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it comes to PERM, we really are only able to use them for roles that are highly specialized. We cannot use them for the more common roles that are occupied like software engineers AI岗位、MLE还算是specialized,普通的前后端工程师就不算了吧,但感觉级别高的,依然是highly specialized,所以总结:初级的、非AI/ML岗位的,不给办PERM了。按现在的job market,即使办了很可能也没法获批? 我来点评一下吧。 核心问题并不在于谷歌是否愿意为员工办理 PERM,而是对于 general SDE(普通软件工程师) 岗位来说,PERM 申请基本无法通过,因此这条路径已几乎行不通。但如果是 AI、ML 等 specialized role(专业岗位),由于市场上合格的求职者相对较少,仍然有较大的成功率,因此这些岗位仍然可能办理 PERM。 根本原因 在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大量被裁员的工程师正在重新寻找工作;另一方面,过去几年转码行业的火爆,使得 general SDE 可以被快速培养,导致市场上的求职者数量激增。而像谷歌这样的顶级公司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很难证明这些岗位在本地无法找到合适的、有身份的候选人。 此外,许多公司过去曾通过 灰色操作 提高 PERM 通过率,比如在极少人关注的招聘渠道发布广告,以此证明该岗位在美国无法找到合适的本地求职者,从而为外籍员工办理绿卡。然而,在 2021 年,Meta 因此被美国劳工部调查并处罚,被勒令整改。. From 1point 3acres bbs 目前,不光是谷歌,大型科技公司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如果在公司的官方招聘网站或主流招聘平台(如 LinkedIn、Indeed)发布绿卡职位,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申请,使得“无法找到合适的本地求职者”这一前提难以成立。 相比之下,中小型公司由于知名度相对较低,职位申请人数较少,因此 PERM 申请的成功率反而更高。 那这些大公司是否PERM永远办不了?NO,job market永远在动态变化。过去几年里,科技行业大裁员,现在处于reset阶段,等积累的大量general SDE candidates逐渐被消化或者消失,情况才能好转。 再举个反向的例子:某个美国小公司因为自家业务深耕French American community,因此招聘的所有岗位都要求 fluent in French,并且,该公司太小了,没有自己的求职网站,也不去LinkedIn打广告,唯一的招聘渠道是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广告,该公司主管是个老爷爷,视力不好,old fashioned,所有求职者必须打印纸张简历邮寄。 最后,还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们,有啥能做的吗?有句话说的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目前general SDE的这种困境,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金融危机之前、自费留学读硕大潮开启之前,很多人读书期间,哪怕是只读master,也会选做thesis,深入了解一个技术领域。这次的解决方案也是如此:读书期间能否让自己获取一些specialized skills?比如跟着教授们做点research projects,如果你很优秀(或者幸运)能发表个论文,后面在工业界办身份,也许能帮大忙。 【update】看到有同学说到北卡、科罗拉多等地公司的PERM成功案例。是的,科技人才较少的地区 vs 科技人才遍地走的湾区,难度当然不同。 这几年是动荡期,最主要的是“生存”。如果打算长期留美,从求职阶段,就该考虑PERM成功率这个因素了。 上面说的做research,工作以后的同学们也有机会。这些细节,相信有刚需的同学们比我研究的清楚。.1point3acres 祝各位好运!
我来点评一下吧。 核心问题并不在于谷歌是否愿意为员工办理 PERM,而是对于 general SDE(普通软件工程师) 岗位来说,PERM 申请基本无法通过,因此这条路径已几乎行不通。但如果是 AI、ML 等 specialized role(专业岗位),由于市场上合格的求职者相对较少,仍然有较大的成功率,因此这些岗位仍然可能办理 PERM。 根本原因 在于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大量被裁员的工程师正在重新寻找工作;另一方面,过去几年转码行业的火爆,使得 general SDE 可以被快速培养,导致市场上的求职者数量激增。而像谷歌这样的顶级公司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很难证明这些岗位在本地无法找到合适的、有身份的候选人。 此外,许多公司过去曾通过 灰色操作 提高 PERM 通过率,比如在极少人关注的招聘渠道发布广告,以此证明该岗位在美国无法找到合适的本地求职者,从而为外籍员工办理绿卡。然而,在 2021 年,Meta 因此被美国劳工部调查并处罚,被勒令整改。. From 1point 3acres bbs 目前,不光是谷歌,大型科技公司都面临同样的困境:如果在公司的官方招聘网站或主流招聘平台(如 LinkedIn、Indeed)发布绿卡职位,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收到大量申请,使得“无法找到合适的本地求职者”这一前提难以成立。 相比之下,中小型公司由于知名度相对较低,职位申请人数较少,因此 PERM 申请的成功率反而更高。 那这些大公司是否PERM永远办不了?NO,job market永远在动态变化。过去几年里,科技行业大裁员,现在处于reset阶段,等积累的大量general SDE candidates逐渐被消化或者消失,情况才能好转。 再举个反向的例子:某个美国小公司因为自家业务深耕French American community,因此招聘的所有岗位都要求 fluent in French,并且,该公司太小了,没有自己的求职网站,也不去LinkedIn打广告,唯一的招聘渠道是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广告,该公司主管是个老爷爷,视力不好,old fashioned,所有求职者必须打印纸张简历邮寄。 最后,还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们,有啥能做的吗?有句话说的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目前general SDE的这种困境,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金融危机之前、自费留学读硕大潮开启之前,很多人读书期间,哪怕是只读master,也会选做thesis,深入了解一个技术领域。这次的解决方案也是如此:读书期间能否让自己获取一些specialized skills?比如跟着教授们做点research projects,如果你很优秀(或者幸运)能发表个论文,后面在工业界办身份,也许能帮大忙。 【update】看到有同学说到北卡、科罗拉多等地公司的PERM成功案例。是的,科技人才较少的地区 vs 科技人才遍地走的湾区,难度当然不同。 这几年是动荡期,最主要的是“生存”。如果打算长期留美,从求职阶段,就该考虑PERM成功率这个因素了。 上面说的做research,工作以后的同学们也有机会。这些细节,相信有刚需的同学们比我研究的清楚。.1point3acres 祝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