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二代学中文四要:要早,要逼,要现实,要方法对

t
thewher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最近这一段时间论坛上很多海华二代学中文的帖子。感觉随着AI大潮的兴起,大家都意识到了中国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学好汉语对我们这些海华的子女的未来至关重要。趁着这个热潮,我也发了一篇用听写代替阅读学中文的帖子,以我女儿为例子讲述我们家学中文的办法,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我觉得有不同的观点挺好的,论坛就是大家各抒己见。这里,我也根据我家孩子的经历,以及我认识和了解的其他孩子的学习历程和中文水平,总结出ABC学中文四个要:要早,要逼,要现实,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好了这四点,事半功倍,孩子成年后去中国,听说没问题,读写至少不是文盲,可以在中国先上学然后工作,甚至可以直接工作;如果做不好这四点,就往往事倍功半,学了十几年中文,去中国还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老外。
第一条,要早。这个最没有争议。孩子小,就是学语言的大好时机,越早记忆力就越好。更重要的是,中文是一门外语,而且和英语在中国不同,中文不是美国教育体系中必修的外语,所以在孩子K-12教育历程中,分给中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还有课外活动,还要拼体育,年纪越高就越没有时间学中文。所以一定要早动手。从孩子0岁开始就说中文,看中文电视,给他/她读中文故事(就是在家用中文,这一般都没有问题),从三岁,最晚五岁开始就要认字。认字的时间越晚,中文就越不可能赶上。
第二条,要逼。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好逸恶劳,天天不想干活,只想吃香喝辣到处爽。而学习则要求学生不能玩乐,坐在书桌前强迫记忆一些当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的东西。所以,学习就是反人性的,没有哪个孩子会天生爱学习(不管是学中文英语数学物理还是化学)。在学校学习,有奖惩制度,考不好拿了零分脸上无光,所以孩子还知道作业要做,课本要读。学中文没有这样的奖惩制度(中文学校的考试和美国学校的中文课的考试都太简单,作为对ABC的要求是不合适的),加上中文难,所以孩子,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往往就没有动力学,总是想着敷衍了事。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介入,必要的时候要用惩处手段,保证每周中文学习时间和质量。 以我女儿为例。我在听写代替阅读学中文的帖子中,说过我女儿比较乖,愿意配合我学习。很多家长就觉得,乖孩子是学好中文的必要条件。其实,我女儿小的时候,在我开始用听写汉字的办法教她学中文时,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她觉得以前学中文轻松愉快,怎么现在用这么无趣的方法,所以一开始,她就给我磨洋工,或者故意写错字,为此我和她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要把她关naughty corner,甚至打她屁股。但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每周该听写的内容一定要听写完,她才能够休息睡觉。她胳膊拗不过大腿,就这样被我拖着往前学,一年多之后效果出来了,她在中文学校遥遥领先,还跳了一级。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中文学校的作业,对于我女儿来说都是易如反掌,要比她同学少花2,3个小时,把听写多花的时间给offset了。这时候我女儿也认识到听写的意义,也就不再那么抗拒了。 当然,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可能更难管,我建议家长一方面不能放弃原则,另一方面也要由易到难。以听写来说,一开始孩子肯定觉得boring,那就一周就听写1个小时(好在一开始字也简单也少,一个小时也够了),然后随着年纪逐渐加码。同时也不用放在一天搞,可以分成两天,三天,这样每天的量都不是很大。我的经验是,一周要保证四个小时学中文。在孩子小的时候,这四个小时一部分用于听写,一部分用于上中文学校,后来就慢慢全部用于听写。少于四个小时,对学中文是不够的。这条底线家长一定要守住。
第三条,要现实。海华ABC没有中文环境,中文水平不可能比得上国内的孩子。版上有网友说自己孩子十岁就会认3000个字,可以读非常深奥,满页密密麻麻汉字的中文书,甚至史记那样的古文。说实话,我是非常怀疑的。有人说我不相信有天才。我相信数学,科学这些科目是存在天才的,因为那需要一点就通的灵犀,中文是文,需要的是强化记忆,反复记忆。没有中文环境,到哪里去强化记忆?说真的,我这没有见过哪个ABC,从没有在中国读过书,高中毕业能够认识3000个汉字的(不是说学过3000个汉字,是要都认识,学过不认识的汉字不能算)。如果网友非说有,最好能举出切实的例子,比如像我一样show出孩子的中文作文。 那么什么是比较现实的海华子女的中文水平要求?我觉得就是脱盲。在中国,脱盲的标准是1500个汉字,如果这边长大的ABC高中毕业能够扎扎实实认识1500个汉字,就脱盲了,去中国就可以生存下来了。当然,在中国1500个汉字是不够的,但孩子又不是傻瓜,在中国有了语言环境,汉字的基础也扎实,学起来是很快的,毕竟汉字偏旁部首就那么些,秀才认字认半边么。 如果还想比1500个汉字的要求更高,不是说不可以达到,而是需要的时间精力超过在海外的ABC能够承受的范围,追求起来得不偿失,最后恐怕也坚持不下来。
最后一条,方法要对。这一点,我和很多网友的观点不同。很多网友主张海量阅读。但是,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海外,这是注定是一条艰苦而收益有限的路。阅读需要大量的识字,字都不认识,怎么读下去?有人说靠阅读来识字,但问题是,第一,只靠眼睛看,根本记不住;第二,中文文章对汉字的覆盖不是平均的,有的字重复多次,有的字则不出现。而且文章和文章都不同。这样一来,给孩子复习以前学过的字造成巨大的麻烦,因为无法保证在新文章中以前的字一定会出现;第三,海量阅读,意味着一定是默读,因为读出声来喉咙受不了。但如果默读,汉字读音慢慢就会忘掉。所以,海量阅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大量的字被遗忘或者记混,最后读不下去了。 既然海量阅读太困难,学中文最好就盯住一套教材,把教材里面的课文搞熟搞通,就已经足够好了。国内部编版的中文教材,比较完整全面,从易到难编排得比较好,唯一的问题就是进度会比较快。如果感觉比较吃力,可以用暨南大学的教材,当然深度可能不如部编版,但是也很全面,对于华人孩子足够了。 使用教材,光靠一次性地做课后练习不够,因为过去学的字无法全部覆盖,很容易遗忘。而且有些高年级课本的练习对于ABC来说太难。所以,我并不给女儿布置中文学校之外的中文作业(我们后期甚至都没有上中文学校了),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认字上。好在现代汉语是口语和书面语高度一致的语言,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听说没有问题,字会认,阅读就不会有很大的障碍。识字是阅读前提,而不是反过来。而如果想要识字,光看是不够的,一定要写,否则记不住。光抄写也不够,因为抄写意味着无法训练记忆字的读音,而且抄写孩子容易敷衍走过场,所以必须听写。听写是调动孩子的听力,视觉和肌肉记忆的协同训练模式,对于识字来说效果最好。
听写1500个汉字是个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时间,很多家长望而却步。但听写不是一次听写完,只是要坚持下去,哪怕慢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中文一周学习4个小时,哪怕一分钟听写一个字,也可以听写最少240字,两个月就可以轮一次,一年每个字可以复习最少6次,这样就够了。我女儿就是这样学出来的,而且她现在也只是在温习以前的汉字没有继续大量学新的,所以所有的汉字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这比海量阅读有效率多了。还有就是听写以前是需要家长的大量投入,很多家长没有那么多时间。这也是我当时纠结的地方:光给孩子补习中文一个星期就要花4-5个小时,值得吗?好在我当时坚持下来了。后来在谷歌商店上下载了Chinese Dictation然孩子自己听写,听写完了之后把结果报告直接发给我,我这4-5个小时的时间就省掉了,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所以,如果现在还有家长说没有时间给孩子听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错误的借口。此外,让孩子听写汉字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汉字书法家,而是为了让孩子把字牢牢记住不要忘了或者搞混,换句话说是为了认识字,所以我给女儿听写的时候并不很在意正确率,甚至选用允许倒笔连笔的识别模式,只要字写得差不多像就可以,所以对于孩子来讲,在手机上听写,可能比纸笔听写还相对轻松一些。 虽然家长端的问题解决了,但孩子那端可能还是有问题:第一是孩子不自觉,乘家长不注意玩游戏上网。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就在旁边,家长做自己的事情,但能够听到孩子听写报词的声音;第二是有些字可能太难,孩子不会写。这也没关系,家长可以选择孩子需要听写哪一册书的哪一课,然后让孩子不会写的字就抄,多抄几遍。在手机听写软件上抄效果比默抄好得多,因为会有字词的读音,更有利于记忆。
我觉得,大家能够出国,都应该是高智商人群,所以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学中文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抓住窍门。我相信,只要坚持这四要,大家孩子的中文一定可以突飞猛进,可以在未来为自己找到更广阔的发展道路,的AI世界中驾驭自如甚至大显身手。

 

🔥 最新回帖

h
howisthat
142 楼
回复 141楼 yangsjun 的帖子
中国以后的发展潜力无限,学中文比学任何其他语言都有前途
y
yangsjun
141 楼
ABC 就应该学中文 , 一些爬藤的家长还在说高中选中文会被AO 歧视, 中文最有用, 也最难学
h
howisthat
140 楼
回复 103楼 m口罩sk 的帖子
学中文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无关鄙视
t
thewhere
139 楼
回复 137楼 jjhn 的帖子
是这样,中文其实语法简单,老外去中国两年中文倍溜
汉字会难一些,不过如果接受正规小学教育几年,也问题不大。
不过全家回国也不容易啊。
h
howisthat
138 楼
回复 137楼 jjhn 的帖子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条件,小孩小,如果要回国,是牵动整个家庭的大事

 

🛋️ 沙发板凳

r
rainierxiu
回复 1楼 thewhere 的帖子
赞,很好的总结
l
lynnwan
早学这个没用。小时候追得紧,基础打得挺好的,这几年没咋管,已经退步很多了。太费时间费家长了!
l
lynnwan
喜欢暨南中文,马力平太费家长,书里面还有错,就这还有人吹捧。
r
redot
我家老大就是跟三楼一样,小时候抓得紧,基础大的好,三年级考hsk4几乎满分。可是后面大了有主意了不上几年就忘光了。 老二吸取教训,早早地引入中国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保持兴趣,现在沉迷于修仙小说不能自拔,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f
feicui
redot 发表于 2025-03-15 00:21
我家老大就是跟三楼一样,小时候抓得紧,基础大的好,三年级考hsk4几乎满分。可是后面大了有主意了不上几年就忘光了。 老二吸取教训,早早地引入中国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保持兴趣,现在沉迷于修仙小说不能自拔,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几岁了?可以看小说?我孩子喜欢看综艺和电视剧,但是没看过小说
h
howisthat
回复 6楼 feicui 的帖子
读小说要识字量,ABC很难的。
l
littlefisher38
脱盲的标准是1500个汉字,这个哪里能找到。
k
keetkeety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小孩回国小学读几年,6-8岁这样,既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语文都能学,回来之后英语还能是native speaker,不会有口音
p
puyou
howisthat 发表于 2025-03-15 00:31
回复 6楼 feicui 的帖子
读小说要识字量,ABC很难的。

你把手写1000字的时间拿来读书识字没准也可以....
h
howisthat
回复 3楼 lynnwan 的帖子
所以楼主说要每周4个小时么。
r
rockon2017
thewhere 发表于 2025-03-15 00:01
最近这一段时间论坛上很多海华二代学中文的帖子。感觉随着AI大潮的兴起,大家都意识到了中国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学好汉语对我们这些海华的子女的未来至关重要。趁着这个热潮,我也发了一篇用听写代替阅读学中文的帖子,以我女儿为例子讲述我们家学中文的办法,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我觉得有不同的观点挺好的,论坛就是大家各抒己见。这里,我也根据我家孩子的经历,以及我认识和了解的其他孩子的学习历程和中文水平,总结出ABC学中文四个要:要早,要逼,要现实,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好了这四点,事半功倍,孩子成年后去中国,听说没问题,读写至少不是文盲,可以在中国先上学然后工作,甚至可以直接工作;如果做不好这四点,就往往事倍功半,学了十几年中文,去中国还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老外。
第一条,要早。这个最没有争议。孩子小,就是学语言的大好时机,越早记忆力就越好。更重要的是,中文是一门外语,而且和英语在中国不同,中文不是美国教育体系中必修的外语,所以在孩子K-12教育历程中,分给中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还有课外活动,还要拼体育,年纪越高就越没有时间学中文。所以一定要早动手。从孩子0岁开始就说中文,看中文电视,给他/她读中文故事(就是在家用中文,这一般都没有问题),从三岁,最晚五岁开始就要认字。认字的时间越晚,中文就越不可能赶上。
第二条,要逼。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好逸恶劳,天天不想干活,只想吃香喝辣到处爽。而学习则要求学生不能玩乐,坐在书桌前强迫记忆一些当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的东西。所以,学习就是反人性的,没有哪个孩子会天生爱学习(不管是学中文英语数学物理还是化学)。在学校学习,有奖惩制度,考不好拿了零分脸上无光,所以孩子还知道作业要做,课本要读。学中文没有这样的奖惩制度(中文学校的考试和美国学校的中文课的考试都太简单,作为对ABC的要求是不合适的),加上中文难,所以孩子,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往往就没有动力学,总是想着敷衍了事。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介入,必要的时候要用惩处手段,保证每周中文学习时间和质量。 以我女儿为例。我在听写代替阅读学中文的帖子中,说过我女儿比较乖,愿意配合我学习。很多家长就觉得,乖孩子是学好中文的必要条件。其实,我女儿小的时候,在我开始用听写汉字的办法教她学中文时,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她觉得以前学中文轻松愉快,怎么现在用这么无趣的方法,所以一开始,她就给我磨洋工,或者故意写错字,为此我和她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要把她关naughty corner,甚至打她屁股。但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每周该听写的内容一定要听写完,她才能够休息睡觉。她胳膊拗不过大腿,就这样被我拖着往前学,一年多之后效果出来了,她在中文学校遥遥领先,还跳了一级。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中文学校的作业,对于我女儿来说都是易如反掌,要比她同学少花2,3个小时,把听写多花的时间给offset了。这时候我女儿也认识到听写的意义,也就不再那么抗拒了。 当然,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可能更难管,我建议家长一方面不能放弃原则,另一方面也要由易到难。以听写来说,一开始孩子肯定觉得boring,那就一周就听写1个小时(好在一开始字也简单也少,一个小时也够了),然后随着年纪逐渐加码。同时也不用放在一天搞,可以分成两天,三天,这样每天的量都不是很大。我的经验是,一周要保证四个小时学中文。在孩子小的时候,这四个小时一部分用于听写,一部分用于上中文学校,后来就慢慢全部用于听写。少于四个小时,对学中文是不够的。这条底线家长一定要守住。
第三条,要现实。海华ABC没有中文环境,中文水平不可能比得上国内的孩子。版上有网友说自己孩子十岁就会认3000个字,可以读非常深奥,满页密密麻麻汉字的中文书,甚至史记那样的古文。说实话,我是非常怀疑的。有人说我不相信有天才。我相信数学,科学这些科目是存在天才的,因为那需要一点就通的灵犀,中文是文,需要的是强化记忆,反复记忆。没有中文环境,到哪里去强化记忆?说真的,我这没有见过哪个ABC,从没有在中国读过书,高中毕业能够认识3000个汉字的(不是说学过3000个汉字,是要都认识,学过不认识的汉字不能算)。如果网友非说有,最好能举出切实的例子,比如像我一样show出孩子的中文作文。 那么什么是比较现实的海华子女的中文水平要求?我觉得就是脱盲。在中国,脱盲的标准是1500个汉字,如果这边长大的ABC高中毕业能够扎扎实实认识1500个汉字,就脱盲了,去中国就可以生存下来了。当然,在中国1500个汉字是不够的,但孩子又不是傻瓜,在中国有了语言环境,汉字的基础也扎实,学起来是很快的,毕竟汉字偏旁部首就那么些,秀才认字认半边么。 如果还想比1500个汉字的要求更高,不是说不可以达到,而是需要的时间精力超过在海外的ABC能够承受的范围,追求起来得不偿失,最后恐怕也坚持不下来。
最后一条,方法要对。这一点,我和很多网友的观点不同。很多网友主张海量阅读。但是,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海外,这是注定是一条艰苦而收益有限的路。阅读需要大量的识字,字都不认识,怎么读下去?有人说靠阅读来识字,但问题是,第一,只靠眼睛看,根本记不住;第二,中文文章对汉字的覆盖不是平均的,有的字重复多次,有的字则不出现。而且文章和文章都不同。这样一来,给孩子复习以前学过的字造成巨大的麻烦,因为无法保证在新文章中以前的字一定会出现;第三,海量阅读,意味着一定是默读,因为读出声来喉咙受不了。但如果默读,汉字读音慢慢就会忘掉。所以,海量阅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大量的字被遗忘或者记混,最后读不下去了。 既然海量阅读太困难,学中文最好就盯住一套教材,把教材里面的课文搞熟搞通,就已经足够好了。国内部编版的中文教材,比较完整全面,从易到难编排得比较好,唯一的问题就是进度会比较快。如果感觉比较吃力,可以用暨南大学的教材,当然深度可能不如部编版,但是也很全面,对于华人孩子足够了。 使用教材,光靠一次性地做课后练习不够,因为过去学的字无法全部覆盖,很容易遗忘。而且有些高年级课本的练习对于ABC来说太难。所以,我并不给女儿布置中文学校之外的中文作业(我们后期甚至都没有上中文学校了),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认字上。好在现代汉语是口语和书面语高度一致的语言,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听说没有问题,字会认,阅读就不会有很大的障碍。识字是阅读前提,而不是反过来。而如果想要识字,光看是不够的,一定要写,否则记不住。光抄写也不够,因为抄写意味着无法训练记忆字的读音,而且抄写孩子容易敷衍走过场,所以必须听写。听写是调动孩子的听力,视觉和肌肉记忆的协同训练模式,对于识字来说效果最好。
听写1500个汉字是个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时间,很多家长望而却步。但听写不是一次听写完,只是要坚持下去,哪怕慢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中文一周学习4个小时,哪怕一分钟听写一个字,也可以听写最少240字,两个月就可以轮一次,一年每个字可以复习最少6次,这样就够了。我女儿就是这样学出来的,而且她现在也只是在温习以前的汉字没有继续大量学新的,所以所有的汉字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这比海量阅读有效率多了。还有就是听写以前是需要家长的大量投入,很多家长没有那么多时间。这也是我当时纠结的地方:光给孩子补习中文一个星期就要花4-5个小时,值得吗?好在我当时坚持下来了。后来在谷歌商店上下载了Chinese Dictation然孩子自己听写,听写完了之后把结果报告直接发给我,我这4-5个小时的时间就省掉了,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所以,如果现在还有家长说没有时间给孩子听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错误的借口。此外,让孩子听写汉字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汉字书法家,而是为了让孩子把字牢牢记住不要忘了或者搞混,换句话说是为了认识字,所以我给女儿听写的时候并不很在意正确率,甚至选用允许倒笔连笔的识别模式,只要字写得差不多像就可以,所以对于孩子来讲,在手机上听写,可能比纸笔听写还相对轻松一些。 虽然家长端的问题解决了,但孩子那端可能还是有问题:第一是孩子不自觉,乘家长不注意玩游戏上网。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就在旁边,家长做自己的事情,但能够听到孩子听写报词的声音;第二是有些字可能太难,孩子不会写。这也没关系,家长可以选择孩子需要听写哪一册书的哪一课,然后让孩子不会写的字就抄,多抄几遍。在手机听写软件上抄效果比默抄好得多,因为会有字词的读音,更有利于记忆。
我觉得,大家能够出国,都应该是高智商人群,所以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学中文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抓住窍门。我相信,只要坚持这四要,大家孩子的中文一定可以突飞猛进,可以在未来为自己找到更广阔的发展道路,的AI世界中驾驭自如甚至大显身手。

谢谢楼主总结!问Chinese dictation 听写app有链接吗?我下载了一个,需要交月费
p
puyou
最近这一段时间论坛上很多海华二代学中文的帖子。感觉随着AI大潮的兴起,大家都意识到了中国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学好汉语对我们这些海华的子女的未来至关重要。趁着这个热潮,我也发了一篇用听写代替阅读学中文的帖子,以我女儿为例子讲述我们家学中文的办法,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我觉得有不同的观点挺好的,论坛就是大家各抒己见。这里,我也根据我家孩子的经历,以及我认识和了解的其他孩子的学习历程和中文水平,总结出ABC学中文四个要:要早,要逼,要现实,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好了这四点,事半功倍,孩子成年后去中国,听说没问题,读写至少不是文盲,可以在中国先上学然后工作,甚至可以直接工作;如果做不好这四点,就往往事倍功半,学了十几年中文,去中国还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老外。
第一条,要早。这个最没有争议。孩子小,就是学语言的大好时机,越早记忆力就越好。更重要的是,中文是一门外语,而且和英语在中国不同,中文不是美国教育体系中必修的外语,所以在孩子K-12教育历程中,分给中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还有课外活动,还要拼体育,年纪越高就越没有时间学中文。所以一定要早动手。从孩子0岁开始就说中文,看中文电视,给他/她读中文故事(就是在家用中文,这一般都没有问题),从三岁,最晚五岁开始就要认字。认字的时间越晚,中文就越不可能赶上。
第二条,要逼。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好逸恶劳,天天不想干活,只想吃香喝辣到处爽。而学习则要求学生不能玩乐,坐在书桌前强迫记忆一些当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的东西。所以,学习就是反人性的,没有哪个孩子会天生爱学习(不管是学中文英语数学物理还是化学)。在学校学习,有奖惩制度,考不好拿了零分脸上无光,所以孩子还知道作业要做,课本要读。学中文没有这样的奖惩制度(中文学校的考试和美国学校的中文课的考试都太简单,作为对ABC的要求是不合适的),加上中文难,所以孩子,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往往就没有动力学,总是想着敷衍了事。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介入,必要的时候要用惩处手段,保证每周中文学习时间和质量。 以我女儿为例。我在听写代替阅读学中文的帖子中,说过我女儿比较乖,愿意配合我学习。很多家长就觉得,乖孩子是学好中文的必要条件。其实,我女儿小的时候,在我开始用听写汉字的办法教她学中文时,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她觉得以前学中文轻松愉快,怎么现在用这么无趣的方法,所以一开始,她就给我磨洋工,或者故意写错字,为此我和她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要把她关naughty corner,甚至打她屁股。但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每周该听写的内容一定要听写完,她才能够休息睡觉。她胳膊拗不过大腿,就这样被我拖着往前学,一年多之后效果出来了,她在中文学校遥遥领先,还跳了一级。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中文学校的作业,对于我女儿来说都是易如反掌,要比她同学少花2,3个小时,把听写多花的时间给offset了。这时候我女儿也认识到听写的意义,也就不再那么抗拒了。 当然,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可能更难管,我建议家长一方面不能放弃原则,另一方面也要由易到难。以听写来说,一开始孩子肯定觉得boring,那就一周就听写1个小时(好在一开始字也简单也少,一个小时也够了),然后随着年纪逐渐加码。同时也不用放在一天搞,可以分成两天,三天,这样每天的量都不是很大。我的经验是,一周要保证四个小时学中文。在孩子小的时候,这四个小时一部分用于听写,一部分用于上中文学校,后来就慢慢全部用于听写。少于四个小时,对学中文是不够的。这条底线家长一定要守住。
第三条,要现实。海华ABC没有中文环境,中文水平不可能比得上国内的孩子。版上有网友说自己孩子十岁就会认3000个字,可以读非常深奥,满页密密麻麻汉字的中文书,甚至史记那样的古文。说实话,我是非常怀疑的。有人说我不相信有天才。我相信数学,科学这些科目是存在天才的,因为那需要一点就通的灵犀,中文是文,需要的是强化记忆,反复记忆。没有中文环境,到哪里去强化记忆?说真的,我这没有见过哪个ABC,从没有在中国读过书,高中毕业能够认识3000个汉字的(不是说学过3000个汉字,是要都认识,学过不认识的汉字不能算)。如果网友非说有,最好能举出切实的例子,比如像我一样show出孩子的中文作文。 那么什么是比较现实的海华子女的中文水平要求?我觉得就是脱盲。在中国,脱盲的标准是1500个汉字,如果这边长大的ABC高中毕业能够扎扎实实认识1500个汉字,就脱盲了,去中国就可以生存下来了。当然,在中国1500个汉字是不够的,但孩子又不是傻瓜,在中国有了语言环境,汉字的基础也扎实,学起来是很快的,毕竟汉字偏旁部首就那么些,秀才认字认半边么。 如果还想比1500个汉字的要求更高,不是说不可以达到,而是需要的时间精力超过在海外的ABC能够承受的范围,追求起来得不偿失,最后恐怕也坚持不下来。
最后一条,方法要对。这一点,我和很多网友的观点不同。很多网友主张海量阅读。但是,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海外,这是注定是一条艰苦而收益有限的路。阅读需要大量的识字,字都不认识,怎么读下去?有人说靠阅读来识字,但问题是,第一,只靠眼睛看,根本记不住;第二,中文文章对汉字的覆盖不是平均的,有的字重复多次,有的字则不出现。而且文章和文章都不同。这样一来,给孩子复习以前学过的字造成巨大的麻烦,因为无法保证在新文章中以前的字一定会出现;第三,海量阅读,意味着一定是默读,因为读出声来喉咙受不了。但如果默读,汉字读音慢慢就会忘掉。所以,海量阅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大量的字被遗忘或者记混,最后读不下去了。 既然海量阅读太困难,学中文最好就盯住一套教材,把教材里面的课文搞熟搞通,就已经足够好了。国内部编版的中文教材,比较完整全面,从易到难编排得比较好,唯一的问题就是进度会比较快。如果感觉比较吃力,可以用暨南大学的教材,当然深度可能不如部编版,但是也很全面,对于华人孩子足够了。 使用教材,光靠一次性地做课后练习不够,因为过去学的字无法全部覆盖,很容易遗忘。而且有些高年级课本的练习对于ABC来说太难。所以,我并不给女儿布置中文学校之外的中文作业(我们后期甚至都没有上中文学校了),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认字上。好在现代汉语是口语和书面语高度一致的语言,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听说没有问题,字会认,阅读就不会有很大的障碍。识字是阅读前提,而不是反过来。而如果想要识字,光看是不够的,一定要写,否则记不住。光抄写也不够,因为抄写意味着无法训练记忆字的读音,而且抄写孩子容易敷衍走过场,所以必须听写。听写是调动孩子的听力,视觉和肌肉记忆的协同训练模式,对于识字来说效果最好。
听写1500个汉字是个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时间,很多家长望而却步。但听写不是一次听写完,只是要坚持下去,哪怕慢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中文一周学习4个小时,哪怕一分钟听写一个字,也可以听写最少240字,两个月就可以轮一次,一年每个字可以复习最少6次,这样就够了。我女儿就是这样学出来的,而且她现在也只是在温习以前的汉字没有继续大量学新的,所以所有的汉字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这比海量阅读有效率多了。还有就是听写以前是需要家长的大量投入,很多家长没有那么多时间。这也是我当时纠结的地方:光给孩子补习中文一个星期就要花4-5个小时,值得吗?好在我当时坚持下来了。后来在谷歌商店上下载了Chinese Dictation然孩子自己听写,听写完了之后把结果报告直接发给我,我这4-5个小时的时间就省掉了,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所以,如果现在还有家长说没有时间给孩子听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错误的借口。此外,让孩子听写汉字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汉字书法家,而是为了让孩子把字牢牢记住不要忘了或者搞混,换句话说是为了认识字,所以我给女儿听写的时候并不很在意正确率,甚至选用允许倒笔连笔的识别模式,只要字写得差不多像就可以,所以对于孩子来讲,在手机上听写,可能比纸笔听写还相对轻松一些。 虽然家长端的问题解决了,但孩子那端可能还是有问题:第一是孩子不自觉,乘家长不注意玩游戏上网。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就在旁边,家长做自己的事情,但能够听到孩子听写报词的声音;第二是有些字可能太难,孩子不会写。这也没关系,家长可以选择孩子需要听写哪一册书的哪一课,然后让孩子不会写的字就抄,多抄几遍。在手机听写软件上抄效果比默抄好得多,因为会有字词的读音,更有利于记忆。
我觉得,大家能够出国,都应该是高智商人群,所以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学中文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抓住窍门。我相信,只要坚持这四要,大家孩子的中文一定可以突飞猛进,可以在未来为自己找到更广阔的发展道路,的AI世界中驾驭自如甚至大显身手。
thewhere 发表于 2025-03-15 00:01

我们是用海量阅读加中文课同时半放弃写字的方法学中文的,下面是我娃几年前二升三的暑假写的作文(打字),她现在正在我旁边读庆余年。四天第一本快读完了。海量阅读的效果和效率绝对好于听写。
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小浣熊条条跟浣熊妈妈在森林里捕食。他们到处闻到处找,条条一直乖乖的跟着妈妈,学着妈妈。他们走啊走走到了森林最高大的松树,条条仰头长吸一口气,他闻到了兔子的香味,刚要去追兔子,可是,他停住了,因为他又闻到了一个奇怪的味道,那个味道不像妈妈教他的兔子味道,也不像爸爸教他的松鼠味道,这是对于一只小浣熊来说的新味道。他回头想要找妈妈,问她是什么味道,可是妈妈已经走远了。条条想哭,不过他又想这个味道可能会是一个有用的东西,甚至一个小伙伴。于是他鼓起勇气顺着味道找;往前,往右,再往左。啊哈!找到了,原来这个是另一只小母浣熊和一个白色的圆滚滚的东西,那个味道就是他们结合啊!刚才低着头的小浣熊抬起头看了看条条,显然,他发现了条条。条条走到另一只小浣熊面前,发现她很瘦,至少三天没吃饭了,但她的目光里却闪着一丝希望。条条友善地舔了舔她的耳朵中间表示问候,小浣熊也虚弱地顶了顶鼻子就晕过去了。 条条想先把它拖到一个他知道的地方,然后再去找点食物去,为了住处,他想到了小溪旁的山洞,哪里虽小但应该能容得下两只小浣熊和一个白白的东西,他叼起小浣熊的一只耳朵拖着她向山洞去。到了山洞把她放在一堆草上面又顺着味道回去把白白的东西快速地滚了过去安顿好。条条又去捕食吃,他现在虽然不太会捕食,但他勉强还是抓住了一只兔子。条条决定吧这只兔子送给正在昏迷中的小浣熊,再多抓几只当补充。
条条跑回去把兔子放在小浣熊面前。这时小浣熊醒了,她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但力不从心,她现在还太虚弱。条条用鼻子挪了挪兔子,说:“你现在还太虚弱,先吃一点东西吧。”条条用尾巴指了指兔子。小浣熊点点头,目光渐渐从条条转移到了食物,慢慢的开始吃了起来。条条看着小浣熊吃完,又说到:“对了,我叫条条。你呢?”“我......我叫灰灰。”小浣熊开口了。“哦,条条说:那灰灰你觉得体力如何呢?”“好多了。谢谢。”灰灰放开了一些。“你觉得你能去跟我打猎捕食吗?”“能,可我不会。”灰灰完全放开了。“那没事儿,我教你”条条很热情。“好吧。”灰灰有点不好意思了。“不过得我们先做一个标记吧,否则会被误认成没人在这儿。”灰灰又一本正经的说“嗯,有理。条条说:要不这样,我先去捕食,你留在这儿做床和其他物品,如果我回来你还没完,我就来帮你。行吗?”“行。”
于是,条条出去打猎,灰灰留在山洞里,她准备先在洞的深处挖一个浅的坑当做食物的范围。挖完,她到洞前面的小溪旁,找青苔,找到了后,把它刮下来,带进洞里,铺成了两个床。确保它很柔软后,就到外面滚进来了一块木头,立了起来当桌子,又拿了一些青苔铺在桌子上。这时,条条回来了,嘴里叼着一只兔子。灰灰急忙跑过去,帮忙把兔子放在坑里,条条打量起洞里,说:“不错。对了,我还得回去再运几趟。”说着条条走出了洞。灰灰想起了白白的东西,急忙在床的中间垫了一层青苔把白白的东西放在上面。条条又回来了,嘴里又sweet 叼着一只兔子。把它放进坑里就又出去了。灰灰到外面弄了一些青苔放在角落当补充,一切就准备好了。
不一会儿,条条又回来了嘴里叼着两只小松鼠,把它们放在地上,灰灰又把它们放在了坑里 。灰灰往回走的时候条条已经叼着一只兔子进来了。它们放完兔子,灰灰往外看,说到:“天色不早了吃点东西睡吧。”“嗯。”。条条边说边挑出了一个松鼠吃。吃完了,条条和灰灰一起上床睡着了。
  第二天,阳光照进了洞里。条条先醒了,他叫醒灰灰,吃完早饭,开始了今天的第一课。条条耐心地教着,灰灰卖力的学着。两只小浣熊边学边说,边说边学。渐渐的,天变黑了,条条看看今天的收获,点点头说:“嗯,够了,够了,我们回家吧”。于是,他们叼起食物,穿过树林越过小溪,终于到达了山洞。灰灰气喘吁吁地放下兔子走到到床前,爬了下来。嘴里嘀咕道:“好累啊好累啊”。条条也爬了下来,他们不久就都睡着了。
  两天,三天,四天,五天,条条和灰灰渐渐熟悉了山洞里的生活。一天,条条和灰灰刚刚要出去上课,突然,他们听到了一个唧唧唧唧的声音,好像是从山东面里传来的。于是他们急忙到山洞后面查看,“灰灰,你在这边找”条条吩咐道,“我在这边找!”于是他们开始分头找,突然,灰灰开始叫了起来:“在这里,在这里!”条条急忙跑过去。灰灰正看着那个白白的东西,它们两个在那儿警惕的看着那个白白的东西。一点挣扎之后,白白的东西上面出现一个洞,一个小头钻了出来。接着,小东西完全的出来了,“嗯”条条说“原来是一只小鸟。要不我们留着吧。”“好呀”灰灰答道。这时,小鸟的羽毛全膨了起来,看起来很可爱。
于是,条条和灰灰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都会抓回来一只虫子或小老鼠给他吃。渐渐的,小鸟长大了,两只小浣熊给他起了名字,叫雪球。这是应为他是雪白的。可是小鸟开始了一种早上睡觉晚上起的习惯,这让条条和灰灰很为难。条条和灰灰想了想只好把小鸟放生了。
它们虽然还是很想念小鸟,但是还是得恢复到原来的生活。所以它们在这儿一住就是一年。一天条条注意到灰灰的肚子很大,便问道:“哎,灰灰,你的肚子怎么这么大呢?”灰灰正躺在床上,说到:“是啊,我今早上一直肚子疼,我一定是要生孩子了。”“哦,好吧”条条说“那么这周我来捕食吧。”。一周过去了,一天下午灰灰突然喊道:“好疼啊,好疼啊!”条条急忙跑过来,原来是要生孩子了啊。一个小时后,灰灰生了八个宝宝,正在妈妈身上喝奶。条条给灰灰带来了一只兔子,灰灰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宝宝们健康的长大。条条和灰灰给它们起了名字,小条,小摇,小黑,小灰,小蹦,小跳,小啦,和小丽。今天将是第一次带它们出洞。它们排好队出去了,到了外面条条先点名:小条,在。小摇,在。小跳,在。小黑,在。…小丽,在。小啦,小啦?“哦不”条条说“小啦呢。”过了一会儿,条条出去找小啦了,他跳过小溪穿过森林回到他和灰灰相遇的地方,那里小啦正追着一只蝴蝶,可是不远处却藏着一只黑猫,他正在慢慢地逼近小啦。条条猛地扑了上去,把黑猫吓跑了。然后,条条叼住小啦,把他带回洞里。
又过了一年,宝宝们长大了,出去建立自己的群。又只剩下条条和灰灰了,它们也回到了自己了的生活。一天,条条说到:“我们搬家吧。这个地方太小了。”于是,它们出了洞走到了森林的另外一边。这时,条条闻到了一个熟悉的味道,是自己小时候的群!它们跟着气味找到了小时候的朋友。后来它们再次加入了群。灰灰呢,也在群中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一起过了一个幸福的生活。
t
thewhere
回复 12楼 rockon2017 的帖子
在谷歌play上搜索Chinese Dictation,图标是一个绿色的 写 。中文名字叫 听写神器 。
这个APP是免费的。但现在好像只有安卓版。
F
Fhb
丧偶式家长,全职上班,全职家务,不止一个娃,没有特朗普的过人精力,只有中年大妈各种问题,苟延残喘也就没剩几口气了。生娃时只知道娃需要健康快乐,根本没想过一辈子要这样苦行僧似养娃。 你们继续。
t
thewhere
回复 15楼 Fhb 的帖子
你可以用那个Chinese Dictation的APP试试看,让孩子自己学中文,不用你太操心。
w
wohoy
mark ….,,,,,
p
playForever
在中国长大的华人一代因为想要出国留学,或更好的工作机会,才去用功读 second language。 如果 ABC 小孩将来不会去中国上班,生活,他们也就没有这个动力去自觉去用功学中文。 即使在美国利用周末读了 5-6年中文的。大多数都不能看中文报纸。 不过中文对他们来说没的确什么大用处。
a
antifraud
我作为高中毕业时绝对认识超过3000字的二代华裔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环境根本不是问题。诚然,我是在华人区长大的(深绿地带,有华人还不如没华人,不过图书馆倒是有很多中文书),但说到底,只要能上网,何愁没有环境?
二代学不会中文除了自恨,主要还是父母教的方法不对。我经常看见版上华人说要练听写、背诗词、等等,这些都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娱乐学中文,比如看小说、看剧、打游戏。我自己就是这么学会的,十二岁就开始看琼瑶小说了。还珠格格书和剧基本上台词一样(指的是赵薇版本),当时就这样看着看着就会了。
最后,要质疑我是装二代的酸民就省省力气吧,这只能说你们是少见多怪。我身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一位小姑娘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ABC,人家和我学的方式差不多。
b
beimingbeiming
mark........
t
thyx
我作为高中毕业时绝对认识超过3000字的二代华裔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环境根本不是问题。诚然,我是在华人区长大的(深绿地带,有华人还不如没华人,不过图书馆倒是有很多中文书),但说到底,只要能上网,何愁没有环境?
二代学不会中文除了自恨,主要还是父母教的方法不对。我经常看见版上华人说要练听写、背诗词、等等,这些都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娱乐学中文,比如看小说、看剧、打游戏。我自己就是这么学会的,十二岁就开始看琼瑶小说了。还珠格格书和剧基本上台词一样(指的是赵薇版本),当时就这样看着看着就会了。
最后,要质疑我是装二代的酸民就省省力气吧,这只能说你们是少见多怪。我身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一位小姑娘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ABC,人家和我学的方式差不多。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15 02:10


你又来装了
你根本就不是华二代,华二代说中文绝没有你这样的自然娴熟顺畅,别说华二代了,就是能当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的中文专家,他们写的中文文章,有个别地方,比如连词就,也用得不地道,能感觉出不是中国人
不是中国长大的写不出你这段中文
至于为什么你一再地假装华二代,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小土堆
马克马克
B
Bonbons66
觉得楼主总结的很好,也是我教娃中文的体会!
s
shenandoah1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15 02:10
我作为高中毕业时绝对认识超过3000字的二代华裔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环境根本不是问题。诚然,我是在华人区长大的(深绿地带,有华人还不如没华人,不过图书馆倒是有很多中文书),但说到底,只要能上网,何愁没有环境?
二代学不会中文除了自恨,主要还是父母教的方法不对。我经常看见版上华人说要练听写、背诗词、等等,这些都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娱乐学中文,比如看小说、看剧、打游戏。我自己就是这么学会的,十二岁就开始看琼瑶小说了。还珠格格书和剧基本上台词一样(指的是赵薇版本),当时就这样看着看着就会了。
最后,要质疑我是装二代的酸民就省省力气吧,这只能说你们是少见多怪。我身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一位小姑娘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ABC,人家和我学的方式差不多。

确实是这样通过娱乐的方式学中文容易。我家娃平时也是这样,现在听说读都没有问题。写麻烦一点,但只要有手机在手,打拼音也没问题。我们家里说话发短信都是用中文。
a
antifraud
thyx 发表于 2025-03-15 02:23

你又来装了
你根本就不是华二代,华二代说中文绝没有你这样的自然娴熟顺畅,别说华二代了,就是能当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的中文专家,他们写的中文文章,有个别地方,比如连词就,也用得不地道,能感觉出不是中国人
不是中国长大的写不出你这段中文
至于为什么你一再地假装华二代,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只能说,我小时候经常遇到像你那样的华人家长,自己孩子平庸无比就以为全天下的二代华裔都一样。
要是家里讲中文,为什么不能写得自然娴熟顺畅?
与其做鸵鸟,还不如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经常在凹三上写文,即写英文也写中文,几乎没有人会觉得奇怪。我朋友(是白女)甚至非常惊讶会有华裔不懂中文。
a
antifraud
回复 24楼 shenandoah1 的帖子
确实,只要懂拼音,写真的不会构成问题。
模拟人生
我家6岁,沉迷于西游记,坐在车里听西游记,晚上看儿童版西游记,每周2-3次的学字认字,如果晚上在西游记书里看到,我会让他自己读,要不然学到的字会忘了。 我也会做听写,如果写对了会有奖励,奖励按照对的百分比给。 坏处是每天都跟我说他也想长生不老,他也想去印度取经…… 我还没有引用任何教材。之前用过一套弃了,因为国内的教材,都是国内思维,很多跟欧美理念矛盾,我没法跟娃解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教材推荐的?
b
bluecrab
我补充一点,读书归读书,孩子是没有中文环境的,小的时候一定动画片看起来,电影看起来。
s
shenandoah1
bluecrab 发表于 2025-03-15 03:58
我补充一点,读书归读书,孩子是没有中文环境的,小的时候一定动画片看起来,电影看起来。

是的,还有追剧也是个很好的办法,打开字幕看。可以和父母一起看,看到不懂的字就问。我家娃最喜欢看的剧之一,居然是中文版的三体,还有琅琊榜,完全可以看懂。
其实这个办法,很多人也拿来学英文,象我们自己以前就喜欢看Friends,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背后的文化。
S
Seraphy82
keetkeety 发表于 2025-03-15 01:02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小孩回国小学读几年,6-8岁这样,既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语文都能学,回来之后英语还能是native speaker,不会有口音

身边的朋友也有几个这么做的,孩子刚回国内也哭了几个月,远离了老朋友和熟悉的环境,去新学校重新开始,回来后确实汉语学的很好了,父/母是可以远距离工作的那种。
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带孩子回去读几年书,以前上中文学校,课后作业多又造成额外亲子矛盾,去了几年孩子都很抵触就停了,现在除了日常生活对话,其他的基本忘光了。语言就是工具,有AI翻译软件,喜欢学什么语言都随他们了。
h
hiv2
哎,感觉是个人就想指点江山
p
pwwq
回复 1楼 thewhere 的帖子
在美国二代华人孩子 学中文 和 学钢琴乐器
完全一个道理,
真的需要这一堆 理论来堆砌?

b
brotherband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15 02:10
我作为高中毕业时绝对认识超过3000字的二代华裔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环境根本不是问题。诚然,我是在华人区长大的(深绿地带,有华人还不如没华人,不过图书馆倒是有很多中文书),但说到底,只要能上网,何愁没有环境?
二代学不会中文除了自恨,主要还是父母教的方法不对。我经常看见版上华人说要练听写、背诗词、等等,这些都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娱乐学中文,比如看小说、看剧、打游戏。我自己就是这么学会的,十二岁就开始看琼瑶小说了。还珠格格书和剧基本上台词一样(指的是赵薇版本),当时就这样看着看着就会了。
最后,要质疑我是装二代的酸民就省省力气吧,这只能说你们是少见多怪。我身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一位小姑娘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ABC,人家和我学的方式差不多。

我非常赞同这位二代的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性并不总是好逸恶劳的,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能push一个人一直往前走,或者就是通俗所说的内驱力。
当然screentime小时候太多不好,但是在有限的screen time的时候多引导看一些孩子喜欢的中文节目我觉得对我家的两个孩子都非常有效。我家老大有一阵子同学之间都在打原神,我就鼓励他只开中文模式,那段时间可把中国文化和地理在游戏里学了一遍,可惜去年太忙没空打黑悟空了。我家老二非常喜欢国内的男团,对偶像们如数家珍,喜欢仙侠剧。中国现在的文化输出可不少,ride the wave顺势而为比只揪着听写单字管用。
贝贝妈2008
我认识个华二代,人家是大学才学的中文。家里语言是粤语。有口音,但是可以沟通。她给我发短信也尽量中文的。
魏大爷的邻居
男孩女孩区别还是挺大的。男生到了14岁,中文普遍没有女生保持得好。
p
pwwq
hiv2 发表于 2025-03-15 08:21
哎,感觉是个人就想指点江山


是,这些指点江山的,在你家孩子面前不值得一提
这种学中文的讨论帖子,乐此不疲的 来回讨论
正说明 和多 华人家长 完全缺少 基本常识,整天想当然,
这么 渴望孩子学中文,还有和国内孩子比中文,为啥不直接 回国就好了,
完全不考虑 基本常识
C
CK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15 02:10
我作为高中毕业时绝对认识超过3000字的二代华裔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环境根本不是问题。诚然,我是在华人区长大的(深绿地带,有华人还不如没华人,不过图书馆倒是有很多中文书),但说到底,只要能上网,何愁没有环境?
二代学不会中文除了自恨,主要还是父母教的方法不对。我经常看见版上华人说要练听写、背诗词、等等,这些都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娱乐学中文,比如看小说、看剧、打游戏。我自己就是这么学会的,十二岁就开始看琼瑶小说了。还珠格格书和剧基本上台词一样(指的是赵薇版本),当时就这样看着看着就会了。
最后,要质疑我是装二代的酸民就省省力气吧,这只能说你们是少见多怪。我身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一位小姑娘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ABC,人家和我学的方式差不多。

你真的是ABC? 把你在美国的出生证明拍个图片个我们看看,旁边放这个帖子的电脑屏幕就行。。。。。
s
sunnyStore
要早(这个我承认,因为英语lead太快了) 要逼(这个我绝对不同意逼,更不同意体罚。) 要现实,要方法对(各家现实和方法不一样,比如有家长喜欢综艺,有家长喜欢游戏,有家长喜欢中国古典珍宝,这个各家各情况,各家各方法。而我喜欢漫画,汗。别人的现实和方法对我是臣妾不能。估计我的现实和方法对别人也臣妾不能) 我家中文可以阅读小说,可以跟中国初中的数学进程。全靠娃自己兴趣的读和我各种购买。中国早已把中学数理化都做出了动画,我家乐呵呵的看中文,学数理就指望它了。 为了证明我说的,我贴个娃写的几何证明(里面就几个汉字,汗) 我相信各家的成果和情况,其实无论哪种方法只要坚持就可以。有人的坚持是严肃性坚持,有人的坚持是嘻嘻哈哈的坚持。



天干勿早
回复 13楼 puyou 的帖子
刚才用AI鉴定了一下,100%
p
purifieddiwater
回复 19楼 antifraud 的帖子
支持一下你,我家俩娃都是看动画片学的中文,小学低年级就可以自主阅读,大人完全没费劲
天干勿早
thyx 发表于 2025-03-15 02:23

你又来装了
你根本就不是华二代,华二代说中文绝没有你这样的自然娴熟顺畅,别说华二代了,就是能当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的中文专家,他们写的中文文章,有个别地方,比如连词就,也用得不地道,能感觉出不是中国人
不是中国长大的写不出你这段中文
至于为什么你一再地假装华二代,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对啊,说那些abc中文学不好是家长自恨,看剧打游戏中文就能学好这些陈词滥调,不值得反驳
a
aipple
我作为高中毕业时绝对认识超过3000字的二代华裔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环境根本不是问题。诚然,我是在华人区长大的(深绿地带,有华人还不如没华人,不过图书馆倒是有很多中文书),但说到底,只要能上网,何愁没有环境?
二代学不会中文除了自恨,主要还是父母教的方法不对。我经常看见版上华人说要练听写、背诗词、等等,这些都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娱乐学中文,比如看小说、看剧、打游戏。我自己就是这么学会的,十二岁就开始看琼瑶小说了。还珠格格书和剧基本上台词一样(指的是赵薇版本),当时就这样看着看着就会了。
最后,要质疑我是装二代的酸民就省省力气吧,这只能说你们是少见多怪。我身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一位小姑娘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ABC,人家和我学的方式差不多。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15 02:10

哇,这中文也太好了。我觉得我娃一辈子也不知道“酸民”啥意思
天干勿早
哇,这中文也太好了。我觉得我娃一辈子也不知道“酸民”啥意思
aipple 发表于 2025-03-15 08:57

我也不知道酸民是什么意思,知道酸的意思,也知道民的意思,可酸民是什么意思?发酸的人民?
W
Walker1921
回复 33楼 brotherband 的帖子
手动点赞! 说的好! 人性本身不一定是好逸恶劳的!兴趣是最好的内动力;有兴趣干起来身体内部就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美国有那么诺贝尔得奖,有那么多创新的文化(游戏,运动,影视等等)不是因为逼出来,而是因为自己对某个专业某种活动有兴趣;在自身的多巴胺驱动下沿着孤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而水到渠成,最后开拓出很多新领域。 这种文化使得社会不断发展,而不是几千年来的周而复始(喷子该叫我自恨了)。既然生在美国,中文就是外语之一,和小孩的其他活动,乐器,游泳,网球,跑步,奥数,象棋,一样都是非必须学的;有兴趣就学下去;逼下去就是一个疼苦的童年!

s
shenandoah1
Seraphy82 发表于 2025-03-15 06:37
身边的朋友也有几个这么做的,孩子刚回国内也哭了几个月,远离了老朋友和熟悉的环境,去新学校重新开始,回来后确实汉语学的很好了,父/母是可以远距离工作的那种。
我们没有那个条件带孩子回去读几年书,以前上中文学校,课后作业多又造成额外亲子矛盾,去了几年孩子都很抵触就停了,现在除了日常生活对话,其他的基本忘光了。语言就是工具,有AI翻译软件,喜欢学什么语言都随他们了。

这样让小孩回去几年,父母也跟着回去,这样的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啊。其实每年寒假或暑假回去一次,效果也不错,肯定能做到满口中文。看谷爱凌那满口京腔,比绝大多数第一代移民说的中文都标准。
只是读写方面要另外弥补。现在的环境办法很多,我家娃看完琅琊榜后,还去把小说读了一遍。
跳来跳去
回复 45楼 shenandoah1 的帖子
中文语法简单,听说非常容易,你看那些在中国的老外,就来了两年,一口中文遛的。但我打赌他们很多都大字不认识几个
y
yoyo2007
有这毅力干别的应该更容易成功。
f
freshonion
谢谢楼主分享,非常同意你的每一点
s
shenandoah1
跳来跳去 发表于 2025-03-15 09:35
回复 45楼 shenandoah1 的帖子
中文语法简单,听说非常容易,你看那些在中国的老外,就来了两年,一口中文遛的。但我打赌他们很多都大字不认识几个

读的问题不大,生活中坐车点餐等等都需要读懂中文。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特别是手写。
s
stevia
redot 发表于 2025-03-15 00:21
我家老大就是跟三楼一样,小时候抓得紧,基础大的好,三年级考hsk4几乎满分。可是后面大了有主意了不上几年就忘光了。 老二吸取教训,早早地引入中国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保持兴趣,现在沉迷于修仙小说不能自拔,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哈哈哈,很真实 如果让娃学会中文的唯一途径是看琼瑶和抖音,那还是算了吧 多一个学糟粕的途径
紫玫瑰
thewhere 发表于 2025-03-15 00:01
最近这一段时间论坛上很多海华二代学中文的帖子。感觉随着AI大潮的兴起,大家都意识到了中国已经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学好汉语对我们这些海华的子女的未来至关重要。趁着这个热潮,我也发了一篇用听写代替阅读学中文的帖子,以我女儿为例子讲述我们家学中文的办法,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我觉得有不同的观点挺好的,论坛就是大家各抒己见。这里,我也根据我家孩子的经历,以及我认识和了解的其他孩子的学习历程和中文水平,总结出ABC学中文四个要:要早,要逼,要现实,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好了这四点,事半功倍,孩子成年后去中国,听说没问题,读写至少不是文盲,可以在中国先上学然后工作,甚至可以直接工作;如果做不好这四点,就往往事倍功半,学了十几年中文,去中国还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老外。
第一条,要早。这个最没有争议。孩子小,就是学语言的大好时机,越早记忆力就越好。更重要的是,中文是一门外语,而且和英语在中国不同,中文不是美国教育体系中必修的外语,所以在孩子K-12教育历程中,分给中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再加上还有课外活动,还要拼体育,年纪越高就越没有时间学中文。所以一定要早动手。从孩子0岁开始就说中文,看中文电视,给他/她读中文故事(就是在家用中文,这一般都没有问题),从三岁,最晚五岁开始就要认字。认字的时间越晚,中文就越不可能赶上。
第二条,要逼。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好逸恶劳,天天不想干活,只想吃香喝辣到处爽。而学习则要求学生不能玩乐,坐在书桌前强迫记忆一些当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的东西。所以,学习就是反人性的,没有哪个孩子会天生爱学习(不管是学中文英语数学物理还是化学)。在学校学习,有奖惩制度,考不好拿了零分脸上无光,所以孩子还知道作业要做,课本要读。学中文没有这样的奖惩制度(中文学校的考试和美国学校的中文课的考试都太简单,作为对ABC的要求是不合适的),加上中文难,所以孩子,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往往就没有动力学,总是想着敷衍了事。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介入,必要的时候要用惩处手段,保证每周中文学习时间和质量。 以我女儿为例。我在听写代替阅读学中文的帖子中,说过我女儿比较乖,愿意配合我学习。很多家长就觉得,乖孩子是学好中文的必要条件。其实,我女儿小的时候,在我开始用听写汉字的办法教她学中文时,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她觉得以前学中文轻松愉快,怎么现在用这么无趣的方法,所以一开始,她就给我磨洋工,或者故意写错字,为此我和她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要把她关naughty corner,甚至打她屁股。但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每周该听写的内容一定要听写完,她才能够休息睡觉。她胳膊拗不过大腿,就这样被我拖着往前学,一年多之后效果出来了,她在中文学校遥遥领先,还跳了一级。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中文学校的作业,对于我女儿来说都是易如反掌,要比她同学少花2,3个小时,把听写多花的时间给offset了。这时候我女儿也认识到听写的意义,也就不再那么抗拒了。 当然,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可能更难管,我建议家长一方面不能放弃原则,另一方面也要由易到难。以听写来说,一开始孩子肯定觉得boring,那就一周就听写1个小时(好在一开始字也简单也少,一个小时也够了),然后随着年纪逐渐加码。同时也不用放在一天搞,可以分成两天,三天,这样每天的量都不是很大。我的经验是,一周要保证四个小时学中文。在孩子小的时候,这四个小时一部分用于听写,一部分用于上中文学校,后来就慢慢全部用于听写。少于四个小时,对学中文是不够的。这条底线家长一定要守住。
第三条,要现实。海华ABC没有中文环境,中文水平不可能比得上国内的孩子。版上有网友说自己孩子十岁就会认3000个字,可以读非常深奥,满页密密麻麻汉字的中文书,甚至史记那样的古文。说实话,我是非常怀疑的。有人说我不相信有天才。我相信数学,科学这些科目是存在天才的,因为那需要一点就通的灵犀,中文是文,需要的是强化记忆,反复记忆。没有中文环境,到哪里去强化记忆?说真的,我这没有见过哪个ABC,从没有在中国读过书,高中毕业能够认识3000个汉字的(不是说学过3000个汉字,是要都认识,学过不认识的汉字不能算)。如果网友非说有,最好能举出切实的例子,比如像我一样show出孩子的中文作文。 那么什么是比较现实的海华子女的中文水平要求?我觉得就是脱盲。在中国,脱盲的标准是1500个汉字,如果这边长大的ABC高中毕业能够扎扎实实认识1500个汉字,就脱盲了,去中国就可以生存下来了。当然,在中国1500个汉字是不够的,但孩子又不是傻瓜,在中国有了语言环境,汉字的基础也扎实,学起来是很快的,毕竟汉字偏旁部首就那么些,秀才认字认半边么。 如果还想比1500个汉字的要求更高,不是说不可以达到,而是需要的时间精力超过在海外的ABC能够承受的范围,追求起来得不偿失,最后恐怕也坚持不下来。
最后一条,方法要对。这一点,我和很多网友的观点不同。很多网友主张海量阅读。但是,在没有中文环境的海外,这是注定是一条艰苦而收益有限的路。阅读需要大量的识字,字都不认识,怎么读下去?有人说靠阅读来识字,但问题是,第一,只靠眼睛看,根本记不住;第二,中文文章对汉字的覆盖不是平均的,有的字重复多次,有的字则不出现。而且文章和文章都不同。这样一来,给孩子复习以前学过的字造成巨大的麻烦,因为无法保证在新文章中以前的字一定会出现;第三,海量阅读,意味着一定是默读,因为读出声来喉咙受不了。但如果默读,汉字读音慢慢就会忘掉。所以,海量阅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大量的字被遗忘或者记混,最后读不下去了。 既然海量阅读太困难,学中文最好就盯住一套教材,把教材里面的课文搞熟搞通,就已经足够好了。国内部编版的中文教材,比较完整全面,从易到难编排得比较好,唯一的问题就是进度会比较快。如果感觉比较吃力,可以用暨南大学的教材,当然深度可能不如部编版,但是也很全面,对于华人孩子足够了。 使用教材,光靠一次性地做课后练习不够,因为过去学的字无法全部覆盖,很容易遗忘。而且有些高年级课本的练习对于ABC来说太难。所以,我并不给女儿布置中文学校之外的中文作业(我们后期甚至都没有上中文学校了),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认字上。好在现代汉语是口语和书面语高度一致的语言,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听说没有问题,字会认,阅读就不会有很大的障碍。识字是阅读前提,而不是反过来。而如果想要识字,光看是不够的,一定要写,否则记不住。光抄写也不够,因为抄写意味着无法训练记忆字的读音,而且抄写孩子容易敷衍走过场,所以必须听写。听写是调动孩子的听力,视觉和肌肉记忆的协同训练模式,对于识字来说效果最好。
听写1500个汉字是个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时间,很多家长望而却步。但听写不是一次听写完,只是要坚持下去,哪怕慢一点也没有关系。如果中文一周学习4个小时,哪怕一分钟听写一个字,也可以听写最少240字,两个月就可以轮一次,一年每个字可以复习最少6次,这样就够了。我女儿就是这样学出来的,而且她现在也只是在温习以前的汉字没有继续大量学新的,所以所有的汉字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这比海量阅读有效率多了。还有就是听写以前是需要家长的大量投入,很多家长没有那么多时间。这也是我当时纠结的地方:光给孩子补习中文一个星期就要花4-5个小时,值得吗?好在我当时坚持下来了。后来在谷歌商店上下载了Chinese Dictation然孩子自己听写,听写完了之后把结果报告直接发给我,我这4-5个小时的时间就省掉了,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所以,如果现在还有家长说没有时间给孩子听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错误的借口。此外,让孩子听写汉字并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汉字书法家,而是为了让孩子把字牢牢记住不要忘了或者搞混,换句话说是为了认识字,所以我给女儿听写的时候并不很在意正确率,甚至选用允许倒笔连笔的识别模式,只要字写得差不多像就可以,所以对于孩子来讲,在手机上听写,可能比纸笔听写还相对轻松一些。 虽然家长端的问题解决了,但孩子那端可能还是有问题:第一是孩子不自觉,乘家长不注意玩游戏上网。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就在旁边,家长做自己的事情,但能够听到孩子听写报词的声音;第二是有些字可能太难,孩子不会写。这也没关系,家长可以选择孩子需要听写哪一册书的哪一课,然后让孩子不会写的字就抄,多抄几遍。在手机听写软件上抄效果比默抄好得多,因为会有字词的读音,更有利于记忆。
我觉得,大家能够出国,都应该是高智商人群,所以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学中文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抓住窍门。我相信,只要坚持这四要,大家孩子的中文一定可以突飞猛进,可以在未来为自己找到更广阔的发展道路,的AI世界中驾驭自如甚至大显身手。

mark
t
tac
beimingbeiming 发表于 2025-03-15 02:17
mark........

吓死了,光为了多一门语言的工具卷成这样有意义吗? 自己喜欢就好。 我们还是宁愿娃每天花些时间去玩sport,身心健康。
似曾相识
学好一门语言(包括母语),光泛读是不够的,还要精读,精读就是学习字词句分析文章做作业。其他语言学得好的,法语德语这些的,一样是这样的模式。最主要是美国学校对外语的要求太低了,大多数孩子就随便学学过几年都忘得差不多只会一些简单的表达。这种水平肯定不能满足一代移民对于二代的中文要求。
n
narrowgate
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早要多时间,根据我们家的经验(孩子中文学的不错) 要早大家都知道,但是要真的非常早,从小就在家全中文环境,书和动画片啥都要中文,基本让孩子在中国长大一样,尽量少接触英文(上学后英文学习很快的,不担心) 要多时间,这个是一般家里孩子学不好的主要原因。家长做不到的,从小就每周花很多很多时间教和孩子一起学,就算看不到 immediate roi也持之以恒的坚持。 大多数家长 太忙了,指望上中文课啥,给个中文program,让大人可以“休息”干其他事情,让其他东西 代替 父母的亲自教导,这样就是失败的根源。 教孩子中文花很多时间,但这个不需要孩子或者大人聪明,只要从小花很多时间,谁都能行,不仅仅学习了中文,也是父母和孩子bonding, develop 亲子关系的好利器。 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从很小开始 + 花很多时间,很多家庭就是做不到,或者选择不做 (比如父母有其他他们想做想玩的东西)。那就困难了。 外国学中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后埋怨孩子中文不好,那真的,是自己在孩子小时候就已经做了取舍了,种瓜得瓜,怨不了啥。
C
Centauri
narrowgate 发表于 2025-03-15 11:48
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早要多时间,根据我们家的经验(孩子中文学的不错) 要早大家都知道,但是要真的非常早,从小就在家全中文环境,书和动画片啥都要中文,基本让孩子在中国长大一样,尽量少接触英文(上学后英文学习很快的,不担心) 要多时间,这个是一般家里孩子学不好的主要原因。家长做不到的,从小就每周花很多很多时间教和孩子一起学,就算看不到 immediate roi也持之以恒的坚持。 大多数家长 太忙了,指望上中文课啥,给个中文program,让大人可以“休息”干其他事情,让其他东西 代替 父母的亲自教导,这样就是失败的根源。 教孩子中文花很多时间,但这个不需要孩子或者大人聪明,只要从小花很多时间,谁都能行,不仅仅学习了中文,也是父母和孩子bonding, develop 亲子关系的好利器。 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从很小开始 + 花很多时间,很多家庭就是做不到,或者选择不做 (比如父母有其他他们想做想玩的东西)。那就困难了。 外国学中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后埋怨孩子中文不好,那真的,是自己在孩子小时候就已经做了取舍了,种瓜得瓜,怨不了啥。

这个说到点子上了。
想要孩子中文好,那么“从小就在家全中文环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小就每周花很多很多时间教和孩子一起学”。
当然,这并不是充分条件,但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基本上就不太用指望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中文学校实际上就是社交场合,没多大用。真的中文好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去中文学校。而指望去中文学校学中文的孩子(这个实际上是家长指望 - 有这种指望,大概率就是自己做不到花很多时间教孩子中文),基本不会有多大实质的用处。
p
puyou
pwwq 发表于 2025-03-15 08:38

是,这些指点江山的,在你家孩子面前不值得一提
这种学中文的讨论帖子,乐此不疲的 来回讨论
正说明 和多 华人家长 完全缺少 基本常识,整天想当然,
这么 渴望孩子学中文,还有和国内孩子比中文,为啥不直接 回国就好了,
完全不考虑 基本常识

因为大多数家庭没有办法做到国家来去自由,大人的工作不是那么好来回换的。国内娃在国内能学到三四年级看原版哈利波特,abc娃又不笨,家里俩母语者天天陪练,用同样的方法也能无痛苦学到看原版中文小说。对海外娃来说,这样就够了,又不是要去参加高考语文,在这边也一样可以学好。
p
puyou
天干勿早 发表于 2025-03-15 08:53
回复 13楼 puyou 的帖子
刚才用AI鉴定了一下,100%

你自己读一下就知道是小孩自己写的,里面颇有一些不符合中文习惯的语法错误,母语者不会犯这样的语法错误,正常ai写作就更不会了。如果你觉得我为了一个论坛上的帖子大晚上的特意跟ai唠嗑儿调出一个能模仿非母语儿童写作风格的定制ai,心理也未免太阴暗了一些。
t
thyx
pwwq 发表于 2025-03-15 08:38

是,这些指点江山的,在你家孩子面前不值得一提
这种学中文的讨论帖子,乐此不疲的 来回讨论
正说明 和多 华人家长 完全缺少 基本常识,整天想当然,
这么 渴望孩子学中文,还有和国内孩子比中文,为啥不直接 回国就好了,
完全不考虑 基本常识

不知道你为什么阴阳怪气叫人回中国学中文,你明明知道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
这些你觉得是指点江山的帖子,正提供了不用回中国娃也能学好中文的宝贵经验
你家娃不学中文,但很多别家娃学,而且越来越多
而且随着经验的增加,学得越来越好

w
warmwinter
没中国娃学英语那劲没指望了,主要还是学了干什么用,虽然我也推娃学,但功利地讲性价比没那么好,逼死逼活也意思不大,太太费妈了,一个娃还好,多了简直了
k
karaage
学语言(听说)要趁早是对的,学语文(读写)并不是,读写一旦停了一段时间就忘了,完全是无用功。
即使只是维持听说也都是一个长期的投入,家长要根据自家实际情况理性理性安排。咱只是有培养双语的条件,而不是必须培养出来,尤其有的孩子对语言不敏感、不感兴趣的,不必逼他们搞读写。因材施教,对体育也好,对语言也好,对学科也好,都是适用的。
外语说到底只是一种技能而已,在孩子还不能自我选择的时候,尽量多给中文娱乐,交流只用中文,营造好的语言环境、文化熏陶就非常好了,别的能推就推,不能推就算了,看造化。
n
narrowgate
没中国娃学英语那劲没指望了,主要还是学了干什么用,虽然我也推娃学,但功利地讲性价比没那么好,逼死逼活也意思不大,太太费妈了,一个娃还好,多了简直了
warmwinter 发表于 2025-03-15 12:37

“功利地讲性价比没那么好” - 这是一个mindset 如果要按照孩子以后找工作的roi,那的确性价比不好,但是如果父母要按照世俗的性价比(以后找工作)来决策思考,那就是放弃了
其他方面还得考虑进去 小的方面是孩子的中国文化艺术熏陶,文化identity认同感,child development as a whole person beyond 把中文看成一个仅仅是一个 skill / 技能 的东西, etc, yada yada 大的方面是develop亲子关系 (大家还记得冷血孩子的帖子?). 这个比中文更重要。父母从很小开始教中文 (和孩子一起学中文,和孩子一起看中文童话书,看中文动画片,各种中文活动,对亲子关系的促进),对大部分的华人家庭来说,我认为是没有比这个更有效的从小培养促进亲子关系的了。还有,我说的和孩子一起,是真的身心一起,一起enjoy, 一起教育学习,一起欢乐,不是打开电视机,自己身体在孩子旁边,但心里在想其他事,或者刷手机。孩子很敏锐的,父母 “在不在陪她”,她们都知道的。
t
thyx
一些台湾ABC,或不是生在美国,但是在美国长大的
不知道是怎么学的,中文特别好,长大回台湾,能直接上电视节目口若悬河,还能写书,还能当主持人
完全听不出是ABC

b
blindbox
narrowgate 发表于 2025-03-15 12:50
“功利地讲性价比没那么好” - 这是一个mindset 如果要按照孩子以后找工作的roi,那的确性价比不好,但是如果父母要按照世俗的性价比(以后找工作)来决策思考,那就是放弃了
其他方面还得考虑进去 小的方面是孩子的中国文化艺术熏陶,文化identity认同感,child development as a whole person beyond 把中文看成一个仅仅是一个 skill / 技能 的东西, etc, yada yada 大的方面是develop亲子关系 (大家还记得冷血孩子的帖子?). 这个比中文更重要。父母从很小开始教中文 (和孩子一起学中文,和孩子一起看中文童话书,看中文动画片,各种中文活动,对亲子关系的促进),对大部分的华人家庭来说,我认为是没有比这个更有效的从小培养促进亲子关系的了。还有,我说的和孩子一起,是真的身心一起,一起enjoy, 一起教育学习,一起欢乐,不是打开电视机,自己身体在孩子旁边,但心里在想其他事,或者刷手机。孩子很敏锐的,父母 “在不在陪她”,她们都知道的。

促进亲子关系的活动多了,中文还真的不是。更经常发生的事是中文没学好,家长气急败坏怒上心头,娃哇哇大哭压力山大,亲子关系坍塌。。。
有那耐心和精力陪娃看中文童话书动画片活动的,亲子关系就差不了。跟中文没关系。
s
senri
闲的,顺其自然就完了
n
narrowgate
blindbox 发表于 2025-03-15 12:56
促进亲子关系的活动多了,中文还真的不是。更经常发生的事是中文没学好,家长气急败坏怒上心头,娃哇哇大哭压力山大,亲子关系坍塌。。。
有那耐心和精力陪娃看中文童话书动画片活动的,亲子关系就差不了。跟中文没关系。

"更经常发生的事是中文没学好,家长气急败坏怒上心头,娃哇哇大哭压力山大,亲子关系坍塌"
你说的是另外一个事情,如果按照之前说的,从很小开始+就花很多时间,”中文没学好“ 这个就根本就不会发生。 大多数的情况,就是小时候忽略了,取舍里把中文放弃了,长大了后悔,想把中文无损补回来,然后跟别人从很小开始 + 从小花很多时间 的娃比,才会气急败坏。 唯一的例外,是家长有unrealistic expectation, 孩子中文很好了也不行,要中文里面当top 0.1%啥的,要把娃推到死才满意。那是家长脑子有病,得治,不是中文爆发,也是数学和其他科目或者生活爆发,不是中文的锅。
b
blindbox
narrowgate 发表于 2025-03-15 13:11
"更经常发生的事是中文没学好,家长气急败坏怒上心头,娃哇哇大哭压力山大,亲子关系坍塌"
你说的是另外一个事情,如果按照之前说的,从很小开始+就花很多时间,”中文没学好“ 这个就根本就不会发生。 大多数的情况,就是小时候忽略了,取舍里把中文放弃了,长大了后悔,想把中文无损补回来,然后跟别人从很小开始 + 从小花很多时间 的娃比,才会气急败坏。 唯一的例外,是家长有unrealistic expectation, 孩子中文很好了也不行,要中文里面当top 0.1%啥的,要把娃推到死才满意。那是家长脑子有病,得治,不是中文爆发,也是数学和其他科目或者生活爆发,不是中文的锅。

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家长意见不统一+娃语言天赋差能力不够。比如一个觉得中文能听能交流就行了另一个要求听说读写俱全最好到能回国上学的水平,并且不乐意让娃看电视,然后娃语言天赋不够。。。是的这就是我家的情况,别提多烦人了。
s
shenandoah1
thyx 发表于 2025-03-15 12:51
一些台湾ABC,或不是生在美国,但是在美国长大的
不知道是怎么学的,中文特别好,长大回台湾,能直接上电视节目口若悬河,还能写书,还能当主持人
完全听不出是ABC


谷爱凌不就是这样的吗。小孩寒暑假经常回去,就能有这样的效果。
c
chikorita
模拟人生 发表于 2025-03-15 03:54
我家6岁,沉迷于西游记,坐在车里听西游记,晚上看儿童版西游记,每周2-3次的学字认字,如果晚上在西游记书里看到,我会让他自己读,要不然学到的字会忘了。 我也会做听写,如果写对了会有奖励,奖励按照对的百分比给。 坏处是每天都跟我说他也想长生不老,他也想去印度取经…… 我还没有引用任何教材。之前用过一套弃了,因为国内的教材,都是国内思维,很多跟欧美理念矛盾,我没法跟娃解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教材推荐的?

学中文当然要学中式思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想学文字其实没有必要,AI实时翻译足够了。了解别人怎么想的,不意味着自己要照做。
c
chikorita
学中文无所谓正确方法,每家的目标习惯兴趣都不同。我让娃学中文,是希望娃能感受到文字的美,了解一些背后的文化。听说读写都会做一些,相辅相成,我觉得没必要在一件事上死磕。
如果非要有取舍的话,我倾向于多读,因为读的信息密度较大,同样时间可以学到更多。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快速默读,学英文时这个方法很顺手,自然就照搬到娃学外语上。
m
matata214
挺实在的
y
ysyyrps
thyx 发表于 2025-03-15 02:23

你又来装了
你根本就不是华二代,华二代说中文绝没有你这样的自然娴熟顺畅,别说华二代了,就是能当诺贝尔文学奖评审的中文专家,他们写的中文文章,有个别地方,比如连词就,也用得不地道,能感觉出不是中国人
不是中国长大的写不出你这段中文
至于为什么你一再地假装华二代,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层主倒不一定是装,你看他的帖用了“诚然”,“何愁”这种比较书面语的表达 我们土生土长国内出来的人一般发帖不会用这样的词,但他如果平时生活中用中文用的少,中文都是通过看剧看小说学的,那他可能就会用这样的词
h
heyykitty0
回复 42楼 aipple 的帖子
酸民好像是台湾ptt 语
宇宙洪荒
楼主说的挺好。ABC面临的环境问题决定了目标要现实。 只是想要达到脱盲这个目标, 仅仅认识1500汉字还不够。 脱盲的话不仅仅要求认识常用汉字, 还要求掌握相应的词汇, 这个没有一个基本的阅读程度(脱离儿童读物水平的阅读)是不行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起码要三千字,因为这个量才是基本涵盖了脱盲的词汇量。
t
thyx
谷爱凌不就是这样的吗。小孩寒暑假经常回去,就能有这样的效果。
shenandoah1 发表于 2025-03-15 13:41

谷爱凌说话发音很准,但有时候明显是在用中文说英文句子
比如,"什么也不能停我(对滑雪的热爱)"
她还挺经常这样说话的,很多生硬的地方,所以一听就听出来她不是中国长大的
但那些台湾ABC一点都听不出来,口若悬河,没有破绽
l
lucytest
费那么大劲,直接送回国待两年就行了,家长不费劲,中文学得还地道,娃也能更好的接受国内的文化。
魏大爷的邻居
ysyyrps 发表于 2025-03-15 14:10
层主倒不一定是装,你看他的帖用了“诚然”,“何愁”这种比较书面语的表达 我们土生土长国内出来的人一般发帖不会用这样的词,但他如果平时生活中用中文用的少,中文都是通过看剧看小说学的,那他可能就会用这样的词

但就这些“诚然”,“何愁”词汇,我土生土长的也常用。
模拟人生
chikorita 发表于 2025-03-15 13:43
学中文当然要学中式思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想学文字其实没有必要,AI实时翻译足够了。了解别人怎么想的,不意味着自己要照做。

学中式思维不代表我认同国内教科书的思维。你不要混淆。
a
aidaibiao
这费劲的 全家搬家的到加拿大 很多城市都有全日制公立双语教育 孩子送去学校半天中文 半天英文 回家跟爸妈常看看中文电影电视剧 每年暑假坚持回国 中文保证溜溜儿的

M
Mochi诺尔
楼主一定是典型虎妈,我一没孩子的光读文字就已经要焦虑了。
h
heyykitty0
这么苦逼肯定是陷进competitive parenting的坑里了。
M
Mochi诺尔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15 03:19
只能说,我小时候经常遇到像你那样的华人家长,自己孩子平庸无比就以为全天下的二代华裔都一样。
要是家里讲中文,为什么不能写得自然娴熟顺畅?
与其做鸵鸟,还不如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经常在凹三上写文,即写英文也写中文,几乎没有人会觉得奇怪。我朋友(是白女)甚至非常惊讶会有华裔不懂中文。

不是不相信二代不能说好中文,而是你从第一条回帖里的文字就戾气很重,随时准备好怼人。感觉这边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有这种国内烙印如此明显的特征。有可能你是很小的时候跟家长过来的,像加拿大那个刘思慕一样,中文很溜比生在这边的容易一些。
M
Mutsu
可惜我家没坚持下去。
m
meftw
playForever 发表于 2025-03-15 01:54
在中国长大的华人一代因为想要出国留学,或更好的工作机会,才去用功读 second language。 如果 ABC 小孩将来不会去中国上班,生活,他们也就没有这个动力去自觉去用功学中文。 即使在美国利用周末读了 5-6年中文的。大多数都不能看中文报纸。 不过中文对他们来说没的确什么大用处。

学中文是为了传承中国文化,跟工作没有关系。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在我看来吊打美国。连这个都看不到的人的确没必要学什么中文。再说了,过二十年中美两国大概率互换位置,学中文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一门外语
a
antifraud
回复 81楼 Mochi诺尔 的帖子
戾气重是因为之前就在其他帖子里被质疑过了。(再说了,你不上reddit吗?现在谁戾气不重?)不过确实,我最讨厌这种见不得其他人好的华人,小时候吃了他们太多亏了。
天干勿早
thyx 发表于 2025-03-15 12:51
一些台湾ABC,或不是生在美国,但是在美国长大的
不知道是怎么学的,中文特别好,长大回台湾,能直接上电视节目口若悬河,还能写书,还能当主持人
完全听不出是ABC


他们经常回台湾,放假就回,家里也重视中文
天干勿早
puyou 发表于 2025-03-15 12:25
你自己读一下就知道是小孩自己写的,里面颇有一些不符合中文习惯的语法错误,母语者不会犯这样的语法错误,正常ai写作就更不会了。如果你觉得我为了一个论坛上的帖子大晚上的特意跟ai唠嗑儿调出一个能模仿非母语儿童写作风格的定制ai,心理也未免太阴暗了一些。

那AI鉴定出来为什么是100%?又不是我说的,不服你找AI
t
thewhere
回复 82楼 Mutsu 的帖子
没事,什么时候捡起来都不晚。
g
goubie
我家除了周末中文学校以外,还每周上一对一的中文课LingoAce的。 如果小孩语言能力特别差,像我家一样,一对一中文课效果会比大课好很多。性价比很高
p
puyou
那AI鉴定出来为什么是100%?又不是我说的,不服你找AI
天干勿早 发表于 2025-03-15 19:08

我测的怎么不是呢

白河之子
meftw 发表于 2025-03-15 18:37
学中文是为了传承中国文化,跟工作没有关系。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在我看来吊打美国。连这个都看不到的人的确没必要学什么中文。再说了,过二十年中美两国大概率互换位置,学中文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一门外语

我相信是这样
如果是这样,就直接回国上学就行了

白河之子
天干勿早 发表于 2025-03-15 19:06
他们经常回台湾,放假就回,家里也重视中文

台湾人二代很容易回台湾
中国人二代现在还没有台湾人容易
初中高中回去参加高考困难重重
p
pearleaf2018
Mark!
1
1nsb
要早出发点是好的,要逼根本没用。总之这两样对我小孩不工作。他是上了高中自己开窍了才学中文的,目前还行,每天小有进步。有时我让他看华人帖子,有趣的。
l
lovewriting123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15 02:10
我作为高中毕业时绝对认识超过3000字的二代华裔可以非常负责地告诉你,环境根本不是问题。诚然,我是在华人区长大的(深绿地带,有华人还不如没华人,不过图书馆倒是有很多中文书),但说到底,只要能上网,何愁没有环境?
二代学不会中文除了自恨,主要还是父母教的方法不对。我经常看见版上华人说要练听写、背诗词、等等,这些都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娱乐学中文,比如看小说、看剧、打游戏。我自己就是这么学会的,十二岁就开始看琼瑶小说了。还珠格格书和剧基本上台词一样(指的是赵薇版本),当时就这样看着看着就会了。
最后,要质疑我是装二代的酸民就省省力气吧,这只能说你们是少见多怪。我身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一位小姑娘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ABC,人家和我学的方式差不多。

二代学不会中文除了自恨,主要还是父母教的方法不对。我经常看见版上华人说要练听写、背诗词、等等,这些都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娱乐学中文,比如看小说、看剧、打游戏。我自己就是这么学会的,十二岁就开始看琼瑶小说了。还珠格格书和剧基本上台词一样(指的是赵薇版本),当时就这样看着看着就会了。
最后,要质疑我是装二代的酸民就省省力气吧,这只能说你们是少见多怪。我身边比我小十岁左右的一位小姑娘和我一样也是土生土长的ABC,人家和我学的方式差不多
-----. 非常感谢你的分享。以后一定要多来这里
平心静气
回复 1楼 thewhere 的帖子
总结得不错,mark
l
lovewriting123
narrowgate 发表于 2025-03-15 12:50
“功利地讲性价比没那么好” - 这是一个mindset 如果要按照孩子以后找工作的roi,那的确性价比不好,但是如果父母要按照世俗的性价比(以后找工作)来决策思考,那就是放弃了
其他方面还得考虑进去 小的方面是孩子的中国文化艺术熏陶,文化identity认同感,child development as a whole person beyond 把中文看成一个仅仅是一个 skill / 技能 的东西, etc, yada yada 大的方面是develop亲子关系 (大家还记得冷血孩子的帖子?). 这个比中文更重要。父母从很小开始教中文 (和孩子一起学中文,和孩子一起看中文童话书,看中文动画片,各种中文活动,对亲子关系的促进),对大部分的华人家庭来说,我认为是没有比这个更有效的从小培养促进亲子关系的了。还有,我说的和孩子一起,是真的身心一起,一起enjoy, 一起教育学习,一起欢乐,不是打开电视机,自己身体在孩子旁边,但心里在想其他事,或者刷手机。孩子很敏锐的,父母 “在不在陪她”,她们都知道的。

是的。不是skill. 而是深层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
天干勿早
puyou 发表于 2025-03-15 20:28
我测的怎么不是呢


你检查第一二段
p
puyou
你检查第一二段
天干勿早 发表于 2025-03-15 21:29

文本越多越准确。贴主的主贴,你只贴第一二段去检测也是mostly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