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老师,就一路人 看书就很好,自己掌控进度,挑着喜欢的看,自由度很高。针对自卑和自我价值感低,最对症的是露易丝海的《镜子练习》Mirror work,但对于负能量重的人一接触到自我珍惜自我赞美的概念会反应很大,无法接受自己对自己的正面评价。 我的书单很长很长,再推荐几本有意思的,在微信读书app上都有。 《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以生命的名义:弗洛姆谈话录》《爱的艺术》《禅与心理分析》《论人的成长》《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by Scott Peck
我觉得你是自尊心太强了,觉得自己想做的就一定要做好,做好了是天经地义,做不好就是自己不够优秀。一旦有了失败就开始自卑。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要先正视所有人都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looser 的一面。接受自己的both 优秀和不足。 再极端些说就是有些事,don''t give a fxxk,谁不会犯错,谁没有多少有些成就。都是凡人
我觉得国内和这里有个很好玩的差异,国内会觉得“完美主义”是个中性词甚至褒义词。在这边,“完美主义”是个贬义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 Perfectionism, in psychology, is a personality trait characterized by a relentless striving for flawlessness and setting extremely high standards, often accompanied by critical self-evaluations and concerns about others' evaluations. Here's a more detailed look at perfectionism: Key Characteristics: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Perfectionists often hold themselves and others to impossibly high standards, viewing anything less than perfect as unacceptable. Critical Self-Evaluation: They are highly self-critical, constantly questioning their own 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even when they achieve success. Fear of Failure: Perfectionists often fear failure and the potential for mistakes, which can lead to procrastination or avoidance of tasks. Excessive Worry: They tend to worry excessively about their performance and the opinions of others, leading to stress and anxiety. All-or-Nothing Thinking: Perfectionists often engage in all-or-nothing thinking, viewing accomplishments as either complete successes or total failures, rather than acknowledging effort and progress. Difficulty Overlooking Mistakes: They struggle to overlook small mistakes or imperfections, often dwelling on them and viewing them as signs of personal inadequacy. Three Forms of PerfectionismSelf-oriented: Having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oneself Other-oriented: Having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others Socially-prescribed: Believing that others have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you Potential Consequences: Mental Health Issues: Perfectionism can contribute to anxiety, depression, eating disorders,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Relationship Problems: The constant need for perfection can strain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Reduced Productivity: Perfectionists may procrastinate or avoid tasks because they fear not being able to achieve perfection, leading to decreased productivity. Burnout: The constant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can lead to burnout and exhaustion. Low Self-Esteem: Perfectionism can lead to low self-esteem and a sense of worthlessness.
tomjust 发表于 2025-04-11 12:58 我觉得国内和这里有个很好玩的差异,国内会觉得“完美主义”是个中性词甚至褒义词。在这边,“完美主义”是个贬义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 Perfectionism, in psychology, is a personality trait characterized by a relentless striving for flawlessness and setting extremely high standards, often accompanied by critical self-evaluations and concerns about others' evaluations. Here's a more detailed look at perfectionism: Key Characteristics: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Perfectionists often hold themselves and others to impossibly high standards, viewing anything less than perfect as unacceptable. Critical Self-Evaluation: They are highly self-critical, constantly questioning their own 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even when they achieve success. Fear of Failure: Perfectionists often fear failure and the potential for mistakes, which can lead to procrastination or avoidance of tasks. Excessive Worry: They tend to worry excessively about their performance and the opinions of others, leading to stress and anxiety. All-or-Nothing Thinking: Perfectionists often engage in all-or-nothing thinking, viewing accomplishments as either complete successes or total failures, rather than acknowledging effort and progress. Difficulty Overlooking Mistakes: They struggle to overlook small mistakes or imperfections, often dwelling on them and viewing them as signs of personal inadequacy. Three Forms of PerfectionismSelf-oriented: Having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oneself Other-oriented: Having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others Socially-prescribed: Believing that others have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you Potential Consequences: Mental Health Issues: Perfectionism can contribute to anxiety, depression, eating disorders,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Relationship Problems: The constant need for perfection can strain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Reduced Productivity: Perfectionists may procrastinate or avoid tasks because they fear not being able to achieve perfection, leading to decreased productivity. Burnout: The constant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can lead to burnout and exhaustion. Low Self-Esteem: Perfectionism can lead to low self-esteem and a sense of worthlessness.
能看出来是NPD, 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家里估计大人孩子都是双A, asd+ adhd 转我刚才回复别的帖子的一段话: ““Indeed, PDs are common in ADHD patients. In a study of more than 34000 US adults published in 2012, Bernardi and colleagues found that ADHD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borderline (33.69%), narcissistic (25.16%), schizotypal (22.42%), antisocial (18.86%) and histrionic (10.74%) PD, among others, independently of the effects of other 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Bernardi et al., 2012).” 他儿子跳楼之后说妈妈救救我,说明是impulsive行为
你说的有道理。看你说的国内国外的区别,我想起了 小王子 里的话: “And now here is my secret, a very simple secret: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The Little Prince 不过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心里比较健康的话,就不大可能“只看重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并进行客观比较的东西”了,更不会“炫耀’我心理比你健康‘”了。 另外,像你说的如果这边一个16岁冠以天才的孩子自杀了,我估计有些人可能认为自杀不对,也有些人可能会赞美这个生命在16年的时间里所经验的美好。 我觉得区别根源可能在于宗教。
学谦为小家 发表于 2025-04-11 15:21 你说的有道理。看你说的国内国外的区别,我想起了 小王子 里的话: “And now here is my secret, a very simple secret: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The Little Prince 不过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心里比较健康的话,就不大可能“只看重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并进行客观比较的东西”了,更不会“炫耀’我心理比你健康‘”了。 另外,像你说的如果这边一个16岁冠以天才的孩子自杀了,我估计有些人可能认为自杀不对,也有些人可能会赞美这个生命在16年的时间里所经验的美好。 我觉得区别根源可能在于宗教。
NPD原因还不确定,有些可以做的事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Prevention Because the cause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s unknown, there's no known way to prevent the condition. But it may help to: Get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articipate in family therapy to learn healthy ways to communicate or to cope with conflicts or emotional distress. Attend parenting classes and seek guidance from a therapist or social worker if needed.
我不是老师,就一路人
看书就很好,自己掌控进度,挑着喜欢的看,自由度很高。针对自卑和自我价值感低,最对症的是露易丝海的《镜子练习》Mirror work,但对于负能量重的人一接触到自我珍惜自我赞美的概念会反应很大,无法接受自己对自己的正面评价。
我的书单很长很长,再推荐几本有意思的,在微信读书app上都有。 《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以生命的名义:弗洛姆谈话录》 《爱的艺术》 《禅与心理分析》 《论人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by Scott Peck
我觉得你是自尊心太强了,觉得自己想做的就一定要做好,做好了是天经地义,做不好就是自己不够优秀。一旦有了失败就开始自卑。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要先正视所有人都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looser 的一面。接受自己的both 优秀和不足。 再极端些说就是有些事,don''t give a fxxk,谁不会犯错,谁没有多少有些成就。都是凡人
我敬重每一个帮助我内心成长的人,您就是我生命中这一时刻的老师。谢谢老师。我看不了这么多本,我觉得先看看“为什么自我认同感这么低,不敢接受表扬,觉得自己配不上”的这种书是目前我最需要的。我把书单都存了,慢慢看。
谢谢单,您这话就是我经理跟我说的话,可是不行啊,我犯的错误会影响到其他的人的时间,如果我能再认真点,不那么马虎,其他的人就不用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去纠正我的错误,如果您是我老板,我想您对我的期待肯定也是这样的。所以我每天的工作都要变态的检查,真的变态级别,做excel validation sheet做好几样。我知道我有心理问题,但是不知道是哪种。我先看看前面老师给我发的书。
内化的批评的声音,内化的来自父母的要求,内化的对自己的永远的不满和鞭挞。。。。
我觉得国内和这里有个很好玩的差异,国内会觉得“完美主义”是个中性词甚至褒义词。在这边,“完美主义”是个贬义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 Perfectionism, in psychology, is a personality trait characterized by a relentless striving for flawlessness and setting extremely high standards, often accompanied by critical self-evaluations and concerns about others' evaluations.
Here's a more detailed look at perfectionism:
Key Characteristics: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Perfectionists often hold themselves and others to impossibly high standards, viewing anything less than perfect as unacceptable. Critical Self-Evaluation: They are highly self-critical, constantly questioning their own 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even when they achieve success. Fear of Failure: Perfectionists often fear failure and the potential for mistakes, which can lead to procrastination or avoidance of tasks. Excessive Worry: They tend to worry excessively about their performance and the opinions of others, leading to stress and anxiety. All-or-Nothing Thinking: Perfectionists often engage in all-or-nothing thinking, viewing accomplishments as either complete successes or total failures, rather than acknowledging effort and progress. Difficulty Overlooking Mistakes: They struggle to overlook small mistakes or imperfections, often dwelling on them and viewing them as signs of personal inadequacy. Three Forms of Perfectionism Self-oriented: Having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oneself Other-oriented: Having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others Socially-prescribed: Believing that others have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for you Potential Consequences: Mental Health Issues: Perfectionism can contribute to anxiety, depression, eating disorders,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Relationship Problems: The constant need for perfection can strain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Reduced Productivity: Perfectionists may procrastinate or avoid tasks because they fear not being able to achieve perfection, leading to decreased productivity. Burnout: The constant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can lead to burnout and exhaustion. Low Self-Esteem: Perfectionism can lead to low self-esteem and a sense of worthlessness.
这是因为太多人先入为主做了假设,做假设这件事情本身就是错误的。
大于90%的人都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都做了错误的假设,只有你一个人理解真相是什么。 你觉得合理吗? 你觉得合理的话,请继续相信你所相信的,这是你的自由。
并不是,我父母从来没有给过我这种负面的反馈。如果我有困难他们会全力帮助我。但是我并不想让他们担忧,这是成年子女的责任。
你这种想法就是我一直批判的,不能孩子出了问题就指责父母,很多时候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的选择。
我父母从来没有给过我成绩上的要求和压力,他们是教科书一样在这方面开明的父母。但是学生时代我会自己给自己要求,因为一直是成绩很好的学生,在实验班,我自己不能接受成绩掉队这样的事情。我们班里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也大都是这样,自己有好学生包袱在身上。
我的一个孩子也遗传了我这方面的性格,自己给自己压力,如果我们说太多不要太担心成绩,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的话,他还会觉得我们不够支持理解他,让他更焦虑。我的另一个孩子就完全不会这样。性格是天生的,家长很难改变,我们都是部分人都还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碰到个别特别极端的,就会出事情。
我是悲观主义者
只给可以绝对同喜的人报喜 伤心的是就没几个这样的人 而且数字还在递减 除此之外不报 没意义
报忧呢只能徒增所有人的烦恼 更没意义
君子之交淡如水 how are you doing 足以
按你自己说的还有10%的人呢,怎么可能就我一个。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总听过吧。 可能你自己没有经历过或者没碰到过,没带过这样的孩子,所以不能理解我们这些天生压力大易焦虑的人的感受,总是想去找外因,而忽视了内因,以为看几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太天真了。
哎,令人心疼的孩子。
“爸爸妈妈 爱你。。。。。。 爸爸妈妈 想改造你。。。。。。”
“他指出, 儿子比同龄的孩子都优秀, 当别人看到题目还在究竟怎么算的时候,于行健的脑子里已经计算出了答案。”
“你。。。粗鲁地对待 爱你的妈妈。。。 在濒死之际,于行健本能的喊出:“妈妈,我疼,救我”
假设每个人是一部收音机📻,你只能接收到你自己能调到的那个频率所表达的信息。 其他频率的信息你无法接收到,但在你的认知里,你就觉得你接受不到的信息就不存在;其他人指出了你理解不到的信息,你就归因为他人的假设和思维错误,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感知盲区。
狗🐶听到的声音频率比人类宽很多;海豚发出的声音频率比我们宽很多。每个人所在的维度不一样,体验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欧文·亚隆的书值得花时间
你没看他爸说孩子在为了他和他妈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吗?没看到他爸说他以前很乖他爸让学习就学, 长大不听话了, 教不了了? 如果他父母不逼他学习何来的他自己不高兴却为了取悦父母而做?
心理医生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你可以换一个职业方向 ,从头开始,或者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组织,换新的环境周围的人都不了解你,你会自然很多,经常给自己换环境,以你的学习能力,从新人开始上手快,众人对你的期待也低,不会被架在那里
刚发现欧文亚乐还在工作,看病人。真是长寿神人了,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古人呢
如果接受了“压力大易焦虑”是天生注定的假设,还有这个16岁的孩子自杀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那这一辈子就会在宿命论中悲惨地度过。
还不如相信看书学习寻求帮助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还有点盼头,何况有那么多已经成功的例子放在那里。
他和已故太太的共同作品《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和存在的意义)》非常感人,这是太太的临终笔记,太太也很长寿。
他是在世的心理学家/治疗师里面最富盛名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代表,斯坦福教授,住湾区Palo Alto,附近的小伙伴可以去偶遇。
如果主楼很长,引用非常影响阅读
你这层楼的内容也不需要引用
是的,这么明显的意思,有的人居然怎么也不懂,对她们说话像对牛弹琴
你的孩子很可怜啊,因为你这个做家长的不具备听懂别人的话的能力
所以你也不可能具备理解别人心声的能力
你也完全没有反省的能力
当别人心意相通地讨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时,你毫不虚心地自以为是地发表驴唇不对马嘴的意见
在别人多方向你解释了之后,你听不懂,也不肯花任何力气去试图理解,你只是固执地重复你离题万里的意见
你的孩子很辛苦吧
没错。 咱们看看下面一小段。
“爸爸最快乐的日子” -- 那啥时候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这个NPD父亲知道吗? “戾气的种子”,“看不起这个世界的一切”, ”肆意挑战这世界的规则“ -- 啥规则?这孩子去学校闹事了还是去社会上扰乱治安了?说白了,就是不想做父母逼他做的事,不想做父母的工具啊。这不是NPD爹和血包妈是什么?
“还记得,你认真听从爸爸的学习辅导,辅导你学习的那些日子真是爸爸最快乐的日子,但不知你从何时起,你不再需要爸爸的辅导了,爸爸知道,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同时你也埋下了戾气的种子・・・・・・时而你又成为魔丸,看不起这个世界的一切,肆意挑战这个世界的规则,我行我素・・・・粗鲁地对待爱你的妈妈。”
父母的错,却全部要推到一个天才的孩子身上,因为他聪明?看透了世界的真相?生下来就是魔丸???? 这个小孩生下来就是魔丸???他杀人了还是放火了?只是因为智力超群???所以他一定得死?因为父母都是凡人?这都是什么混蛋逻辑,是父母逃避责任的借口吗?
这个爸爸是一个天才的父亲,我相信以他的智力水平,不会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为什么绝望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孩子没了大人也要活啊,人有求生的本能,他潜意识里把错推到孩子身上,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可竟然还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来昭告天下,真是让人感到恶心。希望他一辈子都生活在愧疚里。
家长不是专业心理师,应付不了这种孩子
你觉得这个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孩子是爱他的父母的,冲动之下跳楼
错了,是这个爸爸需要专业辅导,一旦这个爸爸不再折磨孩子了,孩子马上就好了
其实就是ASD/ ADHD 并症personality disorder 你找两个大医院的psychologists给你evaluate一下
本人不才,小小探讨一下 可能因为心理学研究更深入,西方对完美主义的看法更全面
你只说他是NPD, 可他为什么是NPD呢
不一定,如果家长不做要求,孩子可能从别的方面出问题
没错,可以不引导(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而是给予自由和包容,保证在安全范围内孩子行驶自己的自由意志。 孩子的嬉笑吵闹是生命力的表现,笑得越多玩得越多生命力就越旺盛。 家长应该是园丁而不是木匠,给予足够的阳光水分和安全,剩下的就是孩子的事。 参照《园丁与木匠》,伯克利儿童心理学家的作品。
完美主义是一种psychological inflexibility 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一种体现 但是不疯魔不成活 strong willed, perfectionism也能帮助成事
奥,好的,接受你的建议。 谢谢。
不是那么简单 孩子和家长有共同点基因特点 有可能是家长更了解,更会带 也可能家长灯下黑,蒙在鼓里一样
谢谢你
如果你看了这个爸爸的信还看不出他是NPD,爬了这么多楼还不明白,那真的不太容易跟你解释了,因为真的是已经掰开了揉碎了解释过了
。。。。抱歉,我重新看了一下你的问题,我可能理解错了
你是问,这位父亲为什么成了NPD,对吗?
这个就没有线索了,也许他也是在NPD的控制下成长起来的,就像那个俩儿子都自杀的作家李Y云,她的母亲是非常严重的NPD
国内只看重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并进行客观比较的东西,比如成绩好不好,收入高不高,皮肤白不白,头脑停留在物质的世界,恰好“完美主义”可以帮助实现这些物质上可以比较的“成就”,所以被鼓励。
心理意识层面是无法进行客观比较的,比如这个楼里某些ID,无论客观上多不合理都可以在主观上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由于无法炫耀“我心理比你健康”,所以国人会忽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默默忍受“完美主义”的危害而不自知。
这边会认为心理健康是第一位,比物质世界的比较排名都重要。就算是天才,16岁自杀了那还有什么意义,都不如一个平凡人。
能看出来是NPD, 但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家里估计大人孩子都是双A, asd+ adhd 转我刚才回复别的帖子的一段话:
““Indeed, PDs are common in ADHD patients. In a study of more than 34000 US adults published in 2012, Bernardi and colleagues found that ADHD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borderline (33.69%), narcissistic (25.16%), schizotypal (22.42%), antisocial (18.86%) and histrionic (10.74%) PD, among others, independently of the effects of other 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Bernardi et al., 2012).”
他儿子跳楼之后说妈妈救救我,说明是impulsive行为
“我相信以他的智力水平,不会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为什么绝望地离开这个世界的。”--
是吗?
我没读过《园丁与木匠》,但听着就挺有趣的,有时间查一查。
但是,我觉得无为的木匠和园丁园丁应该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木匠和园丁的区别要先理解好,木匠是不可能无为的,如果“无为”就不符合木匠的定义。木匠类似于老祖宗说的认为“玉不琢不成器”的父母,对着自己孩子这块璞玉怎么可能不出手雕琢?
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带你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学习规律,用大量经典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向你描述了孩子在看的时候,在听的时候,在玩的时候,在做的时候,都是怎么学习的,以及在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性。高普尼克以其毕生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高手,如果你想做有远见的父母,那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进入成人学习模式,更不要用成人的思考模式给孩子设限。
是的,信里充满了父亲对孩子不听他摆布的恨意,NPD人最恨的就是别人不能为他所用,现在孩子竟然任性走了,他心里恨死了,再也不能用孩子去实现他的抱负,成为一个有耀眼成就的孩子的教子有方的模范爸爸
我觉得你回应的层主在问一个很大很深的问题。
本人也不才。 嗯,你说的是事实,西方相较来说心理学研究更深入,对完美主义的看法更全面。 但是,我在想可能是西方宗教的原因。
我觉得那个层主认为NPD的原因是ASD/ADHD,我持保留意见。 我不认为这案例的父母和孩子天生有ASD/ADHD的问题。正如那位小鹿层主,我也不认为她是ASD/ADHD带来的 personality disorder,她的低自尊和不配得感都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正面自我对话来修正的。
没有能耐非争第一的结果,都差不多
我理解无为就是不妄为。如果一个木匠顺着一块木材的天然纹理来完成他心中的作品,就和一个园丁根据每一颗种子的性质来自然呵护是一样的,玉匠也一样。
我回头去看了一下,我应该是理解错了那位层主的问题了
已经改了,谢谢你
我没有爬整个楼。 我只是根据那个层主引用的另一层主的话来说的。 我说很大很深的问题是因为层主不满 是,而是 想知道 为什么是。
你说的有道理。看你说的国内国外的区别,我想起了 小王子 里的话:
“And now here is my secret, a very simple secret: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The Little Prince
不过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心里比较健康的话,就不大可能“只看重可以看得到摸得着并进行客观比较的东西”了,更不会“炫耀’我心理比你健康‘”了。
另外,像你说的如果这边一个16岁冠以天才的孩子自杀了,我估计有些人可能认为自杀不对,也有些人可能会赞美这个生命在16年的时间里所经验的美好。
我觉得区别根源可能在于宗教。
你看你总是在做假设。我觉得你的孩子,如果你有的话,会很可怜。因为你总是在假设他人的感受,而不关心事实是怎么样的。你假设了一个模式,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按你的这个正常模式运行,不能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聊天时理解错了是常有的事。 如果都能理解对方说的话,那就不会有争吵了。
这是医学还没有研究清楚的一种人格障碍
在东西方的宗教里,“自杀”都是一种非常极端和不受鼓励的行为。
一个16岁的孩子走到这一步,很难想象他的16年生命中会有多少美好。如果美好再多一些,结局就不一样了。
NPD原因还不确定,有些可以做的事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Prevention Because the cause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s unknown, there's no known way to prevent the condition. But it may help to: Get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childhoo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articipate in family therapy to learn healthy ways to communicate or to cope with conflicts or emotional distress. Attend parenting classes and seek guidance from a therapist or social worker if needed.
re 不知何时起,有戾气,我行我素,什么魔丸,什么肆意挑战规则等等,明明白白说明孩子这几年来跟NPD父母一直有巨大的冲突。孩子都走了父亲还这么恨。
这是因为孩子死了来发泄一下,还是孩子死了根本不在乎,最后再消费他一下?这父亲通篇就是告诉活着的人,父母多么爱孩子,多么尽心,而选择死,是儿子一个人的责任。我看他都恨不得打个横幅撇清责任了,生怕有人怪他。 真正痛失至亲的人什么样?不吭不哈抑郁很久都走不出来,或者悄无声息就自杀死掉了,谁还有那心力跳出来唱戏?之前不是有个小学生在学校被老师倒车压死,孩子妈妈不吭不哈直接跳楼了。
是啊,从他最后喊妈妈救他,说明孩子只是想不开冲动啊。
我现在简直怀疑连你说的那些驴唇不对马嘴的意见都不是你自己的
因为连你回的这个回帖都是前面别的层主说你的,你鹦鹉学舌了一下
好,到此为止,不再回你了
选择自杀还真的是孩子一个人的责任,不然自杀孩子的父母就会被抓起来了 这位父亲应该是早就有预感这孩子会自杀,不像那个聪明漂亮的孩子出意外,那是晴天霹雳
我理解的这位爸爸说魔丸就是孩子的冲动行为,一时冲动失控
是的
还有一个线索,这个爸爸说孩子对爱他的妈妈粗鲁什么的,说明孩子在重重压力下有情绪的时候是向妈妈发泄的,而不敢对爸爸,说明这个爸爸不但掌控而且非常强势,孩子不敢跟他对抗,只能一直无奈地配合,直到再也坚持不下去
孩子最后的遗言,也是妈妈救我,应该是跟妈妈感情好一些,但是妈妈平时恐怕也是只能附和爸爸,如果妈妈曾经为了帮助孩子向爸爸抗议的话,爸爸信里少不了会连妈妈一起埋怨
看来这个妈妈要么太糊涂,要么太软弱,没有保护孩子
可怜的孩子啊
“不然孩子父母早就被抓起来了”…… 你这不是搞笑吗。是真不懂?那当我没说。请无视我。
最可怕的就是宿命论,就是认为是孩子的内因导致,跟父母无关,父母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做不了,一切照旧,这种态度才把孩子推进死路。
她家到底是啥问题?两个儿子都自杀肯定是家庭的问题。。。
更简单说吧,一个儿子自杀后,但凡这一对npd父母什么都不做,但能远离另一个儿子,那孩子不自杀的机率就蹭蹭蹭上升。
嗯,所以我觉得两边区别可能在于宗教。 是啊,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在世时眼里所谓的美好也许正是孩子心里的痛。 可能这个孩子心中想象的美好要比现实中更多吧。 再想想,其实这父母可能也有美好的初心,只是需要学习一些所需的知识。
比如这个爸爸,他辅导孩子学习,他要求孩子向学,要孩子发挥天赋不要浪费。。。表面一看这些都是对得不得了
所以做他们的孩子特别苦,因为没地儿说理,别人会说,你爸爸这么费心培养你,你还叛逆,你不知好歹不懂感恩,孩子妈妈说不定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没有帮助和保护孩子
孩子心里多么矛盾重重,既受不了爸爸的掌控,但反抗之后,多半也觉得是自己不对,自己没良心,真的是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可怜的孩子每天承受重压,还要受到各种拷问,别人的,自己的
外人很可能看不到表面之下的真相,就是这爸爸以各种正确的名义堂而皇之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扼杀孩子的任何自主的思想意识,孩子只能压制自我顺从爸爸,生命渐渐枯萎,然后悲剧地结束
但为什么好几起这样的事件之后都是家长出来写悼文甩锅命运和业力呢?
让自己孩子不至于痛苦到跳楼,有那么难吗?
只要NPD父母真的肯放手,孩子就有救
但NPD就是要把家人利用和掌控到死的,怎么可能放手
她好像是和她的妈妈有矛盾和心结,所以拒绝用中文写作,说不想让她妈妈看到。 这个人也是奇怪,你妈妈看不懂也不等于你们之间的问题就解决了啊。 微博上看到说鲁豫采访过她,她说自己家里很安静,大家都各干各的事,她就是写作和阅读,感觉是不是属于不能共情的那类人啊,只关心自己的事,那为什么还结婚生孩子?
我真的无法理解无法共情的人怎么会是作家。。。我去看了下她的采访,我觉得她非常非常自恋。。。。
当然,人是会成长的,所以我说30岁之前的人生是被父母影响的,之后怎么样要看个人的悟性如何。 性格是天生的没错,好的父母能根据孩子的性格调整教养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把自己对的那套强加给孩子。层主的经历更说明了父母角色的重要,即使从小焦虑也没有说到想不开的地步。
也看了一个近期采访,女作家说到她年轻的时能熟读背诵红楼梦非常自豪的样子。而且采访中丝毫察觉不到她两次失去孩子的悲痛,如果她和家人相处如此克制,一点情绪交流也没有,孩子是会抑郁的。
而且我无法理解一个自己都时时刻刻经常想自杀的人,为什么要生两个孩子?!! 如果你如此憎恨这个世界,如此痛苦,你就不应该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个就够了,还两个。
在原生家庭被植入了要生孩子(至少两个)的程序,觉得不生孩子是不能被容忍的,只要孩子她生了,就完成了义务,孩子养成什么样跟她没关系
他妈不是不吭不哈,和网友斗争了七天后才走的
这个很容易理解啊,家庭影响,社会舆论的影响,世界上很多人随波逐流,到什么年纪了就做什么事,并不是每件事都是自己想做的,对不对?
不对, 我不觉得 她是个随波逐流的人,也不觉得生两个孩子这么大的事情是个随波逐流就可以做的决定
我应该表述更清楚一些。凡是迫不及待昭告天下写小作文自我感动的父母,都是伪君子,并不爱孩子。
这人太可怕了 为什么要生孩子
还什么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父亲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