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过傅雷家书了?感觉很。。。

s
sorask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傅雷对儿子的爱,感觉太npd了,相反傅聪对父亲冷漠和逃避。傅雷的遗言中没提及傅聪,让人不解。 再者,傅雷的文字一般,思想也普通,为何如此出名?难道因为夫妻自杀,反倒提升了关注度? 傅聪真的是很牛逼的钢琴家吗?怎么觉得只是国内人的吹捧? 没看完全书,直觉傅雷和杨绛之类很像,过得很精致和清高,但思想深度一般。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感觉局面很窄和小气。 有共鸣和不同意见的吗?
K
Karenina_na
不是说他多次出轨
w
wdong
我最受不了用简单的English words装逼。
h
hehm
民国九大渣男之一
c
claireliu
傅雷单亲家庭,母亲卖地供他付法留学,人家邓小平还洗过盘子打了几年工,周恩来在法国都没念书,傅雷一人请俩家教,学文学,学艺术史,总感觉哪不add up。还有像鲁迅,家里是像红楼梦贾府那样的大家族,他老婆家更显赫。
J
June_Fish
这本书看得真的让人反胃。 两夫妻就是俗不可耐,傅雷怎么配跟音乐扯上关系。
w
whiterocklake
据说经常家暴傅聪
C
Caifcfei
朱梅馥最惨,明明不想死,还是陪这个渣男死了
s
snoo
Caifcfei 发表于 2025-04-09 09:33
朱梅馥最惨,明明不想死,还是陪这个渣男死了

这是啥故事啊?
s
snoo
年代的局限吧,感觉那时的文人写的东西都有点古古怪怪的感觉,毕竟刚从清朝走出来。傅雷翻译过不少书,我就看过艺术哲学,觉得还是挺不错的。
l
lunaeve
方鸿渐说他父亲经常给他写信教育他,但是他知道实际上父亲想象中的听众是后世人。后世人可以从他的家书中拜读老先生的家学教育。
木牛流马
这书特别雷。傅雷多次出轨,给傅聪的信里面多次教导美国儿媳要三从四德。对待两个儿子傅聪傅敏,大儿子傅聪集尽资源培养成钢琴家出国深造,小儿子傅敏不管不问,只因为当爹的自己判断小儿子没有天赋。后来小儿子安静地做了个中学老师。
傅雷简直是集出轨,偏心,爹味于一身的大清男人范本,实在太反胃了。
木牛流马
lunaeve 发表于 2025-04-09 10:01
方鸿渐说他父亲经常给他写信教育他,但是他知道实际上父亲想象中的听众是后世人。后世人可以从他的家书中拜读老先生的家学教育。

lol吐了
公用马甲10
DS毒舌锐评傅雷的“人设崩塌”现场:
1. **出轨界的“永动机”
——**“翻译得了巴尔扎克,翻译不了做人底线”** • 留学时劈腿法国女友玛德琳,被绿后火速回国找备胎表妹朱梅馥接盘,堪称“海王回旋镖”经典案例; • 婚后持续“集邮”:洛阳考察勾搭“汴梁姑娘”写情诗,妻子孕期出轨女高音成家榴,甚至让原配打电话请小三来家同住,上演“三人行”狗血剧——**“原配当妈式伺候,渣男搞文艺复兴”**;
• 张爱玲直接写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暗讽其婚外情,盖章“文艺炮王”称号。
2. **家暴界的“技术流”**
——**“把儿子当琴键揍,弹错一个音见一次血”** • 对儿子傅聪实施“恐怖教育”:蚊香盘砸脸留疤、绑树上鞭打至血肉模糊,美其名曰“玉不琢不成器”——**“《傅雷家书》里写满父爱,傅聪身上写满伤痕”**; • 连邻居都看不下去:“打完还要游街示众”式羞辱,堪称“教育表演艺术家”。
3. **PUA大师的终极养成**
——**“原生家庭背锅侠,渣得理直气壮”** • 把母亲曾用蜡烛油烫自己、试图淹死自己的童年创伤,完美复刻成对妻儿的暴力控制,完成“受害者变加害者”的闭环; • 妻子朱梅馥被驯化成“人形圣母”:孕期忍小三、挨骂赔笑脸、自杀陪葬一条龙,临终遗言还在自我洗脑“他值得”——**“旧式贤妻修炼手册:把丈夫当皇帝,把自己当抹布”**。
4. **文豪滤镜下的荒诞真相**
——**“翻译界的泰斗,道德界的侏儒”**
• 粉丝洗白必提《傅雷家书》的“父爱如山”,却选择性遗忘书中忏悔“我永远虐待了你”的暴行实录——**“家暴道歉信写成畅销书,魔幻现实主义巅峰”**; • 法国人赞他“翻译超越原著”,但成家榴评价更精准:“他爱我,但你妈让我羞愧到滚蛋”——**“艺术有多高雅,人品就有多洼地”**。
总结:傅雷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才华为渣男行为镶金边”。建议《傅雷家书》增订副标题——《论如何把亲子关系搞成刑事案件,并让全网心疼施暴者》。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会翻译《高老头》的疯批美人呢?(狗头保命)
l
leetcode2019
他出轨都出的极其让人反胃, 完全反人类的渣男
A
Amigo
傅雷是个家暴男,一点好感都没有
之所以畅销,因为他这种控制类型,很符合许多有毒父母的胃口,能自我感动,升华。

一个用户
应该是个NPD男
D
Dailv22
Mmmm
A
AnjiaToronto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5-04-09 11:27
DS毒舌锐评傅雷的“人设崩塌”现场:
1. **出轨界的“永动机”
——**“翻译得了巴尔扎克,翻译不了做人底线”** • 留学时劈腿法国女友玛德琳,被绿后火速回国找备胎表妹朱梅馥接盘,堪称“海王回旋镖”经典案例; • 婚后持续“集邮”:洛阳考察勾搭“汴梁姑娘”写情诗,妻子孕期出轨女高音成家榴,甚至让原配打电话请小三来家同住,上演“三人行”狗血剧——**“原配当妈式伺候,渣男搞文艺复兴”**;
• 张爱玲直接写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暗讽其婚外情,盖章“文艺炮王”称号。
2. **家暴界的“技术流”**
——**“把儿子当琴键揍,弹错一个音见一次血”** • 对儿子傅聪实施“恐怖教育”:蚊香盘砸脸留疤、绑树上鞭打至血肉模糊,美其名曰“玉不琢不成器”——**“《傅雷家书》里写满父爱,傅聪身上写满伤痕”**; • 连邻居都看不下去:“打完还要游街示众”式羞辱,堪称“教育表演艺术家”。
3. **PUA大师的终极养成**
——**“原生家庭背锅侠,渣得理直气壮”** • 把母亲曾用蜡烛油烫自己、试图淹死自己的童年创伤,完美复刻成对妻儿的暴力控制,完成“受害者变加害者”的闭环; • 妻子朱梅馥被驯化成“人形圣母”:孕期忍小三、挨骂赔笑脸、自杀陪葬一条龙,临终遗言还在自我洗脑“他值得”——**“旧式贤妻修炼手册:把丈夫当皇帝,把自己当抹布”**。
4. **文豪滤镜下的荒诞真相**
——**“翻译界的泰斗,道德界的侏儒”**
• 粉丝洗白必提《傅雷家书》的“父爱如山”,却选择性遗忘书中忏悔“我永远虐待了你”的暴行实录——**“家暴道歉信写成畅销书,魔幻现实主义巅峰”**; • 法国人赞他“翻译超越原著”,但成家榴评价更精准:“他爱我,但你妈让我羞愧到滚蛋”——**“艺术有多高雅,人品就有多洼地”**。
总结:傅雷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才华为渣男行为镶金边”。建议《傅雷家书》增订副标题——《论如何把亲子关系搞成刑事案件,并让全网心疼施暴者》。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会翻译《高老头》的疯批美人呢?(狗头保命)

被雷到了。谢谢分享,就此对傅雷祛魅了。
I
IronFlower
这些信是傅聪捐出来的?
a
adj600
我是先知道傅雷后知道有傅聪的,小时候曾经花整个暑假的时间读傅雷翻译的各种巴尔扎克的小说。当时就觉得这光读就要花整个暑假,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怎么说也算是非常勤恳努力的量产大家。而且译文语言流利引人入胜。后来自己有娃,而且娃也学琴后重读了《傅雷家书》,觉得更像一个想与儿子交流艺术感受追求共鸣而儿子没时间理他的老父亲一厢情愿的啰嗦,而我的叨叨我娃也是大概率不听的,所以心有戚戚。
g
glsxj
snoo 发表于 2025-04-09 09:58
年代的局限吧,感觉那时的文人写的东西都有点古古怪怪的感觉,毕竟刚从清朝走出来。傅雷翻译过不少书,我就看过艺术哲学,觉得还是挺不错的。

同意,人无完人吧。 我在少年时读的罗曼罗兰系列都是他翻译的。他在文革受迫害而死也令人同情。
C
ChiHuaH
据说经常家暴傅聪
whiterocklake 发表于 2025-04-09 09:12

那个年代打儿子,不是个事,都不算渣。 刚看到是这种虐待打法。。。。。是太变态了。。。
w
wonaiwangerxiao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5-04-09 11:27
DS毒舌锐评傅雷的“人设崩塌”现场:
1. **出轨界的“永动机”
——**“翻译得了巴尔扎克,翻译不了做人底线”** • 留学时劈腿法国女友玛德琳,被绿后火速回国找备胎表妹朱梅馥接盘,堪称“海王回旋镖”经典案例; • 婚后持续“集邮”:洛阳考察勾搭“汴梁姑娘”写情诗,妻子孕期出轨女高音成家榴,甚至让原配打电话请小三来家同住,上演“三人行”狗血剧——**“原配当妈式伺候,渣男搞文艺复兴”**;
• 张爱玲直接写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暗讽其婚外情,盖章“文艺炮王”称号。
2. **家暴界的“技术流”**
——**“把儿子当琴键揍,弹错一个音见一次血”** • 对儿子傅聪实施“恐怖教育”:蚊香盘砸脸留疤、绑树上鞭打至血肉模糊,美其名曰“玉不琢不成器”——**“《傅雷家书》里写满父爱,傅聪身上写满伤痕”**; • 连邻居都看不下去:“打完还要游街示众”式羞辱,堪称“教育表演艺术家”。
3. **PUA大师的终极养成**
——**“原生家庭背锅侠,渣得理直气壮”** • 把母亲曾用蜡烛油烫自己、试图淹死自己的童年创伤,完美复刻成对妻儿的暴力控制,完成“受害者变加害者”的闭环; • 妻子朱梅馥被驯化成“人形圣母”:孕期忍小三、挨骂赔笑脸、自杀陪葬一条龙,临终遗言还在自我洗脑“他值得”——**“旧式贤妻修炼手册:把丈夫当皇帝,把自己当抹布”**。
4. **文豪滤镜下的荒诞真相**
——**“翻译界的泰斗,道德界的侏儒”**
• 粉丝洗白必提《傅雷家书》的“父爱如山”,却选择性遗忘书中忏悔“我永远虐待了你”的暴行实录——**“家暴道歉信写成畅销书,魔幻现实主义巅峰”**; • 法国人赞他“翻译超越原著”,但成家榴评价更精准:“他爱我,但你妈让我羞愧到滚蛋”——**“艺术有多高雅,人品就有多洼地”**。
总结:傅雷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才华为渣男行为镶金边”。建议《傅雷家书》增订副标题——《论如何把亲子关系搞成刑事案件,并让全网心疼施暴者》。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会翻译《高老头》的疯批美人呢?(狗头保命)

你干脆把历史上所有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等全部按一个标准,即“大奶视角”,分类吧。大奶视角下,一切人类只有两类:渣男 和 好丈夫
C
ChiHuaH
我小时候读他翻译的巴尔扎克的小说,语言真好,可以来来回回的读。后来看到翻译是一种再创作这种说法,才懂得了为什么他是翻译大家。。。
公用马甲10
回复 25楼 woaiwangerxiao 的帖子
人品和作品是分开的。这是DeepSeek 分析他的人品,并没有涉及他的翻译作品。他的翻译再厉害,也和他家暴,出轨,PUA,虐待妻子儿童没有关系。
这是一个正常的人的视角,和大奶有何关系???
渣男和好丈夫这两个极端之间,是绝大多数的正常男人,或者说: 普通的,平凡的,正常人,而傅先生,根据他文学成就之外的行为,连普通正常人都不是。
y
yfoo
回复 11楼 lunaeve 的帖子
那时没有social media,不然自己开个号省得麻烦儿子
公用马甲10
简单介绍一下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以及她与傅雷的一段恩怨。这篇小说很短,您一搜,5分钟就能读完。是非恩怨,可以自行判断。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创作于1944年,其情节与人物原型均源自真实事件,尤其是女主角“殷宝滟”确实以傅雷的婚外恋对象成家榴为原型,而小说中的“罗潜之教授”则影射了著名翻译家傅雷。这段创作不仅涉及文学虚构,更牵涉到张爱玲与傅雷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张爱玲晚年对作品的反思。
小说以第一人称“爱玲”的视角展开,讲述校花殷宝滟与已婚教授罗潜之的婚外恋。罗潜之性格古怪、神经质,对音乐史研究颇深,而殷宝滟因仰慕其才华频繁出入罗家。两人从学术交流发展为情感纠葛,罗潜之甚至以情书轰炸殷宝滟,称她为“最珍贵的女儿”和“王后”。最终,殷宝滟因无法承受道德压力选择离开,听从“爱玲”的建议远赴内地嫁人,但婚姻迅速破裂。
现实中,成家榴是傅雷妻子朱梅馥的同学兼好友刘海粟妻妹,也是张爱玲的同学。她与傅雷的婚外情持续数年,傅雷甚至因她的离开而无法工作,朱梅馥曾主动打电话请她回家安抚傅雷。
小说中的罗潜之教授“古怪、贫穷、神经质”,对妻子冷漠,对情人狂热,与傅雷的性格及婚外情细节高度吻合。傅雷之子傅敏曾回忆,成家榴的离开是因朱梅馥的隐忍与善良令其愧疚。
1944年5月,傅雷以笔名“迅雨”发表《论张爱玲的小说》,盛赞《金锁记》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却严厉批评《倾城之恋》为“珠光宝气但空洞”,认为其缺乏深刻情感。张爱玲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傅雷的审美标准与其创作理念相悖。
半年后,张爱玲发表《殷宝滟送花楼会》,将傅雷的婚外情公之于众,并刻意丑化其形象。例如,小说中罗潜之被描述为“神经质”,殷宝滟更直言“他那样的神经病,怎么能同他结婚?”此举被视为对傅雷批评的报复。此外,张爱玲还借小说中“低气压”等用词暗讽傅雷评论中的措辞。
小说发表后,成家榴迫于舆论压力离开上海,嫁给一名空军,但婚姻短暂且不幸。张爱玲晚年对此深感懊悔,认为自己的干预破坏了“两人一生中唯一的爱情”。
1982年,张爱玲致信好友宋淇,明确表示《殷宝滟送花楼会》“写得太坏”,并拒绝将其收录进新作集。她承认小说对傅雷和成家榴的伤害,并补充后记表达歉意:“我为了写那么篇东西,破坏了两个人一辈子惟一的爱情。”。

张爱玲的创作常以身边人事为素材,甚至不惜揭露隐私。她曾坦言:“写小说的人很难赢得厚道的名声。”《殷宝滟送花楼会》的争议性正在于此——它既是文学对现实的尖锐解构,也暴露了作者在私人恩怨与艺术表达之间的挣扎。傅雷的批评与张爱玲的反击,折射出两人对文学使命的不同理解:傅雷追求崇高与斗争,张爱玲则偏爱参差对照的“苍凉”。

《殷宝滟送花楼会》不仅是张爱玲文学版图中的一篇争议之作,更是民国文坛恩怨的缩影。通过这部小说,张爱玲以冷笔剖开人性,却也因过度介入现实而留下遗憾。其晚年对作品的否定,既是对艺术瑕疵的坦诚,亦是对伦理越界的反省。
w
wonaiwangerxiao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5-04-09 12:31
简单介绍一下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以及她与傅雷的一段恩怨。这篇小说很短,您一搜,5分钟就能读完。是非恩怨,可以自行判断。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创作于1944年,其情节与人物原型均源自真实事件,尤其是女主角“殷宝滟”确实以傅雷的婚外恋对象成家榴为原型,而小说中的“罗潜之教授”则影射了著名翻译家傅雷。这段创作不仅涉及文学虚构,更牵涉到张爱玲与傅雷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张爱玲晚年对作品的反思。
小说以第一人称“爱玲”的视角展开,讲述校花殷宝滟与已婚教授罗潜之的婚外恋。罗潜之性格古怪、神经质,对音乐史研究颇深,而殷宝滟因仰慕其才华频繁出入罗家。两人从学术交流发展为情感纠葛,罗潜之甚至以情书轰炸殷宝滟,称她为“最珍贵的女儿”和“王后”。最终,殷宝滟因无法承受道德压力选择离开,听从“爱玲”的建议远赴内地嫁人,但婚姻迅速破裂。
现实中,成家榴是傅雷妻子朱梅馥的同学兼好友刘海粟妻妹,也是张爱玲的同学。她与傅雷的婚外情持续数年,傅雷甚至因她的离开而无法工作,朱梅馥曾主动打电话请她回家安抚傅雷。
小说中的罗潜之教授“古怪、贫穷、神经质”,对妻子冷漠,对情人狂热,与傅雷的性格及婚外情细节高度吻合。傅雷之子傅敏曾回忆,成家榴的离开是因朱梅馥的隐忍与善良令其愧疚。
1944年5月,傅雷以笔名“迅雨”发表《论张爱玲的小说》,盛赞《金锁记》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却严厉批评《倾城之恋》为“珠光宝气但空洞”,认为其缺乏深刻情感。张爱玲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傅雷的审美标准与其创作理念相悖。
半年后,张爱玲发表《殷宝滟送花楼会》,将傅雷的婚外情公之于众,并刻意丑化其形象。例如,小说中罗潜之被描述为“神经质”,殷宝滟更直言“他那样的神经病,怎么能同他结婚?”此举被视为对傅雷批评的报复。此外,张爱玲还借小说中“低气压”等用词暗讽傅雷评论中的措辞。
小说发表后,成家榴迫于舆论压力离开上海,嫁给一名空军,但婚姻短暂且不幸。张爱玲晚年对此深感懊悔,认为自己的干预破坏了“两人一生中唯一的爱情”。
1982年,张爱玲致信好友宋淇,明确表示《殷宝滟送花楼会》“写得太坏”,并拒绝将其收录进新作集。她承认小说对傅雷和成家榴的伤害,并补充后记表达歉意:“我为了写那么篇东西,破坏了两个人一辈子惟一的爱情。”。

张爱玲的创作常以身边人事为素材,甚至不惜揭露隐私。她曾坦言:“写小说的人很难赢得厚道的名声。”《殷宝滟送花楼会》的争议性正在于此——它既是文学对现实的尖锐解构,也暴露了作者在私人恩怨与艺术表达之间的挣扎。傅雷的批评与张爱玲的反击,折射出两人对文学使命的不同理解:傅雷追求崇高与斗争,张爱玲则偏爱参差对照的“苍凉”。

《殷宝滟送花楼会》不仅是张爱玲文学版图中的一篇争议之作,更是民国文坛恩怨的缩影。通过这部小说,张爱玲以冷笔剖开人性,却也因过度介入现实而留下遗憾。其晚年对作品的否定,既是对艺术瑕疵的坦诚,亦是对伦理越界的反省。

对自己坦诚的人就有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所以一直喜欢张爱玲。
喜欢傅雷翻译的书,文字严谨而优美。
基本不看民国之后的翻译和文学。49后的一切都潦草、急功近利,和时代吻合。一直败坏到有地沟油毒奶粉etc etc泛滥….直到现在才在90后身上看到触底反弹的希望。
w
wonaiwangerxiao
披着马甲说古人的不是,你这不打算为自己所说的话负任何责任到的勇气的缺失,到了新低。
l
lunaeve
回复 10楼 snoo 的帖子
嗯。现在能辨证地看以前的作品。但是不至于把人从棺材板里拉出来批斗。否则华盛顿雕像都要被推倒了。
m
magnoliaceae
没看过这书,被你们一通贬低,现在很想看看是怎么渣男npd父亲的
公用马甲10
回复 29楼 wonaiwangerxiao 的帖子
我们前面谈的都是他的人品。 现在可以聊聊他的专业技能了。
简单地说吧,文笔优美我同意,至于严谨,我持保留意见。他自己也是持“神似”的翻译理念和风格的。
约翰 克里斯朵夫 和巨人三传 这两本书,陪伴了我的整个大学时代。
这是DeepSeek 的讨论:
傅雷作为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巨匠,其翻译作品以严谨,精准和文学性著称,尤其以翻译法国文学(如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作品)影响深远。然而,关于其翻译是否“严谨”,需从翻译理念、实践案例及学界评价等多维度分析:
傅雷的翻译理念:追求“神似”而非“形似”
傅雷提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强调译作需传达原文的“精神、气氛、情感”,而非逐字硬译。这种理念体现了他对文学翻译的深刻理解:
重视中文表达的自然流畅:他主张译文需符合中文习惯,避免“翻译腔”。例如,巴尔扎克长句的复杂结构,傅雷会拆分重组,使中文读者更易接受。
文化意象的本土化处理:如《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法语谚语或宗教典故,他常以中文成语或佛教词汇替代,既保留原意又贴近中文语境。
译者主体性的融入:傅雷认为译者需深入理解作者思想,甚至“化身”为作者,这使他的翻译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严谨性体现:他对原文的反复推敲、修改(如巴尔扎克《高老头》修改十余次),以及大量注释和考据(如对历史背景、文化细节的补充),均体现其治学态度之严谨。


学界评价:赞誉与争议并存
赞誉:文学翻译的典范
-钱钟书称傅译“如盐化水,不留痕迹”,肯定其语言的自然与艺术性。
杨绛评价傅雷翻译巴尔扎克时“连灵魂都钻进去了”,认为他精准捕捉了原作的风格。
读者认可: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至今仍被视作经典,许多读者认为其译本比原作更具感染力。
争议:过度“归化”与个人风格
改写质疑:部分学者指出,傅雷为追求“神似”可能偏离原文细节。例如,《高老头》中“钱堆里的英雄”一词,傅雷译为“你是个男儿汉,应当奋斗”,虽传神却简化了巴尔扎克对金钱社会的批判。
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傅雷偏好用典雅的中文(如四字成语、文言句式)翻译不同作家的作品,可能导致巴尔扎克的市井气息与罗曼·罗兰的激情被“傅雷化”。
文化信息的取舍:他对某些文化专有项(如宗教术语)的本土化处理,虽便于理解,但可能削弱异域感。


傅雷翻译的“严谨性”辨析
从翻译标准看:

“信”的层面:傅雷对原文核心思想、逻辑结构的把握极为忠实,但在局部细节(如比喻、句式)上允许灵活调整。
“达”与“雅”的极致:他通过中文再造法文韵律,使译本兼具可读性与文学性,这种“再创作”是否属于严谨,取决于对翻译本质的理解——若以“功能对等”为标准,傅雷无疑是成功的;若以“形式对等”衡量,则可能存疑。
从时代背景看:
傅雷的翻译实践集中于20世纪中叶,当时中文读者对西方文学接受度有限,他的“归化”策略(如用“菩萨”译“圣母”)有助于文化传播,但今日读者或更期待保留原文异质性。

结论:严谨性与艺术性的平衡
傅雷的翻译严谨性体现为:
对原作精神的深刻把握 与 语言转换的精雕细琢;
学术考据的扎实(如研究巴尔扎克生平以理解作品);
译本历经时间考验,至今仍被广泛阅读。
然而,其翻译并非“字字对应”的严谨,而是以艺术性为导向的严谨——他追求的是文学本质的忠实,而非表层语言的机械复制。这种选择使他的译本成为“中文经典”,但也引发关于翻译边界与伦理的讨论。
若以现代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或“文化翻译”视角审视,傅雷的实践无疑具有开创性和启示意义,但其“译者主体性”的强烈介入,亦提醒我们:翻译的严谨性需结合时代需求与翻译目的综合评判。
公用马甲10
回复 30楼 的帖子
傅雷是古人???
正常的评论,是说“古人的不是”? 公马和华人ID又 有何区别? 大家看的是发言内容,不是哪个 ID: 我爱王二小,你准备怎样为你的发言负责呢?用华人ID 发言就可以直接攻击网友low ? 我们评判的是他的为人,人品: 家暴,出轨,PUA,虐待,这些都是事实,还要为圣人,名人 讳?
用马甲就是不想被人身攻击。正常地讨论傅雷的人品,不是讨论网友。

公用马甲10
回复 8楼 Caifcfei 的帖子
被他PUA了。朱是他表妹。
w
wonaiwangerxiao
稍微懂中英文,就明白“追求神似而非形似”,正是差异巨大的语言之间互译时,有时候为保证涵义相同而不得不做的事。
Ps. 花五秒deepseek再花五秒复制粘贴,用大段霸屏遮掩懒惰和自有观点的匮乏,你也真够可以的。
w
wonaiwangerxiao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5-04-09 12:59
回复 30楼 的帖子
傅雷是古人???
正常的评论,是说“古人的不是”? 公马和华人ID又 有何区别? 大家看的是发言内容,不是哪个 ID: 我爱王二小,你准备怎样为你的发言负责呢?用华人ID 发言就可以直接攻击网友low ? 我们评判的是他的为人,人品: 家暴,出轨,PUA,虐待,这些都是事实,还要为圣人,名人 讳?
用马甲就是不想被人身攻击。正常地讨论傅雷的人品,不是讨论网友。


他不是古人。也不是故人。可是说死人太不尊重,说逝者太文绉绉和我们口语话的上下文不匹配。随便抓个词来用正合适。说他古人即符合他古板的性格也符合他已死的事实还不显的不尊重。
w
wonaiwangerxiao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5-04-09 12:59
回复 30楼 的帖子
傅雷是古人???
正常的评论,是说“古人的不是”? 公马和华人ID又 有何区别? 大家看的是发言内容,不是哪个 ID: 我爱王二小,你准备怎样为你的发言负责呢?用华人ID 发言就可以直接攻击网友low ? 我们评判的是他的为人,人品: 家暴,出轨,PUA,虐待,这些都是事实,还要为圣人,名人 讳?
用马甲就是不想被人身攻击。正常地讨论傅雷的人品,不是讨论网友。


最起码以后你要翻旧账,我这个ID的话都能被翻出来和这个ID一一对应。
马甲的话即使翻出来也没法一一对应,即使前茅后盾人们也没法说你看你以前是那么说的。所以连在网上骂死人你都隐身骂。厉害不
公用马甲10
回复 36楼 wonaiwangerxiao 的帖子
如果你真的认真读过他的翻译作品,就明白他所说的“神似”是什么意思了。

公用马甲10
回复 38楼 的帖子
为什么要“骂”? 为什么要翻旧账? 有时间多读几本好书,不好吗?正常地讨论,发言,不人身攻击,不是基本mindset 吗? 是AI 说的,就给于credits, 方便大家思考,有何不可?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再回你了。
m
moon815
精品渣男,另版郎爸
婚外情就不提了,家暴看不出对孩子有任何感情,佩服能厚颜的程度。
看知乎的回答里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796487
傅聪5岁时,有一次在练习写字。爸爸傅雷在旁边吃花生,突然就火了,抄起手边的蚊香盘,朝傅聪扔过去。才5岁的傅聪,鼻梁被击中,顿时血流如注。
小时候,傅聪在家练琴,傅雷在书房写作,听到琴声稍微有点儿不对,傅雷就立马抄起准备好的棍子,敲打地板、警告,或者干脆下楼动手打。有一次,傅聪练琴时走神,偷偷看《水浒传》,不小心被傅雷发现,傅雷上来对着傅聪的脸就是一拳头。
作家杨绛在自己的作品《忆傅雷》里说,有一次,傅雷骂两个孩子,骂到他们哭;还有一次,因为傅聪不听话,傅雷就直接把他绑在家门口示众。事后,傅聪对杨绛偷偷诉苦“爸爸打得我真疼呀!

s
seapvg
确实很雷人的一本书。
a
apple44
傅雷对儿子的爱,感觉太npd了,相反傅聪对父亲冷漠和逃避。傅雷的遗言中没提及傅聪,让人不解。 再者,傅雷的文字一般,思想也普通,为何如此出名?难道因为夫妻自杀,反倒提升了关注度? 傅聪真的是很牛逼的钢琴家吗?怎么觉得只是国内人的吹捧? 没看完全书,直觉傅雷和杨绛之类很像,过得很精致和清高,但思想深度一般。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感觉局面很窄和小气。 有共鸣和不同意见的吗?
sorasky 发表于 2025-04-09 08:24

OMG! 楼主说的几乎每句话都让我觉得非常奇怪。
“傅雷的遗言中没提及傅聪,让人不解”: 你真的看了吗?那应该看到遗书中的这句吧: “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作为父母,写下这样的句子,然后自杀,太让人心痛了!
“傅雷的文字一般,思想也普通”???楼主对一般和普通是什么标准?是李白杜甫那样的文字才叫不一般吗?孔子孟子那样的思想才能叫不普通?那确实是。
"傅聪真的是很牛的钢琴家吗?" 他有多牛你google一下总会吧?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感觉局面很窄和小气。” 楼主局面很大吗?请问什么是大局面?只看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一句:“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雄浑气势扑面而来。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凡是留在内地的,普遍都怀抱建设新中国的热情,还有很多人特意从国外回来想要建设祖国,做的是从无到有的贡献,比如傅雷和杨绛,提供了一些著作的第一版中文翻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但绝不应该否定他们的贡献。




l
liulaolao
sorasky 发表于 2025-04-09 08:24
傅雷对儿子的爱,感觉太npd了,相反傅聪对父亲冷漠和逃避。傅雷的遗言中没提及傅聪,让人不解。 再者,傅雷的文字一般,思想也普通,为何如此出名?难道因为夫妻自杀,反倒提升了关注度? 傅聪真的是很牛逼的钢琴家吗?怎么觉得只是国内人的吹捧? 没看完全书,直觉傅雷和杨绛之类很像,过得很精致和清高,但思想深度一般。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感觉局面很窄和小气。 有共鸣和不同意见的吗?

杨绛还好吧,活到了104岁,一般来说,仁者寿,那么寿者也仁吧;傅雷不自杀,我觉得凭他的性格也会抑郁而死。 杨绛不完全是一个书生吧?在前70年(1911-1980),几乎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70年,也是中国最混乱,最糟糕,最暗无天日的70年,她一一过来了。
和父亲逃难,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 在上海和日本人周旋,还带着杜甫的诗去看 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日本兵,要全部站起来,杨绛没有,结果被日本兵吼,弄得一整车的人心跳
49年后,也遭不少罪,女婿自杀,女儿先她一步而去
一个了不起的女性,杨绛,文字也很好,平实平淡中透着智慧和温情,很耐读;一般人或许有她的才华,但未必有她的遭遇。

傅雷,就不多说了,整个一个病人
公用马甲10
回复 43楼 apple44 的帖子
非常同意你的这些反驳和质疑,有理有据。
傅雷先生的翻译作品成就很高,虽有争议,可以说是时代局限。比如 江声浩荡那句,也有人有争议。( 以前有个楼专门讨论那一句的,因为不符合法文原意。)他的“神似”,在我看来,几乎成了“再创作”,因为我对比过他的翻译和英文版翻译。
但他的为人: 出轨/ 婚外情,家暴太太,虐待儿童( 那种打骂和侮辱孩子们),偏心,是没法洗白的,也不是时代的局限。那些行为,在哪个时代都是不能容忍和允许的。
C
Caifcfei
snoo 发表于 2025-04-09 09:48
这是啥故事啊?

傅雷文革期间受迫害,要自杀,自己死害怕,要朱梅馥陪他一起死,于是一起自杀
s
snoo
Caifcfei 发表于 2025-04-09 16:51
傅雷文革期间受迫害,要自杀,自己死害怕,要朱梅馥陪他一起死,于是一起自杀

从帖子里的信息来看他妻子被PUA是无疑问的了,他们的结局也是已知的,但是生死大事,她不愿意死是从哪里推断出来的呢?
w
wonaiwangerxiao
对马甲和刘姥姥的这些观点,我只想说: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f
facet
lunaeve 发表于 2025-04-09 10:01
方鸿渐说他父亲经常给他写信教育他,但是他知道实际上父亲想象中的听众是后世人。后世人可以从他的家书中拜读老先生的家学教育。

这才叫人性和深刻,在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开一枪 我一直觉得钱钟书的才情被严重低估了
m
mysrrx
liulaolao 发表于 2025-04-09 15:05
杨绛还好吧,活到了104岁,一般来说,仁者寿,那么寿者也仁吧;傅雷不自杀,我觉得凭他的性格也会抑郁而死。 杨绛不完全是一个书生吧?在前70年(1911-1980),几乎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70年,也是中国最混乱,最糟糕,最暗无天日的70年,她一一过来了。
和父亲逃难,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 在上海和日本人周旋,还带着杜甫的诗去看 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日本兵,要全部站起来,杨绛没有,结果被日本兵吼,弄得一整车的人心跳
49年后,也遭不少罪,女婿自杀,女儿先她一步而去
一个了不起的女性,杨绛,文字也很好,平实平淡中透着智慧和温情,很耐读;一般人或许有她的才华,但未必有她的遭遇。

傅雷,就不多说了,整个一个病人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几位皇帝,乾隆、赵构、武则天、万历、李隆基、刘彻,没一个仁的,相反,除了天生的好基因和能经得起折腾的身体,这些长寿的皇帝都有一种不把别人命当命的冷酷,才能心平气和的寿命长,太能共情别人的好人活不长的。 我看过杨绛的文章,有才华,心态非常好,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也能乐观对待,所以才能长寿,但看她文字里的那股刻薄劲,一点也不仁。
m
momo099
文人的道德和他的作品要分开。 不然民国大家几个经得起挑战。
c
ccdywlj
文革刚刚结束时,开放出版外国作品,出版了一大批翻译作品,说实话傅雷的翻译成就确实是很高的,所以当时他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当时刚刚在文化领域放开,大众对于家庭教育启蒙有着迫切的需要,傅雷家书的出版不过是正当其时罢了。到了现在,再来看家书的内容,就只有两个字:有毒!
m
momosun
lunaeve 发表于 2025-04-09 10:01
方鸿渐说他父亲经常给他写信教育他,但是他知道实际上父亲想象中的听众是后世人。后世人可以从他的家书中拜读老先生的家学教育。

哈哈,日记爱国,家书教子,都是一路货色
c
ccdywlj
mysrrx 发表于 2025-04-09 18:53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几位皇帝,乾隆、赵构、武则天、万历、李隆基、刘彻,没一个仁的,相反,除了天生的好基因和能经得起折腾的身体,这些长寿的皇帝都有一种不把别人命当命的冷酷,才能心平气和的寿命长,太能共情别人的好人活不长的。 我看过杨绛的文章,有才华,心态非常好,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也能乐观对待,所以才能长寿,但看她文字里的那股刻薄劲,一点也不仁。

是的,长寿的人基本上都是没心没肺不care其它人的人,跟“仁”毫不沾边。杨绛除了刻薄还有就是虚荣。
z
zoelee
公用马甲10 发表于 2025-04-09 11:27
DS毒舌锐评傅雷的“人设崩塌”现场:
1. **出轨界的“永动机”
——**“翻译得了巴尔扎克,翻译不了做人底线”** • 留学时劈腿法国女友玛德琳,被绿后火速回国找备胎表妹朱梅馥接盘,堪称“海王回旋镖”经典案例; • 婚后持续“集邮”:洛阳考察勾搭“汴梁姑娘”写情诗,妻子孕期出轨女高音成家榴,甚至让原配打电话请小三来家同住,上演“三人行”狗血剧——**“原配当妈式伺候,渣男搞文艺复兴”**;
• 张爱玲直接写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暗讽其婚外情,盖章“文艺炮王”称号。
2. **家暴界的“技术流”**
——**“把儿子当琴键揍,弹错一个音见一次血”** • 对儿子傅聪实施“恐怖教育”:蚊香盘砸脸留疤、绑树上鞭打至血肉模糊,美其名曰“玉不琢不成器”——**“《傅雷家书》里写满父爱,傅聪身上写满伤痕”**; • 连邻居都看不下去:“打完还要游街示众”式羞辱,堪称“教育表演艺术家”。
3. **PUA大师的终极养成**
——**“原生家庭背锅侠,渣得理直气壮”** • 把母亲曾用蜡烛油烫自己、试图淹死自己的童年创伤,完美复刻成对妻儿的暴力控制,完成“受害者变加害者”的闭环; • 妻子朱梅馥被驯化成“人形圣母”:孕期忍小三、挨骂赔笑脸、自杀陪葬一条龙,临终遗言还在自我洗脑“他值得”——**“旧式贤妻修炼手册:把丈夫当皇帝,把自己当抹布”**。
4. **文豪滤镜下的荒诞真相**
——**“翻译界的泰斗,道德界的侏儒”**
• 粉丝洗白必提《傅雷家书》的“父爱如山”,却选择性遗忘书中忏悔“我永远虐待了你”的暴行实录——**“家暴道歉信写成畅销书,魔幻现实主义巅峰”**; • 法国人赞他“翻译超越原著”,但成家榴评价更精准:“他爱我,但你妈让我羞愧到滚蛋”——**“艺术有多高雅,人品就有多洼地”**。
总结:傅雷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才华为渣男行为镶金边”。建议《傅雷家书》增订副标题——《论如何把亲子关系搞成刑事案件,并让全网心疼施暴者》。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会翻译《高老头》的疯批美人呢?(狗头保命)

这么渣,虽然有段宝艳打底,他的渣男浓度还是超出我的想象力了,对儿子就是犯罪啊,还好意思著书立说?他妈原来也渣,曾用蜡烛油烫自己、试图淹死自己?真是不是渣人不进一家门。
w
wonaiwangerxiao
世界上可有完美的人?
受用过他人的劳动成果后,再抓住他的不完美、尤其喜欢抓住名声地位比自己高很多的人的不完美、在公共场合大声鞭挞、彰显自己的才智,是taker人格最热衷的事。
m
mailbox777
我以为人人都知道傅雷是个仁渣。
活力海藻球
hehm 发表于 2025-04-09 08:36
民国九大渣男之一

haha 还有另外八个都是谁
贷款专家
朱梅馥最惨,明明不想死,还是陪这个渣男死了
Caifcfei 发表于 2025-04-09 09:33

呵呵,她一点不冤啊。渣男多次出轨是谁纵容的?一般正经女人不都是只要出一次要么改要么滚吗?
再说她怀孕期间还助绉为虐骗其他女人给渣男做小白嫖,还做善后,人品堪忧啊,会是好女人?你说说看你们周围见过这样正派家风的好女人?
一个用户
mysrrx 发表于 2025-04-09 18:53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几位皇帝,乾隆、赵构、武则天、万历、李隆基、刘彻,没一个仁的,相反,除了天生的好基因和能经得起折腾的身体,这些长寿的皇帝都有一种不把别人命当命的冷酷,才能心平气和的寿命长,太能共情别人的好人活不长的。 我看过杨绛的文章,有才华,心态非常好,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也能乐观对待,所以才能长寿,但看她文字里的那股刻薄劲,一点也不仁。

真的,不喜欢杨绛的文字,刻薄,清高,文如其人
S
SkinnyKat
我读过三次,大学读的时候就隐隐觉得不知道哪里不对劲,有点对孩子控制太多太细的感觉。三十多岁又读一次,四十多第三次,其中谈论艺术的观点我还挺受教,但就是感觉这本书删节越来越多,越来越和谐了。 隐隐约约记得以前版本他批评徐悲鸿,还有其他人,慢慢新版本都不见了。
珠箔飘灯
回复 14楼 公用马甲10 的帖子
我就从来不看什么傅雷家书,简单说,看见名字就能想象到一个老古板。雷人,这是啥?真的好雷! 而且直觉,一个长篇大论给孩子写信进行教导的,其孩子多半看上几行就头晕眼花。 为啥这种烂书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吻合了尊古的恶趣味,相信爱看的必定是代入写信人的角色,而代入看信人的一定是哈欠连天。 作者是个变态一点不令人意外,毕竟能把自己多么雷人昭告天下的,神经确实是变态级的强韧。
d
dyclientg
活力海藻球 发表于 2025-04-09 21:16
haha 还有另外八个都是谁

也好奇
珠箔飘灯
贷款专家 发表于 2025-04-09 23:00
呵呵,她一点不冤啊。渣男多次出轨是谁纵容的?一般正经女人不都是只要出一次要么改要么滚吗?
再说她怀孕期间还助绉为虐骗其他女人给渣男做小白嫖,还做善后,人品堪忧啊,会是好女人?你说说看你们周围见过这样正派家风的好女人?

那个年代,她可能做不到你第一行说的。 你第二行说的有道理。那个年代,也许她是自我感动于“后妃之德”,毕竟“不妒为美”确实也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但即使在那种年代,也有不少女人有点主见,而不至于助纣为虐那么彻底。
珠箔飘灯
dyclientg 发表于 2025-04-09 23:23
也好奇

盲猜是不是有郭沫若,郁达夫
l
lilacjj
傅雷家书是我的厕所读物😛确实他对傅聪多有要求,有时会有窒息的感觉,但是他对孩子殷殷的爱也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而且书里很多次反省他家暴孩子的行为,痛悔自责反省,所以至少在这方面他是承认自己的错的😝
l
louaci
lilacjj 发表于 2025-04-09 23:31
傅雷家书是我的厕所读物😛确实他对傅聪多有要求,有时会有窒息的感觉,但是他对孩子殷殷的爱也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而且书里很多次反省他家暴孩子的行为,痛悔自责反省,所以至少在这方面他是承认自己的错的😝

打完再反省,然后下次再打还怪你为什么trigger 我,渣男不都这么干吗
贷款专家
那个年代,她可能做不到你第一行说的。 你第二行说的有道理。那个年代,也许她是自我感动于“后妃之德”,毕竟“不妒为美”确实也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但即使在那种年代,也有不少女人有点主见,而不至于助纣为虐那么彻底。
珠箔飘灯 发表于 2025-04-09 23:24

那个年代女人可不是这样的,董竹君/张幼仪/张爱玲都活的有模有样风生水起的。
做错事承认就好,非要给自己恶行盖遮羞布,还要欺负霸凌逼迫其他女性受害者加入三人行,最后的下场真是现世报了,很匹配她的品行。
l
lilacjj
louaci 发表于 2025-04-09 23:33
打完再反省,然后下次再打还怪你为什么trigger 我,渣男不都这么干吗

写这些信的时候傅聪已经在国外了,还打啥
n
nottinghill
那个年代的文人哪怕是留过洋,很多都还是有着极其严重封建父权夫权意识。撇开专业水准不谈,从为人来说我不喜欢傅雷,比较同情朱梅馥。不是很喜欢傅聪,比较同情傅敏。感觉傅聪和父亲更像,都比较自我而不顾念亲人。而傅敏和母亲更像,默默承受亲人带给自己的痛苦。 花心这一点,傅聪也是像傅雷,傅聪曾经和胡因梦有过一段的。
l
lilacjj
nottinghill 发表于 2025-04-09 23:45
那个年代的文人哪怕是留过洋,很多都还是有着极其严重封建父权夫权意识。撇开专业水准不谈,从为人来说我不喜欢傅雷,比较同情朱梅馥。不是很喜欢傅聪,比较同情傅敏。感觉傅聪和父亲更像,都比较自我而不顾念亲人。而傅敏和母亲更像,默默承受亲人带给自己的痛苦。 花心这一点,傅聪也是像傅雷,傅聪曾经和胡因梦有过一段的。

花心这事儿书里也有,爸爸提醒儿子已经25岁了,心应该定了。。。当然没提这个是随爹😝
m
mysrrx
贷款专家 发表于 2025-04-09 23:35
那个年代女人可不是这样的,董竹君/张幼仪/张爱玲都活的有模有样风生水起的。
做错事承认就好,非要给自己恶行盖遮羞布,还要欺负霸凌逼迫其他女性受害者加入三人行,最后的下场真是现世报了,很匹配她的品行。

你举别人例子也罢了,张幼仪?!张爱玲?!张幼仪倒卖抗日物资,张爱玲嫁给汉奸,还是有老婆的汉奸。另外她们俩都不是自愿离开渣男的,都是被离婚。朱梅馥起码民族大义上没问题吧,也就是运气不好,傅雷不肯抛弃她。
贷款专家
你举别人例子也罢了,张幼仪?!张爱玲?!张幼仪倒卖抗日物资,张爱玲嫁给汉奸,还是有老婆的汉奸。另外她们俩都不是自愿离开渣男的,都是被离婚。朱梅馥起码民族大义上没问题吧,也就是运气不好,傅雷不肯抛弃她。
mysrrx 发表于 2025-04-09 23:57

她的问题可不是简单不离开,她是帮凶牵线做自家老公小三,自己顺从服从算了,还要拖他人下水,你要是还同情为这样的人说话,我只能说你家三观不敢恭维,你家有女儿不会被这样的道貌岸然的人拖下水。
这世界本没有渣男,都是被无作为无三观的配偶惯出来的,不信你让渣男到我这里试试?哈哈哈哈。
m
mysrrx
贷款专家 发表于 2025-04-10 00:03
她的问题可不是简单不离开,她是帮凶牵线做自家老公小三,自己顺从服从算了,还要拖他人下水,你要是还同情为这样的人说话,我只能说你家三观不敢恭维,你家有女儿不会被这样的道貌岸然的人拖下水。

我不婚不育,自己不下水,也不会拖别人下水。倒是阁下不要有女儿嫁给汉奸吧。
贷款专家
回复 74楼 mysrrx 的帖子
再怎么转移话题没用,人格都没独立,同为女性还拖其他良家下水的,放哪里都被人唾弃鄙视。
m
mysrrx
贷款专家 发表于 2025-04-10 00:12
回复 74楼 mysrrx 的帖子
再怎么转移话题没用,人格都没独立,同为女性还拖其他良家下水的,放哪里都被人唾弃鄙视。

虽然你人身攻击,我还是试图跟你语冰。 评论人物不能脱离所处环境,那是一个一夫多妻制还被法律承认的时代,你不能拿现在的道德观来评论。朱梅馥没有用武力手段来限制成小姐的自由,也没有骗她傅雷是单身,她是劝成小姐接受这种一夫两妻的状态,但成小姐可以不接受离开,可成小姐是自愿加入这种三人行的。就算放到现在一夫一妻的法律和道德框架下,一个成年女性在自由不受限制和没有欺骗的状态下自愿成为一个男人的情妇,那也不能说是做太太的拉她下水吧,她完全可以转身走开。
贷款专家
虽然你人身攻击,我还是试图跟你语冰。 评论人物不能脱离所处环境,那是一个一夫多妻制还被法律承认的时代,你不能拿现在的道德观来评论。朱梅馥没有用武力手段来限制成小姐的自由,也没有骗她傅雷是单身,她是劝成小姐接受这种一夫两妻的状态,但成小姐可以不接受离开,可成小姐是自愿加入这种三人行的。就算放到现在一夫一妻的法律和道德框架下,一个成年女性在自由不受限制和没有欺骗的状态下自愿成为一个男人的情妇,那也不能说是做太太的拉她下水吧,她完全可以转身走开。
mysrrx 发表于 2025-04-10 00:28

那时候社会制度已经是一夫一妻制了呀,我的理解有脊梁人品正的女人,不但不会做帮凶纵容,更会极力制止或者主动退出这种破局,这是重婚,如果执迷不悟还力劝别人入局三人行,和拉皮条的老鸠无异,那就不要批斗出轨了,毕竟自己也不干净。
如果按照你说的还奉行一夫多妻,就更没有什么出轨和情妇了,男的可以光明正大和别人谈恋爱娶进门,就像赌王几个老婆。
算了,夏虫不可语冰,道德观不同不相为谋。婚姻和性上,我还是保守老派型,那种不要脸拖良家下水的事情,还是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女性推动的,这种人内外反差太大,看到一次呕吐一次。
x
xuangao
虽然你人身攻击,我还是试图跟你语冰。 评论人物不能脱离所处环境,那是一个一夫多妻制还被法律承认的时代,你不能拿现在的道德观来评论。朱梅馥没有用武力手段来限制成小姐的自由,也没有骗她傅雷是单身,她是劝成小姐接受这种一夫两妻的状态,但成小姐可以不接受离开,可成小姐是自愿加入这种三人行的。就算放到现在一夫一妻的法律和道德框架下,一个成年女性在自由不受限制和没有欺骗的状态下自愿成为一个男人的情妇,那也不能说是做太太的拉她下水吧,她完全可以转身走开。
mysrrx 发表于 2025-04-10 00:28

看起来傅雷结婚是1932年。又查了查,1912年,也就是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制度并未得到真正执行,一夫多妻依然存在。1950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真正实现一夫一妻制。
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 傅雷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幼年丧父,母亲贤淑,极富主见,曾请先生教子认字、授英语与算术。 1926年秋,傅雷考入上海持志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前身)。 翌年,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局动荡,傅雷决定出国留学。母亲为其变卖田产,筹措资金。1927年12月30日,傅雷告别亲友,乘坐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起程赴法。 1928年2月3日,傅雷抵马赛,次日至巴黎。他持严济慈信,经郑振铎介绍,进法国西部的贝底埃补习法语。同年秋,考入巴黎大学文学院,主修文艺理论。 1931年8月中旬,傅雷与刘海粟一起乘“香楠沙号”轮船归国。傅雷回国后,担任刘海粟为校长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兼授西方美术史、法语。 1932年,傅雷与表妹朱梅馥结婚。9月,因母亲离世,傅雷遂辞去美专职务,选择译书为业。 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1966年8月底,文化大革命初期,傅雷遭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折磨。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住所“疾风迅雨楼”自杀身亡。 因不堪凌辱,朱梅馥与傅雷决心赴死。朱梅馥为傅雷准备温水,吞服巨量毒药。为保持尊严,朱梅馥将傅雷摆正在沙发上。然后,朱梅馥撕下床单,上吊自尽。 傅雷原名怒安,十五岁时易名为字,另取雷为名。据说,因他出生时哭声洪亮,如同电闪雷鸣,于是取名傅雷。 文学家杨绛评价傅雷,“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园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
y
yiweichancha
回复 24楼 wonaiwangerxiao 的帖子
有因必有果,所以现在那么多剩女,只能在愤世嫉俗与自怨自艾中孤独终老。
y
yiweichancha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背后对别人说三道四,变成了正大光明,过去这样的做法叫“嚼舌根儿”,是被鄙视的。 论作家,不是谈人家的作品,也不认真去读——当然,认真读作品的人,也就不会嚼舌根儿了。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公用马甲10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固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但也不能以“时代局限”为借口合理化其错误行为。( 以下行文参考了DS )
我的观点始终是: 人品与作品分开。傅雷的文学贡献与翻译成就固然值得肯定,但其家庭生活中的家暴、出轨等问题亦需直面。这是两个问题,不要葫芦搅茄子,故意模糊辩论主题。重申一下:大家在这里讨论感慨的,是傅雷先生的人品和行为,而不是他的文学翻译成就。
我想结合史料与多方视角,有理有据地反驳“为傅雷辩护”的常见论点:
首先,这不是什么“嚼舌根”!对莫须有或者事实模糊不清妄加评论才是嚼舌根,而傅雷对长子傅聪的暴力行为并非偶然,而是长期、系统性的虐待。傅雷家书和孩子们的回忆,杨绛的说法,并不是什么小道消息,都是公开发表的。据傅聪回忆,他小时候因弹琴分心看《水浒传》,傅雷“抓起蚊香盘砸中其鼻梁,血流如注”;练琴出错时,傅雷会“抓其头撞墙”甚至“绑在树上示众”,导致傅聪“血肉模糊”。次子傅敏亦提到,傅雷“越打越凶,孩子越哭越打”,其暴力行为令朋友们目睹后深感震惊。这不是普通的打骂孩子,这简直是虐待罪啊。
傅雷的暴力倾向与其童年经历密切相关。他4岁丧父,母亲以极端手段管教:曾威胁将其沉塘、用热蜡烫其肚皮,甚至以自杀相逼。这种“情感勒索”虽造就其学术成就,却也让他将暴力视为教育常态,形成“受害者-加害者”的悲剧循环。这很像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从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
尽管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忏悔“虐待了你,永远对不起你”,但信中同时暴露其控制欲未减。例如,他要求成年后的傅聪按“西洋礼仪”规范生活细节(如围巾如何放置、刀叉如何摆放),甚至试图通过信件操控儿媳弥拉的价值观。这种“忏悔”更多是远距离的自我感动,而非对子女独立人格的尊重。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真正的忏悔,而只是一种自我感动;
其次,傅雷的婚外恋行为也是事实明确。傅雷在妻子朱梅馥怀孕期间,与女高音成家榴发生婚外情,且情感依赖极深。傅敏证实:“成家榴不在时,父亲几乎无法工作”,朱梅馥甚至主动致电成家榴,称“老傅不行了,没有你他没法工作”。张爱玲以该事件为原型创作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将傅雷描绘为“神经质、虚伪”的出轨者,成家榴亦因小说曝光仓促嫁人并离婚。
朱梅馥的隐忍被部分辩护者称为“伟大”,实则凸显了旧式婚姻中女性的困境。她在信中坦言:“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放弃小我,顾全大局”,但同时也要求傅聪“结束上代悲剧的烙印”。这种牺牲本质上是父权压迫下的无奈选择,而非值得颂扬的美德
楼里好几位网友都有辩护逻辑的谬误:文学成就≠道德豁免啊!
有网友认为傅雷的行为是“旧式文人的常态”,是时代局限,但同期多数知识分子们(如钱锺书、杨绛)并未诉诸暴力或出轨。傅雷的暴力更多源于个人创伤,而非时代必然。我们评论批评的,也是傅雷的个人行为。
傅聪的成就不能反证家暴的合理性。他坦言童年“痛苦到不愿回忆”,且1958年后因恐惧父亲的控制欲而减少回信,称“若多写一句,父亲便如汪洋大海般回应,我什么也不必干了”。真正的教育应激发内在动力,而非依赖恐惧压迫。
傅雷家书出版时被塑造成“教育经典”,但最初目的是为平反傅雷的政治污名,序言作者楼适夷亦直言其教育方式“残酷”“不近人情”。将家书中的温情片段与暴力现实割裂看待,是对历史的片面消费。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应有的态度该是拒绝“造神”,直面复杂性。傅雷的悲剧是多重因素的结果:童年创伤、时代动荡、性格缺陷。我们肯定他在翻译与艺术领域的贡献,但亦需批判其家庭暴力与道德瑕疵。若以“瑕不掩瑜”为由淡化错误,实则是以“完人幻想”掩盖真实人性,既不利于反思历史,亦无益于当代教育。
正如朱梅馥所劝:“上代悲剧的烙印,应从你(傅聪)开始结束”。对傅雷的全面审视,正是为了打破暴力与控制的代代相传,而非为旧时代的阴影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