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组织playdate开始。问问孩子有没有稍微玩得好一点的朋友,从一对一开始。可以一起去library参加storytime,或者去公园playdate。首先你自己得feel comfortable socializing with people from other ethnicity,这样才可以给孩子做role model
娃多大?K-5还是有区别的。 k-2, 你可以教娃直接问喜欢的娃能play date 吗?我娃pre-school 时直接问另外一个娃的家长能play date吗?人家娃在小纸条上写了电话和名字给我。 2-4,你要问娃喜欢和谁玩,然后你写小纸条给谁的家长。 4-5,开始难约了,小团体已形成。问你娃喜欢谁,咋主动联系的,要开始教娃如何approach new friend. 这时候,真的是各种兴趣爱好联系朋友了。 play date 时间最好约那种半天的,下午不上学的那种,你可以直接接了娃去某个游乐场。 加油!
TallynsReach 发表于 2025-02-24 17:00 娃多大?K-5还是有区别的。 k-2, 你可以教娃直接问喜欢的娃能play date 吗?我娃pre-school 时直接问另外一个娃的家长能play date吗?人家娃在小纸条上写了电话和名字给我。 2-4,你要问娃喜欢和谁玩,然后你写小纸条给谁的家长。 4-5,开始难约了,小团体已形成。问你娃喜欢谁,咋主动联系的,要开始教娃如何approach new friend. 这时候,真的是各种兴趣爱好联系朋友了。 play date 时间最好约那种半天的,下午不上学的那种,你可以直接接了娃去某个游乐场。 加油!
一个小例子,曾经我也是善意的对待身边的人,本地有个很大的群,有个认识但不熟悉的妈妈,在大群里哭诉,疫情期间老公在国外回不来,自己带小娃儿崩溃了,没钱买这个那个,很多人要给她捐款,她又要面子,不肯接受,我就私信给她,给她送了两大桶冰淇淋,是我自己开车出去买了,drop off 到她家门口的,没见面的。怕她尴尬。对她没有期望,就是同为妈妈,希望她能开心些。然后我说,冰淇淋给你们让你们开心些,如果需要帮忙就开口,between you and me。她没回了,几星期后,在playground遇到,她就开始说她找到工作了,在卖保险,我很替她开心,然后她聊起做massage,我就问了一下,因为这边都是照顾熟人的business,我想着也无妨,然后她就开始问我的医疗保险说可以用保险去按摩,我回给她她就自己要求要到我家来玩,还坚持要等“全家都在“可以聊聊保险的事情,我说欢迎你们来玩,但是保险就算了,她就跑到群里哭诉,说以为自己交到了朋友,结果在自己这么困难的时候都不肯帮她一下。
你的孩子因为有你经常在学校做义工露面,腰杆也会直一些 小学阶段孩子们还不会以肤色会友。孩子也是阶段性的,有时候没有朋友,特别刚上学的时候,人家早已经混熟了,你一个外人一个人也不认识。过段时间孩子在学校熟悉起来,慢慢会交到朋友。一换班重新打乱又不熟,又重新交朋友。等孩子稍微大些,不需要家长跟着,你可以多约小朋友在家pd,特别有些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巴不得有free child care, 会很高兴把孩子扔你家里的。
小学娃儿,抱怨在学校没朋友,还掉了金豆豆,作为大人,写了个方案,试下能不能帮帮娃儿。背景是保守纯白区,从k起,学校里就是小团体,大人孩子都很难融入。
孩子抱怨学校没有朋友玩儿
1告诉孩子不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很棒,很体贴,很细心,是别人还没发现。
2让孩子降低期望值,从初识到成为朋友,需要时间磨合。
3友谊需要双向奔赴。双方都开心,都想做朋友,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不需要讨好别人。
4发光。发展自己的爱好,让自己自信的发光,才能招来别人的喜爱。
5价值观。要寻找跟自己价值观一样的人,做朋友,比如,一样希望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并且为之努力;一样喜欢乐器,坚持学习,并找到兴趣,可以在相互聊天得到喜悦。
🔥 最新回帖
同觉得
饶是这样,小学时候各种朋友都挺玩得来,到了初中,高中,自然而然的,孩子的close 朋友圈还是逐渐变得亚裔为主,中,韩,乃至印
呃 可能就感动到你自己一个人了。。。。
私以为这个不 work,没多大意义
我也挺想问为啥是上班的做早餐啊? 不上班的不能做吗?做了还要抱怨
🛋️ 沙发板凳
我也以为如此简单,但是首先是不接受大人…
好的 我看看地图找找
我家孩子真的是粗线条和超级热情,见到人就扑上去啊
是的。其实小学还是容易交到不同种族的朋友的。家长要多努力以身作则,跟别的妈妈做朋友,多约playdate. 多去学校做志愿者,跟老师搞好关系。我家娃一直都是亚裔少的学校,交朋友没有问题。
你要是觉得你孩子心大也很喜欢社交理论上也是可以的。如果你觉得有问题那的确解决的方案只有是去个亚裔多的地方。
而且楼主竟然连煎鸡蛋都没有话语权? 要是我我会吃掉,然后给娃做想吃的,不过我懒,估计也会让娃吃煎鸡蛋。但楼主用这个例子是想说家里娃和女主人都没有选择的意思?不过老公上班又煎蛋的确是是挺享福的。
很多女人借为了孩子发泄自己对另外一半的不满而已。做事的永远对。孩子在自己不会做的时候他们就应该学会接受被offer的。
我当然有话语权啊,周末我都是懒在床上等着吃早饭的,我是想说,家里有位“听不见”人话的,事事需要博弈,讲道理还每每被怼,因为那位也听不懂人话,还一根筋和懒(懒得费力去为任何一人去找找新的早餐菜谱)。
我是希望家里无论大小,但凡发声,都能被听到(得到尊重)
我的努力是每周坚持开车好几个小时去上中文课,路上时间比上课时间还长
大大咧咧的孩子都给伤害到了,确实无解
邻居圈约不上,排挤我们 非邻居圈约着约着就约没了,我不会尬聊,孩子喜欢看到新鲜的东西好奇多过于跟小孩儿玩,等玩够了回头去找小朋友,人家已经跟别人玩开了
我其实真的还好,因为我每天只有一点点时间kids free,我还要去健身房,煮饭,打扫,做手工和画画,还要挤时间看书和追剧,一套下来都是按周来安排时间的。家附近的人,都是开车20分钟都嫌远的,或者是时间也有限,把时间安排给重要的人的,anyway,玩不太起来。
感谢你这么认真的回复,真的一丝偏见都没有,每字每句都是用心在帮我想办法,华人的温暖都来自于你这样的MM,感动!
看来只有搬家可解了
我觉得你误解了话语权。 话语权的意思就是你说的话有用。比如你说,我明天不吃煎蛋。你就不吃,他做了10个你也不吃。做不做煎蛋是他的权利,吃不吃煎蛋是你的权利。 同理比如你说我明天搬家,你就搬家,至于他搬不搬就是他的事了。 人的话语权其实跟她的家庭地位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只跟他的能力和决心有关。你有能力做早饭有决心不吃煎蛋,就可以不吃,你不会做早饭就能在床上等着吃煎蛋。 你有能力不但不用跟别人博弈,甚至都不用跟别人说话。想做啥事去做就可以了。
这不就代表你实际上没话语权吗,你说了人家当耳边风,根本当作听不到,听到了也是怼你,那不就是白说了么。
我因为自己不做,所以也不挑,不想吃就分开做。话语权的问题,就不刚了吧。
你说的很好啊。 你不做就没资格挑。你要挑就得你做啊。 世上的事皆是如此啊。 你的生活,你孩子的生活质量都是这样的。 想明白就好了。
嗯,我也是忽然想到了这一点。经济基础决定行动力和主导力,我决定还是先去搞钱吧。
我有些理解楼主,周围全是跟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家长,强融的话啥啥都不在舒适圈,别人都熟稔,有什么必要带你一个圈外人玩呢。久而久之就不想上赶着了。
那也就是说,离你家几小时开外的,才有一个稍微上点规模的中国人聚居的地方?那你现在这个地方是够偏的了。除去大城市,但凡在大学城周边都不至于这样。
感激你呀,抱着你哭一会儿吧,我不是个性骄傲,只是需要时间跟人慢慢熟捻起来。
因为熟人圈,太奶奶、奶奶、妈妈一直到孩子全都认识,孩子班里,是自己的cousin和邻居。
大人聚在一起就是喝酒和八卦,对化妆品不感兴趣,对新电影不感兴趣,对新歌只有批判,瞧不上用信用卡的人。我对人家不熟悉,甚至陌生人,都对我家了解很多,需要用到你买ta东西就大家很好,否则哪怕曾经一起hangout,也可以下次见面,完全当陌生人。
我曾经捡到一个钻戒,还给主人,没有感谢,用看贼一样的眼神打量我。 看起来nice的人,也就是看起来nice而已。漠视是骨子里的。
所以啊,你把打算给孩子写的计划换个主语,套自己身上感受一下,你觉得可行么,还是你听了之后感觉很无奈或者很无力。如果你都不能说服自己也很难说服孩子啊。
就往返的时间算一块儿了吧,老龄化比较严重,还有不想努力的年轻人,祖祖辈辈安于现状。
怎么讲?
对呀。楼主不上班,做个孩子爱吃的东西简直太容易了。孩子每天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太可怜。学校又交不到朋友。真的我路人看了都心疼
你这是什么地方啊?都是些什么人啊?那些人带你玩也是因为你老公的皮色吧?
有考虑过阿斯伯格吗? 这种像是因为没有social cue,对人没有physical boundary
煎蛋不是话语权的问题,是缺乏flexibility,重复刻板行为。
被伙伴远离可能是缺乏social skills+ 物大于人
一个小例子,曾经我也是善意的对待身边的人,本地有个很大的群,有个认识但不熟悉的妈妈,在大群里哭诉,疫情期间老公在国外回不来,自己带小娃儿崩溃了,没钱买这个那个,很多人要给她捐款,她又要面子,不肯接受,我就私信给她,给她送了两大桶冰淇淋,是我自己开车出去买了,drop off 到她家门口的,没见面的。怕她尴尬。对她没有期望,就是同为妈妈,希望她能开心些。然后我说,冰淇淋给你们让你们开心些,如果需要帮忙就开口,between you and me。她没回了,几星期后,在playground遇到,她就开始说她找到工作了,在卖保险,我很替她开心,然后她聊起做massage,我就问了一下,因为这边都是照顾熟人的business,我想着也无妨,然后她就开始问我的医疗保险说可以用保险去按摩,我回给她她就自己要求要到我家来玩,还坚持要等“全家都在“可以聊聊保险的事情,我说欢迎你们来玩,但是保险就算了,她就跑到群里哭诉,说以为自己交到了朋友,结果在自己这么困难的时候都不肯帮她一下。
social cue?
一个没有,除了我们。黑的也没有,混血儿也没有。
这还不搬?宁可带娃回国也不在这被人孤立啊
这是大人的问题,刻板重复?你是不是怀疑一个阿斯伯格生了另外一个阿斯伯格?
如果爸爸社交不好, 小孩社交不好要先rule out是不是asperger, ADHD。 ADHD 一般是朋友交不长容易起矛盾,但是是有朋友的。 没朋友还是要先排除是不是asperger。
不是,你这努力跟帮娃社交有啥关系?只能起反作用让娃更格格不入啊
re。
每周末带孩子走远点,就当锻炼身体了。
呃呃呃,用心读读?我只是没顺着一个主线一直说下去,这里说一下,那里说一下,所以是逻辑差?如果你把每个零散的点,放一起,应该能捋顺一个逻辑?
谢谢你,还有一个事想问下,孩子跟约着的PD一起玩,忽然在playground遇到更好玩的孩子,就跟着好玩的一起去玩了,因为可能更喜欢当时的那个游戏或者人,惹怒了PD,我知道的已经有两次了,其中一个就是学校的好朋友,这算不算缺乏social cue?还是没有skill?
可以分享下,您心中美好的出国生活么? 有认识人,朋友常聚,一起约球,一起约滑雪,一起约电影,一起约旅行,工作顺心,娃有人带。这样的吗? 所以,其实是我自己走进了死胡同?
理解不了或者说没有同理心去考虑playdate的心情+ 没理解到playdate是他和这个认识的孩子的活动是有点缺乏social cue的。 而且孩子一般和认识的人之间是有感情链接的,不会说撇下认识的孩子去找陌生的孩子玩去了。
原来是这样,非常感谢🙏那么我也从这个角度,去研究一下。 请问,如果以后还有问题,可以私信给你么?
对,不上班的话一定要多花时间去学校投入做义工。人家看见你了,混的面熟了也好约play date,知道你热心,也会对你有好感。
我们那些stay at home mom 很多几乎每天都花半天在学校做各种义工,对很多老师和孩子班上的小朋友都很熟悉,知道名字,知道孩子sibling, 家里有啥人有啥事。这都是有原因的,都为孩子做打算为孩子拼。本地人都这么打拼,你一个外地人还不努力,指望啥?
可以去各种committee 帮忙和家长混熟,可以去copyroom 听老师们闲聊,可以做home room mom,帮老师做事和家长联系。
你可以做sub, 这样和老师们学校各种人混熟了,到哪儿大家都会对你打招呼,对你的孩子也会自然好了。
你的孩子因为有你经常在学校做义工露面,腰杆也会直一些
小学阶段孩子们还不会以肤色会友。孩子也是阶段性的,有时候没有朋友,特别刚上学的时候,人家早已经混熟了,你一个外人一个人也不认识。过段时间孩子在学校熟悉起来,慢慢会交到朋友。一换班重新打乱又不熟,又重新交朋友。等孩子稍微大些,不需要家长跟着,你可以多约小朋友在家pd,特别有些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巴不得有free child care, 会很高兴把孩子扔你家里的。
白人为主的话 亚裔妈妈很难混进去,就是混个表面熟悉,见面打个招呼,稍微寒暄一下,学着跟他们一样表面热情一些。 几率是10个里面有一两个对亚裔很友好的,看看能不能发展一下。
说得非常对,不扑上去,谁理你呀。让孩子放开点,见着喜欢的小群体,个人,主动打招呼。还有亲身体验,孩子小,不必太纠结,我家快毕业了才成社牛,以前也抱怨,但是人家只不过没有闺蜜,朋友还是大把大把的。
应该是流眼泪吧
对,找那种弱势一些的,单亲家庭,没有大家族在本地那种,比较有需要结交朋友。家里小孩子很多 双职工 巴不得你主动free childcare。 本地人那么多亲戚朋友,对外来人根本没兴趣。
我這裡賣保險的中國人台灣人發展下線通常是瞄準這種人,以增加社交/幫忙約出來,然後發展牠們,美其名曰給了牠們一個工作
这样的行为次数多了肯定不高兴啊,你换位思考一下也能明白吧,哪怕你招呼大家一起玩呢。那时候的你在哪里在干嘛?
我觉得楼主除了发帖子之外应该真正把这个当成事情做。 她自己说了平时很忙,健身,瑜伽,看剧,早上还不做饭。放一般妈妈都急冒烟了。你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自己,搞这些有的没的,却不在乎你的孩子真正的struggle. 搬家你说不可能,留在本地你又不愿意付出,宁可健身瑜伽看剧都不愿意去学校volunteer.
你们家大人肯定是有问题的
问题就在于环境都这么恶劣了,为什么还不搬家?明显你住在一个对亚裔不友好的地方。你的孩子也被拖累。 你就算不跨周搬家吧,至少能换一个在你们周围diversity稍微好点的地方吧?
我在中西部住过,有些地方跟你说的完全一样,除了赶快走根本没有第二条解决途径
是啊,这个小朋友听起来太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