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tianbihai 发表于 2025-03-25 17:01回复 5楼 忍者.Q 的帖子 我的理解: 木头是指向凝固的固定的死亡。 木头是静止的,被砍伐的生命形态,可能暗指棺木或墓碑,象征生命终将归于沉寂的必然性。在“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的荒凉背景下,木头成为时间废墟中的遗骸。海子的诗中,墓碑的意象出现得不少。 马尾有可能是指流动的奔跑的生命。 马尾是草原上奔跑的马的延伸,象征野性的生命力与未完成的远方。当马尾在风中扬起时,它既是游牧者漂泊的轨迹,也是诗人追逐自由却不断断裂的精神线索。 这两句并置,就形成一种意象和张力: 木头是沉入大地的死亡,马尾是飘向天空的呼吸。正如诗中“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两种意象共同构成了海子对永恒与瞬间的凝望:所有鲜活终将枯朽,但那些破碎的,未能抵达远方的渴望,却以诗歌的形式在时间里永久震颤。
nakamoto 发表于 2025-03-25 17:36 海子手稿
今天,是海子离开我们36周年的日子。如果他还活着的话,该是61岁了。
36年了,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但海子的诗歌,却如同他诗中那些质朴的意象,永远留存在我们心中。
他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写“以梦为马”,那是他自由而热烈的灵魂。
海子的诗,简单而纯粹,如同他短暂的一生。他用诗歌编织了一个梦,一个关于麦地、村庄、太阳和远方姑娘的梦。
这个梦,温暖了无数人,也让无数人在他的诗中找到了共鸣。
今天,我们怀念海子,不仅仅是怀念他的诗,更是怀念他那颗赤子之心。
愿他在远方,依然能够自由地歌唱,依然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最喜欢海子的这一首: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 覆盖着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我觉得海子,梵高,荷尔德林;这三位的精神气质非常相像。
海子也受荷尔德林影响很深,他写道:
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
诗歌不是视觉。甚至不是语言。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辞中做窝。她只是一个安静的本质,不需要那些俗人来扰乱她。她是单纯的,有自己的领土和王座。她是安静的。有她自己的呼吸。
诗歌,文学,很多美好的纯净的东西已经渐去渐远...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我想对自己说: 不必去追。
海子的诗 九月,民谣音乐人张慧生给他谱了曲,可是他们都选择了自杀。后来盲人歌手周云蓬用吉他编曲并演唱了这首歌。关于这首歌,作者海子和张慧生都离开了人世,而周云蓬是个盲人,于是民谣界就有这样的说法,海子和张慧生死了,周云蓬瞎了。他们都隔着世界延续这音乐和诗歌,只剩下黑暗中的想象。
我的理解:
木头是指向凝固的固定的死亡。
木头是静止的,被砍伐的生命形态,可能暗指棺木或墓碑,象征生命终将归于沉寂的必然性。在“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的荒凉背景下,木头成为时间废墟中的遗骸。海子的诗中,墓碑的意象出现得不少。
马尾有可能是指流动的奔跑的生命。
马尾是草原上奔跑的马的延伸,象征野性的生命力与未完成的远方。当马尾在风中扬起时,它既是游牧者漂泊的轨迹,也是诗人追逐自由却不断断裂的精神线索。
这两句并置,就形成一种意象和张力: 木头是沉入大地的死亡,马尾是飘向天空的呼吸。正如诗中“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两种意象共同构成了海子对永恒与瞬间的凝望:所有鲜活终将枯朽,但那些破碎的,未能抵达远方的渴望,却以诗歌的形式在时间里永久震颤。
谢谢你的解读,让我这个傍晚变得很美好。
那时候多少人的签名是: 梅花落满山 啊。
镜中
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 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跳过一支舞,是用海子的这首歌做歌词。每次跳,都会想起海子,想起他的自杀,歌词很美好,但是跳起来总觉得悲伤。 老公说当年我们学校曾经去了一群诗人,大家朗诵海子的诗悼念他。 想起北岛的波兰来客。八九十年代,那些梦想与诗,都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