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the funny new narrative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The important bit is not about how much people spend, is about where the growth is. Consumer staples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do not have much growth due to stagnating population. It''s consumer discretionary that matters to the growth and the export market. For discretionary spending, US exceeds most countries by a wide margin.
其实是中国的商品,让美国人能维持一个比较高质量的生活,和低成本生意的运营,看了一个视频,是个农场主,他说种菜,要爬藤的比如西红柿这种,地里用的纤维杆子是从中国进口的,原来的价格是75cents一根,现在涨到1.5刀一根,这样的涨幅他就受不了了,说请求不要加关税,而且他视频里在地里干活的人肤色体型都非常像墨西哥人,最后他来了一句I voted for Trump,简直太喜感了
刘煜辉:没有美国,世界照样转。世界要适应进入“没有美国”,或者,“美国说了不那么算”的时间
看美国去年的数据,美国去年消费市场19.8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和世界其他家基本上没有关系的痛苦消费,比如4.5万亿美元是医疗保险支出,2.2万亿是虚拟房租支出,1.7万亿是律师诉讼费支出,而纯商品消费总额是6.3万亿美元,中国是6.2万亿美元,但是这是汇率假象,如果单看消费数据,中国消费了更多的商品,去年中国消费汽车3千万辆,美国消费1500万辆,注意美国消费市场包括500万辆二手车,而中国不包括二手车,手机消费市场中国是美国的2.6倍,衣食住行几乎所有消费中国总额都超美国几倍,人均都差不多,猪肉消耗中国一个国家占据世界产量百分之54,蔬菜消耗占据世界一半,水果消耗占据世界百分之40,淡水鱼消耗占据世界百分之70,海鲜消耗据世界百分之38。
前面提到痛苦消费,中国一年的律师诉讼费支出只有500亿人民币(美国的律师诉讼费用是中国的250倍),在经济学理论上,痛苦消费占比越高,人生活压力越大,美国在医疗,房租,律师诉讼费支出占据大头,表面上看起来消费数据很高,其实生活压力越大,看看小红书对账,学生午餐贷,美国世界上人口百分之5提供了世界上百分之70的血浆和血液制品,对了还忘记说了,美国消费另一个大头是大学学费支出,也是上万亿美元,美国消费市场第一大国,其实对世界贸易影响没有那么大
Q
当然,这还不是中美GDP统计中最大的差异。其他还包括医疗产业的结构性差异,以及犯罪经济、战争经济的不同统计口径。
在中国,医疗消费大多数由政府提供的公立医院和社保体系承担,强调的是低费用、广保障,中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只在5%上下浮动。而美国以私立医院、保险公司和大型制药企业构成的商业医疗服务体系,则使美国的医疗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药价虚高在中国是被打击的个例,而在美国是常态。在人均寿命小幅下降的情况下,美国的医疗费用占GDP比重却逐年升高,2018年已经超过了17%。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美国的人均医疗费用是中国13倍。
即使对比英法等发达国家,美国医疗费用在GDP中的占比也高了至少5个百分点,近1万亿美元。此外,美国GDP还包括,赌博业、色情、监狱等,在中国没有纳入统计经济部门。有数据显示,美国目前40个州共约有合法赌场近1000家赌博支出将近370亿美元。而每年美国监狱系统的支出在300亿美元左右。
按照相关计算显示,如果中国也将这些虚拟经济、类似产业,甚至是犯罪经济,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进行测算,那么中国的GDP总量至少将增加近2万亿至3.5万亿美元,大概会增加15%~20%。
不过中国的GDP统计中可能存在水分,主要来源于个别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而采取的违法虚报行为。但通过这两年的挤水分动作,整体上已经改善了不少。
印度2015年把GDP核算方式从生产法改成了支出法,造成前几年的GDP增速大幅度上修。印度的核算方法更加激进,街头小商贩,农民的粪肥,甚至灰色收入都加入了核算范围。 UQ
医疗,大学学费和房价,中产阶级的三座大山
Q 目前,中美两国分别采用着不同的GDP核算方法,中国主要采用的是“生产法”,即分别计算各国民经济部门的产出总额,再对应地扣除各部门的中间消耗,最后汇总所有部门产出增加值的办法。这种算法是由之前苏联所采用的MPS(System of MateriaI Product Balances)物质产品核算体系结合,西方采用的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发展而来。
而美国和西方主要经济体则主要采用“支出法”来核算GDP,即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个人消费、个人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四大类统计项目,再减去产品和劳务进口的差额来计算GDP总量。
中国采用的“生产法”相比于美国采用“支出法”,其优点在于更多地避免了重复计算,尤其更加关注社会产品价值的核算;
而其缺点则是统计相对复杂,不够全面,往往忽视对非生产性部门,例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对于经济的辅助贡献。
从统计方法上,对于同一个国家“生产法”往往会比“支出法”得出的GDP数值要小。
例如,对于科研支出的经济核算。在中国,由于普遍地采用了政府部门和公立大学的科研投入体系,这些部门尽管极有力的支撑着国家经济体系的运转和发展,但很难产生用于市场交换的实际产品。因此,在中国的在经济核算中,这些经济只计算在政府支出中。
而在美国,按照其2013年修改的GDP统计方法,其政府和企业在科研等方面的支出则全部过部分改计为国内投资。这使得原本实际投资收益为“0”的政府科研支出有了和商业投资相当的平均投资收益,同时也使得企业需要进行资产折旧的项目,也可以按照投资进行多年核销。
仅此一项,就使美国GDP规模增加了2.5%。另外,在美国新的GDP核算方法中,书籍、电影和音乐等知识产权的购买支出,以及房地产中介的佣金也都从消费支出算入了投资,这又使美国GDP规模增加了将近0.3%。
按照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说法,这更有助于反应科技投入和知识产权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但是,对此就连美国的经济学者们表示并不认同,这种“从左口袋装进右口袋“的行为,除了在统计意义上让美国GDP数据变得更好以外,但并没有使美国经济变得更好。
如果中国也同样按照美国的方法进行GDP计算,按照2018年中国社会科技研发支出将近2,800亿元美元(按购买力评价法为近5,000亿美元)的绝对数值,以及接近14%的增速推算,2019年中国的GDP增速至少还需要增加将近0.16至0.28个百分点。
在互联网行业中,按照美国的“支出法”统计方法,企业只要能够获得投资,不论是否已经开始销售,也无论盈利与否,只要企业进行消费或投资,其金额都会计入GDP数据。而按照中国的“生产法”,则要计算企业的具体产出增加值。
在中国,一个企业如果还没有产品,没有营业收入,那么对于较小的企业,地方政府往往不会统计在GDP中,而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一般就要改用收入法计算产出增加值,按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的公式,其中真正能够进入GDP的只有劳动者报酬和固定资产折旧两项。而对于支出法计入的大量服务性支出、知识产权类支出,往往难于统计。
与此同时,美国还存在大量的虚拟GDP。其中最令人诟病的是虚拟租金。在美国即使是自住房,也要虚拟出一个租金计算入GDP数据之中。
这就意味着,在购房和今后自住的过程中房屋的价值实际被重复统计了两次。其给出理由是,购买住房是投资行为,而住房本身则是一种消费行为,无论是自己购买还是租住,就要统计进GDP。而在中国购房往往被一次性统计为投资,并将自住租金涵盖其内,仅对实际发生的出租行为计算为消费产生的GDP。并且由于中国的房屋出租多为私下交易,既不登记业不缴纳税收,因此尽管这种消费的金额在中国十分庞大,但是占GDP的比重却不足0.5%。相比于美国GDP占比高达约10%的“虚拟房租”。
如果按照中国近3850亿美元(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的房屋租赁市场规模和近10%的增速计算,如果加上虚拟房租,2019年中国的GDP增速至少还需要再增加将近0.15个百分点。 UQ
不是很重要啊。 大家做贸易就是商品服务互换。 只有美国主要搞I owe you, 俗称赊账 还得起的时候人家还可以给你赊账 还不起的时候人家手上有资源有货物的还要求着你赊烂帐吗
This is the funny new narrative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The important bit is not about how much people spend, is about where the growth is. Consumer staples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do not have much growth due to stagnating population. It''s consumer discretionary that matters to the growth and the export market.
For discretionary spending, US exceeds most countries by a wide margin.
这6.3万亿是美国人花的,其中大部分是运输和销售成本,这部分对出口国没有意义。中国10元的玩具,在美国就可能创造10美元的消费。
照这个算法很可怕了。 从中国进口6000多亿, 转换成3万亿的终端消费的话,一半了。
痛苦消费说的太好了 被医疗集团,律师集团,还有房地产商插管吸血。 其实并没有买多少商品改善生活质量。
原来如此想, 谢谢解读
有的人太娇气了。为啥不学中国人,用废弃的竹竿木杆什么的自己去削?至少可以把去年的纤维杆子洗洗重复使用呀?就是因为过去中国出口的便宜,惯的。支持关税支持涨价,这样可以保护环境!
这6.3万亿对应的进口额只有1万亿
多出来5万亿都是美国低效的物流体系空转的损耗。
人家是农场主,不是peasants,怎么能去干活呢。他们实际能力能做到的,和脑子里幻想能得到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老川自己都最爱用非遗给他打工了,Ivanka之前也在中国给她的品牌生产
Ivanka那个牌子真难看,整天打折的料。少买东西保护环境。 支持关税支持涨价!
主要是美国没有东西来换吧。 中国需要买的芯片,技术这些美国不卖,很多州也开始不准买地买房这些,就给美金这种在国家层面来说并不怎么好花的纸币。
一万亿进口不多吗,比这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多的多。这说的好像美国无足轻重是的,掩耳盗铃吧了。
对,痛苦消费之外的一大部分是浪费消费
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我说的是这个什么经济学家说美国在国际贸易不重要的论点,当美国所有的消费都自给自足的时候确实不重要,不然几亿人的消费大国,肯定很重要
不影响到自己不难受呗,再说了,同样的话送给他,这世界本来就是离了谁日子都照过,哪个国家都没那么重要,极限就是饿不死就行呗
那也不能亏本贴钱卖吧?
美国不卖的东西太多了数不清。 把制裁产品一一展开就是美国遥遥领先的地方,啥地方落后一目了然。看看主席专机波音747,这差距是几十年。
我什么时候说了要亏本卖了?我说的是这个经济学家的逻辑-美国物质消费占总消费比例低,以此证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没那么重要-这个是糊弄人
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被夸大了。
6.3万亿又不是花中国身上,2024年全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只有区区5246.56亿美元(合人民币3万多亿,中国2024年总出口额是25万亿,美国市场占15%而已)
海关数据是只有5200多亿出口美国,也就占中国全部出口额15%。美国市场呢,区区5000亿的进口商品可能抬价到几万亿来卖确实牛逼
中国进口的终端消费品没那么多
怎么夸大,原来的重要性难道不是从进出口总额来算的?如果原来这个重要性是按GDP总量来算本来就是错的,但他是经济学家不会不懂. 美国人国内的消费跟国际贸易无关.什么时候美国真像说的什么都不需要进口,那确实是在国际贸易中不怎么重要
看一下数据就知道了。
中国的进口大头在能源,原材料,粮食等,初级产品占中国进口的一小半。另一半工业制品中,电气零件占了大头,同时出口电器零件也是大头,基本就是富士康这类公司的各种电子原材料的进口和工业品的出口。
中国进口的初级产品占总进口量的小一半,但出口的初级产品连总出口的5%都不到。中国确实是生产大国。进来的都是原材料,出去的都是成品。
出口的终端消费品,电子类第一,占比约40%,家庭家居用品也占了总出口的20%以上。
https://data.mofcom.gov.cn/hwmy/composition.shtml
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国,已经有很多年了,记得疫情前就是了。
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美国是最大的进口国。
对于世界其他各国来说,主要是看你想花钱买便宜东西,还是想赚钱卖自己的东西,来决定哪边更重要。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中国除了粮食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业品的半成品之外,其他几乎不需要进口什么东西。中国只想进口中国制造不了的,只要中国能造,就比其他国家造的便宜,几乎没什么进口需求。进口的那些消费品几乎都是高端类奢侈品,其实也不是为普通人服务的。
That means China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developed country,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