队),然后自己找座位等着叫名字就行了。 包括检查完,检查报告出来以后,再次拿着诊断单子到分诊台或者机器上扫码,等叫到名字就可以进去复诊了。 小城市医院有没有升级到这种程度,我不清楚,大城市应该基本都是这样子了。
很多人去医院的观念停留还是停留在排队上,这个不仅华人,国内很多中老年人看病也是以为要站着排队,只不过是去医院少,不了解流程,另外对这种数字化流程压根没有概念。在医院时可以找前台问问,他们会教你们怎么操作。 了解流程的话,看病其实不那么花时间,在预约时间范围内达到医院,等待几十分钟就可以看医生,剩下的检查也是很快的,大部分报告一个小时内就出来,报告出来复诊就完事了。
另外一个点说很多病人挤在医生桌子前,这个有点扯,我有痛风,肩周炎,包括自己上周做了个肛周脓肿的手术,其中痛风每年都会去医院检查,对医院的情况大体清楚多了,医生看诊都是独立的小房间,叫到号的人进去,医生都会让关上门,你说的这种情况还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 不过,有一点,就是复诊,很多人不知道仪器检查完复诊需要继续在机器上登记下,以为复诊等叫其他人号的时候插进去就可以。因为以前没有这些机器的时候,复诊都是空档期插进去的,所以这种情况遇到比较普遍差不多。
可能是去的地方不一样。国内现在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混合体,有的地方比美国更好,有的地方还是不如美国。
排队情况好多了,但是还是有的,医生旁边确实挤着很多病人,这是我在上海的医院亲历,还有一些看着就像是外地风尘仆仆赶来看病的,不知道数字化流程,提前预约,没有号,又或者想侥幸插队看医生,被医生要求挂号后,还怒摔门。 问题是国内的好的医疗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好多人涌向北京上海,尤其是肿瘤化疗部门,肠胃部门
哪一句高高在上?just curious.
咱们美华家长担心下一代吸毒的比担心下一代吸烟的不知糟心多少倍呢。没得比。
国内抽烟的 普遍程度
远远远 高于美国抽大麻的覆盖程度,
你最好 别老是天天坐在家里 在那里吾,
走到社会里去 看一看
你这类🆔真是 啥概念都没有,就是天天蹲在网上 胡扯淡,真是服了
美国每年有近20%的人吸食大麻,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华人还是应该尽可能地把小孩送到好的中小学读书,哪怕要多付房产税或学费。
觉得国内很多地方还是流于表面,里子还是没跟上。
///////////////////// 你去问问这些工作人员工资多少,你给他们一个月工资超过1万人民币,你再看看他们服务态度。
中国多数人都是无耐的活着。
这几年国内各行各业都十分惨,有一份糊口的工作都很不错了。
烂人,你不会好好说话吗?
是的,好的地方就很好
你属狗的吧?逮谁咬谁?还攻击上ID了,有病。就你那个抄的四不像的sbID,还有脸谈这个问题呐?
国内抽烟怎么样?现在肯定要比二三十年前好一些吧?
美国吸大麻什么程度你要是有teenager孩子就知道了。别觉得美国孩子都是只知道学习的nerds,现在的情况是不论高低分,不论上中产,所有高中都有这个问题。你孩子还在你车后面坐着呢,你才是那个对社会不知情的封闭ID好吧。
等你孩子自己开车,有一些正常朋友交往的时候再来谈,歇着吧你。
禁烟区到处都是 外头碰到抽烟的人数还不如自家聚会碰到的抽烟的多 吐痰倒是随处可见
一个人手拖两个拉杆箱,怎么都摆不出潇洒的姿势的。
那还是别来了,惊艳一次就够了。。。。。。
我一月份陪我妈去的大三甲,每个人都是在科室门口电子扫描号,听叫进入诊室,门关起来看病开药,没有一群人挤在一遍现象。和你说的情况相同,和楼主说的不一样。
其实国内现在慢性病连药都可以有网上看诊送药到家服务。美国一样有这样的服务
还是你更烂吧,这你不是马上来证明了吗
====== 有时觉得中国人真是很不容易,这么多人这么幸苦的活着,照顾老人,照顾小孩,照顾病人,然后自己变成老人,病人,被别人照顾
=====
我住家里,不过银行商场超市餐厅的服务态度都很好的,热情帮忙的店员服务生很多。
抽烟没怎么看见,吐痰的还有,都是中老年男,这个可能要再过十数年才能改善。
美国医院不用家属陪护,你不懂?翻墙的?
我爸(需要坐轮椅的)看病什么的,都是我姐一个人就行了。国内省级医院人多,市级医院不拥挤,住院床位也很多
“放开让这些无聊的人类吸烟吧,毕竟后果到中老年才会出现,甚至有些人吸烟一辈子也没事。”
能学点基础医学常识再结论“没事”吗😓
能拿抽烟和吸大麻的普遍性做类比吗?怎么不拿抽烟和抽大麻在全世界的合法性做对比?那美国地铁里的垃圾屎尿味怎么算,中国可是没有任何一个地铁是这样的。
我去年夏天陪父母在上海看病两个多月,亲历后也算是有发言权吧。贴主所描述的有的是事实,但以这种居高临下显然带着滤镜的眼光去讲述,都是夸大和扭曲的,跟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时加上雾霾黑乎乎的天空有什么区别?
发现有些人是不是在国外久了,也变得和某些看fox news的白人一样看国内的一切都带着偏见?国内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否认,但如果用带着预设心理的眼光去看,一切东西都扭曲了,有问题的放大,没有问题的也一定要和美国做比较得出美国更优越的结论,美国比不上中国的地方视而不见。以后不用说什么ABC, CBC是香蕉人了,华一代的很多人就是!
举个例子, 有个朋友的朋友,一中年白女,说她全家到中国去旅游,看到地铁里的保安被吓到了,中国军事化管理,人民没有自由。我解释了不是军人,也不是警察,人家不信。
当然知道吸烟的危害啊。这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嘛。你觉得是吸烟好戒,还是大麻好戒?是吸烟容易升级还是吸大麻容易升级到毒品?
比较语境下的结论,你非要纠结原始定义,那对身体有害的可多了。
吸烟没事还长寿的名人不少,邓小平不就是最厉害的其中一个。
同感 见过很多烟鬼都瘦
以下的言论, 我看了也不爽。在美国住宿,坏了,大家给你一个房间就完了,根本不会有人帮你搬东西,搬一点就是要小费,不给小费试一试他们的修养和态度如何?对了,不给,被骂了,可能还会帮别人开脱,没有劳动是应该免费的。这边什么都自己弄,在国内想什么都全方位被温柔的服侍了不成? 一个手提箱,是什么珍贵物,还粗鲁的使用把它们都快弄坏了,这种描述,然后想想楼主当时的反应场景,高华的美名不是吹的。帮忙的服务人员心里不知道怎么同情楼主敝帚自珍的态度。 另外,丢了一个手提箱,自己去拿,别人什么都不说,丢了也能马上找到,这不是国内安全和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反应吗。 如果同样的时间放在美国,可能又从安全和信任上吹了。 总之,楼主的发言让人身心不适。有点像白人在dollar tree 买东西让后抱怨中国产品都是低质量的产品一样。 下面是应用楼主的发言: 其它觉得国内服务态度很好,虽然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已经显出发达资本主义的松弛感,比去年差了。比如我们在旅馆前台存3件行李,后来送到房间只有两件,找到大堂还好没丢,门童看上去一个小年轻,也没啥表示,任由我们把行李拿走了。后来晚上浴缸不能用,临时换房,上来一个像夜间领班的,二话不说,胡乱拖着我们的两个拉杆箱到新房,差点把杆拉坏。觉得国内很多地方还是流于表面,里子还是没跟上。
语文不好?字里行间的高高在上,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