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2ndLaw 发表于 2025-04-05 16:25 价差没有那么多,我记得小时候健力宝两块,娃娃雪糕五角。 一瓶健力宝不到一斤猪肉。
Happy2025 发表于 2025-04-05 16:43 哇,猜楼主是60年代生, 我也有相似的经历, 想要件新衣服也会被老妈说,也是很自卑, 觉得学习不好不配买新衣服似的, 但现在回忆过去的童年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在渠沟捕鱼,捞虾,鱼塘摘莲蓬,捕知了,掏蜜蜂窝,摘槐花做烙饼。比现在的孩子开心多了。现在的孩子们整天室内呆的时间太长。
mtwash 发表于 2025-04-04 18:18 你信不信,像楼主这样的,对父母的态度基本大多都会在平均水准之上 那种乖幺儿蜜糖泡大的,反而对父母不好的居多。
七月.farewell 发表于 2025-04-05 14:04 我就是觉得农村比城里好玩,城里长大就是学习,课后班,比赛。。。无聊的要死。。。 至于父母是否讲究,并不影响你活泼贪玩,只要不怕挨打就够了。。。可以穿着裙子下河摸鱼,可以爬墙上树。。。但是很爱美的女孩大概不能🤣
felali9 发表于 2025-04-04 18:25回复 1楼 意大利面面 的帖子 哈,真好玩。我小时候估计比楼主还穷。我都从来没想过。穷得压根儿没想过我能拥有那些。压根儿连羡慕的没。长大了我也物欲很低。穿着廉价的衣服,不爱一切奢侈消费。但我姐就完全和楼主一样。她跟我讲这些心理时,我完全没法同理。 没啥,我就觉得人和人还真是不一样。
sioc 发表于 2025-04-05 17:11 那我和你类似 我从来没关注过同班小朋友的吃穿用
网友2020 发表于 2025-04-05 17:15 小时候我们学校食堂有自制的菠萝冰棒1分钱,绿豆冰棒2分钱,小孩子都很喜欢吃,然后学校外面老太太推的冰棒箱子卖的娃娃头奶油冰棒是2毛5。。。我爸对孩子非常大方,总是给几毛钱让我买娃娃头吃,父母(或任何大人)对小孩子好,孩子再小都是懂得的,爸妈的好可以念一辈子。
价差没有那么多,我记得小时候健力宝两块,娃娃雪糕五角。 一瓶健力宝不到一斤猪肉。 The2ndLaw 发表于 2025-04-05 16:25
方便面只是吃起来快吧,哪有家里做的面条好吃啊,我爸妈一起做的打卤面最好吃了。不存在恶意竞争,竞争不过亲手做的面 kengdie 发表于 2025-04-05 15:55
那时候的方便面确实比普通挂面贵 小学高年级每周有一天放学后过一两个小时要上课外班 爸妈来不及煮饭,回家路上匆忙买个康师傅炸酱面或者辣酱面,有炸酱辣酱、调味粉包和椒盐包 自己开水泡加个鸡蛋吃还挺开心的 再早些时候没有康师傅,只有本地产的方便面 调料只有椒盐包,大人偶尔煮一袋算珍馐了 现在看来才知道确实不健康,不如下面条 realsimplejill 发表于 2025-04-05 16:52
一年明月 发表于 2025-04-05 17:50 对的,康师傅对我来说是很久以后,已经不那么馋吃的了。当时的方便面是不知道的牌子
旗亭画壁 发表于 2025-04-05 18:21 我小时候想要什么我父母都会满足,我妈不给我零花钱,我爸就在楼梯那等我,偷偷给我钱。但是我只喜欢上学,和同学一起玩很开心,一回家就感觉压抑,知道他们两个又吵架了。
gvtt 发表于 2025-04-05 18:56 父母吵架真的很够 我记得四岁就会叹气了 刚和小朋友分别 回家踏上楼梯那刻 心里一沉 叹了口气
gvtt 发表于 2025-04-05 19:04回复 122楼 旗亭画壁 的帖子 懂。 我父亲脾气远不如你父亲。 我实在受不了的时候 对他们大喊吵什么吵 他们才停下几秒, 然后继续。那时我十几岁了。
一斤猪肉,农村家庭也要一两周才能买一次。 何不食猪肉? 😂 小时候只见过3分钱的色素冰棒,4分钱的豆沙冰棒,5分钱的奶油雪糕。很少会买,有时候下大雨,背着冰棍箱子卖的人剩下来卖不掉,妈妈拿两个鸡蛋换三根,有时四根,每个小孩子才能有一根,坐在门口对着外面的🌧️一起吃冰棍。 你根本不知道人间疾苦。 youyouzou 发表于 2025-04-05 17:22
gvtt 发表于 2025-04-05 19:18 抱抱mm。你爸爸肯定是很爱你的。家庭关系维护 不是一个人能控制的 很多事 太难说了
Jicama 发表于 2025-04-05 18:03 楼主说的那个桔子粉是不是叫果珍,一袋可以冲很多很多杯,好像挺便宜的,应该就是花钱理念的问题,现在楼主可以给自己买啦。
LiuX 发表于 2025-04-04 18:08 这,轻松吗。。 也不算贫穷啊。 我今天又回忆了一下我悲惨的童年,我总结一下,我在我娘家家庭地位大概是一个家生子(生是老刘家的奴,赚不了钱的时候干活伺候家人,赚了钱要上交,没有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好不容易给自己赎了身。)。影视剧角色大概是涂山篌叭,但我比较惨的是我爸并不是死了,而是我爸妈对我都不咋地。。🙄🙄🙄 我一直琢磨除了我不是亲生的,我无法理解为啥我父母这么对我呢? 最近又因为某事需要找我爸,哎在正常人家里根本不是啥大事,他就对我吃拿卡要。真是无语。 我想我爸最后悔自己把我送出国,呵呵,现在控制我有难度,家里的奴才飞咯。
jennyjin 发表于 2025-04-04 18:15 ???和楼主可能差不多年纪,但是供销社这种东西我从来都没见过。我记得小时候周末去上舞蹈课,下课妈妈都会带我去友谊商场,进商场不管逛什么都会让我吃一个冰激凌船。供销社感觉是比我们再大一轮的人年代的回忆。楼主在年龄上春秋笔法了?
临时工 发表于 2025-04-04 19:40 说起凉鞋,我也想起来一事。 我和楼主差不多,小时候住在山沟里连镇都算不上的地方,方圆几十里也只有一个类似供销社的商店里面基本上啥货都没有。 大家都是店里卖啥穿啥没什么好挑的。店里只卖两种鞋一种黑色搭绊儿的布鞋,一种猪肝色儿的皮鞋。皮鞋一进货就被一抢而空。我妈也给我买了一双,刚买来就让鞋匠钉上厚厚的轮胎底,穿上象猪蹄。我很不想要钉底但没话语权。 但是我爸经常出差会给我妈买时髦衣服。85年,我爸去美国开会回来给我妈买了一双非常漂亮的白皮凉鞋,我特别羡慕。有一天下午放学早,趁我妈还在上班,我就偷穿我妈的皮凉鞋上街走。为了搭配这高级的美国凉鞋,我还偷搽了我妈的变色口红。 说是街其实就是从我家通往学校一条沥青路,两边啥也没有既没有商店也没有什么住户,没什么人能看见我的"锦衣昼行"。我刚上初中也没有什么男同学想要引起关注。纯粹是一种毫无目的的臭美之心。 夏天天气暴热,沥青路质量很差一晒沥青就化了,我妈的白皮凉鞋踩在软乎乎的沥青上差点就陷进去。鞋底变得焦黑。我在街上瞎遛达一圈挺无聊,也怕再走下去鞋彻底完了,就回家了。 好死不死,根据墨菲定律任何事只要能往坏的方向发展一定会往坏的方向发展。回家的路上正碰上我妈,两人迎头打了照面。 回家挨了一顿好打。 这个事件之后,为了防止我"思想变复杂""不好好学习",我被严防死守,基本上剥夺了所有"臭美"的可能性。
realsimplejill 发表于 2025-04-04 20:22 塑料凉鞋我小时候叫水晶凉鞋,女孩子人手一双 我妈提前给我买好了,记得是黄绿色的,等了好久脚才长到能穿 橘子粉我都不记得了,楼主一说想起确实有这东西 我们那时流行喝果珍和粒粒橙,有一颗颗的果粒 周末放学后我妈接我回外婆家会路过国营冷饮店,吃个雪糕 那个年代,零食冷饮都是奢侈。我外婆外公退休教授医生从来不让多吃,一是没钱,二是必须好好吃饭。 现在小孩太可怜,垃圾食品便宜又好吃,所以我家算管得挺严的,不买果汁,Oreo一天两片,土豆片要portion,甜点只能饭后吃。我家老二六岁还没喝过巧克力奶😂那天去星巴克,他见到巧克力奶,说不要,要白的。
mt.everest 发表于 2025-04-05 08:39 在我印象中,夏天反而是穷人家的孩子最开心的季节,因为夏天的时候,穷富差距是被减小的了。 穷人的孩子还是冬天更难受一点。 我是我妈不给我洗澡,也不给我买厚衣服厚鞋子,还老叫我用冷水洗东西,我手上脚上全是冻疮,头发油的一绺一绺的,有个同桌是个爱好琼瑶的bully,所以还把我编成了顺口溜,真的好气。 而且冬天的时候,肚皮更饿一点,食物更香一点。我记得我们学校对面开了当时上海第三家肯德基,几个家境好点的同学(当然也不算有钱),就一起去点个土豆泥和沙拉side,拿回班级吃,其实现在想想这算什么呀!但是那种灵魂拷问一样的香气,到现在一直缠绕在我的记忆里,不停的告诉我,我家穷,我不配。 当然拉,有些人是变成了不配得感,我是变成了报复消费。我头一年的工资一点没存,全变成新衣服了。我妈也不敢说我,问就是她没给我买衣服,我给我自己买。我和我妈的关系也没变好,我不讨好她,而是有仇必报。 另外,至少我的认知里面,阶级差异是存在的,而且是越小的阶级差异越会被放大。我初中是在一个区重点读的,同学很多是区委家属,屁大点官,各个官威不小,老师也是各种跪舔。反而到了高中时,是市重点,同学有几个大佬的家属,人家挺正常的,老师也是一视同仁,不太在乎家长是农民还是官僚。大学更是了,大家差距超级大,但是讲真,辅导员人挺好的,根本不管这些。
@happy@ 发表于 2025-04-05 11:15 那时候贫穷的是大多数,我记得小时候看同学课间买面包吃,我偷偷咽口水,但我家父母都是高级工程师。
momo099 发表于 2025-04-05 14:18 哎,我小时候惊险的事没少干。。爬树被马蜂蛰这都不算啥了。更小的时候瞒着大人偷偷去河边,头发都弄湿了,只好把头发晒干了再回去。暑假的下午五点后就是游泳时间。泡在水渠里。 有一次坐在朋友的自行车后座,她要冲下一个很陡的坡,结果把头没扶稳,两个人一起摔下来。我肩膀上出现一个永远的疤痕,我朋友两个门牙都摔掉了。(一想起这件事总是很内疚,她只比我大一岁) 那个年代父母并不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所以我们在外面玩的时间多到不行。
shanggj 发表于 2025-04-05 18:13回复 111楼 youyouzou 的帖子 小时候只见过3分钱的色素冰棒,4分钱的豆沙冰棒,5分钱的奶油雪糕 看来你和我 同时代的
aiyaaiya9411 发表于 2025-04-05 15:50 是真的,两个单位还一起就那么垮了。之后我也没饿过肚子,但是日子大不如以前。我爸那时还特别有权力,我小学时候就总穿我爸出差给我买回来的成衣,各种裙子,皮靴,我同学都是穿裁缝做的衣服。我十岁生日我爸还给我买了生日蛋糕蜡烛,还装饰了家里,给我开party.小时候家里的鱼肉蛋点心都吃不完。他们单位垮了后就不行了
The2ndLaw 发表于 2025-04-05 15:25 不觉得谁家能穷到一双水晶凉鞋,一瓶健力宝, 几袋橘子粉都买不起。 还是楼主的父母对孩子太克扣。 不需要一直满足,但是只要有父母尽力去满足的时候孩子的感觉肯定都不一样。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5-04-05 21:11 我小时的奶油冰棍儿是1毛钱啊,难道有的ID比我还大?
xcdh 发表于 2025-04-05 21:23 能理解lz关于小时候的回忆,因为那也是我的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每周只休周日,就这一天也要在地里跟着大人干活,然后每年暑假家里种的玉米长高了不能用锄头锄草,父母就让我们孩子天天去玉米地里蹲着拔,天热就不说了,蹲在不透风的玉米地里闷热难耐,玉米叶子又割的人胳膊腿生疼,真是很难忘记。这种感觉直到有一天我开车走在米国大片的麦田里,那开多久都看不到几个房子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小时候的辛苦相比这个时代太不值得一提了,一方面觉得自己一家的辛苦只是获得了生存最基本的食物,如果年头好一点也能多卖些公粮,赚点我们的学费啥的,但是所有家人一年的这些辛苦放到米国这农业现代化时代可能都不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所以那些辛苦真的不用记太久,更不用再纠结啥的,相反应该正面积极的看待,也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代,我们还可以靠体力获得生存的基本物质,如果那时已经农业现代化了,我们这些底层的人可能连种地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还不知道又要怎样挣扎了。再然后经常去博物馆啥的,看到西方人十九世纪用的很多东西我们小时候才慢慢的看到和使用,很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原来小时候过的是人家一百多年前就过上的生活,甚至还不如。好在时代在发展,我们也在努力融合,同时也过上了现代人的生活,接触到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很好了。
那我们可能不是同一个年代 国内发展很快,十年就大不同 我小时候夏天妈妈总是去换100张五毛钱的新钱 我每天午睡后拿一张买娃娃雪糕 新钱不像旧钱细菌多 那时候物质不丰富,但是夏天开始也会去买一双凉皮鞋 吃的都是本地农民产的东西,并不缺 夏天还很多小孩挖泥鳅黄鳝捉青蛙来卖 The2ndLaw 发表于 2025-04-05 19:21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5-04-05 21:01 你同学的门牙是恒牙还是乳牙?后来补上没有?
littlevivi 发表于 2025-04-05 21:18我说个相反的吧,我从来不觉得家里穷,因为我父母在百货公司和食品公司工作的。很小的时候就有白纱公主裙,仿burberry的格子风衣,家里可乐零食咖啡不断,各种新潮的好吃的我家都是第一个吃到。我妈花钱也大手大脚,每周末带我去吃肯德基,她不舍得吃,看着我这个没良心的吃俩鸡块+一个土豆泥。后来上了高中,我有一次生病同学来家里看我,然后跟我说,你真不容易呀,家里条件那么艰苦学习还这么好。我家那时候住简易楼,我小学初中同学都住那一片,一直不觉得。但高中同学非富即贵(很多军区的孩子家里能跳远)。那时候我才知道,吃喝不make difference,住房才是贫富差距的关键…
lunaeve 发表于 2025-04-05 18:16 勾起回忆了。 小时候有个小朋友有一天穿了件新粉色纱裙,说爸爸出差买的。我们都羡慕极了。我回家问我爸爸啥时候出差好给我买纱裙,我其实根本不知道啥是出差。我爸去百货商店给我买了裙子。我好多年觉得出差真是件好事情啊。 还有军训的时候突然看见我妈打着遮阳伞出现在校门口,跑过去一问原来是怕我热,来看看我顺便送点白开水。当时还挺难为情的。现在想起来心里都暖暖的甚至想哭。 我们家不富裕,新衣服零食什么是没有的不买的。不知道为啥那次我提出买裙子我爸妈也没反驳,就顺着我假装出差然后买了。所以我才印象这么深吧。
我是富养长大的,没缺过零花钱也没缺过漂亮衣服。 我妈很能干,是老师,暑假给我做裙子,寒假织毛衣,花头翻不完。 现在也是爱买买买。 abmm 发表于 2025-04-05 16:21
shaohuacrystal 发表于 2025-04-05 21:34 写的真好。我觉得我们小时的中国就像18、19世纪,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跨越了3个世纪。
blocked 发表于 2025-04-05 22:56回复 139楼 littlevivi 的帖子 说到头还是横向比较,贫也好,富也罢,都是相对而言的 没有其它同龄人的贫,就显不出你的富。以前的你我,和现在的孩子都逃不出来
saison 发表于 2025-04-05 16:59 我小时候在穿衣服上被克扣到极点。高中时候,班里看我不顺眼的女同学嘲笑我一共就两件衣服,今天穿a,明天只能穿b。我妈不会给我花一分‘’没用‘’的钱。其他“有用”的方面,比如学习,正餐,我确实想有什么就有什么。 现在我对我家娃,别人有什么fancy零食,玩具,衣服,鞋子,你都会有。确实有补偿心理。但也不至于花了这点鸡零狗碎的就想着教育孩子要孝顺吧。。。真这么在计算,还不如就ab两件衣服呢。 只要有爱,父母对花钱稍微有点这样那样的偏执,都不是事儿。也要允许父母有强迫症啊。。。
圣地亚哥小鹿 发表于 2025-04-05 15:27 哇,友谊商场,那是我们这种小时候坐公交车都恨不得一个小时才能进二环的农村人敢想的么?路上都是绿油油的菜地。(通县)
gutele 发表于 2025-04-05 08:29 小时候大家经济都差不多,只有双职工家庭条件好,我父母也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们几个小伙伴星期天就出去捡废品,以前牙膏屁股是锡材质,可以卖钱的,平时放学跟小伙伴玩玻璃弹珠摔铜板,我打的特好,赢多输少,赚了钱就带我弟弟去买一分钱十粒的兰花豆,每次买一毛,老板给110粒,两人小口袋都塞的鼓鼓的,那时候感觉真满足
爱吃香蕉的鱼 发表于 2025-04-04 19:05 你从小只有两件衣服的话难道不会和爸妈说要买衣服吗?看到好吃的好喝的也不会想要?那你物欲真低。我觉得我物欲都挺低的了,你比我还无欲无求
realsimplejill 发表于 2025-04-05 22:26 二线城市也没有。 刚上小学的时候早餐买个饼子才两三毛。一辆粮票顶一毛。 记得三年级,女同学爸爸给了她二十块,她请女生去学校旁边的游艺厅喝冷饮,五毛一杯冰汽,就是汽水加一个冰淇淋在里面。又请我们去学校对门的餐馆吃面条,三毛一碗。那天我门一人平均花了她一块钱,觉得她是最大的大款😂 春游秋游之前家长给一笔巨款两块钱,自由支配。我会拿一块钱买零食,五毛一袋果冻,一毛一袋无花果等等。留一块钱春游当天花,买个小吃、纪念品啥的。 到小学四年级🈶零花钱,我妈一次给一块,用完再给。 那时候买个何路雪最便宜的冰糕也得3.5元。韩国乐天巧克力派要一元。猛龙雪糕六块,谁要吃一个大家都羡慕地流口水。 所以,每天两块钱真的是巨款l
momo099 发表于 2025-04-06 00:14说到穷富的问题我也有个好笑的。。(不过现在想起来也不怎么笑得出来)。我上大学才没多久我妈就过世了。我爸一个人的工资负担我的学费我觉得很困难,我就向辅导员申请特困补助金(记得好像是300块)。 记得当时同学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特别惊奇地看着我。我后知后觉想起来难道她们觉得我家里有电话所以不应该拿补助?但这个在我看来完全是两码事。。 当时对贫富的概念是非常非常模糊的。感觉大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当然现在从论坛看大大不然)
littlevivi 发表于 2025-04-06 00:39 我也申请过,被辅导员嘲笑了。然后就发生了香港大学的事。我才知道在他眼里我家条件那么好…
真的,在我的北方小城,关于70年代的最早记忆是常常停电,然后家里要点煤油灯。房子里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家属院和学校都是一排排青砖的平房,跟电影里民国时期并无大的区别。院子里常常晾晒着某一家从农村收下来的麦子,几乎家家养鸡,老太太都是小脚,大人的衣服基本是灰色蓝色。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农耕社会的尾声,然后一路狂奔到了到了最先进的国家,确实是活了好几个世纪的感觉。 SkinnyKat 发表于 2025-04-05 23:24
意大利面面 发表于 2025-04-04 17:06 满屏的紧张气氛,我来贡献点轻松的话题吧。 每当天气热起来,童年的回忆就一帧帧浮现在脑海中。 春天的花还没有凋谢,夏天的热风就吹进校园了。 女生们开始穿上透明的露脚跟或是包脚趾的五颜六色的塑料凉鞋,我也想要有一双,我的胶鞋包裹在脚上我感觉很热。我去供销社的货架上拿起一只来放在鼻子跟前闻,它散发出劣质塑料的刺鼻气味对我来是一种渴求拥有的吸引。我不敢和父母提要求,因为知道说了也会被拒绝,父母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和别人比学习,就只注意吃和穿? 下午的课间,有些家境好的同学去小卖部买健力宝易拉罐,拉下拉环就听到气泡“噗!”的一声,我难以想象喝下去那种满足感,我拼命的咽口水。有些同学掏出透明玻璃瓶,里面装了用桔子粉和白糖或糖精冲兑的凉白开,大口的喝着。我回家便向母亲请求是否可买一包桔子粉用来冲兑凉白开,也是遭到了拒绝。她让我用玻璃瓶装上她中午煮面条后锅里放凉的面汤,白白的,像牛奶一样。我照做了,也带去了学校,但是我没有在课间拿出来,我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一丝自卑。 我之后成长的许多年里,总有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和不配得感。 我在快40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接他放学回家的路上,常常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同学们都在吃什么零食,如果你也想吃,记得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我会去超市找,找不到我就在online上找。换季打折时,我先把他的衣服鞋帽备齐,冬天不能冷着,夏天不能热着,因为对我来说,这是刚需。 也感叹一下现在的孩子幸福指数。
我是80后 不记得小学时有日均零花钱2块以上的同学 我是四线小城市
50,60后 很怀念小时候农村生活的 ,其实很快乐。 我爸老说他小时候的趣事。我也一样,小时候在农村奶奶家,三四岁后回城市跟父母,印象里三四岁前每天都很快乐
楼主,请回复一下吧!你现在是不是像对儿女一样总是把最好的礼物送给父母孝敬?
城里小孩真的没啥玩 除了打游戏 想不到别的了 说什么高尔夫 马术 钢琴 跳舞 都是自欺欺人
那我和你类似 我从来没关注过同班小朋友的吃穿用
你说的没错。楼主父母并不是专门那样做,只是那时贫寒。
我高中后 班里同学开始讲究名牌 其实也都是广州牌子 就开始跟风关注起来了 真是没啥意义 我家也不缺钱 但父母就不让买 很严 觉得他们为啥不像有些女同学的爸妈那样理解孩子 一上班后 就买买买 越买越贵越多 直到前几年 消停了 我的必经之路 不知道是不是报复性消费
小时候的雪糕 不是冰棍那种 一毛五还是2毛一根 炒鸡好吃 奶香 甜美 ,感觉现在还能回想起那种滋味 没有科技与狠活
一斤猪肉,农村家庭也要一两周才能买一次。 何不食猪肉? 😂
小时候只见过3分钱的色素冰棒,4分钱的豆沙冰棒,5分钱的奶油雪糕。很少会买,有时候下大雨,背着冰棍箱子卖的人剩下来卖不掉,妈妈拿两个鸡蛋换三根,有时四根,每个小孩子才能有一根,坐在门口对着外面的🌧️一起吃冰棍。
你根本不知道人间疾苦。
啊啊啊,供销社,好熟悉的名字啊!哈哈!楼主写得真好。我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楼主的感受。
我小时候穿我妈的羊绒衫睡觉大概和你这里有一比。也是老妈的心爱之物,也是小孩在家不问自穿。到没有出门,就是太舒服了吧,一直穿着看看电视吃吃东西后来就上床睡觉了。我妈回来了也是特别生气,都气哭了,觉得我是故意糟蹋她的好衣服了。真不知道她咋想的。我爸又替我解释又让我道歉哄了半天。 这小事我都以为自己忘了,看了你的故事突然想起来了。
我家南方人,家里烧的面条其实不如方便面好吃。要说现在超市卖的五木拉面其实也不难吃,但是我们当时吃的挂面是附近某面条厂做的,有时候经过还会看见他们晒长长的面条。他们做的干挂面有股碱味,不好吃。把煮面的水丢掉另外做汤都不好吃
说我娘恶意竞争是开玩笑的啦,事实是她有点完美主义,不喜欢“没营养”的方便面。^_^
对的,康师傅对我来说是很久以后,已经不那么馋吃的了。当时的方便面是不知道的牌子
我记得最早的方便面是鸡汁面,后来就出现了康师傅,出前一丁。我觉得方便面比挂面好吃
小时候只见过3分钱的色素冰棒,4分钱的豆沙冰棒,5分钱的奶油雪糕
看来你和我 同时代的
我们家不富裕,新衣服零食什么是没有的不买的。不知道为啥那次我提出买裙子我爸妈也没反驳,就顺着我假装出差然后买了。所以我才印象这么深吧。
父母吵架真的很够 我记得四岁就会叹气了 刚和小朋友分别 回家踏上楼梯那刻 心里一沉 叹了口气
我每次出门前都会跟我爸说,你不要和妈妈吵架。他就会一脸慈祥的笑容说,不会不会的。然后我就满怀希望的回家,一进门,就知道又吵了…..从我记事起就是没个关系好的时候。
懂。 我父亲脾气远不如你父亲。 我实在受不了的时候 对他们大喊吵什么吵 他们才停下几秒, 然后继续。那时我十几岁了。
我爸脾气不好,他只对我好,我妈我弟都挨打过吼过,他对我奶奶也一般,但是他就是对我好,我说什么都是好好好,要什么都是买买买。我他还有我弟弟出门,他背我抱我,我弟弟只能步行。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爱我,他真爱我为什么不给我一个平和的家庭?
那我们可能不是同一个年代 国内发展很快,十年就大不同 我小时候夏天妈妈总是去换100张五毛钱的新钱 我每天午睡后拿一张买娃娃雪糕 新钱不像旧钱细菌多 那时候物质不丰富,但是夏天开始也会去买一双凉皮鞋 吃的都是本地农民产的东西,并不缺 夏天还很多小孩挖泥鳅黄鳝捉青蛙来卖
谢谢mm,还好一切都过去了
我70后,我记得就叫桔子粉,塑料袋装的粉粉的颜色,每年夏天妈妈发劳保用品就包括桔子粉。果珍要晚很多,而且是玻璃瓶的,大家用果珍瓶当水杯。果珍比桔子粉贵多了。
抱抱妹妹。我觉得你父母对你不好,造成你看不到你对象的red flag,所以你还在容忍迁就他。我要是你,我就和他一刀两断。
你是幸福的北京姑娘,楼主是农村或者乡镇的女孩子。我大学同学里还有天天吃馒头咸菜的呢。
哎,你爸爸真应该给你买衣服,给小孩子买东西其实最值了。我爸爸曾经去上海出差,给我买了几件漂亮的衣服。我穿小以后给我表妹,她穿小以后给了我表姨的女儿。我们三个都很喜欢那几件衣服,都是童年的美好回忆。
妹妹的小孩儿好乖呀。很多年以前,一个网上的妹妹说她骗她儿子,说可乐是中药是苦的。结果,她带儿子参加一个婚礼没看住儿子,小朋友跟着大家一起喝可乐,喝了很多,高兴的不得了!
抱抱妹妹。我以前一直以为上海人很金贵自己家的小姑娘。你妈妈不应该让孩子冬天用凉水洗东西。我妈妈非常疼人,不许我和爸爸冬天洗衣服,都是她洗,所以她手上都是裂的口子。小时不懂,现在想妈妈的手一定很疼!
我爸爸妈妈也是工程师。我家出去旅游就是穷游,不能在饭馆或者街边吃饭。我不敢让爸爸妈妈看出我馋,因为他们带我去玩已经很不容易了,以前的知识分子很穷。
你同学的门牙是恒牙还是乳牙?后来补上没有?
我小时的奶油冰棍儿是1毛钱啊,难道有的ID比我还大?
抱抱妹妹。从富裕日子变穷是非常痛苦的,现在好了大家都富裕了。
真有穷人啊!我大学就有天天吃咸菜的同学,而且是好几个。
我小时候是2毛钱一根,我常常背着我妈偷偷出去买回来吃(为啥不在外面吃完我也不记得了),然后要记着把棍和包装纸扔到楼道的垃圾通道里,防止我妈看见。
写的真好。我觉得我们小时的中国就像18、19世纪,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跨越了3个世纪。
你估计80后的,又是城市人家,父母工资不错,你当甲方,买买买…感受完全不一样。
本地农民产的蔬菜西红柿西瓜这些,当乙方去卖换钱分时候,严重供过于求,被甲方挑挑拣拣已经算不错了,大多数甲方瞄一眼继续往前走,找卖相好的去了。
我们种的东西,都是挑出好看匀称的,比如西瓜西红柿,去卖。剩下的才自己吃。泛滥成灾的时候,西瓜卖不掉想换钱,一蛇皮袋快100斤2块都能卖给镇上的居民(他们善于砍价)。
我们家离镇子太近了大约200米,有时候七八里外来镇子上卖西瓜的姨妈下午收市的时候,直接连个蛇皮袋西瓜就扔在我家里让我门小孩子吃。本来指望1斤卖个一毛的换个二三十块,最后顺手任何我家三个小孩吃。要是碰到接下来下雨,妈妈带着三个小孩,抓紧吃西瓜🍉,西瓜挺奇怪,再怎么吃不生病,然后三个小孩一直肚皮圆滚滚地啃西瓜,两天就能突击掉两三蛇皮袋的。我的印象敞开肚皮吃西瓜都是在要下雨/下雨的日子里,妈妈用拳头敲开西瓜,瓤子没坏的就掰开递给我门,其它的扔到猪圈里。
青蛙,我们都是不吃的,也没有买卖。还有野生小龙虾,都是就地砸死砸碎,或者装在桶里带回扔给猪吃。泥鳅,春季插秧之前,晚上手电筒照着,用牙刷头上的一排整齐的针绑在竹棍子上,在放好水的秧田里扫描,弄个一两斤。不值得卖,和挂面煮成一道菜 泥鳅下挂面,也可以当成主食,被三个小孩一分而而光,妈妈负责打扫干净剩下的锅底。
野生黄鳝很贵,稍微大一点的,只要有几条,都拿到镇子上换钱去了。好的大的黄鳝,收购价格都要15-30一斤,顶尖黄鳝都被贩运到几百公里外的无锡去卖,那里能卖60元/斤。大约80年代初期,农民一个月挣60元都很难。我门上高中住校,都是带肥肉黄豆烧咸菜按满满一陶瓦罐,因为盐多不坏能坚持两三个星期,这样尽量少在学校食堂买菜,最便宜的蔬菜汤也要5分/份,肉菜要2毛,觉得不合算。我最节俭带时候,三个月花了11元多从食堂买菜,那是老爹带着我去办主任家里吃了一炖饭的时候饭桌上说的,我记忆太深。其它农村来的,比我好点,也都从家里带类似的陶瓦罐肉咸菜。
是恒牙。不然我就不会这么内疚了。那个年代只能补上活动假牙。
我初中同桌爸爸是我们那时的县委书记,我去过她家,房子跟我家差不多,都是三室一厅。我第一个男朋友爸爸是地区行署专员,后来那里又改成地级市了,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惊呆了,住的红砖别墅,前后都有院子,种了好多花,房子里全部都是红木家具,无比长的餐桌。我在那之前真的不知道有人是过这种生活的,其实我家环境也挺好。
出差买东西真的!我老家是岛上的,连烧卖锅贴都是我2000年以后读高中才知道的。所以每次爸妈出差都会给我带好玩的东西。导致现在lg出差回来如果没带东西我都会很失望。
我也是,我妈妈会为了一条漂亮裙子存好几个月的钱然后给我买。说一条裙子是她那时候一半还要多的月收入。她也很会做衣服裙子,我衣服又好看又多。导致我对衣服一直都没有欲望,自己从来想不起来买衣服,到现在我大部分衣服还是老妈买了给我寄来的😂 甚至我lg也会经常收到她寄来的衣服
不过我妈也很强势。有一次开学老师三番五次说了第一天要穿校服,结果我妈刚刚给我做了一套白色的衬衫加裙子,很多花边的那种。她非得我那天穿。我还不能反对,她说你看你像一只小鸽子一样好看。结果当然是被班主任骂了个狗血淋头,班主任问我怎么想的?我回答说我妈说我像只小鸽子🤣🤣🤣 现在回想起来班主任一定也是非常无语。中午回家就立刻换成校服了,好气
夏天的味道就是一边吹空调,一边看漫画,中午琢磨一下等会儿去吃肯德基,还是去楼下吃小笼包or炒面。然后就是看一整个夏天的射雕,西游和白娘子。。。
衣服鞋子零食完全没有任何印象了,感觉整天都是T+拖鞋混着
二线城市也没有。 刚上小学的时候早餐买个饼子才两三毛。一辆粮票顶一毛。 记得三年级,女同学爸爸给了她二十块,她请女生去学校旁边的游艺厅喝冷饮,五毛一杯冰汽,就是汽水加一个冰淇淋在里面。又请我们去学校对门的餐馆吃面条,三毛一碗。那天我门一人平均花了她一块钱,觉得她是最大的大款😂 春游秋游之前家长给一笔巨款两块钱,自由支配。我会拿一块钱买零食,五毛一袋果冻,一毛一袋无花果等等。留一块钱春游当天花,买个小吃、纪念品啥的。 到小学四年级🈶零花钱,我妈一次给一块,用完再给。 那时候买个何路雪最便宜的冰糕也得3.5元。韩国乐天巧克力派要一元。猛龙雪糕六块,谁要吃一个大家都羡慕地流口水。 所以,每天两块钱真的是巨款l
说到头还是横向比较,贫也好,富也罢,都是相对而言的
没有其它同龄人的贫,就显不出你的富。以前的你我,和现在的孩子都逃不出来
真的,在我的北方小城,关于70年代的最早记忆是常常停电,然后家里要点煤油灯。房子里没有厕所没有自来水。家属院和学校都是一排排青砖的平房,跟电影里民国时期并无大的区别。院子里常常晾晒着某一家从农村收下来的麦子,几乎家家养鸡,老太太都是小脚,大人的衣服基本是灰色蓝色。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农耕社会的尾声,然后一路狂奔到了到了最先进的国家,确实是活了好几个世纪的感觉。
更好笑的是,高中后期,我妈被内退,我爸公司由于家乐福等大超市进军中国,效益也越来越差,他从金牌销售变成拿基本工资都困难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我家穷了。这还不算,更严峻的还在后面。上大学那年,我家不仅要凑钱给我交学费生活费,还因为城市规划,要交钱买房,否则我们就无家可归了,只能去当时看不上的郊区去住。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家就像浮萍一样,看似鲜绿,其实一个浪就不知道被打哪里去了。好在当年考上不错的大学,我也性格外向,一上大学就开始勤工俭学,找了好几份家教,不仅cover了自己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还使自己用起来雪肌精等比较贵的护肤品。again,现在想起来自己真的白眼狼,就想着给自己花钱,应该把钱给我妈。我offer过几次,我妈心疼我,总说自己不缺,还把自己每个月内退工资的存折给了我,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每个月327。
大一下学期学校有个机会交换去香港大学,不仅学费cover,一个月到手能有万把块钱呢。我特别特别想去,想给家里减少负担,也可以给我妈寄点钱。结果辅导员根本无视我的申请。我特别气愤,跑去质问他为什么我样样都top,他连名字都不给我上报?结果辅导员说了一句,你家庭富裕,他们优先考虑家境贫寒的同学!我简直五雷轰顶。我说我一个本地人,过春节由于没房子(当时小区再建,好巧不巧,正好我快毕业那年才建成,等于我没住过),家都没得回,怎么就家庭富裕了?结果辅导员说了一句,你家在本地有房,就比大多数中国人富裕了。得,我家又成富裕家庭了!我记得当时自己真的是颠覆颠覆又颠覆啊,我家到底是穷还是富?
我觉得真的看孩子。我初中开始有校服,我特别特别特别喜欢校服,虽然好多同学都说丑啊这不好那不好什么的,周六课外班都换花样穿其他衣服。我就一点不觉得。然后我只要去学校,就每天穿校服,真的是365天,如果可以不用洗,就可以天天穿校服那种。后来我初三的时候,数学老师有一天把我叫到办公室,和蔼的问我是不是家庭困难,为什么总见我穿校服,从来没别的衣服。我回家就跟我妈学舌了,然后我妈赶紧带我去买了几件毛衣。但其实我还是更爱穿校服。
我好像不记得小时候逛过商场。有印象的是家门口有一家外宾商场,夏天有空调。傍晚大家都进去乘凉吹空调,哈哈。后来没多久,商场出台一个政策,就是请不要光膀子进入。又一年夏天,又出台一个规定,逛商场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夸张的一次,是规定不能穿露脚趾的拖鞋进去。后面都快2000年了,我穿了一双凉拖,都被禁止入内。笑死了
没卖过牙膏屁股。但是跟楼里的小朋友到处串去楼群捡易拉罐卖,然后让父母添点钱,去商场买德芙巧克力和汽水。那时候觉得太快乐了!
我物质欲望很高,但好像只对吃欲望高。学校门口开了啥小卖部,肯德基麦当劳来中国开店了,一定去尝尝。但同学跟我炫各种名牌衣服鞋子啥的,我好像自动过滤了。而且会觉得他学坏了,竟然走这种脑子。后来班里同学都不跟我说了。觉得我很boring,他们跟我说啥啥耐克鞋是水货我都不懂
我爸那时候一个月给我一百。我都没处花,攒着,然后哪天我爸玩牌输了,又一下5,6百的给要走了…
我也申请过,被辅导员嘲笑了。然后就发生了香港大学的事。我才知道在他眼里我家条件那么好…
我们班很少有同学申请,所以我就被批准了。我们辅导员是个老好人。
我还拿了好些次奖学金(二等三等之类的),还有勤工俭学的钱,还有家里其实没有克扣我的生活费。当时能够一起和朋友出去旅行,虽然是穷游,也是觉得挺幸运。
不知道是不是在上海念书的原因,我们班上真的没有啥特困生,除了两个同学好像稍微差一点。我们同寝室的同学一个是大校的孩子,一个是上海同学大一就戴金项链。两个是上海郊县的(都是独生女,都是机关单位孩子),还有两个(包括我)来自南方,普通四口之家。大概就这么个状况。
+1,我小时候厕所在家外面,要走十分钟。农村老式的那种,脚踩的地方用砖头垫起来,其余部分真的难以描述。但我当时觉得比在家里用便桶的那种好。那种用便桶的,无论多么勤倒,家里都会有一小块区域洋溢着难闻的味道
有些人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对有些人来说是“养了孩子才发现父母对自己有多差”。 抱抱楼主。
哈哈哈!好搞笑。
小时候我爸妈给我买了一双新凉鞋(因要把我寄居在我外公外婆家感到内疚),我还没穿,我妹就偷偷穿上它到外面大街上溜达。。。家人才发现她人不在我的新鞋也不在时,她兴奋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