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知名核物理学家刘畅离开美国,加盟北大

c
chriss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3月10日报道,在美国工作多年后,核物理学家刘畅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职。 刘畅2011年7月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他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作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o
officialaccount
首先声明,美国江河日下,人才离开美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这位,google scholar citation才800次,也算物理‘学家’? 他放弃的是Princeton的什么职位?不会是博后吧?
l
ljty_nevermind
这就是一个博后,而且回北大做的是assistant professor,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上南华早报
I am a research scientist in the Theory Department of the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https://www.princeton.edu/~liuchang/
h
hahanima
这不是普林斯顿的职位。是能源部的一个实验室,位于普林斯顿,委托普林斯顿大学代管。类似于伯克利实验室和伯克利加大的关系。他是实验室的staff,这样的华人难道不是很多吗?
w
wes.huynh
美国又损失了五个师
h
hahanima
在这种政府部门工作,如果不是公民,那肯定只是通过外包公司的合同工,一年一续。和博后一样。
t
tidewater
目测是千金买马骨,一盘很大的棋 ,,,
c
cxying
大环境变得太快
Z
Zxcv490
回复 3楼 ljty_nevermind 的帖子
报社不好干了,随便登登
a
adda
其实他们都走了会清净很多。
b
belovell
挺好的,尊重选择
T
TorontomovetoSH
chriss 发表于 2025-03-11 02:35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3月10日报道,在美国工作多年后,核物理学家刘畅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职。 刘畅2011年7月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他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作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说著名又不违反学术规范,人家还是助教起步,你激动啥
m
me3
officialaccount 发表于 2025-03-11 02:51
首先声明,美国江河日下,人才离开美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这位,google scholar citation才800次,也算物理‘学家’? 他放弃的是Princeton的什么职位?不会是博后吧?

不管什么职位,这么年轻Google citation 800次在物理上应该还是比较厉害的吧。物理专业的不妨来说说。
B
BirdLady
美国科研人员的待遇实在太低。17-25年就这么耗着还不如回国。
C
Captaintoo
拿到华人上来瞎吹,被人一看就露馅啦
a
autumncolor22
听都没听过,还“知名”。记得几个星期前一个华人帖子,说一个做核物理的同学被DOE下的一个lab layoff了,然后马上在国内找到工作,应该就是这位同学了。
h
higherhighlower
很多人没有基本的逻辑,动辄华人知名科学家回国。其实从China Initiative以来,确实有一些放弃美国教职的华人回国,但这相比在美国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的华人而言占比很低。最重要的是,你要去探求一下这些人回国的原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满腔的报国热情而回国,美国的政治正确或者说你们认为的针对华人的越来越不友好的氛围只是其回国的微小的动力。这些回国的人,或者接近退休年龄,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已经基本上到头了,回去还可以继续人五人六地指导年轻人干几年;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早已经跟国内有多年的学术联系和学术兼职,他们选择回国也是因为美国对这种两边通吃的行为不再容忍;或者在美国并无很稳定地职位,趁年轻回去拿个人才项目,去追去他们认为地无压力地生活去了;这批人以后越来越少了,疫情后这两三年,很多高校到处找海外年轻人申报海外优青年项目,普遍反映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申报的了;或者确实在美国的事业仍有前景,但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利益驱动而选择回国。首先声明,这些人的选择都没有错,也都是经过各方面的考量而做出的对自己最好的决定。但外人也就看个热闹,并不知道人家的具体情况。你要看主流的话,绝大多数华人还是选择在美国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国内的科研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你看看四十来岁甚至三十几岁就猝死的例子就可以猜到什么样子了。这绝非个例,前两天浙江大学刘姓杰青48岁出差在会场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妻子公布过去一年他的行程,就可以窥豹一斑了。回国的,也就是换了个工作单位而已,没有谁比谁高尚,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中美科技差距,这些人回国的动机,更不是你认为的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促进东升西降,他们只是做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已。
M
Mingnisudaxue
officialaccount 发表于 2025-03-11 02:51
首先声明,美国江河日下,人才离开美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这位,google scholar citation才800次,也算物理‘学家’? 他放弃的是Princeton的什么职位?不会是博后吧?

这就是个物理千老博士后啊
C
Captaintoo
回复 17楼 higherhighlower 的帖子
re
z
zhaoxiaodao
回复 1楼 chriss 的帖子
跑进来看牛人的,结果发现这不就是是博后找到工作吗?
M
Mingnisudaxue
zhaoxiaodao 发表于 2025-03-11 09:15
回复 1楼 chriss 的帖子
跑进来看牛人的,结果发现这不就是是博后找到工作吗?

以前还有银行的VP回国吹自己是xx国际大银行的副总裁,年薪百万(折成港币),哄得大学生一愣一愣的,不知道其实就是个银行底层分析员。
m
morse_homology
回复 3楼 ljty_nevermind 的帖子
这不是播后吧
小红马甲
这人家本人可能根本没想上新闻,南华早报小编记者要制造新闻,所以给推上去了。
b
bigxianzun
夏天回国旅游的时候得找个报社给我宣传一下 好歹咱也上回报纸 题目我都想好了:AI专家放弃openai offer回国发展大模型 (实际是面试没过)
c
claireliu
是不是版上之前那个,说同学在政府研究单位,最近被裁了,马上在国内找了个位子,举家回国了?
s
shanggj
Mingnisudaxue 发表于 2025-03-11 09:18
以前还有银行的VP回国吹自己是xx国际大银行的副总裁,年薪百万(折成港币),哄得大学生一愣一愣的,不知道其实就是个银行底层分析员。

多年前见过一位, 说 因为自己实在太牛了, 所以 美国政府主动为我申请了绿卡。
c
ca563
ljty_nevermind 发表于 2025-03-11 03:24
这就是一个博后,而且回北大做的是assistant professor,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上南华早报
I am a research scientist in the Theory Department of the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https://www.princeton.edu/~liuchang/

这年头连普通的美国AP回国都拿不到北大AP的位置了,应该是做的不错的。
c
ca563
shanggj 发表于 2025-03-11 10:02
多年前见过一位, 说 因为自己实在太牛了, 所以 美国政府主动为我申请了绿卡。

政府不会,但公司学校会。我在公司负责HR,H1员工特别出色的,我们确实会主动offer出所有费用帮助申请绿卡,希望籍此能多留几年人。
q
qianqiuxue
环境可见的变差,移民人才会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华裔人口的减少对这个少数族群是好事还是坏事可想而知
f
felali9
这些敏感行业工作人员都应该尽早撤退。这四年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T
Tinoy03
回去能忠孝两全,也挺好。希望安好,历史不再重演。
g
gongmaa
题外话,我亲戚小孩CS毕业,做的课题是AI相关,因为身份问题,在美国找工作不顺利,本来还劝他有三年的OPT,可以在美国多呆一段时间看看情况,他说抽H1很难,办绿卡也变难,好多科技公司不给申请了,他不想浪费时间就直接回国了,结果遇到AI大发展,顺利入职一家头部公司,也完美的避开了老川上台的乱象,现在的情况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E
Evagreen911
higherhighlower 发表于 2025-03-11 09:09
很多人没有基本的逻辑,动辄华人知名科学家回国。其实从China Initiative以来,确实有一些放弃美国教职的华人回国,但这相比在美国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的华人而言占比很低。最重要的是,你要去探求一下这些人回国的原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满腔的报国热情而回国,美国的政治正确或者说你们认为的针对华人的越来越不友好的氛围只是其回国的微小的动力。这些回国的人,或者接近退休年龄,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已经基本上到头了,回去还可以继续人五人六地指导年轻人干几年;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早已经跟国内有多年的学术联系和学术兼职,他们选择回国也是因为美国对这种两边通吃的行为不再容忍;或者在美国并无很稳定地职位,趁年轻回去拿个人才项目,去追去他们认为地无压力地生活去了;这批人以后越来越少了,疫情后这两三年,很多高校到处找海外年轻人申报海外优青年项目,普遍反映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申报的了;或者确实在美国的事业仍有前景,但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利益驱动而选择回国。首先声明,这些人的选择都没有错,也都是经过各方面的考量而做出的对自己最好的决定。但外人也就看个热闹,并不知道人家的具体情况。你要看主流的话,绝大多数华人还是选择在美国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国内的科研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你看看四十来岁甚至三十几岁就猝死的例子就可以猜到什么样子了。这绝非个例,前两天浙江大学刘姓杰青48岁出差在会场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妻子公布过去一年他的行程,就可以窥豹一斑了。回国的,也就是换了个工作单位而已,没有谁比谁高尚,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中美科技差距,这些人回国的动机,更不是你认为的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促进东升西降,他们只是做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已。

针对华人越来越不友好的氛围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回国的主要原因。很多华人FACULTY招PHD或者博后以前有很多国内申请者的选择,但是近几年越来越招不到像样的学生。很多原因,绿卡越来越不好拿,博后的国内外收入差距几乎没有,10043等导致很多想来美国的学生来不了(来了也被签证困住很多年回不了国)。我是十几年前国内毕业的PHD,我的师弟师妹们有很多根本没有海外经历都能升副高(国内TOP高校),考虑到出国呆几年生活水平的严重下降,配偶的事业停滞等,现在很多人都根本不考虑出国读博或者博后。现在PHD学生的主体人群都是00后了,我一个80后刚来美国博后时都觉得生活质量下降太厉害,年轻人忍不了的多得很。 针对FACULTY自己的待遇也更不提了,都知道国内卷生卷死,但是美国很多FACULTY收入真的低到离谱,亚裔男拿教职属于地狱难度, 即使教职拿到了,绿卡即使是EB1也等得遥遥无期,配偶如果需要工作的话没身份也很难。 至于到底是在美国找不到好的工作才选择回国,总之工作哪里都有,但是假如多数人的选择是20年前在美国大农村当个千老都不会考虑回国进TOP高校当教授,那么现在美国排名50开外的大学拿到教职VS国内TOP高校教职之间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国,仅仅只是考虑职业发展不考虑ZZ因素,刚起步的时候好的资源,足够的钱以及足够好的学生,才能迅速在学术界站稳脚跟。 至于你所说的到处找人申报海优,其实只是国内给的钱多了名额多,拿到一份申请中介就能赚一份钱,海优的竞争还是非常非常激烈的,基本只给大佬嫡系,有人拉人头不代表你真的拿得到。国内的学术环境是不好,但是美国也没好到哪里去,别天天抱着天朝上国的想法觉得回国的都是美国混不下去的,时代确实也不一样了
l
lovejames
敏感专业就应该赶紧撤退, 别等着受到迫害被抓被调查才想起怎么不早点跑路。助教起步应该不是专家大牛 但是能进北大就是很不错的。
c
chore
挺牛了,说他是research scientist没毛病。 报纸把这个词直译成科学家本身也不算错,只不过中文语境里科学家的标准太高了。再看高赞的几个评论,仿佛谁都能轻松北大本+Princeton博+进Princeton lab工作一样,华人对牛人的定义标准也是相当高。
s
ss4me
知名是家喻户晓的意思吗?
c
crazyHat
回复 35楼 chore 的帖子
这个也是中美差异之一。美国的research scientist在工业界和学术界都算是比较初级的岗位,和国内的“科学家”差远了。国内一般的教授博导都是不敢自称“科学家”的。
P
Prionlike
回复 35楼 chore 的帖子
这个也是中美差异之一。美国的research scientist在工业界和学术界都算是比较初级的岗位,和国内的“科学家”差远了。国内一般的教授博导都是不敢自称“科学家”的。
crazyHat 发表于 2025-03-11 11:38

学术界 research scientist 是高级博后了,也就是千老。National lab的 research scientist 差不多也是 PI未满,这一次都被马总统一刀切了。research scientist 同时也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了。PI 这一级负责拿钱,外联,管理,掌控方向。尤其是物理这一块,干活都是年轻人。
至于industry, research scientist 的确是初级职位,硕士,本科都可以。
A
Apple49
挺好的, 这种回国估计比在美国混得能好点
P
Prionlike
zhaoxiaodao 发表于 2025-03-11 09:15
回复 1楼 chriss 的帖子
跑进来看牛人的,结果发现这不就是是博后找到工作吗?

北大本,princeton 博,National lab工作,北大助理教授。这一路走来算牛人了吧。

m
mnctt
me3 发表于 2025-03-11 08:17
不管什么职位,这么年轻Google citation 800次在物理上应该还是比较厉害的吧。物理专业的不妨来说说。

现在citation也通胀了,博士毕业几年的,尤其是做博后的,都是一两千起步
l
laohua001
学术界 research scientist 是高级博后了,也就是千老。National lab的 research scientist 差不多也是 PI未满,这一次都被马总统一刀切了。research scientist 同时也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了。PI 这一级负责拿钱,外联,管理,掌控方向。尤其是物理这一块,干活都是年轻人。
至于industry, research scientist 的确是初级职位,硕士,本科都可以。
Prionlike 发表于 2025-03-11 11:43

你不要瞧不起research scientist ,我这一个research scientist回国在T5拿了正高级实验师的位置,给的是正教授的待遇。小日子爽的不得了。
x
xindereila
认识不少他们这个系里毕业的博士,很多华人在华尔街当矿工,在好的fund里面的,一年就买纽约学区房了。 开个家长会,都能碰到好几个那种。。不知道是现在工作不好找了还是怎样。。。。
C
Centauri
Prionlike 发表于 2025-03-11 11:51
北大本,princeton 博,National lab工作,北大助理教授。这一路走来算牛人了吧。


牛人算不上,就是一正常的(他们这个)行业之路而已。本来他这个专业,教职就不好找,PhD当然需要是好学校。他要一野鸡大学PHD也能走到现在这步,那就真有点儿牛人味儿了。
至于之后,在National Lab 八年,如果算其中3年是postdoc,那么五年时间,出来仍然是Assist Prof. - 这个就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不说明牛也不说明不牛。他要现在出来直接就tenure了,那肯定算牛人。

N
Namama

这也不算知名核物理学家吧?

M
Mingnisudaxue
laohua001 发表于 2025-03-11 11:53
你不要瞧不起research scientist ,我这一个research scientist回国在T5拿了正高级实验师的位置,给的是正教授的待遇。小日子爽的不得了。

我还认识个三本毕业的成了世界首富呢,然后呢?
C
Centauri
Mingnisudaxue 发表于 2025-03-11 12:32
我还认识个三本毕业的成了世界首富呢,然后呢?

其他的另说,但你这么说话,那就明显说明你嘴上跑火车呗。。。
正常人说“认识”什么人的时候,一般是指的现实生活中双方真的有交往,而不是“听说过”,"在网上看到过“之类的,啥都当“认识”来说。

s
superaloha
chore 发表于 2025-03-11 11:22
挺牛了,说他是research scientist没毛病。 报纸把这个词直译成科学家本身也不算错,只不过中文语境里科学家的标准太高了。再看高赞的几个评论,仿佛谁都能轻松北大本+Princeton博+进Princeton lab工作一样,华人对牛人的定义标准也是相当高。

因为这些人都不是phd,或者是chem之类的phd,chem/bio的citation非常容易过千
物理如果不是热门领域,连过100都难说
我认识几个清北本在美国的phd,哪怕是在名校滚了几轮,citations真的没过百,这个做的东西,老板是谁太相关了,不要因为citation数量就忽略一个人的所有努力。
还有人上千的citation,纯粹就是四作挂了个有名的文章,一作几乎没有。
s
superaloha
xindereila 发表于 2025-03-11 11:54
认识不少他们这个系里毕业的博士,很多华人在华尔街当矿工,在好的fund里面的,一年就买纽约学区房了。 开个家长会,都能碰到好几个那种。。不知道是现在工作不好找了还是怎样。。。。

不是每个数学系,物理系的都想去当矿工的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3楼 ljty_nevermind 的帖子
因为是南华早报啊
t
thudy
higherhighlower 发表于 2025-03-11 09:09
很多人没有基本的逻辑,动辄华人知名科学家回国。其实从China Initiative以来,确实有一些放弃美国教职的华人回国,但这相比在美国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的华人而言占比很低。最重要的是,你要去探求一下这些人回国的原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满腔的报国热情而回国,美国的政治正确或者说你们认为的针对华人的越来越不友好的氛围只是其回国的微小的动力。这些回国的人,或者接近退休年龄,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已经基本上到头了,回去还可以继续人五人六地指导年轻人干几年;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早已经跟国内有多年的学术联系和学术兼职,他们选择回国也是因为美国对这种两边通吃的行为不再容忍;或者在美国并无很稳定地职位,趁年轻回去拿个人才项目,去追去他们认为地无压力地生活去了;这批人以后越来越少了,疫情后这两三年,很多高校到处找海外年轻人申报海外优青年项目,普遍反映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申报的了;或者确实在美国的事业仍有前景,但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利益驱动而选择回国。首先声明,这些人的选择都没有错,也都是经过各方面的考量而做出的对自己最好的决定。但外人也就看个热闹,并不知道人家的具体情况。你要看主流的话,绝大多数华人还是选择在美国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国内的科研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你看看四十来岁甚至三十几岁就猝死的例子就可以猜到什么样子了。这绝非个例,前两天浙江大学刘姓杰青48岁出差在会场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妻子公布过去一年他的行程,就可以窥豹一斑了。回国的,也就是换了个工作单位而已,没有谁比谁高尚,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中美科技差距,这些人回国的动机,更不是你认为的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促进东升西降,他们只是做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已。

人家清醒, 只是华人网已经被五毛党全面占领,加上一些焦虑大妈,感觉没法看了
月亮另一面
不要小瞧博后啊,有一些是怀才不遇的。应该欢迎各种人才,有乔木也有灌木,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花花朵朵
没必要过分解读。既不是天才科学家放弃优渥生活满腔报国,也不是落魄博后混不下去不得不回。就是个普通人权衡了职业发展和家庭以后作出的选择而已。什么“知名物理学家”都是无良媒体为了抓眼球给的称号,人家自己估计都不知道会被这么写。
P
Prionlike
mnctt 发表于 2025-03-11 11:51
现在citation也通胀了,博士毕业几年的,尤其是做博后的,都是一两千起步

物理才几个人做,citation轻松过千的吗?
化学乃至生物有些冷门领域都不敢说自己轻松过千。
P
Prionlike
laohua001 发表于 2025-03-11 11:53
你不要瞧不起research scientist ,我这一个research scientist回国在T5拿了正高级实验师的位置,给的是正教授的待遇。小日子爽的不得了。

你在哪看出来我瞧不起 research scientist
s
skewers
这个尬吹过头了吧
笨笨熊
这个人看照片挺老实的样子,怎么搞这么一篇虚头巴脑的通稿?
z
zhangxx818
higherhighlower 发表于 2025-03-11 09:09
很多人没有基本的逻辑,动辄华人知名科学家回国。其实从China Initiative以来,确实有一些放弃美国教职的华人回国,但这相比在美国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的华人而言占比很低。最重要的是,你要去探求一下这些人回国的原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满腔的报国热情而回国,美国的政治正确或者说你们认为的针对华人的越来越不友好的氛围只是其回国的微小的动力。这些回国的人,或者接近退休年龄,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已经基本上到头了,回去还可以继续人五人六地指导年轻人干几年;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早已经跟国内有多年的学术联系和学术兼职,他们选择回国也是因为美国对这种两边通吃的行为不再容忍;或者在美国并无很稳定地职位,趁年轻回去拿个人才项目,去追去他们认为地无压力地生活去了;这批人以后越来越少了,疫情后这两三年,很多高校到处找海外年轻人申报海外优青年项目,普遍反映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申报的了;或者确实在美国的事业仍有前景,但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利益驱动而选择回国。首先声明,这些人的选择都没有错,也都是经过各方面的考量而做出的对自己最好的决定。但外人也就看个热闹,并不知道人家的具体情况。你要看主流的话,绝大多数华人还是选择在美国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国内的科研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你看看四十来岁甚至三十几岁就猝死的例子就可以猜到什么样子了。这绝非个例,前两天浙江大学刘姓杰青48岁出差在会场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妻子公布过去一年他的行程,就可以窥豹一斑了。回国的,也就是换了个工作单位而已,没有谁比谁高尚,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中美科技差距,这些人回国的动机,更不是你认为的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促进东升西降,他们只是做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已。

同意你的结论,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 他回去,肯定是觉得他将来在中国比在美国混的好,才回去的。这不正说明了他眼里,中国的将来比美国好吗? 同理,二十年前,为啥清华北大的学生,削尖了脑袋,考托考G也要来美国,宁肯端盘子也不回去。老莫宁愿走线偷渡,也要来美国,不就是因为他们看好美国吗?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教授回国,清华北大学生慢慢的不来美国了,不就是反应了越来越多人觉得未来要东升西降了吗? 一个有未来的国家才能吸引人才。。。
f
faramita
这种专业还是回国好。国家实验室正式staff不是铁饭碗,没项目了要被裁,不如学校稳定。不入籍好多项目做不了,即使入籍也可能被歧视排挤,出国特别去中国监管很严厉。
H
High.eee
汗,这个还没我前阵子说的回国的那个同学强呢啊..........
s
stokes
博后能找到这个职位不错啊
E
Eminemer
Zxcv490 发表于 2025-03-11 04:07
回复 3楼 ljty_nevermind 的帖子
报社不好干了,随便登登

哈哈
H
Huarenginger
officialaccount 发表于 2025-03-11 02:51
首先声明,美国江河日下,人才离开美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这位,google scholar citation才800次,也算物理‘学家’? 他放弃的是Princeton的什么职位?不会是博后吧?

也还纳闷呢,这么年轻的物理学家
h
hoxu
higherhighlower 发表于 2025-03-11 09:09
很多人没有基本的逻辑,动辄华人知名科学家回国。其实从China Initiative以来,确实有一些放弃美国教职的华人回国,但这相比在美国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的华人而言占比很低。最重要的是,你要去探求一下这些人回国的原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为了满腔的报国热情而回国,美国的政治正确或者说你们认为的针对华人的越来越不友好的氛围只是其回国的微小的动力。这些回国的人,或者接近退休年龄,在美国的职业生涯已经基本上到头了,回去还可以继续人五人六地指导年轻人干几年;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早已经跟国内有多年的学术联系和学术兼职,他们选择回国也是因为美国对这种两边通吃的行为不再容忍;或者在美国并无很稳定地职位,趁年轻回去拿个人才项目,去追去他们认为地无压力地生活去了;这批人以后越来越少了,疫情后这两三年,很多高校到处找海外年轻人申报海外优青年项目,普遍反映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申报的了;或者确实在美国的事业仍有前景,但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利益驱动而选择回国。首先声明,这些人的选择都没有错,也都是经过各方面的考量而做出的对自己最好的决定。但外人也就看个热闹,并不知道人家的具体情况。你要看主流的话,绝大多数华人还是选择在美国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国内的科研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你看看四十来岁甚至三十几岁就猝死的例子就可以猜到什么样子了。这绝非个例,前两天浙江大学刘姓杰青48岁出差在会场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妻子公布过去一年他的行程,就可以窥豹一斑了。回国的,也就是换了个工作单位而已,没有谁比谁高尚,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中美科技差距,这些人回国的动机,更不是你认为的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促进东升西降,他们只是做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已。

重点是绝大多数回去也没人要,比如说你
T
Tsukiyy
确实是不如回国
l
lbff
这种文章经过本人同意吗?只要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就是知名专家了?不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愿意被这样不实尬吹。等离子体研究在各高校都不被待见,在美国找教职几乎不可能
b
brotherband
昨晚在微博热搜也看到他了。是有人要捧杀他还是他要做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