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夫妇闯美20年,建起湘菜餐饮帝国

A
Adalalal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01前车之鉴
“60后”的赵子平和蔡丽娟夫妇,用20多年的时间在美国西海岸打造出了“洞庭春”湘菜餐饮帝国。

这两位湖南人并不是餐饮科班出身,但他们都非常热爱美食。1999年,他们刚移居美国的时候,整个西海岸都找不出几家“像样的”中餐馆,廉价而千篇一律的美式中餐外卖店偶见于街角,老外对于中餐的理解仿佛还停留于上上个世纪。
引起赵、蔡夫妇关注的是,中国的老字号烤鸭店全聚德刚在洛杉矶开了一家店,从北京带来了20多个人,基本都是技艺高超的专业大厨和餐厅管理人员。对于当时洛杉矶的华人而言,这件事的“里程碑”意义无异于80年代肯德基在北京的新店开张,但对于整个洛杉矶的民众而言,这就是一家新开的中式餐厅。很快,这家店就撑不下去了。
赵子平说,据他的观察,烤鸭品类在美国原本没有重新教育市场的问题,大家接受度都比较高了。但全聚德的洛杉矶店选址很失败,这就是先天不足了,再响亮的招牌都难敌一个“踩坑”的选址。
然而更关键的还是人,全聚德没能建立起本土化的团队,没有建立起适应新环境的运营流程,过度依赖于大师傅却又没能适应中美劳资关系的巨大差异,结果很快团队就散架了,这个在中国可以说是金字招牌的老字号品牌没能在洛杉矶立稳脚跟,却成了加州烤鸭餐厅的黄埔军校。

02坚守与敬畏
既不能满足于美式中餐的寡淡,也不能重蹈全聚德式的覆辙,赵子平和蔡丽娟从创业初期就已经想得很明白了,既要有坚守的骄傲,又要有审慎的敬畏。需要坚守的是家乡的味道和品质,需要敬畏的是美国市场的游戏规则。

首先是选址的学问,20多年来,夫妇俩每开一家店,都会花很多时间研究餐厅的位置、大小、人口统计、交通流量、停车场大小,甚至店铺的结构布局和风水。然后再找靠谱的地产经纪一举拿下看中的店面。然后是团队建设,他们也花了很多心血去建立和打造稳定的团队,他们创立的“洞庭春”系列品牌餐厅到现在已经拥有了一百多人的团队,其中不乏“90后”的职业经理人,高学历的留学生,和从中国批量引进的湘菜专业厨师。
无论是餐厅的名字,还是室内五彩的壁画,无不饱含着夫妻二人对故乡美食的致敬与热爱。而他们的匠心也融入在用料考究的辣椒炒肉、火爆双脆、擂辣椒皮蛋和上汤龙须菜里了。一到周末,餐厅里就挤满了人,一些湖南老乡就是驱车一小时再排位一小时,也要到他家店里解解馋。
▲洞庭鲜的上汤龙须菜(南瓜藤)
作为先到一步站稳脚跟的创业者,赵子平夫妇和他们团队也已经看到了新一轮中餐出海的势头。但他们并不担心中国来的餐饮品牌会来“卷”自己,反而是看见了彼此可以合作互通有无的契机,以自身熟悉美国市场的经验和国内品牌的资金技术实力相结合,或可突破长期以来中餐在美国的供应链、人才、标准化等方面的瓶颈。所以他的团队已经开始着手跟一些中国品牌的合作,帮助他们落地和本土化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增长空间。
03三股力量的结合
2025年2月下旬,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组织了中国28个餐饮及相关企业的近50名代表赴美考察。3月1日晚,在考察团完成了旅行即将启程回国的前夜,《餐饮家》同美国中餐联盟、美中餐饮协会、吃货小分队等机构一起,在洛杉矶阿卡迪亚的眉州东坡酒楼为他们组织了一场欢送晚宴。
美国餐饮SaaS服务商MenuSifu的联合创始人李宇有一个经典的“三股力量”理论,在当天的考察团欢送会上,他再次向众人阐述了自己的这个理论:未来中餐在美国的发展需要依靠三股力量的结合,一股是像赵子平夫妇这样在美国创业多年并已经将多样化的中餐带进美国社区的一代移民,还包括遍布美国50州的几万家传统中餐店的老板,他们奠定了中餐在美国发展的市场基础;第二股力量是包括他们子女在内的二代移民或是在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熟悉美国文化的新中餐践行者,他们不受文化隔阂困扰,也善于用新的工具和手段将中餐的精髓与美国大众的需求结合起来;第三股力量就是被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溢出效应所赋能的出海的品牌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国公司,他们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和旺盛的生产力,但他们需要与前两股力量结合才能更好地融入美国市场。
而他也欣喜地发现,最近很多大举出海的中国餐饮品牌的确也已经摒弃了“降维打击”美国本土餐饮业的旧观念,更加虚心且务实地开展调研学习,并积极寻求“第一股力量”和“第二股力量”的本土合作者。
本文转载自Littlelaba餐饮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