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一个博后,而且回北大做的是assistant professor,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上南华早报 I am a research scientist in the Theory Department of the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https://www.princeton.edu/~liuchang/
ljty_nevermind 发表于 2025-03-11 03:24 这就是一个博后,而且回北大做的是assistant professor,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会上南华早报 I am a research scientist in the Theory Department of the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https://www.princeton.edu/~liuchang/
I am a research scientist in the Theory Department of the Princeton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https://www.princeton.edu/~liuchang/
报社不好干了,随便登登
说著名又不违反学术规范,人家还是助教起步,你激动啥
不管什么职位,这么年轻Google citation 800次在物理上应该还是比较厉害的吧。物理专业的不妨来说说。
国内的科研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你看看四十来岁甚至三十几岁就猝死的例子就可以猜到什么样子了。这绝非个例,前两天浙江大学刘姓杰青48岁出差在会场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妻子公布过去一年他的行程,就可以窥豹一斑了。回国的,也就是换了个工作单位而已,没有谁比谁高尚,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中美科技差距,这些人回国的动机,更不是你认为的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促进东升西降,他们只是做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已。
这就是个物理千老博士后啊
re
跑进来看牛人的,结果发现这不就是是博后找到工作吗?
以前还有银行的VP回国吹自己是xx国际大银行的副总裁,年薪百万(折成港币),哄得大学生一愣一愣的,不知道其实就是个银行底层分析员。
这不是播后吧
多年前见过一位, 说 因为自己实在太牛了, 所以 美国政府主动为我申请了绿卡。
这年头连普通的美国AP回国都拿不到北大AP的位置了,应该是做的不错的。
政府不会,但公司学校会。我在公司负责HR,H1员工特别出色的,我们确实会主动offer出所有费用帮助申请绿卡,希望籍此能多留几年人。
针对华人越来越不友好的氛围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回国的主要原因。很多华人FACULTY招PHD或者博后以前有很多国内申请者的选择,但是近几年越来越招不到像样的学生。很多原因,绿卡越来越不好拿,博后的国内外收入差距几乎没有,10043等导致很多想来美国的学生来不了(来了也被签证困住很多年回不了国)。我是十几年前国内毕业的PHD,我的师弟师妹们有很多根本没有海外经历都能升副高(国内TOP高校),考虑到出国呆几年生活水平的严重下降,配偶的事业停滞等,现在很多人都根本不考虑出国读博或者博后。现在PHD学生的主体人群都是00后了,我一个80后刚来美国博后时都觉得生活质量下降太厉害,年轻人忍不了的多得很。 针对FACULTY自己的待遇也更不提了,都知道国内卷生卷死,但是美国很多FACULTY收入真的低到离谱,亚裔男拿教职属于地狱难度, 即使教职拿到了,绿卡即使是EB1也等得遥遥无期,配偶如果需要工作的话没身份也很难。 至于到底是在美国找不到好的工作才选择回国,总之工作哪里都有,但是假如多数人的选择是20年前在美国大农村当个千老都不会考虑回国进TOP高校当教授,那么现在美国排名50开外的大学拿到教职VS国内TOP高校教职之间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国,仅仅只是考虑职业发展不考虑ZZ因素,刚起步的时候好的资源,足够的钱以及足够好的学生,才能迅速在学术界站稳脚跟。 至于你所说的到处找人申报海优,其实只是国内给的钱多了名额多,拿到一份申请中介就能赚一份钱,海优的竞争还是非常非常激烈的,基本只给大佬嫡系,有人拉人头不代表你真的拿得到。国内的学术环境是不好,但是美国也没好到哪里去,别天天抱着天朝上国的想法觉得回国的都是美国混不下去的,时代确实也不一样了
这个也是中美差异之一。美国的research scientist在工业界和学术界都算是比较初级的岗位,和国内的“科学家”差远了。国内一般的教授博导都是不敢自称“科学家”的。
学术界 research scientist 是高级博后了,也就是千老。National lab的 research scientist 差不多也是 PI未满,这一次都被马总统一刀切了。research scientist 同时也是科研的中坚力量了。PI 这一级负责拿钱,外联,管理,掌控方向。尤其是物理这一块,干活都是年轻人。
至于industry, research scientist 的确是初级职位,硕士,本科都可以。
北大本,princeton 博,National lab工作,北大助理教授。这一路走来算牛人了吧。
现在citation也通胀了,博士毕业几年的,尤其是做博后的,都是一两千起步
你不要瞧不起research scientist ,我这一个research scientist回国在T5拿了正高级实验师的位置,给的是正教授的待遇。小日子爽的不得了。
牛人算不上,就是一正常的(他们这个)行业之路而已。本来他这个专业,教职就不好找,PhD当然需要是好学校。他要一野鸡大学PHD也能走到现在这步,那就真有点儿牛人味儿了。
至于之后,在National Lab 八年,如果算其中3年是postdoc,那么五年时间,出来仍然是Assist Prof. - 这个就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不说明牛也不说明不牛。他要现在出来直接就tenure了,那肯定算牛人。
这也不算知名核物理学家吧?
我还认识个三本毕业的成了世界首富呢,然后呢?
其他的另说,但你这么说话,那就明显说明你嘴上跑火车呗。。。
正常人说“认识”什么人的时候,一般是指的现实生活中双方真的有交往,而不是“听说过”,"在网上看到过“之类的,啥都当“认识”来说。
因为这些人都不是phd,或者是chem之类的phd,chem/bio的citation非常容易过千
物理如果不是热门领域,连过100都难说
我认识几个清北本在美国的phd,哪怕是在名校滚了几轮,citations真的没过百,这个做的东西,老板是谁太相关了,不要因为citation数量就忽略一个人的所有努力。
还有人上千的citation,纯粹就是四作挂了个有名的文章,一作几乎没有。
不是每个数学系,物理系的都想去当矿工的
因为是南华早报啊
人家清醒, 只是华人网已经被五毛党全面占领,加上一些焦虑大妈,感觉没法看了
物理才几个人做,citation轻松过千的吗?
化学乃至生物有些冷门领域都不敢说自己轻松过千。
你在哪看出来我瞧不起 research scientist
同意你的结论,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 他回去,肯定是觉得他将来在中国比在美国混的好,才回去的。这不正说明了他眼里,中国的将来比美国好吗? 同理,二十年前,为啥清华北大的学生,削尖了脑袋,考托考G也要来美国,宁肯端盘子也不回去。老莫宁愿走线偷渡,也要来美国,不就是因为他们看好美国吗?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教授回国,清华北大学生慢慢的不来美国了,不就是反应了越来越多人觉得未来要东升西降了吗? 一个有未来的国家才能吸引人才。。。
哈哈
也还纳闷呢,这么年轻的物理学家
重点是绝大多数回去也没人要,比如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