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zi 发表于 2025-02-16 21:19 每次看到藤校奖学金,就想科普,藤校没有奖学金的。
cazi 发表于 2025-02-16 21:22 大学期间,每年都拿奖学金。平时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学习上,甚至用3年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原本需要4年的大学学业。
ontheway 发表于 2025-02-16 21:25 Emory , Rice , 范德堡 都有
dcgreen 发表于 2025-02-16 22:21 建筑这种专业,和艺术历史一样,是给家里有矿的人学的。除非做出名,在美国博士毕业的建筑师年薪都到不了十万。
jrdr6rd 发表于 2025-02-16 21:14 这段时间,网上有一篇帖子引起了父母圈特别多的讨论。 一位名叫“小琛日记”的博主,发文讲了自己“藤校毕业后高开低走,到30岁一事无成”的经历。 她在求学阶段的履历相当风光,甚至可以说是很多父母都期待的那种孩子。 16岁就在美国读高中,并且顺利考上了全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 大学期间,每年都拿奖学金。平时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学习上,甚至用3年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原本需要4年的大学学业。 之后在美国读研深造,深入学习建筑。 从16岁出国到读研归来,整整8年。 不难想象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国外,要取得这样的成绩,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 而这8年的花销也是不菲。 她算很节俭的孩子,又拿奖学金,但几年下来,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食宿等等林林总总加起来,折合人民币也花了大约268万左右。 但是海外名校学成归来,正当25岁黄金年龄的小琛,找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她的第一份工作,只有1万2人民币。 那时候她还对自己有信心,相信以后会升职加薪。 可是工作一年后,小琛怀孕了,带娃1年后重返职场,正赶上疫情爆发。 她的薪资停留在了1万2,并且至今未变。 海外求学花了将近270万,可是如今年薪却只有15万左右,即使不考虑通胀,也很难填平教育成本。 小琛用一事无成来形容自己,在她的帖子下面,也有无数留学生发了类似的感慨。 经常会有一些怀才不遇的孩子,感叹这个世界非常不公平,他明明那么努力,却输给了一些有背景、有资源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就是比努力更重要。有时候十年寒窗的努力,就是比不上“比人家父母”的几句点播和帮助。 博主@清华小崔曾分享过他的经历,他来自5线小城一个普通家庭,17年通过努力,考上了清华。 在清华交的好朋友父母是一个大学的院长,在他眼里朋友是“官二代”。 起初俩人一起玩,一起聊物理、聊人生,觉得志同道合,很开心。 但是后来差距就体现了,朋友转系了,成绩越来越好,不仅去了伯克利大学交换,大学期间还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论文,最后去了世界排名前四的一所大学读博。 而他在清华的整个4年,都过得平平淡淡。 用他的话说:也没做出什么特别的成绩。 这些差距,让他觉得非常难受。 小崔本身是个很聪明很努力的孩子,这一点从他从小地方考到清华就足以证明。 那么小崔输在那里? 输在规划能力、输在试错成本、输在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一言以蔽之,输给别人几代人的积累。 大学四年,他始终不知道大学的重心在哪里,虽然一进大学就积极参与各种学校活动:合唱队、志愿队、学生会、实践会……还用了大一一年的时间,辛苦准备考研等。 但他到大四才明白:这些都是“无效”努力,因为和他最终的目标完全不相关。 甚至连大一一年的考研准备,都是无用功——清华是可以保研的。 缺少系统规划,让他花掉了大量的试错时间。 而他那个官二代朋友就幸运多了。一开始就知道:清华并不是最好的出路,他是想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的,而他考清华,是为了打好数理基础。 所以,大学4年,这个官二代朋友,几乎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 而且去伯克利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全中国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他却是为数不多几个报名者之一。 交换生的信息、报名资格,这些信息资源是公开的,但知道这回事、并提前为它做准备的,一定是少数人。 这份格局视野、这份获取资源的渠道、就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积累的结果。 这就需要孩子们放平心态,面对巨大的鸿沟,先要认清现实。 很早之前网上就有“985废物引进计划”、“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等等小组。 985废物小组里,都是一些毕业于985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很多人都是毕业后求职屡遭不顺,工作工作不行,创业创业失败,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则是吸纳了3万多“海归留学的失业失学者”,他们基本都有看似光鲜的海外留学经历,但应聘面试却满是挫败,工作不适应、回国多年挣不回学费,内心备受煎熬,甚至失去奋斗的欲望。 那些遇到困难就逃避、自怨自艾的人,即使名校毕业、聪慧过人,也很难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每次看到藤校奖学金,就想科普,藤校没有奖学金的。 cazi 发表于 2025-02-16 21:19
lucky2020 发表于 2025-02-17 00:29 按说一个美高+美本+美硕,在美国那么多年,还在利用信息差误导国内,自称学霸,把助学金说成奖学金,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含水量了。 而且按照文章的算法,八年的吃喝毕业旅游回国机票只有2.2万刀???
UCLA,看到国内说自己的孩子全奖去了UCLA。 假如是高中在美国上,能全奖被UCLA录取吗? fukktuzi 发表于 2025-02-16 21:29
Giantwave 发表于 2025-02-17 12:11 有学建筑赚大钱的吗??
zhikantie 发表于 2025-02-17 08:08主要是学错了专业,学CS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这段时间,网上有一篇帖子引起了父母圈特别多的讨论。
一位名叫“小琛日记”的博主,发文讲了自己“藤校毕业后高开低走,到30岁一事无成”的经历。
她在求学阶段的履历相当风光,甚至可以说是很多父母都期待的那种孩子。
16岁就在美国读高中,并且顺利考上了全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
大学期间,每年都拿奖学金。平时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学习上,甚至用3年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原本需要4年的大学学业。
之后在美国读研深造,深入学习建筑。 从16岁出国到读研归来,整整8年。
不难想象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国外,要取得这样的成绩,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 而这8年的花销也是不菲。
她算很节俭的孩子,又拿奖学金,但几年下来,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食宿等等林林总总加起来,折合人民币也花了大约268万左右。
但是海外名校学成归来,正当25岁黄金年龄的小琛,找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她的第一份工作,只有1万2人民币。
那时候她还对自己有信心,相信以后会升职加薪。 可是工作一年后,小琛怀孕了,带娃1年后重返职场,正赶上疫情爆发。
她的薪资停留在了1万2,并且至今未变。
海外求学花了将近270万,可是如今年薪却只有15万左右,即使不考虑通胀,也很难填平教育成本。 小琛用一事无成来形容自己,在她的帖子下面,也有无数留学生发了类似的感慨。
经常会有一些怀才不遇的孩子,感叹这个世界非常不公平,他明明那么努力,却输给了一些有背景、有资源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就是比努力更重要。有时候十年寒窗的努力,就是比不上“比人家父母”的几句点播和帮助。
博主@清华小崔曾分享过他的经历,他来自5线小城一个普通家庭,17年通过努力,考上了清华。
在清华交的好朋友父母是一个大学的院长,在他眼里朋友是“官二代”。 起初俩人一起玩,一起聊物理、聊人生,觉得志同道合,很开心。
但是后来差距就体现了,朋友转系了,成绩越来越好,不仅去了伯克利大学交换,大学期间还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论文,最后去了世界排名前四的一所大学读博。 而他在清华的整个4年,都过得平平淡淡。
用他的话说:也没做出什么特别的成绩。 这些差距,让他觉得非常难受。
小崔本身是个很聪明很努力的孩子,这一点从他从小地方考到清华就足以证明。 那么小崔输在那里?
输在规划能力、输在试错成本、输在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一言以蔽之,输给别人几代人的积累。
大学四年,他始终不知道大学的重心在哪里,虽然一进大学就积极参与各种学校活动:合唱队、志愿队、学生会、实践会……还用了大一一年的时间,辛苦准备考研等。
但他到大四才明白:这些都是“无效”努力,因为和他最终的目标完全不相关。
甚至连大一一年的考研准备,都是无用功——清华是可以保研的。 缺少系统规划,让他花掉了大量的试错时间。
而他那个官二代朋友就幸运多了。一开始就知道:清华并不是最好的出路,他是想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的,而他考清华,是为了打好数理基础。
所以,大学4年,这个官二代朋友,几乎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
而且去伯克利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全中国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他却是为数不多几个报名者之一。
交换生的信息、报名资格,这些信息资源是公开的,但知道这回事、并提前为它做准备的,一定是少数人。
这份格局视野、这份获取资源的渠道、就是一个家庭几代人积累的结果。
这就需要孩子们放平心态,面对巨大的鸿沟,先要认清现实。
很早之前网上就有“985废物引进计划”、“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等等小组。
985废物小组里,都是一些毕业于985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很多人都是毕业后求职屡遭不顺,工作工作不行,创业创业失败,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则是吸纳了3万多“海归留学的失业失学者”,他们基本都有看似光鲜的海外留学经历,但应聘面试却满是挫败,工作不适应、回国多年挣不回学费,内心备受煎熬,甚至失去奋斗的欲望。
那些遇到困难就逃避、自怨自艾的人,即使名校毕业、聪慧过人,也很难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正文里没说藤校。
主要败在 研究生了, 还付每年 四五万的学费。
听到 Emory 好像奖学金发的不少。。
她拿的应该是助学金。有些藤校在给助学金的时候,对国内和国际学生是一视同仁的。
本科T30,应该不是藤校,可能研究生去的藤校
属实
这些都不是疼
我堂姐的孩子在国内985本硕读的建筑专业,已失业半年了。农村家庭花光了积蓄供出来的,刚工作两年就失业了。选择大于努力,选错了专业,努力也没用,最后选择回老家考公了。
决定你的薪酬的最大因素不是什么档次的大学教育,而是工作需求
按说一个美高+美本+美硕,在美国那么多年,还在利用信息差误导国内,自称学霸,把助学金说成奖学金,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含水量了。 而且按照文章的算法,八年的吃喝毕业旅游回国机票只有2.2万刀???
图谱30算啥藤?
哈佛女孩曾经也说拿的是全额奖学金。。可能听起来比助学金好听?
UCLA 没有全奖的,但低收入的(包括非法移民)会免学费,甚至住宿费。UC 里只有 UCSD 每年会给 10多个 Merit based FULL RIDE 全奖(免 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但最后每年只有几个去。 因为这些能拿到 UCSD 全奖的 很多都能拿到 TOP5 学校。这10多年里。 我知道有 3 个小孩拿到了 UCSD 全奖,都是牛蛙,2个放弃了,1个去了。
我亲戚就在排名top 25 学校读研究生,因为在国内连高中都没考上 。就曲线救国出国读书,也拿了奖学金,读研究生基本上大部分都可以申请各种形式的奖学金,相当于学费回扣。
有,我堂姐就是,还是国内某建筑学院毕业的。已经基本上财务自由了。
现在不行了。
没什么,父母牛而已。
学cs可能读不下来啊
生活经历本身也是有价值的