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普娃5年级,学习啥都不咋地,啥都没太大兴趣也学不好(比如数学),但是学中文就一直挺喜欢,回国玩也对中国文化喜欢。 从小孩子她妈教的好,花好多好多心思好多精力,除了普通的读中文书中文歌中文电影以外,还编程做描红本,生字的数据库/注音,等等。 有上当地的中文课,好几年了。除了她妈每天都教她中文,觉得最有用的就是做中文功课,每天都做呢。中文课不怎么样,就是作业很多,但是因为写作业很多,学到也很多。(她也挺喜欢中文作业) 网上找了几道AP中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做了一下,都做对。(只找了阅读理解,因为知道她虽然写字没问题,但是写作不行,这个跟语言无关,是脑子不够聪明,因为英文写作她也不行, 想不出东西写) 问题是,然后呢? 一方面,觉得中文学"太快", 回报率太低。孩子没兴趣学第二外语,所以以后高中也还是必须学中文课来满足外语requirement的要求的。 学太好也没用,因为她以后肯定不会回国工作(有原因),而且家人基本都在这边了。 孩子平时学习的时间有限(而且她很容易就觉得累就不想学),如果花在中文上,就不太够时间花在她落后的科目,比如stem,等等。所以考虑是不是以后中文就靠平时娱乐阅读自然“学习”,不主动专门教,也不上外面的中文课了。 另一方面,假如继续学,也不太懂往哪个方向。 中文课可能应该不去上了,就在家里自己继续教就行。但是不知道教啥,才是比较有用的。 肯定不想学文言文/文学/中国历史 那些,没用。诗词也学了一些,觉得太多也没太多用处,不需要专门教,平时随缘 pick up 到啥就是啥。 我们都是理科生,不太懂教育这些,所以看看大家怎么看。 如果学,希望能学一些能用的上的东西。平常日常生活的她基本都没问题了。(在家她是只能说中文的,最多混一下英文单词) 我也不太懂啥叫“用的上”。瞎想一下, - 比如,希望读报纸能读懂?学读报纸? 报纸的是比较日常,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用的东西? 但是好像报纸上很多都是政经商史医的东西,很多比较专业的词汇,好像也不是一个比较适合学习的东西?如果只是看大妈大爷生活纠纷和娱乐新闻,觉得不好,因为 not age appropriate, 也太负面。 谢谢大家。 ps: 也不是文科生,她英文也不太行 ... 汗,一个普通当地小学,英文是有些时候拿B的。 narrowgate 发表于 2025-03-08 18:45
ecaeca 发表于 2025-03-08 18:58 首先很羡慕你女儿中文那么好啊! 你的女儿对什么有兴趣?找一些她有兴趣的方向的中文资料给她,让她能做到看得懂而且还能自己讲出来,那就很好了。 另外报纸什么的也可以练习。那上面的专业词汇其实也是常用词汇,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应该掌握的。你女儿如果中文不错那确实可以进一步努力。
美国人也有研究汉语的汉学的,搞外交的,你孩子为啥不行 孩子喜欢你的母语你不应该支持吗?这对你有好处啊 自己不会教就让懂的人教,找老师,送到中文环境游学 jakon 发表于 2025-03-08 19:04
给她看小说,让她下载各种写文看文的APP,让她在网上交同龄的朋友。别去想回报率,也别总是用枯燥乏味的方式教她中文,否则她产生逆反心理。 至于课外活动,说句实话,就AI进行的速度,现在学会了技能,过不了多久就废了。我自己是理论物理博士,最近在用AI写论文,很悲哀地发现AI可以代替大部分的同学了。至少学会了中文,以后要挪窝也不至于太过狼狈。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08 19:13
antifraud 发表于 2025-03-08 19:44回复 12楼 narrowgate 的帖子 理论物理确实回报率低,我毕业后也是自己创业。 其实AI创造力有限,这是基于LLM算法的limitations,它们的“发散性思维”其实就是perturbation+renormalization。就目前而言,我觉得AI在这方面不会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小说家还不用太慌。 我自己喜欢写文,也会用AI,所以也不是凭空编造这些话。我看过它写的章节,非常redundant,我自己只好重写大篇大篇的内容。但就物理而言?DeepSeek R1 + Claude Sonnet 3.7 w/extended thinking解决了困扰了我和朋友长达两年的一个问题。当然,我们之前的研究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不管哪个模型都无法处理大量运算。但它们知识面实在广,可以很快就想出numerical methods。
narrowgate 发表于 2025-03-08 18:45 abc普娃5年级,学习啥都不咋地,啥都没太大兴趣也学不好(比如数学),但是学中文就一直挺喜欢,回国玩也对中国文化喜欢。 从小孩子她妈教的好,花好多好多心思好多精力,除了普通的读中文书中文歌中文电影以外,还编程做描红本,生字的数据库/注音,等等。 有上当地的中文课,好几年了。除了她妈每天都教她中文,觉得最有用的就是做中文功课,每天都做呢。中文课不怎么样,就是作业很多,但是因为写作业很多,学到也很多。(她也挺喜欢中文作业) 网上找了几道AP中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做了一下,都做对。(只找了阅读理解,因为知道她虽然写字没问题,但是写作不行,这个跟语言无关,是脑子不够聪明,因为英文写作她也不行, 想不出东西写) 问题是,然后呢? 一方面,觉得中文学"太快", 回报率太低。孩子没兴趣学第二外语,所以以后高中也还是必须学中文课来满足外语requirement的要求的。 学太好也没用,因为她以后肯定不会回国工作(有原因),而且家人基本都在这边了。 孩子平时学习的时间有限(而且她很容易就觉得累就不想学),如果花在中文上,就不太够时间花在她落后的科目,比如stem,等等。所以考虑是不是以后中文就靠平时娱乐阅读自然“学习”,不主动专门教,也不上外面的中文课了。 另一方面,假如继续学,也不太懂往哪个方向。 中文课可能应该不去上了,就在家里自己继续教就行。但是不知道教啥,才是比较有用的。 肯定不想学文言文/文学/中国历史 那些,没用。诗词也学了一些,觉得太多也没太多用处,不需要专门教,平时随缘 pick up 到啥就是啥。 我们都是理科生,不太懂教育这些,所以看看大家怎么看。 如果学,希望能学一些能用的上的东西。平常日常生活的她基本都没问题了。(在家她是只能说中文的,最多混一下英文单词) 我也不太懂啥叫“用的上”。瞎想一下, - 比如,希望读报纸能读懂?学读报纸? 报纸的是比较日常,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用的东西? 但是好像报纸上很多都是政经商史医的东西,很多比较专业的词汇,好像也不是一个比较适合学习的东西?如果只是看大妈大爷生活纠纷和娱乐新闻,觉得不好,因为 not age appropriate, 也太负面。 谢谢大家。 ps: 也不是文科生,她英文也不太行 ... 汗,一个普通当地小学,英文是有些时候拿B的。
lucky668 发表于 2025-03-09 11:08 楼主,看到你的问题颇为熟悉,因为也是我当年的疑问。我家也是女孩,当年因为有海归的打算歪打正着用国内教材学习中文,在当时中文无用论还比较盛行的年代,我家的中文水平很快出类拔萃,四、五年级读了射雕和天龙,6年级读完红楼梦。之后家长引导的中文学习就一度中断,主要原因是进入高年级,功课和课外活动的占时大大增加,每当来不及时首先搁置中文学习(因为免费的),加上我也忙,中文上课和功课就慢慢停了,这个时候我也有你一样的思考,中文学习何去何从(也是不想太花时间在古文上)。 当时我的做法是利用碎片时间跟她们读一些思辨的文章并进行讨论,比如跟时政、文化差异、心理、经济相关的,反正我觉得有意思的就跟她们分享下。因为其中一个孩子以后走商科的路,我陪她看了一些“大学慕课”上的相关课程,主要是经济、金融类,也算中文学习吧。另一个孩子偏理又比较叛逆,从7年级开始就彻底停了和我的学习,但事实上她也没有停止中文的输入,从6年级开始她迷上了国内的连续剧,这几年看了差不多快100部(从开始偷偷看到后来公开看,占用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我一度怀疑我引导她进入中文世界是不是个错误)。 要说学中文的性价比,我和我孩子都觉的挺高。首先从情感发育、身份认同和亲子互动的角度就不多说了,讲个有趣的现象:我女儿和她的几个好朋友很多时候是用中文交流的(绝对土生土长ABC)。并且一年有2-3次,她和好朋友会相约穿全套汉服去学校上课,因此每年她都会添一套汉服,战国、唐、宋、明,差不多齐了。老师每次都会夸她衣服好看,还拍照(这跟我们在纽约有关吧,华裔较多,总体比较包容)。我家姐姐在大学申请里也提到了这段经历。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她们也对中文有很多运用。做功课查资料中英文各查一遍,信息面会宽一些,思考更理性,不容易有信息茧房,功课质量很高,比如妹妹把她的功课去scholastic投稿,两金一银。因为中文好,前段时间妹妹参加了国内一个比较好的商科活动,同组的都是国内大学2、3年级的大学生,有的课程和讲座是全中文(针对国内大学生的),妹妹每次2个小时听下来没问题(做笔记用中英文),她从中有很多收获,这也是中文在学业上给她的助力,使她有更多的机会。平时消遣中文就更多了,姐姐喜欢用中文写日记,妹妹休息时读中文小说(她英文也非常好,但她认为中文小说的内涵更深),有段时间玩成语填字娶老婆,级别比我都玩得高。在没temu以前我家经常从中国背书过来,姐姐之前特别喜欢三体,读了很多遍,还交了国内一个复旦大学生做网友一起讨论;前段时间读张爱玲、三毛、史铁生、余秋雨,并用中文写了一些分析。妹妹之前读天官赐福、观鹤笔记、明朝那些事,这段时间又迷上推理类的,比如法医秦明。平时我也会把她们拉进某些群里,升学信息直接吸收,不用我洗脑和转发。总之我们都觉得学中文是一大幸事(妹妹有一天说以后结婚要找个国内来的,可以把中文传承下去,我说看缘分)。 我家孩子跟中文和中国文化比较有缘份,除了早期我带她们过识字关、经常暑假回国和增加专业性阅读外,我觉得6年级以后属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们基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在中文世界里自由发展(家长还是有机会见机适当引导)。当然也有可能有的孩子到高年级中文就慢慢退化了。我觉得这完全取决于孩子的个性,不必强求。中文跟其他技能一样,就是一门工具,我们不用担心性价比,在某个点总能用得到。至于会不会以后在社交中有什么影响(好的和不好的),这还有待我慢慢观察。我家的这段经历供你参考,祝你家妹妹学习中文快乐,并享受中文带来的乐趣!
narrowgate 发表于 2025-03-09 12:35 哇,谢谢,非常棒的分享,孩子的中文轨迹的确有点overlap,比如我们也有用国内教材(加上自己做的),也很喜欢穿汉服。中文也是非常帮助我们亲子互动的。 你们孩子很棒,6年级读红楼,那是很牛很棒的了。小说类我们家还比较少让她读,因为我老婆对作品的世界观和正面能量要求非常严格,怕孩子收到不良影响,我也愿意尊重老婆的这个选择。 你说到的思辨文章/幕客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我也打算这么做。不过孩子有点小,大学慕课有点对专业要求有点高吧,毕竟是大学。思辨文章之类的资源,不太难的,有推荐的吗? 您说的读商科资料也是一个好主意,毕竟容易懂一些,跟生活有关联。不过现在不比以前啊,有点怕把孩子引导到那边,比如会计是牛马贼累,金融不仅割喉还失去以前的热度了,经济一堆phd都找不到工作的 (除了可能做causal的?)。
哇,谢谢,非常棒的分享,孩子的中文轨迹的确有点overlap,比如我们也有用国内教材(加上自己做的),也很喜欢穿汉服。中文也是非常帮助我们亲子互动的。 你们孩子很棒,6年级读红楼,那是很牛很棒的了。小说类我们家还比较少让她读,因为我老婆对作品的世界观和正面能量要求非常严格,怕孩子收到不良影响,我也愿意尊重老婆的这个选择。 你说到的思辨文章/幕客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我也打算这么做。不过孩子有点小,大学慕课有点对专业要求有点高吧,毕竟是大学。思辨文章之类的资源,不太难的,有推荐的吗? 您说的读商科资料也是一个好主意,毕竟容易懂一些,跟生活有关联。不过现在不比以前啊,有点怕把孩子引导到那边,比如会计是牛马贼累,金融不仅割喉还失去以前的热度了,经济一堆phd都找不到工作的 (除了可能做causal的?)。 narrowgate 发表于 2025-03-09 12:35
lucky668 发表于 2025-03-09 18:34 思辨类的话题我当时想到什么就跟她们讨论什么,我记得第一个跟她们讨论的话题是“西游记师徒四人,你最愿意当哪位?”“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愿意和谁交朋友?”还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不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时候也是一个内容的介绍,比如西方文化里的个人主义vs东方的集体主义(针对疫情期间的不同反应和表现),苏东坡的人生和思想(面对困境的心态),诸子百家(如果你是国君你听谁?)或者针对看过的一场电影的影评(申肖克的救赎),还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甚至64都有介绍。总之比较随心所欲,我感兴趣的就跟她们介绍下和讨论下。 至于慕课,我是陪着看的,边看边暂停讲解,也是挑小朋友会接触到的部分,比如货币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部分:货币、利率、汇率、股票、债券等,后面挑宏观经济学中的部分再看一下,对整个经济体有个粗浅的认识。我认为孩子完全能接受,也不存在意识形态的问题。正因为当时带着学习了一阵子,后来她参加国内的项目也能很快适应。 关于意识形态,我其实不排斥让她们接触那边的一些思想观念,比如国内课本里的一些领导人的文章,我也会让她们读一遍,告诉她们这是共产党为自己树立形象的文章,其实每个政府都有类似的行为。我觉得听到不同的言论反而能让她们不容易被洗脑,有助于培养她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楼主,看到你的问题颇为熟悉,因为也是我当年的疑问。我家也是女孩,当年因为有海归的打算歪打正着用国内教材学习中文,在当时中文无用论还比较盛行的年代,我家的中文水平很快出类拔萃,四、五年级读了射雕和天龙,6年级读完红楼梦。之后家长引导的中文学习就一度中断,主要原因是进入高年级,功课和课外活动的占时大大增加,每当来不及时首先搁置中文学习(因为免费的),加上我也忙,中文上课和功课就慢慢停了,这个时候我也有你一样的思考,中文学习何去何从(也是不想太花时间在古文上)。 当时我的做法是利用碎片时间跟她们读一些思辨的文章并进行讨论,比如跟时政、文化差异、心理、经济相关的,反正我觉得有意思的就跟她们分享下。因为其中一个孩子以后走商科的路,我陪她看了一些“大学慕课”上的相关课程,主要是经济、金融类,也算中文学习吧。另一个孩子偏理又比较叛逆,从7年级开始就彻底停了和我的学习,但事实上她也没有停止中文的输入,从6年级开始她迷上了国内的连续剧,这几年看了差不多快100部(从开始偷偷看到后来公开看,占用了很多时间,以至于我一度怀疑我引导她进入中文世界是不是个错误)。 要说学中文的性价比,我和我孩子都觉的挺高。首先从情感发育、身份认同和亲子互动的角度就不多说了,讲个有趣的现象:我女儿和她的几个好朋友很多时候是用中文交流的(绝对土生土长ABC)。并且一年有2-3次,她和好朋友会相约穿全套汉服去学校上课,因此每年她都会添一套汉服,战国、唐、宋、明,差不多齐了。老师每次都会夸她衣服好看,还拍照(这跟我们在纽约有关吧,华裔较多,总体比较包容)。我家姐姐在大学申请里也提到了这段经历。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她们也对中文有很多运用。做功课查资料中英文各查一遍,信息面会宽一些,思考更理性,不容易有信息茧房,功课质量很高,比如妹妹把她的功课去scholastic投稿,两金一银。因为中文好,前段时间妹妹参加了国内一个比较好的商科活动,同组的都是国内大学2、3年级的大学生,有的课程和讲座是全中文(针对国内大学生的),妹妹每次2个小时听下来没问题(做笔记用中英文),她从中有很多收获,这也是中文在学业上给她的助力,使她有更多的机会。平时消遣中文就更多了,姐姐喜欢用中文写日记,妹妹休息时读中文小说(她英文也非常好,但她认为中文小说的内涵更深),有段时间玩成语填字娶老婆,级别比我都玩得高。在没temu以前我家经常从中国背书过来,姐姐之前特别喜欢三体,读了很多遍,还交了国内一个复旦大学生做网友一起讨论;前段时间读张爱玲、三毛、史铁生、余秋雨,并用中文写了一些分析。妹妹之前读天官赐福、观鹤笔记、明朝那些事,这段时间又迷上推理类的,比如法医秦明。平时我也会把她们拉进某些群里,升学信息直接吸收,不用我洗脑和转发。总之我们都觉得学中文是一大幸事(妹妹有一天说以后结婚要找个国内来的,可以把中文传承下去,我说看缘分)。 我家孩子跟中文和中国文化比较有缘份,除了早期我带她们过识字关、经常暑假回国和增加专业性阅读外,我觉得6年级以后属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们基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在中文世界里自由发展(家长还是有机会见机适当引导)。当然也有可能有的孩子到高年级中文就慢慢退化了。我觉得这完全取决于孩子的个性,不必强求。中文跟其他技能一样,就是一门工具,我们不用担心性价比,在某个点总能用得到。至于会不会以后在社交中有什么影响(好的和不好的),这还有待我慢慢观察。我家的这段经历供你参考,祝你家妹妹学习中文快乐,并享受中文带来的乐趣! lucky668 发表于 2025-03-09 11:08
思辨类的话题我当时想到什么就跟她们讨论什么,我记得第一个跟她们讨论的话题是“西游记师徒四人,你最愿意当哪位?”“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愿意和谁交朋友?”还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不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时候也是一个内容的介绍,比如西方文化里的个人主义vs东方的集体主义(针对疫情期间的不同反应和表现),苏东坡的人生和思想(面对困境的心态),诸子百家(如果你是国君你听谁?)或者针对看过的一场电影的影评(申肖克的救赎),还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甚至64都有介绍。总之比较随心所欲,我感兴趣的就跟她们介绍下和讨论下。 至于慕课,我是陪着看的,边看边暂停讲解,也是挑小朋友会接触到的部分,比如货币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部分:货币、利率、汇率、股票、债券等,后面挑宏观经济学中的部分再看一下,对整个经济体有个粗浅的认识。我认为孩子完全能接受,也不存在意识形态的问题。正因为当时带着学习了一阵子,后来她参加国内的项目也能很快适应。 关于意识形态,我其实不排斥让她们接触那边的一些思想观念,比如国内课本里的一些领导人的文章,我也会让她们读一遍,告诉她们这是共产党为自己树立形象的文章,其实每个政府都有类似的行为。我觉得听到不同的言论反而能让她们不容易被洗脑,有助于培养她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lucky668 发表于 2025-03-09 18:34
问题是,然后呢? 一方面,觉得中文学"太快", 回报率太低。孩子没兴趣学第二外语,所以以后高中也还是必须学中文课来满足外语requirement的要求的。 学太好也没用,因为她以后肯定不会回国工作(有原因),而且家人基本都在这边了。 孩子平时学习的时间有限(而且她很容易就觉得累就不想学),如果花在中文上,就不太够时间花在她落后的科目,比如stem,等等。所以考虑是不是以后中文就靠平时娱乐阅读自然“学习”,不主动专门教,也不上外面的中文课了。
另一方面,假如继续学,也不太懂往哪个方向。 中文课可能应该不去上了,就在家里自己继续教就行。但是不知道教啥,才是比较有用的。 肯定不想学文言文/文学/中国历史 那些,没用。诗词也学了一些,觉得太多也没太多用处,不需要专门教,平时随缘 pick up 到啥就是啥。 我们都是理科生,不太懂教育这些,所以看看大家怎么看。 如果学,希望能学一些能用的上的东西。平常日常生活的她基本都没问题了。(在家她是只能说中文的,最多混一下英文单词) 我也不太懂啥叫“用的上”。瞎想一下, - 比如,希望读报纸能读懂?学读报纸? 报纸的是比较日常,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用的东西? 但是好像报纸上很多都是政经商史医的东西,很多比较专业的词汇,好像也不是一个比较适合学习的东西?如果只是看大妈大爷生活纠纷和娱乐新闻,觉得不好,因为 not age appropriate, 也太负面。 谢谢大家。
ps: 也不是文科生,她英文也不太行 ... 汗,一个普通当地小学,英文是有些时候拿B的。
会听说就行了,好好学英语数学吧,真想学的话可以考虑一些古诗词英译本, 这样可以理解一下古诗词的意境。实事娱乐那些新闻就不要污染孩子了,易经老子庄子这些可以把重要的段落给孩子背背,讲解一下大意,宋词讲讲豪放派的就行了,不要让那些伤春悲秋的小资情绪影响孩子,将来会抑郁的。诗歌的学习是美的教育,而古典哲学的启蒙是会让孩子在人生中多一些思考,这些都是没有功利性但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如果以后准备就呆在美国,做一个真正的外国人,其实中文学不学也没关系,那么多外国人,不学中文也不活得好好的。 如果以后想和中国有联系,甚至准备去中国留学,就要好好学习中文,第一步,听写。抱歉,我就是听写派的,用听写代替阅读,节省时间。
你的女儿对什么有兴趣?找一些她有兴趣的方向的中文资料给她,让她能做到看得懂而且还能自己讲出来,那就很好了。
另外报纸什么的也可以练习。那上面的专业词汇其实也是常用词汇,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应该掌握的。你女儿如果中文不错那确实可以进一步努力。
孩子喜欢你的母语你不应该支持吗?这对你有好处啊 自己不会教就让懂的人教,找老师,送到中文环境游学
没啥特别兴趣,除了玩。另外就是 读故事书感兴趣,只喜欢读故事,non-fiction 都不喜欢。读的囫囵吞枣, 跳着读,非常快就能读完一本,读完就知道个故事大概,细节都记不住。
故事书觉得不是很有用,所以才想着读报纸,但是好的报纸,而且 (相对比较) age appropriate的,好像有点难。有推荐吗?
家里没矿,支持不了孩子学文科,而且孩子情商不高。 我觉得,她只有学理科能混口饭吃。 我非常支持她学习中文作为兴趣,但是如果精力有限,可能混饭吃的学科/知识还是觉得更重要。
至于课外活动,说句实话,就AI进行的速度,现在学会了技能,过不了多久就废了。我自己是理论物理博士,最近在用AI写论文,很悲哀地发现AI可以代替大部分的同学了。至少学会了中文,以后要挪窝也不至于太过狼狈。
牛人你好 (觉得读理论物理的都是牛人。以前我也读过理论物理,但是后来读不下去了,智商不够用,特别是听说那时候我们大学里面公认好几年内最牛的理论物理博士都找不到工作然后转行不干物理了,我就决定转科了,然后现在回头看,我那届认识的,几乎没一个最后能找到物理的工作)
谢谢,不会用鼓噪乏味的方式,这个还是懂的,孩子兴趣最重要。 说到AI,就不可能不想回报率啊,觉得文科专业以后都是会给AI杀掉的, sigh. 当然理科也卷 (好像 cs 最卷,新闻里最近那个manus, 才出来几天就给几个开源项目抢了泼天的流量) 但是理科至少比文科 更硬一点。
理论物理确实回报率低,我毕业后也是自己创业。
其实AI创造力有限,这是基于LLM算法的limitations,它们的“发散性思维”其实就是perturbation+renormalization。就目前而言,我觉得AI在这方面不会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小说家还不用太慌。
我自己喜欢写文,也会用AI,所以也不是凭空编造这些话。我看过它写的章节,非常redundant,我自己只好重写大篇大篇的内容。但就物理而言?DeepSeek R1 + Claude Sonnet 3.7 w/extended thinking解决了困扰了我和朋友长达两年的一个问题。当然,我们之前的研究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不管哪个模型都无法处理大量运算。但它们知识面实在广,可以很快就想出numerical methods。
ai 搞科学也能行的,比如这个,虽然不是物理。 而且,以发展的眼光看,5-10年后,孩子大学毕业出来的时候,AI都发展都不知道哪个地步了
https://www.thebrighterside.news/post/google-ai-solves-a-decade-long-superbug-mystery-in-just-two-days/
中国古代史还是可以学的,不需要拿本书正儿八经学,B站有许多历史视频,一起听听聊聊,分析一下。
6年级ABC读完红楼梦很厉害了,虽然是白话本,但和现代文还是不一太一样。
哇,谢谢,非常棒的分享,孩子的中文轨迹的确有点overlap,比如我们也有用国内教材(加上自己做的),也很喜欢穿汉服。中文也是非常帮助我们亲子互动的。
你们孩子很棒,6年级读红楼,那是很牛很棒的了。小说类我们家还比较少让她读,因为我老婆对作品的世界观和正面能量要求非常严格,怕孩子收到不良影响,我也愿意尊重老婆的这个选择。
你说到的思辨文章/幕客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我也打算这么做。不过孩子有点小,大学慕课有点对专业要求有点高吧,毕竟是大学。思辨文章之类的资源,不太难的,有推荐的吗?
您说的读商科资料也是一个好主意,毕竟容易懂一些,跟生活有关联。不过现在不比以前啊,有点怕把孩子引导到那边,比如会计是牛马贼累,金融不仅割喉还失去以前的热度了,经济一堆phd都找不到工作的 (除了可能做causal的?)。
读商科的资料,是非常好的建议,是帮助孩子学中文,不是说孩子将来就要学商科、会计金融。商科资料接近生活容易懂,又不会有少儿不宜毁三观的东西,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而且不管将来AI怎么替代会计之类的专业,作为个人还是要有一定财商,有理财的意识
思辨类的话题我当时想到什么就跟她们讨论什么,我记得第一个跟她们讨论的话题是“西游记师徒四人,你最愿意当哪位?”“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愿意和谁交朋友?”还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不对?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时候也是一个内容的介绍,比如西方文化里的个人主义vs东方的集体主义(针对疫情期间的不同反应和表现),苏东坡的人生和思想(面对困境的心态),诸子百家(如果你是国君你听谁?)或者针对看过的一场电影的影评(申肖克的救赎),还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甚至64都有介绍。总之比较随心所欲,我感兴趣的就跟她们介绍下和讨论下。
至于慕课,我是陪着看的,边看边暂停讲解,也是挑小朋友会接触到的部分,比如货币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部分:货币、利率、汇率、股票、债券等,后面挑宏观经济学中的部分再看一下,对整个经济体有个粗浅的认识。我认为孩子完全能接受,也不存在意识形态的问题。正因为当时带着学习了一阵子,后来她参加国内的项目也能很快适应。
关于意识形态,我其实不排斥让她们接触那边的一些思想观念,比如国内课本里的一些领导人的文章,我也会让她们读一遍,告诉她们这是共产党为自己树立形象的文章,其实每个政府都有类似的行为。我觉得听到不同的言论反而能让她们不容易被洗脑,有助于培养她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家长这样的带领非常好
非常谢谢楼主的发帖和层主的回答。 我家也进入到中文何去何从的地步。我家酷爱中国历史(可能与中国历史类漫画很多,明朝那事儿类的科普文写得通俗易懂有关)--我曾跟老公开玩笑,中国的糟粕他都学了。因为读书是中英文并进的,就是英文读哪本小说,中文也读哪本。 层主说的思辨引导值得我学习。我现在还处在讨论任何一个朝代300年都会进入沉珂--既得利益会利用熟知系统而把握权利,金钱。理科对社会的发展,以及理科教育与科仪发展之间的关系。层主说的时政,文化差异这个有些戳中痛点,或者我家也应该开放讨论。经济与心理,这个我家才到读小岛经济学的处境,等明白多了一些经济原理之后再讨论?我家定有Harvard business review,wall street journal--不是给他看的,是我自己订着看的,感觉小孩还没有ready到这方面的讨论,没见他翻过。 我会记住层主的分享,等合适的机会,小孩ready了,跟他多加讨论讨论。他现在的理解还处在弄懂进价,利润,零售价,折扣等基本商业模式(前段时间做中文6年纪应用题,做做就会问一下我什么是什么,我就举例他去dollar tree买了什么卖给同学,什么是什么)。应该无法理解经济原理,国富论中的一些东西,这方面的漫画书中英文的我倒是买了一堆。除了小岛螃蟹的那个漫画他感兴趣(就是小岛经济学的中文盗创意漫画版),其他还在家里上灰。等他ready,感兴趣吧。非常感谢层主的提醒。 思辨这个说法很好,希望小孩以后做什么能两种语言的信息都接受,然后养成自己的思辨精神。 层主提到记笔记。哎,感觉美国小孩小学初中的学校学习,没有课堂笔记--或者说课堂笔记的密度远远低于中国。我家正在自我练习记笔记中,不过他很少写中文,遇到中文往往用英文替代。没有那种写满篇笔记的感觉。层主有什么经验分享的吗? 成语填字,层主有app分享吗?我家特别喜欢记成语。有时会抓住大人玩成语接龙。我家有本大的彩色的成语字典,有空他会翻翻。
其实经济方面,其实我之前有跟孩子教过基本概念的 她只懂了一点皮毛的 supply and demand, oppo cost, 她就理解不下去了,我也不敢把她带太远,她也没兴趣,因为跟她生活有点脱节。 货币这些macro没碰,她肯定会睡着,太脱节,反而简单micro concept, 还能理解一点点,因为可以说,假设你要开一个商店卖糖果 blah blah. 还能理解一点,不过,还是脱节,讲完就忘,一干二净。 没敢多说,虽然教不等于从业,但怕把她兴趣带偏,到火坑专业。 她唯一记得住一点的,就是oppo cost, 说白了就是,不能既要又要还要,哈哈,因为这个跟她allowance有关系。 觉得,大人觉得生活相关的,小孩子还不会觉得,除非到比较大了,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的时候。现在普娃只关心玩。
思辨的话题,你领导的很好,而且你的广度也够,语言文字能力也强,对纯理科生如我,有点难。可能我可以找AI培训一下自己 ...
谢谢你的例子, 我刚才问娃西游记里最喜欢谁,娃想了半天是谁也不喜欢。孙悟空太悲催,跟了个体罚他的师父。猪八戒太胖,唐僧太软弱,沙僧,白龙马没感觉。。。。 然後我们去讨论三国他最喜欢谁,他想了想曹丕(老子的江山他来做,无太多争战)。我晕,还不如曹操。 又问他明朝皇帝最喜欢谁,他的回答是明朝朱见深(儿子多),朱厚照(体力好),朱由校(因为木匠,有专业技术?)我问娃,明朝喜欢谁,他说很多,最后举了个于谦。我们讨论了会了于谦,然后我说我最喜欢的是王阳明,又讨论了会儿王阳明。 历史的叹息,娃还不能体会到,以后多跟他讨论讨论。谢谢层主的建议和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