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评论龙应台的好多金句,笑死。

b
bluecrab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龙应台在小民崛起中丧失了个人尊严 原创 zhoubotong 西岔湖 2025年03月28日 12:30 江苏 757人 文/周伯通 港台之间文化人是不同的,香港老一辈文化人江湖习气比较浓郁,多数也是从底层打拼出来的,那里的人虽然鱼龙混杂,还是略知民生多艰,有一点家国情怀,至于现在年轻人多有怨言,似和内地不亲密,这和教育有关,他们搞不清斗争对象,被一两个资本家锁在鸽子笼里耗尽一生,最好的解决办法,撤掉边境阻碍,成为自由出入的普通城市即可,越保护越让利,必定怨言越多,普通民众缺乏交流,亦影响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分析能力,这个城市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打开“港门”,深圳过去反向投资即可,那么点的地方,只需内地一个村长的能力即可大变样,收租经济不可持续,再续传奇需要民众觉醒,放弃可怜的优越感,才会有新的路子。 台湾的文化人又是另一番景象,普遍的带有“蒋匪遗风”的气质,蒋这个人,一辈子都是封建帝王心态在干事,因此跟着他后面的文化人普遍都觉得自己是“士大夫”,他们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小民崛起,因为小民一崛起,他们就没了尊严。在大陆的文化人都比较低调,因为你随便看看各大平台的内容创作,什么初高中生、农民工、农村妇女、以及非科班出身的自由人,这些人输出的内容,不比教授学者的水平差,因此所谓的专家们战战兢兢,不敢乱发言。不过台湾的文化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仍然喜欢用士大夫的语气来和人讲话,龙应台就是这样的人。 在台湾,对于有点文化素质的人赞扬,就说他有传统的士大夫情怀,比如说龙应台就有传统的士大夫精神,我个人对士大夫情结,一向都没有好感。东林书院里好多士大夫呢,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阻止和他们不一样的士大夫出现,就像李嘉诚的诞生,就是为了不让下一个李嘉诚诞生。 士大夫们口号喊的震天响,东林书院的人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口号讲的好,但是你们的身份是官员、是文人、同时又是生意人,但是你爱国你得交税啊,你们不在乎大国崛起,只想到小民尊严,这个小民指的是你自己吧?老百姓饱一餐、饿一顿的,哪来什么尊严,最后等来清军入关,明末的文化人挤破头又要去清廷任职了,果然大国的崛起并不重要,你们走到哪儿都要有尊严,这就是传统的士大夫情怀吧? 龙应台的身份也是多重的,是官员、是文人、是生意人,她在大陆投资了一些产业,也买了内地不少国债的,从生意人角度来讲,她是很在乎大国崛起的,大国不崛起,国债怎么增值,岂不是风险很大,万一变成老蒋那种金圆券咋办?然而她又是文人,文人不出名的时候,写散文自娱自乐,她的那个小散文还上了内地的语文教材上呢,散文名应该是《目送》吧。就是老是有人提起的那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b
bluecrab
这话看看就行了,我们小民没有必要自我感动,她说的“不必追”,是人家根本就不想和你在一起啊,她有两个儿子,长子安德烈,次子菲利普,人家在欧洲啊,她和德国老公离婚了。她每天打电话给儿子,“早饭吃了没?”“今天刷牙了没?”“今天功课做了没?”儿子被他弄的烦透了,于是她就不打电话了,天天写信,这就有了后来出版的文集《亲爱的安德烈》,成为了无数家长教育孩子的范本。 我想说的是,你可以因为小散文而感动,但不能因为小散文去神话一个人,你的感动恰恰是别人的受伤,就像卢梭把自己亲生儿女全扔进孤儿院了,他的理由是:“孩子是国家的财富,理应由国家抚养!” 然后卢梭写了本育儿笔记,全世界风靡,他育儿育个屁啊,一天也没养过孩子,但是他的育儿笔记成为了中国内地教育培训机构的“传世教育经典”。 有人说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似乎悟透了人生,这样对我的评价是完全不对的。有人问我,“你一个月收入多少啊?” 我答:“不到10万!” 对方追问:“不到10万是多少,说个具体的数字!” 我只好如实相告:“3500”,对方又问:“只有3500,你咋还这样高兴呢?” 我回答道“我没有办法啊!” 这就是我的内心平静,对物质没有欲望的原因所在,因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我要是能月赚10万,我就会写“人的一生应该敢于追求财富”的散文了。龙应台教育孩子成不成功不知道,反正卖书给家长倒赚了不少钱。 传统的文化人,稍微出一点名,就喜欢教育人,她写育儿书,写自己的离婚书出来卖,无可厚非,单身的女人也要生活嘛!到了后来她要指点江山了,再后来就是被马英九邀请,出任了文化部的部长,然后开始写伤痕文学胡扯了,比如《大江大海》,她开始搞历史虚无主义,把长春围城的责任全甩给一方,对老蒋部队的相关恶行只字不提。她这是什么心态呢,就是无根的心态,1949年她跑到台湾去了,龙应台应该好好问问他国军军官的父亲,是什么原因,老百姓把你们赶到这个岛上来了,原因很简单,你们这些人不但不让小民崛起,也让大国失去了尊严。 有人说,龙应台的时评文章不错啊,比如批判官员搞形式主义和腐败,难道她批评的不对么?她批评的对,但是她当了岛上文化部部长的时候,要求安排三个大办公室给她,理由是方便他休息。内地原文化部长有个人叫王蒙的,做电视节目的时候,嘲笑农民,说当年知青下乡,政府要求他们教农民写诗,他大笑,农民要会写诗干啥,要培养李白么?他觉得很荒唐。我对龙应台的点评很委婉,因为这是知识分子的集体的毛病,并不是她一个,什么集体毛病呢?就是看不起老百姓,但是又以代表老百姓的名义,来纵谈天下政治。
b
bluecrab
龙应台在小民崛起中丧失了个人尊严 原创 zhoubotong 西岔湖 2025年03月28日 12:30 江苏 757人 文/周伯通 港台之间文化人是不同的,香港老一辈文化人江湖习气比较浓郁,多数也是从底层打拼出来的,那里的人虽然鱼龙混杂,还是略知民生多艰,有一点家国情怀,至于现在年轻人多有怨言,似和内地不亲密,这和教育有关,他们搞不清斗争对象,被一两个资本家锁在鸽子笼里耗尽一生,最好的解决办法,撤掉边境阻碍,成为自由出入的普通城市即可,越保护越让利,必定怨言越多,普通民众缺乏交流,亦影响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分析能力,这个城市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打开“港门”,深圳过去反向投资即可,那么点的地方,只需内地一个村长的能力即可大变样,收租经济不可持续,再续传奇需要民众觉醒,放弃可怜的优越感,才会有新的路子。 台湾的文化人又是另一番景象,普遍的带有“蒋匪遗风”的气质,蒋这个人,一辈子都是封建帝王心态在干事,因此跟着他后面的文化人普遍都觉得自己是“士大夫”,他们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小民崛起,因为小民一崛起,他们就没了尊严。在大陆的文化人都比较低调,因为你随便看看各大平台的内容创作,什么初高中生、农民工、农村妇女、以及非科班出身的自由人,这些人输出的内容,不比教授学者的水平差,因此所谓的专家们战战兢兢,不敢乱发言。不过台湾的文化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仍然喜欢用士大夫的语气来和人讲话,龙应台就是这样的人。 在台湾,对于有点文化素质的人赞扬,就说他有传统的士大夫情怀,比如说龙应台就有传统的士大夫精神,我个人对士大夫情结,一向都没有好感。东林书院里好多士大夫呢,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阻止和他们不一样的士大夫出现,就像李嘉诚的诞生,就是为了不让下一个李嘉诚诞生。 士大夫们口号喊的震天响,东林书院的人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口号讲的好,但是你们的身份是官员、是文人、同时又是生意人,但是你爱国你得交税啊,你们不在乎大国崛起,只想到小民尊严,这个小民指的是你自己吧?老百姓饱一餐、饿一顿的,哪来什么尊严,最后等来清军入关,明末的文化人挤破头又要去清廷任职了,果然大国的崛起并不重要,你们走到哪儿都要有尊严,这就是传统的士大夫情怀吧? 龙应台的身份也是多重的,是官员、是文人、是生意人,她在大陆投资了一些产业,也买了内地不少国债的,从生意人角度来讲,她是很在乎大国崛起的,大国不崛起,国债怎么增值,岂不是风险很大,万一变成老蒋那种金圆券咋办?然而她又是文人,文人不出名的时候,写散文自娱自乐,她的那个小散文还上了内地的语文教材上呢,散文名应该是《目送》吧。就是老是有人提起的那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话看看就行了,我们小民没有必要自我感动,她说的“不必追”,是人家根本就不想和你在一起啊,她有两个儿子,长子安德烈,次子菲利普,人家在欧洲啊,她和德国老公离婚了。她每天打电话给儿子,“早饭吃了没?”“今天刷牙了没?”“今天功课做了没?”儿子被他弄的烦透了,于是她就不打电话了,天天写信,这就有了后来出版的文集《亲爱的安德烈》,成为了无数家长教育孩子的范本。 我想说的是,你可以因为小散文而感动,但不能因为小散文去神话一个人,你的感动恰恰是别人的受伤,就像卢梭把自己亲生儿女全扔进孤儿院了,他的理由是:“孩子是国家的财富,理应由国家抚养!” 然后卢梭写了本育儿笔记,全世界风靡,他育儿育个屁啊,一天也没养过孩子,但是他的育儿笔记成为了中国内地教育培训机构的“传世教育经典”。 有人说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似乎悟透了人生,这样对我的评价是完全不对的。有人问我,“你一个月收入多少啊?” 我答:“不到10万!” 对方追问:“不到10万是多少,说个具体的数字!” 我只好如实相告:“3500”,对方又问:“只有3500,你咋还这样高兴呢?” 我回答道“我没有办法啊!” 这就是我的内心平静,对物质没有欲望的原因所在,因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我要是能月赚10万,我就会写“人的一生应该敢于追求财富”的散文了。龙应台教育孩子成不成功不知道,反正卖书给家长倒赚了不少钱。 传统的文化人,稍微出一点名,就喜欢教育人,她写育儿书,写自己的离婚书出来卖,无可厚非,单身的女人也要生活嘛!到了后来她要指点江山了,再后来就是被马英九邀请,出任了文化部的部长,然后开始写伤痕文学胡扯了,比如《大江大海》,她开始搞历史虚无主义,把长春围城的责任全甩给一方,对老蒋部队的相关恶行只字不提。她这是什么心态呢,就是无根的心态,1949年她跑到台湾去了,龙应台应该好好问问他国军军官的父亲,是什么原因,老百姓把你们赶到这个岛上来了,原因很简单,你们这些人不但不让小民崛起,也让大国失去了尊严。 有人说,龙应台的时评文章不错啊,比如批判官员搞形式主义和腐败,难道她批评的不对么?她批评的对,但是她当了岛上文化部部长的时候,要求安排三个大办公室给她,理由是方便他休息。内地原文化部长有个人叫王蒙的,做电视节目的时候,嘲笑农民,说当年知青下乡,政府要求他们教农民写诗,他大笑,农民要会写诗干啥,要培养李白么?他觉得很荒唐。我对龙应台的点评很委婉,因为这是知识分子的集体的毛病,并不是她一个,什么集体毛病呢?就是看不起老百姓,但是又以代表老百姓的名义,来纵谈天下政治。 龙应台早期的文章没啥问题,顶多是为了生活,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不见得文章有多好,这我很有共鸣,比如我300个字就能道破一件事情的本质,但我非要凑成2000字,因为平台规定,大约2000字,平台才会在你文章中插2个广告,字少了不给你插广告,它插了广告之后,要是能有50还能得10块钱呢!我常常因水文字而内疚,感觉对不起大家,但我没有办法啊! 龙应台后来慢慢变的蛮夷化了,估计是德国老公传染的,比如推行性职业合法化,甚至要求官办,搞国有企业妓院,然后又鼓吹吸毒合法化,她说,“我没有办法让你戒毒,但是我可以保证你用的是干净的针头,并且有人看着你,不让你过量致死。” 那一段时期,这些鬼玩意被大陆二狗子引用过来,天天也是鼓吹这两样合法化,这不都是欧洲那一套做法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蛮夷光屁股走!我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男人可以娶外国女人,但是中国女人最好不要嫁给蛮夷,那低智商真的传染力太强了。 龙应台人设的全面崩塌,那是她彻底成为了反动派,比如删除台湾教材里面关于大陆的内容,甚至删减中国古诗词、增加日文古诗词,她把日本当成了祖国,台湾学生对于大陆的了解越来越少。但是她又不敢反动的彻底,还偷偷搞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香港身份证,方便她来内地讲学挣钱,她如此摇摆,在内地能挣到钱么,我认为是挣不到的,因为像我这样月薪3500的小民都崛起了,我能一眼看穿所有文化人,也包括龙应台这样的言行不一的本质,小民崛起是很可怕的,它会让这些士大夫挣钱越来越难,因此她很气愤,喊出了一句这样的话,“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 我们小民千万别上当,她不会给尊严给我们的,她目的就是让我们降低智商,不让小民崛起,这是蒋匪遗风地方的文化人集体特征,不仅仅是龙应台,还有搞国学的,搞中医的,搞成功学的,那家伙,又摇头又鼓掌的,听懂掌声,一股浓浓的传销风,卖课讲学赚钱都不丢人,但出来骗就不对了,骗也能容忍,结果成为反动派了,还要挣卖国钱,那就要受到我等小民的唾弃了
p
poopooh
好文
p
phoenix2002
写得挺好!
龙应台面相就不好,最近不是有人说龙应台的面相和胡锡进很像吗?
金银岛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cszJojhIDWA?si=P5UmARttwHYmWX-J
D
Dailv22
m m m d d d
b
bluecrab
国内明白人挺多的,呵呵,上次龙应台被郭在节目里也嘲笑了。
明媚的优雅
别的不说,她普通话真好,台湾人都这么说话该多好!
a
alama
粗俗:贱人就是矫情 文雅:沐猴而冠
x
xiaoyaoguai777
回复 3楼 bluecrab 的帖子
good one!!!
金银岛
龙应台的公知病又犯了
t
thyx
这个人行人尖酸刻薄,显得很low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写过一篇评论龙应台的文章,同样是批评,比这篇好多了

b
bluecrab
thyx 发表于 2025-04-08 20:37
这个人行人尖酸刻薄,显得很low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写过一篇评论龙应台的文章,同样是批评,比这篇好多了


可以贴过来,但是真没必要对茶里茶气喜欢美化自己丑化别人的人讲文明礼貌。
m
mailbox777
这傻x作者夹带私货,还在宣传中国男人多娶老外女的,中国女人别嫁“蛮夷”,否则就会血统污染。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b
bluecrab
mailbox777 发表于 2025-04-08 21:02
这傻x作者夹带私货,还在宣传中国男人多娶老外女的,中国女人别嫁“蛮夷”,否则就会血统污染。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你可以嫁高智商的。
m
mailbox777
thyx 发表于 2025-04-08 20:37
这个人行人尖酸刻薄,显得很low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写过一篇评论龙应台的文章,同样是批评,比这篇好多了


对,这作者素质和三观都不咋地。不是说骂了龙应台就自动伟光正了。
p
phlin
回复 2楼 bluecrab 的帖子
國民黨 跟 共產黨 的文化人 都是 自認 高階菁英 好為人師 台灣還好 已經 全民菁英了 所以那些 黨 二代 的 自認 世襲菁英 的 草包 台灣人已經不放在眼中了 共黨 沒辦法 錢 權 都是 世襲菁英 你瞧瞧 當今剩上 每過一陣子發表的那些 高大上 詞組 別說自認菁英了 一般般受過 九年國民教育的 有誰認真放在心中?
當代漢文 一大堆的 和制漢詞 甚至 黨 區還用 日本人整理的 簡化字 兩三千字
當代的 漢文學家 忙著玩女學生 哪有時間認真整理 當代漢文
所以 台灣人 一直瞧不起 這些民初的 一個個跑去 拜馬列的
五千年優良中華文化傳統 拜一個 一百年都不到的馬克思主義 丟臉死了
香港的高端文化人 根本不跟你玩甚麼 粵語 漢語
馬克思主義還是在 英國 鼓搗出來的
香港高端文化人直接去英國 在那邊玩英語文化
豈不比 玩那個 和制漢詞 日本人整理的兩千簡化字 更有文化些


s
shuijiawangshi
本人不喜欢龙。但我还真没见过龙的离婚书,有些散文里有非常隐晦地提过。而且人家早都离20年了吧,哪来什么蛮夷老公传染。 作者堪配月薪3500
p
phlin
shuijiawangshi 发表于 2025-04-09 01:01
本人不喜欢龙。但我还真没见过龙的离婚书,有些散文里有非常隐晦地提过。而且人家早都离20年了吧,哪来什么蛮夷老公传染。 作者堪配月薪3500

龍應台 是 對 台灣國民黨國的 神話 的崩解
然後她寫的文章 我高中大學看過
然後我到 芝大 一堆 老深紅 跟我講
共產黨那邊的神話
我再去 芝大東亞圖書部 查 黨 區 1982-1989 出版的書
兩邊的神話 都崩解了
當代中國 仍然是 次殖民地
文化上 傳承上 靈魂上 被 馬克思殖民了
科技 金融 被 美帝 殖民了
是的 廣東文化區 的 孫文 看得很清楚

C
Confuse
小时候喜欢龙应台,后来看一看就是精致利己的典范。两孩子10岁和14岁的时候,离婚跑到台湾当文化局长风生水起(这要是个当爹的要被骂死),孩子扔在德国,后来就出一本书隔空表达母爱。妈妈老人痴呆多年,自己在台湾也都丢给哥哥嫂嫂照顾,等自己总算最后退休又三年以后(不是下台马上去照顾母亲,而是下台三年以后),2017去照顾母亲了(总算母亲能熬还没走),然后照顾一年2018就出了本照顾母亲的书(找写作素材来了吗?),再一年2019又出了一本长篇小说(到底谁在照顾母亲啊)。
她说的“目送“亲人,就是远离那些渺小的生活杂事,抒发她想象中的美好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